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大概就是如今战乱和混乱朝局给文人所带来的影响。
  原本士人忠于社稷的心态,是非常普遍而真实的,在感情上“与大一统政权是一体的,有一种亲近感”,以维护、巩固这个政权为自己的职责,为之献谋,为之筹划,为之辛劳,也为之忧虑。
  但是,政权之**,却彻底摧毁了这种情感,士族很快出现分歧,一者是如同如今的世家当权者们一般,积极操控朝政,彻底将‘不利因素’排除在统治之外。一者如戴昌一般,对朝政彻底失望,转而变成追求自身心灵思想进步,而至其他于度外。
  后下山回陈府,陈堪问:“从越可有所得?”
  游鸿吟道:“无。”
  陈堪非常诧异,不由问道:“为何是无?”
  “消极避世之态,非是吾之态度。释家轮回之说,亦不是吾之索取。”游鸿吟道。
  陈堪道:“那汝之所求为何?”
  “结束,乱世。”游鸿吟答道。
  陈堪不由失笑:“看来,你还是受儒家影响过深。结束乱世之心人人都有,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去做。若非此事背后所关联的巨大权利,想必无人关心这乱不乱世。”
  “对于士族来说,乱世出英雄,更容易多方博弈,牟取更大利益,在大多数门阀眼中,唯有各方势力斗争,并无底层贫民,更不用说那些世代为奴之人。人命,在他们乃至老师眼中,也不过是消耗的数字,纸上的丁壮,和挥霍中的赋税,但,他们并不是蝼蚁,而是世界之基石。”游鸿吟道。
  陈堪愣了愣,最后说:“你倒是不怕责罚,说话如此无遮无拦。”
  但实际上,陈堪的确从未将贫民放在眼中,就连那些能稍微有些用的庶族和寒门,在世家出身的陈堪眼中,也只分有用和没用,更不用说是贫民了。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句话,在世家眼中就是屁话。
  没有粮食,没有兵器,不识字,不懂兵法,那群贫民,那什么去覆舟?
  “老师似乎也意识到,战乱的根本在何处了?”游鸿吟说:“朝廷政治**导致了治理天下困难,而政治**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世家独大。”
  他顿了顿,继续说:“不知老师可曾听闻过一个故事。”
  陈堪颇有兴趣,示意他说。
  游鸿吟道:“海边有一族人以捕鱼为生,其喜食海中沙鱼仔,然此鱼捕捞上岸之后,便容易死亡,而死鱼却比活鱼味道差了数倍。忽有一日,渔夫将一鲶鱼至于船舱之中,竟发现死鱼大幅度减少,多数可坚持至渔船回岸。”


第182章 名士风流(九)
  “哦?这其中有何玄妙?”陈堪问。
  “鲶鱼食肉; 此沙鱼仔便在其食谱之上; 沙鱼仔遇上天敌,即便早已被捕上岸; 却也惯性在船舱之中逃起命来; 原本它们死亡便是因船舱过小,气息不足,如今逃命动起来,反而更有活力,活下许多。”游鸿吟说:“恰如当今世家,毫无敌手; 位于顶端; 却也失去了活力,国之**便是世家之**,但是他们却毫不自知。一家独大从来都是灭亡之道; 唯有彼此竞争; 才是进取之路。”
  陈堪沉默。
  他开始觉得自己似乎无法看透这个学生了。
  此子脑中到底装着些什么?
  似儒非儒; 似道非道。
  师徒二人当日谈话,之后再也未曾提起,游鸿吟按部就班的学习; 而陈堪也一如既往的介绍各类人士予以弟子。
  他想要看看,这位得天独厚、天资绝伦的弟子; 最后到底会走上哪一条路。
  洛阳皇帝发诏天下谋求援兵; 天子六军战力实在堪忧; 不等援军赶至洛阳; 匈奴胡人已经完成劫掠退走。
  但是,洛阳之危并没有解开。
  司马氏采用的是分封制,并且是比过去历史中更为彻底的分封制。
  前有秦朝废分封,建郡县制,结果二世而亡,后有曹魏重用异性功臣,压制同姓兄弟,结果转瞬即亡。
  正因如此,司马氏大肆分封同姓为王,其原本目的便是想造就一个能够藩屏帝室的皇族势力,用以对抗士族中的野心家,因此赋予了宗室王很大的政治权力和军事权力,如裁撤州郡武备,并允许宗室王在自己的封国内有自置军队的权利,允许宗室王出镇和允许宗室王参政等。
  却忘记了,一旦有了权利有了土地,宗室力量膨胀,对于中央政权将会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洛阳内部权利争斗也开始了,或者说,早就开始了,只是之前一直只是在上层斗争,并未波及到天下,亦未发展成兵祸而已。
  司马氏目前当家的皇帝是个傻子,朝政一直是皇后贾南风和几位其他司马王把持,这次鲜卑杂胡围城,贾南风把控朝政,害死非亲生子的太子,各种折腾,当她没了利用价值行事越来越过分,自然是被司马家当初与她合作的几个王杀死了,如今洛阳虽然有个皇帝,但实际上和没皇帝差不多。
  皇帝傻的事情,差不多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他分封的司马氏怎么可能袖手旁观,自然是想要做洛阳之主的。
  所以,内讧就起来。
  洛阳成了一块巨大的肥肉,人人都想啃上一口,
  陈喜全三年后带家人重归洛阳,是因洛阳‘安定’了,但游鸿吟如今纵全局一观,那所谓的安定不过是成都王脱颖而出,短暂掌控了洛阳城都,但实际上,实力强大的司马王外头还多着呢,洛阳的安定必然是如同镜花水月,很快就会破灭。
  看清楚整个事件,游鸿吟决定至十六岁便离开广陵。
  乱世出英雄,待在广陵城,可当不成英雄,也找不到英雄。
  其实,若是郭溪的年岁稍微年长一些,游鸿吟怕是更为轻松些,可以早日积蓄力量,但是他年龄还是太小了。
  不过现在得一名师教导,也算是磨刀不误砍柴工,让游鸿吟能得许多宝贵的信息,也能让他能仔细筹谋后面道路。
  首先,他需要一处地盘,其次,他需要人才。
  地盘可以压后考虑,人才需要培养起来,创业前期,就不用考虑什么引得人才投效了,还是自己培养来的便捷。他也不是想培养惊才绝艳的名士之类的,只是一些能处理部分庶务的管理人员,所耗费的时间应当不是很长。
  而想要培养人才,自然不能借用陈家资源,那么就要自己赚的绢布钱粮了。
  啊,转来转去,果然还是要做自己曾经做过无数遍的事情。
  赚钱。
  好在这个时代经商并不是限制非常严格,也没有什么士族不经商的规矩,若是不交易货物,士族哪里来的大批金钱挥霍,相反,在如今的情况下,反而是那些掌握着各种先进知识的士族手中,拥有十分珍贵的货物产出,盐铁茶、粮草、绢布等等,世家名下经营的庄园和各种作坊,会一刻不停的产出各种物资。
  “老师,陈家族产,以何种产出为最?”游鸿吟并不想因为赚点小钱钱就得罪世家大族,他如今势单力薄,难道还能抢别人的饭碗不成。世间值钱受追捧的东西众多,想要获暴利自然不是抢其他人的市场份额,而是自己做垄断。
  “咦,你怎么突然对这种事情感兴趣了?”陈堪问。
  “好奇。”游鸿吟说。
  陈堪明白,小滑头不想说,他稍稍瞪了徒弟一眼,这小子从来没什么畏惧老师的意思,让他是又爱又恨:“想必你也疑惑过,为师为何挑选广陵养老。广陵盐场便是陈氏、魏氏与广陵王的产业,所产盐供给六郡,获利颇丰。但若说陈家最为看重产业,还是陈氏蚕茧纸,乃纸中珍品,一向有价无市。”
  如今货币不通,市面上多流通劣钱,故而依旧沿袭了以物易物的交易习惯,而硬通货则是绢布。
  为何是绢布?
  绢布并非纯粹用来量体裁衣,制作被褥等,它还有一个重要功用是书写。因为竹简不便,纸张制作工艺复杂,优质纸张的价格反倒比绢布更贵些,这也导致了绢布作为纸张的功用还在,不愁销量,便渐渐成了硬通货。
  陈堪以陈氏蚕茧纸为豪,自是因为这不仅是风雅之物,更因蚕茧纸受贵族追捧,有价无市。
  陈堪讲述了自家两样,又开始向游鸿吟普及其他世家什么产品出名。
  游鸿吟顿时打开眼界。
  几乎每一家都有自己的独门秘方或者是特产什么的,但是最顶级的那些世家并不会自己经营这些,而是挑选依附的家族,代为经营。
  “我颍川陈氏到底比不上那些顶级豪门,所以才会有族中弟子分心于此。”陈堪感叹。
  是的,世家是不在乎经商的名声,可是从本心上去看,他们却并不喜欢这种工作,如果有条件,就会请职业代理人。
  游鸿吟说:“老师口中说着遗憾,但实际上却对这些事情如数家珍。”
  陈堪说:“所以,为师是劝说你这个小子,别为了眼前的利益分心,如今还是学习为重。”
  游鸿吟笑了笑,说:“就知道老师话后有话,不过,在我看来,学而时习之,将学习过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也算是复习巩固了,算不得分心。”
  “这经营之道倒在你口中被夸出花儿来了。”陈堪原本也经手过这些事情,明白想要做实务,这经营之道就离不开,如此言语不过是随手打击一下自己这个弟子罢了。
  游鸿吟说:“弟子如今根基浅薄,倒是想与老师来一次合作呢。”
  陈堪一挑眉,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刚才听闻诸多,学生有一法。”游鸿吟道:“可出比白瓷更为绚丽夺目的彩瓷。”
  陈堪陡然坐起:“你确定是彩瓷?不是彩陶?”
  现如今的烧制技术,别说彩瓷了,就连白瓷也只有十分稀有的几家能烧制出来。
  瓷器才诞生不久,但其如玉的外形,稀少的程度,就足够贵族热情追捧,而贵族的追捧就代表了流行风向,胡人高层也有样学样,而这种供大于求的情况,造成了瓷器变成了高端交易商品。
  而绝大多数窑烧不出瓷器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不知道配方,如今烧瓷的配方还握在几家手中。再来就是因为工艺不过关的原因。烧瓷的温度要比烧陶高出更多,即便是砌了烧瓷的窑,也难在自然条件下达到既定温度。
  所以需要更为先进的鼓风技术。
  而彩瓷烧制,无非是上釉,就看真实操作过程到底如何了。游鸿吟也只是知道流程,实际上并未操作过,但就算是失败了,多试一试总归会成功过的。
  陈堪自然明白,若是彩瓷烧制成功了,这背后的利润,将不止是钱娟这两样了,无论是打通关系,交好势力,送出珍宝总归是事半功倍,别以为世家办事就不用送礼了。
  所以,如此双赢的局面,陈堪自然答应了。
  游鸿吟只是想得到钱娟而已,除了技术,其他陈家一手包办,他也并未想过将这种烧瓷技术多做保留,拿出来的东西,他从不想着收回。
  这也是诸如什么制纸、印刷术、水泥等等诸多东西中,游鸿吟选择烧瓷的原因,这东西不涉及民生根本,属于奢侈品,送出去也不是很心疼。
  一晃两年多,洛阳几经易主,长沙王司马乂短暂的平复了洛阳纷争,暂时洛阳安稳了下来。
  而游鸿吟如今也已经十六岁了。
  他如今身边收拢了有些家仆,或是流民,或是奴隶,甚至还有两个胡人,原本是普通的农户,被征兵后吃了败仗,便沦落为奴,被贩卖到此地来。
  “你如今可要回家看上一看?”陈堪如今又大了两岁,但是人却依旧十分精神。
  “老师可是要回颍川了?”游鸿吟问。
  “哎,就知道瞒不过你。此地会有我从弟接手,如今洛阳解封,还需我回去啊。”
  “我就暂时不回去了。”游鸿吟说:“我要去找一找,看是否能投个明主之类的。”
  找不到,就自己去做。
  当然这句话他是不会说。


第183章 名士风流(十)
  寻天下明主何其困难; 并且,找个志同道合的就更困难了。
  游鸿吟在身边护卫的保护下; 走遍四州郡; 最后选择青州作为起点。
  青州在现代; 即山东半岛,产出不及扬州荆州; 交通不及徐州豫州; 管理松懈程度也比不上交州常州益州; 但是综合下所有条件; 青州最适合如今的游鸿吟。
  为何?
  因为青州所封之王并不在封地,而是带人去洛阳夺位去了,结果没回得来。此刻中原人口多集中在双河下游平原; 那些什么交州常州益州虽然天高皇帝远,却并没有人口; 夺来也是无用。
  这个时代,人口是一切。
  不要看世家从来不将普通人放在眼中; 就好比这些贱民如同牲畜,不似乎连牲畜都不如,但实际上真正的实力,还是靠着人口; 准确来说是精壮人口来确认的。
  游鸿吟选择青州的另外一个原因是青州列强豪族并不是太多,反倒是青州刺史山简虽是颇有才名; 却是性格温润典雅; 年轻时喜好清谈; 继承其父之风。
  山简乃竹林七贤山涛之子,无论个性还是形式作风均受其父亲影响颇深,最初担任太子舍人,屡次升迁后担任太子庶子、黄门郎,然后才做了青州刺史。
  但是官做的多,并不代表能力强,若非出生世家又颇有贤名,刺史这种封疆大吏是轮不到山简这种不同庶务之人来做的。
  刺史不管事,青州下面的太守和县官也都稀松应付差事,若非青州临海,距离洛阳路途遥远,怕不是早就被人征兵收丁去顶战乱了。
  可是这并不代表青州就是乐土,乐土游鸿吟也不会去选择它。
  如今,游鸿吟身上可是带着一道任命,却是拿一樽鱼龙戏水青瓷水香炉换来的高密郡太守。
  不要小看这个职位,若非如今政权崩毁,有陈堪从中周旋,游鸿吟早先在广陵中正会上一鸣惊人博得美名,被评为上等,然后再对洛阳如今掌权的司马乂奉上名动洛阳的鱼龙戏水香炉,怕是根本不可能拿到一个太守之位。
  尽管,这个太守之位世家子看不上,因为这个高密郡实在是太偏僻,太贫穷了。
  虽然看上去职位高了些,但是实际上大家都喜欢去富庶点的郡县,因为好治理。穷山恶水出刁民,对于世家之人来说,去地方任官不过是刷资历用的,刷好就要回洛阳,回政治中心。所以,不可能为了个太守之位,就跑到那么偏僻的地方,那些地方都是留给寒门的。
  游鸿吟却觉得这里挺不错,适合自己安心发展。
  更何况,高密有个其他地方无法比拟之处,那就是胶州湾。
  胶州湾是天然海港,这是游鸿吟急速发展势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到了高密城,与高升的上一任太守做了交接工作,把那欢天喜地回洛阳任职的家伙送走,游鸿吟在府衙正式安顿下来。
  高密城虽是一郡中心,但是当真是个小城,招来文书询问,这地方是粮税年年交不齐,自然就没什么余钱修建城池,才导致了城池破烂又低矮。
  高密郡虽然面积尚可,但无论是城池还是县村,数量都偏少,颇有地广人稀之感,且因为郡内土地不比他处那般肥沃,又有海风四季掠过,粮产要稍微低一些。而临郡却土地肥沃,不受海风影响,乃是产粮之地。
  所以高密郡是青州最穷的地方,没有之一。
  当然,如何经营高密是之后的事情,如今游鸿吟需要做的,是处理好手下的那些个官吏。
  好在高密虽然穷了点,太守府到也算上的整齐。
  太守府分三堂,正堂是大殿,用于平日的公务处理。次堂是小殿,环境雅致,可以接待来客。后堂则与后宅相距不远,一般是处理些机密之事。
  入主太守府,游鸿吟身边护卫头领胡归便来回报:“主公,那些个奴婢元夕都已经敲打了一番,不堪用的已经清出去了。太守府的防卫我们也接手过来了,请放心。”
  “辛苦阿归了。”游鸿吟道:“那么,先派人四周逛逛吧,若是遇上合适的人,收编进来也可以。”
  “是。”胡归应了一声后便退下去了。
  游鸿吟这次带在身边的人并不少,除了这几年精心栽培类似于‘弟子’的几位,还有批量生产的护卫,林林总总差不多有三十人。
  胡归便是弟子中的一位,同时也是游鸿吟曾经买下的鲜卑奴隶之一,因天生习武天资出众,人又聪明,就暂且做了游鸿吟护卫队的头领。
  那位元夕是三十个人当中,唯二的女子之一,也是三十人当中年纪最长的,却是游鸿吟从流民之中救出来的,想来曾经家世不凡,识文断字,精通内务,还懂一些算数,却不知为何会流落至此,差点被流民所侮,救下之后,游鸿吟原本不想收拢在身边,她却说什么都不愿去寻找亲人,自愿放弃过往,取名元夕在恩公身边为奴为婢。
  游鸿吟便干脆收了她,并且主要增强她的长处,向内务方向培养。
  等手下那些护卫充当斥候将这里的消息探回来,游鸿吟对这里的官吏和各方风评也有所了解,配合上太守府中一些公文存档,已经算是了然于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