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人生赢家培训指南-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切但凭父亲。”游鸿吟没问过去学习什么,颍川陈氏最为出名的,可不是学问大家,而是陈群此等纵横家。
离开之前,张氏很是伤心,觉得让一个十岁幼童上路,只为了求学,让一个十六岁的家仆跟着,实在不妥。但是,家中已经拿不出其他东西了,就连路费,也是磕磕巴巴的,一路上怕是要吃苦。
游鸿吟却说:“家中仆人乃劳力,怎可轻离。孩儿虽才十岁,却也有保命之力,无需他人跟随,更何况此次是随着商队走,理应无碍。”
郭远畅自然是点头,张氏眼泪流的更凶,最后游鸿吟无奈哄了好一会儿才同意。
“父亲,朝中不稳,如今又将到秋收之季,观今年气候,怕是早雪将至,那草原诸部必然不稳,三月比起兵祸,家中居于洛阳城郊,虽比其他地方稍有凭持,但这块招牌在胡人眼中却不顶用,望父亲早做打算。”游鸿吟投桃报李,郭远畅如今得到这么多信息,该如何选择,就不是游鸿吟想管的事情了。
郭远畅自看出二子不同,对待次子的言行就格外注意,如此一段话旁人听来可能并不在意,他却郑重点头:“放心,我儿安心念书即可。”
好似是彼此依依惜别的感情,但是游鸿吟和郭远畅心中清楚,那些不过是伪装的面具而已。
第180章 名士风流(七)
广陵陈府。
岁数已经很大的陈堪正在操琴。
陈堪早年也是纵横官场之人; 甚至一度做到刺史州牧,可是陈家与当今掌控天下的司马氏不和,如今他也只能赋闲在家了。
陈堪并非陈氏主支,不过与主支血缘接近; 他这一支又曾经出过不少得用弟子; 发展也还可以。
“郎主; 今日去城门口看了; 商队尚未到呢。”管家恭谨的说。
陈堪有两位嫡子; 三位庶子,不过都不再此地,不是留在颍川族地; 就是在洛阳聚居; 他们也早已成家; 陈堪原本在颍川族地治学; 但因不耐烦见他们,最近几年才一人独居广陵。一是这里气候温湿; 适合他养老,二是年轻之时曾在广陵任过职; 待过不短的一段时间; 此地有不少曾经故友; 住的舒服。
陈堪与郭言交情的确不错,他也听闻郭言冲动得罪司马氏; 结果替洛阳本家做了马前卒却被放弃的事情; 原本陈堪以为; 郭言之子怕是要求助到头上,谁知那蠢物在洛阳空耗了十几年,除了生下了孩子之外,什么正经事都没做到。
陈堪也不是那种因为旧友之谊就上赶着帮忙的人,求不到自己头上就当做不知道了。
但是,一封书信寄来,到让陈堪知晓,老友之子不是不知道这份人脉存在,但送次子求学又是怎样?要知道,颍川陈氏从来不是以学问著称,族中孩子还经常送到别家做弟子呢。
可是人都送来了,看在这份旧情的份儿上,他自然会好生照料。
游鸿吟随着商队来到广陵,便觉此地与洛阳大不相同。
其实游鸿吟挺奇怪,为何这颍川陈氏之人会在广陵居住的,要知道,陈氏属于北地世家豪族,与广陵这个南方军事重镇那里扯得上关系。
这次随商队出发虽然一路上大多数是走的水路,关卡较少,但是两地距离遥远,再加上商队沿途停留,花费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才到目的地,让游鸿吟很是吃了些苦头。
广陵虽然也是商贸云集,却少见胡人,多是汉族来往商队,此地盛产盐铁茶,但这些重要物资并不属于官营,而是受当地政府和豪强把持,游鸿吟觉得,陈家支脉这么重要的人物坐镇此地,怕是在其中也分了一杯羹。
他和商队尚未进城,便有家丁打扮的人上来询问,游鸿吟上前答话,那人好似十分吃惊。的确,十三四岁就单独出门,在这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太少了。
跟着家丁回去,游鸿吟直接进了城中一座大庄园,这也是南地与北地的不同,南方一般很少建筑乌堡,无论是百姓还是地方豪强,还是依附城池居多。
见到陈堪,游鸿吟便知道,这位同样不是那些思想家,而是非常务实的投机者。陈家家学渊源,多习纵横之术,显然眼前这位陈堪同样不例外。
双方见了礼,不过交谈了几句话,陈堪便觉的,此子乃天生的纵横家,习纵横之术将来绝对能成为一位搅动风云的人物。
毕竟,在对世家并不甚了解的情况下,却能看出天下大乱之兆,已经不是用天资聪颖可以形容的了。
郭氏实在是放弃了一位千里驹啊,再无当年曹魏郭奉孝之气度!
不过,陈堪也不是见猎心喜,随即就倾囊相授的,总要考验考验,可是人越考验他越满意,却不见这小滑头提拜师之事。
陈堪老爷子心情不好的一大早就在院中操琴,晚上被拉着下棋下到半夜的游鸿吟不得不爬起来。他还在长身体,自然贪睡,陈堪却是越老越精神,觉少就可命的折腾。
游鸿吟无奈笑了笑,他只是没想好是否和陈家扯上关系,所以这几天一直在犹豫。
因为,他不确定自己以什么样的方式来完成这次任务。
乱世将至,大厦将倾,若是以建序为要,那么自己就得亲自上阵,从头开始,一步步艰难争斗。或者择一明主,借助其力完成自己的目标,这要比自己亲自上手要轻松一些。
但是游鸿吟最开始的计划,其实是针对任务者。世界上有郭远畅如此沽名钓誉之人,自然有真正的广袖舒跑的真隐士,结识这些人,解开任务对象的心结,消除怨气源头。然后以文出名,做个真正的风流名士,也算是名流千古,让陈喜全心服口服了。
可是,这个方法不太保险。
原因?
原因自然是乱世将临,并且,可能会持续很多年,世家也不一定在这个世界能完整存活下去,战乱是不讲道理只看运道的。想要好好存活下去,随波逐流行不通,就只能与战祸争命了。
确定了未来路线,那么与陈氏交好倒也无所谓,如今天下世家门阀占据了绝大多数资源,未来无论是何人主宰天下,治理也都离不开他们。就算是开科取士,也只能逐步削弱世家之力,不可能完全取代。
也正是因为如此,世家中出现了许多不进取的世家子,清谈之风便是他们带领出来的,这些人的确于国于民无用,但是,谁让人家投胎投的好呢。
至于借用胡族之手清理一遍,也不是不行,但是要把握好一个度,要知道如今所有的先进知识,无论是经史,还是杂科,乃至数学医术农经等等,均在世家手中,若是真清除了世家,怕是整个中原的文明发展都要倒退百年,甚至某些传承都会断灭。
游鸿吟不想出现这种情况,所以,与世家交好,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必要的,只是,交好的过程之中,需要进行挑选而已。
最后,在陈堪暗自得意的眼神之中,游鸿吟完成了拜师,因为是正式收徒,陈堪后来又补了正式仪式,并且发帖请宴,告知广陵好友,后又书信告知郭氏陈氏。
然后游鸿吟就开始了学习生涯。
后几个月,果真五部匈奴集结河东杂胡南下,弘农上党两处相继打败,只能归缩于城池中,无力阻止胡人南下,短短半个月,胡人便包围了洛阳。
陈堪早前便已经去信,但是显然,他的信件并未引起注意,甚至就算是引起了注意,几个已经出仕的儿子也不会听的。
因为胡人不会长时间围困洛阳,他们也怕后路被截,毕竟弘农和上党两地均未被完全收服,尚有残存兵力。
陈堪叹了口气,不再去管。
无论洛阳怎么乱,只要不是胡人破城,那么身为门阀的陈家就不会出事,现在,他也鞭长莫及,只能但看后效。
陈堪在陈家地位毕竟比不过主支,同时对时局了解毕竟不如在洛阳本地了解的快,所以也不会强加自己的想法给其他人。
“从越,可是担心家人?”虽未成年,但是陈堪却在拜师礼上,便为游鸿吟取了字,表示亲近。
子越自石溪,故而取字从越。
“倒也不是,来时已提醒过父亲此事,应当有所安排才是。”游鸿吟说。
“哦?原来这么早你便已经断定了乱世将起?”陈堪问。
他是知道此子能看出天下大乱之势的,却不知,他能如此明确看出洛阳危机。
“其实倒也不是断定。”游鸿吟说,若是让他从手中实际信息出发,猜出洛阳会被围困并不难,也能大体猜出个时间,但是不可能断定精准具体的时间,总归会有误差的。
但是,他不是有陈喜全的记忆么。
可总不能如此解释,所以游鸿吟说道:“当时天候不好,并州一州均有干旱之象,想必秋收收成并不丰厚。并州干旱,草原怕是日子更不好过,匈奴胡人本就有南下掠夺的习惯,而秋收过后,天气又忽然转凉,想必若是匈奴不劫掠冬天就过不下去了。”
“因为收成不好,你觉得上党阻拦不了匈奴?”陈堪问。
“并州之牧并非是善战之人。上党兵力恐怕不足。”游鸿吟说。
陈堪听到这些,自是很满意。
要知道,这些信息是很多人都了解的,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将天候、收成、匈奴、并州州牧、上党守将这些都串联起来,然后推断出洛阳有被围之危的。
尽管天下大乱,但是士族门阀该怎么潇洒还是怎么潇洒,宴会酒席样样不落,清谈文会一直举行。
尽管洛阳陷入兵祸,但是与广陵关系不大,所以此处,依旧是和往常一样,只是来往商贾少了许多,想必是战乱交通不便的缘故。
广陵陈府虽然只有陈堪一人居住,却养了不少曲部家丁,陈堪早几年就一直在增练曲部了,倒不是真的那么久远就看到天下乱势,只是直觉让他开始筹备起来,而他的直觉果然不差。
而陈堪在入冬的第一天,便带着游鸿吟访友去了。
显然,洛阳之乱当真并未被陈堪放在眼中,无论乱世还是太平盛世,于他来说,都已经经历过,的确不需要太过在乎。
游鸿吟对他这种态度倒是十分意外。
原本他以为,陈堪是个投机客,但是如今看来,他不仅是个投机客,更是个有绝佳眼光和绝佳耐心的投机客。
前者不过是左右逢源,后者却是博弈天下,境界完全不同。
陈堪带他来见的人,恐怕算得上真隐士了。
、
第181章 名士风流(八)
此人名戴昌。
广陵戴氏在世家中估计排末等,一是因起家时间太短; 二是族谱之中能拿得出手的怕是没几个。
戴昌曾任会稽太守; 但是时间并不长。倒不是能力不够; 而是此人心不在官场之上,而陈堪年少之时与其结交; 便成为了好友。
“他脾气古怪的很; ”陈堪说,却又语气含酸意味不明的补充了一句:“偏生命好,养了个好儿子。”
陈堪自己家的儿子尽管都已经做了官,也颇有名声; 他却看不上,反倒酸起朋友的儿子来; 可见,那戴昌之子可能当真不差。
这年头的真隐士; 不是住在名山之上,就是住在秀水之旁,反正不可能如郭远畅那般; 住在洛阳郊外,那样真的很没格调的哎。
说是隐居; 这戴昌所居之地乃靠山而建,庄园并不似后世那般精巧,多是青砖木石; 但是园中竹林成荫; 与背后蜀冈野竹连成一片; 很有竹林之风。
“老友和蜀冈竹西寺里的智妙和尚是至交,所以在这里定居后,就不曾再挪窝了。”陈堪说:“今日带你来,便是见识见识,别以为所有名士,都和你那蠢物父亲一般。”
游鸿吟没说话,他虽然很赞同陈堪之语,但是并不代表他就能开口评判生父。
师徒两个人进门的时候,只有仆从过来见了礼,并不曾多问什么,显然陈堪与戴昌熟悉的很,到这里游玩已经是家常便饭了。
“不对不对,老和尚你又悔棋。”尚未见到人,游鸿便听到了人声,显然此人中气十足,声音洪亮,就算年纪稍微大些,身体也好的很。
“施主你记错了。”另外一个低沉温柔的声音回答。
陈堪不耐的说:“就戴弘毅你那种水平的棋艺,谁会跟你悔棋啊。我说智妙和尚,这人是个臭棋篓子,你还天天哄着,当真是念经念的耐性好了。”
走进正堂,炭火烧的旺旺的,两人正坐在朝阳的窗下下围棋。这个时代的娱乐项目有限,文人最多的也就是琴棋书画外加个欣赏歌舞喝个小酒之类的。
两岁数加起来过百的老头想要找点乐子,怕是也就只剩下下棋了。
“陈梁甫,观棋不语。”戴昌头也不抬,苦思冥想许久,方又落下一子。
游鸿吟在旁边瞄了两眼,看得出来执黑的戴昌其实已经输了,只是还在垂死挣扎。
坐在戴昌对面的和尚,发须皆是花白,但是面颊光润,气色极好,一双眼眸如同古井,又带了一丝温柔慈悲。
这便是那位智妙高僧了。
如今佛教传入中原被贵族接受追捧并未过去许久,甚至因如今的世风问题,凡是释道高僧,并非只精通佛法,更都是慈眉善目,擅长清谈。
这年头,和尚也不好混啊,不会清谈那些贵族就不接受佛教传教。智妙和尚和他所建的竹西寺看似脱离尘俗,不见红尘,但实际上他本人在广陵地区有着重大影响力,无论是高层贵族,还是中间的寒门庶族,乃至下层的普通贫民,竹西寺香火极盛,信众众多。
“都输了,还赖着不肯投子,你这脸皮是越来越厚了。”陈堪看了看棋局说。
其实戴昌本人也知晓,但是,总要挣扎挣扎么。
“输了输了,”戴昌打乱了棋局,有些生气的说:“有你这个聒噪之人在耳边念叨,当真是扫兴。”
智妙道:“陈公今日来,可是将新收的弟子带来了?”
“弟子郭溪,见过戴公,大师。”游鸿吟上前道。
“神光内敛,气若渊亭,内秀于中,”智妙赞叹道:“陈公收了一位好徒弟。”
“老和尚你还夸,没见他今日来就是显摆来的吗?”戴昌喊来仆役上了笔墨:“来来来,让我看看你这徒弟的字,得了你几分火候,让你这么宝贝。”
甫恨逋,并恨峻,象斟酌其间,甚得其妙,中国善书者不能及也。
时有张子并、陈梁甫能书,在王氏子弟未横空出世的今日,游鸿吟都快忘了他这位老师其实还是书法大家。
“从越进学时日尚短,本就不是继承我书法衣钵,弘毅你又何必强人所难。”陈堪说是这么说的,却也并未组织戴昌动作,因为他明白,这位弟子的书法自成一家,早已风骨大成,如今不过是欠缺时间磨炼而已。
其实平日里游鸿吟已经颇为收敛,他字体成熟,更兼后世柳体颜体之态,太过惹眼,故而平日所书乃左手成字,便稍显不成熟,反而更适合他如今的年岁。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哈,以老和尚那破庙做地名可是抬高了他。”戴昌观其所书,心中一动:“陈梁甫,你这弟子和你的书法好似完全不是一个路子啊。这字端庄雄伟,气势开张,行书间遒劲郁勃,均匀瘦硬,更有一股傲然风骨蕴含其中。好字,好字。从越若是假以时日,必然要越过你这个老师去。”
陈堪觉得目的炫耀目的达到,便十分矜持的坐在一旁应声,游鸿吟对这帮老小孩儿也是无奈。
后几人又直接步行上山,去智妙僧人的竹西寺游玩,一路上,两位文人一位僧者,引经据典,各抒己见,是真的从看沿途风景谈到人生哲学,纵横说、玄学、释道三方思想交锋,就算是游鸿吟,也得承认自己的确经历过一场撇开政治世俗,撇开纠葛利益,十分纯粹的、纯洁的、超脱的思想辩论。
“此等方是真名士。”陈喜全听完三人的交锋说:“虽然有很多我都听不懂,但是却完全可以分辨的出,哪些是借助典籍生搬硬套,为自己裹上一层层虚伪的外衣,哪些是吸收消化前人思想,洗涤精进自身心境和思想修为,真正在思考思考人生的哲学,寻求世间的真理。”
游鸿吟说:“他们的学说和想法也许并不能在实际中运用,也可能无法惠及家国大事,但是任何学问的根基,便是从这些思想火花的碰撞中诞生,这个世界需要有人脚踏实地干实事,也需要有人从极高的层次研究哲学方向。”
陈喜全道:“你话中意思我明白,虽然世间多是沽名钓誉之人,但是真正的贤者名士,并不是这样的人。”
游鸿吟感叹一声:“明白就好。”
陈堪和游鸿吟以及戴昌在竹西寺之中住了几日,期间倒也曾谈论过洛阳被困之事,但戴昌并不喜谈论政事,他的思想主张崇尚避世,虽不是‘越名教任自然,非汤武而薄周孔’,却也并非正始玄学那般齐一儒道,调和自然与名教的矛盾,而是更偏向于老庄的无为。
所以谈论之事最后也是不了了之。
这大概就是如今战乱和混乱朝局给文人所带来的影响。
原本士人忠于社稷的心态,是非常普遍而真实的,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