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2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思柑斓穆烦獭!

    郭子仪说道:“琼岩将军辛苦了,今夜将所有的伤员撤出军营,由将军护送到太原。到太原后你告诉怀恩将军,让他密切注意李光弼的情况。”公孙琼岩答应一声:“遵从元帅的将令,将伤员护送到太原,向仆固将军传达元帅的命令。”

    公孙琼岩走了之后,郭子仪叫来郭晞,对他说道:“让张尚负责断后,明天寅时造饭,卯时开拔,军队撤向太原。”

    在城楼上站岗的张啸天,看到唐军营里的灯火闪烁,吹烟缭绕。2yt立即报告蔡希德。蔡希德匆忙上了城楼,观察良久。对张啸天说道:“郭子仪要撤走,你带领所属军士去冲击他一下。”

    张啸天立即组织军队,以最快的速度集结,一马当先向唐营冲去。唐军早有准备,张尚挥枪上前敌住他。此时,郭子仪的大队人马已经拆掉了营盘,数百辆马车拉着轻重物资,有序的向太原城驰去。

    张尚的任务是阻挡叛军追击,他的任务只要阻挡住不让燕军追赶主力就行了。因此他对张啸天没有用全力,游刃有余,两人打了一个时辰。

    张啸天全力以赴,但是技不如人,突破不了防线。得知主力已经撤走,张尚且战且退,向太原退去。

    张啸天紧紧追赶,到达一个山口,郭晞设伏,雨点般的箭矢撒向燕军,张尚反冲过来,追兵损失很大,不得已只好退兵。

    郭子仪从容的撤到了太原,他当即作出决定:仆固怀恩退回云中,李光弼退守常山,他与郭晞守太原。

    军令发出之后,公孙琼岩对郭子仪说道:“我到京城的时候,京城中的许多官员已经投降燕朝了。多方打听才得知皇上到剑南去了,所以耽误了两天,建议元帅退回朔方。”

    郭子仪说道:“我一直处于矛盾之中,是硬着头皮与叛军作战还是退守,一时之间也拿捏不准。长安失守,皇上去剑南,那里是封闭之地,进出都很困难,有暂时放弃中原的态势。朔方军的情况不清楚,灵武有没有落入叛军之手,没有准确的信息,不宜回撤。我们只有收缩防线,死守常山一线,等待朝廷的旨意。”

    王承业来拜访郭子仪,对他说道:“郭元帅到太原来,我们合兵一处,加上程千里的人马,一共有六七万人,连成一片,暂时守城不会有问题。但时间长了,加上时局的变化,还不好说。不知元帅有何打算?”

    郭子仪说道:“真为朝廷担心哪,我们还有几万军队,可以抗御叛军。将军不要心急,还是耐心等待朝廷的圣旨吧。”

    王承业说道:“现在手下的兵将已是人心惶惶,军心不稳成了我们带兵的最大障碍。如果朝廷没有圣旨来,不知还能坚持多久。”郭子仪说道:“当前的任务就是稳定军心,死守城池,等待观望。”

    唐军收缩防守,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燕军不断向唐军攻击,由于军心不稳,郭子仪不敢强行对抗,让李光弼撤出常山,退回到太原坚守。

    燕军都在向太原集结,形势越来越坏,王承业有些支持不住了,他驻守河阳,面对崔乾佑的大军,他十分害怕,跑到太原向郭子仪求援。郭子仪说道:“河阳是太原的门户,一定要坚守。但是太原也调不出军队来支援你。如果实在守不住,便撤回到太原城来。我们贮存足够的粮草,就以太原为据点,跟叛军周旋到底。”

    王承业走后,郭子仪拿出哥舒翰给李光弼的书信,里面的内容他不看也知道。他迟迟没有交给李光弼,而且将信使单独看管,是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如果大唐真的垮台了,他也别无选择。

    就在他为难的时候,他的长子郭曜突然到了他的帅府。进门就向郭子仪参拜:“孩儿郭曜拜见父帅,有重大事情报告。”郭子仪十分高兴,在这兵荒马乱的日子里,能见到儿子的确是一件高兴的事。连忙说道:“起来,起来,灵武的情况怎样?”一把扶起郭曜。

    郭曜拿出唐肃宗的圣旨说道:“皇上的圣旨,孩儿就不念了,交给父帅。”郭子仪接过圣旨,看后得知李亨在灵武登基,他十分兴奋。马上传令军中,大肆宣扬唐肃宗灵武登基的事迹。军营中一片欢腾,将士们得到极大鼓舞。

第一百三十九章 房琯请战唐军又大败 子仪撤军燕军收河北3() 
    

    郭子仪捧着唐肃宗给他的圣旨,感到责任重大。迅速招集李光弼、王承业到帅府商议。对两人说道:“皇上任命本帅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带兵回转灵武,护卫朝廷。”

    李光弼见到圣旨,大喜过望,他对郭子仪说道:“新皇上登基,大唐有救了,我们要与叛军抗战到底。”郭子仪拿出哥舒翰招降他的信件,李光弼看后将其撕得粉碎,大骂道:“哥舒翰老匹夫,毫无骨气,投降叛贼还在脸来招降我。”

    郭子仪让张尚将送信之人押来,交给李光弼,李光弼毫不犹豫,拔出身上的佩剑,当场将其斩杀。

    郭子仪很高兴,对他说道:“圣上下诏,我去灵武护驾,应该立即前行。但是太原是战略重地,守住了便为中兴唐朝消灭叛军保住了一处战略支撑点。你们是和我一起去灵武,还是守卫太原,何去何从?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

    李光弼说道:“河北地区不能丢,我们费了这样大的力气,花了半年时间,损失了一万多军士取得的成果要保护。但皇上在灵武,也存在危险,叛军的主力仍在长安,如果知道皇上登基,势必进攻,因此也要带兵前去保护。而且圣旨十分明确,让元帅回归朔方,你是朔方节度使,责无旁贷。我是河东节度副使,有责任保卫太原。因此,元帅回灵武保护皇上,我收缩兵马驻守太原,程千里守云中,与叛军对抗,为将来反击打基础。”

    郭子仪想太原难守,李光弼和王承业的两万军队在叛军的包围之下不一定能守得住。但有这支军队钉在这里,就减轻了朔方的压力,间接保护了新朝廷的安全。当即说道:“这个安排正是我心中所想,但是你们的处境将十分困难。李将军忠君报国,申明大义,有勇有谋,愿意镇守河东,乃是最好人选。就按李将军的意见,我和仆固怀恩带领主力回朔方保驾,你和王承业守太原,程千里守云中。太原乃战略重地,不可丢失,如能坚守一年,形势定有变化。”

    王承业私下对郭子仪说道:“李光弼长期在哥舒翰的手下为将,实际上有师生之情。如果李光弼顾念与哥舒翰的旧情,那如何是好、”郭子仪正色说道:“我已经用哥舒翰的信试探过他了,李光弼对大唐忠心耿耿,不会顾念与哥舒翰之间的关系。希望你与他配合好,但也要有所提防。”

    郭子仪带领三万唐军主力从太原撤出,向云中的方向退却,蔡希德知道后带领两万人马追击。郭子仪让郭晞断后,严令不准与燕军缠斗,只准阻挡叛军,掩护主力快速撤退。一路向云中城退却。蔡希德忙于接管唐军留下来的城镇,自顾不暇,追到云中城下,没有与郭子仪的军队硬碰。

    郭子仪担心新朝廷的安危,心急如焚,急行军赶往灵武。路上没有停顿,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到了云中城,仆固怀恩和程千里出城迎接。到了城中,郭子仪对程千里说:“现在皇上身边兵少,我要回军保驾。云中城乃战略重地,不可丢失,现在蔡希德的军队就在身后,转眼就到云中城下。你们是老对手了,为了大唐的江山社稷,你一定要守住云中。”

    程千里也接到了唐肃宗的圣旨,而且由二品升到从一品,他感恩戴德,对唐朝仍然忠心耿耿。当即对郭子仪说道:“元帅放心保驾,我誓死守卫云中,城在人在,城破人亡。请你转告皇上,程千里衷心拥戴皇上,生是唐朝的人,死是唐朝的鬼。”

    蔡希德到了云中城下,却遭到了程千里的顽强阻击。双放大战一场,程千里得到唐肃宗的信任,信心大增,守住了城池,蔡希德无计可施。有程千里在云中城挡道,蔡希德不能越过城池。后面没有了追兵,郭子仪轻松多了,他与仆固怀恩等人带领军队向灵武急行。

    崔光远一行人到达灵武后,在临时宫殿外向守门的报告。韦见素得知,立即上奏:“启奏皇上,京兆尹崔光远从长安逃出,站在宫门外候旨。”

    唐肃宗听到后大喜,笑着说道:“早年崔光远和杨国忠都很爱好樗蒲,两人私交很好。杨国忠飞黄腾达之后,樗友崔光远自然也成为受益者,立即由长安县令调任太子左赞善大夫。本来是杨国忠用来监督朕的,但他对大唐忠心耿耿,不为杨国忠做事,还帮助朕做了一些工作,朕一直信任他。上皇天帝幸蜀,让他留下来处理京城事务。难为他忍辱负重,在长安城与叛军周旋。始终不忘朝廷的恩德,逃出叛军的魔爪,来到灵武投奔朕,证明他是我大唐的忠臣。传他进殿,奏报京城的情况。”

    崔光远进殿伏地向唐肃宗上奏:“臣崔光远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唐肃宗说道:“平身,你从长安来,说说京城的情况。”

    崔光远站起来说道:“为了长安不受战火的肆掠,臣投降了叛贼。本想保护皇室人员,但无能为力。那孙孝哲杀人不眨眼,残害皇亲国戚一百多人。臣听到皇上在灵武登基,带着苏震等人反出长安,投奔皇上。臣没有履行好保护皇室的责任,请皇上治罪。”

    早有探子将京城中发生的事告诉了唐肃宗,现在崔光远带人来投奔他,十分高兴。为了鼓励官员来投奔新朝廷,不但没有追究崔光远和苏震曾经投降叛军的罪行,还任命他官职。当即说道:“光远对朝廷忠心耿耿,任命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立即去渭河北岸招集逃散的官吏民众,准备配合朝廷收复京城。”

    崔光远说道:“启奏皇上,跟我一起逃出的万年县令,是太上皇任命的,此人很有胆略,臣上奏他和微臣一起去渭河边。”

    唐肃宗说道:“准奏,任命苏震为御史中丞兼京兆少尹,跟随光远,同赴渭河河畔。”至此,崔光远已经因为短短两个月内连续三任京兆尹而闻名于天下。崔光远身高九尺,相当于现在的一米九。懂些武艺,虽然对文学经史不太精通,但处事果断,颇具游侠的气质。

    崔光远一行人到渭河北岸之后,建立营寨,招兵买马,很快拉起了上千人的队伍。身为京兆尹,当然要为夺回长安作为第一责任。但是他兵力有限,按他现在的力量,要想夺回长安只能是天方夜谭。

第一百三十九章 房琯请战唐军又大败 子仪撤军燕军收河北4() 
    

    没有力量进攻长安,崔光远不愿无所作为,总想在旁边骚扰一下叛军。探子报告,有一支燕朝军队在泾阳县界的一个僧寺中杀牛加餐喝酒,这个寺庙离崔光远的营寨只有四十里。

    这是一个好机会,决定乘敌人不备进行突袭,他立即带领孙飞以及五百军士,连夜偷袭寺庙里的敌军。

    孙飞的轻功很好,提前摸入燕军的营寨,发现燕军没有提防。这一营燕军,根本就没有想到这里还有唐朝的军队,他们拉胡琴吹羌笛,几个军士正围着篝火跳胡旋舞。他们将兵器都放在一边,狂饮的声浪一阵接着一阵。许多人提着酒壶,自饮自乐,已经摇摇晃晃了。

    孙飞马上回转,向崔光远汇报。崔光远从容布置兵力,扼守要冲,等敌人正在兴致勃勃的时候。他以孙飞为先锋,率领所有骑兵和步兵对敌营发起突然袭击。燕军不知所措,他们还沉浸在酒香和欢娱之中,毫无抵抗能力。

    孙飞带领骁勇之士,手持陌刀突然杀入。犹于虎入羊群,顷刻之间,将敌人斩杀干净。杀燕军两百余人。从此燕军龟缩在长安城内,小股部队再也不敢出城。

    李归仁接到安禄山迅速进攻灵武的圣旨,他不敢怠慢,亲点三万军队,浩浩荡荡向灵武进发,探子早将信息传到唐朝。唐肃宗在临时宫殿中招集群臣,朝议讨要破敌之策。这是一个不齐全的朝廷,三省六部的官员还没有配齐。但叛军已经浩浩荡荡的要来侵犯,作为决策的皇帝,他必须顶住,站稳脚跟。

    杜鸿渐上奏:“启奏皇上,李归仁率三万大军来犯灵武,不足为虑。灵武是军事重镇,即使被郭元帅带走了五万人,还有边防军四万七千人,现在又新招三万,兵力超过叛军两倍多。而且叛军长途跋涉,我军以逸待劳,先稳固防守,再择机反击,定能破敌。”

    刚刚从成都来到朔方。奉唐玄宗之命向唐肃宗转交金册、玉玺的宰相房琯主动请缨:“启奏皇上,长安城中叛军不过四万,现在出动三万来犯灵武,长安必然空虚,臣请求带兵五万,收复长安,断敌后路,然后回军,内外夹击,可全歼京都地区的叛军。再挥师东进,一举破敌。”

    杜鸿渐上奏:“启奏皇上,叛军士气正盛,我军缺乏能战之将,只宜防守,不能进攻。”

    潼关失利后逃脱的王思礼,几天前才来投奔唐肃宗,还没有安排官职,就想表现一下,上前跪奏:“启奏皇上,臣在潼关与叛军打过一仗,虽然败了,但有了经验。2yt臣愿意跟随房丞相出战。”

    唐肃宗听说能收复长安,很是高兴,立即准奏:“任命丞相房琯兼任蒲潼两关兵马节度使,持节招讨西京。”

    房琯立即上奏:“启奏皇上,臣奏请以会打仗的王思礼将军和御史中丞邓景山为副将,户部侍郎李揖为行军司马,御史中丞宋若思、起居郎知制诰贾至、右司郎中魏少游为判官,给事中刘秩为参谋,组成独立军团,进攻长安。”

    唐肃宗立即下诏:“批准房丞相的奏折,按房琯的建议要求,由他快速组织一支攻击军队,向长安进发。击败叛军,收复京城。”皇帝发了话,其他人虽然心有疑虑,也不敢上奏。堂下的大臣实战经验不多,没人反对。

    房琯立即调动军队,五万大军,浩浩荡荡向长安进发,开始了唐肃宗的第一次收复长安的进攻。房琯的想法虽好,但不切实际。其时在陕西陇佑一线,唐朝的兵力总体占有优势。但要御防吐蕃、匈奴的入侵,不能全部投入战争。兵力上打了折扣,可投入作战的兵力,唐朝并不占优。

    按照杜鸿渐的思路,先稳固防守,等敌军疲惫之时,郭子仪回防的军队正好到达,到那时,内外夹攻,歼灭燕军主力不难。现在主动进攻,就显得兵力不足了。加上房琯是文官出身,不懂带兵,挑选来辅佐他的人除王思礼之外也都是文官。他们不知兵,如何带兵打仗?

    房琯立即发布命令:“为了快速收复长安,现在将攻击的军队分为三路,从三个方向向长安进发。以杨希文为南军,从宜寿方向进入;刘悊为中军,从武功方向进攻;李光进为北军,从奉天方向攻入。本帅房琯身亲自主持中军,三军齐进,一举收复长安。”

    李归仁得知唐军主动进攻,十分高兴,这正是他求之不得的事情。派出多名探子,四处打探军情。探子前来报告:“启禀元帅,唐军十月二十二日到达便桥,唐军分成南、北中三路,齐头并进,气势汹汹向长安奔来,消息准确可靠。”

    李归仁坐在帅案上,轻笑一声说道:“乌合之众,竟敢分兵三路,自不量力。我军只攻他的中路就能一举击溃他们。”他从帅位上站起来,立即发出命令:“现在放弃进攻朔方,三军齐聚便桥,主动迎战。”

    次日房琯的中军、北军在陈寿斜与李归仁的军队相遇,两军对垒。李归仁安下营寨,挡住了房琯的道路。

    李光进对房琯的说道:“启禀元帅,我军装备的弓驽不及叛军,应该采用守势,安好营寨,与燕军对侍。”房琯说道:“士气可鼓不泄,我军五万,敌人三万,对攻我军占优势。现在叛军匆匆赶到这里,立足未稳,我们应该立即发起攻击,乘着军士们高昂的士气,一举击垮敌人。本帅命令你为先锋官,带领先头军队,向叛军的营寨冲锋。”

    李光进没有办法,带着军队往上冲。燕军的驽箭十分利害,冲锋的唐军成片的倒下,死伤甚重。唐军人数虽多,不懂战法,加之武器落后,被燕军的气势所慑。每冲锋一次,气势就弱一次,到得下午,干脆就不往前进了,士兵只是鼓噪,根本就不向前进。

    李光进见到这样的形势,一点办法都没有,只得撤退。好在李归仁没有反击,军队退回后,立即加固栅栏。

    当夜,房琯怎么也睡不着,五万大军对抗叛军三万,攻击一天除了损失一千多军士之外,毫无收获。这次他主动请缨,前来收复长安,现在受到叛军的阻挡,如果不能前进,收复长安就是一句空话。他将李光进招进帅帐,商量明天的攻击。

    李光进对房琯说道:“初战我军失利,是因为我军的武器不及燕军,远程打击力量不如对手,所以吃了亏。应该组织稳固的防御,阻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