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桓容-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桓容皱眉。
  以刘将军的力气,这人的气管怕是伤了,说不定骨头都有损伤。
  想要问出口供,必要多费一番气力。
  撇开运粮官,桓容同刘牢之商议,迅速清点出军粮,将霉粮和掺杂石子的谷麦记入簿册,第一时间递送到桓大司马面前。
  “此事将军不好擅断。”桓容说道。
  军粮出了这么大的漏子,桓熙脱不开干系。但刘牢之不能下令处置,桓容同样不能。最好将事情上报桓大司马。
  以桓容来看,处置桓熙倒在其次,最重要的补足军粮。
  饿着肚子怎么打仗?
  况且,留桓熙在前锋右军,自己手中就有了筹码。桓大司马想留住长子性命,必须付出代价。军粮补齐不说,总要额外给些好处,堵住军队上下五千多张嘴。
  不然的话,桓熙身为前锋将军却带头贪墨军粮,诸如此类的事情传出去,桓大司马不只面上无光,更会被扇巴掌扇到脸肿。
  “将军信得过,此事便交给容来办。”
  桓容主动请缨,刘牢之冷静下来,知道没有更好的办法,当即点头应允,并遣人速报郗刺使。
  前锋右军军粮被贪墨,前锋左军怕也不会干净。
  是否要借此清查,趁机安排进人手,端看郗刺使如何打算。
  桓容写下手书,令健仆送回城中驻地,告知荀宥钱实,不用等到明日,今日便拔营,同前锋右军汇合。
  “告知荀舍人,军粮出事,速速赶来。”
  “诺!”
  健仆策马驰出营门,桓容走进临时搭起的帐篷,铺开竹简,磨墨提笔,两息书就一封官文,盖上县令印,遣人送往中军大帐。
  “呈于督帅面前。如督帅问起,便言一概不知。”
  “诺!”
  桓容留了个心眼,没用典魁等人,而是令桓冲的部曲送信。
  此人进入中军营盘,桓冲没遇上这把,一旦遇上,定会询问一二。营中人多眼杂,消息压都压不住,桓大司马会如何应对,他当真是万分期待。
  不得不承认,坑爹真心会上瘾。尤其掉坑的是渣爹,那滋味,简直是飞一般的感受。
  处理完相关事宜,军中厨夫架起大锅,开始点火烧水,准备膳食。
  桓容令人回驻地扛来六扇羊肉,交给厨夫熬煮肉汤。
  “今日蒸麦饼,煮豆饭。”
  五千个军汉,几扇羊肉自然不够分。熬煮成肉汤,每人碗中都能见些油花,也能尝些肉味。
  安排好士兵,桓容特地叫来厨夫,准备给桓熙开个小灶。
  “用这袋。”
  桓容抬起下巴,示意厨夫从袋中取粮。
  厨夫舀起一碗,看看豆子中掺杂的石子,再看看长眉微挑,笑得意味深长的桓府君,立即明悟。
  活了四十多年,他从没像今时今刻这么聪明!
  “府君放心,豆饭蒸好,定会趁热给世子送去。”
  “善!”
  桓容满意了,转身走进帐篷。
  厨夫捧着陶碗,瞪一眼要接过去挑石子的仆役,道:“挑什么挑,就这么煮!”
  仆役傻眼。
  这么煮?
  那是吃石子还是吃饭?
  厨夫不理他,捧着陶碗走到锅边,随意冲一冲水就倒进锅中。
  当天,桓熙吃到平生最难忘的一餐。
  桓大司马接到竹简,两拳砸塌矮桌,不是郗超拦着,怕会亲自把桓熙提来,吊在帐前狠抽一顿鞭子。
  少了你吃还是少了你穿?
  军粮也敢贪!
  有没有这么坑你老子的?!
  与此同时,苍鹰飞过豫州,抵达洛州边界,恰好遇上外出巡视的秦璟,当即高鸣一声,自半空飞落。
  因慕容垂盘踞豫州日久,晋兵将要北上,为防生变,秦璟自西河郡折返,加强坞堡防卫。
  秦玓接到秦策手令,暂时留在洛州坞堡,既为警戒慕容垂,也为防备动向不明的氐人。
  苍鹰飞落时,秦玓恰好策马赶来。见秦璟举起垫着狼皮的前臂,苍鹰顺势站稳,更探头蹭了蹭他的脸颊。对比自己受到的待遇,不禁一阵牙酸。
  枉他给这只鸟猎过两头鹿,就这么差别待遇!
  难道是因为脸?
  论理,都是一个爹生的,他也长得不差啊。
  秦玓摸摸脸,愈发感到疑惑。


第七十章 杀敌也看脸
  信中内容不长,秦璟扫过两眼,便将绢布叠起放入怀中。
  苍鹰在半空盘旋两周,高鸣一声向北飞去。飞了数日,必须抓只兔子补一补。
  秦玓策马上前,满脸都是好奇。
  “是桓氏子?”
  秦璟点点头,调转马头,道:“晋军不日将要北上,慕容鲜卑使者已自秦地返回,苻坚和慕容垂的动向实难预料,近日坞堡需加强守卫。”
  “氐人可会派兵?”秦玓表情微沉。
  “端看慕容鲜卑给出什么价钱。”秦璟扬起马鞭,并未落在马身,仅在半空炸起一声脆响。
  “价钱?”秦玓无语,当这是谈生意?
  “探子送回的消息,阿兄不是看过?”秦璟转过头,眉尾轻扬,愈发显得俊美无双。
  “你是说质子?”秦玓脸上闪过一丝惊讶,旋即变成深深的厌恶,“这群胡人当真是让人生厌,啧!”
  苻坚好色不是秘密。
  慕容鲜卑有艳绝六部的清河公主,又有美名盛传的年少皇子。慕容评派使者前往长安,口口声声愿送质子,以修两国之好,打的是什么主意,有眼睛的都能看明白。
  “没得叫人恶心!”
  苻坚喜好以“仁德”彰显美名,恨不能派人举着喇叭高喊自己是个仁君。
  知晓内情的却看不上他这份虚伪。
  仁君?
  凭他做的那些事?
  别让人笑话了!
  秦玓冷哼一声,打马驰出百米,单手拢在嘴边,似孤狼般的吼声顺风传出,响彻原野。
  秦璟知晓秦玓的习惯,不禁摇了摇头,对部曲道:“跟上三公子。”
  “诺!”
  秦玓性格爽朗,在秦氏兄弟中,脾气算得上不错。
  可是,一旦心生怒火,十有八九要寻胡人麻烦。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临近的鲜卑和氐人部落都有切身体会。
  “郎君,长安有消息传回,苻坚有意发兵,但要慕容鲜卑让出两州,送出质子,并交出粮食十五万石,牛羊五万头。”
  “这个价钱倒是不高。”
  以慕容鲜卑的国力,粮食和牛羊的数量不值得一提,质子也是题中之议,关键在交出的州郡。
  “以慕容评的为人,真要达成协议,交出的地盘中,豫州首当其冲。”
  豫州?
  部曲皱眉,旋即恍然大悟。
  “郎君是说,慕容评会借机逼慕容垂让步?”
  “让步?”秦璟冷笑,事情真到了那个地步,慕容垂非但不会让出地盘,反而会举兵,甚至仿效之前陕城的守将,带着地盘和将兵投靠氐人。
  “且看吧。”
  自从慕容恪死后,燕国朝廷就是一团乱。
  之前因氐人发兵,慕容垂主动请缨,情况略有好转。哪里料到,氐人的威胁刚刚解除,慕容评和可足浑氏又闹了起来。中间夹着个慕容垂,燕国想不衰弱也难。
  “回坞堡!”
  桓容信上详细询问慕容垂,并提到豫州兵力。
  秦璟推断,晋军很可能自清江挽舟,取道徐州北上。大军过处,有七成以上的可能引得慕容垂出兵。
  晋军将帅在想什么?
  或者说,统兵的桓温在想什么?
  这样的进军路线,压根不像为击败燕国,向北驱逐慕容鲜卑,更像是走个过场博取声望。
  秦璟不由得眉心微跳。
  如果真是这样,桓元子所图非小,晋室再难安稳。
  以桓容的立场,怕也不得安稳。
  想到这里,秦璟手指扣到唇边,发出一声嘹亮的哨声,唤回捕猎的苍鹰。旋即扬起马鞭,战马高声嘶鸣,扬起四蹄,马腹贴地飞驰而去。
  太和四年,六月底,晋将毛虎生奉军令凿通钜野三百里,引汶水入清江。
  桓容为前锋右军运粮官,奉军令当先登舟,天未亮便率众拔营赶往江边。
  队伍行至岸边码头,桓容下令停步,没有仿效前锋左军列队登舟,而是命役夫健仆拆装粮车,组装成长达百余米的平底船,船头扣上铁制锁链,绑上粗绳,牢牢捆缚在军舟之上。
  这样的木板船能最大限度盛装军粮,包括桓容乘坐的武车,一样能够支撑。
  刘牢之知晓桓容手下有能人,却不知是公输盘和相里氏后人。见到粮车变成木船,和旁人一样瞪圆双眼,满脸惊讶,险些下巴坠地。
  “将军,请登舟。”
  桓容决心做好本职,自然要事事周全。
  刘牢之惊讶的看着他,虽然满心猜测,却没有当着众人的面开口,迈步登上军舟,打算等队伍出发后再行询问。
  大军超过五万人,舟行江上,舳舻千里。
  舟头破开水面,劈开白色的浪花。舟尾拖曳粮船,在水面留下一层暗影。
  自天空俯瞰,船队仿佛一条长龙,蜿蜒在河道之上,破开急流,一路北上。
  桓容和刘牢之同乘,船舱里另有三四名谋士,以及荀、钟两名舍人。
  典魁和钱实一前一后,守在舟头和舟尾。
  典魁更是敞开衣襟,亲自挽起船桨,遇到水花迎面拍来,不闪不避,全身湿透反而哈哈大笑,大叫一声“痛快”。
  越向北,天气越热。
  兵卒和役夫陆续除掉上袍,不停的擦着汗。
  船舱里,健仆用携带的硝石制成冰块,摆放到船舱角落。
  刘牢之扯开领口,舒爽得长叹一声。几名谋士更是面露笑意,看向桓容的表情很是亲近。
  与桓府君同舟,当真是美事一桩。
  不说周到的膳食,单是这些降温的冰块就让“外人”歆羡不已,恨不能请下军令,调入前锋右军。
  “这是从道人手中学到的法子。”桓容端起茶盏,饮一口冰镇过的茶汤,不由得眯起双眼。
  刘牢之豪迈许多,两口将茶汤饮尽,咂咂嘴,就差叫一声爽快。
  “照此速度,不日可抵彭城。依军令,我等将于此地登岸。”
  饮完茶汤,刘牢之铺开舆图,谋士聚拢过来,开始谈起正事。
  “彭城郡守乃是汉人,先祖魏时曾为朝官。如能说其反寇起应,必可免一场刀兵。”
  谋士提出意见,刘牢之颇有些心动。
  桓容捧着茶盏,坐在一旁观望,并不轻易出言。
  荀宥和钟琳互看一眼,虽对谋士之策不以为然,但有桓容叮嘱在先,也没有轻易开口,而是低声商议,日前桓大司马许诺的军粮,未知何时可以兑现。
  贪墨事发,运粮官和三名幢主担下全部罪名,已在出发前军法处置,人头悬在营中三日。
  桓熙没有被供出,不意味着真相能彻底隐瞒。
  参与北伐的地方大佬,个个都是聪明人,不说有比干的七窍玲珑心,却也不差多少。
  随着前锋两军查出问题,军中流言神嚣尘土。
  消息实在隐瞒不住,桓大司马唯有自掏腰包,令人在侨郡市粮,补充被儿子掏空的粮仓。
  既破财又丢了面子,桓大司马怒气难消,众目睽睽之下,不能找桓容麻烦,干脆又给桓熙记下三十军棍。
  桓熙得知消息,吓得面无人色。
  伤势眼见好转,却莫名其妙的发起热来,连医者都查不出究竟。等到热度消退,勉强可以起身,就赶上大军出发的日子。
  桓熙由小童搀扶着登船,瞪着桓容所在的船只,满目怨恨。
  殊不知,见他这个表现,桓冲和桓豁都是皱眉。
  前者愈发坚定扶持桓容的决心,后者也开始认真考量,是不是该采纳四弟的建议,撇开桓熙,转向桓容。
  归根结底,桓熙这个郡公世子实在是草包肚囊,烂泥扶不上墙。
  桓大司马对长子失望透顶,压根看都不想再看一眼。
  郗超望着桓熙的方向,不由得叹息一声,摇了摇头,收回目光。
  事情至此并不算完。
  桓大司马命人补足九成军粮,尚余一成没有到位。按照规则,这些军粮多会在战时补充,就像桓熙之前的计划,趁着秋收之前抢割北地稻麦。
  多数将领没有异议,桓容却不想这么做。
  “今岁天旱,北地州郡恐将绝收。胡人不事种植,多以放牧为业,大军过处多为汉家百姓田地。纵兵劫掠伤谷害农,绝非善举。”
  桓容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
  荀宥和钟琳商讨对策,最后都只能摇头,明白告知桓容,如果不纵兵抢粮,这一成军粮恐怕收不回来。
  “不能抢。”桓容仍是摇头,“此事我来想办法。”
  “诺。”
  对抢粮之事,荀宥和钟琳同样存有异议。
  二者都是聪明人,多少能猜出此次北伐的目的。让他们叹息的是,桓大司马一边要争取民望,一边又要纵兵抢粮,岂不是矛盾?
  难道在他眼中,只有南地的百姓才是“民”,北地的汉人都可以舍弃?
  如果真是这样,无疑会让北地的汉民寒心。
  没有民心还想收回失土,修复皇陵?
  简直是白日做梦!
  船队一路北行,桓容想着如何筹集军粮,刘牢之和谋士商议夺取彭城。郗愔和桓冲派人暗通消息,桓大司马始终被蒙在鼓里,做着北伐归来荣登九五的美梦。
  郗超对着舆图,几番劝说桓大司马,可以考虑郗刺使的建议,过徐州后不做停留,加速赶往陈留,其后直取邺城。
  “天气久旱,若寇久不战,运道恐将断绝,于大军不利。”
  “不若直驱邺城,彼惮公危,必望风奔溃,不战而胜。如其出战,可携大军之威,一战而下。如胜负难决,彼当秋时,可纵兵抢麦割稻,杀掠牛羊,尽夺寇资,从容南归,待来年再战。”
  “慕容垂引兵三万盘踞豫州,同慕容评早有矛盾,必当救援不及。氐人如要发兵,需得绕过上党,如不绕路,需先过秦氏坞堡。”
  “三军北上,粮草虽足,未带裘袄。如战事拖延,遇北地早寒,恐胜局转败。”
  “还请明公三思!”
  郗超苦口婆心,磨破了嘴皮子,只为让桓温改变主意,别搞什么稳扎稳打,尽量速战速决。
  “明公……”
  桓温抬起手,止住郗超的话。
  “景兴之言我会考虑。”桓大司马盯着铺在桌上的舆图,道,“然一战未接,不知其调兵安排,直取之策言之过早。”
  听到这句话,郗超神情微变,就像一桶冷水当头泼下,只觉得一阵透心凉。
  他说了这么多,费尽口舌,大司马竟是半句都没听进去?
  这样的状况,之前从未曾发生过。
  “景兴,”桓大司马抬起头,道,“你可去看过我子?”
  “明公是言世子?”
  “是。”
  “仆未曾去过。”郗超诧异,不明白桓大司马仅是随便一提,还是话意有所指。
  “之前的调兵令是你交给他的?”
  “回明公,确是。”
  “两卷都是?”
  郗超愕然片刻,心头巨震,脸色瞬间发白。
  “明公,仆仅交于大公子一卷!”
  “果真?”桓温看向郗超,双眼暗沉。
  “仆不敢隐瞒明公!”
  “恩。”桓大司马点点头,继续查看舆图。
  船舱外骄阳似火,郗超坐在舱内,却如置身冰窖。
  大司马疑他誊写军令?如果坐实这个猜测,日后定不会信他!
  当初模仿郗刺使字迹,伪造书信,意图助桓大司马成事,万万没料到,如今竟成了被疑心的证据!
  事实上,不怪桓大司马多想。
  从桓熙上门调兵到桓容带人来见,不到半日时间,竹简上字迹可以模仿,印章却是来不及刻印。
  再者,军令用的竹简都是特别制作,两份竹简一模一样,连系绳都没有半点区别,这么短的时间,桓容去哪找一般无二的材料?
  不是提前准备好,还有什么答案?
  桓大司马心下存疑,加上郗超三番两次建议采纳郗愔意见,更让疑问发酵,这才有了前番之语。
  郗超应该庆幸,桓大司马对他终是信任居多。换成其他人,压根问都不会问,直接拖下去处理掉,水花都不会溅起一个。
  秦璟曾断言,桓温有奸雄之态,由此当可窥出一二。
  太和四年,七月,五万晋军深入燕地,高平太守望风而降,献城投晋。
  桓温分遣前锋将领邓遐、朱序及刘牢之带兵强攻林渚,取得大胜。燕将傅颜战死,手下将兵或死或降,余者尽皆逃散。
  一战得胜,军队士气大振。
  燕国朝廷震动,先后派将领王臧等合兵堵截晋军,却被迎头痛击,节节败退。
  刘牢之率领的前锋右军率先进驻武阳,当地高门举族起应晋军,斩杀燕国官员。
  桓容负责押运军粮,沿途遇到数股鲜卑溃军,见粮车护卫虽多,却手持竹枪竹盾,以为可以轻取,联合山中的盗匪,集合千余人意图抢劫。
  不想,看似好捏的软柿子,竟是实打实的硬骨头。
  竹盾立起,竹枪斜举,冲在最前面的鲜卑骑兵,有一个算一个,都被竹枪扎透,当成串成血葫芦。
  桓容坐在武车内,被四十名部曲围得密不透风,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