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傻女励志记-第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柏二柱一听来了精神,说是自己怎地也当个头头吧,还能替三弟家仔细把着银子。
柏大柱说实话,这次回来,就是打好算盘珠子回来的,老三家的下饭菜能给外人代卖为啥不放在他的铺子里呢,都是自家兄弟,古语都有肥水不流外人田,有钱应该兄弟赚啊。
他和贺氏事先都是说好的,这次回来要把三弟妹哄的高高兴兴的,以后的酱菜就都给他家卖。
见柏二柱能够让柏老头在祖先面前,用孝道的帽子逼的柏三柱带着柏二柱一起发财,他顿时很后悔,早知道先求伯老头了,这三弟从小就是个孝顺的孩子,用这招压着他,也不怕三弟家的不肯。
相比较而言,柏老大是最为后悔,他很后悔当时自家想请王氏来腌制腌菜,不是他娘孙氏,这现在的辉煌就是属于柏大柱而不是柏三柱了。
都怪自己当日目光短浅,他每每想到此,都是捶胸顿足,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柏老头见柏三柱同意了,也就没再为难他,回去吃了斋饭,就打发各自回屋了。
回家后,柏三柱自觉的向妻女求助了,说他也不是有意让二哥进来干活儿的,只是在祖先面前没办法不应承。
熙儿这些哪能不理解柏三柱呢,安慰她爹说是早就想好了给二叔做的工序,让他不用操心,只要二叔干的好,肯定不能少了他的工钱;年后来上工就行。
作坊里的活儿多的都来不及干,虽说不安排柏二柱跟一帮女人们干活,但进了作坊也不会养闲人,如若不给柏二柱些下马威,以后估计想进作坊蹭银子的亲戚会更多,前世熙儿知道,没有一家有七大姑八大姨的公司能开好的。
熙儿家作坊,年前赶制了白菜后又腌了萝卜,萝卜的口味还分了两种,一种是酸辣味儿的,一种是糖醋味儿的。
另外,熙儿批来的大豆正在外面发酵呢,用发过酵后的豆子和辣椒油加肉沫做成的豆瓣酱,是熙儿仿照前世吃过的做出来的。
这种豆瓣酱试做了一些,非常下饭,每次喜子都能就着豆瓣酱吃两碗饭,家人试吃之后的反响也很大,熙儿悬着的就心落了地,估计这个新品种退出去应该不愁卖的。
辣椒酱和酸辣白菜常常不够卖,宋掌柜派人来追单,辛亏先前慢慢的屯了不少白菜和辣椒在地窖里,现在还在大量收购中。
在冬季,蔬菜品种本来就少,不少家庭冬季都习惯性的屯些萝卜白菜用来过冬,估算着留下够吃的,剩下的卖给熙儿家,还能比旺季时多赚不少银子。
因为订单多,熙儿家的作坊人手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了,短工人数已经从十名短工增加到了二十名,都是短工们相互介绍的可信的婆子媳妇,甚至隔壁邻村的也来了好几个。
所以柏二柱就被熙儿安排在搬运这事儿上,从地窖搬了白菜萝卜上去腌,做好的酱菜搬到空地发酵,发酵好的,再搬上牛车让柏三柱去送货。
发了财就有不少人眼红嫉妒,不说是柏家人,甚至还有好几个短工自己回家也偷偷仿制的,不过,仿的总归是仿的,这味道一吃就能品的出来,只是价格便宜好些。
飘香馆已经另辟隔间专门售卖福熙堂的所有系列,福熙堂的名号也渐渐打响了,飘香馆已经递了消息,有意愿过来洽谈专门卖福熙堂系列的专卖店铺。
对熙儿家来讲,还是不少压力的,福熙堂的系列品种还不够丰富,需要追加不少的品种,甚至可以向其他方向发展。
家里的屋子做加工作坊已经完全满足不了需要,于是需要再盖些屋子,专门做作坊,大约年后就开始动工。
亏得当时买的地大,靠近路口那块打算辟出一块做厂房,临街路段送货进货都很方便。
关于开福熙堂铺子,熙儿本也想过自家来开,可思来想去,一是人手确实不足;二来这销路也没飘香馆广啊,自家要想把摊子铺那么大,至少还需要不少年的奋斗。
所以跟飘香馆合作那就是迅速在各地打响福熙堂这个品牌,让天竺国的国民几乎都知道有个福熙堂是专门卖特色口味下饭菜的牌子。
当然这利润分成按双方都满意的五五分,熙儿家负责生产,飘香馆负责售卖。
年前定好了作坊未来的走向,年后就奔着目标前进,一家人虽然忙的跟陀螺,但谁也没觉着累。
第五十章 过年
祭完祖又来上了半天的工,作坊就放了春节假,熙儿给每个人都包了一个月工钱的红包,喜的媳妇婆子嘴巴咧到了耳朵根,都说东家小姐出手大方,又竞相说了一堆吉祥话儿,才回家去了。
家里的过年年货,都让一个叫阿来的长工他媳妇姜氏,跟着熙儿一起出去置办了,无非也就过年期间的吃食,过年一家老小的新衣裳,以及去拜年的年礼。
家里的衣裳还是让邢氏做的,肉食类就买了些猪肉,另外依旧要了好些大骨,分了块包好了挂在屋外的房檐上,反正天气冷,放在外面比前世的冰箱都好。
家里是搬家后才捉的猪,正常家养喂食也才半大,还没到宰杀的时候,今年家里没有腌咸鱼咸肉,一来她本身就不太喜欢,二来王氏她们也没这个喜好,哪里有新鲜的肉来的好吃呢。
鸡家里本身就不少,挑了几只长得肥的公鸡杀了,放在房檐吹干,搬家前养的那些鸡都已经开始下蛋了,这些鸡蛋熙儿都说留着自家吃,每日吃两个鸡蛋,保证营养。
等后面抓的那一百多只鸡生了蛋,熙儿还在想,到底是家里开发新品种的吃食呢,还是全卖掉。
蔬菜地窖屯了些,自家的简易暖棚种了些青菜,用草帘子都盖着,这个暖棚还是先前的样子,家里一直忙忙碌碌的,熙儿也没能分出时间来改进它,有时间还是要重新弄一下,到冬天就能看出暖棚的好处了,每日吃白菜萝卜的也很腻歪,桌子上能有一盘绿油油的蔬菜,吃的心情也会变好。
天气暖时屯的木耳干、猴头菇干还有香菇干还有不老少,足够吃些时候了。
福子熙儿又赶在年三十前,备了厚礼去了喜瑞酒楼,送给了宋掌柜,另外还有两件让邢氏定制的厚棉袍。
长工阿来和他媳妇姜氏回家去过年了,还有一对长工夫妻阿余和他媳妇申氏留了下来帮忙。
本来熙儿的意思是都让他们回家去过年的,可两对夫妻商量了一下,打算一年轮着一年在主家帮忙。
这到让熙儿全家很感动,所以年三十晚上,包了二两银子的红包给了申氏,申氏和阿余感激的跟东家磕了几个响头。
今年是分家后的第一年,所以过年只要全家人在一起过就行,无论是王氏福子禄子,甚至是柏三柱都觉着轻松惬意了不少。
年夜饭很丰盛,连阿余和申氏都被强拉着入了坐,边闲聊边吃饭,从从前畅想到现在,所有人都感慨万分,无论是谁也未曾想到,自家的日子能够过的如此富足。
守岁夜宵熙儿做了酸菜饺子,大家又热闹了一番,放了鞭炮,留下了几个孩子闹着守岁,王氏和柏三柱回屋歇了去。
兄妹几个都搬了被子,窝在熙儿房间的炕上,说说笑笑打打闹闹,不知不觉的都睡熟了过去。
也不知才睡了几个时辰,被零星的鞭炮声吵醒了,又都赶紧套上王氏早就拿过来的新衣裳,梳洗打扮完毕,吃了红枣汤圆。
在王氏和柏三柱的催促下,拎了年礼,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柏老头家走去。
到柏老头家时,柏二柱小孙氏刚起身,鲁氏在剁鸡食,柏建树从镇上回来了,邢氏还没过门儿所以不好跟过来,柏大柱一家还未到。
熙儿几个先给柏老头和孙氏磕头,孙氏耷拉着眼皮,递给了靠她最近的福子几个红包,熙儿拿到手后捏了捏,只得一文钱。
孙氏穿了过年的新袄子,带了新的绣花抹额,柏老头还是穿的半旧的夹袄。
小孙氏一扭一扭的从外面进来了,头发抹了头油,带了个银簪子,鬓边还插了朵大红的绢花,穿的是暗红色的绣花棉布夹袄。
她催促着还未睡醒的建本和建弘给柏老头和孙氏磕头拿压岁钱,建本和建弘象征性的跪了跪,就伸手朝孙氏拿钱,孙氏抬了抬眼皮,从枕头下摸出了两个红包。
建弘乐的一把抢了过来,打开了红包,数了数有五文,乐的蹦了起来,把建本拉了起来,就要往村口的杂货铺跑,说是去买鞭来玩儿。
福子熙儿兄妹面面相觑,这孙氏这一碗水端的可够斜的,长辈都不知道咋当,还要人啥孝敬。
柏建树也拉了鲁氏过来磕头,这鲁氏依旧头发松散,半旧还有些脏兮兮的外褂,眼皮浮肿,人到是清瘦了些,估计柏建树和二奶在外开铺子对她的打击不小。
照样磕过头,拿了红包,鲁氏依旧干活去了,柏建树嫌弃的眼神看了看鲁氏,转身去后院儿歪着了。
王氏知道过来要准备着煮中午饭,所以也就随便穿了件干净衣裳,打扮的也很素净,相比较小孙氏来讲是相当低调,所以小孙氏到没在她的穿着上多过在意。
熙儿刚想感叹一番,柏大柱带着一家过来了,贺氏梳着随云髻,头戴鎏金簪子,手带通透玉镯子,穿着葡萄紫的绸缎绣花夹袄,下面素色长裙,一双绣花鞋,拉着新媳妇沈氏过来了,沈氏梳着元宝髻,插着鎏金花簪,穿着红色织花斜襟盘扣夹袄,下着长裙,暗红色绸面绣花鞋。
一看还以为哪家阔夫人过来了,贺氏先带了沈氏见了孙氏和柏老头,由沈氏给了孙氏带的礼物,是个两只手心大的木匣子,孙氏打开看了看,满意的点了点头,拉着沈氏坐到了炕边上。
随后,柏大柱就进来了,紧跟进来的还有柏文柏武,柏文手上拎着几包点心,还有两块绸布。
孙氏一见,习惯性摆着的脸上露出了些许的笑意。
贺氏乘着孙氏心情好,就说开了,礼物都是儿媳妇孝敬的,包括她的头面,以及柏大柱的一身新衣裳。
这些个衣裳的料子还是沈氏娘家从县城带回来的呢,贺氏又献媚的问了孙氏是否喜欢这匣子里的头面,说如若喜欢,下次再让沈氏去县里时帮着挑挑。
边说边斜眼看看刚进屋来的王氏,还有一直坐在一边的小孙氏,小孙氏气的暗暗绞着帕子,臭女人,不就是讨了个有钱的儿媳妇吗,显摆什么呀。
贺氏看着王氏平常的打扮,心里暗自鄙视了一下,就陪着孙氏说了会儿话,拍了些个马屁。
这才喊了柏文沈氏和柏武来,给柏老头和孙氏磕头,才磕完,孙氏赶紧递了厚厚的红包分别给了柏文和沈氏,柏武的红包相对薄了很多。
刚磕完头,孙氏拉起了沈氏,意向性的拍了拍沈氏的手背,沈氏装着恭顺的叫了声奶。
在孙氏放下沈氏手的时候,熙儿注意到,沈氏乘孙氏没注意,把手在身上擦了两下,嘴角嫌弃的撇了撇。
孙氏特地把柏文和沈氏留下来说说话,让其他人出去自己待着,该干啥干啥,柏武早就问了建本建弘的去向,也向村口奔去。
孙氏在屋里跟沈氏和柏文说了啥,熙儿不知道,只是看到沈氏一脸闷闷不乐的表情出来了。
熙儿和四儿嘀咕,这新嫂子不高兴了,可想想孙氏待沈氏的态度,也不像难为她的呀。
也是后来四儿偷听到柏文和沈氏在屋后面说话才知道事情的大概,原来,沈氏和柏文成亲一直到现在,柏文都未曾亲近过她,也就是说沈氏还是黄花闺女一枚,孙氏留下柏文和沈氏,是让他们尽快为柏家开枝散叶,她也能早日抱到重孙。
四儿说沈氏哭的梨花带雨的,问柏文,到底娶她回来干啥,贺氏也催她赶紧怀娃,孙氏也催她,连她自己的娘也常常催,这种事情又难以启齿,怎么问柏文他就是不啃声。
四儿才九岁,也不明白新婚之夜的事情,只是模仿沈氏哭诉的声音觉着好玩,可熙儿两世为人,虽没经历过,但多多少少也了解一些男女之事是怎么回事,她的理解有几种可能,一是柏文不喜欢沈氏,二是柏文有可能是断背,三是生理方面的原因。
不管是何种可能,总是会被知道的。
难怪到吃午饭再见到沈氏时,她的眼睛是微肿的,偶尔说几句话时还带着一丝鼻音。
熙儿想,不管是哪种原因,沈氏都是够可怜的,也许这就是包办婚姻的弊端,亏得自己还小,如若到了该说亲的年纪,怎么样都得找个自己了解,自己喜欢的,省的出现这样的糟心情况。
吃过午饭,大家就各自回家了,熙儿几个赶紧爬到炕上睡了个午觉,圆了下昨晚没睡好的觉。
晚上的晚饭是申氏煮的,在熙儿强烈的要求下煮了粥,用自家的面粉摊了饼,一家人呢舒服的吃了顿晚饭。
饭后,熙儿把王氏柏三柱以及兄妹几个都喊到了她的屋子,开了个总结会,摊开了账本,仔细汇报了一下这大半年的总收入,一共赚的银两两万三千六百六十两,大钱都存了钱庄,家里剩下六百多两的零头,用来做进货和家用。
熙儿说了半天没听到任何人的回声,她抬起看账本的眼睛,刚想看看大伙在没在听,只见所有的人都张着嘴巴,惊讶的看着她。
各位亲,今天早些发文,这两日糯米追看连续剧睡的较晚,今天实在吃不消了,要早些呼呼,补个美容觉,嘻嘻。。。。。。还望各位多多支持,给糯米投票票,谢谢啦!!!!!!
第五十一章 新品种
还是四儿先回过神儿来,家里竟然有这么多银子,都不是在做梦吧,她摇摇熙儿的膀子说道:“姐,是你在做梦还是我们在做梦啊,你没骗我吧,家里真有这么些银子?”
得到熙儿的肯定答复,大家都十分兴奋,柏老三家终于也算是小有家底的人家了。
方氏和柏三柱高兴的**都没睡好,第二天顶着两对熊猫眼出来了。本来打算初二去方氏娘家的,考虑到来回得好些天,歇不了两天又要开工了,所以大家商量了一下,年后开春了,正好要请舅舅们帮忙建个作坊,顺道再接了姥姥姥爷过来。
今儿个也不用去谁家拜年,都打算好好休息两天,卯足了劲儿接下来再干。
方氏还能做做针线,柏三柱哪里这么闲过,这一没事干,他坐哪儿都感觉针扎似的,乘这机会把地窖里里外外整理了,兄妹几个悠闲的看看书,教教四儿和喜子认认字,玩玩熙儿教的纸牌,一天就这么过去了。
翌日一早,熙儿几个刚吃完早饭,申氏就过来说了,镇上的宋掌柜来家拜年了。
一家人赶紧把客人迎进屋来,宋掌柜受人嘱托带来了拜年的节礼,熙儿一看礼单,是京城楚家楚哲瀚送的,不是一些金银财宝绫罗绸缎,而是农家实用的异域的农作物种,花生、芋头和土豆种,每样一筐。
熙儿很高兴,这些都是前世很普遍的农作物,在这世还没见过呢,这比送金银珠宝的礼物强多了,熙儿很痛快的收下了。
宋掌柜难得来熙儿家,虽跟王氏不熟,但是他是跟柏家有着知遇之恩的人,于是非常热情的招呼了,柏三柱虽跟宋掌柜见过几次,但没深谈深交,也想乘这次机会好好相处。
今儿的饭菜熙儿主厨,王氏四儿帮忙打下手,熙儿炒了些家常的小炒,适合男人们喝酒的下酒菜。
东坡肉、麻婆豆腐、多彩蒸蛋、炒青菜、凉拌菌菇、醋溜白菜加上萝卜大骨煲,对见惯酒楼大菜的宋掌柜来说,这些小炒才觉着贴心,像家里的感觉,他本就知道熙儿的厨艺了得,于是也就没觉着很惊讶,跟柏三柱有说有聊了起来。
熙儿烧菜不喜欢大碗装,她给家里备了很多盘子,每次的饭菜几乎都是顿顿清,从不给家人吃不健康没营养的隔夜菜,她不知道她自己养成的习惯,竟然成了以后柏家的传统,以至于福子禄子以后成了家也是这样的习惯。
熙儿家没啥特色的回礼,家里最多的就是酱菜,宋掌柜也都见过,但这次的新品种,宋掌柜还没尝过,于是熙儿拎了两坛给宋掌柜拿回家尝尝鲜,另拎了两坛让宋掌柜有机会捎去楚家,给楚哲瀚也尝个新鲜。
来了这些个新品种的农作物,熙儿可是高兴坏了,一一的跟家人解释了各自的名字,种的方法,以及如何的好吃,还不忘找些借口说是从农书上无意中看来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