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2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垍说道:“儿子又怎样?做皇帝就要以社稷为重,唐朝皇帝不是将第一个太子杀了吗?何况孙孝哲与皇上并没有父子的名份,他这样护短,将来如何执行法规。国家又如何能治理得好?”

    张均说道:“皇帝也是人哪,他没有起兵之前,也只是一个比较出名的将军,转换角色需要一段时间。我们这样处理吧,在长安公开拘捕孙孝哲,并且张贴告示,将长安城事件的责任都推到他的头上,押回京城交御史台和刑部会审。至于怎样处理孙孝哲,让御史台和刑部拿出意见。我们三省按程序审核交给皇上发落,这样不致失了皇上的面子。”

    陈希烈立即附和着说道:“如此甚好,既可平静长安百姓的民愤,又可保住孙孝哲,一举两得,我赞成。”张垍说道:“既然你们认为可行,就请大哥起草奏折。”

    次日上朝,张均出班上奏:“启奏陛下,长安留守孙孝哲,目无法纪,任意胡为,在百姓中造成恶劣影响。为整顿秩序,三省议定,请奏将其拘捕归案,交由御史台和刑部审理。原长安尹崔光远叛逃唐朝,则令朔方节度使李归仁,全力将其追拿归案。长安尹兼长安留守田乾真立即进入长安,履行职责。朔方节度使李归仁立即出兵进攻灵武。”

    递上奏折,安禄山看过之后说道:“此议甚好,御史大夫严庄负责审理孙孝哲一案。中书省起草对田乾真、李归仁等人任命的诏书,立即派人去长安宣布,让他们迅速进入角色。这次长安城中的事件,是一次很大的教训,今后决不允许再发生类似的事件。”

    骠骑大将军田承嗣出班上奏:“雄武皇帝陛下,现在长安已经归入大燕一月有余,但是唐朝的残余势力还在顽抗。李隆基虽然到达剑南,但地处偏僻,管不了西北的唐军。现在西北唐军群龙无首,正是进攻的好时机,而我军主力已经休整好。臣请奏李归仁进攻灵武,夺取朔方军镇。安忠志立即出兵进攻上郡,切断郭子仪、李光弼的归路,在途中歼灭他们。”

第一百三十八章 行踪暴露崔光远出逃 官员调整安禄山护犊5() 
    

    安禄山认为消灭唐朝军队的时机到了,对田承嗣说道:“郭子仪、李光弼现在不会继续呆在河北,他们一定会回师朔方,保护他们的老巢。2yt。org你的这个建议很好,兵部实施。”

    张通儒上奏:“臣上奏史思明、蔡希德、崔乾佑三路进攻河北、山西的唐朝残余势力,将他们击溃,安定后方。即令蔡希德进攻云中,收复这个战略要地。史思明与崔乾佑两面夹击太原,不让唐军有喘息的机会。同时令武令珣加大攻击力度,迅速攻克南阳,进而向荆襄进军。夺取江南鱼米之乡,保证大燕的粮响供应。”

    “准奏,”安禄山踌躇满志,他似乎感觉到燕朝就要取代唐朝了。这时大殿门外来了李归仁的信使,门卫将他送来的奏折拿到堂下。

    张垍接过来,立即跪下上奏道:“启奏皇上,李归仁向朝廷上奏,唐朝逃跑到马嵬驿时发生兵变,军士们杀了杨国忠父子,并逼迫唐玄宗缢死了杨贵妃。传闻是唐太子李亨发动的,在马嵬驿李亨和唐玄宗分道扬镳。李亨逃到朔方,七月十二日在朔方唐军的拥戴下,李亨在灵武即皇帝位,庙号唐肃宗。现在已经诏告天下,号召唐朝的残余力量,拥戴唐肃宗,抗击我燕朝大军,收复长安和洛阳。2yt。org皇上,这是新情况,如果说唐玄宗逃到剑南,是要放弃了抵抗,想在蜀地建一个安逸的小朝廷。现在李亨树起了反抗的大旗,重新集结唐朝的力量,就是死灰复燃。他还要与我们大燕顽抗到底,应该引起极大的重视。”

    大殿之中一片寂静,大家都感到事态严重。而震动最大的是张均,他悄悄地对陈希烈说道:“没有想到一向表现软弱的李亨会在马嵬驿发动兵变,并且提前登基做了皇帝。早知如此,我也不会听你的话,来到洛阳城了。”

    陈希烈说道:“你也用不着后悔,唐朝的主力丧失殆尽,从力量对比来说,燕朝目前仍然占据上风。即使李亨做皇帝,也改变不了唐朝灭亡的命运。”

    张均说道:“从表面上看,是这样的。但是安禄山的身体使我十分担心。种种迹象表明,他的身体内隐藏着致命的大病,现在已经有了前兆,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暴发。如果安禄山出现不测,燕朝内部就会出现大动荡。到那时,力量对比就会反过来。”

    陈希烈说道:“我知道你一直支持李亨,唐朝出逃之前你肯定找过李亨,为他出过注意,他不采纳,你才跟着我来洛阳的。现在事以至此,就不要再想从前的事了。”

    张垍离他们二人很近,他们对着耳朵说话,声音虽然特别轻,他还听到了一些。他对着张均的耳朵说道:“哥哥不要后悔,虽然安禄山是一介武夫,但处事比较公正,能听得进忠言,分得出好坏,有我们几个辅佐,不会有问题。”

    张均说道:“我当时要李亨下决心除掉杨国忠,但他没有任何表示,我感觉无望,才跟随陈希烈一起来洛阳的。按说,安禄山对咱们很不错,让我担任中书令,掌管朝廷的立法和决策,使我有了用武之地。但不知为什么?我的心思似乎还是向着唐肃宗。”

    张垍说道:“我们是兄弟,之间什么话都能说。我知道哥哥与李亨有感情,我与他也不错。但现在是两条道了,你死我活的拼斗,不能有丝毫的犹豫,要一心一意的支持雄武皇帝。”

    安禄山感到事态严重,但表面上不能表现出来。他接过奏折说道:“李亨在灵武背着唐玄宗登基做皇帝,这一点朕没有料到。杨国忠被杀,的确有些挽惜,我希望他们到剑南后能演出一幕隋炀帝和宇文化及火拼的戏来。李亨杀杨国忠和杨贵妃,说明他当时确实感到了压力。为了自保发动兵变,是迫不得以的事情,用不着害怕。他们父子之间还有争斗,但是我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朕现在已经实实在在的感到有压力了,因为李亨隐忍了二十年,在唐朝即将灭亡的时候站了出来,而且顶着不孝的罪名,不经李隆基允许,强行登基,已经是放手一搏了。这种拼命的行为比起唐玄宗的消极态度,不知要强多少倍,一定能迸发出极大的能量,给彻底推翻唐朝增加困难。现在调整部署,李归仁和安忠志的两个军团,攻击灵武,不给李亨喘息的机会。”

    张垍接到安禄山的口谕进宫陪他用缮,见到安禄山就要跪拜,安禄山马上制止。对他说道:“这是私下的活动,不要过于拘泥,所有的礼节都免了。”张垍说道:“陛下雄才大略,唐朝灭亡不可逆转。”

    安禄山说道:“今天叫你来,是有事要商议,在朝堂之上,过于严肃不好勾通。李亨登基无疑给彻底推翻唐朝带来很大困难。本来多花两年时间,并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我现在最担心的,就是我的身体状况。我也不给你隐瞒了,我已经明显的感觉到力不从心了。平时感到疲惫困乏,精力不集中。这是以往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再就是隔三差五的来一次阵痛,痛得钻心刺骨,让人受不了。还有性情的变化,情绪不易控制,动不动就想发火,用心控制都控制不了,郎中都说是劳累过度造成的。但我自己知道,身上隐藏大病。如果战争延长了,我能不能坚持到最后,还不得而知。”

    张垍的内心震动很大,外表则是另外一种表现。他低头想了一会说道:“李亨没有得到唐玄宗的许可,擅自登基是为不忠不孝,没有多少人会支持他。但他也树起了抵抗我们大燕朝的旗帜,不可不防。我判断,郭子仪会回到朔方灵武,保护李亨,我们便乘此机会收复云中和太原以及河北、山西的郡县,平定后方,稳固根基。命令史思明、蔡希德、崔乾佑加大攻击力度,一定要在中秋节之前拿下太原和云中。河北稳固了,腾出兵来进攻江南,只要得到了江南,大事便成了。西北地区土地贫瘠,人烟稀少,朝廷只要占领关中地区,封锁他们,唐军得不到物资补给,将不战自败。陛下身体有姜,多注意休养,不会有大碍的。”

    安禄山说道:“你这样说我就放心了,不管出现什么事情?请你都要担起来,把燕朝撑起来。唉,要是宗儿在就好了,庆绪难当大任啊。”张垍十分感动,想不到安禄山将他当成了知己,暗暗下定决心,要全力辅佐燕朝。

第一百三十九章 房琯请战唐军又大败 子仪撤军燕军收河北1() 
    妫州城前走马川,军旗飘飞半遮天。

    将士金甲夜不脱,阵前对垒战事艰。

    回头再说河北战场,郭子仪的大军在妫州城前遇上了蔡希德,攻击数次,皆不能进。军士伤亡惨重,攻击连续受挫。两军相持,进退不得。

    郭子仪在帅帐内坐立不安,走出帅帐,来到郭晞的营寨。郭晞说道:“中使刘奉庭转呈父帅向朝廷上的奏折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始终不见回音。我军陷在这里,处境十分不好。”

    郭子仪说道:“我们朔方的军队卡在妫州和上谷郡两处,进不能攻下城池,退没有接到朝廷的旨意。三万多人的粮草等军需物资已经接近耗尽,巨大的危机就要出现了,我现在是坐立不安啦。”

    两人走到栅栏的前沿,观看妫州城楼上飘扬的旌旗,以及不时晃动的人影。郭晞说道:“蔡希德顽固得很,死守城池,我军要想攻下城池,如果没有增援,是不可能的。现在只有撤军,还能保存实力。如果这样僵持下去,得不偿失。”

    郭子仪说道:“蔡希德是一员虎将,这半年来我们之间打了几场硬仗,我们虽然攻克了云中城,但并没有消灭他的有生力量。目前他们的兵力并不弱于我们,又有坚城防御,要攻下城池无法办到。可是皇上还要我们分兵南下,这是不可能的。如果让李光弼过黄河,我们的兵力明显弱于叛军,史思明、蔡希德很可能出击。就兵力而言,我们必败无疑。现在只有等待皇上的圣旨了。能够监视他们,不让他们分兵去增援洛阳,就是最好的结果。等待朝廷的主力进攻洛阳得手之后,叛军内部可能会出现分裂,我们争取他们投靠朝廷。”

    郭晞说道:“这样是最好的结果,但蔡希德顽固得很,他不会投降的。现在军营中粮草不多了,朝廷再不拨粮草物资来,我们坚持不了多久了。天气又热,军士受罪啊。这长的时间,朝廷还没有圣旨来,朝廷的那些大官在干什么啊?我看正面战场的形势不会太好。刘正臣拿下了平卢,他们从东北方向进攻蓟城,也无后话,不知形势如何?”

    郭子仪说道:“朝廷没有通报他们的情况,估计不顺。如果有进展,早就来圣旨,命令我们配合了。上奏的折子没有回音,粮草没有着落。仗已经打到这份上了,太艰难了。你要做好准备,准备撤退。”

    郭晞说道:“朝廷怎么不来圣旨?我们的军士在流血流汗,他们在京城里养尊处优,军用物资没有了也不管。父帅上奏的奏折也不回复,究竟是什么意思啊?”郭子仪做了一个手势说道:“为父也猜测不到,这事实在反常。让王承业征集军粮,他一个劲的叫苦,看来指望他是不行了。如果朝廷再不调粮草来,就只有撤军了。”,转身离开了郭晞。

    回到帅帐,郭子仪的衣衫已经汗湿了,他拿起扇子扇了几下。李光弼的部将白孝德在护卫的带领下进入帅帐,他立即行拜见之礼:“裨将白孝德拜见元帅,李将军让我向元帅请求调拨粮草。”双手将李光弼的信函送到了郭子仪的帅案。

    郭子仪看过请示信之后,对白孝德说道:“本帅一月之前已经向朝廷上奏,调拨粮草弓箭等军用物资,可是朝廷至今没有回音,我们营中的粮草也不多了。李将军送来了请求调拨粮草的信函,请求拨付粮草是应该的。但是本帅现在手里没有粮草,巧妇难为无米之饮啊。只有请你们暂时克服困难,等朝廷的圣旨一到,马上给你们运去粮草。”

    白孝德急得象热锅上的蚂蚁,在帅帐中团团转。对郭子仪说道:“启禀元帅,我们军营中的粮草,只够十天的了,如果没有粮草接应,就只能退兵了。李将军要我一定要向元帅说明实情,允许我们撤回常山。”

    郭子仪说道:“皇上没有圣旨,不能撤兵。你们可以向常山郡筹集粮草,解决目前的困难。我已经派公孙琼岩去了长安,按行程应该回转了,就是路途中有所耽搁,这两天也要回来了,你回去让李将军等待命令。”

    白孝德没办法,失望的出了帅帐。郭晞急匆匆来到帅帐,对郭子仪说道:“父帅,卡在这里不行啊,一些军士已经出怨言了,再这样下去,军士会走极端的。”

    郭子仪说道:“你能攻下妫川城吗?攻不下妫川城,就只能与叛军相持。没有朝廷的圣旨,能擅自撤军吗?你不怕为父掉脑袋吗?现在只有耐心的等待,越急越坏事。”

    郭晞说道:“攻克城池,我们没有这个能力。但是我们可以撤退啊。最好是回朔方休整,这样进不能攻城,与叛军干耗着,不是明智之举。”

    郭子仪说道:“本帅何偿不想撤退,但是没有圣旨,擅自撤军是要杀头的,高仙芝就是先例。我们的粮草还能维持多长时间?”

    “最多半月,公孙琼岩已经去京城八天了,怎么还没有回来?前线十万火急,朝廷倒是悠然自在。”郭晞表现出一脸的无奈。

    郭子仪说道:“我也觉得蹊跷,我让他日夜兼程,六天一个来回已经足够了,可为什么现在还没有回音?我有些担心了。”

    郭晞说道:“是不是潼关出了问题?哥舒翰身体有病,判断失常,难道中了叛军的诡计。”郭子仪说道:“不能瞎猜,我们到军营去看看,伤号的情况怎么样了,如果治疗不到位,痊愈太慢,也会影响士气。”

    郭晞说道:“重伤号有一半人死亡,轻伤号的康复也比较慢。天气太热,很多伤口都在腐烂,加上帐蓬里闷得很,不利于康复。只有偷偷的埋葬死亡人员,避免在军士中带来恐慌。”

    郭子仪说道:“我最担心的就是这件事,要找好郎中看。要全力抢救伤员,想方设法进行救治。还要注意传染病,预防瘟疫的发生。”

    “这个我知道,病情加重恶化的,都单独治疗,病室都撒上石灰。这都是郎中提的法子,目前还没有发现漫延的情况。”“这方法好,夏天就要过去了,天气凉爽后,治伤就好多了。我们出去走走。”

    两人走出帅帐,突然营前一阵骚乱,张尚将一个信使带到郭子仪的身前,向郭子仪报告:“启禀元帅,这人自称是燕国的信使,有信要交给李光弼将军。”郭子仪说道:“什么燕国的信使?是叛军的奸细。将他身上的信,搜出来给我。”

第一百三十九章 房琯请战唐军又大败 子仪撤军燕军收河北2() 
    

    听到郭子仪的命令,张尚从信使身上搜出信件,呈到郭子仪的手上。信封上写着光弼亲启,下面的落款是哥舒翰。郭子仪掂了掂信件,顿时疑窦重生,对那信使说道:“你是叛军的信使,怎么为哥舒元帅送信?”

    信使说道:“哥舒翰已经投到雄武皇帝的摩下了,现在是大燕国的司空,享受一品奉禄。李隆基已经弃长安逃跑了,你们还保他干嘛。赶快投降燕朝,少不了封官封爵。”

    郭子仪象是听到了晴天霹雳,脸色大变,虽然强自镇静,仍然掩盖不住内心的震惊。张尚说道:“你这叛军的奸细,竟敢妖言惑众,我斩了你。”抽出身上的佩剑就要动手。郭子仪说道:“慢,将他押下去好生看管。”他脸色十分严肃,手里掂量着信件,呆立在里。

    郭晞说道:“这可能是叛军的离间计,假借哥舒翰之名向李将军送信,故意送错地方,引起将帅之间猜疑。”张尚说道:“少帅说得对,哥舒元帅的手下有二十万大军,哪能一下子就被消灭了呢?这奸细撒谎都不会。”

    郭子仪楞了一会,一声不响的回到帅帐。郭晞紧跟在他的身后说道:“如果叛军信使说的是真,我们怎么办?”郭子仪说道:“你要密切注意军士的情绪,对他们说叛军的信使是造谣,现在稳定军心是第一要务。”

    郭晞走出帅帐之后,郭子仪拿着信件,坐在帅案前思潮起伏。长安被叛军攻陷,他将陷入苦战。

    第二天傍晚,公孙琼岩回来了,证实了燕朝信使的话。他对郭子仪说道:“我到京城的时候,皇上已经离开了长安,京城里混乱得很,不过叛军还没有进城。京兆尹崔光远留守,我就想去兆尹府打探实情,在长安住了一晚,第二天上午去找崔光远,谁知道他竟然投靠了叛军。我一气之下离开了京城,往回赶路。不想沿途的驿站都没有人管,我没有马匹可换,只好骑着这匹马,长途跋涉,因此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