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清公主-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想着,绿腰一点点将对吴应熊的怨转移到对建宁的恨上来,觉得自己今天的处境都是因为建宁所至。虽然额驸从前说过不能给自己名份,但那是在府外头的时候,如今自己进了府,自己为自己挣到了名份,额驸反倒疏远起来,自然是因为查觉到建宁暗藏凶心的缘故。不然,为什么额驸表面上言笑晏晏,却时时流『露』出抑郁之『色』呢?
  绿腰没有看错。吴应熊心里的确很抑郁。这次南下,他本来满心以为会见到明红颜一面。岂知到了云南才知道,父亲的军队与缅人势同水火,虽然奉旨暂停征战,却也列阵以待,虎视眈眈;而缅人外惧清军兵势,内忌永历余威,遂实行画地为牢之策,内外隔绝,消息不通,竟比战『乱』时防范更紧。
  二哥先他一步到达,已经与朝廷取得联系,当下便一一告诉:〃这缅地如今便和铜墙铁壁一般,既难进,亦难出。明姑娘飞鸽传书,说她每天保护在皇上左右,又要督促亲兵护卫队,又要与缅人周旋,轻易不敢离开,倘若冒险出来与我们相会,只怕再难回去;我们要想送粮草进去,也须得等些时日,或是边防松懈,装作贸易商户混入,或逢大小战事,趁『乱』攻进。总之一时三刻是办不成的。〃
  吴应熊听到红颜不能相见,大失所望。只得与二哥约定后会之法,且告辞回去。如此等了半月,始终未得其便。吴三桂倒疑心起来,反催促儿子回京,说是〃咱们父子难得一聚,你不愿离去,我自然欢喜。奈何此地不宜久留,久留则朝廷必然起疑。当年皇上把你留在京城陪读,又把格格嫁入咱家,表面是信任,骨子里却是猜忌,要扣你为质,挟制于我;这次许你南下,焉知没有试探之意,你只管耽搁不去,那是将这许多年的小心都枉费了。〃
  如此催了几次,吴应熊只得实说来的时候答应替朋友押运一批货物入缅,如今双方罢战,严防谨守,难以交接,倒不好就回去的。官差办事或行军夹带私货赚外快原是军中常事,吴三桂向来知道儿子不擅这些经营之道,只当在京中居住日久,难免耳濡目染,不疑有他,反出主意说,这也好办,我与缅人尚有书信往来,就让信使把货带入境也是一样的。你派个妥当人跟着,把货物送到地方就是。不过你却不可进去,倘若走漏风声,被他们擒了扣下却是大事。旁的人纵然有些差错,我慢慢地疏通着,总会解决。
  吴应熊无奈,只得向二哥说自己收买了平西王的信差,可以趁他送信给缅王时一同入境,不过自己不便同往。二哥早知吴应熊身份有异,非富则贵,并不深究,抱拳说:〃有劳应公子谋此良策。老二这一去,也没打算再出来,就留在皇上身边效力也罢,不知应公子可有什么口信儿带与明姑娘?〃
  吴应熊垂首沉思半晌,虽有万语千言,却无一句可转托第三人代告。满腹酸楚,恨不得这便随二哥一同入境,从此留在明红颜身边,永不回京。转念想当真这般莽撞行事,父亲必定以为自己被扣为质,倘若发兵讨伐,岂不有违明红颜为永历朝廷争取时间、休养生息之本愿?遂只得交接了货物,亲自送到缅境驿栈,依依别去。
  因此一番奔波,吴应熊回至京城,满心里俱是辛酸失落,见到绿腰母子,更觉错愕,哪里还有心情周旋安抚。既见建宁一切安排得妥当,况且本已理亏心虚,便都听之任之,不加置否。每日虽与绿腰早晚碰面,也不多做寒暄,只照旧一早上朝,各处寻亲访友,替父亲送些土仪给故旧同僚,闲时问问吴青功课便罢。
  如此一连三日,建宁冷眼看着,也不说什么,到了第四晚,却撵着吴应熊往绿腰房里去,吴应熊反不好意思,捱炕沿儿坐着,待走不走,待歇不歇的,说不出什么。
  建宁叹道:〃我知道你心里的意思,怕我胡思『乱』想,又翻起旧账来。你在路上这些日子,我每天看着小青,惦记着你的平安,就想着,枪炮无眼,你可千万别遇上『乱』党强人什么的;那时候,可就只剩下吴青这一点骨血了。这么一想,看在孩子份儿上,就什么气都没有了,就只是替你担心。我在佛前许过愿,只要你平平安安回来,什么事我都不计较。你回来这些天,我且不提这些,就是想让你静心想想,今后怎么打算?如今看你也是个没主意的,只好替你拿主意了,咱们呀,从前怎么样儿,往后还是怎么样儿吧。〃
  吴应熊到了这个地步,哪里还有话说,惟有诺诺点头应承而已。当下别过建宁,遂往绿腰房里歇了一晚,次日一早仍往建宁房里来请安。
  一时额驸府仿如又回到从前一妻一妾的格局,表面上倒也相安。既有时吴应熊闷闷不乐,书房独寝,建宁也并不追根问底,只一心照着汉人贤女传的三从四德做起,便如学做诗的一般,从头学起做人妻子的规矩来。常来府里的那些公子王孙见了,都赞叹公主贤德,又艳羡吴应熊治家有道。惟有吴应熊心中却自有一段固执念头,每每垂首不乐,只是无人倾诉。
  不知不觉,腊尽春回,新的一年又开始了。
  自从顺治准了洪承畴之奏,令清兵暂停进缅,罢战养息,滇边遂得一年安靖。次年四月,户部上奏,计算云南一省每岁俸饷达九百余万,建议清兵还京,并裁绿旗兵两万。洪承畴、吴应熊等也都上书附议,请求息兵戈,减赋税,使黎民安居,百业复兴。吴三桂知悉后,上了一本著名的〃三患二难疏〃:
  〃永历在缅,李定国、白文选等分住三宣六慰孟艮一带,借永历以鼓『惑』众心,倘不乘胜大举入缅,以净根株,万一此辈复整败众,窥我边防,兵到则彼退藏,兵撤则彼复扰,此其患在门户。土司反复无定,惟利是趋,如我兵不动,逆党假永历以号召内外诸蛮,万一如前日元江之事,一被煽『惑』,遍地蜂起,此其患在肘腋。投诚官兵虽已安『插』,然革面尚未革心,永历在缅,于中岂无系念,万一边关有警,若辈生心,此其患在腠理。今滇中兵马云集,粮草取之民间,勿论各省饷运愆期,即到滇召买,民室方如悬罄,市中米价日增,公私交困,措粮之难如此。召买粮草,民间必须搬运交纳,年年召买,岁岁输将,民力尽于官粮,耕作荒于南亩,人无生趣,势必逃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培养之艰又如此。臣用是彻底筹划,惟有及时进兵,早收全局,诚使外孽一净,则边境无伺隙之虑,土司无簧『惑』之端,降人无观望之志,地方稍得苏息,民力略可宽纾,一举而数利存焉。窃谓求时之方,计在于此。〃
  顺治命司仪当朝念了吴三桂奏本,笑道:〃平西王之疏直可作诗文赏鉴,韵律铿锵,而词藻华美,行文有行云流水之致,致使朕只顾欣赏文采,奏章里到底说的什么反倒忽略了。现下达政王、贝勒、大臣及户兵二部奇文共赏,并就此疏速议上奏。〃
  退朝后,顺治于养心殿单独召见吴应熊,议道:〃你们父子二人倒是奇怪,你一力主张停战,令尊却执意进军,又各自都有一篇道理,朕反不得主意了。〃
  吴应熊拱手道:〃皇上日理万机,胸有成竹,我父子虽各执己见,只为角度不同,忠于朝廷的心却是一样的。臣去年曾往滇边一行,眼见罢战之后,百姓虽已恢复耕作,却日夕担忧战火再起,惶惶不可终日。若能撤军返京,无异于遍告天下,从此兵戈不起,天下太平,是比安民告示更见成效,南北百姓,莫不念皇恩浩『荡』。〃
  顺治笑道:〃我说你们父子各执一辞,果然不错,你说是撤兵息战,方使百姓安居;平西王却说是早收全局,才能一劳永逸。听起来,倒是平西王的话更有道理。〃
  吴应熊道:〃原来皇上心中已有定论,何以今日朝上仍令众大臣重议?〃
  顺治笑道:〃你有所不知,虽说后宫嫔妃不可参政,但私下里有些议论也是难免的。皇贵妃就一直主张撤兵呢,可是太后向来主战,我不忍拂贵妃之请,更不便忤逆太后。既然如此,倒不如交给群臣代朕决定。〃
  吴应熊听了,心中大不是滋味,百姓的祸福生死,原来不过决策于后宫的唇舌之间,这与草菅人命又有何异?
  顺治并不知吴应熊心中所想,顾自长叹道:〃皇贵妃自从四阿哥出事后,表面上虽然言笑如常,但我深知她内心一直不能释怀,只是怕让朕难过,才不肯提起。岂知这样只会更加伤心亦且伤身,这两年来,太医往来不断,奈何皇贵妃只是一天天消损下去,朕看了好不焦虑。偏偏除夕畅春阁晚宴后,朕在前厅招待王公大臣,太后带着各位嫔妃贵人游园,远山贵人逞能说要亲手放炮仗,却『毛』手『毛』脚的烧着了皇贵妃的衣裳,懿靖太妃又『乱』喊『乱』叫的,竟把皇贵妃撞进湖里去,虽被太监及时救起,却害得病势更加重了。朕到现在想起来都觉后怕,若是皇贵妃有什么不策,却叫朕如何独活?如今皇贵妃不喜兴战,朕虽知不妥,却不愿拂其心意,故此为难。〃
  吴应熊心中一动,他虽然已经知道董鄂并非洪妍,然而猜测两人间必有些关连,不免爱屋及乌;且知道建宁一直深以佟妃冷落景仁宫而耿耿于怀,不如穿针引线,设法使顺治与佟妃见上一面,让佟妃来劝阻皇上,遂趁机道:〃启禀皇上,其实微臣一直有件事瞒着皇上:上次三阿哥得痘,臣将其带入府里诊治,为免节外生枝,只回禀太后说是延请名医治愈的。其实,三阿哥的病是佟妃娘娘亲自医好的。佟妃娘娘的医术,与国手相比亦毫无逊『色』,且多偏方妙法,或于皇贵妃之症另有裨益也未可知。〃
  顺治诧异道:〃朕一向知道佟妃博才多识,原来还精通歧黄之术,这倒不曾听说。难怪上次你们甘冒奇险也要把佟妃偷出宫去,又从公主坟接走了三阿哥,原来如此。既是这样,朕就往景仁宫一行,若果然能令皇贵妃康复,你这荐举之功也是不可没的。〃当下并不耽搁,即命吴良辅传旨,摆驾景仁宫。
  平湖多年不见顺治,花朝月夕,未尝不后悔自己的固执自矜,揽镜自照,也想着这张脸纵不比当年娇艳,却也不失清秀,未必就不能面君了。然而终于等到这一天,顺治再次驾临景仁宫,平湖最先意识的却仍然是回避,心下还有一丝丝的怨恨,恨他冷落她这么多年,恨他任由太后杀了琴瑟筝笛,恨他偏宠皇贵妃与四阿哥,恨他纵使不能相见,竟连一句问候也无,今日突然驾临,提前又全无通报,都不给她一点时间梳妆准备。
  因此,任由宫女们惊惶奔跑,催促叮咛,平湖却只命奴婢迎出宫外,自己在暖阁里坐定,垂下珠帘,放了纱帐,娇怯怯请了安,禀道:〃请皇上恕罪,臣妾面貌惭陋,恐惊圣驾,就不出来奉迎了。〃
  顺治心中不悦,然而今日前来原是有事相求,不便相强,只得在外间坐了,款款说明来意。平湖听了,越发心如秋水,寂冷萧条——等了几年才等到他驾临,却原来是为了别的妃子。
  然而这是皇上的亲口所托,她可以推辞他的邀请,却不能拒绝他的请求,这便是平湖心底里最深沉矛盾的爱情。她只有应承他:〃臣妾不过会些雕虫小技,岂敢妄称〃医术〃二字,只怕有负皇上所托。且太后吩咐臣妾不可在宫中随意走动,若皇贵妃不嫌敝处简陋,只好有劳芳驾。〃
  顺治隔着珠帘听她娇声低语,虽然谦逊,倒并不推辞,十分喜悦,又闻到一股熟悉的幽香透帘而出,更觉别有情致。想到这许多年来将她冷落在此,忽感歉然,问道:〃前些日子我去建福花园,看见桃花都落尽了,听花儿匠说你今年一次都没去过,虽说是养息,每天从早到晚只管呆在屋子里也没好处,起得了身,还是出门走走的好。若是嫌一个人闷得慌,我叫皇贵妃给你做伴儿。〃
  平湖不置可否,却道:〃圣上驾临,臣妾无可侍奉,不如弹奏一曲,以谢诳驾之罪吧。〃顺治意出望外,大喜道:〃久不闻爱妃雅韵,固所愿也,不敢请耳。〃
  侍女奉上香茶花糕来,顺治品茗尝糕,忽觉此情此景好不熟悉。未及想得清楚,忽听〃铮琮〃一声,琴声已起,虽近在咫尺,而如远隔天涯,声高韵雅,绕梁穿户,令闻者顿有今夕何昔,身在何处之感。顺治吃着茶,又听了这曲子,忽然心中一动,终于想起这熟悉的感觉从何而来,不禁道:〃朕幼时曾有一位忘年交,也为朕弹过这曲《苍梧谣》。自从这位故交仙逝,朕只当此曲已成绝响,孰料爱妃竟然怀此绝技,何以从前没听你弹过?〃
  平湖默然不答,半晌,方微微喘息道:〃臣妾倦不可支,请皇上恕罪,不如改日再来吧。〃
  嫔妃拒绝见驾已是罕事,及至皇上亲临,还要隔帘相陪更非寻常,如今索『性』撵皇上走,这简直与欺君无异了。景仁宫婢女此时已经全部换过一新,还从未领教过佟妃这种〃大逆不道〃的行径,闻言都大惊失『色』,一齐跪在地上,却不知该如何说话,只是低着头不敢抬起。
  顺治虽觉平湖比前益发任『性』了,却不忍责备,倒是很听话地站起身来,笑道:〃正是劳你废神,好好歇着吧,明儿我叫皇贵妃来与你说话儿。〃遂起驾回宫。众婢女叩头跪送,直等着圣驾走远了,犹瘫软在地,无力起身。
  次日廷议,众大臣上疏,尽皆同意吴三桂进兵之请。顺治遂下旨,由户部拨给云南十七年八分兵饷银三百三十万两,复命学士麻勒吉、侍郎石图等前往云南与平西王面商机宜。吴应熊主动请缨,不予恩准。
  吴应熊想起去年在云南,父亲曾经说过朝廷早有疑己之心,如今看来,竟不是空『穴』来风。这次户部提意撤兵,想来便是为了牵制平西王兵力,不愿他长期霸居一方,羽翼长成。而吴三桂执意进军,群臣又一致附和,皇上虽然权衡利弊准其请奏,却必然更加猜忌,不许自己南下父子会合,便可窥一斑。至于昨天在养心殿说什么太后与皇贵妃之争,既便真有其事,也不过是借辞虚幌,其真正的用意,还是在试探自己父子是否故作不同政见来矫饰机心,另有谋图。从此往后,自己在上朝对答之际倒要加倍小心了。
  退了朝,吴应熊即赶往二哥处报讯。虽然二哥南下未归,院中却留下一个老仆人打扫,眼神既差,耳朵且背,便在他耳边打雷也只是翻翻眼睛,再没一言半语回复,究竟是不是哑的也不知道。吴应熊也不理他,顾自进了房,从书案上取下一樽梅花瓶,在耳边微摇一摇,竟有声响,忙斜倾着一倒,果然从瓶中掉出一封信来。
  这半年来,他一直用这种方法与南方保持联络,不过,总是他去的信多,明红颜回的信少,自是由于南北音讯不通之故。今儿竟有收获,可谓意外之喜。展开信来,红颜清秀的小楷蝴蝶般扑入眼帘,便像有生命的一样,更为意外的是,红颜说自从罢战以来,滇边安静,民生渐复,且听说户部有撤兵之议,估计短期内不会有战事,所以已经决定近日返京,并相约在崇祯陵见面。
  吴应熊看到明红颜要回来的消息,起初一阵狂喜,然而接着便意识到:红颜打算回京,是因为不知道父亲吴三桂有〃三患二难疏〃。而自己刚刚写给红颜的信里,正是要告诉她清军即将进兵云南一事。如果红颜知道了这件事,必定会打消返京的念头,留在云南永历帝身边准备应战。那样,自己就不能与她相见了。那么,自己还要不要通知她最新的变故呢?
  他已经六年不见明红颜了。如今她终于要回到京城,并主动约他见面,倘若失去机会,又不知何时才能再见。然而如果用隐瞒消息的方式来博得见面机会,岂非对红颜不忠?他已经对她隐瞒了自己的身份,隐瞒已婚的事实,难道还要隐瞒战局吗?更何况,那进兵云南的军队还是由父亲吴三桂带领的呢。
  吴应熊一叹再叹,到底还是从怀中掏出早已写好的信来,闭上眼睛,塞进了梅花樽里。如此,也就亲手断送了与红颜见面的机会。
  这日早膳过后,董鄂妃带着几个婢女,捧着礼盒往景仁宫拜访。平湖亲自在门外迎接了,延入内室,诊脉观『色』,董鄂千恩万谢了,忽然叹道:〃我并不是怕死,可是心中有太多的事放不下,不能一时就死。有时候想想真划不来,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可是一旦大归,那些心事又同自己有什么相关呢?人生在世,时时事事都惦记着安身立命,倘若心愿不了,便至死不能瞑目。然而一口气不来,却又向何处安身立命?那些心愿,岂不都成了梦话?〃
  平湖怦然心动。她不知道董鄂这番话是不是故意冲自己说的,然而她无疑说出了自己的心事。一口气不来,向何处安身立命?她与她,都是生死不能由己的人,她们的身上,都有着太重的包袱,太多的心愿,至死不能消歇。她忽然有些明白顺治对董鄂妃的『迷』恋了。
  当下平湖并不置可否,只命侍女传笔墨,亲自开了一张方子,又指定一日三餐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