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乡约团毕竟算是乡约堂里的一个执行机构,遇争水斗殴等,也是有干预能力的。若由县衙拿到指挥权,那对乡约堂的影响力大大增加,同时在灾年之时,掌握着这样的乡基层组织,那会大大加强县衙对乡村的掌控力。
  “另外的一方面,防旱救灾重要的还是水,因此对于县里大小的河溪水塘等水源,一定得把控好。要及早的对水做出分配,并且得公平,得让大家都能接受,否则若有不公,则极易引起争斗。”
  提前分配好水源,就比如蓝溪乡对蓝溪水的分配,建坝抗旱同时,也要规定得分流,不得完全截流独占,甚至对于分流多少,截流多少,都要有一个详细的约定。
  有了约定,就有处置的标准,一旦有村子越过这个标准,那么处理起来,也不会引起争议。
  “先定标准,然后让大家通过,签下公约。公约订下了,谁再违反,那么再处置,也就不会那么容易反弹。”
  “再有一个,得根据往年的经验,及早做出一些决定。比如主动的减产,放弃一些耕地,全力保证一部分耕地的用水。”
  “当然,该打井还是得打井,该架水车还得架水车,得多管齐下,不能坐管老天下雨。而对于一些不服管事,有意闹事者,县里也必须得硬的下手,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让少数人闹了规矩。”
  这么特殊时期,越加需要秩序。
  捣乱的就该处置,不能手软,该抓的就抓,抓了之后也不用什么罚钱杖责,直接罚役,拉去抗旱救灾,让他们去打井做段时间苦力。
  “另外县里也应当主动出台一些政策,比如向上级反应灾情,请求上面酌情减免今年的租税,或者提前调拔一些粮食下来赈济百姓等等。”
  柳倓长叹一声。
  对着自己的两个幕僚道,“我虽说是一个书生入仕,但也并非是那种书呆子,入仕为官也有十余载,经历也算丰富。可今天听了三郎这抗旱条陈,真是自愧不如啊。”
  两位幕僚也都笑着道,“我等也是自愧不如啊,有此条陈,照方抓药,敢说必然能够大大缓解眼下各乡越来越严重的问题啊。”
  “若真能认真推行下去,那么其它各乡也能成为下一个蓝溪乡。若乡乡如此,则本县还有何可操心的。天灾虽可畏,但有时更可怕的还是人心。众志成诚,人人齐心协力,天灾也并不可怕。”
  柳倓叹声气,望着李逍道,“三郎啊,回头我就会亲自把这份条陈上奏朝廷,希望朝廷能够借鉴推广,帮助其它旱区缓解灾情,当然,你的名字我会加上去的,不会贪了你的功劳。”
  “使君客气了,逍不过是胡言乱语而已,这上呈奏章之上,还是最好不要署逍的名字。”
  “莫非三郎不相信某?”
  “非也。”李逍摇头,“某无其它想法,但愿意这条陈方略能够有用,可以帮助缓解一下灾情吧。”
  “三郎为何如此消极,难道不相信这方略?”
  “事在人为,再好的方略,其实也得人来操作。而人心是最复杂的,虽说灾难当前,人往往能够爆发出极大的潜力,但最关键的还在于因势利导。蓝溪乡能够有今天局面,也并不是简单的几个条陈就有的。”
  李逍虽然跟柳县令说了一大堆,但其实他对于柳县令在其它乡复制蓝溪乡模式并不怎么看好,更不要说推广到其它地区了。
  人心,是最复杂的。


第159章 狄仁杰
  柳县令离开的时候,将那份条陈珍贵的放在怀里。
  骑马出庄,柳倓回首这座整齐的村子,叹道,“山窝里居然还藏着一只金凤凰,可惜不愿出山啊。”
  一位幕僚道,“此子如此聪明大才,只怕并非不肯出山,而是嫌县录事之职太过卑微。”
  另一人也道,“听四郎说过,此前朝廷曾下文征召李逍入辽东军做参军,正七品的实职参军,但他也拒绝不受。”
  柳倓倒还是头次听说此事。
  “哈哈哈,原来还有这么一回事,难道刚才我说举荐他来当县录事他拒绝的那么干脆,哈哈哈,正七品的实职都瞧不上,他又岂会看的上无品无阶的县录事。”柳倓倒没有什么其它意思,只是觉得有些可惜了。
  这样的一个人才,本来还以为他无根无基,想要收到身为相助自己,待以后自己再给他举荐安排一下,借用他柳家助力,让他进入仕途,也算是不亏待李逍。谁能想到,人家是真不想当官,正七品都瞧不上啊。
  想他柳倓也好歹是河东柳氏出身,柳家在河东虽不及太原王氏和闻喜裴氏这样的豪门,但也算是一流大族,但他这样的柳家嫡子,一入仕也是从九品的芝麻小官开始的。
  一步一步的熬着,仕途十来年了,也才做到现在的六品畿县县令。李逍一个乡野村夫,毫无根基的小地主,直接就有机会当七品官,可人家还拒绝。
  这真是有些让人看不懂了。
  “或许李逍有魏晋贤才遗风啊。”
  不过李逍不想做官归不想,他柳倓也不会贪他人之功。
  回到县衙之后,他开始向上级写报告,其中既把如今蓝田县的灾情详情如实陈报,也在后面附上了李逍的那道救灾方略条陈,他甚至都没有再抄写一份,而是直接把李逍写的那份给附上了,还在自己的报告上把李逍认真的介绍了一遍,包括李逍主导下的蓝溪乡约堂,以及蓝溪的变化述上。
  蓝田县是畿县,柳倓的上司便是雍州府。
  雍州府是京畿所在地的行政机构,隶属于关内道下所辖州府之一,因为管辖着包括长安、万年、蓝田等二十余京畿之县,因此级别高于一般的州,特称为府。
  雍州府的长官,也称为雍州牧,由高资格的亲王遥领,唐太宗继位之前,就曾担任过雍州牧一职。
  不过亲王们只是挂职遥领,真正掌握这一要职的则是长史,僚属有别驾。
  雍州府的衙门,位于长安城西的光德坊东南。
  一大早,雍州判佐狄仁杰便骑马来到衙门上班,开始处理公务。
  他打开一份蓝田县令上呈的公文后,越看越惊讶,最后都忍不住以手拍腿,大为惊奇。
  “想不到还有如此之人,大才。”
  “怀英兄,何事如此激动啊?”一位同僚扭头询问。
  被称做怀英的判佐名为狄仁杰,河东并州人,前几年参加科举,以明经科及第,被调到河南做了个小官,得到当时的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重用。
  后来阎立本调任雍州为雍州长史,便也将这个自己欣赏的年轻官员调来了雍州,让他做了雍州判佐。
  判佐只是个小官,但在府衙,他却是长史的心腹。
  “刚看蓝田县报上的一份公文,发现一位奇才,居然弄出一份极了得的抗旱方略,着实让人惊叹,先不说了,我先把这份公文送去阎长史。”
  狄仁杰的顶头上司雍州长史阎立本,这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官员,他本就是雍州人,在隋朝之时就已经是官至将作少监,他们家族当时几人都先后担任将作监的要职,对于工程这块极为有名。
  而阎立本最有名的还是他的丹青技艺,他是一位极有名的画家。
  比如太宗凌烟阁中功臣画像,就是他画的,还有许多名画,都是出身他之手。
  阎家父子几人,多巧思,对绘画和建筑都极为擅长,既是最顶级的建筑大师,同时也是绘画大师。
  不过阎立本宦海多年,却也还是大唐的高级官员。
  如今坐镇雍州,管着京畿二十二县。
  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却还很年轻,听到下属狄仁杰的声音,便笑着喊他进来。
  “怀英,何事风风火火啊?我向来跟你说了,你做事有时就是太急躁了一些,若是能再稍稍改一改最好。我已经向朝廷举荐了你,让你做雍州法曹参军。”
  狄仁杰听到这个消息,却并没有太过惊讶,只是哦了一句。
  “阎长史,我这有一份新收到的蓝田县公文,是柳倓写来的,你一定得看看。”
  阎立本见狄仁杰这般风急火燎的样子,也有些意外,这个年轻人是他十分欣赏的俊才,自己也是有意提拔,可那样的好消息,他居然不惊讶,却反而急着要给他看这公文,看来定有要事发生。
  打开迅速阅读。
  “嗯!”
  看到柳倓对李逍的介绍他有些惊讶。
  “这个李逍何许人也?”
  “回长史,李逍是蓝田县地主,前不久还在长安一下子采买了一千头耕牛,据说还与卢国公府和羽林薛将军、蓝田长公主等都有来往。”一句话,却已经大致点出了李逍此人的不简单。
  “哦,买一千头牛的地主就是他啊,某还有些印象,听说他买了一千头牛回去,却分给乡民们领养,只要帮他照看牛,就能免费用牛耕地,倒是轰动一时。这次他又是弄出什么来了?”
  “长史但请往后看就是。”
  “嗯,我看看。”阎立本继续看,“噫!”
  越看倒是越惊讶了,还真是没让他失望。
  良久,他合上文书,“这还真是个奇人啊,老夫失职啊,治下有如此大才,居然一直忽视了,不行,老夫得向朝廷上奏举荐他,不能埋没大才啊。”
  狄仁杰此时倒更关注的是那抗旱方略,“阎长史,你觉得李逍此抗旱方略如何?”
  “方略倒是挺清楚的,但是可行性并不太高啊,不过也可以让各县试一试先。”阎立本道。


第160章 又是他
  雍州长史的奏章可以直接上呈中枢,也可以直达天听。
  阎立本说到做到,马上就坐下来提笔写了一篇奏章,做为大唐帝都的长官,为国荐才也是他的职责之一,遇到了良才,当然不能错过。
  他一边写,一边对狄仁杰道,“估计朝廷马上就会下达任命你为雍州法曹的公文了,你要做好准备。”
  法曹,全称为司法参军事,掌鞫狱丽法,督盗贼,知赃贿没入。大唐各级衙门里,都设为司法参军事,连军中也有此职,这是一个专门负责司法的官职。
  狄仁杰处事公正,有干才,阎立本也有意提携他。
  “明日旬休,你也好好休息一天,该干事的时候干事,该休息的时候也得休息。”
  “阎长史,如今关中大旱,手里的事务更是堆积,承蒙阎长史荐举提携,如果朝廷升为了法曹,那我更得赶在调任交接前把手头的事情处理好,哪有时间休息啊。”
  阎立本摇了摇头,“我让你休沐一天,你就休一天,顺便,去趟蓝田,到那个李逍家去,替我亲眼瞧瞧此子。”
  狄仁杰心领神会,“那我明日便服前往。”
  “嗯。”阎立本很喜欢这个年轻人的聪明劲,自己只要提一句,他马上就能领会到其中深意。
  ·······
  长安,太极宫。
  皇帝李治最近心情很好。
  上一次他得到了军方李绩等人的支持,又拉过了宇文节、李义府、许敬宗等一众与长孙不和的官员,突起发难之下,长孙无忌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中枢变天。
  事后长孙无忌也只能捏着鼻子通过了皇帝的旨令,诏令天下,如此一来,中枢也就不再是长孙无忌说了算,李绩与长孙无忌共同主持朝政。
  中枢形成了十一位群相并列的局面,站在他这边的宰相,头一次比长孙无忌那边的元老派还多。
  翻身做主般的感觉,确实是非常的好。
  李绩进入中枢之后,也非常的让他满意,李义府、许敬宗等人更是完全领会他的意思,如今中枢表面上平静无波,但内里已经暗流涌动。
  李治现在还没有马上去动长孙无忌一党的人,但是他已经暗示了御史大夫宇文节,让他盯着他们。而李义府等人,也都开始借着新职,在暗里翻长孙一派前任留下的旧账。
  他相信,只要有心,就能找到想要的东西。
  到时就如那李三说的一样,一个接一个的先把长孙的党羽清理掉,最后再将长孙一脚踢出去。
  “陛下,今天心情似乎不错。”
  武氏挺着肚子过来。
  “嗯,确实不错。”
  李绩到了中枢后,现在中书门下的奏章,也开始都会抄呈一份给他。朝中要事,都会请示他,这比起以前长孙无忌主持国政时的情况完全不一样。
  以前长孙哪里会样样请示于他。
  虽然说大量的奏章堆积御案前,整日忙碌不已,可是这种权力在握的感觉是真的比喝了蜂蜜还甜。
  “陛下,长孙国舅最近就没有什么动静吗?”
  “他能有什么动静?如今中枢十一位宰相,听命于朕的有六位。他想折腾也翻不起浪花来,更何况,有程咬金、薛仁贵他们手握禁军,他也不敢动。”
  李治之前很怕长孙无忌,迟迟不敢跟长孙翻脸,但是真到了这一刻,他觉得自己以前的担忧太过了。
  长孙无忌也不过是只纸老虎,在他的突袭之下,毫无还手之力,根本不敢有动静。他甚至有些后悔,早知如此,他就不用等这么好几年,忍的这么辛苦了。
  “陛下,要提防长孙国舅啊,切不可轻敌大意。”
  李治摆手,“不怕,朕还就希望他乱来呢,如此一来,那朕就可以一了百了,倒省的日夜提防。”
  武氏倒没有李治那么放心,长孙无忌当年也是起于微末,跟太宗是布衣之交,虽说他有如今的地位,也与他妹妹是太宗皇后有关,但长孙无忌能成为贞观第一功臣,也与他的能力是离不开的。
  这老狐狸一直没有动静,却越发的让武氏有些不安。
  “陛下,臣妾以为,不如陛下哪天挑个日子,臣妾陪着陛下亲自到长孙国舅府中去看望下他,如果长孙国舅能够主动退出朝堂,那么陛下可以保他一世富贵,还可许他子孙富贵。”
  长孙无忌一天不走,总是让人一天不安,如果长孙能够主动退出,回到老家安享晚年,那么你好我好大家好,皇帝也可以留一线,这样还能留一个美谈。
  “放过长孙?”李治有些不太愿意。
  “陛下,如果能如此解决,那是最好的。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之策啊。”
  长孙是元老派的首领,同时也是关陇派的首领,在房遗爱谋反案之后,宗室勋戚中威胁李治的许多人已经被打倒。
  如果长孙无忌再退出,那么他身后的关陇派自然也就不再是威胁。
  “好吧,听爱妃的,再给长孙无忌一个机会,就看他识不识抬举了。”
  李治重又打开一本奏折,这却是雍州长史阎立本呈上的。
  “嗯,李逍!”
  李治看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有些意外。
  怎么在这里也能看到李逍的名字,蓝田李逍,仔细读下去,终于确认不是同名同姓。
  雍州长史所写的正是那个李逍,他的脑海里马上浮现出那个处处要怼他的李三模样。
  从第一次陪高阳在那小山村里吃饭想起,一次次的接触,这小子总是让人惊奇。自己第一次知道此人,是他献上了霜糖提纯脱色秘方,但那名字不过就是过了下耳朵,甚至根本不会去记住。
  可后来平辽策却让他真正记住此人,特意前往蓝田,想着要请出这样一位大才,却结果发现那人不识抬举。
  再到后来,两人似乎成了冤家,见面就要怼。
  然后上次他终于决定要出手对付长孙无忌,其实也多亏了武氏跟李逍的那番对话,李逍的那番话,对他的决定也十分重要。
  “爱妃你来看看这封奏章,你看看上面是谁。”
  武氏接过奏章,“李逍?”
  “是啊,处处都有此子,还真是让人奇怪啊。”
  “人才嘛总是如此,就好比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武氏笑道。


第161章 玉米
  两个鱼塘彻底的干掉了,原本被寄以大希望的鱼苗也被一锅端。晚上的时候,李逍亲自给婉娘做了一大盘油炸小鱼,还炖了锅鲜美的鱼汤。
  鱼捉了不少,但因为多是小鱼,又浑水里呆了许久,捉回来后虽用井水放桶里养着,但也多数翻了肚皮,李逍便干脆把剩下的鱼让人分了。
  给书院送去了十几斤,算是给老师和学生们加餐。剩下的交给厨房,让给家中的部曲仆役们加餐。
  剩下还有一些鱼苗挺了过来,倒还很鲜活,李逍有些不忍,想着空间里的那眼灵泉。这段时间整天忙这忙那的,倒也有些天没进去看看了。
  想着,便把两桶鱼苗提了,进了那神秘空间之中。
  一进入空间,李逍发现空间居然又扩大了一些,肉眼可见十分明显。原本被白雾笼罩的四周,又出现了新的空地。
  想起上次在扩展的空间中发现的辣椒,李逍心情不由的激动起来。这次新扩增了空间,会不会也出现一些大唐还没有的新作物呢?
  提着两桶鱼苗几步走到灵泉边,直接往里倒去,也不管那些鱼苗进入灵泉之后是如何的欢畅,便丢下两个木桶赶紧往边上跑去。
  此时的这个空间,经过两次扩增之后,已经起码有一亩来地,颇为宽阔。
  杂草。
  杂树。
  还是杂草。
  这颗也是杂树。
  李逍一路小心谨慎的低头查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