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重阙-第1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国之兆?”

    胡有德被梅大学士骂得哑口无言,恨恨地瞪了他一眼,捧着诏令灰溜溜地回内庭了。

    同知太常礼仪院使摄太常卿的小衍圣公孔希行看着与他夫人同宗的梅大学士,苦笑摇头,“极真,你何苦得罪此人?须知他在陛下面前极得宠。”极真是梅大学士梅健的字。

    梅大学士转头望他,目有不忿:“《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是司马迁称赞孔子的话。

    见到梅大学士用赞美他先祖的话来回答自己的问题,孔希行面有愧色。

    他郑重地冲着梅大学士揖了一礼,“吾不如极真。”

    此时,避暑行宫内的体仁宫,宁妃正在与二皇子说话。

    “吾儿,错矣。”宁妃看着跳入了别人陷井而不自知的二皇子,心中痛惜。

    智多近妖的东川候宁朗摆明不愿掺和皇家之事,所以这次二皇子才会一头跳进了别人的陷井中。

    “娘娘,您不要再说了,此事孩儿志在必得。”二皇子气愤难平。

    自从那一日与敏敏儿察公主见面后,他就被鞑靼公主的异国风情所迷惑。可是几次邀约,敏敏儿察公主都拒绝了,甚至连他请鞑靼王子巴察尔出面也不行。

    自己有哪点比不上韩辰?

    韩辰不过是汉王府的世子,顶天了也只能继承汉王的王冠。自己可是皇帝的儿子,是有可能登大宝的二皇子。

    敏敏儿察公主凭什么拒绝自己?

    宁妃轻轻叹息,一身紫色长裙逶迤于地。烛光下的她唇红齿白,光华夺目。

    可她却知道,自己老了。

    颜色哪里能及得上宫中如花娇艳的美人?尤其现在新来了一个袁雪曼。不过是略施小计,就让二皇子几乎与韩辰翻脸。

    她要不要给堂弟宁朗写信?请他来避暑行宫?

    这世上能帮二皇子的,也只有宁朗了。

    想到这里,她苦劝道:“敏敏公主喜欢辰儿,天下皆知。你纵是纳了她,她又怎么可能与你曲意逢迎?不过是平白的与辰儿结仇罢了。与汉王府结仇,此事谁最高兴?谁最受益,你可想过?”

    二皇子皱紧了眉头,他平生最不喜被人说教。可偏偏此时说教他的是生他的宁妃,令他不得不强忍着。

    “吾儿,我知你喜欢敏敏公主。只是你可有想过,纲了她为夫人。你不仅得不到鞑靼的友谊,反而会同时惹怒汉王府与周王府!”宁妃伸出雪白的柔夷,轻轻地覆盖在二皇子的手背上,“你若是早些时候提,当可免了淳安和亲鞑靼之苦。可如今周王已同意和亲,淳安又被封为仪和公主。你此时提出纳敏敏公主为夫人,周王会做何感想?更何况,敏敏公主心系辰儿,若她真入你府,你后宅并不安稳。”

    “吾儿,你如今是皇子,遇事当三思而行啊!”宁妃攥紧了二皇子的手,殷切地望着他,“你仔细想想,是谁撺掇着你纳敏敏公主的?你再仔细想想,这个人平时多与什么人走动?他撺掇着你纳敏敏公主,可曾与你讲过纳了敏敏公主会出现的负作用?如果他未曾讲过,那他就是在害你!吾儿啊,你可知道,现在赐袁雪曼为妃的诏令已发往内阁值房了。”

    二皇子神情微怔。

    纳鞑靼公主敏敏儿察为夫人,是他的谋士林学道出得主意。

    林学道是他早些年在民间得到的奇人,据说习得一手屠龙术。这些年他对林学道礼遇有加,又极器重。

    难道,林学道在害他?

    他猛地摇了摇头。

    “陛下月前曾起过纳袁雪曼为妃的心思,被袁雪曼以家有丑事而拒绝了,此事为她获得了不少的荣光。甚至私下里有大臣在说,这样有德有贤的女子纳到宫中也并不算什么。”宁妃摇了摇二皇子的手臂,一双眸子闪耀微光,“然而,你可知?袁承泽调戏父妾根本就是袁雪曼与陈氏做得好事,目的就是阻止袁雪曼为妃。袁雪曼利用此事赢得了陛下和朝臣们的好感!此时你出了纳敏敏为夫人的事情,陛下为了抬举大皇子,自然会纳袁雪曼为妃。这时再纳妃,阻力就少了许多啊。而且,陛下此时纳妃,朝臣们必定会说是被你给气的。吾儿啊,这一环又一环,你就是那环上的扣,解无可解。”

    二皇子脸色遽变,“可是,阿辰哥走了,纵是我笼络不住,大皇子也别想笼络他。”

    宁妃再叹,“辰儿哪里是走了?他是避难去了。他在宣府呆上几年,等到万事皆定时再回来。他依旧是汉王府的世子爷,别人口中的小王爷。你呢?你就敢保证你一定能心偿所愿吗?吾儿,为皇子者,当稳,当孝,当慎啊!”

    二皇子怔住了,“娘娘,那儿子该怎么办?”

    灯影灼灼之下,宁妃终是笑了。劝了半天,二皇子终是开窍了。

    她伸手指了指高内侍,高内侍连忙上前,将一封信自袖中取了出来。

    “这是我替你写的信,恳求东川候来避暑行宫帮你。你拿回去誊抄一遍……”宁妃将信放到二皇子的手中,言辞恳切,“记住,一定要让你身边知近知心的人送过去。要让东川候感受到你的诚意!只要他肯来,吾儿当无忧矣。”

    手里捏着宁妃替他写的信,二皇子觉得如有千斤重。

    难道,他真的错了吗?

    “东川候与袁皇后有怨,他必不愿袁氏一门坐大。”宁妃举起茶杯,轻轻饮了一口。而后她抬起头,望着苍穹中的星斗,怔怔地出了神。

    斗柄渐渐北指,夏夜星空下那些熟悉的星星此时已悄然隐没,唯一不变的却是那颗在西方冉冉升起的太白金星。

    这一夜的避暑行宫,极不安稳。

    内阁值房中诸位阁老慷慨激昂,一夜未眠。

    而此时,负责观星相的钦天监监正望着满天星斗,却是浑身发抖。

    太白星起,紫微落。

    五星中代表皇帝的帝星与代表太子的太子星,一明一暗。

    江山,要易主了吗?

 第257章齐至宣府

 

    九月底,永安帝欲封袁雪曼为妃却被梅大学士当堂拒绝的消息传开,满朝上下一时群情汹汹。

    袁雪曼是袁皇后的亲侄女,永安帝怎么可以纳内侄女为妃?

    这是失心疯了吗?

    有正直的御史开始上书,抨击皇帝的作为。

    然而,更多的人却是在观望。

    月前,因汉王世子与世子妃重孝期间出门的事情,已被罢免和贬谪了一些官员。如今剩下的许多御史,依旧心有余悸。

    本朝虽然不杀大臣,可是将你往下谪贬却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层秋雨一层寒。

    朝政风波随着秋雨,席卷两京两外。

    两京,在古时泛指洛阳与长安,后来指国都与应天府。因永安帝自祖上起就是京城土著人士,这两京中的第二京现在就变成了避暑行宫。

    群情汹汹中,二皇子散发背荆跪倒在皇帝寝宫外。声称自己被小人蛊惑,做了错事,乞求永安帝原谅。

    他已查明,林学道是大皇子放在他身边的人。义愤填膺之下,他手刃了林学道的头颅。

    二皇子很后悔,为什么在没有与宁妃商量的前提下就冒然向永安帝提出纳敏敏儿察为夫人。

    现如今,是他亲手替袁雪曼趟出了一条纳为妃子的路。

    朝臣中,有不少人在传,就是因为二皇子要纳鞑靼公主为夫人,所以永安帝这才震怒,做出了这样失心疯的事情。

    一切指责都堆到了二皇子的头上。

    二皇子很后悔。

    所以,他一连给东川候宁朗写了三封信。

    到最后一封信时,宁朗才珊珊而来。

    来了之后就让他跪地求饶。

    “陛下不仅是陛下,更是你的父亲。你做错事激怒了父亲,怎可不请罪?更何况,你的父亲因为你的错事而做了更大的错事,你应该把责任全揽起来,替你父亲担罪。”宁朗手里把玩着上好的白玉茶杯,容色淡淡地。

    他不想来。

    可是二皇子在第三封信里提了方婉……

    他不得不来。

    方渐夫妇自从凤仪来后就没再回去,而是住到了京城中。方渐在京中开学,一时间应者甚从。

    方渐夫妇不是想回凤仪,而是回不去。

    有皇城司的人在暗中监视他们。

    最起码宁朗就知道,方渐夫妇身边的那个大丫鬟就是皇城司的人。

    如果大皇子成了太子,那么他与方婉还有凤仪的方氏都面临着灭顶之灾。

    然而,面对着薄情寡义的二皇子,他的心却是越来越淡。

    无勇无谋,兼且无情,这样的人若是做了太子,只怕朝纲不宁。

    林学道虽是害了他,却不致死。自己计不如人,却怪别人太优秀!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二皇子在寝宫外跪了三个时辰,终于被永安帝接见。

    永安帝见他时,袁雪曼就在一旁。

    袁雪曼穿着件葫芦双喜纹遍地金的褙子,下面系了条浅粉色的马面裙,头戴着金点翠梅花簪,肌肤胜雪,笑容可掬。

    二皇子知道永安帝在故意羞辱他,却连头都没敢抬,扑通一声跪倒在龙案前,口称有罪。

    看到二儿子如此乖觉,永安帝轻轻地一笑。

    身为皇帝,他当然知道他没有办法纳袁雪曼为妃。

    袁雪曼到底是他的妻侄女,身份不正。

    他纵是再宠袁雪曼,也不可能与满朝文武为敌。

    之所以这么做,不过是为袁雪曼腹中的孩子着想。

    有了这一出纳妃的戏,将来他就好明正言顺地把袁雪曼生下的孩子加入玉牒中。

    二皇子从寝宫出来后,就立刻回到了自己的殿中。

    第二日,二皇子亲自上表,宣称可仿唐制,袁雪曼入玉真观为女冠。

    那些争着抢着抨击永安帝的御史言官们觉得好像一拳打到了棉花上,闪得腰疼。

    那些挽起袖子等着内阁再次驳旨的官员们齐齐怔住了。

    二皇子的这道上表如同巴掌,狠狠地抽在他们脸上。

    唐有制啊!

    唐明皇欲纳儿媳杨氏为妃时就让杨氏为女冠,号太真。唐纳其弟李元吉妃小杨氏为妃并生下赵王李福。

    满朝文官各个都是饱读诗书的,哪会不知道这件事情?之所以无人提,实在是羞于此事。

    谁曾想,二皇子却主动提起让袁雪曼出家的事情。

    抨击永安帝的御史言官们都觉得脸上热热的。

    可是,他们还没有办法抨击二皇子。

    前有辙后有印,唐纳了弟媳,难道他就不是一个明君了吗?瑕不掩瑜嘛。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一招还把袁雪曼给支到玉真观去了。

    既然人离了皇宫,以后就好说了。

    皇帝是最不长情的人,只要宫中有新人,哪里会记得老人?

    这么大的一件事,二皇子只是上了一个表就全部解决了,身在内宫中的袁雪曼只觉得匪夷所思。

    二皇子这是受了什么人的指点?

    有帮助二皇子嫌疑的韩辰已被她逼走了,现在还有什么人在帮二皇子?难道是宁妃?

    一时间,她并没有想到东川候宁朗的身上。

    因为宁朗乃是龙虎山的道士,一向不问世事。

    更不参与任何朝堂政事。

    自从永安帝封了宁朗的堂姐为妃之后,他有一多半的时间都在外云游,或者居住在龙虎山,又或者去了凤仪方家。他在京中的东川候府十年里也住不满一年。

    谁能想到这样的一个人,竟是连韩辰与方思义也忌惮,不惜用文氏也要将他绑在战车上的人物。

    此时,韩辰与风重华的车驾已快到宣府。

    蓟辽总督王真,领大同、怀仁等地巡抚和知县,并辽东总兵吴成梁等武将和总兵一同在宣府外二十里处迎接。迎接的人群里也有辽东都司都指挥佥事周越,他是周夫人的亲弟弟。按辈份来算,风重华也要唤他一声舅舅。

    因了这层关系,蓟辽总督王真等人让周越站在了前排。

    宣大总督并不是常设官职,而是防备瓦剌与鞑靼南侵所设。一旦两族退却,便会还政于朝。

    永安帝登基之前,国朝与鞑靼长年征年不休。至他登基后,瓦剌安宁,鞑靼两位汗王因为争夺王庭,自己打自己,所以宣大总督就可有可无。

    后来,永安帝将宣大总督呼延显召回了京,就将韩辰派了出去。

    因韩辰是皇室子弟,将来会继承汉王的爵位,所以并没有像呼延显那样加封了太子太保及兵部尚书等职。

    再加上韩辰又领着刚成亲没多久的世子妃风重华一同来赴任,就显得这个宣大总督的官职看起来儿戏多过于认真。

    谁见过赴任还带着新婚妻子的?

    可是这些话,站在官道上迎接的文武官员没一个说出来的。

    一个个翘首期盼,很是焦急的模样。

    过了不多久,有仪仗逶迤而来,文武官员们各个打点起了精神。

    然而,仪仗都走过快一里地了,依旧没有瞧见韩辰等人的车驾。

    前来迎接的人不由纳起闷。

    这难道用得的是全套亲王仪仗?

    幸好,在诸位官员等着有些焦急之时,终于瞧见了韩辰装饰豪华的轺车。

    韩辰笑着下了马车,冲着官道旁边的官员们拱手,“劳各位久候,实在过意不去。”他又望着王真,言辞恳切,“怎敢劳军门大驾,真是罪过罪过。”蓟辽总督王真的治所在宁远,而宣大总督的治所在宣府,两府隔的比较远。他能到宣府来迎接,实见真诚。

    王真见到韩辰并不像想像中的桀骜无礼,心中不由松了口气,“哪里哪里,小王爷降尊纡贵前来宣府任职,乃是宣大等地的荣耀。”他抬眼看了看轺车,又道,“小王爷一路劳顿了,总督府内置了酒菜,专意为小王爷与小王妃洗尘。”

    听到他提起风重华,韩辰很是满意,笑着点点了头,“军门何必客气,我与王瀚也是连襟,说起来您也是我的长辈,您若是一直这样客气下去,我可是不能依了。”

    这话说得极为熨贴,令王真如同喝了几两蜜。

    他连忙挨个介绍身后的官员们,等到轮到武官时,特意将周越放在第一位介绍的人。

    韩辰见到是周夫人的弟弟,连忙正了正冠,以晚辈的礼仪参见,“见过舅舅。”

    周越没想到韩辰竟然如此抬举他,不由得怔了一下,也幸好他幼承庭训是个见危不乱的君子,连忙不慌不忙地还了礼,而且又走回了总兵吴成梁的身后。

    一众官员见了面,便簇拥着韩辰宣府走去。

    又走了快一个时辰,才到总督府。

    总督府里,早就修缮一新,前厅里摆着洗尘酒席,后面摆着女眷们的筵席。

    韩辰笑着将风重华送到后宅,又亲口叮嘱了几句,才转回了前厅。

    官员们面面相觑。

    韩辰对他的小妻子很是尊敬与宠爱啊!不是听说,他府里最受宠爱的是那个陛下御赐的侍媵吗?

    怎么这一次来宣大任职,不仅没带侍媵,反而只带了妻子呢?

    前厅里的官员们正在惴惴不安的猜测,风重华在后宅已经快速地与诸位夫人打成了一团。

    她一进后宅就先见与王真的夫人见礼,而后又以晚辈礼见了鲁氏。

    鲁氏在风重华婚后没多久,就来到了辽东与丈夫相会,此时见到风重华心头微微有些激动。

    拉着风重华的手不由地多说了几句。

    风重华看起来落落大方的,任由着屋中诸位夫人太太们打量。

    辽东总兵吴成梁的夫人,见到风重华没有一点架子的样子,不由走上前,“见过小王妃。”她笑吟吟地,“一别京师十二年,如今终于见到了京师的人。”吴成梁的父亲是汉王的人,吴成梁更是以汉王府马首是瞻。

    所以,吴夫人对风重华的态度即尊敬又亲近。

    这也是她敢在王夫人与鲁氏后面就与风重华说话的重要原因。

 第258章周王密议

 

    秋雨绵绵,北风送凉。

    长公主坐在房间中,看着雨水弥漫在空中,将窗外的芭蕉打湿。

    童舒端着一盏刚刚炖好的燕窝,轻轻放在了长公主的面前,然后她的目光顺着长公主的视线向外望。

    “一转眼,已十月了啊!”

    深秋见凉,风寒深重。童舒为长公主披上了一件披风。

    “他们,已到宣府了吧?”长公主收回目光,眼睑微微下垂,眸底藏着不加掩饰的关切和担忧。

    童舒点了点头,又从旁边拿了一个手炉过来。山上冷,不到十月长公主就用起了手炉。

    “这不是逼着小王爷就藩吗?”童舒很不满,她也敢在长公主面前说话。

    韩辰与风重华孝期出门,被百官弹劾之后,韩辰上了自劾奏章。永安帝便顺水推舟地,将韩辰一脚踢到北边。

    长公主轻轻一叹,却没接童舒的话。

    心中想的却是永安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