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中国史[上]-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型不能乱的原因。
比如明末满人入关之后,发了一道剃发令,让汉族人改学满
族人发型,一律削发留辫子,很多人不愿意,于是就遭到清兵的
强迫镇压。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虾和熊掌不能兼得。即使
这样,江阴城为了抵制剃发令,为了留发,抵抗了八十多天,全
城被清军杀得尸横遍野。有对联为证:“八十日带发效忠,表太祖
十七朝人物;六万人同声赴死,存大明三百里江山。”今天看来这
件事有点过于荒诞,六万人同声赴死,就为了这个发型。
以前的中国人一向把这个事看得特别重要,身体发肤,受之
父母,轻易不能乱动。年纪小的时候还可以剃头,冠礼成年之后
头发就不能剃了,要蓄发蓄须,直到临终。所以崇祯皇帝在煤山
殉国的时候,无颜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以发覆面,头发散开
才能拖到腰部那么长。
如果没有管仲尊王攘夷,力保中原的话,当时的中原就被少
数民族给同化了,发型一换,就轮不到后面这些事了。
周昭王喂鱼
继齐桓公称霸之后,晋文公和楚庄王陆续崛起。齐桓、晋文
称公,因为齐国和晋国都是侯爵国,这个公不是它的封爵,而是
尊称。楚庄称王是因为楚国乃子爵国,是南蛮少数民族政权,西
周中期才被天子册封的。楚国国君嫌地位低,所以干脆自称为王,
跟天子平起平坐。当时的天子周昭王不高兴了,亲自去楚国讨个
说法。楚国人听说天子要来,准备了一艘船迎接他,周昭王特别
高兴,以为楚国人害怕了,知道自己做错了。谁想到是因为楚国
蛮人嫌周人扰民,设计用胶水粘的船身,昭王一上船才开了没多
久就散架了,周天子一众人全部落水葬身鱼腹。可见这个楚国的
南蛮是一个比较有个性的民族。
周天子的南征失败导致整个东周的神话破灭,王朝由盛转衰。
到了春秋晚期的时候,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竞相称霸。吴越两国
在长江流域,吴国的都城,就是今天的苏州,越国的都城就在今
天的绍兴。那个时候,江南就已经开始得到了初步的开发。
陆续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在历史上被统称为春秋五霸,个个牛叉。
6 七匹狼轮番登场
三晋乱周礼
据《资治通鉴》记载,公元前403年,即周威烈王23年这个
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周威烈王册封晋国大夫韩虔、赵籍、魏斯
为韩侯、赵侯、魏侯,俗称三家分晋。无独有偶,齐国的大夫田
氏,与此同时也废掉了姜氏取而代之成为诸侯,三家分晋和田氏
代齐,使得中原地区逐渐形成了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从这一变局中可以看出,这其中分封制起到了很大作用。周
王朝实施分封制的方法是: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分封给
大夫,大夫分封给卿,卿分封给士,它的每一层都是往下分封的。
所以天子后来能够被诸侯架空,诸侯就能够被自己国内的大夫给
架空。因为这是由它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基本上,上一级只管
都城周围,底下全给分封出去,随着地方势力的逐渐庞大,等于
就是中央集权走向衰落。所以以晋国为例,晋国当时有六家大夫
具有相当的权力,除了韩、赵、魏三家外,还有智氏、中行氏和
范氏,中行氏和范氏很快就覆灭了,韩、赵、魏联合起来又把智
氏给灭了,最后这三家,索性把晋国的国君给废了,自己做了诸
侯。周天子一看好家伙太无法无天了,不过我也没办法,被迫承
认册封这三家为诸侯吧,晋国于是一分为三,韩国、赵国、魏国
横空出世。
小时候拿板儿砖砸缸的司马光说,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
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周封三晋这个窝囊事儿让天子之职彻底崩
坏,礼制是国家赖以存续的纲纪,三晋居然威胁周天子封他们为
诸侯,周天子还不得不承认,这纪纲大乱,就标示着周朝末日已
经临近。
战国七匹狼
齐国原来的国君应该姓姜,例如齐桓公,名字叫姜小白,那
会儿起名还不太讲究。结果大夫田氏强大起来把姜氏废掉之后,
自己当了诸侯,齐国改姓田了。所以三家分晋,加上田氏代齐,
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这个战国七雄一开始还不是就这7个国家,当时一共20多个国
家都觊觎霸主地位,历经战火洗礼,这前20强大浪淘沙的一番海
选PK之后,基本上就剩下燕、齐、楚、秦,赵、魏、韩,7位选
手继续死磕了。
从春秋五霸升级衍化到战国七雄,可以看出春秋的时候,中
原的主要矛盾是南北矛盾,体现在晋楚两国的争霸当中,晋在北
边,楚在南边,一直是南北对峙。到了战国的时候,主要矛盾就
是东西矛盾了,具体表现就是秦国跟关东六国的矛盾。因为关东
六国位居崤山函谷关以东,对秦国形成一定威胁。尤其到了战国
末期,秦朝想统一六国,进一步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
7 蛮夷狄戎VS中原王朝
瘦身款服饰
春秋战国时期,神州大地中原地区除了华夏儿女之外,四方
还有诸多强敌如豺狼虎豹般环伺,例如匈奴、戎、越等这些彪悍
的少数民族政权。有道是不打不相识,打架也是算一种主动的交
流方式,总比谁都不理谁强,夫妻天天吵架没准还越吵越恩爱。
于是通过频繁的战争和经济文化交流,迎来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
次民族融合的高潮。
中国人先秦时代是这么认为的:“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狄而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你是天子册封的诸侯,你用夷礼,学习少数
民族,大家就把你看成蛮夷。比如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当时就被
看成蛮夷之人。但是客观上来说,以前汉人的服装是最笨拙的,
宽袍大袖,那个大袖子能钻进一个人去,穿上那个衣服一上街,
勤劳的清洁工都得下岗。上衣下裳,成年男女也是穿开裆裤的。
裤,胫衣也,护腿的,相当于长筒袜。这种服装设计既不便于生
产,又不便于战斗。人家少数民族窄衣小袖,死裆裤,生产战斗
能力都是汉族人所不能及。
最后汉族人还是把自己的传统服装放弃了,从唐朝开始,皇
帝的服饰已不再是汉代皇帝冕服的样式,皇帝上朝已经不再头戴
沉重的冕冠,而是改戴乌纱,领子也变成了圆领,腰部系一条腰
带,袖口也由宽变窄,相当时尚。
同化不见血
除了穿着之外,饮食方面,中原人的口味也一直在向少数民
族方向调整,就像大盘鸡、拉条子这些新疆维族美食如今已成为
某些人的最爱一样。行为方式方面,以前中原地区的人们进门以
后习惯席地而坐,像韩国、日本至今保持这样的习惯。后来中原
采用西北少数民族那种高桌大椅,据说中国人比日韩两国人民身
高占优势,这是最主要原因。由此而见,中原人民其实一直在向
少数民族学习,但是当时的汉族人认为,中原文明才是正统,谁
要是学习少数民族,就把谁当做蛮夷对待,而少数民族学习中原
文明,就把它当成中国的一部分对待。那也就是说,当时的汉族
人看待这种民族融合现象,主要看重的是文化认同,而不是血缘
联系。在中国古代,朝鲜、日本和越南,从来不被当成外国看待,
因为那时候它们跟中国完全一样,用汉字,遵汉礼。甚至至今,
韩国和日本的祭孔日都比中国要隆重,中国的儒生也从来都把它
们当做中国的两个省,只不过不太听话而已。
但是欧洲国家对待民族融合现象的看法就和我们不一样。他
们是看重血缘而不是看重文化认同,比如一个中国人跟德国住一
辈子,德语说得比德国人还流利,都休想加入德国国籍,除非1750
年的时候,你的祖先是德国人,这样的话你一句德语不会说,都
可以入籍德国。中国历史上汉族政权不止一次被少数民族政权侵
扰甚至终结。但是每一次都是少数民族政权最后被我们同化,所
以我们这个民族非常顽强,五千年没有灭绝。快马弯刀打仗容易,
但征服人心何其困难,而汉民族文化发达是民心所向,所以最后,
就这样被你征服,每次都是别人在唱。
8 名正言顺的变公为私
锄头向外刨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得到推广,生产力水平往前进一步
发展,荒地开垦的数量前所未有地增多,与井田制产生了一定程
度的冲突。井田制规定土地是国有土地,耕种的土地是分封来的。
而且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分封的土地尚且耕种不过来,无暇顾
及其他荒地。但是随着铁器牛耕的普及,人们生产效率大幅度提
高,干完分内的这块土地之外,看着其他富饶的荒地,萌生了一
个大胆的想法:不种白不种,种了不白种。这些荒地可不是天子
分封的,不归国家所有,我自己种了就是我自己的地,还不用交
税。于是乎,大伙儿挥起锄头,多快好省地干起私活来。
这样一来,私田开垦越来越多,国家分封的土地就逐渐荒芜
了,结果大家都这么干就影响到了国家的收入。所谓道高一尺,
魔高一丈,国家一想既然大家都这样的话,索性无论公田、私田,
一概按照规定交税。等于就是变相地承认了土地的私有状态。
土地所有制就这样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进行了转变。同时为了
适应这样的转变,各国纷纷相继变法,如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
相地而衰征,鲁国的初税亩。然后到了战国时期,李悝在魏国,
吴起在楚国,商鞅在秦国,三家相继变法,新的制度确立。但是,
李悝在魏国的变法和吴起在楚国的变法均告失败,尤其是吴起在
楚国的变法失败得最惨。支持吴起变法的楚王一死,当时的守旧
派贵族们就要干掉吴起。最后逼得吴起趴在楚王的尸体上,以楚
王的尸体做掩护,威胁贵族们,谁要是刺杀他的话就必然会犯下
冒犯王尸的大忌。但是这帮贵族太恨吴起了,以至于视威胁为无
物,不由分说就把吴起给射死了,楚王的尸体也给射成了刺猬。
这对于楚国而言,失去了一次走向强大的机会。
木头推新法
三个改革家里唯一成功的是商鞅,正是他的改革措施最终促
使秦国走向了强盛。有个成语叫徒木立信,说的就是商鞅变法成
功的原因之一。当时商鞅为了让百姓信服听从自己的新法,在城
南门立了一根木头,贴告示说谁把木头扛到北门就赏五十金。还
真有人出来扛了,轻轻松松拿到了五十金。商鞅并不是拿五十金
来教导各位天上可以掉馅饼,而是为了建立自己在百姓心中的信
誉。于是秦孝公时,商鞅变法顺利实施。
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令民为什伍,实行连坐法。把老百姓给组织了起来。
十家一什,五家一伍,一家犯罪,五家十家都受到牵连,这就叫
做连坐。比如隔壁家的小三吸毒,你知情不报,被发现后一样办
了你,可见当时对老百姓控制的有多严厉。
第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中国古代人分四等,士农工商,
商居四民之末。当时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关键原因还是生产力
水平太低了。有道是“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
寒”。农者,天下之大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不
像我们今天中国多少夫不耕,多少女不织,也不会有人受饥受寒,
当时可没有袁隆平这些人,如果老百姓弃农经商的话,国家就完
了。所以一开始搞重农抑商是跟当时生产力水平是相适应的,政
策上必须得重农。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商品主要是奢侈品,与
百姓的生活无关,要来也没用,搜罗一打翡翠玛瑙都不一定能换
几串麻辣烫。直到中唐以后,民生用品才逐渐多起来,但再往后,
比如到了清朝,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发展,还采取重农抑商的政
策,那就阻碍经济的发展了。
第三,奖励军功,按功受爵。高官授爵在此之前是世袭世禄
制,生下来就有俸禄,从商鞅变法开始改变了这种情况,奖励军
功,按功受爵。秦国把爵分了二十等,其中最高的关内侯是第二
十级,第一级到第八级是民爵。这一级别的晋升就靠战场上立功。
砍敌人脑袋一个,爵位上升一级,所以敌人的脑袋就叫首级。秦
国的这种激励制度使得秦军在战场上非常的骁勇善战,割头不倦,
一般被人称做虎狼之师就是这个原因。
第四,燔诗书而明法令。这就是后来的焚书坑儒,可见商鞅
是典型的法家代表,强调法制,要求大家服从命令听指挥。
第五,统一度量衡。度是长度,量是容积,衡是重量。度量
衡不一样的话,会给各地的交流带来很多麻烦。比如美国人开车
去加拿大绝对是会超速的,因为美国是用英制单位,汽车里程表
上显示的是英里,1英里等于1。65公里。如果加拿大的交通指示牌
上显示限速80,美国人一脚油门下去,准超速!再比如,咱们大
陆1斤等于500克,台湾是600克。如果台湾游客来大陆买水果,
就会觉得大陆人杀猪了。
第六,废分封,行县制。以前的分封制留下太多隐患,严重
削弱了中央集权的力量。造成天子和诸侯的脱节,商鞅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全国设31个县,由国君委任县令。后来县上又设郡,
郡守和县令都由国家来任命,从根本上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作用。
第七,为田开阡陌封疆,废井田。商鞅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土
地私有。改变了之前大家心照不宣,国家变相默认土地私有的状
态。
商鞅的一系列措施,促进了秦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
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创造了条件。
9 公元前21世纪什么最贵
无为无不为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文化高峰时期,正在经
历社会大变革的各诸侯国,各阶层都对社会变革提出自己的看法
和主张,一时间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
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孔子。首先看老子,
道家创始人,这个道家跟道教不一样,道教是中国古代神仙方术、
原始巫术的集合体,吸收了道家思想之后,形成了道教。_道教形
成之后,神话老子,把它捧为太上老君,就是在炉子里炼孙悟空
的那个白胡子老头。实际上历史确有其人,但是生平事迹不详。
只知道他是道家的创始人,有人说他叫老聃,也有人说叫李耳。
他的学说有两个特点,第一,朴素辩证法。第二,无为。政
治上主张无为。无为好不好?老子为什么主张无为?有为什么样?
谁有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王、楚庄王,春秋五霸
这些人有为,战国七雄、商鞅变法这帮人有为,有为的结果是生
灵涂炭,烽火连年。所以老子看到这种情况,提出咱们应该无为。
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样的状态最佳,
人与人之间就没有战争了。老子希望退回到原始社会,他认识不
到未来有共产主义社会,所以他只能认识到我们怎么样才能够避
免这种悲剧战争,所以就提倡无为,同时他认为人一定要顺应自
然,自然就是天道。老子的《道德经》,上来第一句就是道可道,
非常道。我说不清到底是什么东西,我只能强名之曰道,按我们
的道理讲,道就是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强调的就是天人合一。他认为国家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
王亦大,而道最大。道才有天,天才有王,王是万人之主,还远
不如道,那么普通百姓更加要顺应自然规律。
顺其自然的衍生状态叫以柔克刚,最简单的道理是水滴石穿。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比如你嘴里最硬的是牙,最软的
是舌头,你老了,掉牙不掉舌头;大树比小草高大强硬吧!七级
风一来,大树连根拔,没见过草满天飞的。
杯满则溢,只有空杯才能倒进水,所以无可以生有,有就不
能再生了。中国现代哲学家冯友兰先生,把人分成四种境界,天
地境界,道德境界,功利境界和自然境界。咱们是在功利境界,
杀人犯、强奸犯这都是自然境界。道德境界就是圣人们,他认为
中国古代人达到天地境界的只有一个人,就是老子,孔子都只在
道德境界。
一般我们在功利境界的人,是贵有不贵无,我们有什么比什
么,比有钱,比有房子,比有车,比我爸爸比你爸爸官大。而老
子是贵无,看破放下,四大皆空,六根清净,你才能成就,无为
才能无不为就是这个意思。
道德境界的孔子跟他见解主张就出现了分歧。孔圣人提倡有
为,所以孔子这一生很辛苦。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
教育家。他在中国古代尤其元朝以后,被称为大成至圣先师。集
万般礼法道统学术之大成的万世师表,老师的祖师爷,所以台湾
把9月28日孔圣人的诞辰,定为他们的教师节。好多政协委员建议
我们的9月10日也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