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桓容-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迷路是真,不想找到秦璟更是真。
  “四殿下率大军扫北,平定大漠贼患,有靖边扶鼎之功。官家糊涂,竟要收回三州兵权!”
  “荆、豫、徐三州兵权收回,交谁掌管?州刺使吗?岂能服众,简直是笑话!”
  众人言是为国考量,实则心中都打着算盘。
  忧心国境是一则,再有一则,秦策慑服豪强、加强君权的目的太过明显,众人如此反对,不过是借秦璟之名,为自己寻个借口,留一条后路。
  无论君臣之间如何谋划,第二道旨意顺利送入草原。
  不知该说传旨的官员运气太好还是太过不好,一路跟着骑兵的足迹深入大漠,溜达半个多月,遇上一场沙风,行李和人员损失大半,样子不比乞丐好上多少。
  实在没办法,正准备仿效前任返程时,突然遇上一队斥候,差点被当做奸细抓起来。
  官员当面表明身份,斥候仍是半信半疑。干脆将人绑上马背,一路飞驰到秦璟面前。
  “长安旨意?”
  大军正在一条小河旁休息,秦璟站在水中,亲手刷着马背。听部曲来报,动作忽然停住,引来战马不满的响鼻。
  “人在哪里?”
  部曲接过缰绳,牵走战马。秦璟抓起身侧的镔铁长枪,快步走到一处简陋的栅栏前。
  栅栏里是新得的牛羊,不日将送回西海郡,交给秦型ぐ埠徒ǹ怠K椭嫉墓僭焙褪父鏊娲佣急还卦谘蛉Γ簧砝潜罚级岜缓闷娴难蚋岫ド狭较隆
  “殿下!”
  见秦璟走来,官员登时精神一振,大声道:“殿下,仆有长安旨意!”
  行到近前,秦璟命人将栅栏打开。
  “张少卿?”
  见秦璟认出自己,张蚝差点当场流泪。
  确认张蚝等人不是奸细,立刻有部曲取来食水和干净的衣物。十几人两日未进粒米,张蚝尚能维持礼仪,随行之人都是不管不顾,开始狼吞虎咽。
  用过食水,张蚝精神稍好,取出随身携带的圣旨,并未多言,而是恭敬的递到秦璟面前。
  秦璟挑眉。
  这个举动足见对方的态度。
  对于秦策,张少卿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敬畏。
  展开圣旨,从头至尾看过一遍,秦璟眸光渐冷,冷到极致,竟然勾起嘴角,缓缓的笑了。看到他这个笑容,张廉和夏侯岩同时脊背发凉,颈后汗毛倒竖。
  大漠起风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建康城却是一片热闹景象。
  天刚蒙蒙亮,守军便拉动绞索,打开城门,迎接西域诸胡和吐谷浑的进贡队伍。
  桓容高坐太极殿,连续三日受使臣朝拜。
  翻阅呈送的贡品簿册,桓容颇有几分意兴阑珊。
  总之是些宝石香料,骆驼牛马,不会有太多惊喜,闭着眼睛都能列出来。
  相反,为稳定西域和吐谷浑,朝廷却要花费心思,费一番力气。
  赏赐不能太轻,以免让对方以为被怠慢,或是汉朝有意发兵,连面子都不肯做。但也不能太重,桓容可没兴趣做个冤大头。
  除此之外,还有不少部落进献美人。
  美人送来不好退回去,桓容没心思留在宫内,准备给各家臣子送去。
  西域胡姬善舞,当个景赏也不错?
  可惜的是,桓容送了一圈,愣是一个都没送出去。
  台面下的原因不好说,台面上的理由很简单,妖娆艳丽的胡姬压根不符合时下审美。
  时下仍以“类猿”比喻某些番邦,并且是光明正大的记载在朝廷文献上,这些发色和肤色迥异于汉族,轮廓也相对深邃的美人送不出去,甚至被嫌弃,倒也能说得过去。
  最终是宦者给桓容提醒,高门不要,不是还有臣服的胡人?
  “对啊!”
  桓容一拍大腿,召来秃发孤等人,总算把这些美人安置妥当。
  秃发孤等都是万分感激,欢欢喜喜带着美人回家。
  这些美人不会成为妻妾,只会成为勇士们的“个人财产”,待遇稍好于奴仆,性命却不能自主,更不用说刺探消息。
  各部使臣闻听消息,私下里认定:桓汉天子英雄盖世,不为美色所动,更擅利用人心。此番借花献佛,既免去后宫被安插探子,又试探过朝中文武态度,最后更以美人笼络人心,足见心计深沉。
  “心计之深,非寻常可及。”
  各部使臣归国后,纷纷极力劝说国主和首领,桓汉天子高深莫测,莫要与之为敌。若不然,怎么死的都不晓得。
  得到这种效果,实在出乎预料。
  仔细想想,桓容难免对月长叹,做皇帝做到他这份上,也算是不容易。
  感叹之后,回转到内殿,挥退宦者宫婢,又铺开绢布,提笔给秦璟写信。
  至于秦璟收到信后的反应……桓容双眼微眯,嘴角微翘,活似一只蛰伏在暗处,准备埋伏猎物的狸花。


第二百七十五章 兄弟齐心
  桓容放飞鹁鸽,暂时了却一桩心事; 转而集中精力处置朝中之事。
  首当其冲的; 就是西域和吐谷浑的朝贡队伍
  由朝廷安排; 凡来朝队伍,不分外邦还是臣服部落; 全部安置在苑城,每日进出需持木牌,经过官兵查验。
  如木牌丢失必须上报官署; 并有同行之人为证。如果无人证明; 不得入苑城半步; 都要安排在官署,等到查明身份方可离开。
  苑城本为吴帝建造; 属东吴皇宫的一部分。
  东晋元帝渡江之后; 在旧址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建; 方有今日规模。
  桓汉代晋; 桓容初登基就外出巡狩,自然无暇重修台城。去岁回到建康; 政务堆到面前; 更没时间关心修不修宫殿。
  依照东晋旧例; 凡外使来朝; 本该安置在宣扬门内三里、御道西侧的官署。
  奈何桓汉日渐强盛; 来朝人数太多,官署实在住不下。三省一番合议,只能上表; 请以苑城为接待使臣处。
  看过表书,桓容很是犹豫一番。
  不是他小气,而是苑城靠近虎房,西域和吐谷浑使臣住进去,无异是与猛虎为临。
  虎房内新添两只豹子,原住户的心情不太好,每日里虎啸不停,定时定点,片刻不差。安排使臣住进西苑当真合适?
  这样的顾虑不好当面对群臣讲明,就表书奏请,只能暂时含混过去。
  等到朝会结束,桓容特地留下谢安和郗超,如此这般、这般如此解释一番。
  “依两位看,此事当如何处置?”
  谢安沉吟片刻,开口道:“陛下顾虑不无道理。然事急从权,且虎房墙高院深,猛兽居于笼内,无需太过担忧。如有必要,多派甲士把守也就是了。”
  至于老虎一天照三顿咆哮,噪声扰民之事,完全被谢司徒忽略。
  “臣以为谢司徒此言甚善。”郗超附议道。
  桓容看看谢安,当真?
  谢安点头,当真。
  桓容又看看郗超,果然?
  谢超颔首,果然。
  君臣三人对视两秒,桓容沉吟片刻,最终抛去顾虑,当场拍板,好,就是苑城!
  翌日天子下旨,清理苑城房舍,许暂居官署的朝贡队伍迁入。
  因长时间不住人,苑城的房舍厢室略显冷清。好在有宦者和宫婢打扫看守,清理院中杂草,并不显得破旧。
  朝贡队伍迁入,仅需要重置摆设,移入香炉屏风即可。
  同官署相比,苑城的房舍宽敞数倍,摆设器物更加精美实用,住起来相当舒适。正使的房间内还铺有地龙,未燃火盆即温暖如春,怎能不让人惊讶。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不论白天黑夜,时常能听到虎啸,几乎成了规律。
  起初众人不习惯,询问过苑城内的宦者,方才知晓声音由来。
  早有传言,桓汉天子好养猛兽,在幽州潜邸时,身边就有猛虎为伴。日前附国入贡,特地献上两头雪豹,正投天子所好。
  “失算啊!”
  几名使臣凑到一处,交流各自得来的消息,都是叹息连连,猛拍大腿。
  早知如此,出发前该派人搜寻猛兽,猎不到老虎,抓几头豹子也是好的。附国能送雪豹,他们可以送花豹,还有性格相对温顺、极擅奔跑的猎豹!
  “失策啊!”
  送礼讲究投其所好,送到心坎上最好。
  入城这些时日,见识过建康的繁华,亲眼目睹城中百姓的富足,众人得出结论,桓汉天子不缺金银珠宝,想要送对礼不是那么容易。
  如果贡品更合心意,得桓汉天子青眼,好处定然不少。可惜一念之差,机会就此错过,如何不让人扼腕叹息。
  左右看看,互相对比,使臣们又长松口气。
  除了附国,大家都是一样,机会均等,倒也不用太过担心。
  好在附国使臣来得早,离开得也早,若不然,此时此刻,必将成为众矢之的。
  苑城之内,使臣们尚未动身离开,已经在计划下次朝贡。
  容不得他们不上心。
  沿途所见所闻,彻底让众人开了眼界。尤其是抵达建康之后,见识到城内种种,更是眼花缭乱,下巴久久合不上,眼珠子掉了满地。
  在坊市中走过一遭,不提鳞次栉比的商铺,单是行走其间的商人和百姓,对众人就是不小的震撼。
  现如今,建康的人口又登上新台阶,百万尚不可及,五十万绰绰有余。加上城外各里以及呈扇形辐射开的村庄,六、七十万指日可待。
  建康之外,幽州自不用说,姑孰、京口和会稽等地的人口和商贸都在迅猛发展。
  随着海上商路渐趋成熟,船队规模不断扩大,江州的经济也被带动。虽然受益的多是靠近海港的郡县,但对当地百姓而言,总归是又有了一条生财养家之路。
  不提其他,单是建设码头就需大量青壮,码头建成之后,逢船队靠岸,当地的商人百姓都可前往市货。
  江州不比幽州,没有大量的工坊,百姓多以耕田捕捞为生。
  市换的货物种类有限,众人本以为赚不到什么钱。哪里想到,凡是海中所得,船队一概来者不拒,价钱也给得十分公道。
  扛来一袋鱼干,竟能换得全家半月的口粮!
  哪怕粮食搬到家中,许多人仍不敢相信,狠狠掐一下大腿,越疼越是开心,仿佛置身梦中。
  事情有一就有二,有三就有四。
  商鞅徙木立信,取信于民,证实言出必行,变法才得以顺利推行。
  船队往来市货,同样以诚信为本。并遵桓容旨意,对国内百姓无妨让利,少去的利润,大可以从番邦赚回来。
  百姓市卖的海货各种各样,仅仅是粗加工,在沿海郡县压根卖不出价钱。送入工坊中,经过再加工,运送到内陆或是草原大漠,价钱足能翻上几番。
  物以稀为贵。
  以珍珠为例,最寻常的一种,由商队带到草原,往往都能卖出惊人的高价。合浦珠更是有价无市,连见一见都难。
  这样一条商路,初期或许艰难,长久坚持下来,实为一条不折不扣的财路。
  船队得天子旨意,凡出航必往江州、广州和交州,偶尔还会前往夷洲和朱崖州,形成数条固定的航路,海图随之不断完善。
  桓祎数次出海,脸膛被海风吹得黝黑,更不符合魏晋时期的审美。好在他有内在美,同周夫人琴瑟和鸣,很是恩爱。
  佳偶天成,连促成这桩婚事的周处都没有想到。
  经过海上磨砺,桓祎的性格更为爽朗,习惯了利落打扮,常年穿着窄袖衫,归家入宫才会换上深衣朝服。
  自冠礼之后,他再没穿过大衫,涂粉更是绝迹。
  见到今天的桓祎,想到早年上巳节一幕,桓容抑制不住上翘的嘴角。桓祎似有所感,兄弟俩对视一眼,明显是想到一处,不由得哈哈大笑。
  记忆沉入岁月河底,渐渐变得模糊,却不会彻底消散。
  遥想当初的一幕幕,部分犹在眼前,许多已恍如隔世。
  桓祎又一次出航,计划前往三韩之地,数月不会归来。
  桓容亲自送他离城,目送船队顺流而下,消失在篱门之外,不免怅然若失。
  他忽然间明白,为何桓玄和桓伟整天闹着要长大元服,坚持习武锻炼,饭量逐日猛增。
  百分百是家族基因使然。
  坐不住啊!
  不对?
  桓祎不提,桓石秀、桓石虔、桓石民都能现身说法。再加上镇守姑臧,近来也有向外跑迹象的桓嗣,各个都是铁证。
  等到这波使臣离开,再外出巡狩一次?
  桓容立在城头,望天良久,挣扎一番,到底打消这个念想。
  还是别想了。
  刚回来就要出去,不提满朝文武怎么想,亲娘和阿姨又会如何,他自己都觉得过意不去。
  太元四年,十一月
  西来的朝贡队伍完成使命,陆续启程归国。
  临行之前,上自正使下至护卫,完全是倾巢而出,一头扎进坊市,将身上的金银全部换成盐糖和精美的丝绸。
  有人带的金子不够,干脆以物易物。
  市绸缎的商铺最为热闹,一天交易下来,单是出自西域的玉石就收了十多块。
  “成色一般,好在做工不错,市给船队能卖上好价。”
  等到出城时,队伍中的大车尽数装满。既有朝廷发下的赏赐,也有众人市换来的货物。前者需要上交,后者全归自己。
  想到货物在草原和大漠的价格,众人抑制不住兴奋,嘴角差点咧到耳根。
  “诸位一路顺风!”
  众人在建康期间,诸事由郗超安排,彼此早已熟络。
  以郗侍中的本领,几句话就能掏空众人底细。数日下来,西域各国和草原的情况,全部知晓个七七八八。
  众人丝毫没有察觉,反而对郗超观感极好,引其为友。
  把人卖了,照样能让对方无知无觉,心甘情愿帮忙数钱,郗侍中就有这份本领。
  至于屡次在桓容跟前失算……往事如烟,无需追忆。
  总之,不提当年事,一切向前看!
  送走使臣队伍,郗超立即掉头入宫,请见桓容。
  “陛下,秦玄愔横扫草原,同乌孙结盟,长此以往,胡人诸部不灭也将遁入大漠。”郗超分析道,“然长安屡次下诏,召其还京,其中很有蹊跷。”
  “郗侍中此言有理。”桓容早知此事,只是一直想不明白,秦策怎么会出这样的昏招。
  对于昏招一词,郗超有几分不赞同。
  “陛下,表面看,此举固然不妥,然秦玄愔掌八千铁骑,领荆、豫、徐三州诸军事,其兄掌平州,如今又下三韩,若是联合起来,实力足以同长安分庭抗礼。”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秦氏以坞堡起家,久居北地,难免受胡风影响。”郗超继续道,“诸胡建国,多以杀戮威慑服众。父杀子,子弑父,兄弟相残,骨肉相害,比比皆是,屡见不鲜。”
  “秦策长安建制称帝,至今未立太子。”
  “臣闻其长子犯错被弃,至今没有封王,仅长孙封爵。”
  “长子无能继承大统,余下诸子皆为刘皇后和刘淑妃所生。”
  说到这里,郗超刻意顿了顿,待桓容表情中闪过几分明悟,方才继续道:“陛下通读史书,可知前朝后宫外戚皆是先例!”
  换句话说,秦策固然有疑心,行事手段为人所不耻,但他想集中君权,本身没有大过。
  天家无父子,自己的儿子构成威胁,一样要予以拔除!
  经过郗超讲解,桓容明白几分,只是心中仍觉得憋闷,滋味很是难言。
  是不是因为对方是秦璟,他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用力捏了捏鼻根,桓容锁紧双眉,始终无解。
  但他十分清楚,如果秦璟被收回兵权,荆、豫、徐三州移交他人,将士定会生出不平,州内必会出现短暂不稳。
  届时,将是出兵北上的最佳时机。
  郗超今日所言,九成是为提醒自己。
  桓容深吸一口气,闭上双眼,重又睁开,双眸漆黑幽深,再觅不出半点情绪。
  太元四年,十二月
  张蚝一行由骑兵护送,自漠南返回长安。
  秦璟没有奉旨归来,只写成一封上表,交给张蚝带回都城,面呈秦策。
  张蚝入城当日,正遇上平州的队伍,以国相为首,怀揣秦玓表书,同样要觐见天子。
  两封表书同时抵达长安,又同时送到秦策面前。
  看过其中内容,秦策脸色变了数变,最终一片黑沉。
  秦玓和秦璟似约定好一般,前者辞大军统帅,无意继续掌兵;后者交荆、豫、徐三州兵权,言虎符不日送归长安。
  不等秦策做出决断,秦玒、秦玦和秦玸的表书先后送到,措辞不同,中心思想却完全一样:朝廷要收兄长兵权,自己不能视若无睹。既然父皇信不过儿子,做儿子的不能不孝,干脆撂挑子不干!
  各州军政?外敌来犯?军心不稳?豪强趁机夺权?
  关自己何事?爱找谁找谁去!
  驻守西河的秦玖父子同样不甘落后。
  秦玖代秦钺执笔,言辞恳切,表明与兄弟共进退的决心。
  秦策万万没料到,几个儿子会一起造反。
  他的确想收回兵权,却没想一蹴而就。只是万没料到,儿子都撂挑子不干。一旦事成定局,之前被压制的豪强必会寻机再起!
  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