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几分宽慰补偿之意。
皇帝出行,车马无数,路上要耗费四五日时间,李世民是六月十三从长安出发的,六月十七傍晚才到九成宫。
从銮驾上下来的时候,李世民见妻子的脸色不太好,不由伸手扶住她:“怎么,皇后可是觉得哪里不适?”
“无妨,近年身体差了些,略略舟车劳顿,便感疲乏,歇歇就好了。”长孙皇后强打起精神,朝他笑了一笑。
李世民看着她苍白的脸色和眉宇间掩不住的疲色,眉头不自觉的拧了起来。
妻子自生了明达开始,身体就一日不如一日,如今再生下这个小公主,愈发的虚弱了。
这样下去可不行,不成,得想法子将孙思邈这个老家伙给找回来,李世民皱着眉默默的想着。
他一点也不希望妻子出什么意外,只有她在,他的心才有着落,才能感到安稳。
赶了几天路,大家都颇有些疲惫,进入行宫,安顿好之后,各自歇去不提。
长孙皇后歇了两日后,精神稍为好了些,李世民见状提着的一颗心也放了下来。
李世民是个闲不住的性子,他眼见妻子无事,歇了两日后,便带人去山里狩猎去了。
长孙皇后的三个儿子,太子,越王和晋王都来了,四个女儿,长乐和城阳来了,明达和刚出生的小公主年纪尚幼,不宜舟车劳顿,长孙并没有带她们,将其留在京城。
长乐虽是出嫁女,但以李世民对她的喜爱,自然不会撇下她,不仅她来了,她的驸马长孙冲也一并过来了。
太子已经满十六周岁,李泰也有十四岁了,虽说这两个儿子在武功上的表现都不甚出色,但这年纪的皇子,皇帝狩猎,自然不能不跟随。
为此,皇帝这一出去,长孙皇后身边就只剩六岁的李治,四岁的城阳公主,长乐和豫章。
长乐因已经出嫁,不像往日那般能时刻陪伴在长孙身侧,现陪在她身边的是豫章。
长孙皇后因精神日渐疲乏,近期以来,只要不是身子骨太泛,她早晚都会在外面走动锻炼一下。
来到九成宫的第四日,长孙皇后起床洗漱完之后,看见外面的空气清新异常,便出来慢慢的打起拳来。
因久不练习,长孙感觉动作都生疏了了,身体也显得分外僵硬,练了小半个时辰,身上出了一层薄汗她就停了下来。
刚停手,便见长乐和豫章一同从不远处走了过来,长乐笑着开口道:“母后,早听人说过母后当年英姿,儿臣今个儿总算是见识了。”
“鬼丫头,我这算什么英姿,多年不曾活动筋骨,感觉骨头都生锈了,你怎的这么早过来了?”
长孙皇后没好气的白了她一眼,出嫁后,她就与驸马住在一处,并没有与长孙住在同一座宫殿。
“当然是心里惦记母后,就早早过来陪你,哎,出嫁的姑娘在娘家果然是没地位,瞧瞧,儿臣这才出嫁几个月,母后就不待见我了。”长乐一听,顿时一脸的委屈。
“五皇姐是越大越不要脸皮了,都嫁人了,还在母后面前卖乖争宠。”
长孙皇后还没来得有说什么,便听一个幼童的声音从她们身后传了过来,却是李治小孩童端着一张小脸从屋里走了出来。
“哟,小戏精都好意思说别人做戏卖乖了?”长乐和豫章一听,顿时笑了起来。
“谁是小戏精,雉奴再认真端肃不过好不好?”李治小孩童板起脸驳斥。
这娃长了两岁,不再像小时候那般动不动就装可怜来博取同情,又喜欢上扮严肃了。
“哈哈,雉奴你。。。。。。”豫章和长乐风状不由哈哈大笑。
长孙皇后看着几个儿女打闹,脸上说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她只盼她的儿女们能永远这样和睦无间下去。
“母后,你最近精神一直不太好,来这九成宫呆了几天,气色看上去倒是比以前好些了。”
长乐和豫章与李治开了几句玩笑,走到长孙面前,仔细打量了几眼她的气色,开口道。
“这里景致确实不错,难怪你父皇喜欢,炎炎夏日,外面到处都是滚滚热浪,这里却几乎感受不到暑意。”
长孙皇后笑了一笑,呆在这里,她不自觉的就想起当年在洛阳,随母亲居住自家避暑山庄的那段时光,精神有些恍惚。
一晃眼,母亲老了,父亲去世已经二十多了,平阳姐姐也早已不在了……如今想来,这一切就仿若是一场梦,
第三百三十三章 行宫惊变
“母后,母后,你在想些什么呢?”正值长孙皇后走神之际,长乐的声音在她耳畔响了起来。
“没什么,最近经常忆起往事,许是母后真的老了。”
长孙皇后回过神来,目光落到女儿身上,略带着几分感慨的道了一句。
“才不呢,母后正值风华鼎盛之龄,如何谈老,好了,该到用早膳的时间了,咱们进去用早膳吧。”
长乐听得心头一跳,莫明有些不安,连忙岔开话头。
“嗯。”长孙皇后点了点头,转身随他们进了屋。
“母后,父皇这一大早就进山了?”进屋坐到餐桌前,因没有看到李世民的影子,李治小孩童不由问了一句。
“嗯,你父皇说这个点天气不热,早上又是动物最活跃的时间,此时入山,获取会比较丰厚。”长孙点了点头。
“雉奴啊,你已经六岁了,得加紧学习弓马骑射,再这几年,就可以随父皇入山行猎了。”豫章笑着打趣一句。
李治孩童撇了撇嘴,没有接口,自去年开始,他就正式上学了,课业也繁重了许多,不仅要学文,还要习武。
这是李世民给皇子们规定的必修的课业之一,没有耍赖逃避的可能。
李治孩童和他和他的大哥、四哥一样,在习武上天赋上都有些不足。
教习老师们对此颇感纳闷,不懂勇武无双的皇帝的几个嫡子为毛都没啥习武天赋。
若说是皇后的原因也不对,皇后是将门之女,听说年轻时也有很不错的身手。
他们的舅舅长孙无忌别看现在是文臣,当年可是随陛下四处征战的骁将,总之,这事儿没得人说得清楚。
当然,豫章也只是打趣幼弟一句,并无取笑之意,他们几人刚在餐桌前坐下,城阳公主也起来了。
城阳今年四岁,性子颇为文静,她起来看见母亲和哥哥姐姐,走了过来规规矩矩的唤了声母后,皇姐和九哥之后,就安安静静的呆在一旁,不吱声了。
“城阳这丫头性子这般安静,也不知像谁。”长乐起身走到小姑娘身边,伸手轻轻捏了捏她的脸。
“反正不会像你,五皇姐你在外人面前再娴雅贞静不过,私下里却不知多么跳脱顽皮。”李治没好气的抢白了一句。
长乐眼一瞪,正要摆长姐的架子,训斥不懂规矩的小娃儿,长孙的声音响了起来:“好了,都别闹了,长乐,带城阳过来坐,时辰不早了,我们先用早膳。”
长乐只好禁声,带着妹妹坐到餐桌前,母子五人一起用了早膳,用过早善后,长乐和豫章带着李治和城阳去玩了。
长孙则悠闲的躺在庭院前的一株古树下的躺椅上,与阿丑有一搭没有搭的聊着天。
因宫里还有两个小公主,青岚被长孙留在京里照顾她们,只有阿丑跟在她身边。
“阿丑,时间过得真快啊,转眼就二十多年过去了,想当年这般悠然的在树底下乘凉的时候,还是在洛阳别庄。”
长孙躺在摇椅上,目光看着头顶的梧桐树,一脸感慨的开口。
“是呢,阿丑成亲算是比较晚的,家里两个小子再过几年都该取亲了。”阿丑点了点头。
她比长孙大三岁,现年已经三十有六,二十一岁的时候,才由长孙做主,嫁给李世民身边的护卫,如今有了两个儿子,大的十三岁,小的十岁。
“阿丑,你这辈子可有什么遗憾之事?”长孙又问。
“娘娘,阿丑这辈子没有什么遗憾之事,幼时有一心一意待阿丑的阿嬷,阿嬷不在之后,阿丑又遇到娘娘。”
“我与娘娘虽为主仆,娘娘待我确如同手足,用我阿嬷当年常说的一句话就是,阿丑能这样的际遇是上辈子积下的福德。”阿丑道。
“你呀,几十年了,性子还是那样,以你的本事,不管在哪,日子都不会过得太差。”长孙皇后笑着摇了摇头。
长孙皇后平常就不管前朝的事,现到了九成宫,就更不会管了,在宫里还有一堆杂务要处理,来到这里,她就成了纯休养。
李世民每日除了处理政务之外,就是四处游玩狩猎,她则猫在行宫里哪都不去。
每天早晚坚持打会慢拳,又不用操心,精神和身体恢复得不错。
悠然的日子总是过得特别的快,转眼就一个多月过去了,临近八月的时候,长孙只觉身体恢复了许多,人的精神和气色也好多了。
李世民瞧着她的模样,心头大为欣慰,不只一次说带她来九成宫没错,以后每年夏季,只要朝中无大事,都要带她来九成宫避暑。
时近八月,他们很快就要回去了,中秋在际,太上皇又没有随行,中秋节,他们肯定是要回去陪太上皇的。
李世民决定八月初八起程回京,八月初三的晚上,李世民歇在长孙这里。
睡到半夜的时候,李世民被外面突然传来喧闹声惊醒,他似乎听到了抓刺客的声音。
他腾的一声从床上坐了起来,长孙也跟着被惊醒,随他一同坐了起来。
他们刚从床上坐起,外的灯火就亮了起来,紧接着四处都是跑动的人影,还伴随着厮杀呐喊声。
这一切无一不不表明,有刺客潜行了行宫,并来到了他们休息地方。
李世民静坐了一会,发现外面的打斗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脸顿时沉了下来。
自十六岁开始,便在马上征战的李世民对此自然不存在什么畏惧之心,他见外面的动静一时停不下来,便披衣下了床。
下床之后转目对长孙道了一句:“你就在这,朕出去看看。”
“我陪陛下一起去。”长孙皇后脱口道。
李世民看了她一眼,瞧着她目中的坚持,没有再说什么,等她着好衣,夫妻俩一同朝外走去。
哪知刚到门口,一只强弩不知从哪个角落里射了出来,带着尖锐的破空之声,朝李世民射了过来。
长孙皇后大吃一惊,来不及多想,下意识的就往丈夫身前一挡,李世民惊怒交集,抱着妻子就地滚了下去,箭弩几乎是擦着他们的面门飞了过去,钉在身后的门框上。
而那个藏在暗处的刺客因这一箭露了行踪,立即被侍卫发现,冲上去将其团团围住,惊怒交集的李世民暴喝一声:“留活口!”
第三百三十四章 病倒(上)
李世民为了避开那一箭,带着妻子滚倒于地才险险避过。
虽然在倒地的刹那间,他已经尽用自己的胳膊护着妻子,可长孙的头还是在地上重重磕了一下。
“你怎么样,观音婢?”李世民喝止了侍卫留活口之后,注意力立即转妻子身上,他翻身坐了起来,并将妻子一并拉起来,一脸焦虑的看着她隐隐发白的脸开口道。
“臣妾无事,多年不活动筋骨,这身手实在是笨拙了许多,倒是臣妾险些连累了陛下。”长孙强行压下砰砰乱跳的心绪,摇了摇头。
“以后别干这么危险的事,朕自幼从军,不知在枪林箭雨中滚过多少回,这些伎俩伤不了朕。”
李世民听着她擂鼓般的心跳、却偏装出若无其事的脸,心头既酸又涩。
“知道了,刺客已经被控制住了,咱们也别坐在地上了,快起来吧。”长孙笑了一笑,朝前面看了一眼,忙岔开话头。
这里面的动静很快惊动了外面的禁军,大批禁军冲了进来,刺客们纷纷死的死,擒的擒,之前向李世民射暗箭的那人也被抓了起来,场面已经被控制。
李世民没再说什么,他拉着妻子站了起来,并让人将那个向他射暗箭的刺客押了过来。
等此人来到面前,李世民看清他的样貌后,不由脱口道了一句:“是你?”
“不错,正是我,只可惜,我赵某人筹谋了这么多年的刺杀,仍未能成功。”刺客恶狠狠的盯着李世民开口。
此人是李建成身边的最忠诚的侍卫,身手卓绝,名叫赵长胜。
他十五岁开始就跟在李建成身边,忠心耿耿,李建成出事当日他正好有事不在京城。
玄武门之变传出去后,他再也没有露过面,李世民以为他眼见事不可为,心灰意冷之下已经归隐。
没想到他根本没有放弃为李建成报仇的打算,潜伏了这些么年,竟是在筹谋今日这场刺杀。
“你应该知道,我与建成之间不是私怨,若非他一心要对付朕,朕也不会反击,同时,事实已经证明,朕确实比他更合适做这个帝位。”李世民静静的盯着他看了许久,才接口道了一句。
赵长胜只比李建成小两岁,十五岁开始跟在李建成身边,足足二十年,他不仅对李建成忠心耿耿,也曾救过李世民的命。
当年李世民、李建成随隋炀帝东征的时候,赵长胜就曾为李世民挡过箭。
对赵长胜,李世民也有很深的感情,现突然看到他,玄武门那段几乎快要被他遗忘的血腥往事再次清晰的浮上心头,李世民心头陡然一痛。
长孙皇后的心更像是被什么东西给纠住了一般,痛得有些呼吸不畅,她似乎又看见了李元吉死不瞑目的瞪着她,缓缓倒地的身影。
“于国于民,你确实比他更合适帝位,但于赵某而言,你永远是我不共戴天的仇人,若非太子殿下,我赵某早就喂了狼,根本不会有后来体面的生活。”
“赵某的生命,和赵某的家人皆因太子殿下而重新获新生,只可惜,我筹谋了这么多年,仍然功亏一篑。”
“没什么好说的,既然失败了,我赵某人愿赌服输,你动手吧。”
赵长胜淡淡的道了一句,说完之后就闭上了眼睛。
“观音婢,你,你怎么了?”李世民静静的看了他半晌,最后一言不发的挥手让人将赵长胜押了下去,正准备回屋的时候,却发现妻子的身体在颤抖,脸更是白的没有一丝血色,不由大吃一惊。
“没什么,陛下,可能是山上天气凉,晚上出来,先受了点惊吓,又吹了点凉风,有些不适,回房歇息一会就好了。”长孙皇后强行压住内心的难受,脸上挤出一抹笑容。
李世民扶着她进了屋,连问了几次要不要召太医过来看看,长孙说不用,他只能作罢。
再次躺下之后,长孙怎么也睡不着,只要一闭眼,似乎就能看见李元吉和李建成满身是血,死不瞑目的样子。
玄武门之后的那种恐惧和不安再次席卷了全身,可为了不让丈夫担心,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直到天色快亮的时候,才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因夜里经历了那么一场动静,李世民次日本得也比往常醒的迟了许多。
他睁眼的时候,发现妻大半张脸埋在薄被里,睡得极沉。
一开始李世民还以为她是昨夜受了惊吓,睡得沉了些,也没怎么在意。
可等他着好衣服,准备离开的时候,有些不放心,又扒开被子俯身去妻子脸。
这一看之下不由吃了一惊,但她双目紧闭,面色潮红,额头烫得惊人。
李世民又惊又急,他三两下帮妻子套上外衣,转目朝外大喝了一声:“快传太医。”
侯在外面的太子,越王,长乐公主,豫章公主,李治小孩童以及房玄龄、长孙无忌这等重臣听到皇帝这句话都吃了一惊。
朝臣们没有皇帝的许可,不便进皇帝寝宫,李世民几个嫡出的儿女则没这么多顾忌,大家急忙走了进去。
他们昨夜都被这边有动静惊醒,只不过当时情况复杂,大家都没敢乱动。
后来听说动乱平息,大家就各自休息,一早就赶了过来探视皇帝,只是他们来的时候帝后都没醒,他们就在外殿等待。
“父皇,母后她。。。。。。”李承乾,李泰,长乐,豫章等进来看到长孙的模样,都吃了一惊。
“许是受了风寒,待大夫过来看过之后再说。”李世民压下心头的不安,开口道。
没一会,随行的御医就被请了过来,这名御医姓曾,是太医院的副医正,也是太医署里除了蒋太医之外,医术最好的两名太医之一。
曾太医走到榻边,用一块丝巾覆在皇后的手上,开始帮她切脉,半晌之后,才收回手。
曾太医收回手后,他一双不算浓的眉毛紧紧拧了起来。
“曾太医,怎么样?”李承乾,李泰,长乐,豫章等人见状心头一紧,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脱口问了一句
“娘娘六神不宁,心悸不安,再加内外寒热交替,这病,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