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且共-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总有一两分的怨憎会,一两分的苦别离。
  人生谁不是如此,好的东西这么少,苦涩却能随时随地的掺和进去?
  卫燎从未认真的想过就做一个昏君又如何,如今在銮驾里再次想起来,难免叹一回气。他从没有想过,一面是因为先帝教导卓然有效,另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傅希如不会肯的。不是他肯火焚摘星楼,傅希如就愿意曲意媚上,醉生梦死,和他至死都抱在一块儿的。
  这个人他烧不化,骗不过,磨不出自己想要的形状,反而被他改变得不伦不类,倒也是谁都回不到过去了。
  他现在再去摸索傅希如想的是什么,总觉得差这一点至关重要的东西摸不清,又深信对方即便百感交集,也一定是恨着他,自己更无法辩驳所有一切都是无心之失和造化弄人,也就安分下来。终究是没办法张口你心里有没有我闭口你今天就别走了,反而显得深沉老练了许多。
  人在情爱里要老成起来,非得真的受过伤不可。卫燎闷闷的想了一回,翻身起来继续在心里过心里清清楚楚的防务,人事,这几个将领历来的声望,考绩。
  朝中多年不曾打过大仗,国库虽然不丰,但这一时还是可以的,卫燎走得放心,想起前路也并不怎么担忧。
  他虽然没有打过仗,但毕竟是来做样子的,为的是威望,民心,身后好看,孰轻孰重是很明白的,心里虽然事多,但桩桩件件,都能够处置。
  再过两日与哥舒瑜会和。
  当初有傅希如和许多人求情,他的案子也就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虎头蛇尾的了结了。卫燎做惯了出尔反尔的事,能够在朝中仍旧说一不二,靠的可不仅仅是喜怒无常。他消了气,也就并不在乎杀不杀他,当即叫进宫里来好生安抚一番。
  都已经不杀他了,倘若他心怀怨望,岂不就是白白放过?
  卫燎善于辞令,一席话说下来,没有说一句自己喊打喊杀实在不该,已经叫哥舒瑜悔不当初,跪在殿内哭了一顿,自请革职。卫燎自然不准,还把他派在军中,只是自然而然的换了个防。
  其实傅希如说的是对的,终归是有用的人——这不是就用上了?
  卫燎也料不到用到这人的时机这么快,哥舒瑜更是意想不到。陪着御驾亲征这回事非比寻常,倘若得胜班师回朝,最大的功劳自然是记在卫燎头上的,都是陛下英明神武上苍保佑,然而对哥舒瑜来说,真正的好事在后头呢。
  本朝自从有了藩镇制度,其他将领要出头却没有军功,轮流换防的地方都安靖清宁,禁中有的是走裙带关系的,最多也就这么不上不下的吊着,像是杜预那样早早荣升的还是早些年先帝那时候打过仗的少年将军。因此眼下这机会就是天上掉的馅饼。
  哥舒瑜这几年称得上是几经起落,那件事解决之后他就恨不得在家里供上一个卫燎的牌位早晚上香,原本就打了从此时候忠君报恩的心思,哪里想得到机会来的猝不及防。
  当即赶上圣驾之后就求见。
  他到的时候正是夜里,按理来说营帐之中就不好觐见了。然而卫燎还没有睡,于是很快就宣了。
  面君不得带剑上殿,情急之下奔驰而来的哥舒瑜还穿着铠甲,当即在帐前解了佩剑,近卫撩开帐子放他进去。
  帐内地方不小,整备装饰的和紫宸殿差不多,靠右放着一架屏风,画的是桃花春晓,正中靠后放一张大案,摆满了奏折敕书,都是出京以后追上来的,封在木匣子里。
  卫燎坐在后面提笔在一张宣纸上写写画画,哥舒瑜也不敢多看,认准了方位就拜了下去。
  “末将哥舒瑜叩见吾皇。”
  卫燎放下笔,及时抬手虚扶了一下:“平身。”
  哥舒瑜起身,还想行个舞蹈礼,卫燎看出端倪,倒像是被逗笑了:“好了,不必,卿一路而来也是累了,先坐。”
  这舞蹈礼本身是有的,十分郑重严肃,且有些忘了行礼或者年迈体衰舞蹈不得的兴许还要被降罪,不过卫燎不大爱看五大三粗的男人们见到自己个个扬袍舞袖,于是总是免去,近几年就越来越少了。哥舒瑜也是一时激动,才情不自禁想大礼参拜。卫燎让坐,他也就打消念头,寻个地方坐下来。
  卫燎随手将方才涂涂写写的那张纸一揉,往胡床上一靠,仔细端详他的脸:“倒是未曾料到再次见卿是这样的形势,到了幽州就要多依仗你了。”
  哥舒瑜躬身:“臣不敢,自当尽心竭力肝脑涂地以报陛下大恩。”

  =========
  作者有话说
  写的是写废了的情书。(dei就是旅途见闻和我好想你那种情书,可惜卫燎作文课成绩不好,写不出来,正在生气中)
  舞蹈礼真的有,就是跳舞,谁见都要跳,不跳就受罚……就……皇上天天看人尬舞……


第七十七章 天与
  纵使这是在行军途中,卫燎身周事物的变化却也不多。虽然没带紫琼,然而照顾他的人也不少,哥舒瑜一落座,更觉得帐内燃香,地设锦毯,屏风上桃花灼灼,这儿和紫宸殿也不差什么了。
  卫燎已经不写信了,站起身让开身后的位置,原来他背后悬挂着一张牛皮制的堪舆图,不是疆域全貌,画的是幽燕地形,城池都用黑点标注,还有驻军位置。哥舒瑜一看就知道这大概是兵部保存的堪舆图,当即也大感兴趣,站起身来趋前去看。
  卫燎伸手一指朱砂标记出来的几个地方:“此一战势必要仰赖卿了。”
  哥舒瑜连称不敢:“陛下英明神武,臣自当竭力辅佐。”
  卫燎正千里跋涉,京中就已经收到了送回来的御批。傅希如早上刚到都堂,就有人给他送来一个信匣子,想也知道会写信过来的就是卫燎了,当下拆开一看,里面是几张宣纸。
  写的是途中见闻,没什么稀奇,甚至一句正经话也没有提,甚至涂来画去,最后一页信手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花树。
  傅希如倚在案旁一张一张翻看,看到最后,长长叹息一声。
  卫燎离京已经有半个月,想必是到了边关,塞北苦寒,行军不易,这一番风霜他居然一个字都没有提。兴许是不想示人以弱,又或许是再也不弄什么花招了,这一封信倒好似家书。
  他平昔就有一种风流意,只是自己并不在意,最喜欢滥用。当下不故意作怪,看起来反而平淡又动人。傅希如摩挲着纸张,捏着宣纸微微皱起才醒过神,理了理这薄薄几张纸,又放进匣子里去了。
  两人多年来相处,因权势地位的差异,总有一种时刻争锋的紧绷感。傅希如不敢放纵自己任凭卫燎施为,未尝不是在难为自己。而卫燎几次三番明言的也不过是想要他全心全意。
  全心全意不难,金风玉露也只是一相逢,何况多年深情,难道都是错付吗?只是要把这全心全意毫无伪饰的给他,傅希如总是难以做到。
  他们二人走到今天不得不背离,其实都是身份和命数使然,并非谁一心一意就能避开,傅希如自认自己任凭天意摆布,谁知道只看这么一封说不上用了几分心意,却十成十坦率的信,就难过起来。
  因为他一再退避,卫燎不得不用尽手段来挤进他心里,等到两人之间不在伪饰,直来直去说心里话的时候,却已经到了现在。这到底是他的错呢,还是运气不佳的原因?
  他到如今在世人眼里也算得上功成名就,前途似锦,人生似乎并无不足,然而也只有自己知道,最想得到的已经失去了,最想挣来的,前路渺茫。
  他之爱卫燎,恨之深,情之切,都不能溢于言表,他所想要的,居然从无一次真的开口说过,卫燎更是一无所知,先是卫燎年纪尚幼,再是卫燎少年登基,一夕之间身份遽变,再之后是一去千里,说起来是十年,其实最好的时候也只能在记忆里翻拣出来几个夜晚,和片刻温柔。
  是他对卫燎太坏吗?他分明是想好的。
  外面有人奉茶进来,傅希如这才收回千头万绪的心事,依旧如常坐堂,直到夜来要走的时候,突然下起雨来,索性在尚书省内留宿,想了想,干脆也不睡了,自己打伞往裴秘那边去。
  裴秘自从卫燎离京之后就总领尚书省,原先傅希如和他尚且暗中争权,又因为公主搅浑水,其中之事十分复杂,如今卫燎一走,各省长官整肃起来,难免退让一射之地,任凭裴秘来做事了。
  南省都由裴秘做主,军中钱粮之事不可怠慢,裴秘也已经多日不曾回府了,吃住都在尚书省。有他带头,尚书省上下都是没日没夜的忙,倒有些像傅希如刚回来的那时候,为弋阳王的案子挑灯夜战。
  傅希如过来的时候裴秘也正无所事事,听人敲门抬起头来,见傅希如站在门口:“夜来与裴公作伴了。”
  夜长无眠,同省官员不免走动走动,也有诗词唱和的,眼下就没人有兴致了,就是谈话,难免都谈到忧国忧民上。裴秘见他过来,叫人重上新茶,挑亮灯烛,两人就分宾主坐下。
  “观琴荪神态,似乎有心事?”裴秘先问了一句。
  因卫燎亲征的事朝中多半都不同意,更忙得厉害,没有愁绪的倒少,傅希如看着灯花叹息一声:“不知道战事如何了。”
  京中接收军情是不分昼夜的,何况事关圣驾,只是毕竟不能即时得知,难免挂心。虽说云横的奏折写得好,杜预监军也并没有看出什么不对劲的,然而究竟事关生死,要这两人就此放心却也不能。
  裴秘闻言,也叹一口气,心里想的却是倘若你当日肯多劝谏两句,岂不就没有今日的失魂落魄了。他是知道傅希如没怎么劝过卫燎的,何况后来朝野上表请求卫燎收回成命,傅希如也不在其中,闻言难免嘀咕一句何苦。
  不过毕竟都在朝中为官,当年傅希如倒不是没有极力劝谏过,后果众所周知,裴秘心里嘀咕一句也就算了。卫燎的性子,劝是没有用的,劝不下来,除了傅希如,恐怕最清楚的就是裴秘了。
  于是也就随口宽慰自己几句:“陛下为苍天护佑,定然势如破竹,旗开得胜,琴荪何必太过担忧,我所虑者,倒是宫中太子。陛下在日每逢召见就能见东宫一面,如今一时见不到,反而挂念。”
  他这么一说,傅希如就微妙的停顿了片刻。说来他也多次抱过承明,那孩子乖顺又可爱,因为稚弱而格外使人爱怜,趴在他肩头小声叽叽叫,又冲着他父亲伸手,每每让傅希如觉得怪异,好像把他认作一家人一样。
  虽然这么说也未尝不可,然而终究是不同的。
  傅希如带大了一个弟弟,对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傅希行是父母老来所生,自然十分惊喜,双亲在日娇气又执拗,虽然可爱,但傅希如经过他之后已经疲惫了,再没什么心思抚养孩子,就是自己也不大想要子嗣,却没料到卫燎如此执着于让他来教导太子,他推辞过几次,也就由着卫燎去畅想了。
  太子还小,真正该出阁受讲拜师的时候,人选也就不是卫燎一人说了算的了,再打消他的念头并不难。
  傅希如不是不知道卫燎打着什么主意,想要让他陪着太子长大,存下一两分情分,然而……
  然而这也不必了。
  就如同落花离枝,又何必执意挽留?
  到了夜深时分,户部忽然来人:运送军粮的路上遇了天灾,大雨阻挡道路,竟然滞留在半途了。
  这绝非小事,粮草一时送不及,前线可能就要吃亏,回鹘人凶残,悍不畏死,迟慢一步就不知道要贻误多少战机,当下只好点齐属官,连已经睡了的都叫了起来齐聚都堂,共同商量该怎么处置。
  一来是关乎天气,倘若这大雨不停,路上终究不好走,就是杀几个人也不顶用,二来还有户部的事。国库不宽裕,这些粮草受潮或者被大雨泡坏,就又是一重麻烦,人人都摇头叹气。
  “为今之计,只好先派人过去查看路况,要是能走就疾行赶路押送粮草,要是不行……就在当地开仓调粮,务必尽快送到边关。”
  这主意倒是不难定,人却难选,傅希如见众人纷纷举荐,蓦然想起卫燎那封平铺直叙的信,竟动了一点私心。
  押运粮草到边关,其实能留的时间不长,然而终究能见一面,他虽然有私心,可更多的还是忧心战事,路况,连绵阴雨。何况尚书省忙忙碌碌的不过是这些事,与其静坐在此等候佳音,不如自己下去看看,反而少了一分焦虑。
  定了主意,傅希如就开口自荐,倒叫几个人都吃了一惊。然而他也是个极好的人选,都没有什么疑虑,尤其裴秘并不反对,这就定了下来。
  他肯走,既在裴秘的意料之内,又在他的意料之外。相处日久,要说这全都是为了私情,其实并不全是,可要说不是私情,也未必。以裴秘侍奉君侧所见,不得不说傅希如所存的心未必是忠心,但却是真心。
  当即准备文书,傅希如回府收拾行装,进公主府与公主辞别。
  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性子就变了这么多,雷厉风行,倘若有事要做,是一刻也等不得的,倘若不立刻着手去办,就觉得坐立不安,何况事关卫燎,又关乎战况,难免更加焦急。
  时值清晨,夜雨未歇,傅希如匆匆过来,正遇上公主晨起梳妆。他们二人已经是夫妻,也就不该彼此避讳,进来的时候傅希如脚步一顿,就面色如常的进来了。
  侍女从外面剪下新鲜的秋芙蓉拿进来,给公主看过了,正要给她簪在头上,公主就从镜子里看见了傅希如的身影:“驸马?”
  她挥手命令团团围绕的侍女下去,自己拿起那朵粉白花朵在发髻上摸索,半转过身来:“前番不是说事忙,就不回来了?”
  美人依偎着花影一并望着他,傅希如却站在门口,神情晦暗不明:“我即日离京,过来同公主说一声。”
  卫沉蕤低眉敛目,宛如一尊玉像。


第七十八章 人间
  “粮草押运……”卫沉蕤凝神片刻,开口问了:“出了什么事?”
  她一猜即中,显然消息灵通,心思明敏,傅希如也省了解释的功夫,点一点头,答道:“路上大雨,恐怕是不能及时过去了,须得有人过去看一看。”
  他走的干脆利落,显然是尚书省已经安排妥当,公主也不多问,点一点头:“小郎我帮你照应,其他的也不必多说了,你去吧。”
  她究竟是卫氏出身,永志不忘,回鹘犯边事大,其他的尽可以放一放,不必紧着提起。
  傅希如特意回来一趟就是这个意思,见公主也明白,就不再费什么口舌,互道珍重,转身出来。
  他这一趟是公差,身边带的人有限,多数用的都是尚书省的人,这样方便,带上几个照顾衣食住行的家人也就是了,一路疾行而去,没几天就追上了押运粮草的车队。
  大雨正好也停了。
  这地方在两州交界,因此劳动两州刺史都赶来慰劳,傅希如正好查看过粮草,开仓换过湿粮,继续一路往前,究竟是耽搁了几天。不过这已经是很快的处置方法,重新上路倒也不急了。
  有尚书省大官坐镇,运粮这件事也就简单了许多,傅希如还在路上时又收到几封从京里发的信。有公主和傅希行的家信,也有尚书省诸位送来的,再就是转过来的,卫燎的信。
  他兴许是爱上了词不达意言不为心声的这种游戏,一路走一路写见闻,最后一封正好写到云横拜见,还有杜预。
  卫燎不提军国大事,因此说了几句云台县主的事:她居然已经有了身孕,看来云横倒也宠她。
  虽说两人齐大非偶,然而县主尊贵,又年轻美貌,颇为受宠似乎在情理之中,云横既然要博卫燎信任,自然也就不会怠慢县主。
  卫燎年纪虽轻,辈分却高,县主和卫沉蕤是一辈的人,也就都称呼他一声皇叔,云台县主这孩子生下来,他居然都是祖父辈的人了,信里提起这个居然很不可置信。
  其实傅希如和他也是一辈的人,宗室蘖生人口太多,真的算起来他早就是祖父辈的人了,不过卫燎显然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傅希如也就暗自笑一笑,不多说什么。
  及至看完,卫燎在最后提起回信二字,傅希如才骤然惊觉,他没有给卫燎写过回信,甚至都没有想过回信。
  他实在不知道该写什么,他没有心里话可以说出来,更没有什么所见所闻,倘若说“我已经在去见你的路上”,又似乎不符合他的本性,不适应当下的情境。
  提起笔来,竟然万分踟蹰,半晌写不下去一个字。
  他写一手极其漂亮的字,早年间因母亲喜欢,学了卫夫人的流派,后来做了官也就谨慎些,会写端正俊秀的馆阁体,条陈用的是密密麻麻的蝇头小楷,平常写信飘逸许多,秀致风流,是少年才名得以显露的原因之一。
  这么一笔字,在纸上先写今秋的天气,长安的夜雨,后来又写院子里的芙蓉花,池子里凋敝的荷叶,禁中一轮圆月挂在屋檐上,后来就都在灯上一把火烧了。
  最可怕的不是纸短情长,是一片相思不能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