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六零年代农场主-第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孙女的话,皱了皱眉,说道:“你赶紧去,别跑远了。就站着树后面尿成了。”
四妮儿夹着腿跑了两步。又不好意思的说:“奶,这里人多,我躲树后面。”
“行了,赶紧地。”钟老太摆了摆手。她拄着扁担靠着牌坊石柱上微微闭上眼。四妮儿见状,迈开步子,飞快的溜到了一栋房子后面。等出来的时候,已经换上的一身的伪装,这么一个彪形大汉的身板在人堆里挤来挤去。他走到钟老太面前。伸手拍了拍问道:
“老人家。”
钟老太米勒眯眼,见是一个年龄不小的中年汉子,提了警惕的心问道;“什么事?”她一看这么大的块头,就把篮子往身后推了推。
男人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说:“你这鸡还卖不?我刚才还看到你们卖小鸡仔的摊子。准备买几只鸡仔回去。没想到一会儿集市就给关了。婶子,你看,你这儿还有几只鸡,我都买了。”
他笑的时候,露出一口白牙,很是憨厚的模样。
钟老太人很实诚,犹豫的说道:“这么多鸡,你估计不好养。”
篮子里还有十二只小鸡。一般人家养一两只鸡就差不多了。养太多也照顾不过来。况且城里没有草地,鸡都养在大马路上。吃不到草籽,鸡长不大。钟老太心眼实,生怕人家吃了亏。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每次在路边卖乐口消的生意还不错。
没想到男人摆摆手说:“不要紧,不要紧,多少钱一只?”
钟老太心想,这人不会是个傻子吧?
她按捺下心里的疑惑说道:“六块钱。十二只。…。。算了算了,你买的多。我卖你五块钱。”说完,一张票子递到面前,男人不好意思的说:“这怎么好意思呢,是多少就是多少,您赶紧拿着吧。”
“成,那这么着,这篮子也归你吧。”一个竹篮沉甸甸的,竹篾被磨得发黄发亮。在村里是最不值钱的东西。男女老少都会编织。没了也不要紧。
男人点了点头,看起来很高兴似的把钱塞给了钟老太,自己则是逆着人群往前挤,很快就消失在了一堆熙熙攘攘的的人群之外。
等人彻底不见了,钟老太拍了拍衣服,检查了身旁带着的两块干粮饼。这两块原本是中午的口粮。里面搀了玉米面,看起来黄黄焦焦的。手里捏着六块钱的钞票还反应不过来,她头一回做这么大一笔生意。只停留几个照面的脸孔在她心里留下了印象。
见四妮儿还没有回来,心里不禁暗自的担心起来。
她朝树后面左顾右盼了半天。没过多久,小丫头片子喘着气“哼哧哼哧”的跑过来。手撑着膝盖大口的呼吸。
“奶,我回来啦。”
“你尿个尿,怎么蹲这么长时间?”
四妮儿擦了擦汗,心里吐槽:“自己买自己的东西,兜兜转转给老太太送钱,真是不容易!”原来是她偷偷乔装把自家的鸡买去了,免得钟老太再跑来跑去。更何况这点钱她根本没放在眼里。能减少麻烦是最好了。
十几只鸡都扔到了农场里。逮到钟老太没注意的时候又跑回了树后面。找准没人看到的时候窜了出来。一来二去。花了不少力气。
第一百三十七章
回村里的时候碰到了姑太太的儿媳妇“慧子。”
碰到亲戚,就要打招呼,钟老太问道:“慧子啊,这时候不造饭干啥呢?”慧子是大队里的一个小领导,负责办理登记的文职,听了钟老太的话,爽快的说道:“是这样,咱们公社开了个临时的会,县里面拍了去哈城学习《哈尔套经验》,咱们这儿要搞社会主义大集。现在正在积极准备呢!”
两人在路边走,慧子还扛着钉耙,头上扎着头巾。
钟老太看了她一眼,好奇的问:“哦?那是搞啥?”
这话换来慧子一脸“你这都不知道”的表情。
“好事情!组织号召咱们公社社员积极准备农副产品在集会上卖给当地的收购站供销社,限制小生产,供销社那边也会安排大家买日用品。这是社会主义发展下的新路子!姐,咱们刘家沟要积极的筹备,你们家也要准备呀。”
钟老太就问:“要准备什么!”
慧子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一会儿你们自个儿去晒谷场看报纸吧!”说完,扛着钉耙匆匆的就走了。从她步伐来看,简直像是火烧屁股。
钟老太和四妮儿面面相觑。
晒谷场有个公告栏,上面果真写了社会主义大集的通知,四周围满了下工的村民在议论纷纷。四妮儿看到明确的规定是“销售任务“五个一”是根据哈市学习来的经验,争取向哈市的方向看齐!”后面则小字标注“并取消敢甲子场(集市)无论集体和个人都要驰援国家建设!”旁边一条条红色的标语写着“党员以及公社干部要起到带头作用。”
报纸上白纸黑字。《社会主义大集好――辽宁省彰武县哈尔套公社改造农村集市的调查》
吴老爹眼睛都快瞪出来了。他站在四妮儿旁边,鲜少没有对着钟家冷嘲热讽。
“一斤茶叶,一只鸡,十个鸡蛋,一斤苞谷,一斤蔬菜。”随着他念出来的一个个字,眼珠子越瞪越大,直到看到“三个赶场点其中一个就在大屋刘的晒谷场!”众人才纷纷像是落入热油中的蚂蚁似的。讨论的声音几乎要盖过心声。
傍晚:
刘七叔家里常常是做一条刀拍黄瓜,朝青椒。至少有一盘子腌菜下酒。在夏天的时候,喝酒能驱散浑身的热意,尤其是一家人搬着竹溪竹床在屋子外面纳凉的时候。饭菜入口。已经看不见什么光线了。
黑灯瞎火,伴着热辣的烧酒入喉咙。
半天以后,刘红霞坐下来,香兰端着菜放到桌上招呼小姑子,刘七叔叼着烟斗,对女儿说道:“你回去跟亲家好好说鸡,肯定是要交的,不要自找没趣。村里人都交,又不是你们吴家一家人!”
“爹!”
刘红霞急的脸红脖子粗,拉着吴二狗坐下来。吴二狗苦着脸说:“爹!咱们家的鸡肚子里揣着蛋,怎么能交上去,这不是要了我娘命么?”别看吴家还有点家底,他们家也只有两只母鸡,还是要下蛋的!
村里家家户户都指望这鸡屁股银行能挣几份几厘的买盐钱。
他看了一眼刘七叔的脸色,嘀咕道:“不是说有干部带头么,你们家多交点不就成了。”
刘七叔眼一咪,巴掌重重的拍在案板上,这巨响吓得远处的狗叫嚷起来、香兰身形定在竹床旁边,窈窕的身姿让吴二狗都忍不住看了一眼。他回过头,刚好撞见岳父一脸阴沉,吓得鼻子里呛了一口酒,拼命的咳嗽起来。
刘红霞不满的看了父亲一眼,连忙去拍吴二狗,嗔怪的说道:“叫你好好吃饭。你非不听。”
这话落在众人耳朵里,简直不像是刘红霞能说出来的话,她得意的瞟了一眼香兰,在妯娌面前,刘红霞非要和吴二狗装作夫妻同心的样子。她还觉得自己在香兰面前无端高了一截!
众人吃饭,香兰当媳妇的不能上桌,就端着碗筷在旁边站着吃,冷不防就被刘七叔点名说道:“鸡,咱们家还有两只,明天全部抱过去!红霞,你再拿四斤,不不不,五斤苞谷过去,县里重视这件事情,咱们两家就要做到表率作用。”
这话一听,吴二狗就跳起来了,几乎是暴跳如雷的说:“苞谷!去年就没分多少苞谷!”这个数字让他很心疼。尽管大集买卖也有钱拿,可是这点钱对于农村人来说,哪里有吃得饱重要呢。
最重要一点,就是现在大屋刘的收成只能维持七八分饱,卖粮食只有傻子才干!
在农村粮食就是天,吃不完也要存起来。
刘七叔料到他的反应,冷哼一声说:“又没让你们真卖出去,抱着鸡鸭过去走一圈还能要了你的命?”
吴二狗听到这话,勉强回过神来:“啊,爹,假买卖啊?你咋不早说!”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一巴掌拍了大腿说:“这样还说啥,爹,我明天就带着粮食去大集,您放心,我不会给您掉面子。”
“爹,来来来,这杯我敬你。”
……。
再说慧子这边,刘家太这边家里还养了头猪,听说村里两家抽一只猪,慧子的心里就七上八下的,她对这件事充满了热情。可是转头一想,这猪才养了半年多,一百多斤,还远远不到杀猪的时候(农村猪一般两百斤卖)现在杀了就亏大了。
她陷入了犹豫中。
钟老太知道了,就趁着夜色过去姑太太家商量,老太太已经老态龙钟。家里几个儿媳妇当家,各怀心思。晚饭一同吃的。酒过三巡。这边大媳妇晓春就对钟老太说道:“哟姐,现在是公社里要抽猪杀!咱们两家总是要抽只猪,抽哪只我心里都难受呀。买猪你家钱不够,娘还自己掏老本出来,我看娘一把年纪了,还操心这件事情,我心里真是难过。早知道,还养什么猪!”
一边吐槽,还一边往姑太太身上扯。
晓春说完,朝太太身上看。之前猪本不够,是姑太太出钱,加上钟家也出了一部分,这才买了猪仔的。她说这话,无非是让钟老太念着姑太太的好心。主动提出杀钟家的猪。
钟老太说:“之前多亏大姑帮忙牵线,养猪的事情才能一齐办下来。我们两家亲厚,大姑心里不知道多高兴呢。”说完亲热的去啦晓春的手说:“都是亲戚,相互之间帮衬,谁也吃不了亏嘛。”
第一百三十八章 杀肥
可见钟老太也不是吃素的。
晓春脸色僵了半天。钟老太又说:
“当初说一只交上去一只分了。现在咱们要杀,只杀肥!大集挣多少是多少。钱平分得了。剩下一只还能继续养,等到了年底养到两百斤,一百二十斤上交。剩下两屋总能分点肉过年。”她非常冷静。
现在谁也不知道大集过后,剩下那头猪还需要交不。
晓春一听,眼里也亮了亮,这主意真不错。再说现在事发突然,也没有别的法子了。
一只猪本三十多块钱,母猪崽贵些。加在一起成本七十。
“现在猪肉八块钱一斤,哎,老刘,你去晒谷场那里问问有没有称。”晓春高声喊了句,刘家长子,一个约莫五十多的男人远远的喊了声,然后头也不回的出门去了。
她回过头,对小女儿喝道:“你愣着干啥。去隔壁借根麻绳来!”众人心里稍微算了算,心里总算宽慰了许多。
两家商量好了,就回去猪圈赶猪。
钟老太牵着四妮儿走在路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踩在泥地里,下雨过后还没来得及晒干,树下的泥巴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深坑。众人牵着猪去上称。结果是钟家这头猪(四妮儿喂的这头猪)
“足足有一百二十斤!”
晓春看到这头肥猪,再对比自家那头瘦了吧唧的猪,心里惊叹了一番。
这头猪可是四妮儿起早贪黑的打猪草,每天早上天亮就开始煮猪食才养的这么肥。姑太太家里的猪才一百斤出头……
这是钟家的猪啊!
四妮儿一听,眼圈就红了。
她死死的咬着嘴唇,看着大屋里不停冒着骚臭的尿味和血腥味。扶着墙壁靠着。这不是第一次杀猪。可这一次,四妮儿怎么也看不下去。她脸上挂着眼泪和黑灰,看到那只还不算肥胖的小猪被推搡着赶进了屋子里。连杀猪烧香都来不及点燃。大屋里一共有十几户人家养猪。这天晚上就宰了十七头小猪!
女人们僵硬的站在门口,望着那些小猪眼里都是不舍。
快到凌晨三点钟,村里的屠夫都累惨了。地上的血浆凝固成一片片的干涸的片状。四妮儿脚上是一盆冷却的猪血,带着夜晚的温度。冰凉的裹成了一块。
她疲惫的往前,肩膀上挑着扁担上下摇晃。猪血让他们带回去了。她来的时候只牵着一根绳子赶猪,回来的时候把绳子系在腰上。远远的望到一群黑蚂蚁的队伍在远方敲锣打鼓的过来。人们喜气洋洋的脸上带着灰尘。肩膀上扛着白花花的猪肉。知青热情洋溢的举着红色的横幅,鞭炮声隔着薄薄的雾气传过来。刺的人耳朵里都疼。
“喜迎大集。”
远远能看到扛着的摄像头对着村民。他们手里抱着鸡。或者是背着竹篓蜂拥而至。鸡扑腾着翅膀咯咯叫,老远看过去,简直是鸡飞狗跳。
这群人打头是公社的干部,还有是村里的供销社销售员。驴车走在队伍的末尾。车上堆着成堆成堆的长毛毯子和其他生活用品。所有人脸上都是兴致勃勃。
“走,四妮姐,咱们去看”江夏拉住了四妮儿的衣角,雀跃的说:“那边好热闹呀。”
“夏子,我看到你爷爷了。你先去。我回屋一趟。”老远看到大江爷爷提着两只鸭子。隔壁村的人也过来赶大集。他们起的更早些。
有四个身形雄壮的汉子拖着生猪。“嘿呀”“嘿呀”的使劲。
那只猪或许是意识到了自己的命运。长嘴拱着地,怎么也拖不动。大约前行了十几米,前头有个男的就开始骂骂咧咧的。其中一个跑过来喊人,急得满头大汗:“来人帮帮忙啊,这猪从车上自己滚下来,拉扯不动。”
江夏跑的像一条草丛里滑溜的花蛇。他跳起来。黑手的肩膀卡在车栏上喊:“赖子叔,过来搬猪!”
旁边的几个妇女包着头巾,听到动静都看过来旁边的几个男知青也上去帮忙了。众人七手八脚,总算是把猪绑到了车上去。一车四五头生猪,都不超过一百斤。旁边有个跛脚的老太太嚷嚷道“真是要命啊,这大点猪叫我怎么卖!”
旁边人敲了敲车,不耐烦的说:“就是啊,你听大队长说啥了没!一斤才五毛二!”
四妮大惊失色,她连忙冲到人堆里,此时站着说话的是隔壁陈家村的人,四妮儿眼生,不认识。她只好站在旁边,扯了扯男人的问道:“叔,你们说啥?”
陈家村有钱,养猪的更多。这两年政策的大包干让众人有了盼头。不完全的平均分配带给他们许多村民干劲。比过去混公分强多了!
虽然这个举动引得许多家里懒的人不满,但你是什么货色,乡里乡亲都门儿清。
有意见的都是那些懒汉。
让养猪以后,有点家底的都掏腰包去买猪仔了,钟家不是头一个想到两家混养的。村里聪明人不少,有些家底不够的,就两家凑在一起买猪。到时候只交上去120斤。其余的猪肉一分,赚的钱很可观。
现在又说要搞大集。许多人就不乐意了。
陈家村有些穷的家里。死活不肯交猪。跪在家门口哭呀,闹呀。那公社咋办?几个干部你看我,我看你。真动手也不忍心,可是上有政策。哈尔滨的大集搞得有声有色,还上了报纸。全国都在学习的热潮中,你一个村能撇干净么?
公社每年还要去镇上县里开大会。去年和前年都是汪家沟评为优秀。陈家村还憋了一口气。现在领导发话,哈尔滨大集要搞!而且要搞得有模有样!不能又叫汪家沟抢了头彩,于是下了死命令,每户赶大集至少一只鸡。多了还有奖励。要开会表扬。
尽管这样,大多人都抱着自家的鸡去了,可是那些养猪的不干了!
一只鸡,养了一两年都是老鸡了,才值几个钱?一头没长大的猪少说还有几十上百斤可以长,现在就宰了。能卖多少钱呢?
猪,被几个光膀子的汉子硬拽上车。畜生都知道害怕,上了车嗷嗷直叫。底下跟着一队神色紧张的村民。等到了大屋刘的晒谷场,这边人山人海。生猪又叫唤起来。拉屎拉尿。一片乌烟瘴气。
第一百三十九章 亏本生意
四妮儿被夹裹到了打谷场,县里也来了领导,戴着大红花,一本正经说:“咱们县要大搞共产主义,就不能掺假!那些短斤少两不能有,哄抬价格的更不行!买卖的价格就按照统购价格来。谁都不例外!”
又说:“咱们这是为了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