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团在贷款证券业务上损失如此庞大。身为执行长,最合适的做法只有辞职一途。这是我向董事会提出的建议。”
  普连斯,人们简称他”Chuck”,生于1950年1月13日,是花旗集团前执行长及董事会主席。2003年获委任担纲执行长在2006年担任董事会主席。2007年11月4日,他因为2007年度第3季度在贷款相关证券的意料之外亏损,而同时辞掉花旗集团执行长和董事会主席的职位。
  他在美国加州连活市Lynwood出生。父亲是建筑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于南加州大学修读法律学士及硕士学位,后来亦于佐治顿大学Georgetown University取得法律学硕士学位。毕业后,于1975年在美国钢铁公司担任律师。1979年,转投商业信贷公司mercial Credit pany。1986年,商业信贷公司被花旗集团的前身收购,并改名为Travelers Group。1996年,他被提升为该公司副执行长。1998年,Travelers Group与花旗集团的前身合并,2000年他出任新成立的花旗集团管理长,2003年获委任执行长,及在2006年担任董事会主席。
  高盛估计,美国最大银行花旗集团因为次贷危机而损失185亿美元。花旗集团本身的估计是80至110亿美元。这笔亏损出现的原因是花旗集团美国金融巨头主管领导无方,购入430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因为这笔亏损,高盛已经降低花旗集团的评等。花旗集团股价在2007年下跌39%。
  很多人,尤其是花旗集团的小股东,质疑为何要支付170万美元退休金给普连斯,因为他是决策失当和失职而辞职,害得集团亏损150亿美元,亦害得投资者失掉大截资产,那么为何还要给他离职报酬?
  花旗集团商业丑闻
  以下是花旗集团过去两年股价的走势图,Citigroup Inc。纽约交易所代号为C。
  '图C11'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是一家美国财务机构,纽约交易所代号C,简称Citi。2007年9月,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商业机构,拥有总资产值兆美元,全球雇员人数332;000人,总办事处设在美国纽约,在100个国家拥有2亿个客户。
  2007年年底,花旗集团公布在美国贷款业务有实质亏损及呆帐之后,沙地亚拉伯国营企业阿布达比投资局(Aub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向花旗集团注资75亿美元,拥有花旗集团的%股票,成为花旗集团的最大股东。第2大股东是沙地皇子艾华列班塔纳(Al…Waleed bin Talal),拥有的皇国控股公司(Kingdom Holding pany),持股量是%。
  花旗集团有不少商业丑闻,包括2004年抛售欧元债券,但是最引人发笑的丑闻是迪拉证券丑闻(Terra Securities Scandal)。2007年11月,花旗集团为挪威的8个市政府通过对冲基金投资美国债券市场,这些由花旗集团拥有的对冲基金是由迪拉证券公司(Terra Securities ASA)卖给市政府。11月28日,迪拉证券公司宣布破产。这8个挪威的市政府已经没钱发薪给公务员,至今事情还没了结。
  二、美国最大报税代理遭到重创
  首席行政人员引咎辞职
  H&R Block Inc。是美国最大的规模税务代办公司,笔者每年的税单都是这家公司代办。美国的税单极为复杂,不像香港的税单那么简单,只要填错任何数据,税局就会穷追猛打。三年前,笔者不慎,跑到免费的税单填写服务地方找人代办,结果错漏百出,最后要找H&R Block Inc。收拾残局。该公司替人填一份税单通常收费200至300美元。H&R Block Inc。竟然在投资次贷上蒙受重创,这是出乎意料的事。试问有谁会想到一家税务代办公司竟会投资次贷。要是H&R Block Inc。因此倒闭,真不知今年如何报税。
  H&R Block Inc。在次贷危机中,损失10亿美元,执行长暨董事会主席马克.安斯兹(Mark Ernst)为此引咎辞职。

第三章 美国金融巨头主管因次贷下台(2)
H&R Block Inc。在纽约交易所代号HRB,是美国规模最大的税务、财务、会计及商业顾问服务公司。H&R Block Inc。同时是全球最大的税务代办公司。自从1955年至今,已填报4亿份税单。2007年,连同附属公司计,该公司的收入是40亿美元,经营纯利是3亿7;430万美元。
  '图A22
  在戴维斯市Marketplace的H&R Block税务代理公司。笔者每年光顾这家公司,由该公司的职员代填报税表。真的想不到,该公司竟然因为投资次贷而损失惨重。'
  公司如泥菩萨过江
  美国的税制极为复杂,身为全球最大的税务代办公司H&R Block亦在报税上出错,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该公司在报自己的税单时出错,不是为客户报税时出错。2005年8月,该公司宣布由于填报复杂的公司税会计上资源不足,而在2003至2004年度的税单上多报收入9110万美元。到了2006年2月23日,该公司又宣布在2004年及2005年度的报税方面,错报州入息税,为此需要补交税款3200万美元。当日,市场因为对H&R Block Inc。的报税能力起疑,股价暴跌%。
  四、德国银行主管被革职
  德国SachsenLB银行执行长荷伯.苏斯(Herbert Suess),2007年8月宣布因为投资美国次贷失利而辞职。该银行说,另外两位董事已被撤职。
  SachsenLB是德国国营的区域性银行,因为受到美国次贷的亏损而陷入破产危机。德国政府和另一家区域性银行Landesbank Baden…Wuerttemberg连手注资拯救SachsenLB,该行在美国次贷的亏损达到236亿美元。
  另外两位被撤职的董事,分别是负责风险评估的Yvette Bellavite…Hoevermann及信贷部主管Werner Eckert。次贷抵押受益人的会计及管理公司呈辞会计及管理公司Grant Thornton已经辞去最少两家次贷抵押受益人的核数工作,包括Accredited Home Lenders Holding 及Fremont General。
  法例规定的呈报文件显示,Grant Thornton要求上述两家次贷抵押受益人”有需要实质地增加财务声明文件的核数范围。”
  对于为何有会计公司向次贷抵押受益人提出辞呈,大家都是心里有数。那必定是核数有困难或者核出来的数字太可怕。
  五、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
  2007年4月2日,美国的次贷财务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ial Corp。)申请破产。
  该公司是美国第二大次贷放款机构,于美国破产法庭申请第11条破产保护令,原因是该公司已无能力放款,亦无能力将贷款卖给投资者。
  总裁兼首席行政人员布莱德.莫里斯(Brad Morrice)说,申请破产是最好的方法,让公司有秩序地出售资产和业务。他计划在申请破产后的45日之内,卖掉该公司大部分资产。
  新世纪财务于2006年在美国各地进行次贷放款520亿美元。早在2005年,该公司已是全美国第三大次贷放款机构。2007年,该公司的全职雇员人数是7;200人,市场资本17亿5;000万美元,曾经是纽约交易所上市的股票,已经在2007年3月14日下市。下市的市值只有5;500万美元。
  新世纪财务于2007年3月13日,收到联邦法院加州地区法院的美国检察处发出的法庭传票传召出庭做供,正式展开刑事调查。案件于2007年4月开始聆讯。证券及交易所亦要求与该公司开会,讨论该公司宣布的2005年收入数字过高一事。
  六、美林证券最惨重的亏损
  2007年10月,美林证券宣布第3季业绩。该季度业绩显示次贷投资亏损84亿美元,是美林93年历史中亏损最惨重的一次。执行长史丹欧尼尔(Stan O’Neal)为此辞职。
  现年56岁的欧尼尔,是由低层做起的黑人华尔街大亨。以前曾经做过通用汽车企划人员。美国证监会已经展开调查欧尼尔,是否在这次事情中隐瞒次贷亏损。欧尼尔辞职可以得到1亿6;100万美元的退休金和股票期权,但事件已经引起美国国会参议员银行委员会主席关注,表示稍后可能会要求修订法例。
  美林在2007年1月份的最高股价(纽约交易所代号MER)是美元,到了12月17日,股价只有美元。
  请看以下的美林股价走势图
  '图C12'
  美林与其它证券行不同之处是庞大的经纪人数,2006年经纪人数超过15;000人。为此,美林不需要像摩根士丹利那样雇用公司以外的独立股票经纪进行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美林于2006年7月被控种族歧视。70位美林雇员和前雇员控告美林在聘用和升职时采用种族歧视方法。由于有其它雇员加入诉讼,现在正考虑改为集体诉讼。提诉的雇员主要是伊朗裔的回教徒。诉讼还在进行中。但是2007年7月20日判决的另一种族歧视诉讼,一名前伊朗裔雇员胜诉,获赔偿160万美元。
  七、瑞银蚀34亿美元
  欧洲最大的银行瑞士银行,2007年第3季盈利录得亏损,贷款抵押证券的坏帐高达34亿美元。
  瑞银宣布,2007年第3季税前亏损约为34亿美元。给瑞银带来损失的,主要是对冲基金德威资本管理(Dillon Read Capital Management),该基金因次贷危机已在5月被瑞银关闭。瑞银的投资银行业务负责人和财务长,已相继引咎辞职。瑞银集团行政总裁泛夫利遭终止合约。瑞银亏损的消息拖累股价一度下跌%,至每股瑞郎。
  八、贝尔斯登和摩根士丹利亦遭殃
  在次贷危机中辞职的金融机构高层人员,还包括贝尔斯登和摩根士丹利。2007年8月,贝尔斯登旗下两支基金受次贷问题拖累而倒闭,负责管理有关基金的联席总裁艾伦.许瓦滋(Alan Schwartz)引咎辞职。2007年11月30日,摩根士丹利在9月及10月的次贷相关亏损高达37亿美元,两名联席总裁佐依.克鲁兹(Zoe Cruz)及史蒂芬.克劳福德(Stephen Crawford)遭撤换。
  九、次贷也有得益者
  次贷令欧美不少银行及大证券行受到严重亏损,但高盛却沽空次贷产品大赚40亿美元,抵销该行20亿美元的次贷相关损失。高盛今年决定拿出破记录的180亿美元给员工分红,高盛首席行政人员布兰克芬,可望独得7;500万美元。
  令高盛可以在次贷危机中有斩获的功臣,是该公司房贷部门结构产交易小组的16位成员。他们的交易主要是以买入信用违约互换工具(CREDIT DEFAULT SS; CDS)间接沽空ABX指数。这指数反映信用违约互换工具的价值。由于当时次贷证券炒得火热,信用违约互换工具的价钱极贱。
  该小组由2006年12月开始吸纳信用违约互换工具,但银码不大。高盛财务长戴维.维尼亚,指示该小组大量购入。次贷危机于2007年1月浮现,ABX指数由95跌到90。到2月底,指数跌至60。该小组大获全胜。
   。 想看书来

第四章 对冲基金、基金与次贷风暴(1)
牛市已经完结,企业盈利增长将面临重大下跌风险;但亚洲区强劲的基本因素反映,风险可以受控,而以内需为主的股份将会跑赢大市。
  ──美国亿万富豪投资者,BNP策略员Clive M担保债务凭证nnell(2007年9月4日)
  一、贝尔斯登被对冲基金逼至末路
  投资银行贝尔斯登传出次贷失利的消息之后,包括拥有资金190亿美元的Harbinger Captital在内的三家大型对冲基金,大举抛空贝尔斯登,令贝尔斯登的股份由150美元暴跌至只有4美元。四分之一的贝尔斯登股份被借货抛空,抛空的势头猛烈凶狠,令投资者根本不敢买入。持有1;214万股贝尔斯登的著名投资者刘易斯,为此也损失一半身家,亏蚀额达到11亿9;000万美元。
  这几家对冲基金当然获利不少,满载而归。日后再有银行或者证券行传出次贷亏蚀的坏消息,相信难免遭到对冲基金群起猛烈抛空,结局可能比贝尔斯登更惨烈
  由一宗骗案谈起
  对冲基金(hedge fund)是私人投资基金,只接受够资格的投资者投资。
  全球有8000个对冲基金,其中香港人熟悉的高盛(Goldman Sachs)就是拥有153亿美元资产的对冲基金。在美国的对冲基金中,以资产金额计,高盛只排第三。估计,所有对冲基金的资产总值超过一兆美元。
  对冲基金和普通在证券市场上挂牌的基金一样,要在美国证券及交易所委员会(以下简称证监处)英文简称SEC登记。由于是私人投资基金,不在证券市场上市集资,所以投资活动受到的法律监管极少,在某些情况下根本没有监管。对冲基金无须像上市的基金那样,向外披露投资数据和详细账目。
  法律上,对冲基金的股东限制相当多,要有超过500万美元可投资资产、每年收入超过20万美元及其它要求,才能成为股东,而且每个对冲基金不能有多于100名股东,且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公众集资。对冲基金必须达到以上对股东的要求,才能得到证监处豁免对该基金的监管,故此大多数对冲基金只招待亿万富豪为股东,一般投资者根本无法入股。以上只是法律要求,现实中对冲基金本身对投资者和客户的要求,是远远高于法律要求的。
  基于对冲基金是私人投资基金的本质,证券市场上没有对冲基金挂牌。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极其量只能购买上市的对冲基金的公司股份,那是有别于购买上市基金的。一般看来,上市的对冲基金业绩都差,以现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两个对冲基金公司的股份而言,上年度股价下跌超过一半。
  外界不明白对冲基金的运作,所以骗徒经常以对冲基金为名行骗。不久之前,便有一个骗徒在萨克拉门托一家酒店开投资研讨会,大约有七十多人参加。骗徒保证每年有24%的回报,而且没有风险,就是这样,骗到900万美元资金。其中一位70多岁的婆婆,将自住物业加按向银行贷款将近50万美元,然后投资在这骗徒的”对冲基金”。结果,这位骗徒在证券市场上输掉所有资金,只剩下一栋价值100万美元的住宅。那骗徒声称可以替公众投资于对冲基金,其实这本身已是犯法行为,因为这样的投资方式绝对不可能合法地出现。
  由这宗骗案可见,投资者只知道对冲基金是可以赚大钱的投资工具,但是却缺乏对它有真正的了解,使骗徒有机可乘。
  二、对冲基金如何赚大钱
  对冲基金是著名的大鳄,以高风险投资而名闻于世,集中进行一般上市基金或者公司不能合法进行的”投资”业务。大部分对冲基金都借贷严重,手头上有1元资金就会借20元或者更多作为投机之用。
  对冲基金不屑买入债券收取利息或者放债,因为利润不高,而且失去对冲基金业务不受法律管制的优势。很多对冲基金能够赚取暴利,例如对冲基金Third Point Management就曾经在一年之内赚取9亿美元,相对该年度年初资产值21亿美元,增值达到42%。
  单以外汇投机而言,对冲基金看到某一货币估值过高,该国政府无力捍卫其货币币值,就会大举借贷,沽空那种货币。由于投机活动由多个对冲基金连手进行,而且金额极高,一般小国无法抗衡。对冲基金就是这样,多次冲击汇市,并能轻易打败多国央行,赚取可观利润。

第四章 对冲基金、基金与次贷风暴(2)
在股票市场上,对冲基金看准时机,收购股价极低的上市公司,然后将公司分拆变卖图利,这样的收购被称为敌意收购,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把对方吃掉。
  读者现在应该明白,为何对冲基金被称为大鳄了吧。新一轮次贷风暴中,必然有不少上市公司会被对冲基金吃掉,亦有不少国家的货币会受到对冲基金冲击,从而大幅贬值。
  对冲基金时日无多?
  在亚洲金融风暴中,对冲基金被指为幕后黑手,扰乱经济秩序。
  2004年12月,美国证监处立例要求管有资产超过2500万美元和15位投资者的对冲基金经理,在2006年2月1日前,要根据投资顾问法在美国证监处注册成为投资顾问,这么做是要全面监管对冲基金。
  对冲基金经理兴讼反对证监处的安排,结果2006年6月法院判证监处败诉,现在证监处又在重新立例,假如真的立例成功,对冲基金的时代将会成为过去。有鉴于此,部分对冲基金已经宣布逐步停止业务,三至五年后停业,资本将会归还投资者。
  读者不要以为对冲基金时代过去,以后就不会再有基金冲击被高估价值的货币。很多情况下,法例监管只会令投机者找寻其它门路重操故业,换个方法去冲击货币图利,因为”生命自有其法”(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的一句台词)。
  三、渣打集团壮士断臂的启示
  基金一向是保守投资策略推崇的投资方式。以笔者为例,曾经在美国长期持有两个保本基金,赚取每年约7%的回报。在次贷风暴中,投资基金却给人错误的稳健感觉。
  比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