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2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震轻笑一声说道:“大人担心的不是这个吧,我来的时候,看到孙飞带着一帮人,拿着兵器向留守处奔去。京兆尹是担心他们吧。”

    崔光远不知苏震站在那一边,脸色铁青,盯住苏震。苏震十分从容的说道:“大人想干什么我知道,我站在大人一边。”崔光远说道:“让你说着了,我担心的就是你说的事。一百多乌合之众,如何能与孙孝哲的边防军相比,无疑是拿鸡蛋去碰石头。”

    正在这时,孙飞冲了进来。对崔光远说道:“大事不好了,孙孝哲带领卫队,已经向京兆府来了。很快就要到了,请大人想办法逃脱。”

    他回过头来发现了苏震,立即站到他的身边,看住他。崔光远也没有阻止,因为他也不知苏震会不会妨碍他们。

    崔光远知道长安城并不是他想象的那种情况,这时又得知孙孝哲正向他的的住所杀奔而来,不由得惊慌失措。但事已至此,情势不可逆转。他面带杀气,盯着苏震说道:“你这时来向我汇报情况,是不是来监视我的?是孙孝哲派你来的,是不是?”

    苏震说道:“我这个长安县令还是玄宗皇帝下的诏,是大人劝我留下来的,只会跟着兆尹大人走,怎么会是孙孝哲派来的呢?”崔光远的脸色立即平和了许多,对苏震说道:“说得也是,你敢不敢反出长安?”

    苏震说道:“我也是名门之后,我爷爷是中宗、睿宗时期的名相许国公苏瓌,我伯父是开元年间燕许大手笔中的许国公苏颋。早就想反了,府尹大人不要说怕不怕死的事,要我干什么?只管说。”

    崔光远说道:“孙孝哲已经带兵追杀来了,杀身之祸转瞬即到,已经来不及一起商量了。我们现在立刻离开这里,只有反出长安,才有生路。你去将院门关了。”

    苏震去关闭京兆府办公大院的大门,两名曳河落正站在门口。曳河落为契丹语,其意为壮士。这两名壮士是孙孝哲亲自安排的,守住大门,不让苏震关门。

    崔光远对孙飞说道:“我现在任命你为正六品的昭武校尉,去将那守门的叛军杀了。马上逃出长安,到灵武投奔李亨殿下。”

    孙飞到了大门口,发现孙孝哲监视兆尹府的两名曳河落的武功不弱。他对苏震说道:“兆尹大人要你关门,为什么这样婆婆妈妈的?”苏震说道:“他们不让关。”

    孙飞说道:“怎么回事啊?这点事都做不了。”他装作关门的样子,实际上在积蓄功力,准备突然袭击。一名曳河落见孙飞去关门上来阻止,孙飞突然出手,点了他的死穴。

    另一名早就在一旁监视,见孙飞出手,立即向他扑来。这名曳河落的确有一身武艺,但在武林高手孙飞面前,显然不是对手。他根本就没有还手的能力,两三个照面,就横尸地上了。

    杀了孙孝哲安插在京兆府中的暗探,搬掉绊脚石之后。崔光远率领府、县官吏,骑上马径直奔向城门。

    孙孝哲带着卫队,冲出留守处不久,便碰上了前来攻击留守处的京兆府的人马。两军在街道上相碰,立即战在了一起。

    兆尹府的人,虽然是乌合之众,但都有信念,他们都不怕死,一个个向上冲,以命相搏。孙孝哲的军队虽然训练有素,但遇上了这样蛮干的不畏死之人,也不能轻易的冲过去,杀了前面的人,后面的人跟着上来。这帮人前赴后继,还高喊着:“捉住孙孝哲,杀掉这个杀人的魔鬼。”一个个睁着红眼,狠命的往上冲。

    碰上这些不怕死的人,孙孝哲虽然将他们全部杀死,但也用了小半个时辰。他余怒未消,正要奔向兆尹府。安守忠说道:“如果我是崔光远的话,决不会躲在家里,早就想办法逃跑了。他明知道元帅要去捉拿他,还会呆在家里吗?”

    孙孝哲说道:“这帮人阻在这里,耽误了不少时间。我们兵分两路,我先搜查兆尹府,然后向北面拦截,绕向东边,封锁通化门和春明门。你带一支军队向南阻击,绕道向西,去拦截延平门和金光门,一定要捉住他们。”

    按照孙孝哲的部署,安守忠挥兵向南,奔向延平门。正在奔行的时候,他忽然想到开远门离崔光远的兆尹府最近,因此判定,崔光远会从正西的开远门出逃。他勒住马,将军队一分为三,那两队分别去延平门和金光门,他自己亲自带着一队军士,回转过来向西市的街道奔向开远门拦截。

    在胡人居住的西市附近,安守忠的军队,正好碰上了崔光远等人。崔光远正在奔逃,突然遭遇到敌兵,大惊失色,硬着头皮上前,敌住了安守忠。双方展开了激战。孙飞一马当先,手中剑运行如飞,在敌军面前左冲右突,拼命向城门突击,形势十分危急。

    孙孝哲到了京兆府,遇上了一队义军的抵抗。这伙人唐朝监察御史高适秘密组织起来的,见到城区出现混乱,即行举事。首先占领兆尹府,他们来的时候,崔光远已经出逃,高适就进驻府内。不想孙孝哲的军队来了,他们都被堵在屋内。

    高适对义军说道:“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我们只有冲出去,不然都会死在这里。”当先向外冲击。孙孝哲令旗一挥,弓箭手集中向京兆府内的义军射击,义军成片的倒下,看到自己的战友身上插着箭头,倒在地上痛苦的挣扎,这批人红了眼,一个个向上冲。但是,双方力量差异太大,寡不敌众,这帮人全部壮烈牺牲。高适身中三十多支箭,死的时候仍然怒目圆瞪。

    消灭了阻挡之人,孙孝哲冲进了京兆府,得知崔光远早就逃跑了,他不知道崔光远向何方逃走,只好将军队分成几路,四面追击。

    安守忠与崔光远战在一起,崔逃远身材高大,幼时得到过武林高人指导武功。虽然没有在军队任职,但一直坚持练武。武艺不在安守忠之下,两人战成平手,势均力敌。两支人马战在一起,崔光远、苏震、孙飞以及京兆府的一帮人,只想逃命令。他们无心恋战,向前冲击,夺路逃跑。

第一百三十八章 行踪暴露崔光远出逃 官员调整安禄山护犊3() 
    

    安守忠带的人并不多,他根本就没有把崔光远一帮人当回事,认为捉拿他们是手到擒来。没想到这帮人武艺高强,尤其是孙飞,手中剑神出鬼没,已经被他杀了十数名勇士。而且崔光远的武艺也不在他之下,虽然拦住了他们,但要捉住还真不容易。现在有些后悔了,由于轻敌导致局面不能控制。

    崔光远全力以赴,已经将生命致之度外。街面上的战斗十分激烈,安守忠一时之间不能捉住这帮人,但长安城内孙孝哲的大军,很快就要到,只要阻住他们,就能捉住。崔光远却是心急如焚,他只有拼着性命,冲击阻拦,冲不过去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越是心急,就越难突破。而且新的危机已经出现,有一小股追兵已经到了身后。崔光远成了热锅上的蚂蚁,心急火燎。

    西市是长安最繁华的地方,来往的人很多,崔光远带着众人奋勇与敌人搏斗,突然灵机一动,大声喊道:“百姓们,燕朝无道,杀戮无辜,大家都反了吧。”西市中许多百姓都听到了这位身穿紫袍的高官大声疾呼,一时间十分震惊。有不少青壮年已经热血沸腾,他们拿起了棍棒短刀之类的随手武器,也投入其中,参加了战斗。

    双方在西市激战甚是惨烈,安守忠没有料到这多的百姓也来趟这混水,一时间措手不及。孙飞使出了全身的本事,下手毫不留情,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杀死燕军无数。冲到崔光远的身边,敌住了安守忠。

    崔光远退下来,带着苏震等人突破了燕军的防线,边战边退,向城西突围。孙飞武艺高强,几个回合,就将安守忠杀得手忙脚乱。几名勇士上前夹击,都被孙飞斩于剑下。

    造反堵路的人越来越多,燕军的数量反而少了,他们已经顾此失彼,眼看崔光远已经冲出了阻拦,安守忠就想前去阻截。但是孙飞不让他如愿,一柄剑绕着他的身体转,使他无法脱身。安守忠只好全力以赴对付孙飞,眼睁睁的看着崔光远等人突围而去。

    一帮人突出拦挡,崔光远当先开路,直接奔向西边的大门,到了十字路口,不知道应该走那个门。长安城西面有三个大门,靠南面大门叫延平门,中间大门叫金光门,北边的叫开远门。

    苏震对崔兴远说道:“孙孝哲是在组织军队准备从北门去追击阿史那从礼的时候,改变方向来追击我们的。他一定认为我们会从最南面的延平门逃走,我们就来一个反其道而行之,逆方向而行,向距离皇宫最近的开远门出逃。”

    崔光远说道:“这叫出其不意,选择得对。但是孙将军正在阻击叛军,不知道我们从北面的开远门出城。怎么办呢?”苏震说道:“孙将军武艺高强,自有办法脱身,现在是大人要尽快离开长安城,摆脱困境。”当先向开远门冲去。

    孙飞与安守忠搏杀,安守忠不是对手,在诸多卫士的帮助下,勉强战成平手,为了保护主将的安全,他手下的燕军,都来围攻孙飞,没有去追击崔光远。

    在众多兵将的围攻下,孙飞有些手忙脚乱,还是他武艺高强,虽然险象环生,但是总能在千钧一发的时候,逃脱敌人的攻击,不至受伤。估计崔光远等人已经走远了,他腾空而起,挥剑向安守忠当头劈下。安守忠孙飞来势太快,慌忙举起陌刀,全力抵挡下劈的宝剑。

    一声大响,孙飞被弹了起来,他借着安守忠上举的力道,在空中折反方向,向崔光远逃跑的方向追去。他运起内功,侦听崔光远一群人的马蹄声,跟踪追了过来,崔光远非常担心孙飞,不时的向后观看,希望他追上来。远远的看到一条人影,风驰电掣般的飞了过来,知道只有孙飞有这能耐。便对着来人大喊:“孙将军,向开远门出城。”

    开远门是西行的一个重要通道,在城西市场的边上,这里往日人烟幅凑车水马龙,店肆林立,酒馔丰溢,络绎不绝。街上的人多,但街道十分宽阔,他们纵马驰骋,在街道上一路飞奔。

    崔光远选择此门,方向完全正确,果然不出所料,孙孝哲带着人马追向延平门去了,他们就避开了追兵的主力,小股燕军抵挡不住他们。

    孙飞越过众人,冲到了最前面,夺过一匹战马,快马加鞭直奔门下,守城门的卫兵挡住他,要出城的通行证,孙飞与他论理。苏震赶将过来,盛气凌人的对守门的军官说道:“同罗兵叛逃,京城混乱不堪,眼下局势紧张,谣言四起,京兆尹崔大人将要巡查各个城门,以防不测。”

    城门守官没有得到孙孝哲的命令,这时还不知晓崔光远等人反叛的消息,他们知道孙飞是衙门的人,而且认识苏震是长安县令,远远的看到身穿紫衫的崔光远,不但未起疑心,还要部下摆出仪仗列队迎接长官。

    正忙乱间,崔光远一行已经冲到了城门下,一声号令,孙飞手起刀落,杀死了守门军官,跟上来的人,一阵突袭,将毫无准备的守门军士全部杀死,冲出了城门。

    开远门外土堆上“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的字迹犹在,此地却已沦为了敌后。一行十余人趁着城门空虚,快马冲出城去。沿路又招募了百余人,夜过咸阳,直奔灵武朝见唐朝的新皇帝李亨。

    孙孝哲追错了方向,让崔光远和苏震跑了,十分恼火。立即带人将崔光远及苏震的家包围了。因为事出仓促,两人逃跑时来不及带走家属。孙孝哲便将崔光远和苏震家人尽数杀害,以泄胸中之气。处理之后,他立即将同罗兵出逃、崔光远反叛的事情写了一份奏折,派人送到大燕的朝廷。

    张垍接到奏折,觉得事关重大,立即向安禄山上奏:“启奏皇上,孙孝哲上奏,啊史那从礼带领五千同罗兵逃向北方草原去了,长安尹崔光远反叛,也逃出了长安,长安甚为混乱。臣认为造成长安城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孙孝哲管理不善,放纵军士造成的,请奏严肃处理责任人公开判处孙孝哲,安抚长安城中的百姓。建议田乾真任长安尹负责长安的管理,李归仁为长安留守,负责长安的防务。要求他们立即出兵进攻朔方和垄佑,摧毁唐朝的残余势力。”

第一百三十八章 行踪暴露崔光远出逃 官员调整安禄山护犊4() 
    安禄山知道这个上奏十分合理,但是宠爱孙孝哲,下不了手。也不能不照顾张垍的上奏。采用了折中的办法,他说道:“孙孝哲是一介武夫,本就不懂城市管理,处罚就免了吧。任命田乾真为长安尹,管理长安的事务。李归仁负责组织军队,进攻朔方,安定长安以西。长安的防务仍然由孙孝哲负责,让他深刻吸取教训,如果再有庇漏,必须严惩。”

    张垍不同意,再次上奏安禄山说道:“陛下现在是一国之君,处理事情要以国家为重,国家的根本是民心,失去民心,就会失去社稷。孙孝哲在长安的胡作非为在民众之中造成极坏的影响,长安市民对大燕已经不信任,很多人与朝廷对作干。他们将孙孝哲的行为记到了皇上的身上,认为是皇上让他这么干的。要挽回这个恶劣的影响,最好的办法就是将孙孝哲正法,这样才能澄清事实,说明朝廷没有让孙孝哲那样做,以前不知长安城中发生的事情。现在知道了,追究他的责任,证明朝廷关心民生,保护老百姓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还可以重新树立朝廷的形象。不然的话,很难恢复朝廷在老百姓心中的好印象,本来他们对杨国忠等人的作为不满,希望有所改变,现在孙孝哲的作为比杨国忠还要差,他们就不会向往我们大燕了,而是怀念唐朝,没有民众的支持,大燕就凶险了。”

    安禄山当然知道这些道理,可是他确实有苦衷,孙孝哲的母亲告诉他,孙孝哲就是他的儿子,虎毒不食子,当了皇帝要斩儿子,他不能接受。但又不能与张垍说明,好生为难。当下对张垍说道:“从长远的治国策略上讲,应该杀掉孙孝哲,平息长安城中市民的愤怒。但现在国家还没有安定,唐朝的残余势力还在殊死抵抗,孙孝哲是一员勇将,立过许多战功,现在斩杀大将,对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是一个打击,对战事有不好的影响。撤销孙孝哲管理长安城的职责,长安尹田乾真兼任长安留守,兼管长安城的防务。任命李归仁为朔方节度使,全力向西北进攻,夺取朔方。任命安忠志为陕郡太守,固守潼关,作为崔乾佑的后方,与其一起从西南方进攻太原,配合史思明夺回太原城。”

    张垍说道:“皇上的安排十分合理,但有过必纠。虽然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但目前燕朝象孙孝哲这样的将军比比该是,对这样放纵部下,不懂治军的人,应该严惩,整顿军纪,为国家的长治久安打好基础。皇上爱惜部下要有一个度,要从治理国家的大局出发,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极不情愿,但还是斩了。为了国家,该舍弃的必须舍弃。”

    安禄山说道:“我能舍弃吗?这事不要再议了。”他不能明言,开始急躁起来。心情不好,他的腹部又开始疼痛起来,这种阵痛越来越利害,虽然只有一段时间,但使人受不了。

    疼痛促使安禄山想发火,但理智告诉他必须强忍着。他的额头已经见汗,眼睛盯着张垍,可是眼睛也不争气,不但看不见人影,而且也疼痛得很厉害,还流出了眼泪。

    李猪儿上前为他擦试,安禄山挥手一掌打在他的脸上,大声吼叫:“谁要你多事?”李猪儿用手捂着脸,低声下气的说道:“皇上息怒,奴才替主子着急,您的疼痛好些了吗?”

    说也奇怪,安禄山发泄一下之后,疼痛马上就轻多了。他改用缓和的口气说道:“对不起,这一掌打疼你了,请你不要生恨”

    李猪儿说道:“能止住皇上不疼就好,奴才无碍。”安禄山脸上露出歉疚神色,向李猪儿挥了挥手。

    李猪儿退下,安禄山恢复正常。他对张垍说道:“我的态度很明确,孙孝哲不准杀,按照张均新制订朝廷处理事件的程序,三省合议一次,你们按职责权限上奏。”

    退朝之后,张垍与张均、陈希烈一起讨论长安事件和孙孝哲的处理问题。三人对安禄山的处置甚为不满。

    张垍说道:“皇上如此精明之人,为什么死保孙孝哲,使人费解。是不是与他的病有关?他的病真是怪,发作之时好生吓人,但来得快,去得也快,发泄一通就太平无事了。”

    陈希烈说道:“皇上不让惩罚孙孝哲,可能有苦衷。我打听过,有人说孙孝哲的母亲与皇上很好,年轻时有过风流史,听外界传言,孙孝哲是他的儿子。杀儿子他如何下得了手呢?”

    张垍说道:“儿子又怎样?做皇帝就要以社稷为重,唐朝皇帝不是将第一个太子杀了吗?何况孙孝哲与皇上并没有父子的名份,他这样护短,将来如何执行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