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桓容-第1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和你有甚关系?”掌柜眉头皱得更深,表情更加严厉,“快些干活,忙完这里去厨下帮忙。”
  伙计连声音答应着,再不敢七想八想。
  掌柜转过身,思量伙计方才所言,当下心头一动,透过雾气眺望,马车早不见踪影。不由得生出疑问,城门未开,究竟会是谁?
  “阿木!”
  越想越不对,掌柜迅速穿过前躺,找到劈柴的健仆,吩咐道:“马上去乌衣巷禀报,就说有人出城,瞧着似朝中官员。”
  健仆答应一声,抡起胳膊,当的一声,斧头楔入木桩。
  “我这就去。”
  话音落下,抓起放在一旁的短袍,随意擦去脸上的汗水,大步走向侧门。
  马车抵达西城门,乌衣巷和青溪里陆续接到消息。
  有人不甚在意,以为不是什么大事;也有人心生警惕,派人循着车行方向查探。赫然发现,车驾里不是旁人,而是当朝大司马桓温!
  “可是真的?”
  闻讯者犹不敢相信。直至城门打开,马车奔赴大营,从城门卫处传出口风,证明确是大司马车驾,众人大吃一惊。
  以桓大司马的行事风格,出城该摆开仪仗,大张旗鼓才是。
  如今不声不响,一辆马车“偷跑”?
  智慧如谢安也不禁满头雾水。脑海中闪过数个念头,如杂乱的线头缠在一起,始终莫衷一是,找不出准确答案。
  桓府内,马车离开当时,南康公主就得到消息。下令健仆无需跟随,写下一封短信,放飞一只鹁鸽即宣告了事。
  李夫人特地前往正室,看到留在榻前的香炉,确认香料已经燃尽,不由得嘴角微勾。
  “收起来吧。”
  “诺!”
  “昨夜伺候大司马的人呢?”
  “回夫人,早起不见踪影,想是跟着出了城。”
  “是吗?”
  绕过屏风,李夫人忽然停住,弯腰看向屏风一角,发现几点暗红的污渍。良久之后,长睫微掀,饱满的红唇弯起诱人的弧度。
  “把这屏风撤了。”
  “夫人?”
  “记得擦拭干净,锁入库房。”
  郎君尚未离开建康,大司马的病还需瞒着。死人的事不好传出,总要帮着遮掩几分。
  李夫人直起身,信步走到廊下,伸手接住飘落的花瓣,任由秋风拂过鬓发。
  有郗超在侧,竟也疏忽到留下痕迹,想必情况危急,已是刻不容缓。想到这里,李夫人收拢纤指,将花瓣攥于掌中,笑意涌入眼底。
  “阿英。”
  “奴在。”
  “世子那里可有动静?”
  “回夫人,昨夜宴前,世子已派人离府。”
  “恩。”
  李夫人满意点头,想到姑孰的乱局,不由得心情更好。
  “郎君身边有能人,世子的一举一动皆在预料。”
  如此一来,想必阿姊可稍微放心,无需过于劳神。
  桓容用过早膳,第一时间去找桓祎。
  推开房门,就见后者垂头丧气的坐在榻边,身上还穿着昨日的长袍,发髻未梳,很是没精打采。
  “阿兄?”
  “阿弟来了?”桓祎抬起头,眼下挂着两轮青黑,苦笑道,“我昨天酒醉,差点闯下大祸。”
  甭管桓歆做过什么,他敢挥拳殴打,还是在嘉礼当日,事情肯定没法善了。阿父又在府内,说不好就要连累阿母和阿弟。
  酒醒之后,桓祎后悔不迭。进而下定决心,此后绝不再醉酒。
  “阿兄何出此言?”桓容坐到桓祎对面,将一碗熏肉放到桌上,“阿兄想必饿了,先垫一垫肚子,稍后有事要劳烦兄长。”
  “什么事?”看到熏肉,桓祎双眼发亮。想到昨天的种种,又不免神情一黯。
  “不急,阿兄先洗漱更衣,用过饭食,我再与阿兄详叙。”
  “好。”桓祎答应得十分痛快。
  不提还好,一旦提起,本人也不免为满身的酒味皱眉。当下绕过屏风,命人备下洗漱之物,利落的更换的衣袍。
  桓容坐在矮榻边,扫过伺候的婢仆和童子,开口道:“阿兄一夜未眠?”
  “回郎君,奴等不晓得。”一名婢仆开口辩解,“四郎君醉酒发怒,奴等被关在门外,实不敢违命打扰。”
  “为何不报与我?”
  “郎君不让。”婢仆咬住下唇,声音微低。
  桓容再次开口:“阿楠在何处?”
  “回郎君,阿楠染上风疾,留在盐渎养病,此次并未跟随。奴伺候四郎君三月,幸得郎君看重,郎君房内的事多由奴打理。”又是那名婢仆,回话时下颌轻抬,故意抿紧红唇,颇有几分楚楚可怜之态。
  “阿楠病了?”
  “回郎君,是他贪凉之故。”
  桓容眯起双眼,打量着婢仆,“你名为何?”
  婢仆脸颊微红,道:“回郎君,奴名阿宁。”
  “阿宁?”桓容轻轻颔首,“倒是个好名字。”
  婢仆脸色更红。
  桓祎从屏风后走出,见到眼前情形,不禁面露诧异。
  “阿弟?”
  “阿兄,此女是从盐渎带来?”
  “对。”桓祎点点头,坐到矮榻边,夹起一块熏肉大嚼,咽下后方道,“是县衙收拢的流民,我见她可怜,又认得几个字,就留在身边伺候。”
  “如果我向阿兄讨要,阿兄可愿意相让?”
  “说什么让不让。”桓祎咧嘴一笑,“一个奴婢罢了。只不过,阿弟需得告知阿母。”
  桓容点点头,再次看向婢仆,后者早已脸泛春色,目如春水。
  “你意如何?”
  “奴愿伺候郎君。”婢仆伏跪在地,刻意展现娇柔的身段。
  见她这般表现,桓容神情不变,桓祎停下筷子,笑容瞬间消失。
  “阿弟,这人不能给你。”
  “为何?”
  “不是好东西。”
  话音落下,婢仆脸色煞白,表情中满是不可置信。
  桓容挑眉道,“阿兄打算如何处置?”
  “送去田庄。”桓祎又夹起一块熏肉,“我数月在海上,没想到身边有这样的。阿弟是看出她心思不对?”
  桓容先是点头,后又摇头。
  “我问话都是她在回答,显然得阿兄重视。然而,阿兄昨夜醉酒,醒酒汤未用,衣衫未换,身边是什么情形,她竟一问三不知,反而满口推脱之言。这样的人留在身边实是有害无益。”
  身处的环境改变,思考方式自然会随之变化。
  撇开身份,单以“职业准则”来讲,此人也是严重不合格。何况她另有心思,将来难保不会为利益所动,生出二心,作出背叛之事。
  “郎君,求郎君怜惜!”
  被拖下去时,婢仆大声求饶,跪在旁侧童子却大感解气,就差说一声“活该”。见桓容看过来,不觉脸色微白,到底不忿婢仆平日所行,开口道:“郎君,阿楠不是贪凉,是被浇了水,这才没能随行!”
  “哦?”
  “就是阿宁做的!”童子豁出去,誓要让婢仆不得翻身,“她总在四郎君跟前转悠,又说些似是而非的话,仆等以为四郎君喜她,不得不忍气吞声。没料想,没料想……”
  不等童子说完,桓祎瞪大双眼,差点被熏肉噎住。
  “我喜她?我哪里喜她?!”
  童子伏跪在地,讷讷不敢出声。
  桓容叹息一声,道:“阿兄,这事怪不得他们。以后注意,莫要乱发善心才是。”
  桓祎心中抱屈,却又无从辩驳,只能化郁闷为食欲,一碗熏肉眨眼见底。
  “回到盐渎后,阿兄身边的人该清理一番。”桓容继续道,“我将奉阿母往盱眙,如果阿兄没有头绪,可向阿母和阿姨借人。”
  “阿弟要接阿母离开建康?”桓祎愣住。
  “对。”桓容点点头,“我要和阿兄商量的就是此事。台城未必肯放人,要顺利出城,需得计划一番……”
  签退婢仆和童子,兄弟俩关起房门,绞尽脑汁商量一番,最终定下计划,开始分头行事。
  桓祎点出数名健仆,带着十余辆大车赶往城外。
  桓容命人准备车驾,送南康公主和李夫人先往青溪里。
  “阿父清早出城,消息传出后,必有眼睛盯着桓府,此时不便出城。”桓容正色道,“阿母和阿姨先往青溪里,待时机成熟即可由暗道出城。”
  青溪里的宅院经过改建,两条暗道均已延伸拓宽,想要不引人注意的离开,并非什么难事。
  “届时,避开府外眼线,阿母在阿姨在僻静处登车,出城与儿汇合。”
  桓容的计划很简单,却相当有效。
  秘密送南康公主和李夫人出城,不做任何停留,马上赶往幽州。在途中送出表书,无论天子肯与不肯,事实即成,车队再不可能掉头。
  怒火中烧又如何?
  桓容身为郡公,奉养亲娘合情合理。更何况,封地是太后给的,爵位是天子封的,收回去?不怕脸被扇肿?
  “阿父已经出城,想必很快动身。事不宜迟,需得尽快行动。”
  总之,只要送走亲娘和李阿姨,其他都不是问题。
  碍于消息不能泄露,必须悄悄启程,桓伊的笛曲怕要错过,希望今后还有机会。
  桓容态度坚决,无论如何不能将亲娘留在建康。
  李夫人堪称神队友,各种敲边鼓,三句不离“郎君”,五句必提“秦氏”,彻底打消南康公主最后一丝迟疑。
  生怕亲娘反悔,桓容麻溜起身安排,大张旗鼓摆出车驾,送亲娘和李夫人前往青溪里。
  桓熙和桓歆听到动静,同往府前相送。
  司马道福起得稍晚,正梳妆时,获悉“头顶大山”即将离开,不由得泛出喜色。扶正蔽髻,插上两枚金钗,裙摆微扬,急匆匆前去相送。
  殊不知,南康公主这一走,竟是远离建康,直赴幽州。两人再见面,早已世易时移。桓府的一切尽皆模糊,带着桂花香的秋风消失无踪,回忆今时今日,唯有秦淮河水漫漫流淌,融进岁月无声的叹息。
  建康城外,桓大司马返回营地,立即点齐部将,下令拔营返回姑孰。
  军令如山。
  即便怀揣不解,众将仍齐声应诺,退出军帐抓紧安排。
  郗超留在帐中,由桓大司马口述,提笔写成一份表书。对比桓温亲笔,竟是不差分毫。
  “送上表书后,景兴可暂留建康,待郗方回上表之后再动身。”桓大司马一身朝服,宽大的袖摆垂下,正可遮住僵硬的手臂。
  郗愔躬身揖礼,捧着表书离开军帐。
  少顷,有虎贲来报,桓祎率人来到营外,言是奉南康公主之命送绢帛金银往族中,特来城外拜别。
  “让他进来。”
  桓大司马身染重疾,越是焦急越不能露出痕迹。
  桓祎被迎入军帐,跪地行稽首礼。
  明知此举并无不妥,桓大司马仍觉得别扭,总觉得对方似乎知道什么,不想同他多说,只想尽快将人打发掉,早走早好。
  不承想,平日里嘴拙口笨的儿子,今天竟一反常态,舌灿莲花,滔滔不绝。正事说完还不走,开始东拉西扯,有的没有的都要说上一通。
  实在没有话题,竟说起出海的经历,并认真向桓大司马讨教,遇上“诸如此类”的风险应该如何应付。
  桓温气得肝疼。
  他又没出过海,哪里知道这些?!
  仅是危险也就算了,又提什么大鱼的吃法,什么海鱼三吃,他竟不晓得自己在儿子心中如此“平易近人”,可以当面讨论膳食?
  桓温不自在,桓祎更不自在。
  嘴里胡诌八扯,心里算着时间,眼见桓大司马越来越不耐烦,很有拔刀的趋势,不禁急得头顶冒汗。就在没有话题可聊,眼见对方要开口撵人时,终于有虎贲来报,桓容在营外求见。
  桓祎暗暗松了口气,心知桓容出现,代表事情成了一半。阿母和阿姨定然已经登上车驾,说不准已经出城。
  艰难控制住脸上表情,看向桓大司马,正色道:“阿父,阿弟来了,正好一起谈谈海鱼之味。”
  桓温:“……”
  他不想谈海鱼三吃,只想谈儿子三杀!
  好在桓容比桓祎识趣,进帐后并不废话,直言将返幽州,特地来向桓大司马辞行。
  “族老均已拜会,族人处有兄长代劳。儿离幽州日久,实不敢多留,拜别阿父之后便启程北行。”
  选在同一天走,朝中的目光多会集中在渣爹身上。等回过味来,亲娘和阿姨早就过了广陵。
  桓温眼前阵阵发黑,强撑着没有晕倒,以最快的速度打发走两个儿子,顾不得许多,立即拔营启程。
  桓容和桓祎一路奔驰,候在约定的地点。等了许久,迟迟不见南康公主出现。以为事情生变,正要返回城中,忽见两辆马车行来,赶车的是几个不起眼的健仆。
  典魁和许超目标太大,钱实要留在青溪里掩人耳目,这些健仆相貌寻常,属于落入人堆转眼不见的类型,更能方便此次行动。
  兄弟俩迎上前,车门从内推开,现出两张牡丹娇颜。
  “阿母。”
  “阿姨。”
  为行路方便,南康公主未戴蔽髻,只挽着矮髻,瓒一枚凤钗。简单的打扮,依旧蛾眉皓齿,绰有余妍。李夫人不佩簪钗,仅在鬓边簪一朵绢花,映衬耳下琥珀,愈发显得方桃譬李,国色天香。
  “事情妥了。”桓容策马上前,笑道,“阿父刚刚启程。”
  “好。”南康公主点点头,“咱们也走吧。”
  “诺!”
  桓容桓祎同时应诺。
  桓祎带出十余辆大车,绢布金银不过是幌子。车厢打开,藏于内的私兵健仆尽数跃出。
  典魁和许超活动几下手脚,晃晃脖子,能听到骨节咔吧作响。
  车厢固然宽敞,奈何人数太多。想要尽快出城,只能委屈挤上一挤。
  “幽州商船将于半个时辰后出发,按计划在广陵城外汇合。”桓容策马行在车边,道,“为加快行路,要委屈阿母和阿姨了。”
  “无妨。”
  南康公主推开车窗,眺望辽阔大地,似有几分恍惚,又有几分难言的伤怀,无意中发出一声感叹。
  “今日一别,未知何日再归。”
  “阿姊,”李夫人轻笑道,“难道不该是终于一别吗?”
  南康公主垂下眼帘,理清思绪,轻笑道:“你说得对。”
  困于建康半生,本以为将终老于此,无法踏出城门半步。不想能有离开之日,何言愁绪,该高兴才是。
  车队继续前行,留下蜿蜒的辙痕。
  桓容扬起马鞭,宽袖被风鼓起,烈烈飞舞。
  骏马高声嘶鸣,四蹄撒开,仿佛一道闪电,冲开最后一片薄雾,飞驰向北,奔向既定的前路。


第一百六十二章 各方反应
  啪!
  一只漆盏重重摔在地上,凉透的茶汤泼溅而出。
  宦者和宫婢伏跪在地,下巴抵在胸前,脸色隐隐发白。近身伺候的宦者更是两股战战,额前滑下冷汗,噤若寒蝉。
  啪!
  又是一声钝响,随即是连串重物落地的声音。
  最后,矮榻被掀翻,摆在榻上的竹简砸在地上,系绳断裂,成卷散开。
  “臣温恭禀……”
  几卷竹简刚巧落到眼前,宦者仅是扫了两眼,当即打了个哆嗦,不敢再看。
  片刻时间,殿内犹如台风过境。司马昱仍是怒意难消,双手成拳,脸颊控制不住的颤抖。
  “欺人太甚!”
  以司马昱的性格,如此暴怒完全不可想象。
  知晓原因的宦者,无不面如土色,汗水溻透中衣。
  今日朝会之上,桓温和桓容的表书接连送到,引得满朝大哗。文臣武将齐刷刷看向天子,想看一看,面对这种情况,司马昱会作何反应。
  桓温早有表态,不受丞相之位,决意返镇姑孰。
  然而,他终归是“臣”,权倾朝野也是一样。天子不下明旨,说走就走,行到半路才送出上表,分明是不将朝廷放在眼里!
  桓容更加过分。
  他本是幽州刺使,返回辖地并无不妥。问题在于,他走便走了,偏要把南康公主带出建康!
  更要命的是,事先没有一点迹象,直到奔离建康百余里,才派人送来表书,敬谢天子洪恩,封他郡公爵,如此才能将南康公主请至幽州奉养。
  这是感谢还是挑衅?
  无论晋室还是朝中文武,都不希望南康公主离开建康。从她嫁给桓温,战乱、兵祸都经历过,始终没踏出建康半步。如今倒好,招呼不打一声就走,而且一走就是千里。
  派人去拦?
  凭什么借口?
  如果桓容还是县公,接走南康公主的确有些困难。可他已是郡公,位比诸侯王,接生母至封底奉养,身份地位都站得住脚,更是满腔孝心。
  横加阻拦,是想被世人的口水淹死?
  无人以为事发仓促,桓容不会留有后手。
  以己度人,一旦朝廷派人去拦,不用多久,天下人都会晓得,什么叫“假仁假义”,什么叫“欺负人”,什么叫“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晋室倡导孝义,却拦着臣子进孝,更涉及元帝的嫡长孙女,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一场精彩大戏。
  两封表书读完,司马昱脸色铁青。在朝会上发作不得,回到寝殿,关起门来,怒火立时爆发。
  伺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