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琴瑟在御,宠辱两忘-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乐木然,不自觉重复:“哥哥害死的……”
皇帝轻笑:“那小黄门本就是他人派到你们兄妹身边的眼线,死也是毫无办法之事,你莫要怪你哥哥。”
说罢,皇帝传入来人,将已呆若木鸡的长乐扶下,他重回软塌,默坐片刻,霍然起身,此时已无谓掩饰,他何止是毫无笑意,脸上若黑云压城,置于袖中的双手不住微抖。
赵让归降入宫之后,身上绝无可能再留任何女子饰物,长乐所见的珠花,只会是来自宫内。
谁赠予他的?亦或是谁利用何种渠道,从宫外转交给他的?
作者有话要说:
这章写到心虚啊……
话说作者好想自我放飞,但是自尊不允许,泪
以及,还有人记得那个小道具么?
第49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八章 、
赵让由后苑返回承贤宫,歇不上片刻,就有内侍满脸为难地来报,“金叶子”已转送给前来领尸的高家人,高母感恩不尽,纠缠半日,非要亲见赵贵妃一面以表谢意,众人好说歹说,劝解兼冷遇都无法令她离去,特来求教贵妃如何是好。
叹口气后赵让还是会了这位中年妇人,她跪爬于赵让足下,感激之语颤抖而出,话到一半,终是化作不成声的啜泣。
赵让心中难受,却拙于言辞,只能任由这妇人痛哭失声。
妇人悲恸之中也知节制,涕泪交加皆是自怨自艾,叹尽儿子不懂投胎,托生于她这样无能的母亲之怀,为全家生计残损身躯也罢了,还要早早便撒手人寰。
左右欲要将妇人架走,赵让黯然阻止,最后又得了妇人三跪九叩,才算解脱。
送走妇人,遣退随侍,于殿内踯躅,赵让只觉胸中灼燃着烈焰,他到初入承贤宫时教授高正与长乐识字读书的德明堂,举目四顾,怅然至双眼湿润。
今早送走皇帝之后,赵让便到这里,令随从侍候好笔墨纸张,便屏退众人,细心描画书写他记忆中威力惊人的神器。
当日他在上陈给李朗的“万言书”中,曾轻描淡写过此物,兴许是李朗当他信口开河,没有放在心上,故此一直没有问起。
皇帝的雄心是收复中原,复锦绣河山,然则自古以降,少有江南克北的先例,多为是华北一统之后,江南政权覆灭不远的记载。
南方地形多变,且气候物产迥异,难出千里良驹,无战马便无骑兵,铜铁矿乏,要敌北胡骁勇,渡江进军,谈何容易?
赵让在任南越将军时候,便因百越族人惯于山林作战而联想到日后与北骑交锋时难以避免的窘境。
而他当下所绘,欲交给皇帝的物件图纸,原物是机缘巧合中从一批避难至南越的东甌人手中购得,经赵让实践,在威镇臣服蛮夷中居功至伟,虽有弱点,但其效甚大,后经他们召集工匠悉心改造,更见神威。
赵让原希冀以此向李朗交换些条件、什物,但事到如今,便连这点私心也已荡然无存。
李朗——赵让长吸口气,将书案上的卷轴收拢,搁在一边,抽出白纸来,随手草写下:“区区成败且休论,千秋唯应意气存。如是而生如是死,犹今又觉布衣尊。”
再沉吟片刻,在这四行下添上高正临终念念不忘之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易简以消天下之险阻,非圣人之徒,其孰与归?”
他在“圣人”二字下连笔圈画,默道:“小高,多谢你舍命相救,只是长乐该多伤心啊。”
与墨迹未干的草字相对须臾,赵让愈发气闷,起身便往殿外去,留意到内侍们手忙脚乱地跟上,不由暗地好笑。
因身份特殊,除非皇帝有召,赵让不曾踏出过承贤宫,最多也就去宫中后苑走走,但如今他心境迥然,不愿再在宫中被动死守,李朗既未将他禁足,他又问心无愧,有什么可介意的?
到了承贤宫外,赵让忽而想起一直以来挂心却没机会探查的事来:当日静华宫内,李铭来去自如,既非正大光明地登堂入室,也不是穿高纵低地飞檐走壁。
若说初次出现在后花园那回是趁夜深人静地翻入,但李朗突如其来地驾临之后,李铭竟也可以全然避过众人耳目无声无息离开,实在不可思议。
要知当日静华宫中可不止高正、长乐二人,皇帝圣驾所至,随扈成群,遍及宫中。
赵让之前便隐隐有所怀疑,只不过迁移居殿的事接踵而至,根本分不出身一探究竟。
他婉拒了内侍们气喘吁吁抬上来的软舆,问明方向,快步朝静华宫走去。
虽同是后宫居殿,但承贤宫独踞一处,赵让以急行军的步伐尚费了一盏茶的功夫才到目的地,他停下脚步,回头见一众高矮胖瘦参差不齐的内侍们上气不接下气地向他拥来,不禁哑然失笑,有意等他们都到了近处,吩咐:“你们守在门口,把气息喘均匀了。我进去看看便出来。”
接了高正总管之职的内侍是位行事稳健的中年,此时虽是追赶赵让至汗出如浆,仍是尽责地道:“贵妃,此宫已无人居住,想来也是疏于打扫,当心脏了衣物。要不,奴婢等人先进去清洁一番?”
“不必,”赵让笑道,“我很快出来。你们留两三个人即可,不必全部守在门口,若让旁人窥见还当承贤宫出什么事了。”
听那总管连声应是,赵让便径自推开宫门入内,宫中既无住客,确如内侍所言,屋内家具摆设蒙尘积灰,赵让在旧日寝殿转悠了一圈,直往后花园而去。
桂树仍在,只是已过了花盛之期,但香气犹存,赵让在树下站了一阵,想起昔日与长乐同将妻妹残躯葬于树下,宛若隔世。
他绕着大树转了几转,仔细留心,不曾在树周围发现任何可疑之处。距离此树约莫二十来丈的地方另有两棵柏树,树并不靠墙,然树下那片延绵至墙根处的草丛,似乎格外繁茂,与其它地方一相比较便能看出差异来。
赵让白日里少有涉足后花园,夜间这一异状并不显眼,且若非有心,谁会在乎花园中哪里的草生得更多?
从桂树上随手折下一根数尺来长的枝桠,赵让打草踩入那异样之地,边全神贯注地留意脚下四周,果然不出他所料,一口上方覆了石板的六角枯井便潜藏于草丛之中。
赵让蹲下身,细细察看井口,尝试着两手搬动石板,那石板并不算重,他轻而易举地便将其挪到边上,往内窥去,一眼到底,那井内连水洼都没有,而内里井壁处却有两三块凸起的砖石,似是供人攀爬而用。
犹豫了片刻,赵让还是决意下去弄个水落石出,他猜想无误的话,这应当是个隐蔽的密道。
大内深宫,九重禁地,居然有密道,匪夷所思又耸人听闻,赵让只觉得不趁早搞明白,就怕危及李朗的安全。
以赵让的身手,再借助井壁上的凸起砖石,极利索地下到井底,他稍加留心便发现从井口处观测不到的一扇石门,石门上并无机关,将其推开之后,正是高有六七尺、宽则只容一人正身通过的密道。
密道中不见光亮,漆黑如夜,赵让走进去即刻发觉里面伸手不见五指,他再次踌躇不前,但转瞬便将顾虑抛诸脑后,继续向前。
走不多时,豁然开朗,原来这条小道竟是连着一条更大的密道。
大密道呈南北走向,内还有亮光,赵让看去,每隔两三丈便有镶在壁上的灯台,凑近了去能嗅到火烧油脂的味道,不知为何让他想起古有帝王以鲵鱼膏脂作烛,以期永照不灭之事。
密道的地面是青石板铺就,但显然是有人打理维护,上面不见有杂草土垢,大道两边不见头,根本不知能通向何方。
赵让再次心惊肉跳,难道李朗真是一点都不知情?
他几乎是立马联想到之前皇帝曾坦然相告的事来,太上皇无故失踪,是否便是遁地逃离出宫?
即是,前任皇帝尚在人间,却不知下落……
赵让情知此事重大,虽说李冼皇帝已然满五年近六年不见踪影,但只要他还活着,李朗的皇位就不是名正言顺,难保有人从中作乱,掀起腥风血雨,这还不是对付谢家那般可用君臣大义号召天下,情理皆有亏的李朗少了权臣相助,到时该如何服众?
思及此处,赵让不寒而栗,正待转身原路返回,将密道之事告知李朗,忽觉察到密道前方似有动静,仔细倾听,竟仿佛是人声。
赵让稍作考虑,终觉机不可失,小心翼翼地循声觅去,走了十来步,那声音渐渐清晰了,果然是人声,且仿佛是一男一女正在争执着什么。
屏息静气地靠前,赵让不曾留意到密道两壁上的灯台式样已然有所变化,他全神贯注于不为发现,而能窥探到那说话之人,若能辨清其身份便更好了。
然再走不过几步,那人声尚在前方不远,赵让猛顿了脚步,他暗叫“不好”,不知何时起,那灯烛里飘来的味道已悄然替换成某种宛若花香的气味,更淡更怡人。
唯赵让在这香气萦绕中两眼阵阵发黑,胸口仿佛压上巨石,耳中听得血流哗然之声,他闭气后急速后退,冲到大小密道的连接口时却再也支撑不住,双膝一软,倒在地上,全然失去了意识。
不知过了多久,当赵让又有微弱知觉时候,他先是听见一个极熟悉的声音,像是附在耳边与他说话,起初他费尽气力也不懂话语之意,只是莫名心中哀伤,而起怀恋。
他焦躁万分,而那与他说话之人似能感知他的挣扎,声音更柔更缓,依稀在抚慰着赵让。
骤然一刻,赵让听清了,原来那人是在说:“将军,你我大难不死,得山灵垂怜,终于再聚了。将军,将军……”
不错,这与他说话之人,正是南越归降那日与赵让分道扬镳的王后叶颖。
赵让一惊之下赫然睁目,上方的脸虽模糊不清,但携手同行、相依为命将逾十年,那若不是叶颖,却又能是谁?
作者有话要说:
文中出现的古文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地是抄的=。=不要太介意平仄押韵的问题。
话说困死了=。=随着年底的到来,我怀疑双日更都难坚持,非全职不存稿的作者伤不起,不过三日一更是绝对没问题的,握拳!
好想把小赵送回给他王后,然后就被小皇帝愤怒地宰了=。=
第50章 第四十九章、
第四十九章 、
贵妃独自进了静华宫,却始终未见出来,承贤宫的总管与三四名随侍,眼巴巴地守在宫门外,直等到落日将尽,那总管心急如焚,不敢再干等,一面令人急报地坤宫,一面则领众入内寻人。
静华宫不大,众内侍一屋一室地找,连堆放柴火的地方也没放过,却哪有赵让的影子?
内侍总管惊吓得腿软,这后宫莫名其妙消失了个有名有份的妃嫔,事情非同小可,一旦追责,他们这些贴身侍从全都脱不了干系。
此时地坤宫已下懿旨,命近百号人前来,几乎把静华宫翻了个底朝天,但别说赵贵妃,连赵让曾在此逗留过的痕迹都没找着,一个大活人就此不翼而飞。
这般兴师动众当然隐瞒不了,宫中本来鬼神之说就猖獗,这下更是宛若炸开了锅。谢皇后在地坤宫中等来等去,好不容易等到新挑选的心腹小罗眉开眼笑地来上报,开头一句便让她哑然无语:“恭喜娘娘,娘娘大喜!”
“不要胡闹,娘娘喜从哪来?”老奶娘横眉怒道,“皇后娘娘主馈中宫,如今后宫不明不白地丢了人,还是个圣上新封的贵妃,这流言蜚语一起,不全是娘娘得担着?没臊的小孩,真不懂事!你倒说说,人是找到了没有?死了还是活着啊?”
小罗本是秉着邀功的心,还巴望能得皇后打个赏,不想被老奶娘一番不留情面的抢白兼呵斥,偷眼看皇后也是紧绷着脸,委屈地眼眶发红,忙低头嗫嚅道:“禀娘娘,人……没找着……私下里已经在传了,说是这男贵妃命重,冲了宫里的阴阳次序,这后宫的神灵就派了神兵,将他带走啦。”
谢皇后与老奶娘听完后面面相觑,人真失了踪,却没个合情合理的说法,也是咄咄怪事。
后宫之内多是无知无识的妇女小人,稍有风吹草动便要往鬼神无常上推想,也有人危言耸听,道是静华宫中不知何年何月冤死的宫人勾走赵贵妃,这阴气森森的故事经小罗绘声绘色地讲述,即便谢皇后也不由地吓了一跳。
只是她平素虽跋扈嚣张,到底是大户门阀之女,遇到这忽如其来的变故仍能强自冷静,未将惊惧形于声色,她把小罗遣到一边,忧心忡忡地对老奶娘道:“这事瞒不了,还得即刻奏报皇帝才好。”
老奶娘瞥一眼小罗,附在谢皇后耳边,悄声道:“娘娘,先不急。您再继续遣人搜静华、承贤二宫,一来找找有无那给贼夺走的珠花,二来趁这个空隙,赶紧派个亲信的出宫,将那赵妃下落不明的事告与家中老爷,得找那机灵会说话的,别只说成是无人能知的意外。”
谢皇后闻言,怔愣片刻才瞪圆了眼,讶然道:“这……这怎么可以?”
“有何不可?”老奶娘轻吁口气,“娘娘……兰儿,你要不把这功劳往自己身上揽,老爷岂能轻易罢休?他令你除去赵妃时,可曾考虑过你的难处?他想借你之手,不就是为的事发之际,可将你推入火坑,让你顶个善妒恶毒的罪名么?你怎么还甘愿为了老爷舍命?”
语气中半怨半怜,竟令得谢皇后怅然半晌,湿了眼眸,沉吟良久才黯然低头:“可他终究是我爹,生养之恩大于天,我能坐这后位,不也靠了他老人家?”
一席话令老奶娘无言以对,谢皇后又道:“但您提醒了我,我确是应当先给家里通个气,好让爹得知此事……至于圣上那边,昨夜圣驾刚至承贤宫,今晚不曾有安排,也不知拖到天亮成不成……”
无论成还是不成都得先做,当下谢皇后便命小罗速领了牌子出宫,若赶不在宫门落钥前归来,便暂留尚书府,同时又切切叮嘱他,现在情况未定,万万不可胡乱说话。
赵让失踪的消息传至尚书府时,谢濂与其子谢昆正在屋中争执不休、互不相让,谢濂初次见到敢于这般直面顶撞自己的谢昆,气得须髯炸起,手指谢昆,怒声微颤道:“你这不肖子!你便是巴不得你老父横死!”
谢昆面露无奈之色,眼底浮起不耐,他既在皇帝那里碰了钉子,回来便试图与老父和解,孰料他吞吞吐吐之后,谢濂一听说谢昆仍与前太子妃纠缠不清,甚而到希冀明媒正娶的程度,便已暴跳如雷,抓起御赐的炖参便往谢昆身上砸去。
老父如此不通情理,谢昆起先也唯有好言相劝,他实在不明白,弟弟谢吾身遭不测,本是自作孽,皇帝也极尽补偿,为何老爹就是放不下?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若是谢昆意欲对子玉图谋不轨,而为她所杀,他也万万不能把子玉交给老父,李朗待那赵让,不正如自己吗?情痴者何罪之有?
他却不敢将此话直捅捅地道出,旁敲侧击道:“爹,您是何苦非与皇帝较劲?太子年幼,妹妹无知,到时变数更大。况且,您告病不朝这么久,皇帝也无一声责备,反要御驾亲来探视,圣眷隆盛,您还有多少不满?”
谢濂不听则罢,一听之下,霎时脸色重红发黑,牙关咬得咯咯作响,谢昆惊得连忙上前,又是抚背又召下人传医,好一番折腾之后,谢濂总算是喘上了气,他摇头对谢昆,阴阴笑道:“你作个大将时日也不短,怎么如此糊涂?皇帝亲探臣属当然是荣耀,可是啥荣耀你懂么?那是要给快死之人的荣耀!”
谢昆怔愣,经老父一提,他隐约想起是有这么种说法,皇恩过重,臣子折寿,亲探病情只对将死之人,算是最后的恩宠。
他不由结结巴巴地为皇帝辩解道:“爹,圣上是靠了您才得承大统,这只是人不忘本而已,您……您是不是……过虑了……”
见儿子冥顽不化,谢濂嘿笑不答,须臾,咄咄逼人地反问:“昆儿,你是不愿为老父与你屈死的弟弟出头了是不?”
“不敢……”谢昆低头,两父子正对峙间,下人来报,小罗带了宫中的消息赶来,两人乍闻言都不禁心惊,情知必有大事,等到小黄门把原委一一道来,父子二人是一惊一喜。
喜的自然是谢昆,他情不自禁地道:“爹,太好了,想来是妹妹寻到了什么妙计,将那赵让神不知鬼不觉地除去,解您心头大恨。如此一来,咱们就无需与皇帝对立了。”
谢濂皱眉沉思,闻此言狠剜一眼谢昆,看来这儿子是愚昧无能到无可救药,不堪重要,自己该如何劝说得他调兵入京畿?
今日此事也来得奇怪,皇后遣来通风报信的小黄门直道那赵让是下落不明,却未提生死,甚而在他再三追问下,也不敢说是否凶多吉少,依情形看不像是皇后用计得遂。
莫非是皇帝背地所为?但原因何在?将那降将堂而皇之地封妃,却又鬼鬼祟祟地令其消失?这岂非自相矛盾?
但要不是皇帝,又是谁能神通广大,竟在诸多人的眼皮底下,将赵让隐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