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佳人多癖-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时候天已经彻底黑下来,谢平澜命人在营地外头点燃三个火堆作为回应,等了小半个时辰,方听着有马蹄声由远而近。
  巫晓元一旁轻声道:“只有十余骑。”
  相比之下,谢平澜这边因为有杜乐文在场显得慎重得多了,光保护杜乐文的侍卫高手就有近百人。
  杜乐文忍不住道:“他真的亲自来了?到是颇有胆识。”
  对方一行十余骑在数丈外停下来,为首之人正是费长雍。
  分开的时间太久了,以至于熊熊火光照耀下,明月竟觉着他看上去颇有些陌生。
  费长雍抱拳道:“谢兄,好久不见,别来无恙?”又双目炯炯向着明月望来:“师妹,你怎的在这里,叫家里人好找。”
  他同明月四目相对,亲切地露齿一笑,登时那种熟悉的感觉又都回来了。
  明月莫名有些心虚,避开他目光,嘟囔道:“别装着好像才知道的样子,都把我爹打发来堵我们了。”
  这家伙,就能把戏演得声情并茂,跟真的一样。
  谢平澜在旁打招呼:“托福,一切都好。你呢?”
  费长雍听这话终于憋不住了:“滚滚滚,我好不好你不知道?你这也太缺德了,什么时候把粮食换成了沙石,害我白忙活一通。粮呢?你把粮藏到哪了?”
  明月忍不住偷笑。
  费长雍却好似长了第三双眼睛,立时就发觉了,道:“师妹,我早说过这家伙一肚子坏水,你现在后悔还来得及,不要理他了,这就跟我回邺州吧。”
  谢平澜有些无语,不等说话,明月已道:“才不听你的,你最会骗人了。我也不回邺州,你若是不放心,不如跟我们回京城去。”
  “噗。”“哈哈。”
  周围响起几声窃笑。
  谢平澜忍俊道:“这主意到是不错,知道你现在缺粮,日子过得艰难,来,我介绍个人给你认识,这是我们元帅的长子,我同少帅一起担保,你若肯投效过来,我们立即调一批粮过去,助你解决邺、白、彰三州的粮荒。”
  费长雍敛了笑,着意打量了一下杜乐文。
  这是杜昭的儿子?
  杜乐文觉着谢平澜这提议很好,这费长雍看着甚是年轻,竟已是一方诸侯,坐在马上,不轻意间显露出的言谈举止都颇叫人心折,加上今天这一路上对方那神鬼莫测的手段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他是真心期盼着费长雍能点一点头。
  至于调粮什么的,虽然因为双桥镇新败,密州军的粮食也很紧张,但杜乐文自忖哪怕没有谢平澜,凭他自己也能把这件事完美地解决掉。
  费长雍微微一哂,挪开了目光,回首示意。
  他身后的亲兵催马由暗中出来,手里拽着根长长的绳索,走至火光下,却见绳子的另一头捆着一个人。
  押粮队被俘虏的近千名兵丁中军职最高的千夫长林永安。
  因为谢平澜之前特意叮嘱过,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允许他们丢弃粮车逃命或是束手就擒,下午的时候林永安没来得及逃,糊里糊涂就被抓住了,思及主将的交待,他干脆没有抵抗,是以浑身上下一点伤都没受。
  这会儿被单独押了来,这么多双眼睛盯着,林永安难免觉着难堪,涨红了脸。
  费长雍哼了一声,伸出手去,从旁边马背上抓起一个鼓囊囊的麻袋扔在马前:“你有本事把粮食调换成沙石木屑,手下的兵丁呢,一千多俘虏你也不要了?”
  麻袋“砰”的一声落在地上,将地砸了个浅坑,里头的沙石从裂口洒了出来。
  杜乐文目光一凝,这一大麻袋装满沙石至少得二三百斤吧,在费长雍手里看上去就像毫无重量,轻轻一掂就拿起来了,这么轻松,别说他做不到,就是他身边的侍卫怕也没几个能做到的。
  费长雍摆明了是来谈判的,想用俘虏换粮食。
  谢平澜略一沉吟,转向了杜乐文:“少帅,被俘的兵丁们都曾跟着元帅四处征战,打起仗来个个悍不畏死,立下过不少功劳,就这么折损了着实可惜,我有意叫他们全部转投邺州,好歹保住性命,你看如何?”
  “啊?”杜乐文听他前半句,还以为谢平澜想要用粮食赎回林永安等人,没想到竟是这么个提议?
  别说他,连林永安带费长雍,各色人等全都傻了眼。
  谢平澜不闻有人应声,继续道:“费兄弟的为人我还是比较了解的,虽然野心挺大,但是对百姓对下头的人是真的好,想来不会亏待了他们。”
  明月也发现了费长雍的窘态,一旁附和:“对对,师兄宅心仁厚,最见不得天下人受苦。”
  杜乐文艰难开口:“我爹既然答应谢叔叔便宜行事,你做主就是。”
  费长雍忍不住了,戳指点了点谢平澜和明月,道:“姓谢的,你真无耻。”搞什么,抓了俘虏还要他管这么多张嘴吃饭,若不是邺州现在缺粮缺得厉害,他何用如此束手束脚,还要受人挤兑。
  谢平澜笑了:“这可就有些过分了啊,我们以朋友待你,有商有量,你还要怎样,骂街可不算本事。”
  费长雍给他气得说不出话来,半晌才道:“粮呢,别说那些没用的,拿粮来换人!”
  谢平澜摇了摇头:“算了,我看今晚谈事情不怎么合适,你这气急败坏的,不如先冷静冷静,也给我点时间,同少帅商量一下,咱们后天在江明县城商量换俘的事情。”
  费长雍将信将疑:“你别想拖延时间。”
  谢平澜回道:“有什么好拖延的,实不相瞒,粮食辎重早在琼花河改道那会儿已经换掉了,有这几日工夫,应该差不多运抵永州了,你反正是赶不及,不如信我一次。”
  费长雍一发现粮食掉包,便猜测是这么回事,因为除此之外,谢平澜所率的押粮队就只在北面的榆昌县休整过,在榆昌做手脚,粮食到不了军前,意义不大。
  这次他本是带着试探之意来的,谢平澜既然要约在江明,费长雍思及江明县位于永州和邺州的交界,对自己到是更便利一些,当即道:“说好了,那便江明见,冲着朋友一场还有我师妹的面子,我也不狮子大开口,一人一石粮,你准备一千石粮,把你的人全都赎回去!”说罢挥了下手,圈转马头。
  这边杜乐文的那些侍卫作势要围上去,只待杜乐文或是谢平澜一声令下,便一拥而上,就算留不下费长雍,也要将自己人抢回来。
  谢平澜却做了个手势,示意放对方离开。
  费长雍回头瞥了一眼,耸肩轻嗤,他那亲兵将林永安丢到空出来的马背上,十余匹马呼啸而去,很快隐入了黑暗。
  “大人。”密州军众人颇有些不甘,望向谢平澜。
  谢平澜却没有多解释,下令道:“夜里做好警戒,天一亮便出发,争取明天傍晚赶到江明。有什么事等到了江明再说。”
  杜乐文欲言又止,回营之后翻来覆去睡不着,爬起来穿戴好了独自一个人去找谢平澜,想问清楚他准备如何收场。
  这时候谢平澜正和明月在一起,见他来了,招呼他坐下。
  明月帮他倒了碗消暑汤。
  杜乐文道了声谢,没等开口,谢平澜先道:“今日的情形少帅你也见了,不说邺、彰、白三州尚有多少兵马,单说费长雍此人,少帅可想与他为敌?”
  杜乐文登时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似的。
  “我也是同样的想法,所以想在江明再尽力争取一下。”
  

  ☆、约法三章

  以费长雍对谢平澜的了解; 他特意将谈判的地点安排在江明城; 绝不会无的放矢,城里肯定会有些针对自己的布置。
  可任他做足了准备; 也没想到会在江明城见到这么多熟人。
  他被人引了来,进门就吓了一跳,秦宏博、崔衡、关嘉……热热闹闹一屋子; 全都是天行中说话颇有分量的老人。
  “……你们怎么会在这里?什么时候来的?”
  关嘉笑笑:“我是三天前接到的信儿; 今天早上刚到。”
  费长雍听众人所说时间有早有晚,离得远的四五天以前就出发往江明城来了,不禁暗觉不妙; 皱眉道:“他这么早就计划好了要给我来这出?”
  虽未挑明,可在座的都知道这个“他”指的是谢平澜。
  崔衡道:“费公子请坐吧,咱们天行前年、去年的几次集会你都有要事在身,没有闲暇参加; 这次咱们受谢平澜之邀,要讨论现在的局势,没您可不行; 是以把开会的地方定在江明,这样您就不用特意抽出时间再跑一趟了。”
  费长雍深吸一口气; 在居中的一把椅子上坐下来,道:“诸位说吧; 我洗耳恭听。”
  谢平澜把自己喊来此地,却又避而不见,把这些人推到前面来; 他差不多已经猜到天行这些骨干会说什么了。
  果然,就听着秦宏博道:“两年前,费公子几乎是凭着一己之力,化解了邺州的粮食危机,令得邺州不必出现饿殍满道的惨状,大家说起来都是佩服得五体投地。”
  秦宏博是天行里年纪最长的,他这么说,费长雍再有意见也不好表现出来,欠了欠身:“秦老别这么说,大家的付出都不少。”
  秦宏博点了点头:“今年粮荒又卷土重来,为缓和灾情,咱们天行的家底到现在是彻底掏空了,在座的个个穷得叮当响,为从旁的州弄点粮食,还死伤了不少兄弟,不知道费公子可有办法度过眼前的难关?”
  “办法么……自然是有。”
  崔衡见他只说了一句就不往下说了,忍不住打听道:“费公子莫不是还想着抢密州军的军粮?可听说那批军粮已经顺利运抵双桥镇了,一旦进了军营,再想打主意,怕是平南王司徒翰也没那本事做到。”
  费长雍扯了扯嘴角:“谢平澜说的吧。他怕是没同诸位讲,我刚抓了他一千名兵卒,叫他拿粮来赎。”
  屋里登时为之一静。
  停了停秦宏博方叹息道:“那回在大化船上集会,谢平澜提议说为了早日结束战乱,大伙看好谁都可前去辅佐,只要初衷不变,到最后会殊途同归。我当时便觉着这事挺悬,日后说不准会出乱子,可咱们天行里面谢平澜和你才是真正的少壮,有能力领着大伙往前去,你俩都商量好了,我们这些人又能说什么。”
  另一名姓应的老者亦道:“秦兄所说甚是,费公子这些年为咱们邺、白、彰三州的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说是万家生佛也不为过,如今陈匪伏诛,你真正执掌三州大权,谢平澜那里亦辅佐着杜昭打下了京城,我们这些老家伙都以为太平日子终于要来了,实不想见你俩自相残杀。”
  费长雍火气上涌,轻笑一声:“他请诸位来,你们还真卖力气给他做说客。我不能眼看着邺州百姓饿死,找他弄点粮也有错?你们一股脑来游说我,为何不去劝劝他?”
  关嘉直言不讳:“你怎知我们没有劝过?你俩终有一个人要让步,他让步,挺多冒着触怒杜昭的风险,弄来几千石粮,叫老百姓撑过粮荒,可若是你让步,却可叫天下人少经历几年,甚至几十年战乱,费公子忍心见生灵涂地么?”
  费长雍默然,过了一会儿方道:“看来你们对杜昭到是很有信心。”
  秦宏博道:“我对杜将军并不了解,不过谢平澜说服了我。”
  他将谢平澜那番杜昭坐天下可得百年太平的推断说给费长雍听了。
  费长雍听罢轻嗤一声:“他说我这样下去不出几年就会心血熬干累死,这等鬼话你们也信。”
  崔衡面现踟蹰之色:“费公子,我们这些人同你说这些,都是出于公心,秉承着咱们天行一向的宗旨,若是实在无法决定,不如请会长出山,来做个决断?”
  费长雍挥了下手:“我师父这两年身体欠佳,别为这事去烦他。”说罢冷笑一声,“谢平澜呢,这么大的事,他把你们请了来打头阵,却连面也不敢露,未免说不过去吧。”
  引他来此的是巫晓元,费长雍一进门,他就缩了回去,在门外头守着。
  习武之人耳音敏锐,若是天行的人平时集会,他自然不会偷听,但今天是个例外,一听这话,连忙在外头搭茬:“费公子稍候,我这就去喊他。”
  费长雍险些气乐了,翘起二郎腿,摆出坐等的架势。
  天行的人聚来江明城,这事自然不能透露给杜乐文知道。
  谢平澜只说找了几个中间人帮着说和,安抚住杜乐文,叫他等着听好消息。
  众人一齐劝说费长雍的功夫,谢平澜正和明月一起商量这个事。
  “你说他会答应么?”
  谢平澜皱紧了眉:“不好说,他若是提条件还好,就怕一口咬死了不肯让步。”
  明月关切地望着谢平澜,伸手过去,轻轻揉了揉他的眉心。
  “别担心,他不是不知变通之人,也不怎么贪恋权势。”
  “这我自然知道,可长雍有时候确实挺固执。”谢平澜握住她的手,轻轻贴于面颊,顿了顿,道,“这次我把大伙都请了来逼迫他,怕是会令他记恨很久。”
  “你叫天行的人来,是为了激他?”
  谢平澜轻轻叹息:“除此之外,我实在想不出更好的法子。这次不管他提什么条件,我都打算答应他,只要不是要从我身边把你抢走。”
  明月听着很是受用,从背后抱住他,将粉嫩的面颊贴着他的脸,嘻嘻笑道:“真的么?我有那么重要?”
  “嗯,比什么都重要。”谢平澜闭上了眼睛。
  两个人静静相依偎,半天没人说话。
  好一会儿明月才好奇地问:“天行的头儿真是萧老隐士么?”
  “目前是。萧老身体出了点问题,前两年想将位置传给我,只是我自觉私心太重,这方面就连长雍做的都比我要好,若是答应,未免太对不起他老人家,其实长雍比我更合适接下这担子。等忙过这一阵,我带你去拜望一下萧老,你都认师父这么久了,总不能白叫。”
  “啊,老人家不会生我气吧。”
  “自然不会。”
  “是啊,主意是费长雍出的嘛,要怪就怪他,嘻嘻。”两人一齐笑起来。
  这时候巫晓元来喊,谢平澜和明月都知道见真章的时候到了,收敛了笑,神情凝重起来。明月道:“我等你的好消息。”
  谢平澜点点头,随巫晓元而去。
  费长雍见他进门来,撇了撇嘴:“你可终于来了。”
  谢平澜在他旁边的椅子上坐下来,道:“大伙适才说的也是我的想法,我说话你听不进去,没办法,只好劳动大伙一起来劝劝你。”
  费长雍啧啧两声:“我认识你这么久了,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姓谢的,你快照照镜子,看看自己这会儿像不像戏台上那最大的反派?”
  谢平澜没做声,一旁几位老人家都听不下去了,秦宏博瞪眼便要说话,费长雍抬手阻止了他,道:“你想迫我交出三州大权,为杜昭统一大业扫清障碍,哼哼,可以,不过我有三个条件。”
  谢平澜动容:“你说。”
  “第一,立刻向邺州调运粮食,三天之内我要见到第一批粮,最多十天时间三州境内的粮荒得到彻底缓解,不再有人饿死。”
  “可以。但你手下的军队和地方官要全力配合。”
  费长雍白了他一眼:“第二,你要保证杜昭接手邺、彰、白三州后,我之前颁布的法令保持不变。”
  “这条我大致也能代杜帅答应,杜帅登基之后,负责这块儿的多半是姚鸿煊,我和姚大人谈过,他对你治理邺州的做法很感兴趣,只是这几年你新出的法令实在太多了,你大可同他一一细说。”
  “免了,我只将地方交给你们,可不会投过去向杜昭俯首称臣。你大可同杜昭讲,我会一直盯着他,还有他的子孙。他若是不用心做,可别怪我卷土重来。”
  谢平澜沉吟片刻,道:“好。还有第三条呢?”
  费长雍笑了:“这第三嘛,你迫我白忙一场,为杜昭收复三州,论功行赏,封个王侯也不为过吧,哼,天底下哪有这么好的事,索性你也辞官别做了,同我一样,做个闲散江湖人吧。”

  ☆、处置汤啸

  派往永州的援兵走后; 杜昭颇有些放心不下。
  这次若是再败; 必将大大影响密州军的士气,令手下人觉着一旦平南王从丧女之痛中缓过劲儿来; 就是不可战胜的。
  而此次的主帅谢平澜之前又没怎么带兵打过仗,论经验万万不及童向雁,杜昭想象不出他用什么办法能拿下平南王这只拦路猛虎。
  他不好表现出特别挂念的模样; 好在接管了谍报的王桥卿还在京城; 将谢平澜所率这支军队的动静及时报给他知道。
  一段时间下来,杜昭愈发确定,王桥卿是个难得的人才。
  他虽然不像汤啸那么会察言观色; 时时体察自己的意思,仿佛一口锋利无比的刀,做事却十分踏实,且很有独到之处。
  汤啸给王桥卿留了个空衙门; 王桥卿从未抱怨过一句,上手极快,活儿没耽误不说; 密州军中的派系之争竟也有所缓和。
  当然这与霸龙岗那场大火中王桥卿结下了很多善缘也有莫大关系。
  “大帅,常都统率大军已经到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