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迷徒-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搞不清楚,大象是何物的,而用了这方法之后,我得到的大象虽然也不一定是真的大象,但起码大象不再是绳子了。这里的‘大象’,用了借代修辞,‘大象’可以用来代指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我怕有人认为我没事干了,反来复去讲‘大象’!)再者请看下图:
请至吾博客下载有图版本:google谷歌莫如冰
同一个东西,却得到了四种关系,反过来,四种关系,但说的却是同一个东西。因为角度不同,观点也就不同。人类社会中,角度与立场会更加的复杂,一个具体问题很牵涉的东东,考虑的东东也特别多,就像前面所说的,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12
34可不是那么轻易就选择出来的哟,于是时常造成一件事情,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如果是涉及到具体的领域,这种情况可能会有相关的规则来规定,比如仲裁,法院肩负的就是这样的职责。而有的情况,不涉及正式场合,于是就没有必要权威来认定事件本身的关系,那么必然是各执一词。比如阿娇姐的“门”事件,没有哪个权威部门来判定这是“道德”还是不“道德”,那是吃饱了撑着。又比如近日来的“和服事件”,有的说要理智看待,有的说不要理智看待,各有其理。这就是认知带来的分歧。是不可避免的。'见本节附文:我论和服事件'1
角度与立场往往又带来全面与片面的问题。好像后面有一章关于这个的,我就不写下去了。
既然真与假是相对的,对与错是相对的,我们日常处理事务,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就应该多一个心眼,找准自己的标准,找准自己的立场,找准自己的定位,找到一个能够最大程度利用资源或者最大程度满足意愿的选择与标准,这样才不会迷失在整个社会的大漩涡里,这样也才会符合自然的规则,活且活得更好更长!
还有一件事情要记住,在分析事物的相对性局限性的时候,不要忘了天平受力模型,每一个现象的后面都有无数种相互影响的因素在捣乱,得有耐心,条条梳理,而很多的时候,我们以为自己掌握真相的时候,真相往往从身边溜走。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两种办法:一是睁大双眼――掌握更多的信息以达到尽量不出错;二是不要后悔――掌握再多的信息也不可能掌握全部的信息,于是信息不全导致结果出错的时候,不要哭!出错是正常的,不错才是不正常的。
附:
我论“和服事件”
近日,武汉大学校园内母女因着和服赏樱拍照遭学生痛斥事件在网上引起广泛争议。
争论诉内容无非就是两派,一是认为穿和服有什么大不了的。一是认为有损民族尊严。
事件的针对并不是那两母女,而是和服代表的含义。我不想站到第三者的角度去看待这件事情。而我要在这两种情况中选择一种作为自己的立场。虽然假如我看见这两母女。我会视而不见。但出了这档事。我要选择学生的这一边。
如今的现实存在矛盾,一是,世界多元化,需要中国融入世界,而中国为了发展,提升自己的实力,不得不放下大国尊严。所以制定了很多增加交流的措施。也有国家看到了这个弱点,知道全世界都在看中国的好戏,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越南那等小国才敢在太君头上动土。
另一方面,对象却是日本,这一个*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惨痛的历史,也才过去了五十年,甚至受伤的一代还有在世。田里挖出来的炸弹,还在继续让人瘫痪。而每年的靖国神社事件,总是不断的在中华民族头上撒盐。
这就是矛盾,一方面仍愤怒,一方面要发展。受伤的人受伤的后代情绪难以平复。而新兴的小朋友却认为,历史始终是历史,未来的路很长,斤斤计较与进步无关。
我的观点:
首先,我很恼火,恼火日本这个民族太不要脸,铁证如山的历史,居然也能狡辩。但我不是情绪化的人。只是从常理去认知与推断。
我曾问过我的朋友,问他,“大和民族*了中华民族,你觉得应不应该报复?”他说,“我觉得应该!”
我又问:“那你为什么想去日本工作,学日语,看动漫”他回答:“因为当务之急要发展!等中国强大了之后,哼哼,有他们好看!”
我再问:“你可以设想一个报复的方法吗?”他想了办天“想不出来”
我说:“如果中国强大了,是永远不会产生报复的可能性的!”
原因有两点:
一,民族的情绪随着时代的变迁,肯定是要从愤怒慢慢转变成理性看待历史,随着我们这一代的老去,下一代,下下一代,可能根本就感觉不到民族受伤害的真切体验。这个时候,侵华真正成为历史,就像鸦片战争,谁会去追究几百年前的旧事。人类更新了好几代,谁会把几百年的问题压到自己双肩。所以以后的人不会因侵华而如此愤怒。这是客观。
二,以后的科学更加先进,武力更加强大,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矛盾,不可能没有其它国家插手,两国之间问题极有可能演变成两个阵营的问题,一动就有可能第三次世界大战。
所以综上所述,中国是不可能报复日本的。再返回来。
在一个民族身心皆为所伤还没有愈合的情况下。为何不能表现出一个民族的骨气?我们都知道日本人是看不起中国人的。为什么要热脸去贴冷屁股?最重要的一点,民族的情绪在淡化,现在不表现情绪,将永远没有表现的机会。
我举一个粗俗点的例子,我的老婆被地主*,要我忍气吞声的在地主手下干活,直到比地主强大再收拾他。打死我也不干。
以上虽是个人见解,但是站到民族的角度在谈。问题根本不在衣服之上。而是那段历史,正在以畸形的方式消散。
当然 有的人不以为然,讲,那只是一件衣服,诚然,但是,这件衣服是有寓意的,如果“和服”只是一件衣服的话,那么国旗就只是一张布。
——莫如冰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四节 越是深思 越是糊
第四节 越是深思 越是糊涂——事物的两面性
我们观察世界,总会发现,这个世界充满了对立,事物是具有两面性的,所以才会有“一元说”“二元说”的争论。为什么事物会有两面性?一米长的棒子,跟一尺的比,它是长棍子,跟十米的比,它是短棍子,这仅是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即相对的问题。所以两面性有时候是立场与角度的问题,从相对的角度也能解释。
但有很多的物质本身就处于对立面,比如负电,正电;存在与不存在;宏观与微观;还有一个例子就是科学家现在将世界上所有的力都统一到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之中,却不能再进行统一了,当然我们可敬的科学家们也正在努力将之统一,而我认为,这个世界上实质上真的有两种力,排斥与吸引或者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但我找不到确切的说法),如果世界只有一种力,自然状态下,事物是不能稳定的。所以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不可能被统一。
我在很早之前就在思考一个问题,世界如果是具有两面性的,宇宙既然在扩张,那么必然就会有收缩,但有一个东东我却搞不定,绝对运动!它找不到与之相对的另一面,绝对静止。如果世界是两面的世界,那么就应该存在绝对静止的东西才对,会是什么呢?我想破了脑袋也只想到两种可能。
一是空间,空间是容纳物质的容器,本身的存在就是虚无,它没有物质构成也就不存在运动特征,所以它是静止的。虚空是无边无际的,但宇宙却不是无边无际的,因为宇宙是空间,物质的总合(能量是运动及运动的趋势,前文已讲过,所以三要素的‘能量’去掉了),有这两个因素同时存在的地方才是宇宙的范围(物质未达到的地界不算宇宙)。
第二种猜测,运动是宏观的,我就只有在微观里去寻找答案,我们知道,当年我们以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认为原子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粒子,但是它不是,它还可以再分,质子中子电子是它的组成成分,然后我们以为这些东西是不可再分的,但是科学家又发现了夸克,猜想夸克是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但夸克是最小吗?不是,肯定还有比它更小的。光子?当然也不是,因为光子不能逃脱黑洞的引力,而黑洞本身却是有辐射的!那是什么?不知道!对人来讲,夸克也许够小了,但对于宇宙来讲,什么是最小?也许已经小到它存在时间与形态结构人类已经不能捕捉了(而且极有可能),同样,也许我们会说,怎么会有这么短时间的存在,对于宇宙,什么才是短?我们看有的虫,只有一天的生命,以人的角度来看,我们觉得短?但虫子自己呢?也许它觉得它完成了成
长繁殖哺育漫长而辉煌的一生呢!人类的一瞬会是世界的一瞬吗?但不管我们能不能找到观测到组成这个世界的最小单位,但有理由相信,它的确存在着,因为世界存在。如果它存在,我猜测,它是绝对静止的!当然,这里的静止是指形态的静止。不是运动状态的静止。
世界是一个运动的世界,它既然是组成世界的最基本单位,那么它应该也是运动的,但我说的静止不是运动的状态,它既然是最小物质,那么必然不可再分,那么它的结构就是固定的,这里说的固定,是指不存在物理方法,使之分解成更小的物质。那么这个世界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结构永远不变的东西,不断的运动不断组合而构成的。我们看到的一切变化就是它的运动而引起的,事物的性质实际上就是这种最小单体性质的宏观体现,只是我现在不能确定的是构成这个世界最小的物质到底是几种?一种?这种物质是一物两面,具有正负性质!两种?一正一负,不断组合构成物质!还是三种?正中负三种物质!还是更多?(实际上,我个人倾向于:世界由两种基本物质构成,他们各带正负性质,这样物质可以中和,又可以拆分,就可以形成多变的物质世界,假如世界仅由一种或者三种物质构成,这种状态没有二种容易稳定,所以一、三都有些牵强。因为纯猜测,所以标上括号),不管怎么样,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参考世界,也证明了哥白尼的正确,世界应该是简单的世界,只有最简单的东西才能得以超越一切的推广。不管是一物两面还是两物两面,都从物理上决定了世界是两面的世界,于是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矛盾的世界是对立的世界也能得到解释。
我们知道在宇宙爆炸的那一瞬间,物质密度达到一万亿吨每毫升甚至更高(假设宇宙是爆炸来的),那么如今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转的运动状态将不存在,因为没有那么大的空间给电子转,是不是电子本身就是原子核的一部分呢?电子与原子核在最根本上面会有共同的物质基础!这就是我说的最基本粒子,这样宇宙是简单的宇宙才会有理论基础。我想起了现代物理中有一个东西叫做粒子对撞;原子细小到一定的程度内部的结构就变得不可观测了;于是科学家想到了将微粒加速如石头那样对撞;期望将原子撞碎;观察到更小的结构;然后研究物质的组成。其实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这个方法的好处就不用我讲了;而它的缺点就是;一;石头撞碎变成小石头;微粒撞碎;期待出现宇宙初期的本源物质不太可能;虽然在研究的道路上能再进一步;二;宇宙的物质运动趋势已经大部分变成外部运动;如今物质运动速度远远低于以前的宇宙;就如;岩浆冷却变成岩石;将岩石撞碎去研究岩浆的性质;不管怎么看都只能反映性质的一部分;时过境迁;人类不可能有机会去真实体验一回宇宙创生过程;于是;任何结论都只是猜想,也只能是猜想;关键只在于与客观事实的符合度。不管怎么说;以前的宇宙一定比现在的宇宙简单。
我为什么要研究这个东东?是因为这样能够去解释矛盾的问题,如此这般,我就将矛盾给划分出绝对的矛盾:即事物本身具有的对立冲突;与相对的矛盾:因为不同的角度,参照,立场,比较而产生的对立。这是一种划分事物、描述事物的方法。至于为什么要多此一举的去划分这个,因为我完全搞不懂辩证法里的对立与统一,就如矛盾,是两面性吧,矛盾可以对立也可以转化,他们是对立又统一的,既对立又统一,这句话几乎把我推入深渊,当年我学到这里的时候,觉得这是多么精辟的一句话,描述了世界的运动与转化,但是我越是深入,越是糊涂,我想知道的是什么是矛,什么是盾,为什么有矛,为什么有盾,他们到底是怎么转化的?即对立又统一却不能回答上述五个问题,我曾经深入的思考过矛盾的问题,甚至构思出矛盾相互转化的模型,但最终我还是放弃了,即对立又统一,看似很精辟,越是深思,越是糊涂。矛盾的问题从这个角度去解决,会进入死循环。但经过我前面的划分,从事物的两面性中,却看这个问题的答案,于是矛盾的观点在我的思想里不复存在,一切有关‘矛盾’的方法,都用两面性代替。
我将矛盾看作两种,一种是绝对的矛盾――不可转化的两面性;一种是相对的矛盾――可转化的两面性!根据我的推测与猜想,世界是由两种(或者两类)具有对立状态的物质组成(二元论)。那么这两种物质就代表了两个极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对立的,也就说明绝对的矛盾是存在的,意思即永远都不可调和的对立面是存在的,这就是不可转化的两面性。其二,因为这两种物质的相互组合(这两种物质能组合而不能调和),所以很多两面性可以融合为一体,这就是可转化的两面性。只有绝对的矛盾是尖锐的难以调和的,如前文所讲的,存在与不存在、有神与无神,就是不可调和的矛盾;相对的矛盾是能够调和转化的,不同的标准,不同的状态,不同的立足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参照都可以影响这种矛盾的对立形态。比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所得必有所失,有所失得有所得’‘对称是美,不对称也是美’。还有历史也是可转化的两面性,少数人的意识形态会干扰历史的客观性,朱元璋刚造反的时候,是叛乱,但当皇帝后却变成替天行道拨乱反正,这就是‘窃物者诛,窃国者得诸侯’。为什么他们可以转化?前面已经给出答案了,因为在对立的外表之下还有很强的共性存在,于是就可以融合。绝对的矛盾即承认有不可调和的对立形态存在,实质上承认了对立面的存在,而相对的矛盾即承认可调和的对立形态存在就实质上承认了统一面的存在。但它不是“即对立又统一”了,对立的问题就用对立的方法解决,统一的问题就用统一的方法解决。所以我一般遇到一个矛盾的东西——事物之所以矛盾,是因为难以抉择。首先就会判定,这种对立是不是有转化的可能?有,那就变得很简单。没有,就分开讨论,出现a怎么办,出现b又怎么办。于是我时常能够将笼统抽象的东西给具体化。这是一种很好的跳出迷茫的方法。
有一种思想,叫做一切皆有可能!我已经遇到了好几个人都是这种心态了。这种心态是好的,但是我必须要从理论上否认它。并不是所有东西都有可能的。一旦涉及到绝对的对立面之间的转化,都是不可能的,就如你要我把存在转化成不存在或者把不存在转化成存在一样,我想破了头皮也想不到这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只有相对的矛盾之间的转化才有可能。一切皆有可能的理论在我看来,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的,但不全对!不能滥用,要慎用!这理论本身让人产生一种误解,有时让人以为能够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我的那个认为人可以控制宇宙的同学的理论依据就是一切皆有可能…_…!),另外,还会让人产生一种侥幸心理,当然我也不否定他的积极意义!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两面性,‘偶然与必然’必然中隐含着偶然,偶然隐含着必然,事物运动既是偶然的结果又是必然的结果,用偶然能够解释的问题,用必然也能解释,今天下午我遇到了小明这是必然(两人相遇问题)?明天我会遇到小明是偶然吗?偶然与必然是事物的表面表象,内在必还有着更加深层次的因素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与变化。于是,这个‘即什么又什么’的认识事物模式在本人脑海中绝对不复存在。在我思想里,一切关于‘矛盾’、关于‘偶然与必然’的问题都用天平受力模型(直接思考导致事物出现的因素)与蜂巢联系模型(事物因素之间的联系(后面))来解决。找到影响事物运行的因素,看出事物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