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东河集-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女转弃予 你转过来把我抛弃。
习习谷风 风吹习习啊,
维风及颓 风雨雷鸣。
将恐将惧 在那担心受怕的日子里啊,
寘予于怀 你把我在怀里抱得紧。
将安将乐 如今过上好辰光了,
弃予如遗 你看我像烂筐一样不行。
习习谷风 风吹习习啊
维山崔嵬 山峰高峻。
无草不死 草生一秋啊,
无木不萎 树无长生。
忘我大德 你全不想我的好处啊,
思我小怨 却专记我的小恨。
40,车舝(辖)
因为娶来如意的妻子,他十分高兴,吟出这首诗来……
间关车之辖兮 车轮儿转动啊吱吱溜溜,
思娈季女逝兮 好姑娘嫁来了啊美好清秀。
匪饥匪渴 我心里感到满足啊,
德音来括 她有德而又温柔。
虽无好友 虽然没请到更多的朋友,
式燕且喜 我还是欢天喜地畅饮美酒。
依彼平林 漠漠平林啊枝叶茂密,
有集维鷮 好看的鷮雉啊成群结队。
辰彼硕女 俊秀丰满的姑娘啊,
令德来教 她有美德来把我教诲。
式燕且誉 我欢天喜地饮美酒啊,
好尔无射 我永远永远地爱你。
虽无旨酒 虽然我没有好酒,
式饮庶几 你也要畅饮开怀。
虽无嘉肴 虽然我没有好菜,
式食庶几 你也要多用几筷。
虽无德与女 虽然我无德于你,
式歌且舞 还请你歌舞起来。
陡彼高岗 登上高高的山坡,
析其柞薪 劈取那柞木的柴火。
析其柞薪 劈取柞木的柴火啊,
其叶湑兮 茂密的叶儿满树。
鲜我觏尔 我能幸遇到你啊,
我心写兮 心中的快乐多多。
高山仰止 车儿奔驰啊仰望高山,
景行行止 走在大道啊大道如川。
四牡騑騑 四匹雄马儿走得欢啊,
六辔如琴 六条缰绳有如琴弦。
觏尔新昏 看到新妇你来了啊,
以慰我心 无限的安慰来到我心。
41,隰桑
如果说这也是幽会的话,似乎是比较文雅的……
隰桑有阿 洼地里桑树儿柔美,
其叶有难 满树的枝叶儿茂密。
既见君子 见到了君子你啊,
其乐如何 叫人心中甜蜜。
隰桑有阿 洼地里茂盛的桑枝,
其叶有沃 桑叶儿油光水滋。
既见君子 来到了君子的面前;
云何不喜 心中是如何的欢喜。
隰桑有阿 洼地里桑树儿满沟,
其叶有幽 满树的桑叶儿幽幽
既见君子 今日里与君子见面,
德音如膠 早就仰慕着你的优秀。
心乎爱兮 心中深深地爱你呀,
遐不谓兮 怎能不诉说我的相思?
中心藏之 心中一直地有你啊,
何日忘之 何尝有一天忘记?
1
千秋景仰
(柳敬亭纪念馆大纲)
前言
第一部份 以柳为姓 敬亭为号
第二部份 高人点拨 说技大进
第三部份 艺高品正 名噪金陵
第四部份 挺身中流 称柳将军
第五部份 遭逢巨变 成为隐者
第六部份 穷不坠志 松柏其坚
第七部份 艺术成就 仰之弥高
结束语
前言
一九八五年五月(时间据《李良日记》),相声大师侯宝林在泰州政协礼堂对着满堂听众说,“我是到泰州寻根拜祖来了,泰州柳敬亭是我们说唱艺术的一代祖师。”
一九九三年江苏文艺出版社的《扬州曲艺志》书中《大事年表》前九条所载,都是柳敬亭事迹,其第一条,写着:“万历十五年,说书艺人柳敬亭出生于泰州”。该《志》为众多扬州曲艺家作的《传记》中,柳敬亭居首,并且是唯一在《传》后列有《年表》的人。该《志》还记载,清代扬州说书艺人每逢会期祭祀天皇、地皇、人皇以及三位祖师子贡、柳敬亭、崔仲达,其中,子贡是孔子门下言语科弟子,崔仲达在该《志》的《传记》中无《传》,只在《轶闻传说》中说是一位弹词艺人,曾在本朝乾隆皇帝面前弹唱过一段,因此,三位祖师当中,真正实在从评话艺术的传承与影响上来尊奉的祖师,唯有柳敬亭。
《中国大百科全书&;#8226;曲艺》,在《扬州评话》条目中记载到柳敬亭以其“高超语言艺术,成为扬州评话艺人的典范”,在《苏州评话》条目中记载到柳敬亭“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在《福州评话》条目中直接写着该评话“相传是柳敬亭的大弟子居辅臣到福州双门楼授徒而流传下来的。”至于北方《评书》条目,记载着王鸿兴为第一代,而侯宝林等人编写的《曲海概论》则根据“艺人世代相传”的说法,明确写为“柳敬亭的弟子王鸿兴”。这些记载,说明着在明末清初的年代,从长江以南到黄河以北,柳敬亭的说书艺术产生深广的影响,他被尊为评话艺术一代宗师,乃属实至名归。
成都天迴山、扬州西湖乡等地先后出土过汉代说书俑,证明着说书艺术活动由来已久。然而,据《扬州曲艺志》说,扬州曲艺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则才有四百多年,实际上也就是以柳敬亭为标志。
康熙年间的《扬州梦香词》记载说:“扬州好,评话晚开场,略说从前增感慨,未知去后费思量。”并有《注》说:“评话每于午后登场,设高座,列茶具,先打引子,说杂家小说一段,开场者为之敛钱,然后敷说如《列国志》、《封神榜》、《东西汉》、《南北宋》、《五代》、《残唐》、《西游记》、《*》种种,各有专家,名曰正书。煞尾每云‘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评话中有善诙谐者,有善记诵者,有发科人笑者……。”生动说明着当时评话演出的盛况。
四百多年来,历史一直没有忘记柳敬亭这位评话宗师。现在,我们分为七个部份来追叙柳敬亭不平凡的传奇的一生及其艺术成就。
第一部份 以柳为姓 敬亭为号
柳敬亭本姓曹,名遇春,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出生于泰州南郊曹家庄,居住在打鱼湾。泰州古称海阳、海陵、吴陵等,南唐时名泰州,军事上屏障东南,而平原无险,筑城高大,城河宽阔。城河周流城外,北通淮水,南接长江,烟波浩渺,蒹葭苍苍,人迹罕至。少年曹遇春在南门外城河边搭建草庐,打鱼为生。“生作泰州曹家子,南关打鱼湾上是”,这是清人康发祥寻访柳敬亭故里旧宅的诗句。
少年曹遇春血气方刚,打抱不平,得罪豪强,被地方列入犯法名单,幸得巡临泰州的李三才视其年少,从轻发落。曹遇春逃离泰州,浪迹天涯。
商务印书馆《中国人名大辞典》载,“李三才,明顺天通州人,字道甫,万历进士。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诸府……得民心,擢户部尚书……”。
李三才是东林党重要人物,被魏忠贤阉党在黑名单《点将录》中列于首位,讥称为“开山元帅托塔天王南京户部尚书李三才”。
著名曲艺理论家、曲艺史家陈汝衡(1900…1989)在《说书艺人柳敬亭》一书中深情写道:李三才是“东林党中第一个和这位艺人发生直接关系”的人,“拯救过他的性命,使他不致遭仇家毒害”。获救的少年曹遇春后来从流浪中锻炼成为卓越的说书艺人柳敬亭,名垂后世。“我们是不能忘记李三才这个名字的”。
少年曹遇春逃到如皋,其地在泰州以东百里。后来,他又到过泰兴,也就是转到了泰州的南面。如果泰州是三角形的尖顶,那么从如皋到泰兴,他走的是三角形的底边,避开了泰州。在泰兴时,他曾在一个人家帮佣,借以糊口。他更进一步的浪迹,是到了盱眙,这就转到了泰州北面好远。他当是沿着江都、高邮这条线向北走去的,既避开了泰州,又避开了扬州。
这样艰苦的浪迹,花去了他大约两年多时光,他从一个少年,长成了一个人高马大的青年,样子都有点变了,脸上尽是疤癗、黑子,坑坑洼洼,被人以麻子称呼他。这期间,他虽然破衣烂鞋,夜宿草堆,身边却带着一册“稗官”(话本小说),看得津津有味。淮水之滨,老子山下,有人以说书为生,引起他的注意,他觉得自己也能说,并且能说得更好,就暗自练习。有一天,他在盱眙街头说起书来,内容新鲜,说得精彩,“倾其市人”,大获成功。从这时开始,他走上了做一个说书艺人的道路。
他慷慨大方,说书所得银钱,除了用于寄食一位老汉,其余随手而尽,因为这时他身边的朋友,多为穷人。正因为他这样大气,所以能阅尽江湖,生动刻画人情物理,成为杰出的说书艺术大师。
在盱眙说书获得初步成功,促使曹遇春走向更为广阔的天地。这样,他从盱眙一路南下,过江,辗转到了安徽东南部的敬亭山下。在一个河塘边,听人朗诵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时柳丝拂面,艰难颠沛的流浪生涯让他百感交集,觉得要冲破一种天罗地网,于是手抚柳丝,眼望敬亭山,自语说道,从今往后,我要变成另外一个人,以柳为姓,遇春改为逢春,以敬亭为号。
就这样,泰州少年曹遇春,从此叫做柳逢春,号敬亭,横空出世,走向他未来的辉煌。
第二部份 高人点拨 说技大进
一, 遇师
通过观看别人说书,心中揣摩,暗自练习,大胆登场,青年柳敬亭作为一个说书艺人,就这样初出茅庐,并且从江北说到江南,从江苏说到安徽,又从安徽往苏州方向游历,一路顺利,越说越熟。柳敬亭这样无师自通,却并不自满,而渴望得到别人指点,沿途只要看到有人说书,他总要去听一段,以吸取别人的长处。当他主动请教时,别人却不一定跟他多交谈,好像绝招不能随便传人。
有一天,柳敬亭在云间(松江)说书成功,散场之后,有一位先生模样的人主动上前来跟他交谈,正如多数人那样,身量不及他高大,略微仰面而与他言道,小伙子,你的书说得是好的,一般已经不能胜你,糊口足矣,但是,你的说技,距离化境,还有几步,虽然如此,经过雕琢,能成大器。说罢,看着他。柳敬亭面对此人,听得此言,心知自己遇着高人,又惊又喜,立即拱手行礼,说极愿请教。那人说,我姓莫,名后光,住在某处,明日一早,你可到寒舍相见。言罢,这人就走了。这时,旁边群众告诉柳敬亭,这位莫先生,在我们本地,最有学问,炎夏时节,也喜欢在庙里说书给人听,说得可好呢,分文不取,只图个高兴。
第二天,柳敬亭登门拜访莫后光,莫先生开门见山,对他说,说书虽属小技,却可比大儒的事业,小儒、腐儒、败儒、恶儒,不足与言。何以见得?说书说书,说的是书,说的是史,说的是天下,察古而鉴今,指往而思来,此其大也;至于文事武事,雅事俗事,里巷人情,天南海北,无不能形容,无不能评说,山水虫鱼,伯叔姑舅,忽登泰山,忽至绣房,此其广也、细也;若无儒家的心胸,史家的气概,诗家的情思,法家的明察,道家的飘逸,佛家的空空,乃至兵家的雄略,纵横家的智谋,还能来说书吗?还能把书说得好吗?真正一个说书之人,上知天文阴阳,下知三姑六婆,谁说他不能于庙堂之上,中流砥柱?不能于帷幄之中,决胜千里?
柳敬亭真是听呆了,只觉得句句说到了他的心里,而他心中本来似有,却是从没有这样好好想过的。他起身拜揖下去,说,先生所言,直入我心,请收为徒!
二, 就教
莫后光对柳敬亭说,说书之道,有如江流,千里万里,一气奔去,而又随势婉转,直奔东海。说书人能如江乎?说书之道,又如泰山,昂首天外,群山皆小,放观天下,尽入我怀,说书人能如山乎?因此,书之取之欲其肆,天上地下,古往今来,无不在我书中,此其一也,广取博喻,形容万端,像龙像虎,像鬼像怪,无不令听者身临其境,此其二也;书之中之欲其微,小如鼠须之动,玄如灵心之幽,无不达我舌下,此其一也,源远流长,细枝末节,无一错乱,无一遗漏,此其二也;书之促而赴之欲其迅,如瀑布之冲决而下,如蟾蛙之箭其虫食,不可迟延,岂容婉转?书之舒而绎之欲其安,山随平野阔,江入大荒流,是江之安也,岂能处处急峡,到处高江?高江急峡,固扣人心魄,江入大荒,亦令人流连。叙、写、赴、绎,轻、重、缓、急,合之则得,偏之则失。书之进而止之欲其留,留者,留有下文,留有伏笔,能绵绵不断,可转折自如,因此进中须有止也,止而又可进也。书之整而归之欲其洁,收得整齐,收得干净,收得清洁,一段有一段之归,一章有一章之归,全书有全体之归,神龙自有首尾,一鳞一爪,俱有交代,叫做一笔不苟,全体精彩。
柳敬亭听了,大为服膺。莫后光又说,庄子庖丁解牛,尚且由技进道,而况说书演义?更当由技而进于道。说书何谓得道?在于一字,叫做忘。坐着说书,正是坐而忘之,坐亡也。一坐到说案后面,就忘了自己的身,忘了自己的事,忘了自己这个人,也忘了坐在下面听的有贵要人物,忘了今日何日、此地何地,忘了自己姓甚名谁、根本家乡,一切都忘,只有心中之书未忘,我就是书,书就是我,我就是古往今来,我就是其中悲欢离合,我就是书中生旦净丑,我只是三寸不烂之舌,手眼身法,把那一切演义出来,吸住你们的眼,扣住你们的耳,打动你们的心,抓住你们的神,让你们跟着我一起忘了一切,只有说书、听书,天崩地塌不想离座,洪水进屋还要听完。惊堂木一拍,且听下回分解,散了场,我才记得我原来的这个人,本来凡夫俗子、平平常常。
柳敬亭大喜,表示回去用功。莫先生说,期月以后,你在城隍庙前摆下书场;我去观听,那时再与你切磋。
三,练成
一个月后,柳敬亭在城隍庙前说书,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段,莫后光悄然杂于人群中观听,直至散场。莫后光到家时,柳敬亭却已在门口守候,对先生一个长揖,说,今日演义,请先生指点。莫后光请他进屋,让他先吃茶,然后对他说,你今日演义,尚在门边。书之内容,不算好笑,但人们听得忽而呵呵呵,忽而嗤嗤嗤,忽而吃吃吃,忽而嘻嘻嘻,逗众而浮,未引其思,行云流水,一切浅易,尚须深入,以中其微,微者,此情,此理,此景,此人,幽渺独一,自有其节,而决不同也。柳敬亭听了,恍然若失,窈然有悟,表示回去再去用功。莫先生说,再待期月,我去听你说书。
又一月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