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贤后-第1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即便遇到一些不得不随夫人一同出去的场合,她通常也像隐形人一般,极少说话发言,正因为如此,今年都十四了,上门提亲的人也不多。

    而苏家人则认为女儿早嫁对身体不好,也不急着为她找婆家,准备明年才开始帮着张罗寻找。

    “半个月前,在大慈恩寺见过一回。”苏娴略一犹豫,将当日与太子相见的事说了出来。

    “太子殿下认识你?”苏亶奇道。

    “应该不识,女儿虽随母亲进过几次宫,但每次都毫无存在感,尤其有太子在的场合,通常有许多人在,彼此隔得又远,他根本不可能注意到女儿的存在。”苏娴道。

    “罢了,不管是什么原因,既然他已经注意到了你,皇后又有了召见你的心事,你心里就要做好准备,以你的才能本事,为父相信,即便是太子妃一职,你也是能胜任的。”苏亶听完之后,沉默了半晌,才接了这么一句。

    “女儿知道,女儿从未想过嫁入皇家,但若天命如此,女儿也不会刻意抵抗,皇后娘娘是个很了不起的人,若有能被他们挑中,女儿会好好去适应这个身份的。”苏娴点了点头。

    “去吧。”苏亶瞧着这样灵慧通透的女儿,目中闪过一抹欣慰。

    次日一早,苏娴换了套合适入宫的衣衫,随着母亲进宫去了,她们到达立政殿的时候,长孙皇后刚处理完宫务。

    听得苏家母女来了,立即命青岚出去将迎她们进来。

    苏夫人母女走到离皇后约有十余步远的位置站定,躬身俯首朝她行礼:“见过皇后娘娘,娘娘圣安。”

    苏娴一进来,长孙皇后的视线就落到了她身上,苏娴今日穿的是一袭淡粉色的衣裙,挽着京都贵女常挽的双丫髻。

    她的容貌清丽淡雅,衣着也不是特别亮眼,乍一看并不显眼,可当你细看的时候,却发现这姑娘越看越好看,她身上有一种说不出的温婉宁静的气息。

    “不必多礼,赐坐。”长孙皇后摆了摆手,苏家母女道了谢,就着宫女搬来的席垫坐了下去。

    “好个灵秀可人的小娘子。”长孙皇后仔细打量了苏娴几眼,只觉这小娘子愈看愈让人感觉舒服,不由脱口赞了一句。

    “娘娘过奖了,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过安静。”苏夫人心头一跳,面上却是神然不显,颇为谦逊的接了一句。

    至于苏娴,只是略带羞涩的笑了一笑,未发一言,一如既往的安静沉默。

 第三百三十章 太子妃定

    长孙皇后和苏夫人母女聊了大半个时辰,在此期间,她多次观察苏娴并不断问话,苏娴除了回答必要的问题之外,不曾多半句嘴,一直低眉顺眼的坐在一旁。

    换成一般人,看她如此,多半觉得此女木讷,实非太子妃的合适人选。

    可长孙皇后不一样,她一这辈子,见过的能人、强人太多了,眼光之利非比寻常。

    这苏家小娘子话虽少,但她眉眼柔顺,目光清澈平和,言行举止不卑不亢,这是一个真正宜室宜家,胸中有丘壑的人,而绝非所谓的木讷。

    太子若能聘得这样一位太子妃,日子想必不会过得太差。

    出于这样的心事,当天夜里,当丈夫来立政殿的时候,长孙皇后就将自己见苏家母女之事、以及自己的意见一并告诉了他。

    李世民听完之后,略略沉吟了片刻,开口道:“既然你如此看好,就那苏定家女吧,先找人合合她们的八字,合适的话,朕就赐婚圣旨。”

    “太子妃人选非比寻常,陛下不再多考量打探一二?”长孙皇后有些讶然的看了丈夫一眼。

    “有什么好打探的,苏家自北周开始,门庭就十分显赫,苏禀这一支自他的祖父起,个个都是人杰。”

    “这样的人家,这样的门庭,他们的嫡长女,又能得你赞不绝口,还有什么好探的。”李世民有些好笑的看了妻子一眼。

    不说李世民夫妇的心事,但说苏夫人和女儿回来的当晚,苏亶一下朝就来到了夫人的房里:“娘子,今个儿你带娴娘入宫面见皇后娘娘,怎么样?”

    “我还以为你真不在意这事呢,我瞧皇后娘娘的意思,多半是看上咱们家娴娘了。”苏夫了横了丈夫一眼。

    “。。。。。。”苏亶。

    果不其然,没过几日,宫里就来了人,先问了苏娴的生辰八子,大名小名,如此又过了七八日,到九月下旬的时候,一纸欲聘苏家女为太子妃的诏书就到了苏府。

    聘太子妃的仪程繁琐,从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到亲迎,六礼走完,估计要一年多时间。

    现在下聘,到太子正式迎太了妃的时间起码要到明年年末或者后年后初,太子妃人选花落苏家,又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就像当初柴哲威迎姚家女一样,都是那样的出人意料之外。

    论门庭,苏家女当然有资格做那太子妃,问题这苏娴这些年实在太没有存在感了。

    大家很是想不通,帝后选来选去,最后会给太子选了个各方面都平平无奇的太子妃。

    一些门庭显赫、自认自己才是太子妃最佳人选的贵女们气得快咬断了牙根。

    外面这些人的心事苏娴并没有放在心里,她仍然不参加任何贵女们的活动,有空的时候,不是在读书,就是在捣鼓草药。

    在她看来,没有嫁入东宫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她难得的自由日子了,自然是要好生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她一点不觉得学医有什么不好。

    太子的身体貌似不怎么好,她会医术,以后近身照顾,也能将他照顾的更周到不是?

    至于对太子这个人是否有什么好感,苏娴并无特殊感觉。

    许是还没有开窍,许是这些年她的大半心事都钻进药理里,对男女情事并不曾有太多幻想,成亲对她而言更像是一种任务。

    不管嫁给谁,她都会尽力去做好一个妻子应尽的分本,当然,太子妃这个角色和普通人有些不一太一样,对此,她心里也有准备。

    进了东宫之后,她自然会尽心尽力去做一个太子妃该做的事,成亲的前半年,家里多半会为她请专门的嬷嬷来教导她,她不必为此多操心。

    十月中旬的某日下午,苏夫人来到女儿的院子,一进门就看见女儿穿着一身简朴的青衣,捋着袖子正在捣药。

    她顿时不满的叫了起来:“娴娘,过不了多久你就要嫁入东宫,怎的还这般不顾形象的捣鼓这些?”

    “阿娘,我这不还没嫁进去么,以太子妃的仪程,起码还要一年半载的时间,等你们把教导嬷嬷请进来之后,我再学规矩也不迟。”

    “再说了,太子身子骨不太好,我会些医术,入了东宫之后,也能更好的照顾他不是?”苏娴抬起头,看了母亲一眼,笑着接口道。

    “你这丫头,外面不知多少人嫉妒你,可你自己怎的却。。。。。。”

    苏夫人听得十分无语,颇有些恨铁不成钢,要是让外面那些人知道女儿对这门亲事的表现如此淡泊,还不知会气成什么样。

    自从亲事定了之后,太子有空就会往苏家送些东西,由此看来,太子对这门亲事是极为满意,只是她这个女儿表现却十分平淡。

    “阿娘,这种事得靠机缘,嫉妒或者渴盼都没有用,不然,这事也落不到女儿身上不是?”苏娴不以为意的笑了一笑。

    “好了,我觉得娴娘这种心态挺好,太子妃不比寻常,若是情绪太过激动,就容易干出错事,只有能用足够冷静的态度面对一切,才能真正做好一个太子妃。”

    就在这时候,门口响起了苏亶苏大人的声音,他今个儿下朝比较早。

    “父亲。”苏娴朝他微微拂了一礼。

    “自己家里,不必拘礼,等你出嫁之后,我和你母亲就该向你行礼了,夫人,你先去忙你的事如何?我和娴娘聊聊?”苏亶摆了摆手,复转目对妻子道了一句。

    苏夫人知道自家这个女儿向来和丈夫更有共同话题,她没好气的看了他们一眼,就转身离去。

    待妻子离开之后,苏大人的面目光再次落到脂粉不丝,手里还握着捣药棍的女儿,有些犹豫的开口问了一句:“娴娘,你可是不喜太子?”

    “父亲多虑了,我对太子印象挺好的,这满城的少年郎君,无论是比身世,还是人品,能胜过太子的都找不出几个,女儿怎会对这样的婚事不喜?”

    “只不过女儿终始记着父亲一句话,皇家儿媳不好做,亦不合适投入太多的感情,感情太深,就容易失去理智,太子妃更是如此,女儿和太子不熟,也不曾有机会建立太深的感情。”

    “像如今这样,能有份淡淡的喜欢就足够了。”苏娴一脸平静的接口道。

 第三百三十一章 长乐出嫁

    时间继续滑行,转眼就到了贞观八年,贞观七年的九月末的时候,长孙皇后又查出身孕。

    随着年纪渐长,她的孕症反应似乎也越来越严重,孕吐期足足持续了一个半月,到了十一月,才逐渐稳定下来。

    去年九月的时候,李世民不仅为太子定下了太子妃的人选,也把长乐和长孙冲的婚事给定了,婚期定在今年的二月花朝。

    长孙此时已有六个多月的身孕,她的身体近来有些不太好,情绪也经常不太稳定,婚事的操持这一块她颇有些力不从心。

    可长乐是她亲出的头一个出嫁的女儿,让她把婚事交给别人操办,她也不放心。

    倒是李世民见她精力不济,怕她累出好歹,主动将此事接了过去。

    他一个大男人虽不擅长这些,但公主的嫁妆宫里都是有分例的,他只需要监督一下即可。

    因长乐是嫡公主,李世民就要求内务府在嫁妆这一块比其它公主的规格上加一倍。

    之前出嫁的几个公主都是庶出,李世民想给自己的嫡公主多一些嫁妆,本也无可厚非。

    可魏征这个犟老头又跳了出来,指责李世民的要求不合法度。

    “玄成,你倒是和朕说说,长乐身为嫡公主,之前出嫁的公主都为庶,自古嫡庶有别,朕想多给长乐些嫁妆有何不妥?”李世民强忍着怒气,瞪着魏征开口。

    “陛下,自古嫡庶有别不假,可凡事还有个长幼尊卑,长乐虽为嫡,可永嘉公主是她的长辈,长乐公主的嫁妆按制无论如何都不该超过自己的姑姑。”魏征并不退缩,梗着脖子开口。

    他不说永嘉还好,一提永嘉,李世民只气得怒目圆睁,额上青筋暴露,永嘉是个什么人,她如何能与长乐相提并论?

    魏征这个老匹夫,这个田舍翁,莫非是活得不耐烦了?

    “陛下,魏大人所言亦不无道理,永嘉公主虽不嫡不长,可她究竟是长乐公主的长辈,彼此出嫁的时间又相隔不远,确不好让长乐公主的嫁妆份例超过她太多。”

    悉知皇帝性格的房玄龄见状心头咯噔一声,皇帝这样子瞧上去是真生气了,他连忙站了出来,帮着魏征道了一句。

    “臣也赞同魏大人所言。”长孙无忌踌躇了半刻,也站了出来。

    这事他算是受益者,为了避嫌本不该说什么,但若真因此而让皇大发雷霆,处置了魏征,却是大大不妥。

    李世民见大家都帮魏征说话,虽然气得脸红脖子粗,却也不好再发作,只能气得哼了一声,一甩袖袍,扔下满殿朝臣,气咻咻离开了朝殿。

    “魏大人,你这次实在是冲动了,那永嘉公主是什么性子,你怎的。。。。。。”从太极殿出来,房玄龄一脸复杂的看了魏征一眼。

    以往魏征和皇帝顶牛,他虽然不曾帮腔,可内心大多时间是支持他的,可今日这件事,说实在话,房玄龄并不认可魏征的做法,觉得他管得有些过了。

    “永嘉公主身上虽有各种毛病,口碑也不太好,但是她是长乐公主的长辈,两个人出嫁的时间又隔得不远,若长乐公主的嫁妆规格高出永嘉公主太多,本就是愈制,世人少不得会议论,我不觉得自己的谏言有什么不妥。”

    魏征并不认为自己错了,反而坚持自己的理论。

    房玄龄、温彦博、萧瑀等人见状只能摇头,不便再言。

    不说朝臣们的心事,但说李世民从朝殿出来,回到后宫之后,立即气咻咻的将事情和长孙皇后说了。

    长孙皇后听完之后不由莞尔一笑:“陛下莫要生气,魏大人此举乍一看是能不通人情,不过从法理上来讲,确没有什么过错。”

    “不仅无错,反对长乐有益,试想,要是长乐带着比永嘉多出近一倍的嫁妆出嫁,世人议论起来的时候,会怎么说?”

    李世民是男人,对后宫的一些礼制不那么清楚,可长孙皇后不一样,她一听,就深知魏征所言有礼,非但没有怪罪之意,反而开口就帮其脱辩。

    “这么说来,倒是朕错怪玄成了?”李世民听得一怔。

    “确实陛下错怪他了,不过这也没什么,陛下爱女心切,又向来不插手后宫之事,偶然犯错,亦为人之常情,这事就交给臣妾来处理吧。”长孙皇后微微一笑。

    次日,长孙皇后就召了魏征的妻子裴氏入宫,当着她的面大叹魏征能“引礼义抑人主之情”,并对他大加赞赏,同时赐绢四百匹、钱四百缗,以示褒奖。

    并让裴氏代为传口讯说:“本宫早闻玄成正直,今日算是见识到了,希望玄成一直保持这样的品格。”

    裴氏领着皇后的奖赏回到家,当在晚上,就将皇后褒奖的话一字不漏的转给了魏征。

    魏征听完之后,怔了半晌,才一脸感慨的开口:“陛下能有此贤后相助,何愁做不成一代明君呢。”

    “你呀,你后劝谏的时候多用用脑子,某些法理之外,人情之中的事,亦不必矫枉过正,这些年,要不是皇后在旁帮着劝陛下,以你那倔脾气,脑袋只怕早已搬家了。”裴氏没好气的瞪了丈夫一眼。

    嫁妆的风波很快过去,转眼就到了花朝节,这一日正是长乐公主出嫁的日子。

    现年已经十三岁的长孙公主出落得出水芙蓉一般,秀丽无双。

    待她穿好嫁衣,长孙看脸上稚气尚未完全脱却,却仍清丽不可方物的女物,鼻子又酸又涩。

    她轻轻握住女儿的手,哽咽着叮嘱:“长乐,嫁到长孙府之后,好好和冲儿过日子。。。。。。”

    “母后,儿臣知道,儿臣一定会好好过日子的,您有孕在身,莫要过于伤怀,长孙家,那是您的母家,舅舅和舅母,还有外祖母,他们待我都比对亲闺女还疼爱,您有何不放心。”

    长乐鼻子也有些发酸,可看着挺着大肚子的母亲,实不愿她伤怀,便强撑着笑脸,略带着几分俏皮的开口道。

    走到门外的李世民听到她们母女的对话,不自觉的停住了脚步,他的鼻子也有些发酸,等到里面的气氛缓和下来,他才抬步走了进去。

    “长乐这孩子,长得真像你,观音婢。”他看着身着嫁衣的女儿,眼前一阵恍惚,仿若看见了二十年前,妻子初嫁给自己的情景,不由轻轻握住妻子的手。

 第三百三十二章 避署九成宫

    贞观八年四月,长孙皇后第七个孩子,新城公主出世。

    自生了晋阳公主之后,长孙皇后的身体就大大不如以前,经常伤风感冒。

    生第七个孩子的时候,又不太顺利,好不容易生下来,自己就昏睡了两天,她足足坐了两个月的月子,精神才略有好转。

    长孙出月子的时候已是六月中了,天气颇为炎热,李世民因体质原因,颇为怕热。

    每年到了炎炎夏季,只要朝事不是特别繁忙,他便要出门避暑。

    他之前担心妻子的身体,放心不下,一直没有出门。

    现见妻子坐了两个月的月子,精神和脸色都好了许多,便想带着她一同去九成宫避署。

    九成宫建于开皇十三年,座落于吴山县(唐称)、杜水之北的天台山,于贞观五年再次被李世民修缮。

    九成宫座落的位置海拔近1100米,炎夏时节,外面热浪逼人,这里的气候却凉爽怡人,极合适避暑。

    李世民要去九成宫避暑肯定不会是他的一个人,他准备在九成宫过完夏季才回京。

    为此几乎将朝中重臣都带了过来,除了朝臣,皇子公主也带好几个,算是暂时将办公的地点搬到了天台山的九成宫。

    除了太臣和皇子公主外之外,后宫人随行的人员有长孙皇后、郑婕妤和燕贤妃。

    郑婕妤入宫已近三年,仍无子嗣,但她容貌无双,人又聪慧懂事,李世民对她一直是盛宠不衰,除了皇后的立政殿,歇在她那里的时间是最多的,出来避暑,自然是少不了她。

    至于燕贤妃,是自秦王府开始就跟着他的老人,也是个极为聪敏懂分寸的人,加上她去年刚失去了一个儿子,李世民心里对她颇有几分怜惜,此次带着她,多少有几分宽慰补偿之意。

    皇帝出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