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茅蓬语录-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每个人都在受苦。除了苦,什么也没有。

观法无我

那些真正与法相融的人,是远远超越外在形式的。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顶礼的方式,因为他们已经超越我执了。

唯有将旧的水倒掉之后,杯子才会有用。你必须空掉有意见的心,你才能彻见宇宙人生的真相。

当我们去除自我的一些废物之后,即能较清明的看待事物。

纵使你自己的身体也并非真的是你的啊!

自我只不过是在世俗习惯上的知觉罢了。

损人即自损也,爱人即自爱也。

身体是疾病的「窝巢」,而你不该黏着它当成你的。

告诉你自己:我仍然感到痛苦的原因,是因为我仍然有一个「我」。

从内心放下自我的意见、观点、主张、想法以及整个对时间与自我的概念,进而安憩于无着之中的邀约。

不论我们从哪方面看,都找不到任何恒常的自性或自我。

我们会认为有自性存在的唯一理由,是因为我们对自己有记忆、主张与意见。

心会被占据是因为心曲解了,而且被假的我的意识所迷惑。

我们必须看清楚,当我们以「我」和「我的」观点去思考时,我们是如何的痛苦,之后,我们方能放下。

精神上的许多痛楚都是从我执来的。

人生在世,解决痛苦之道,就是把「你」当作「我」,有我,是痛苦的根源;无我,才是解决你我问题的妙方。

你越是放弃自我,你也越变得伟大而又真实。

最能证实自我意识虚幻性的,莫过于我们对不同观点的极端敏感。

我们只是能量分子的聚合及分散,以及地、水、火、风、空五大元素所构成。

自我是一切苦的根源。

我们的心无法真正平等,「自我保护」是唯一的原因。

「自我的妄见」之所以产生,是因为我们深信这色身和感觉都是我们的,但是,当我们仔细检查时,结论必然是对它们束手无策。

没有人真的拥有色、受、想、行和识。

整个佛法的目的,就是先把「自我」意识调降到可以掌控的地步,最后再予以消除殆尽。

自我造成一切纷争与动乱。

对这个身体而言,我们只是它的过客。

我们这个身体里并没有一个永恒不变的「自我」存在,但我们却相信它是我们的「自我」,真的是「我们」——这就是不正见。

佛教是放下「自我」的。那些太聪明的人将永远学不到东西,他们首先必须放下他们的才智。

如果你认为你很聪明、富有、重要、是佛学专家,这就掩盖了「无我」的真谛了。你所见到的只是自己——我、我所(有)。

我们的自尊、我们所仰赖的自我意识,就如同一颗沉重的石头。

如果我们考虑要放下自我时,我们会惧怕没有了它之后,将会一无所有。然而,当我们终于放

下它时,我们将觉悟到不执着自我的轻安和自在。

五蕴都不是自我。

此是应舍之身,罪恶之物,假名为身,没在老病生死大海。

世界以身有,身以心有,心以惑有。

因分别而有取舍,自私自利的心就生起了。

从出生到现在,你的身体随着自然的过程,它老了、病了,你却无法从中阻止。

为什么每件事物都是无常和苦的呢?那是因为它们都是无我。

事实上没有一个「我」能在任何地方被找到,有的只是诸法的不断升起和消灭,一如它们的本然。

假如身体可以说话,它会日以继夜地告诉我们:「你不是我的主人,知道吗?」

假如身体真的属于我们的话,它就会听从我们的命令。如果我们认为它属于我们的,当我们必须舍离它时,就会痛苦。

当我们看透自我时,就不会再去执着快乐,而且能真正地快乐。

有人学习「法」,却是来增长他们的我见,他们也许会想要超越苦,可是,如果还有一个自我存在的话,他们何时才办得到呢?

一旦你了解无我时,那么,生命的重担便消失了。你会和世界和平共处。

所有的身体都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元素所组成。如果你真正地往内仔细看的话,你将找不到任何人存在。

当苦生起时,要了解,其实并没有一位受者。如果你认为苦是你的,快乐是你的,你便无法找到平静。

心就只有生起和停止,没有滞留着的实体。

创造「有」和「生」的因素,都是从我们对这些事情无知,从我们愚痴地执着它们都是「我」或「我的」而起。

全人类基本上是相同的,并没有「我」,有的只是元素而已。

去感觉我们比别人愚笨是不对的,去感觉我们与别人相等是不对的,去感觉我们比别人好是不对的……,因为,并没有任何的「我们」。

我们修行以超越世间,从而将这些

事情带往终点。佛陀教导去放下它们,去舍弃它们,因为它们只会引起痛苦。

我们拿这个身体当成我们的家,当成有东西是真正属于我们的。如果我们有了头痛或胃病,我们便烦恼。

并没有持续的自我存在这个身体内,但我们却去执着它,将之当成我们自己。

我们建造厅堂,并且说它是我们的。当蜥蜴、老鼠、壁虎来住在这儿,我们总是驱赶它们,因为我们认为这厅堂属于我们。

大部份的人并没有真正地了解自我。了解到自我的人,就是了解到「既无所谓的自我,也没有任何事物属于自我」的人。

自我是空的,没有固定的本体,但那是实质存在的空。

如果仍有一个自我在,怎能超越痛苦呢?

因为有了一个「自我」的缘故,我们无法脱却「表相」以见到「超越」。

不管快乐或痛苦生起,必然是有自我的存在。

当「自我」不存在,苦也就止息了。

走向「自我」就是走向痛苦和错误。

行善和布施是为了拔除「自我」,持戒和修定是为了调御「自我」,修慧则为破除「自我」。

心若没有任何「我」、「我所有」的感觉,这心就是「空」的。

当我们不执取六根以及与六根相关的任何一种为「自我」,那么八正道将会在当下同时生起。

必须要空掉自我,全然没有自我,才是真正的清净。

所有的囚牢都归结在自我,请务必拔除自我、愚痴,那么所有的囚牢就会消失。

因为执着自我,又产生「我所有」这就是真正的囚牢。

完全放下「我」、「自我」、「我是」、「我存在」等错误观念就是喜乐。

法的语言中「生」的意义——不是由血肉之躯的母亲所生的「肉体之生」,而是从精神的母亲所生的「精神之生」。所谓精神的母亲,主要是指渴爱、无明与执取。渴爱为母,无明为父,这二者结合的结果就是「我」的「生」。

依法的语言,「空」是指没有「我」、「我所有」的意识,当内心不执着任何事物为「我」、「我所有」时,就处于空的境界。

当「我」、「我所有」的念头生起,心中的轮回就出现了。

如果掌握「有『我』的妄念就有苦」,就可以了解佛教的核心义理。

如果心里有「我」、「我所有」,所有的工作都是苦的,任何轻松的工作也将变成沉重的负担;如果内心不执取「我」、「我所有」,而能清清楚楚,那么所有的工作,甚至包括繁重、污秽的工作都将充满乐趣。

不管是什么样的贪、瞋、痴,都只是「自我」,一旦它们在心里出现,涅槃就会完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难以休止的轮回。

如果整天都保持醒觉,不令我慢生起,不令「我」、「我所有」等自我意识、自我主义生起,这才是「不生」。

没有「我」、「我所有」等念头,而且恰到好处地做事,这是一种享受,也正是佛陀教诲的精髓。

正道的生活,就是不让「我」、「我所有」产生。

任何我们认为是「我们」或属于「我」、是「我」或「我的」,都会造成「苦」。

整个宇宙除了「自我意识」是个问题外,已没有其他问题。

「自我」的妄见,会引生贪着——不管是想更好、更优秀或更超然、更平静,乃至更重要或更被珍惜的贪着,都会不断地给我们带来痛苦。

如果我们无法先掌握「自我」,并明了它只是个制造麻烦的家伙,我们永远无法达到「无我」的境界。

在面对一切事物时,都是以「我能从中得利吗?」的立场来衡量,只会不断失望。

若有人大胆地把任何事物当作「我、」「我所有」,他就是个贼。把属于自然的万物占为己有的贼。

我们都致力于拥有自己所喜好的事物,这是因为潜藏在我们之中的「自我」贪爱在作崇。

只要还有一个「我」存在,就仍会有烦恼。

解脱苦、解脱烦恼的唯一方法就是舍去「我」的妄执。

世上没有不会招染尘垢的镜子,也没有不会招惹烦恼的「自我」。

整个「我」的概念其实只是个妄念。

修行不过是关乎我们整个身与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就只是自我本身而已。

自我的妄见是个巨大的重担。

当心狭隘时,只能看见自己。

根除自我,正是佛法的核心。

自我的概念愈大,就愈容易被推翻。

彻见自我的本来面目——它不过是贪爱的生命体罢了。

如遇高兴欢喜,则问是什么人在欢喜?如遇烦恼,则问是什么人在烦恼。

不要太爱惜这个假体,它终有一天会烂掉的,我们要的是那个灵灵觉知,不生不灭的东西。

这个臭皮囊,是借给我们住的,但我们却往往为了它,造无量无边的业。

妄认四大为自身相,六尘缘影为自心相,惑乱之因源于妄执。

一切众生,皆由着我,因而幻起,六趣升沉。

若离于我,则无邪执。

头痛或胃痛时,身体从未征询我们的意见,便直接行动了。这说明了色身并不准许任何人当它的主人。

如果我们了解并且看清自己身体的本然,那么,对于别人的疑惑和猜疑也都会消失。

并不是五蕴本身苦,而是执着它们为「自我」——那才是苦。

为什么不能放下五蕴呢?只因为我们没有完全地看清它们或了知它们,把它们当成是我们自己。

快乐、不快乐,愉悦和悲伤——它们没有一样是我们,我们却将它们当成是我们。

无论是谁,拿了这个身体当作是他自己,并且持着这种想法到处走,就会痛苦。

这个身体不真的是我们的,你无法在其中找到一个真实的、有实质的自我。

回归当下最大的障碍,是对自我的执着。

若无我相,即无一切相,则当体空寂,一切智慧自然现前。

泯除自我的限制,就是涅槃的境界。

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够过得好好的,真诚无欺,有爱心、有慈悲,不那么自私,自然就可以导致涅槃的境界。

若认定这个躯壳是具死尸,不去宝贵它,不把他看作是我,还有什么放不下?

观一切法,皆无所有。

人类彼此的分裂是缘于自我的意识。

恐惧往往来自于对「自我」幻觉的防卫。

愈是要防卫「我」,我们能拥有的悲悯就愈少。

生灭变异,虚伪无主。心是恶源,形为罪薮。

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一切诸众生,身心皆如幻。身相属四大,心性归六尘。四大体各离,谁为和合者?

我身本不有,憎爱何由生?

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

只缘执有此色身,因即有饥渴、寒热、瘴病等相,若不执,即一任作为。若于生死中得大自在,转一切法,与圣人神通,自在无碍,无处不安。

若人知六根不实,五蕴假名,遍体求之,必无定处,当知此人解佛语。

五蕴窟宅,是名禅院。

夫修道者,身灭道成。

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何以如此?因觉自心者,即觉一切众生之心。

人生的阴影,多半是我们站在「自我」的灯下而影现的。

愈是为自己费脑筋,愈是一心想到自己,我们就越软弱,自己就愈受束缚,反之,愈不以自己为重,愈少注意自己,我们就愈坚强。

人心里的忧悲苦乐,皆是建立在一个有「我」的观念当中。

我执就如同长脓的暗疮,使我们受苦的就是这个「我」。

拜佛、念佛时,若一直执着有个我在修行,也是一种独头意识的分别。

在人生的旅途上,能够躲避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为自己利害」的念头抛开。

如果你了无牵挂的活着,没有意识到丝毫的自我,而只有无我的觉醒,便不会引发苦了。

人必须在自我中觉醒,才能破除我执。

吾有大患,为吾有身。

「无我」才能如实了知诸事本末;「无我」方能确保不曲解人意。

我执薄者烦恼少,悟境深者喜悦多。

上帝讲「我」就是真理、道路,佛讲「无我」才是真理、道路。

医生说:出生后七年,将完全不同于出生时,包括每一个细胞。

藉着不断自我净化的修持,「自我感」逐渐消失,并停止支配吾人的生命。

自我了悟的捷径就是断除自我感。

把你从虚伪的错误中移开,你将会发现「真我」到底是谁。

法的生命,茁壮于光明磊落、无私无我的心田,圆成于法的人格化的陶冶、熔铸。

至人逢苦不忧,遇乐不喜,由不见己故。

即知此身,毕竟无体,和合为相,实同幻化。

一切众生,从无始以来,妄认有「我」,遂有爱之念,于顺逆而起憎爱,耽着五欲,流转沉迷,莫能自拔,皆执我故。

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一切烦恼皆由「我在」及「有身」而起,普通人皆执「我身为实」,而一切烦恼生焉,故名「我执」。

五蕴身非有,四大本来空,将头临白刃,一似斩春风。

我们所谓漫长的一生,也只不过是一帧帧死去的动作的连续组合罢了。

万德圆融具足身,此身我体本同伦,何因异此生迷执,别认虚空一聚尘。

一切皆无常,生者皆有苦,诸法空无生,实非我我所。

元无我人,为谁贪嗔?

如果你认为是「我的」家庭、「我的」修行的话,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只是另一个苦的起因罢了。

如果仍有「我」和「我所有」的感觉来扰动和惑乱,不能称为「自在」。

人们的血液倾注在一起时,难以区别彼此,奇怪的是,人与人之间却划分得那么清楚。

损人即自损也,爱人即自爱也。

要超越生死,要先破「我」。

自我的执念很耗费精神能量,因为它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觉得备受威胁。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长大成人方是我,阖眼朦胧又是谁?





每一刹那的心念皆须观照,原因在于每一念皆是抉择的刹那,这些抉择的刹那造就了业。

除非对自己的言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否则,最好是保持沉默,向内反观自心的念头。

当心仍在世间的时候,纵使一个人阖上眼睛,动也不动地坐着,他所看到的也只是世间。

我们需要观照苦和停止苦的因,否则的话,智慧绝对无法生起。

我们修行的本质是去观察动机和审视心。

所谓「闭关」的意思是收摄眼、耳、鼻、舌、身根,只留下心被观照。

修行就是直下观心,这就是智慧。

修行的目的,是要洞见和绝灭使我们一开始就无法平静的原因。

使你的心如同一张编织紧密的网,来网捕前来的情感和感觉,并且在你反应以前,就要观照它们。

修行就是注视,同时完全敞开心胸,觉察所有发生于自己身心内外的一切。

在这世上我们找不到真正平静的地方,这是世间的本质。就以观照你自己的内在代替向外的追求吧!平静要在内心才能找到。

一般人只专心洗碗筷,却让自己的心染污了,他们遗忘了当下的自己。

只要知道你心的状况,别因它们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不要执着!犹如一封信——在你可以详尽内容之前,必须先拆开它。

对治执着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一起执着就要观照分明。尤其是生命的基础——我执,更不可轻易放过。

不论你身在何处,都要以观照和很自然的方式来认识你自己。如果疑惑升起,让它们自然地来、去。这很简单,只要不执着。

向外,就是六道往返,生死不定;向内,就是一个诸佛同体的本来面目。

探测你的内心,那么你应该可以认清全部的你。

我们用很多时间在追逐外在的自我,却没有用时间在「找回自己」。

外在有形的家,只是这世间的一部分。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它只不过是另外一个世俗的家而已。

去好好了解心和其他感官是非常重要的。知道它们如何地来和去,如何地生起和如何地消逝。

「法」必须藉由内观自己的心而得,然后彻见哪些是真实的,哪些不是;哪些是平衡的,哪些不是。

只有一部书值得一读,那就是——心。

观照你的心吧!背负重担的人认为是得,而在旁观看的人却只看到负担。

当你的心充满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