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唐贤后-第1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曾太医,怎么样?”李承乾,李泰,长乐,豫章等人见状心头一紧,几乎是异口同声的脱口问了一句
“娘娘六神不宁,心悸不安,再加内外寒热交替,这病,臣没有太大把握,依臣之见,陛下还是尽快让娘娘返京,让蒋太医来医治为妥。”曾太医一脸为难的开口道。
他此言一出,李世民心头顿时一沉,李承乾,长乐等正要搭话,却被他喝止:“好了,都不要说了,即日起程回京。”
第三百三十五章 病倒(下)
贞观八年八月初四,李世民从九成宫起程返京。
因妻子重病不起,他心头焦虑,返程的速度比来的时候更快一些,四初从九成宫动的身,到初八上午銮驾就入了皇城。
长孙皇后在路途中醒过两次,可每次清醒的时间只持续了短短的片刻,就又昏睡了过去。
她身上的高热在曾太医的尽心调理下,倒是退了,其它状况却无丝毫好转趋势,李世民和他几个子女们,包括阿丑在内,对此都感忧心重重。
一回到立政殿,无须李世民吩咐,阿丑就像阵风般冲到了太医署,将正眯着眼靠在椅子上打盹的蒋太医给提拎起来,同时将他的医箱也拎了过来,拽着他就往立政殿跑。
之前皇帝去九成宫的时候这老家死活不肯跟随,用他的话说,他一把年纪,身子骨受不住长途奔波,打死不去九成宫。
李世民深知此老性情,见他铁了心不肯同行,无奈之余这才带了曾太医过去。
“哎哟,阿丑姑娘,你这急冲冲的干啥?”蒋太医被她这么半提拎着一路飞奔,累得气喘吁吁之余,忍不住抱怨了一句。
“娘娘病倒了,曾太医束手无策,还要麻烦老太医尽快过去诊治。”阿丑边走边道。
蒋太医听得心头一紧,顿时闭上了嘴巴,阿丑是皇后身边的大宫女,是习武之人,性子较一般人要急躁些不假。
可她已是三十多岁的人,这些年跟在皇后身边早历练出来了,蔣太医自入宫以来,还没见她什么时候这样急躁过,看来皇后果然是不太好。
蒋太医是贞观元年年末入的宫,至今已有八年,这么些年的冷眼旁边,他对长孙这个皇后是打心眼里钦佩的。
在他看来,只要皇后好好活着,不管是前朝还是后宫,都能很稳定。
皇后一旦不在了,变数就大了,陛下是知人善用的有为之君不假。
可他性情飞扬,骨子里有些好大喜功,若没有了皇后在一旁跟着时刻提醒,以后的事可还真不好说。
陛下后宫的女人也没有一个是简单的,只不过长孙皇后实在太过有本事,她的存在就如一杆定海神针在,能稳稳的压制众人,只要她在,后宫就稳如泰山。
一旦皇后不在了,皇帝又有那么多的子女,只怕纷争就快就会骤起。
蒋太医本是行走四方的草莽游医,隋末至唐初那十几年的战乱中,他见过了太多的人命如草的人间惨剧,如今好不容易国泰民安,他一点也不希望再出什么变故。
在他看来,像长孙这样贤明通透的皇后,实在应该活得久一些,最好能比皇帝活得更久,活得让太子真正成长起来,担起得一切重任。。。。。。
就在蒋太医胡思乱想的时候,立政殿到了,他一进门,就看到长孙皇后躺在西偏殿的小榻上昏睡,李世民一脸沉重的坐在她的身边。
蒋太医看到他,正要上前行礼,李世民已站起来摆了摆手:“不必讲这些虚礼,蒋太医,你先过来看看皇后吧。”
蒋太医本就是草莽出身的人,皇帝让他不要行礼,他也不坚持,几步走到皇后的榻边坐了下来,接过宫女递过来的丝绢,覆到皇后的手腕上,开始为她号脉。
这一号就号了半近盏茶的功夫,李世民和他的一应儿女们见状大气都不敢出。
好不容易等蒋太医的手收了回来,李世民忍不住脱口问了一句:“怎么样,蒋太医,皇后怎么样?”
“皇后年岁渐长,这些年生育过频,耗费了过多元气,再加上心事重,最近又受了惊吓和风寒,内外交替,实在不太好,估计需要好生调养一段时间了。”
蒋太医拧着一双花白的眉毛,沉默了半晌,才接口道。
前年皇后生晋阳公主的时候,他就有心告诉皇帝,别让皇后继续生了。
可那时皇后身体还支持得住,皇帝也丝毫没有让皇后停止生育的意思,他没好多说。
第二年皇后又怀了一个,如今这一身精力元气是耗费得差不多了,他后面的话并没有说完,皇后这次即便好起来了,以后只怕也只能经常缠绵于病榻,至于寿命么。。。。。。
李世民一听,脸上顿时掠过一抹尴尬,皇后如此频繁的生育,说白了也是他的功劳。
他喜欢嫡出的子女,以为让皇后频繁的生育,是喜爱她的表现,却忘了皇后当年生丽质的时候的险情。。。。。。
至于在场的几个孩子,只有李丽质嫁了人,太子,越王都还不曾取亲,骤然听得蒋太医这话都感有些尴尬,一时谁也不好接口说什么。
“我先开几副药方,让娘娘试服一下,看看效果再说。”蒋太医淡淡的扫了大家一眼,又道。
在他看来,皇后这病,除了是元气消耗过度之外,心病似乎也很严重,他当年进宫的时候,听孙思邈说过皇后的事,知道玄武门那一道坎是她最大的心病。
当年她差点因此一病不起,撒手人寰,后来足足过了一两年的时间才慢慢调整过来。
如今去了一趟九成宫,回来就变成这样,多半是在那边又发生了什么触动皇后记忆的事。
不过这些显然不是他一个太医该问的,他只做自己该做的事即可,他开了一个方子,叮嘱了服用期间需注意的事项,让阿丑随他一同去拿药了。
“父皇,母后她?”待蒋太医离去,在场的年纪最小的李治小孩童走到李世民身旁,一脸忐忑的看着病榻上的长孙开口问了一句。
他年方六岁,自出生开始,就一直和长孙住在一起,去年刚从立政殿搬出来,心里对长孙依恋无比。
现见她重病至此,再听太医之言,母后的病似乎又十分严重,他心头十分惶恐。
“吉人自有天相,你母后这一生,从未做过半件害人之事,却庇佑了不多知多少人,我相信她会好起来的,蒋太医不是说了么,你母后只是需要好生调养一段时间。”
李世民抿了抿嘴,伸手轻轻抚了抚幼子的脑袋,沉默了片刻,才接口道。
他口中说得肯定,内心却十分沉重,他深知玄武门的事在妻子心里的阴影有多重。
她用了近两年的时间才将其压下去,这赵长胜一露面,再次又将那血淋淋的记忆拉到了她面前。
第三百三十六章 好转
长乐、豫章 李承乾,和李泰他们年纪大些,自然不像李治那样好哄,九成宫那夜具体发生了什么事他们虽然不知道,却知道这事多少有些刺激到长孙。
只是李世民不肯向他们说明,他们做儿女的也不好多问。
现见蒋太医那凝重的神色,大家伙提着的一颗心不仅没有放下,反而愈发的悬了起来。
“好了,一路奔波,大家都倦了,别都杵在这,都下去休息吧,蒋太医既然说了你们母后无大碍,自然就不会有事,你们明日再来看他。”李世民扫了几个儿女一眼,淡淡的道了一句。
李世民发了话,大家虽然担心,却也不便都再杵在这里,只能转身离去。
待孩子们离开之后,李世民坐到妻子身旁,轻轻执起她的手:“观音婢,咱们说好了,要相伴一生的,你可不要半程抛下我。”
“陛下,您一路奔波,想必也累了,先去休息吧,蒋太医说了,他给开的药是安神的,娘娘喝下之后,估计要安睡两天才会醒过来。”
随蒋太医去拿药的阿丑不知何时回来了,她走到李世民身边,轻声道了一句。
“罢了,有你和青岚在,朕也没什么好操心的,朕确实有些困了,先去歇一觉。”
“对了,传朕命令,皇后没有清醒来之前,除了长乐,承乾他们这几个孩子外,所有外臣家眷以及各宫妃嫔,一律都不许前来打扰皇后。”
李世民确实有些疲倦,这几日他担心妻子,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现回到了宫里,有青岚和阿丑在,照顾妻子这一块,实用不着他再操心。
“阿丑,娘娘这是?”待李世民离去,青岚这才走了过来,悄然问了一句。
话说她看见长孙回来的模样,可真吓得不轻,只是适才皇帝和众殿下们都在,她不好多问。
“四天前的晚上,有刺客闯到了陛下和娘娘休息的寝宫,行刺者是赵长胜。”阿丑左右瞧了一眼,附在青岚耳边道了一句。
“。。。。。。”青岚听完,眉宇间顿时笼上了一层忧色。
这赵长胜她们都认识,他不仅是李建成的贴身侍卫,与李世民的关系也不错,在洛阳的时候,李世民经常亲切的称他为赵大哥。
“你也别太担心,我瞧蒋太医的意思,娘娘不会有大碍,只不过调养的时间会长些罢了。”与她在一起已经二十多年的阿丑一眼就能瞧出她的心事,出言安抚了一句。
“嗯,陛下说得不错,娘娘吉人天相,不会有事的,你在这看着娘娘,我去熬药吧。”青岚点了点头。
长孙皇后身体不好、需要用药的时候,她和阿丑几没有假过他人之手,都是亲力亲为。
蒋太医不愧是孙思邈似都推崇之人,他两副汤药下去之后,长孙皇后安睡了两日,第三日就醒了过来。
她清醒的时候,除了两岁的明达和才三个多月的新城公主之外,五个孩子都在屋里,李治孩童听说她醒了,跑得最快。
他几乎是扑到长孙的榻边,一脸惊喜的开口:“母后,你醒了。”
城阳,长乐,豫章,李泰,李承乾都跟在他身后走了过来,一脸惊喜的看着她。
“嗯,母后无事,你们不用担心。”长孙皇后脸上扯出一抹笑容,嘴巴翕动了几次,口中才吐出这么几个字,她虽醒了过来,可浑身酸麻无力,精神十分不济。
“雉奴,母后刚醒,体力不济,我们不要多打扰她,母后,您多休息,青岚,阿丑,你们看母后想吃点什么,先喂她吃点,恢复下体力。”
已经十六岁的李承乾见状连忙制止了两个小的继续问话,他看了母亲一眼,转目对旁边的青岚和阿丑道了一句。
虽说他们都是长孙的子女,可论起会照顾长孙,肯定谁也比不过青岚和阿丑。
“好,几位殿下先在外面坐坐,我先喂娘娘喝点粥。”青岚点了点头。
长孙这一病数日,绝大部份时间都在昏睡,汤药都是好不容易才喂下去的。
青岚根据蒋太医的建议,将熬制的药膳端了大半碗过来,长孙免强喝了一半,就再次昏睡过去。
这一睡又是两日,直到八月十三才再次醒来。
李世民和几个孩子们见她虽醒了一次,转眼又昏醒了两日,心情可想而知,好在长孙再醒来的时候,精神较前一次强了不少,足足醒了一个多时辰,和大家说了好些话才睡去。
就在大家以为她要逐渐康复的时候,长孙皇后却开始了漫长的昏睡期,通常是醒几个时辰,就昏睡几日。
若非情况没有继续恶化,李世民和他几个孩子几乎都忍不住要抓狂。
一开始李世民还禁止外人来探视,可皇后病重的时间一长,这事就不可能瞒住。
不说宫里的妃嫔,就连年岁已高的高氏,都由长孙无忌搀扶着来看了她一次。
好在高氏来的那一次,长孙正好醒来,高氏年岁已高,受不得刺激,她看过长孙一次后,长孙就告诫哥哥,别让母亲再来了。
至于众嫔妃们的心事,不须多说,自然是想什么的都有。
长孙久病不愈,她的几个子女都揪心无比,太子李承乾满心惶恐。
十月中旬的时候,趋着长孙皇后清醒,李承乾对她道了一句:“母后,儿臣想去向父皇请求赦免囚徒,同时请高僧来为您渡脱祈福。。。。。。”
“不可,高明,大赦是国家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自己的教规,若随便动用,定会有损于国体,即便你父皇同意,本宫也不会同意,切记,此事万不可违。”长孙一听,连忙阻止。
李承乾听得双目蕴泪,伤心无比,又不敢违逆母意,只能作罢。
“高明,母后没事,你不用担心。”长孙皇后瞧着儿子的模样,不由叹了口气。
她的儿女们年纪都还不大,若是她不在了……
太子李承乾的婚事原本定在十一月初,因皇后病重,婚期只能后延,此事一出,苏家顿时被推上了风浪口。
好在到十月底的时候,长孙的身体逐渐开始有了好转,到了十一月中旬,她已能起床走动。
李世民父子对此自是大喜过望,长孙能起床走动后对太子所说的第一句话是:“高明,对不住,原本你的婚事应该在这个月,却因母后。。。。。。”
第三百三十七章 太子娶妃
“母后,您这是什么话,您这是要折煞儿臣啊。”李承乾吓了一跳,一脸惶恐的接口。
“傻孩子,那苏家女确是难得一见的好姑娘,母后这一病只怕没少给她添麻烦,心里确实觉得很愧疚。”
“过两日我便和你父皇商量,将你们的婚事定于明年年初吧。”长孙皇后看了他一眼,摇了摇头。
太子与苏家女婚事刚定下一年,她和皇帝原本都打算让他们今年十一月成婚。
结果她去了一趟九成宫就一病不起,这事对苏家女的名声肯定是有些影响的,尤其是那些眼红太子妃位的人家,只怕少不得要拿此做文章。
长孙对苏娴这个儿媳妇挺满意,一点不希望因自己而让她背上什么不好的名声。
李承乾知道母亲的心事,心头感激莫明,鼻子不自觉的泛起了酸意。
十二月初,一指诏书再次下到了秘书丞苏亶的府中,这是一旨成婚圣旨。
旨文如下:秘书丞苏亶长女,门袭轩冕,家传义方,柔顺表质,幽闲成性,训彰图史,誉流邦国。
正位储闱,实惟朝典,可为皇太子妃,所司备礼册命,主者施行,婚期定于贞观九年正月甲申。
苏家接到这旨诏书,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到了肚子里。
话说太子娶妃的时间原本定在今年的十一月,但时年八月,皇后从九成宫回来,就一病不起。
京中已有谣言说太子妃与皇后命格不合,与其相克云云。。。。。。
苏家这一段时间承受的压力实在非同小可,就连一向淡定的苏亶一颗心都紧紧悬了起来。
虽说他不太相信以皇帝的英明会随意迁怒自家闺女,但若万一皇后有个什么三长两短,以皇帝对皇后的深情,再听得京中的谣言,会做出什么决定,委实难以预料。
苏夫人更是紧张的很长一段时间连觉都睡不好,倒是苏娴表现很平静。
许是这些年一心钻研医理的原故,她对婚事的态度比普通女子要豁达许多。
婚期圣旨下达的当日,苏夫人激动得泪流满面,待传指之人一走,她就进了家里的小佛堂,在菩萨像前诚意诚意的举香叩头:“多谢菩萨慈悲,保佑垂怜。。。。。。”
“娴娘啊,后日你随我入宫去看看皇后娘娘。”从小佛堂出来,苏夫人又去了女儿的院子,对手里正捧着一医书的女儿开口道。
“好。”苏娴点了点头。
她对皇娘的印象是极好了,皇后病重的这段时间,她也不只一次入过宫探望过。
虽说尚未过门,她也算是皇家钦定的媳妇,未来的婆婆病重,她自没有不去探望的道理。
十二月初九,圣旨颁布下去的第三天,苏氏与女儿一同入了宫。
两人来到立政殿,见过礼落座之后,苏娴悄然打量了长孙皇后一会,半刻之后,一双秀眉不自觉的轻轻一颦。
“苏大娘子,因本宫之故无端让你和乾儿的婚期迟了两个月,并因此给你和苏家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实在是对不住。”
正好在此时,长孙皇后抬目朝她看了过来,开口道了一句。
“娘娘折煞臣女了,于君臣之道,您是贤德兼备的一国之后,母仪天下,不知庇佑了多少人,您凤体有恙,臣女即当诚心为您祈福。”
“于长幼尊卑之道,臣女为太子殿下尚未过门的妻子,是您未过门的儿媳,您身体有恙,臣女本该近身侍奉,臣女只恨医术不精,不能立即解除娘娘的病痛,又岂当得起娘娘这声对不住。”
苏娴吓了一跳,敛下心绪,连忙站了起来,一脸惶恐的开口道。
“坐下说话,别这么紧张,待你嫁过来与本宫相处久了,便知本宫这里没这么多规矩。”长孙皇后摆了摆手,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