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崩盘:次贷扭曲的世界-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伴随着安全方面的严峻挑战,巴经济形势也深受金融危机影响。巴基斯坦今年来股市市值蒸发超过1/3,标准普尔又调降巴基斯坦信贷为最低级,再加上巴国即将有30亿美元(约234亿港元)的外债到期,加上在贪污腐败和恐怖袭击阴影下,巴国的外资几乎全部跑光。据了解,巴国外汇储备只剩亿美元(约634亿港元),创历史新低。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表示,巴基斯坦需要国际社会至少1000亿美元的救援。
  据报道,巴基斯坦政府已经开始向海外侨民“借款”10亿美元以缓解目前状况。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14日抵达北京,开始了上任以来首次正式的国事访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称,扎尔达里预期将向中国政府寻求5亿美元至15亿美元的软贷款(即借款国可用本国的软货币还款的贷款),帮助他支撑国内经济。巴基斯坦经济正受到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的预警困扰。
  六、冰岛面临国家破产
  从“最幸福国家”,到濒临破产,从全球人均收入最高国之一到人均负债20万美元,冰岛向世人展示了金融风暴的巨大破坏力。
  几年前,“冰岛奇迹”还是欧洲人经常挂在嘴边的热门词。这个人口仅为30几万的岛国,通过金融业10多年来超常发展,2005年曾斩获7%的经济高增长率。所谓成也萧何败有萧何,?这种做法让冰岛尝到甜头,不过也在全球信贷危机来临时为其经济异常发展付出代价。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繁荣成长的银行业,成为了造成冰岛现在的经济损失达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9倍之多的罪魁祸首。以冰岛大约32万人口计算,大致相当于包括儿童在内的每名冰岛公民身负20万美元债务。
  自2004年以来,冰岛最大的3家银行资产扩大4倍,但多数增长由借贷融资推动。因此,冰岛金融市场极容易受到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波及。有数据显示,冰岛的银行业占据了该国股票交易市场的主要部分,而且其中80%的股份由外国所持有。今年9月,冰岛银行业的资产总值高达该国GDP总值的8倍。换句话说,冰岛的发展已经不再主要依靠本国实体经济,反而更为依赖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发展策略也使冰岛成为全球人均国民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但也埋下了祸根。随着金融危机爆发,全球银行业借贷利率上升、资本流动性骤减,冰岛首当其冲,银行业顿时陷入困境。
  从经济学上来说,如果把实体经济比作岩石,覆盖于其上的雪层就是虚拟经济,积雪过厚导致雪崩——虚拟经济如果与实体经济超过一定的比例,必然导致危机产生。冰岛的问题属类似情况,该国银行业发展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协调,投资也过多集中于高风险领域。 这一风险因素在次贷危机的来临下突然爆发出来,首当其冲,成为金融危机下表现最脆弱的国家,迅速翻转为全球范围内负债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
  08年秋,冰岛经济遭遇了异常凶猛的寒潮,9月底至今不到20天时间里,该国三大银行因濒临破产被收归国有,冰岛克朗对欧元汇率缩水三成,总理哈尔德发出悲观警告:冰岛可能面临“国家破产”。至此,从华尔街刮起的金融风暴,已全面波及大洋彼岸乃至世界各地。对于冰岛的金融体系而言,这无异于一场毁灭性海啸,欧洲甚至亚洲各国金融市场的警报也不绝于耳。
  到10月7日,冰岛三大银行已经全部被国有化,它们在海外的业务也被出售,而冰岛家庭平均承担的债务达到可支配收入的213%。从辉煌到崩塌,冰岛的金融体系似乎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但这场金融地震的祸根几年前就已埋下。
  9月21日,冰岛第三大银行Glitnir的CEO———拉鲁斯·威尔丁作为嘉宾出现在冰岛电视台晚间黄金时段的脱口秀节目里。当主持人问及华尔街金融危机对冰岛银行业的冲击时,威尔丁信心满满地说:“现在我们可以看到,金融体系的灵活性使得我们能处于一个非常安全的位置……”

第二章 次贷危机的发展(13)
短短8天后,冰岛政府宣布,濒临破产的Glitnir银行部分收归国有。到10月7日,冰岛三大银行已经全部被国有化,它们在海外的业务也被出售。从辉煌到崩塌,冰岛的金融体系似乎只用了半个月的时间,但这场金融地震的祸根几年前就已埋下。
  2000年左右,多家冰岛国有银行被私有化。这些银行为了与国有金融机构Housing Financing Fund竞争,拿出了更低的贷款利率和更高的贷款额。由此带动了火热的房地产市场,同时私有银行的价值迅速提升。银行提供的40年房贷资金的主要来源是国际银行和金融机构的短期贷款。
  随着银行业务迅速发展,冰岛的投资银行很快把生意扩展到其他国家,开始收购更多银行、零售企业、航空公司、甚至还买下职业足球队。这些资金多半也都来自短期贷款。新购得的资产又被用作贷款抵押品,来继续贷款购买更多资产。
  为保证资金链的顺畅,冰岛的银行必须不断融资。在经济形势良好的情况下,这样的资金循环很容易维持。据统计,到2007年底,冰岛三大银行的资产累计1800亿美元,这几乎是该国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0倍,其中80%都是海外贷款。
  当美国次级贷危机爆发后,房贷市场的不良贷款不仅让美国国内金融市场信贷紧缩,在金融高度全球化的背景下,也引发了国际市场的信贷危机。冰岛银行赖以生存的短期贷款突然枯竭,再融资遭遇严重困难。由于这些银行资产和国家经济实力已经到了不成比例的地步,一旦破产将导致整个国家破产,为此政府不得不将银行纳入破产管理。当政府决定将Glitnir银行部分国有化时,恐慌继续蔓延,冰岛克朗迅速缩水,接管第一家之后,政府又不得不将另外两家也收归国有。
  面对国内银行业的流动性危机和本币的持续暴跌;冰岛紧急宣布了改革汇率体制、接管国内大型银行以及从俄罗斯寻求40亿美元贷款等三大措施。
  面对破产危机,冰岛7日宣布实施联系汇率,把冰岛克朗与欧元挂钩,并接管第二大银行Landsbanki,希望能够稳住国家经济。
  9日,冰岛政府宣布接管国内最大银行Kaupthing,同时暂停证券市场交易至13日。10日,冰岛政府已经冻结海外客户在冰岛的存款,不允许提取,而继芬兰宣布禁止冰岛各银行资金撤离之后,英国也宣布冻结了冰岛银行在英国的资产。11日,冰岛分别与英国及荷兰政府达成协议,同意通过相应形式确保两国个人储户能够取回在遭政府接管的冰岛银行的存款。
  面对濒临“破产”的危局,冰岛政府连日来四处求救。 分析人士认为,为了走出当前的困境,恢复金融稳定,冰岛最终可能被迫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接受IMF金融援助就意味着冰岛必须接受该组织提出的严格措施,相关政策施行也将受到干预。因此,一旦迈出这一步,就意味着冰岛将成为第一个被金融风暴刮倒的主权国家。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曾有报道认为,金融危机袭来时,欧洲银行要比美国金融机构脆弱得多。文章指出,美国银行每放贷96美分需有1美元存款为基础,而不少欧洲银行每放贷欧元往往只有1欧元存款支持,其余差额由金融市场借贷补齐。正因如此,当信贷市场随美国金融危机爆发而收紧时,不少欧洲银行资金严重不足。
  冰岛的危机引起了对于欧洲金融安全的忧虑。此番金融危机是否会席卷全欧洲还是个为未知数。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容乐观。比如不少英国金融机构近期陆续陷入财务困境。上个月;英国政府先后对该国的两家大型抵押贷款机构实施了救助:先是促成了英国莱斯银行收购英国最大抵押贷款银行哈利法克斯银行的交易;此后又在上月底宣布对陷入困境的英国最大抵押贷款机构之一——布拉德福德·宾利银行实施国有化。
  七、韩国:下一个“冰岛”?
  虽然目前还没有人认为亚洲会再次遭遇一场金融危机,但由于冰岛出现了巨额经常项目逆差和银行体系危机的情况,许多人开始将亚洲国家与之相比。
  美国《华尔街日报》和《金融时报》发表文章称,如果真有这样的国家,在亚洲,韩国的可能性将会排在首位。在金融危机波及全球的背景下,让无数的人重新想起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情形。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二章 次贷危机的发展(14)
韩国的经常项目逆差是亚洲地区最高的,其银行的贷存比率在亚洲地区也最高,达到136%,大大高于亚洲地区82%的平均水平。而亚洲贷存比率排名第二的印度尼西亚为95%。因此,上述西方媒体认为,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重灾区之一的韩国有可能再度成为近期金融危机的飓风眼。
  “亚洲银行的流动性还不错,因为银行的贷存比都比较低,大部分都低于100%,但有个例外就是韩国,韩国银行的贷存比已经达到130%了,并且还在上升。” 美林称。 与之相比,在1997年金融危机的时候,亚洲区银行贷存比水平一般都超过或者接近100%。美林指出,亚洲区内各国的经常性账户一般都处于盈余状况,同样的例外又是韩国和印度。
  数据显示,韩国银行业去年底的贷存比接近140%。这意味着,韩国银行业每有100块钱存款,就会贷出接近140块!这一比例甚至远远高于美国的略超过100%,以及欧洲的约110%。而与之相比的是,香港银行业去年底的贷存比只有70%,国内银行业更是低于70%。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韩国具有一些条件可避免危机。这些条件是,目前韩元疲软,这对该国出口有利;与冰岛相比,韩国银行的状况要稳定许多,央行的外汇储备多达2397亿美元,远高于1997年时的水平。与冰岛相比,韩国银行的状况要稳定许多。冰岛的几家银行突然之间就沦落到被挂牌拍卖的境地,该国三大银行的控制权已被冰岛金融监管局接手。虽然首尔市场对美元的需求已导致韩国的银行同业拆息像其他主要金融中心一样大幅飙升,但至少该国主要几家商业银行的韩元仍呈现为净流入,并未再现1997年金融危机时的存款蒸发景象。    9月份,韩国银行体系的韩元存款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1%。韩国央行手中的外汇储备也多达2397亿美元,大大高于1997年时的水平。当时韩国的银行曾在海外市场上借入了大量短期美元资金。而这一次韩国各银行背负的大多是长期债务。
  根据美林估算,自从2006年开始,韩国的外债就急剧增加。在2006年初,该国外债总规模还不到800亿美元,但到2008年的时候,韩国外债规模已经接近1800亿美元,两年内增加了倍。而在此前,从1995年到2006年,韩国的外债规模大部分时间都不足600亿美元,由此可见,其最近两年的增速之快令人瞠目。标普也指出,全球流动性紧张给韩国银行的信用质量带来巨大压力,压力主要来自于该国目前的外汇融资需求。到今年6月底,韩国银行业的外汇资金已经达到了1270亿美元,比2005年底翻了一番。
  标普表示,目前韩国的银行业为即将到期的借款进行再融资的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借款期限的缩短,该国银行业的融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在亚洲区内,我们非常关注印度、印度尼西亚,尤其是韩国,因为这些国家对外部融资需求的依赖程度很高”,美林研究报告称,“一场痛苦的去杠杆化很可能会发生在韩国”。
  韩国首尔综合指数10月10日报收1240点,跌,创2006年7月以来最低位。券商负责人在紧急会议中决定,成立联合基金支撑股市。韩国证券业及韩交所的声明,同意避免出售外国金融產品,以稳定汇率。另外,韩国金融监督管理局正要求银行业及外商银行分支机构提交与客户的外汇交易纪录,以发现投机的交易商。
  对于有关质疑,韩国总统李明博驳斥了韩国面临金融危机重演的臆测。他宣布将从13日起每周发表广播演说,呼吁国家团结共渡经济难关。
  当前,有些境外投资者正在匆忙逃离韩国市场。近期,韩元已经暴跌到接近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最低点水平。
  八、全球联合救市
  面对全球范围的金融动荡,几个月前的“隔岸观火”已经被联手救火的呼声取代。
  首先是各国的强力度自救。10月3日,美国7;000亿美元救助计划在众议院第二次审议投票表决后终于通过,二个小时后,布什总统迅速签署了此项计划,法案正式生效。6日,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推出了拯救金融市场的新措施,计划将对商业银行的贷款规模增加至9000亿美元。救助计划法案确立了问题资产救助计划。财政部将可动用7;000亿美元收购不良抵押贷款、证券和相关资产。这些不良资产破坏了美国的金融体系。救助计划规定,政府应持有参与救助计划公司的股份,并对高管薪酬作出限制,禁止“金色降落伞”计划。

第二章 次贷危机的发展(15)
10月8日早间宣布向银行注资五百亿英镑之后,英国政府当天下午在议会宣布了更详细的救市方案,英国将动用多达五千亿英镑资金来维持金融稳定。根据英国财相达林在议会发表的声明,英国政府将分三步来恢复银行体系的信心:首先,提供足够的流动性;其次,补充银行机构的资本金;再次,为银行间借贷市场提供担保。
  10月8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和其他几家央行进行史无前例的紧急协同降息。西方主要央行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它们对当前的金融危机进行了持续和密切的磋商并决定采取联合行动以应对危机。中国央行正式宣布自9日起下调一年期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各个百分点,其他期限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亦作相应调整。降息的同时,央行还宣布,自10月1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个百分点。
  对全球七大央行联合救市,市场仅用几分钟的快速反弹表示欢迎,而后重新回到痛苦的挣扎中。道指、标普、纳指及欧洲主要股市当天纷纷下跌,日本东京创5年来收盘点位新低,A股也未改跌势。表示市场的忧虑情绪并未消散。
  10月10日,七国集团(G7)财政部长会议在华盛顿举行会议,通过了救市新计划。其间,七国财长们签署了一项计划,承诺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当前的金融危机。来自美国、德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的财长们签署了包含5个要点的计划。根据计划,集团成员国誓言保护大型银行,防止它们破产;努力使信贷恢复流畅;支持银行从公共和私有领域筹资;保护银行储蓄者利益;拯救遭受打击的押贷金融市场。不过,一些金融界人士认为,这项计划缺乏实质内容,恐难安抚席卷金融市场的恐慌情绪。
  美国政府在10月14日宣布动用2;500亿美元收购包括高盛在内的一批大型金融机构的股份,以防止银行倒闭。英国也将出资500亿英镑(约合870亿美元)收购银行股份。法国、德国、西班牙、荷兰、奥地利也承诺为本国银行系统提供13;000亿欧元的资金支持。
  香港特区政府14日宣布,即时推出两项预防性措施,以加强香港银行体系的稳健,具体包括运用外汇基金为市民的存款提供无上限的担保,以及成立备用银行资本安排,有需要时为香港银行提供额外资本。两项措施即时生效,至2010年底,特区政府届时因应国际金融状况决定是否需要延续有关措施。
  10月15日,欧洲央行、英格兰银行和瑞士央行宣布联手向金融机构注资2540亿美元。这是欧洲多国央行为纾解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而出台的“无限额”注资计划的第一个举措。
  目前来看,全球各主要央行中,欧洲央行和英国央行下一次议息会议决定降息的可能性加大。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表示,鉴于目前的形势,欧洲央行已经做好了再次降息的准备。
  美国次贷引起的金融危机正在波及全球,并向纵深方向发展。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正在逼近,在这里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是旁观者,都无法扯开关联,独善其身。情况似乎不容乐观,忧虑也远未消除,它将会如何发展,形势目前尚不明朗。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第三章 美国金融巨头主管因次贷下台(1)
美国次贷危机应验了中国人的一句谚语:利大本无归!可惜,这谚语没有相对应的西洋谚语,有的话次贷危机可能不会发生。
  ── 杨卫隆
  一、花旗董事局主席辞职
  主席因决策失当辞职
  2007年11月4日,花旗集团执行长暨董事会主席查尔斯普连斯三世(Charles Prince III)宣布辞职时说︰”是我的决定令集团在贷款证券业务上损失如此庞大。身为执行长,最合适的做法只有辞职一途。这是我向董事会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