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医纪事-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官府那边也要求里正们挨家挨户分发小册子,讲明厉害关系。都不敢不重视。
  现在靖陵上至八十岁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小孩子都知道喝水要烧开,不能喝河里的脏水。
  几人来到张大夫所在的益丰堂,自从张大夫在贺少瑾家里认识了林晚后,两个人也算挺熟了,见他们过来,张大夫亲自领着几个人去库房走了一趟。
  有张大夫看着,益丰堂当然不会出什么问题。还有三个医馆没走过,等到那三个医馆走完了,靖陵的准备工作也就算就绪了。
  到那时,刘炳良就得去周边州府转转,林晚与尚致远则会留在靖陵。
  刘炳良几人在张大夫陪同下,从库房出来,穿过医馆候诊室,走到门口的时候,听到有女子的声音道:“叫你们张大夫来,叫他来说说,怎么我吃了你们给开的药,钱花了不少,病就是不好呢?”
  “杨太太,张大夫现在不在,要一会儿才能回来,你看让柳大夫给你看如何?”
  “柳大夫,算了吧,上次就是他给看的,药吃了一个月,没用。张大夫做什么去了?”那女子不耐烦地问。
  刘炳良几人都听到了,便站在门口没走,示意张大夫不急送他们,先去看看出了什么事?
  “杨太太,您找我?”
  “张大夫可真是大忙人哪,找您给看个病可真不容易。”那杨太太语带讽刺地道。
  “哪里,太太您说笑了,最近事情事多了点。这就给您看看。”本着和气生财的想法,张大夫也不跟她计较,只笑脸以对。
  真想计较的话,这一行是没法干的,每天见的人多了,那可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奇葩从来都不缺的。
  摸了摸脉,又看了看柳大夫先前所开的药方,听了杨太太的主述,张大夫道:“柳大夫上次给你开的药还是可以的,还照那个来开方就行了。”
  杨太太一听,就觉得张大夫这太敷衍了,没把她当回事是怎么的?就觉得张大夫是不是把她当傻子哄啊?药方都吃了一个月了也没什么好转,还让她吃这个?
  气恼再加上之前等待的烦躁让她忍不住发作起来,将那药方“啪”地拍在桌子上,高声道:“你是不是脑子有问题啊?我不是说了吗,吃那个药没用,我都吃一个月了我不知道啊?怎么还给我开这个,你们要是不能治就直说好了,别耽误别人看病。”
  张大夫听了这些,气得脸都青了,医馆里看病的人那么多,这事要是坐实了,对医馆声誉肯定会有影响的。
  疗效是一个医馆生存的基础,如果口碑不好,慢慢的医馆就开不下去了。毕竟如果声誉不好的话,就没人来请他们看病了,谁都只有一条命,哪个愿意给庸医做实验呢?
  张大夫不善于跟人口角斗嘴,指着杨太太哆嗦着嘴唇不知道说什么好。
  刘炳良带着林晚两个人走过来,拿起药方,顺手切过杨太太的脉,也点点头,道:“张大夫说的不错,就用这个药方行,消痰化积化淤血效果不错的。”
  杨太太认得刘炳良,知道他是济生堂台柱子,如今的医令,本以为他给看过了就应该没问题了,没想到还是一样的说法。
  “你们,你们认识才互相护着是不是?那就不管别人的身体健康了吗?”
  她这话就有点诛心了,刘炳良也没同泼辣妇人吵过,一时也是无语的很。
  杨太太往门口一看,看到林晚了,她亲眼看到林晚救活了徐老夫人,便跟林晚道:“林五小姐,你来看看,这药方是不是对症?”
  林晚既然被点名了,就过去按着她的脉品了一会儿,道:“有几句话,不知杨太太愿不愿意听。”
  杨太太总觉得胸闷痰堵,气郁不舒,另外还会头晕头痛。很想快点好起来,便让林晚说说。
  林晚道:“其实您服了药已经好了不少了,是吧?”
  杨太太也承认,确实见好,但是达不到理想效果,还会犯。
  “没能痊愈,这个问题不在药方,在您平时的生活习惯。饮食上要清淡一些,另外尽量少生气,如果您能做到这些,就好了。”
  杨太太想了想,柳大夫是有告诉过她,少吃肉,多吃水果蔬菜。还说肉生火鱼生痰,白菜萝卜保平安。可她就好那一口,好几十年的习惯,怎么改的了呢?
  杨太太听了这些不太高兴,这不符合她的期望,虽然觉得林晚说的还算有理,心里还是不舒服,合着病没好全怨她,跟大夫倒没啥关系了?
  杨太太见在场的大夫都这么说,周围的人也指指点点的,觉得没意思,也没拿药,领着下人走了。
  几位大夫都无奈摇头,他们是大夫而已,再怎么能治病也架不住病人自己不配合。
  不讲理的病人常见,大家都忙着,也就不在这儿纠结了,几人准备去下一家医馆。
  这时,刘炳良的一个弟子道:“师傅,东城门那边来了几辆马车,好像是京里来的人,车里有个小姑娘病了,您去看看,得的是不是霍乱?”


第105章 琉月公主
  刘炳良听了,问道:“严重吗?”
  “不算严重。”
  “那就让附近的医馆派人去治吧。”刘炳良道。他还有很多事要做,不可能出现一个患者他就去跟进。
  各医馆都已经掌握了这一整套的预案,除非危重患者才需要他们几个亲自到场。
  “可是……”弟子迟疑了一下,道:“那女孩子很凶,不让男大夫靠近。而且她有几个随从看上去都是有武功的。”
  “哦,致远,那几家医馆你走一趟。我和林五小姐过去看看。”刘炳良担心那个女孩子不肯配合的话,病情恶化,不仅是她自己危险,还可能传染给别人,虽有了详尽的预防措施,仍是要多加小心才行。
  同福客栈,掌柜的和几个小伙计站在二楼一间上房门口,苦苦哀求着门内的客人:“求您了,赶紧让大夫给您家小姐看看,再不看要出大事的啊。”
  门内有小丫鬟探出头来,道:“有女大夫吗?我们可不能让男大夫给看病。”
  掌柜的叫苦连天,他倒是知道林家的五小姐是女大夫,可是让他上哪儿去找啊?
  林五小姐又不坐诊,听说正和刘医令一起忙着惠民署的事,是他这个小掌柜能找到的吗?
  眼见着这一层楼的客人全都匆匆的退了房,掌柜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为了钱,只要能让他们走,让他跪下他都愿意。
  可是这些人不走,也不让男大夫看,就这么僵着,掌柜的急的想撞墙,这生意真是没法做了。
  再瞅瞅门口抱着胳膊的俩守卫,掌柜的熄了要破门而入的想法,他还是做个守法的好掌柜吧。
  好想哭,虽然很想把这些人撵走,然后彻底地把这屋子消毒,放风……
  掌柜正处在欲哭无泪的状态,一个伙计高高兴兴跑过来,刚要对掌柜的说话,掌柜看到他那样就来气了:“老子都快急死了,你小子还乐,你乐什么乐?”
  小伙计很委屈,我乐不也是为掌柜的高兴吗?
  “掌柜的,大夫来了,女大夫……”
  小伙计刚说到这,发现他面前的掌柜忽然闪了,没影了。顺着掌柜背影一看,人家早麻溜地去门口接人去了。
  小伙计奇怪,平时不是老喊腿疼吗?这跑的挺快呀,一点都看不出腿疼。
  “哎呦呦,刘医令,林五小姐,可把您们给盼来了,您们要是再不来,我这店里的客人就跑光了。”
  这时客栈院子里已经聚集了一些议论纷纷的住客,要不是知道附近的客栈都客满了,这些人只怕第一时间就跑了。
  此时大家也是处在恐慌之中,不知道是哪个传出来,二楼的客人得了霍乱,可把他们吓死了,人心惶惶地聚在这观望。实在不行的话,哪怕花高价去别的地方挤一挤也行啊。
  随着掌柜的几句话,听说是大夫来了,这些人马上往这边看过来,便看到掌柜的领着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小姑娘。看那中年男子,倒是有几分气势。这些人心思略定。
  眼见这几个人顺着楼梯走上二楼,便有好奇心重的跟在后边几步远观望着。
  其他谨慎点的不敢跟那么近,但也没回房间,就在院子里站着,留意着楼上的动静。
  刘炳良和林晚与掌柜的边走边问:“你是怎么知道客人得的是霍乱?”
  掌柜的拍拍栏杆,叹着气道:“你们不是发下了小册子吗?现在大家都知道霍乱是什么症状,也知道不应该喝生水脏水。我这店里现在都很注意这些,客人喝的水可都是烧开的干净水。”
  “要说是怎么发现的,却是有个小伙计给倒恭桶的时候看出来不对劲,就跟淘米水差不多的。”
  “嗯,先上去看看再说。”刘炳良道。
  “大夫来了,你们把门打开,让大夫进去给看看,这位可是咱们医令大人,这位是女大夫。你们快进去禀报一下。”
  那俩守门的大汉打量着刘炳良和林晚,那男的倒是有几分仙风道骨,就是那女孩子实在太年轻了,他们不确定这是否真是女大夫。
  不过小姐病的不轻,一夜都没睡,总得让人看看,真出了事他们哪担待得起?
  于是俩人互相点点头,大约在一起久了,有了默契,一个人继续守门,另一个打开门进去通报。掌柜的本想透过门缝向里张望一下,结果差点被突然关上的门磕到了脑袋。
  守门的那个惜字如金,只说了两个字:“等着!”
  少顷,一个丫鬟打开一道门缝,朝他们这边张望了几眼,眼神冷凝,透着股俯视琢磨的意味。
  刘炳良和林晚都看出来这伙人只怕不是寻常人家的。说是京城来的,可是京城里的大官多的是,说不定随便扔块砖头就能砸到个七品官,再扔一个搞不好是个翰林御史。所以他们现在也没办法判明这些人是何身份。
  小丫鬟盯着林晚,保持之前冷冽俯视的态度,然后见对方不为所动,并没有局促不安,便朝林晚招了下手:“你进来吧。”
  刘炳良和林晚都很无语,怎么让他们给看病还好像是施恩给他们似的,这什么情况?
  好吧,他们是大夫,还是先看看病人的情况好了,其他的看看情况再说。
  于是林晚跟在丫鬟身后走了进去。
  屋子门窗紧闭,泛着一股不舒服的味,林晚忍着不适,跟着丫鬟迈过门槛,见纱帐里一个小小的身影蜷缩着。
  那丫鬟一改之前对林晚和刘炳良等人的倨傲,恭恭敬敬地道:“主子,大夫来了,是女大夫,您还是赶紧让大夫给看看吧。”
  那人刚开始没什么反应,丫鬟又轻声重复了一遍,床上人才弱弱地道:“让她过来吧。”
  这腔调林晚一听就听出来了,果然是京城口音。
  林晚走过去,那丫鬟将纱帐撩起来一半,挂到玉钩上,然后将那女孩子的左胳膊拉出来,示意林晚诊脉。
  林晚也不磨蹭,抓起那细瘦的手腕,凝神品了品,是典型的霍乱,有点热症,并不难治。经过他们教导过的大夫,随便拎出来一个,应该都能看出来。
  只是这些人规矩大,太讲究,非要找个女大夫,所以拖的严重了,多遭了不少罪。
  药方是现成的,并且林晚等人随身就携带有几副配好的,便直接拿出来给他们,让拿去后堂速去煎煮。
  掌柜的透过门缝,轻声问林晚:“林五小姐,情况怎么样?”
  “没什么大事,吃完药应该就没问题了。”
  “嗯,那太好了。”掌柜的很高兴。
  不过床上躺着原本不动的女孩子打断了掌柜的思路,欠起身子道:“你是林五小姐,林晚?”


第106章 江大奶奶
  “对,我是林晚。”林晚并没有接着往下说,她不知道女孩子为何会认识她,不如静观下文比较好。
  那床上的女孩却不说话了,少顷道:“没事了,你们先下去吧。有事再找你们。”
  掌柜的又被女孩子说话的语气呛到了,看得出来她出身不凡,可是犯得上跟人家大夫用这样居高临下的语气说话吗?
  刘炳良和林晚对形形色色的人早就见惯不怪,留下几句医嘱便离开了。他们没那个时间老是耗在这边。
  掌柜的走在最后,把门带上,那女孩吃完了药,没多久就感觉便意没了,也不再呕吐。恢复了一点力气,便吩咐丫鬟涟漪:“我饿了,叫厨房做点白粥送来。”
  涟漪听了很高兴,主子能吃东西那就是见好了,主子好便是她好,要是主子真有个什么问题,她还能活吗?
  于是赶紧下楼去办这事。等到粥做好了,涟漪第一时间给端到房里,在涟漪眼里,粥做的不怎么样,可是店家就这个水平了。出门在外,强求不来。
  她忐忑不安地要喂主子,没想到这次主子倒没挑剔,把那碗白粥吃得一口都不剩。
  吃完了,又吩咐道:“拿镜子来。”
  涟漪站着不动,平时主子最爱漂亮了,现在让她照镜子真的没问题吗?涟漪不敢想。
  “拿来。”女孩子声音转冷,涟漪不敢再磨蹭,把镜子递过去。
  女孩子坐起来,床头的纱帐已经挂起来了,窗户按照大夫的要求都打开了通风换气,阳光也从开着的窗户射进来,屋子里很明亮。
  女孩子虽然有了心理准备,但在看到镜中人的时候还是惊到了,那是什么鬼?脸上干巴巴的暗淡无光,嘴唇起了干皮,完全看不到以前的粉润。
  这副鬼样子幸亏没让那林五小姐看到,女孩子心里庆幸着,她就是不服气,所以专门跑这一趟看看,那林五小姐跟她比到底如何?
  不行,她得赶紧好起来,那林五小姐说过会来复诊,不可以让她看到这样的自己。
  女孩子这么想着,便道:“我要好好睡一觉,不要扰了我。酉时叫我起来吃饭。”
  主子愿意好好休息好好吃饭,涟漪当然高兴。等女孩子睡着后,她便尽责地守在门口,不让任何人打扰。
  清原县留仙镇,在京城与靖陵之间的交通要道上,一位二十左右的夫人接过随从手里的信,打开看了一会儿,道:“吩咐下去,暂时不往前走了,就在这里等候二少爷。”
  下人答应了一声便安排。其实他们也不想走了,这雨一场接一场的,路上舟车劳顿,他们都疲劳得不行,最主要的是现在外面有点乱,万一有点闪失不是玩的。
  贴身嬷嬷问那夫人道:“大少奶奶,你说琉月公主应该到了靖陵了吧?会不会出什么问题?”
  江家大少奶奶江吴氏笑而不语,如果那林家的小姐连琉月公主都对付不了,那么还不如不结亲,结了她也撑不起这个身份。
  她不会随意帮人,她只会帮值得帮的,至于那人若是个烂泥糊不上墙的,那就没必要浪费感情和精力。
  老嬷嬷等了一会儿,江大奶奶一直没出声,等到她以为大少奶奶不会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大少奶奶却说话了:“不用担心这个事,安心在这等二少爷就行了。你下去吩咐一声,现在外边乱,把下人约束好,别出了乱子。”
  她估摸着江淮那边应该已经到京城了,然后江淮会快马赶来与他们汇合,一起去林家。
  江大奶奶想象过那女孩子是什么样子,然而想了许久也没个头绪,她也不知道江淮喜欢何种女孩子。
  只因江淮院子里并无婢女,也没见他与哪家女孩子走得近。就连先前订过亲的邢家大小姐,他也不过淡淡的,看不出什么喜欢不喜欢的。
  江大奶奶甚至曾经暗搓搓地猜想江淮会不会在军队里待久了性向有点问题,为了这个偶尔冒出来的念头,大奶奶还暗自呸了自己几口。
  现在好了,终于知道江淮喜欢的原来还是女人,大少奶奶松了口气,还好,小叔子没毛病,挺正常。要真是有问题的话,她都不知道以后该怎么面对小叔。
  不过,这也让她格外的好奇,到底是什么样的人能让小叔这么上心呢?
  想到小叔拟的那份聘礼单子,大奶奶承认她嫉妒了,当年她可没有这样的待遇。
  不过她倒也说不出什么意见,毕竟聘礼单子上的东西大都是小叔自己赚来的。她能说出什么来呢?
  提笔给江淮写了封信,告诉他京城事一了,就到清原县留仙镇来与她们汇合。这也是阴差阳错,江淮接了急令,不得不赶去京城。所以跟他们这一行人错过了。
  出去采买的嬷嬷带人回来了,进门跟江大奶奶说起街上的传言。
  她还没说完,下人送来一张街上的告示。
  江大奶奶将那告示摊平了,放到桌子上,看明白这是地方官要求各家各户注意防疫,不要喝脏水生水,注意卫生,不能吃生冷瓜果。
  霍乱吗?江大奶奶当然是知道的,十年前那一场大疫,死了太多人了,至今提起,仍有人谈之色变。
  记得那时她还是十岁左右小姑娘,当时问过外公,霍乱有那么厉害吗?怎么会死那么多人?
  外公告诉她,天灾只是一部分,还有人祸啊!
  那时她是听不懂的,不知道人祸是什么。长大之后才明白,所谓的人祸就是高层对于灾难事前的不作为,以及事后的应急措施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