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不偏不倚的处世哲理:中庸智慧心得-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孝,也是要随情况的变化而有所不同的。
假如一味地顺从父母,是称不上孝的。
大家都知道,曾参是孔子最著名的弟子之一,被后人尊称为曾子。
据说,有一天,曾子在自家地里锄瓜,一不小心把一棵瓜苗的根锄断了。
曾子的父亲叫曾皙,是个脾气很不好的人。
他听说后,怒气冲冲地抄起一根大棒就打曾子,竟然一棒把曾子打昏在地,半天才苏醒过来。
然而,曾子醒来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急忙向父亲道歉:“刚才我做错了事,得罪了您,您用那么大的力气打我,没闪着腰吧?”
说完,曾子就去弹琴唱歌,还故意让曾皙听到,以表明自己根本没有生父亲的气。
这件事情传到了孔子那里,孔子很不高兴地对其他弟子说:“下次曾参再来,别让他进我的门!”
曾子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只好让师兄弟们向孔子询问原因。
孔子解释道:
“当年,舜的父亲瞽叟也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对舜常常非打即骂。可是,舜却跟曾参不同:瞽叟让舜做事情时,舜总是在旁候着;可是瞽叟要杀舜的时候,却怎么也找不到他。
就是说,如果责罚很小,舜就会默默接受;可一旦父亲发怒,要拿大棒打他,舜就会躲得远远的。
舜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他是害怕父亲背上杀害亲生儿子的罪名啊!
可曾参呢,他明知道父亲在气头上,下手没有轻重,要真把他打死了,那岂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之地吗?何况,杀了人,官府不还得治他父亲的罪吗?”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中庸》所说的孝,绝对不是一味地顺从。
如果只是对父母言听计从,而不管他们的做法对还是不对,会造成什么后果,是会出现差错的,甚至还有可能酿出惨剧来。
由于这个原因,西汉末年的大学者刘向才会说,“以曾子的才华,又身处圣人门下,尚且犯了罪过而不自知,可见把握好孝的度是多么重要啊!”
要想把握好孝的度,首先要对父母的各种吩咐、要求,采取一定的策略来对待。
如果父母的要求、吩咐是合情、合理的,自己力所能及,那么就应该很好地完成。
如果父母的要求、吩咐违背了情理,这时就应该及时纠正。
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魏武子有一个十分宠爱的妾。
魏武子生病时,曾嘱咐儿子魏颗道:“我死了之后,你一定要把这个妾嫁出去,别让她在咱们家受苦。”
没过多久,魏武子病情加重了,神智十分不清楚。他又对儿子说:“我死了之后,一定要记着把这个妾杀了,给我陪葬。”
说完这话,魏武子就死了。
按理说,父亲临终时交代的话,魏颗应该十分顺从。可是,魏颗并没有把父亲的爱妾殉葬,还是把她嫁走了。
魏家的食客不明白原因,就向魏颗请教。
魏颗回答说:“父亲病重时,神智已经不清楚,那时候他说的话是不符合情理的。我之所以把父亲的爱妾嫁出去,是在执行父亲清醒时给我的吩咐。”
后来,秦桓公伐晋,秦军与晋军辅氏(今陕西大荔县)打得难分难解。
魏颗与秦将杜回,也厮杀得不分胜负。
眼看魏颗就要体力不支了,一个老人趁乱把地上的杂草打成结,绊倒了杜回,魏颗这才转危为安,还俘虏了杜回。魏颗也因此受到了晋国国君的赏赐。
一天晚上,魏颗见到了那个老人,向他道谢。
那个老人反而说:“应该谢你才对,我就是你没有让她为你父亲陪葬的女子的父亲。我今天这样做,就是为了报答你的大恩。”
这就是典故“结草衔环”中的“结草”。
由此我们知道,在《中庸》看来,魏颗执行了父亲合情合理的吩咐,拒绝了父亲不合情理的要求,这才算得上是大孝。
这便是《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的含义所在。
换句话说,对父母的孝,应该是善于继承父母的优点、抛弃父母的缺点,记住父母创业的艰难,发扬父母的奋斗精神。
孝,关键就是这个“善”字,反对“一根筋”的言听计从,从实际情况出发来权衡如何孝敬父母,绝不是越顺从越好,也绝不是包办父母的一切事务。
有这样的一个家庭,生活条件相当优越。
这家里有一个九十多岁的老母亲,身体十分健康,一家人和和睦睦,生活得很幸福。
按理说,这样大的年纪,这位老母亲应该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所有家务都应由儿子、媳妇做。可是,在这个家庭里,每次客人来了,都会见到老母亲收拾桌子、洗碗筷。
看到这个场景,很多客人都有些不理解。
这时,儿子解释道:
“我母亲一直都生活在农村,哪里闲得下来。你要是让她整天待着,什么事情都不做,她反而会浑身不舒服。
还有,我母亲很要强,她要是感觉在我家白吃白住,会有心理负担的。现在让她收拾桌子、洗碗筷,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说完这话,这个儿子将客人带到厨房,指着老人刚洗过的碗筷说:“你仔细看,这些碗筷根本没有洗干净,上面还有油腻。我们每次都是她洗完之后,再悄悄地洗一遍。”
听完这番话,客人才恍然大悟过来。
这个聪明的儿子,就是善于孝敬父母的典型。
按照《中庸》的观点,只有根据父母的实际情况,选择了自己孝敬的方式,才能最终取得良好的效果。这才是真正的《中庸》孝道。
5。君子之交淡如水(1)
《中庸》的仁爱,还体现在了与朋友的友爱上。
不过,一说到朋友,就会有一个问题:按照《中庸》的观念,我们跟朋友应该怎样交往呢?
我们不妨先去看一个关于孔子的故事。
孔子岁数已经很大了,有一天,他突然对曾子感叹说:“我死之后,子夏每天都会进步,而子贡则会一天不如一天。”
曾子很好奇地问:“老师,您为什么这样说呢?”
孔子答道:
“子夏很喜欢和比他贤明的人相处,而子贡则喜欢不如自己的人。
我曾经听说,假如不了解儿子,可以观察他的父亲;不了解一个人,可以看他结交什么朋友;不了解领导,可以看他的手下;不了解土地,则可以看土地上长着什么样的草木。
所以,我们可以说跟君子住在一块,就像来到了栽满灵芝兰草的房间,时间久了都不觉得香了,因为自己也变得同样香;而跟坏人待在一块,就像到了鱼铺,时间久了也不会觉得臭,因为自己也变得同样臭了。
你发现没有,装着红颜料的盒子久了会变红,而装着黑漆的盒子久了则会变黑。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君子对于选择朋友,是十分谨慎的。”
从孔子的这段话,我们可以看出,在儒家文化里面,对一个人与什么样的朋友交往是十分看重的。
俗话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一个人倘若交友不慎,就如同进入了一个垃圾场,很快就会被污染了。
在孔子眼中,有益身心健康的快乐,总共有三种,它们分别是“节礼乐,道人之善,多贤友”,也就是用礼乐调节生活,宣扬他人的优点和广交良友。
一个人交到了良友,就如同得到了左膀右臂,自然诸事皆宜了。
这就是孔子说“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的原因所在。
既然结交良友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与好的朋友相处呢?
首先,既然是结交良友,那就需要把朋友感情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之上。
换句话说,我们经常说的“志同道合”的道,不能是个人的私利,也不能是歪门邪道,而应是道义,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
其次,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中庸》看来,良友之间的交往,应该淡如水。
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句话,出自《庄子》:“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
这段话的意思是指,君子之间的交往,就如同水一样清清淡淡,而小人之间的交往才甜得发腻。不过,正是由于清清淡淡,所以君子之交才真正亲近,也正是由于甜得发腻,所以小人之交才很快就会断绝。
关于这一点,北宋宰相司马光推荐刘元城当官的典故,就是最好的说明。
司马光当上北宋宰相之后,曾推荐一位有才干的读书人刘元城,到集贤院任职。
有一天,司马光邀请刘元城到家里做客。席间,他问刘元城:“你知道我为什么推荐你吗?”
刘元城稍微思考了一下,答道:“应该是因为我和先生交往了很久的缘故吧!”
刘元城这样回答,有他的道理。
原来,刘元城在去集贤院任职之前,已经中了进士。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中进士之后他并没有马上进入仕途,而是来到司马光的官府,学习了一段时间。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刘元城跟司马光交往很多,彼此以好友相称。
在刘元城看来,自己与司马光的私交深厚,是司马光推荐自己当官的原因。 。。
5。君子之交淡如水(2)
可是,司马光却反驳道:
“不是这样的。我之所以推荐你,是因为我没有当宰相那段时间,一到每年的时令节日,你就会来信慰问,或者亲自来看我,从来没有间断过。
最让我看重的,是我当宰相以后,你却再没有一封书信来问候我。这才是我推荐你的缘故。”
司马光的意思是说,在他自己因为政治斗争下野之后,刘元城并不避讳,依旧把他当做好友,给予慰问。而当司马光再次出任宰相后,刘元城并没有趋炎附势。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让司马光觉得刘元城是一个值得交往的真君子,所以才推荐他做官。
司马光和刘元城之间的交往,就是“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既然我们应该与良友在道义的基础上淡如水地交往,那么我们又应该怎样选择朋友呢?
换句话说,什么样的朋友才算得上是良友呢?
关于这个问题,孔子有一个经典的回答,这就是所谓的“益者三友”。
在孔子看来,良友或者有益的朋友有三种,分别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友直”,意思是说朋友应该性格正直和直爽。
为什么要结交这样的朋友呢?
原因在于,正直和直爽的朋友,才会直率地指出你的缺点,帮助你改进。
他们对你,从来都是坦坦荡荡的,不会耍虚伪和遮遮掩掩,有着开阔的胸怀。
结交正直的朋友,即便偶尔会与你发生分歧,也依旧会坚持他自己的想法,这就是所谓的“诤友”。
在春秋时期的楚国,伍子胥和申包胥是一对好朋友。
伍子胥的父亲被楚王杀死了。无奈,伍子胥只好逃往吴国。
在临别之际,伍子胥对申包胥发誓道:“我一定会回来灭掉楚国,为父报仇!”
作为好朋友,申包胥从感情上自然很同情伍子胥,可是,从道义上,申包胥又不赞同伍子胥灭亡楚国以报家仇的打算。
于是,他只好对伍子胥说:“勉之!子能覆之,我必能兴之。”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既然你想要这样做,那么我们都一起努力吧。你既然能灭掉楚国,那么我就能复兴它!
伍子胥来到吴国后,说服了吴王,发兵讨伐楚国。吴国军队实力强大,一举就攻破了楚国的国都郢。
楚国灭亡了,伍子胥实现了当年的誓言。然而,申包胥却并没有灰心。他来到秦国,请求秦哀公发兵救楚。
最开始,秦国不愿意趟这锅浑水,秦哀公不答应申包胥的请求。
伤心的申包胥,便在秦国的朝廷上七天七夜不吃饭,而且哀嚎大哭,最终感动了秦哀公,发兵收复了郢都,楚国才得以复兴。
后来,楚王要奖赏申包胥,可申包胥却不能忘记好友伍子胥的父亲是被楚王害死的往事,说自己复兴楚国只是为了百姓,并不是为了楚王。
他拒绝了楚王的所有赏赐,跑到深山,隐居了起来。
申包胥,就是“友直”的一个典型例子。
“友谅”,意思是说,真正的良友必须是一个懂得和理解自己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交友要交真正的知己。
“友谅”的最好例子,就是伯牙子期的故事。
俞伯牙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音乐家,他琴技高超,当时没有几个人能懂得欣赏。
有一天,俞伯牙正在山中弹琴,悠扬的琴声恰好被一个砍柴的樵夫钟子期听见了。
有趣的是,这个樵夫却能听懂俞伯牙的琴声。
当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的是高山,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
而伯牙弹琴时,心里想的是流水,子期便说:“洋洋兮若江河!”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5。君子之交淡如水(3)
见子期如此懂得欣赏自己的音乐,伯牙十分感动。于是,他便约子期来年的这一天,再在此处聚会。
到了第二年,伯牙如期前来赴约。他等了很久,都没有见到子期的踪影。
伯牙觉得很奇怪,于是就四处打听。后来他才知道,原来就在去年,子期已经去世了。
知己的离世,让伯牙十分痛心。
从此,他也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了知音,纵使弹出天籁之音,也无人懂得欣赏,还不如不弹呢。
这就是“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历史典故,它说明了交友一定要交理解和懂得自己的知己。不过,这确实很难,往往可遇而不可求。
“友多闻”,意思是说要结交有知识、有才学的朋友,因为只有这样,自己才能从中受到教益。
我们知道,无论是什么时代,通过朋友来了解和掌握更多有用的信息,都是为人处世之中很重要的事情。
而在这些朋友之中,更值得交往的,便是那些见闻广博的人。因为从他们身上,我们才能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掌握更多有效的信息。
要做到这一点,对于我们自身的要求,就比较高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在于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社会,很多知识、信息往往是对我们无用的垃圾,像什么八卦新闻、鸡毛蒜皮的小事等。
这时候,假如有那么一两个真正见识广博的朋友,就会告诫我们这些信息毫无用处,只会耽误时间,应该把我们有限的时间、精力放在正事儿上去。
如此一来,我们便能省去很多无用功,全副身心投入学习、工作与生活,才会更加充实和幸福。
正是由于上面这些原因,我们才应该结交正直和见闻广博的知己。在与这些知己交往时,我们应该与之保持淡如水的君子之交。这就是《中庸》所提倡的交友之道。
与“益者三友”相对比,孔子还提出了“损者三友”的说法,即“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
所谓的“友便辟”,指的是那种只知道对你说好话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朋友”。他们在面对我们时,永远都是顺着你的意思说话,从不向我们提出建议,更加不会反对我们。那样子,就好像我们说什么、做什么,都绝对是正确的,他们只需要点头称赞就行了。
这样的“朋友”,最常用的口头禅就是“不错、很好”。
不可否认,最初跟这类人交往时,会觉得他们很和气,很好相处。可是,时间长了,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对我们的肯定、赞扬乃至吹捧,根本就不是出在真心的,甚至有时根本就是反话和讽刺。
要知道,只要是一个人,又怎会没有缺点和错误呢?
这样的“朋友”,一味地顺着我们的想法说话,哪样好听说哪样,并不是真心的,他们只是希望通过逢迎来赢取我们的好感。
至于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有的批评、帮助和劝告,他们是绝对不会做的,因为他们根本就不会关心我们的进步和改善。
更有甚者,明明知道我们正在犯错误,却依旧对我们点头称是,看起来十分热乎,实际上他们正等着看我们失败后的笑话呢!
这类人,就是典型的当面说好话、背后看笑话的小人。对于他们,我们又何必当做朋友呢?
“友善柔”,指的是把我们当做他实现利益的一颗棋子的所谓“朋友”。
这样的人,当着我们的面亲兄热弟,似乎交情很深。
实际上,他们在对我们嬉笑之时,正在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对我们耍阴谋诡计呢!
“友善柔”的典型,就是“口蜜腹剑”的唐朝宰相李林甫。
据史料记载,这个李林甫在结交人时,总是一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模样。
他最擅长的,就是对别人说好听的话,嘴巴像抹了蜜一样的甜,这就是所谓的“口蜜”。可是,实际上,李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