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阙-第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嬷嬷的侄子和侄媳妇经此一面后,觉得风重华很好相处,便时常来往。

    风重华也乐得结交他们,就开始走动起来。

    等到正月初三,安陆伯府才记起她这个守制的孙女,派人送来了过年的东西。

    风重华派许嬷嬷去收下,转手就分给了几个丫鬟。

    至于安陆伯府的人,她连见都没见。

    正月还未过完,文谦就再次造访安陆伯府,询问郭老夫人到底何时能将一半家产分到风重华名下。

    郭老夫人本就被风慎一家气得不轻,这会见到文谦来逼,恨不得立时咬上文谦两口。

    可是文谦拿着当初文氏下葬前郭老夫人所立的字据,声称若是二月之前不解决,他就闹到金殿上去让陛下评评理。

    郭老夫人没有办法,这才逼着风慎清点起家产来。

    可是风慎哪里舍得送给风重华。

    不免在文谦在面前说漏了嘴,说风重华并非他所生,凭什么要他的家产。

    郭老夫人听了这话只吓得三魂失了两魄,立刻下令风慎住嘴,又将他关了起来。

    文氏死了被追封为恭人,风重华被封县君,足见陛下对她们还是看重的。如果因为风慎的缘故再逼死一个,只怕安陆伯府离灭府不远了。

    现在谁不知道京阳伯府的日子难捱极了,听说京阳伯连朝都不敢上了,整日在府里装病。小儿子腊月去世,连发丧都不敢,偷偷一副棺材埋入了祖坟。

    令郭老夫人安心的则是,文谦并没有多心,只当是风慎发疯之言。

    隔了几天,文谦领着一个账房模样的人再次来了安陆伯府,原来这人是从大理寺借来的书办,专门处理债务纠纷的。

    眼看大理寺来了人,郭老夫人无法只得亲自处理。

    原本她想给风重华一些田地了事,可是文谦死活不要,非要几处收益最好的商铺。郭老夫人见到他连二房的家底都给摸清了,只气得吐血。

    就这样来来回回的拉锯中,文谦到底还是在二月中旬将二房的家产清点干净。

    他请中人做了保,又去官府过了档。

    自此以后,风重华名下多了数间铺子,有了这些商铺,再加上文氏所留下,风重华年年都有将近上万两收入。

    如此一来,郑白锦顿时着了急。

    她便将风明薇送到山庄里,说要与风重华一同守孝。

    可实际上,是想培养她们姐妹感情。

    风重华不是孩子,更不耐烦哄风明薇,每日将风明薇晾在山庄里不管她。风明薇哪能受得了这种苦?山庄里不能穿绸不能穿锦,整日粗麻贴身。还得日日抄写经文,尤其是不能吃荤更是要了她半条命。

    不到半个月,风明薇就哭着喊着要回去。

    郑白锦没办法,只得将女儿又接了回去。

    而后,她想送风绍民过来,风绍民早就从风明薇嘴里知道了山庄清苦,哪里肯来。郑白锦一让他来,他就装病。

    风绍民可是郑白锦的眼珠子,他这一病就要了郑白锦半条命。

    自那以后,她再也不说让儿女们去山庄守制的话。

    二月还未过完,徐光与陶春相偕来告辞。

    风重华便知韩辰已回了京城。

    这俩人虽是来监视她的,可是从来没做过对她不利的事情,而且有几次难民冲击山庄还多亏他们相救,风重华对他们倒是真心真意的感谢。

    送了一百两银子的谢仪,风风光光地将他们送离了山庄。

    这半年,许嬷嬷等人与徐光和陶春也相处出了感情,得知他们要走的消息,还颇有些不舍。

    悯月射月惜花她们,帮他们一人做了一双鞋和一身衣服。

    徐光与陶春走后,山庄彻底安静下来。

    偶尔会有士子们相偕来山上踏青,当得知山上葬着一个被夫家逼死,女儿在此守制的母亲后,也会有人来拜祭一下。

    一来二去,风重华的事情被这些士子们传到民间,竟是颇得了一些好评。

    自从回京后,韩辰似乎将风重华给忘了。

    他不仅没派人过来,也从未找过她。

    韩辰不来找她,她乐得清闲。

    然而,最令她意想不到的却是安陆伯府再次来了人。

    风明贞看着立在枇杷树下,亭亭独立的风重华,心中百味杂陈。

    “二妹妹。”她缓步上前,与风重华互行了礼。

    待拜祭过文氏后,她们才回到庐内说话。

    一盏粗瓷苦茶,几碟乡野糕点。椅是松木劈就,连漆都未上。几是柏树所打,表面不平。地面只铺了一层青砖,轻洒了层水。

    她知道山庄清苦,却不知苦成这样。

    这半年,二妹妹是怎么捱过的?她托着粗瓷茶盏,将面庞隐入了氤氲白雾中。

    面前的二妹妹瘦了,早就没了在安陆伯府时的婴儿肥,颊间也多了一些棱角。

    只是一双眸子,却更加静谧幽深。

    “我就要出嫁了。”风明贞道。

    会昌候府虽是不喜欢安陆伯府,可因早年间就订过了亲事,再加上淳安郡主一力坚持,两家就订于今年成亲。

    毕竟张延年也大了,会昌候夫人急着抱孙子。

    然而,隔房的堂妹还在热孝,她却于今年成亲,这怎么说都不好。

    所以,风明贞便亲自过来说明。

    对于她的出嫁,风重华并不意外,风明贞前世也于今年出嫁。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安陆伯府从来都没有考虑过儿女后辈。

    不让郑白锦那一房为文氏守孝就罢了,居然还勿勿将风明贞嫁出去。难道他们就不知道,风明贞越是嫁得这么匆忙,在婆家越没有地位吗。

    只是,这些话不能与风明贞讲,她将眼睑低垂,遮住自己的情绪。

    “恭喜大姐姐了。”风重华抿唇轻笑,即无堂姐即要成亲的欣喜,也无苦守山庄的落寞。

    倒引得风明贞诧然半晌。

    “二叔准备将婶婶扶正。”风明贞低声道。这两天流年不顺,昨天先是嗓子哑了,今天又发高烧了,真是一天比一天难受。

 第51章下棋

    郑白锦虽是平妻,可平妻到底还带了一个平字,名不正言不顺。

    等到过完年,郑白锦就闹着让风慎把她给扶成嫡妻。

    文氏虽说才过世半年,可是守孝都是只要到第二年正月一过完就算一整年。如此说来,风慎也确实为文氏守满一年孝了。

    听完风明贞的话后风重华颌首,面无表情。

    风明贞没想到风重华居然连反对都不反对,不由噎了一下,托起茶盏掩饰她的失态,“二妹妹知道吗?你们二房的关姨娘没了。”

    郑姨娘腹中怀了男胎,去年还曾找过风重华,想要将孩子寄在文氏膝下做嫡子。

    那时,风重华就已知道了她的结局。

    可是,当从风明贞口里听到时,依旧是震动了一下。

    又是一条生命。

    这安陆伯府可真是胆大包天……

    只是这些,到底与她没有任何关系了。

    文氏下落不知,连尸骨都寻不到,弄影也是生死难寻。

    这安陆伯府再怎么闹,也引不起她半点关注。

    可是看到风明贞的目光全是探究,她不由搪塞:“关姨娘去年曾想将她腹中孩子寄在母亲膝下,母亲并未同意。”

    风明贞也是个通透人,心中对关姨娘的怜惜顿时烟消云散。谁不知文婶婶懦弱没主见,关姨娘敢打她的主意,定是没安好心。

    “她死就死吧,倒可惜了孩子,听说是个男胎。”风明贞支颐叹息。

    风重华凝眸看她,见她面上浮着一层淡淡的粉红,眸子莹莹闪光,满是对未来的憧憬。

    不由敛眸。

    张延年心中只有淳安郡主,可看风明贞的样子,对张延年却是满心满腔的爱意。一提起他,眼中似乎能发出绚丽光彩。

    情之一字,不知从何而起,亦不知从何而终。

    唯余叹息而已……

    她轻轻叹了口气。

    似是被风重华传染了,风明贞也轻叹出声:“你说,他会对我好吗?”

    风重华想,他会对你好的,因为他是君子。

    风明贞似乎根本不想要她的回答,只是托颐静坐,眸子里带着痴痴笑容。

    庐外野蔓满墙,漫卷,柳叶初黄。

    抬望眼,那抹幽蓝深邃之上白云浮动,清澈如洗。

    姐妹俩人围坐着柏木做成的高几,却相对无言,静成了一副图画。

    风明贞午后就走了。

    她尝了风重华的午膳后,实在无法进第二口,便勿勿离开。

    看她远去背影,风重华不由轻笑起来,眸中添了一缕生动。

    却命令许嬷嬷替风明贞准备了一箱添箱。

    不论风明贞在婆家怎样,手里有银子总是会方便些。

    所以,她并没有像其他小姐妹送一些绣品和体已小玩意,而是送得沉甸甸的银子和金银首饰。

    添箱送到小郭氏那里时,把小郭氏吓了一跳。

    可小郭氏转念就想,二姑娘平白得了二房一半家产,送这些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倒是风明贞真心真意地感谢了许嬷嬷,亲自将许嬷嬷送到垂花门,眼看她坐上马车才回去。

    回去之后,就将小郭氏好生埋怨了一番。

    小郭氏本来就因为风慎逼风绍元娶李婵有些生气,被女儿这么一说,又是气上加气,当天夜里就病倒了。

    风明贞又是气又是急,觉得母亲实在是太不懂事,在她结婚前居然耍起小性子,便也赌起气来。

    从那以后,母女之间终是有了隔阂。

    风明贞整日绣嫁妆,还要照顾‘生病’的母亲,而且还要管大房的中馈。

    二叔风慎还胡闹,天天到郭老夫人处胡闹。

    不过几个月就瘦了二十几斤。

    等到出嫁时,嫁衣挂在她身上空荡荡的,只剩一副骨架,把请来的全福娘子都给心疼坏了。等她成完亲,淳安郡主以婆家人身份见她时,更是吓了一跳。

    这些,风重华终是看不到了。

    她是丧母之人,安陆伯府自然不允许她去冲撞风明贞亲事。

    尤其这桩亲事郭老夫人满意至极。

    等到三日回门时,郭老夫人拉着张延年的手向他诉苦,话里话外不离风绍元。

    张延年听得坐立不安。

    回去之后,与会昌候夫人刚提了一句,会昌候夫人就将他痛斥了一番。

    可他到底是良善君子,还是私下去寻了国子监的朋友。

    隔了几日,风绍元回国子监重读。

    可这件事情还是在会昌候夫人心中扎了刺,在风绍元回国子监第二日,会昌候夫人以教规矩为名,让风明贞随侍在身边。

    风明贞刚刚与张延年成亲,正是蜜里调油之际,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分离,便私下找张延年告状。

    可张延年一句遵母命,就将她的心给浇个透心凉。

    自这天起她才发觉,张延年对她实在冷淡。除了夜里入睡,平时不与她说话,而且不许她去书房。

    若说张延年对她不好吧,府里的下人仆妇们敢有怠慢她的,张延年就会立刻斥责。可若说对她好,为什么没有成亲前所想象的甜蜜。

    自她被会昌候夫人逼着立规矩起,她就恨死了安陆伯府。

    他们根本就不为她考虑!根本就不管她在婆家会受什么苦。

    他们眼里,只有安陆伯府。至于她这个嫁出去的姑娘,能用时则用,不能用时……

    她突然想起文氏。

    当年,他们是不是也这样对待文氏的。

    可这些话,她终是无处去问了。

    成亲这些日子,除了因为风绍元安陆伯府来看过她,以后就不闻不问。也就只有那个在山庄守孝的风重华还三不五时的给她送些土产,让她知道,还有娘家人没忘记她。

    有时,一扇门关了,另一扇门却打开了。

    会昌候夫人虽是嫌弃她,却不是性格古怪之人。说是教她规矩就是真教规矩,即不折磨她也不虐待她,根本不像郭老夫人对待郑白锦那般。

    她收了对安陆伯府的心意,一心一意地奉承起会昌候夫人来。

    一来二去的,会昌候夫人虽还是瞧她不顺眼,却不再像以前那样呼喝她了。

    一转眼,五月已到。

    昨日方下过一场雨,此时水光潋滟,山色空蒙。

    风重华鬓间插一朵素绢花,坐在塘边石凳上,面若桃花娇艳,一双点漆黑眸盯着棋秤中的黑白双子。

    说是三年守孝,其实只需要过两个新年和一个正月即可,等到明年二月,她就算是守完了制。

    自今年正月开始,她的里衣已换成白绸,不再全身着麻。头上的白麻布虽还系着,可是青丝已开始挽鬓,亦不再披头散发。

    韩辰坐在她的对面,剑眉微凝,眼中暗光闪动。

    “你这一年没做别的,就学了下棋?”

    “对呀,我棋艺精进了不少吧!”风重华速度抬眸又快速垂下。自从去年那场雨后,她就苦练棋艺,怎么这会又嫌弃她下得好了?

    她不再说话,快速将子落入空门中。而后抬眸,摆出一副得意的样子。既然韩辰一时半会不准备要她的性命,她就装装小孩子。反正这样装,总有好处没坏处。

    韩辰不禁双眉乱抖。

    却到底强忍住。

    他伸出大袖,随意一拂,将棋秤上残局拂乱。

    然后站起身,长吸口气。

    柳枝湿衣,闲花拂面,远空腾云似烟,草色新绿。

    不禁弯了弯唇角。

    有多久没像今日这般清闲了?

    自从广西回来后,袁皇后待他就更加亲热了。不仅只口不提广西之事,反而时时让袁雪曼与他一同出现。

    清明节那一日,皇家在园囿宴饮。罗列杯盘,互相劝酬之后,袁皇后居然当众提出让两家结亲之事。

    若不是他父亲见机病发,只怕会无法收场。

    袁皇后果非常人啊。

    若是一般人,此时该恨他,欲除之而后快。

    可袁皇后偏其道而行之。

    只是如此一来,皇伯父却把怒迁到他的身上。在考较了他的学问之后,便斥责了他,又将他发配到洛阳数月,几日前才回来。

    他也知道,皇伯父这也算得上另一种保护。只要他呆在京城,袁皇后就会时时寻他麻烦。

    可这麻烦,到底是谁引出来的?

    一百多条人命,他眼睁睁地看着变成刀下亡魂。

    尤其是莫土司,更是含怒问他,问他还记不记得当年城下之盟?

    他怎不记得?

    当年皇伯父与莫土司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从此以后共治天下。

    这天下虽大,椅子却只有一把。

    古往今来说共治的,有几个真共治了?

    莫土司要是真聪明就该早早交出兵权,送嫡长子入京为质。

    “土司可还记得当年城下之盟?”他这样回答,“若是土司尚记得,便不该行叛乱谋国之行径。”

    莫土司想要再说什么,终是说不出了。

    乱臣谋国,就是该死,对不对?

    袁皇后肯定也是这样想的。

    消息传到京中,袁皇后洗尽钗环,身穿素裙,背负荆条,跪在御书房外一天一夜。

    “妾久居宫中,实不知莫家有反叛之举。妾若早知,定当手刃此贼,以保陛下江山万代。”袁皇后背上满是鲜血,红得触目惊心。

    “走了。”韩辰冲着身后的人随意摆了摆手,大踏步而去。

    独留下满腹惊讶的风重华。

    这人怎么回事?说来就来,一盘棋还未下完就又走了。

    真是奇怪。

    可到了晚上,山庄里又来了客人。

    “见过明德县君,小老儿自高祖那辈起世代开棋室……”

    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冒冒然跑到我这里就为了说这事?风重华皱起了眉。

    “小老儿是奉命来教县君棋艺的。”

    小剧场:“我不学下棋!”

    “你不学也得学。就你那臭棋篓子,快熏死我了。”

    “我告诉你,我可是有身份的。”

    “一个县君算什么身份?皇帝可是我大伯。”

    “作者是我亲妈……”

    不好意思,感冒吃了药睡过头了,今天也忘了定时发布,结果搞到现在才发新章节,真是抱歉。仔细想想,我都三天没码字了,真是感冒害死人啊!!

 第52章线索

    虽是不服气,可是风重华到底还是正正经地跟着老夫子学起了棋艺。

    这个老夫子姓唐,虽是开棋室的,却时常出入王候家,也教后宅的夫人小姐们制棋。

    而且,他不仅下得一手好棋,琴艺更是高超。

    风重华自从得了他,如获至宝。

    前世,她十岁丧母,二十岁出嫁,这十年就在安陆伯府蹉跎了。出嫁之后,虽是银子随便她花,可总不能像小姑娘似的去学琴棋书画。

    所以这些东西,她虽然都懂一些,却都只是皮毛。

    这会有人教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