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茅蓬语录-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只以「外在的眼」看,没有以「内在的眼」看;你以「外在的耳」听,没有以「内在的耳」听。

如果超越外在,你将会得到真理并且杜绝一切执着。

佛陀不怕人们的不知道——他可以教导他们,他怕的是那些知道却不照着做的人。

如果你花时间去找寻完美的男人或女人,或是完美的老师,你将无法找到宁静。知识与经验间有很大的差异。

生命真的有意义,但是对不知如何利用它的傻瓜而言,生命一点价值也没有。

于生活中发现佛法的真谛,在人间落实解脱道。

所有宗教的共同目标——心灵的自在与解脱。如果想要觉悟佛陀的教法,四圣谛的苦、集二谛,必须打从内心去透彻。

要觉悟,只有一个地方有可能,那就是——心。

「法」的智慧应该用来渡过苦海,不应该以它为唇枪舌剑而相互伤害。

一切的修行之道,最终的成果都将导致平静,以及去除种种障碍以达甚深的内观。

只有立誓成道报亲恩,才是修行的正因。

如果我们对心不采取任何行动的话,怎么打坐都是无用的。

佛也是人去做的。

阿弥陀佛才是我们究竟归依处。

修行就是在训练我们做人和做事的态度。

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

我们是带业而来,但不要带业而去。

幻化不离,真空不现,知幻即离,离幻即觉。、于念念中,自见本性清净无染,即是修行。

非心非佛,身心俱无,清净皎皎,是名大道。

一乘妙旨,无念为宗,无住为本,真空为体,妙有为用。

境识俱亡,入大总持。

欲得心净,无心用功,纵横无照,最为微妙。

事须理智兼释,谓之顿悟。

只有佛学这一门才有完成之时,其他的学科都只不过在不断地周旋而已。

营造建筑物是不错,但却不是最好的事;营建你自己的心朝向美善,那才是最好的方式。

真正的护持佛教必须透过修行来做,依循教法来训练我们的身、口和意。

如果我们正直、诚实,拥有自制力和智慧,我们的修行将会带来成功。

修行如同一把钥匙,如果我们手中拥有一把正确之钥,无论锁上得多紧,都能够把它打开。

开展「正道」。将它分成戒、定、慧——去开展它们到达圆满!这是摧毁世间的修行之道。

无明与理解生在相同的地方。当无明生起了,理解便不能进入,当理解生起时,

无明是无法停留的。

要以「心」去修行,因为世间是产生在这颗心中的。除了我们自己之外,没有人可以替我们修行。

迷则三界有,悟则十方空。

圆顿教,勿人情,有疑不决直须争。

非不非,是不是,差之毫厘失千里。是则龙女顿成佛,非则善星生陷墬。

若悟得无生,乃证实相。证到实相,方为究竟。

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透脱三界凡圣境域,始得名为出世佛。

以觉心源故,名究竟觉。

修八正道就是解脱的要件。

一切人类和一切其他的生命形式,都含有觉悟的潜能。

令人人发自心之智慧,悟自心之常乐,故吾人之自心,即光明无量、寿命无量之阿弥陀佛。

令人人充自心之慈悲,致自心之宁静,故吾人之自心,即能仁寂默之释迦牟尼佛也。

觉树之根,善芽所萌。

在语默动静日用行为中,依佛法实行体验,即是修行佛法。

倘能了十界即一心,便名曰佛。

门门都是妙法,都可以了生死。成佛道,只有当机不当机的问题,不必强分法门的高下。

若能如法修行,不退不悔,决定可以成佛。

修因感果如种田,水养禾苗,如智水润心田,能念念在道,则处处都是道场。

平常心是道。

真发菩提心的,必须彻悟法性平等,绝不见我与众生有什么差别,如是才能够真实和菩提心相应。

发菩提心者,便是发起成佛的心。为什么要成佛呢?为利益一切众生。须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须广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说的,要广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众生,但须如何才能够彻底呢?须不着我相。

若欲成佛,其主要的原因,即是「悲智」两种愿心。悲智为因,菩提为果,乃是佛法之通途。

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

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

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法即空性,佛即觉智。见缘起性空之理,即为见佛也。

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

愿我以此幻化身业,愿我诵此幻化真言,愿我化此幻化有情,愿我证此幻化菩提。

或贪玄妙,或冀神通,必作魔民,难为佛子。

若能归悟刹,先去贪瞋痴,法爱不存心,渐次可成就。

离道别觅道,终身不见道。

见性即是佛。

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明佛心宗,等无差误,行解相应,

名之曰祖。

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夫道者,以寂灭为体;修者,以离相为宗。

知心是空,名为见佛。

不受后有名得道。涅而不生,槃而不死,出离生死,名般涅槃。

已知一切法各各不相属,是名得道人。

我们都迷路了,唯一获救的希望,就是认识到我们全都迷路了。

有智慧而不将其贯注在生活中的人,有如一个只耕田而不播种的农夫。

诸业不造,自然得道。

「修行」就好比弹琴,琴弦张得太紧或太松,都无法弹奏出美妙的乐音。过分勇猛的修持,但忽略了修行所需要的脚踏实地、按部就班,可能会导致反效果。因为,过与不及,都是不正确的态度。

抓芦苇时不小心会伤到手,错误的求道方法也会使人毁灭。

入佛法之海,以信为根本,渡生死之河,以戒为船筏。

我们应当用有限的生命,来孕育无限的慧命。

莫烦恼前头失处,且喜乐今日觉处。

若你每天的发心,都是愿众生欢喜,你自己也会解脱。

从烦恼的人到解脱的人,其间只不过是一步而已。

悟——不是向外悟到了什么大道理,而是彻底认识了永恒的自己。

我们要以佛做榜样,随时回光返照,无所不施舍,并宽恕大地的一切众生。若将物质的欲望降到最低点,将精神领域提升到最高点,即是——「佛」。

学佛乃是学佛的觉性。

我们要做自己的明灯,要做自己的依怙。

学道而不知先后,说理而不分本末者,是名邪见。

口说好话,心想好意,身行好事。

成就菩提的道路有三:(一)有自觉。(二)具良知。(三)明因果。

直心乃万行之本。

无论发生什么,别让你的心迷失了路径。

不要执着在你所看到的一些较神秘或不可思议的东西,就算看到,也不要管他。

境界若起现行时,我们要先以智慧透视、观照,再舍掉习气、断掉种子。若还是

没有办法的话,那么就要远离境界。

观空舍执,直见真如。迷昧即无明,发明便解脱。

万事不打紧,最重要的是你的心。

自观即自照,自觉即自在。

觉悟必须从心下手,修心才能悟。因为,「悟」是一个心部再加上一个吾字,这

代表是用我们的心去悟,而非用身体去悟。

充满柔软心与感恩心之人,必可成就佛道。

菩提之法,非可修相——悟(了幻即离、离幻即觉)。

「涅槃」——是一种不能以任何方法来描述的特殊心境。

自在、无碍才是学佛的目的。

如来——如如不动来度众生。

如今但向无中栖泊,即是行诸佛路。

学佛就是要你认识自己,找到永恒的生命。

学佛就是在学做人。

若能慈、悲、喜、舍即近佛。

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但并非每个人都懂得生命,乃至于珍惜生命。

时光灭处命光微,到眼繁华转眼非。莫在险途贪五欲,弥陀日夜望儿归。

人活着,唯一任务就是净化自己,发觉生命的唯一真实。

修行要有耐性,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平常心是增长佛心的泉源。

修身践言,慎终如始。佛法就是唤起生命觉醒的一种方法。

修行人应当「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

养性者,善言不离口,乐善不离手。

契合空性,摒除自我执着,才有自在逍遥的人生。

不断地沉思、冥想,苦心探究人生的真谛,此人非圣即贤。

追求有两种;错误的与正确的。错误的追求,不能脱离生老病死;正确的追求,即能超越生老病死、一切苦恼。所谓「悟」即是正确的追求。

身心虽然会遭破坏,但佛性却不至于破坏。

人应及早悔悟,猛省回头,适可而止,免生忧患。

「路逢剑客须呈剑,不是诗人莫献诗。」说法不应机,皆是闲言语。

如果没有得闻解脱的无上妙法,纵使在天堂,生命也毫无价值。

一个人宁可死上千百次,也不可以在无知的状态卑贱的活着。

真正的开悟就是认知、肯定自己,找回迷失的自己,完成了生命的觉醒。

我们从生生世世以来,一直重复地做着同样的事情。没有闻到佛法讯息的人,生与死只是物理、化学变化而已。

悟道时,心灵的束缚消失了,一切的疑惑也都烟消云散。

一般人只知求生,却不知还有比生更重要的事。

但随时随处息业养神,增长圣胎,显发自然神妙,此即是真悟、真修、真证。

寻求开悟——就像人类生病时,不停的寻求良医,直到被治愈为止。

「光」无法隐藏,「悟」无法虚伪。

真实的悟,只是生命的觉醒,只是认知了原本自心,即原本的自己。

明心见性是生命中唯一真实的生命。

悟道的圣者,击溃了死亡大军,享受永恒不朽的喜悦。

世间好语佛说尽,天下名山僧占多。

众生皆有佛性,所以我们要信佛、学佛、念佛、成佛。

为什么不享受内在的生命,如同享受你的财富一般呢?

学佛就是要指引你认识原有的智慧与真实之心。

凡事皆有出路,恳切寻找,必能找到,真理也是如此。

将已得的知识,带入人生经验中,体会认知的喜悦,你将得安宁。

人生是永生的幼年时期。

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身。因自觉于心,亦同于觉悟一切众生之心。

如果你一直为「我何时才能开悟」而操心,那么你将不可能开悟。因为在开悟中,没有所谓的担心、害怕这回事。除了愚痴之人,没有一个人会把生而为人所得的这个重大机会错过。

甘于淡泊,乐于寂寞,功到自然成就。

修行须是铁汉,着手心头便判,直趋无上菩提,一切是非莫管。

佛的觉是绝对的,不是对迷而言的觉,是本来有的,自性的觉。

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学佛。

在笼子里研究笼子的构造,不如赶紧逃出笼子获得自由来得迫切而重要。

十方如来,同一道故;出离生死,皆以直心。

凡夫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

一切如来本起因地,皆依圆照清净觉相,永断无明,方成佛道。

见性门中,唯在一念生信。

解一即千从,迷一即万惑,若人守一,万事毕,是悟道之妙也。

直心直行,直取无上菩提,可谓真大丈夫之所为。

菩提无所得,你今但发无所得心,决定不得一法,即菩提心。

凡迷者,迷于悟;悟者,悟于迷。

着力今生须了却,谁能累劫受余殃。

心地含诸种,普雨悉皆萌,顿悟花情已,菩提果自成。

道不远人,人自远之。

欲令菩提心转胜坚固,成无上道,有所闻法,即自开解,不由他悟。

平常心是道。

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心法一如,名无上觉。

信解修证惟了义,动静语默尽禅机。

宗亦通,说亦通,定慧圆明不滞空,非但我今独达了,恒沙诸佛体皆同。争似无为实相门,一超直入如来地。

千日学慧,不如一日学道。若不学道,滴水难消。

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诸法如义,即名如来。

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

如来——本来如此。

见诸法实相,名为见佛。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

欲识佛性义,当观时节因缘,因缘到时,如迷忽悟。

不见一物是名见道。

时势创造世间的英雄;觉悟诞生出世的大雄。佛法就是完成生命觉醒的方法。

信而不解,增长无明,解而不信,增长邪见,故知信解相兼得入道疾。

修心之人,欲入无为海,度诸生死,莫迷真心体所在也。

今知无生死,而不能了生死者,功夫不到故也。所以知无生死,不如体无生死。

体无生死,不如契无生死。契无生死,不如用无生死。

一心为本,诸法为末,欲渡生死海,应以心智而度之。

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现全身。

参禅只为明生死,念佛唯图了生死;但向一边挨得入,两条门路不多争。若意识顿空,则轮回永息。

不用广学多闻,不要辩才聪俊;不知月之大小,不管岁之余闰。

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误迷巢,千种言语万般喻,只为劝君早归去,眼前一片黑云生,休教迷却山前路。

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事相门中,不少一法。

仰止唯佛陀,完成在人格;人成即佛成,是名真现实。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学道而不知先后,说理而不分本末者,是名邪见,不名修学。非唯自误,兼亦误他,其可不慎欤!

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到。

以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将萤火热须弥山,终不能得。

拟将心意学玄宗,大似西行却向东。

工夫或得轻安,或有省发,不可便为悟也。

将心待悟终不悟。

梦不待觉,睡熟时自觉;花不待开,时节到自开;悟不待悟,因缘会合时自悟。

登山之道不同,但同见高岭明月。

由集能生苦,因苦复生集,八圣道能超,至妙涅槃处。

菩提翻觉道,以此道觉,其定慧均等故也。

动静理全是,行藏事尽非,冥冥随物去,杳杳不知归。

生命的意义在于觉醒;生命的目的在于解脱。

欲得真成佛,无心于万物,心如境亦如,真智从如出,定慧等壮严,广演波罗蜜,流通十方界,诸有不能疾。报汝学道人,只么便成佛。

觉悟是在你停止希求时出现的。

学佛是为了开采永恒的生命。

不要为了糊口,或因为他人的期待而工作,要把全心全意地工作当作是一种了悟的工具。

观受是苦

假使我们不彻底地了解苦和苦的起因,无论我们多努力试图以自己的行为、思想或世间的财富来和它「交易」,都是没办法的。

只要有五蕴,就必须受苦。

认同这个身体所必须付出的代价就是——受苦。

认可人间必有痛苦,这就是「豁达」的开始了。

我们来,我们哭,那就是生;我们打呵欠,我们离开,那就是死。

痛苦是无限的,它采取各种形式来到。

佛陀说:「我只教导一件事,那就是——苦与灭苦之道。」

一切构成人类的元素,本质皆是苦的。

当我们将自私放下,然后转移注意力去留意每个众生内心炽盛的不满足时,我们不只会看到它的普遍性,还能领悟到我们本身的苦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不过是所有存在众生中的一小部份罢了。

如果你真的了悟诸法实相,你就会发现一切都不可能称心如意。

就精神的角度来说,乐或苦的感觉都可以看成是苦的同义字,因为它们只会产生心理上的痛苦。乐会使心漂浮,苦则会使心气馁。

人生最难做到的是能够「尽情地」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苦是人生的本质,只要你活着一天,就得接受苦的挑战。

这世界没有一样东西可以依靠——世界是一个不安与烦扰、快乐与痛苦,永无止尽的轮回,是没有宁静的。

欲求是苦,不想要也是苦,纵使你得到你所想要的,仍然是苦,因为,一旦你拥有它,你便活在怕失去它的恐惧中。

无论我们得到什么,都只是痛苦的一个原因。

生是苦,老是苦,病是苦,死也是苦。如果我们了解真理,我们便会了解苦。

世界之中,无非众生受苦处。

世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

三界久居,犹如火宅,有身皆苦,谁得而安?

千人千般苦,苦苦不相同。

让泪水来告诉你世间的真相。

佛云:「身为众苦之本。」

身乃招苦之本,厌乃得乐之甚。

人生如朝露,居世多屯蹇(屯蹇:屯、蹇皆为易经之卦名,有困顿险阻之意。)。

每个人都在受苦。除了苦,什么也没有。

观法无我

那些真正与法相融的人,是远远超越外在形式的。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一种顶礼的方式,因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