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今大旱,蓝溪水少,无法灌溉足够土地。”
  杨老夫子细细道来,按他的意思是,虽然大家能够主动减产一半,但因为并不是所有的田地都是在蓝溪边上的,而抗旱,无疑是紧挨着蓝溪的田地更好浇灌,哪怕是挑水也方便的多,甚至河边的还有可能用水车引水。
  如果大家只是按各家的田地减一半,那么就有可能会出现蓝溪边的好浇水的田地,有的却会荒着,而有些离溪远的山地坡地,却又还种着,这无疑会大大降低抗旱效率,甚至是影响收成。
  “我们不如今年就种蓝溪边的土地,这些土地一起种,一起抗旱浇水,收获之后再一起分粮。”
  杨夫子的话里,满满都是崇古之意,大家齐心协力,共度难关,没有什么个人,而是大集体。
  他越说越激动,结果李逍却先摇起了头。
  搞大集体,一起种地,这是要吃大锅饭啊。虽说灾荒之年,这样做有时也是权宜之策,但李逍还是不太赞成这种大锅饭。
  “三郎不同意吗?”
  李逍道,“我觉得,夫子说的话有一些道理。把蓝溪边的土地都种上,这确实能够大大提高抗旱效率,也能够多保一些收成。但是,吃大锅饭我不赞成,乱哄哄的一锅粥,只怕反而会没什么效率。”
  救灾固然要指挥领导,但有时也还更需要的是大家的个人积极性,如果田地收到一起种,大家可能就等着夏天分粮了。
  虽说不一定就都是这种情况,但肯定会有这样的人。
  “搞大锅饭,不如搞承包。”
  “何意?”老夫子问。
  李逍解释,“我们先把蓝溪沿岸的三万亩地给种下,然后也不管原地主是谁,按就近原则,地在哪个村庄边上,我们就把地承包给这个村子,然后再由这个村子再分块承包到各户。”
  “原则上,按人口来承包数量,人丁多的村子,就多包些田地,人丁少的村子就少包一些。”
  这样的安排,则是分田到户,每户承包一块,可以最大度的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呢,又打破了原有的土地所有权,可以都集中耕种靠溪的田地。
  这个提议对于那些原本土地离蓝溪远的人家来说,当然是好的,毕竟一直以来,靠蓝溪的地都是好地,价格也高。甚至往年还能种水稻,卖到长安就是高价。
  比如李逍,一千多亩地,就多在蓝溪边上,一半多以上都是能种水稻的水田。就算今年不能种水稻,可浇起水来也方便的多,肯定能保住更多收成。
  现在按大家约定,李逍要主动减产五成,他自己又提出多减一成,那他就只能留下四五百亩地。
  而现在按这个最新提议,李逍还要把这几百亩地拿出来跟大家一起耕种,他肯定是要吃些亏的。
  与他的情况类似,溪边的地,基本上是乡里大户、地主们所有的。穷人们的地,倒多数是在远离溪边的山坡、山谷里。
  大家都看着李逍,等他这个最大的地主表态。
  “我愿意把我家溪边的一千二百余亩地都拿出来,反正这是暂时的,等度过这场大旱,这地也依然还是我家的嘛,大家也不用担心什么。”
  众人便笑笑。
  这是自然的,谁家的田地就是谁家的,这次不过是暂时的而已。
  经过一番商议,最后初步的结果是先保留溪边的三万亩地,把水资源都供给这三万亩地,其余的几万地就先放弃了。
  而这三万亩地,交给一千二百余户乡民们耕种,就按户来承包,差不多是一户二十五亩的样子。
  这样一来,出现了一个问题。
  比如李逍本是大地主,有一千二百多亩地,又都是溪边好地,但大家承包分种,李逍一户,只分二十五亩,等于他家一千二百余亩地,是要分给其它乡民种的。
  那这收成,最后又要怎么算?
  总不能李逍大公无私的把地全给乡亲们吧?哪怕只是一季,这也不太公平的。
  “三郎你看这个该怎么办呢?”几位里正望向李逍,他们虽地没李家多,可也都是地主,这个问题不能合理解决,那么之前说的都没用。
  李逍沉吟了一会。
  “我看可以这样,这三万亩地先按户分下去,每户二十五亩各家承包耕种。到了夏收之时呢,再由乡约堂去收粮。承包户可自留六成,然后交租四成。这四成租统一收到乡约堂,然后我们再根据这三万亩地的所有情况,把租子按田亩数分给原田地所有人。”
  这样的话,李逍一千二百亩地虽然只分到二十五亩,但他夏收后,可以拿到那一千一百七十五亩地四成的收入做为佃租,实际上也就是把地佃给别人种,只不过今年情况特殊,打破了以往的佃种方式而已。
  本来,李家的地也都是出租给别人佃种,一样是收租。
  四成的佃租,不算高,但考虑到今年是灾年,这个租额也只是个临时的,其它地主们倒也就不再反对。
  这不是一个很完美的方案,有些地方也有缺陷。比如有些人家原本有自己的地,只是在坡地,这次换耕溪边地,结果却等于成了佃种土地,要拿出四成收入交租。
  而有的人家过去就是佃种着河边地,而今年,却等于暂时失去了一季的佃种权。
  但这方案虽不完美,却也已经是比较折中的较好方案了,大家也一时想不出更好的方法来,毕竟这个想法,比起往年里各种争水啊斗殴啊,最后还几乎只有一二成的收成来看,明显会更好。
  若真能保住溪边的这些地,哪怕一户人家只种二十五亩,还得交掉四成的租,那也能度过这次旱灾的。
  “如果大家都没有问题了,那么我就让夫子把这些都写下来,做为我们乡民公约,然后大家一起按手印,接下来就按此法抗旱救灾了。”
  “大家还有异见吗?”李逍目光巡视全场。
  “没有了。”
  “就这样。”
  “听三郎的。”
  ········


第155章 惊动县令
  会后,已经时近中午。Кanshuge。la
  “我已经让人在准备午饭,一会就好,就一点粗茶淡饭,大家吃了再走。”李逍跟众人打着招呼。
  乡约堂也立起来了,乡理事长、理事、议员也选了,乡约也起草并由大家按手印,连乡约团都已经抽过签,分成了五班轮值。
  接下来,就是把溪边的三万亩地分下去,每户二十五亩,并把田地原地主的情况登记在乡约堂,以备夏收后分租。
  “坝还要修吗?”几个里长问。
  “坝还是得修的,不修点坝,不能蓄水,满足不了抗旱之用。”
  沿溪三万亩地,每天需要大量的水。不过如今既然大家团结一心,那么修坝就更容易些,不用担心会有人直接把坝给堵死,但该巡的还是得巡,坝得继续修,只是如之前所议一样,不能修太高,还得保证有水流下去。
  逐级截水,越上游越得少截,这样才能保证上下游一样有水可用。
  “还有关键一点,下河里是我们乡最下游的一段,那里拦溪修坝也一样不能给堵死了,否则到时没水流下去,那么下游的玉河乡的人也会来找我们麻烦的。”
  紧挨着蓝溪乡的,就是同为蓝田县的玉河乡。
  “还要给他们留水?”
  “不留?那岂不就要跟从前一样,还要抢水争斗?我们不能因为本乡团结起来了,就要跟邻乡斗,大家都一样的灾情,要互相体谅。只要我们合理的分配水,给下游留有余地,他们也不可能提过份要求的。”
  李逍接着对几位里长和几位大族族长道,“诸位都是被乡民推举出来的理事,这也是大家对你我的信任,既然大家信任我们,我们就要对的起这份信任,一定要把事情办好。我希望大家这段时间能辛苦一些,多跑跑下面各里各村,保证抗旱救灾顺利进行,确保不会再发生抢水争斗这样的事情。”
  “这个不用三郎多说,我们肯定会去跑的。”
  说来,这些本来就是他们这些里正的职责,只不过这一次,他们不是在县衙领导之下做这些事情,而是由一个地主来领导。但是经过刚才那场大会,大家还是十分佩服李逍的。
  有的时候,缺少的就是一个这样能站出来的人。
  人本自私,可有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站出来,且表现大公无私,那么有榜样的力量,其它人也会跟着学习。
  “其实抗好旱对大家都有好处,抗好灾,今夏就不会有饥荒,不会有饥民,也就不会有流民有盗匪,蓝溪不乱,大家都能安宁,对吧?”
  “三郎说的是。”
  一位老族长也道,“今年这场旱情这么严重,按老例,你们这几个做里正的也要向县衙禀明实情,请求朝廷给予减免租税。”
  “老伯放心,这是我们该做的。”
  ·······
  蓝田县衙。
  夜凉如水,已至三更。
  可柳县令却依然还伏案忙碌,没有半点休息的意思。夫人已经派丫环几次过来请他回房休息,但柳县令又哪有半分心情回去呢。
  年后到现在,只下过几次雨,旱情一日严过一日,如今眼看着春耕的时令就要过去了,可全县依然有许多地方连种都播不下去。
  他亲自祈雨,都好几次了,每次在台上晒的嘴唇发裂,也不见有半朵乌云。
  县衙中有经验的老吏都告诉他,这是一场蓝田县十年一遇的大旱,今年县里可能只有不到两成收成,夏天的时候,肯定会有一场饥荒,到时会有许多饥民,也会饿死很多人。
  做为京畿之地的县令,蓝田距离长安不过八十里路,他这个县令比一般县令的品级高,但职责也更高。
  除了劝农课桑等传统要求外,维持地方稳定也是他的重中之重。
  一旦饥荒起,饥民势必要涌入长安,到时朝廷问责,他的官帽都要不保。
  天不下雨,抗旱救灾更是难上加难。
  大河没水,小河断流,水井干枯。
  甚至多地上年乡民抢水斗殴的恶*件,已经伤及多条人命。
  势头还在愈演愈烈。
  焦头烂额啊。
  不过在这无数的坏消息里面,却也有一例好消息。
  唯一的一例好消息。
  当各乡都爆发争水斗殴事件时,蓝溪乡却悄无声息。过去蓝溪乡也是常爆发争水斗殴事件,甚至蓝溪乡民争斗的更激烈,每次死的人也更多。
  但今年却一点动静也没。
  心里担忧的柳县令特意派吏员下去打探,结果报回的消息让人惊讶万分。
  蓝溪乡各里沿溪正在大修水坝,但出人意料的是并没发生争水斗殴事件。盖因各村修坝归修坝,但却不是如过去一样的完全堵水拦河,而是只修了一截矮坝,只拦截了一小部份水,主动的将大部份的水流放往下游。
  这种情况简直难以想象,就好比是一个饿的快死了的人,看到地上有一大块吃的,结果却只取了一小块吃,自己还没吃饱,却不再吃了。
  他不相信,又派了几名亲信过去查探,结果再次报回的消息依然如此。
  只是这一次,消息更加详实一些。
  蓝溪乡成立了一个乡约堂,推选了李逍为理事长,然后推选了十三位理事,四十九位议员为全乡乡民代表,他们还订立了乡民公约,建立了乡约民团,决心齐心协力抗旱救灾。
  他们修水坝,分田地,挖水井,架水车,全乡男女老少齐阵,一起挑水浇地,甚至还主动的放弃了一半多的土地,只全力保剩下的一半田地。
  甚至他们还只集中耕种溪边的田地,偏偏这些地本来是属于少数地主们的,现在却全拿出来分给全乡的百姓耕种,一户分包二十五亩地。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居然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蓝溪乡民们为何不相信朝廷任命的里正们,却要推举地主李逍为理事长?为何不相信县衙,却要自建一个乡约堂?”
  “他们又是如何做到主动放弃一半的田地,还能不和往年一样争水,又能做到只拦一小部份水的?”
  “蓝溪乡的那些地主们,为何愿意把靠溪的好地拿出来给乡民们佃种?”
  有太多的为什么,太多的不明白。
  但报上来的种种情况,都证明蓝溪乡今年不比往年,一个乡约堂,却让蓝溪乡没有了半起争水斗殴,没出一条人命,他们那里虽然直接少种了一半地,可另一半地却还没有因缺水而枯死了庄稼。
  一切的一切,都因为有了这个乡约堂。
  而这个乡约堂,又明显都是由李逍一手主持建立的。
  上次李逍建立了一个合作社,这时隔不久,李逍又建立了一个乡约堂,还能把如此时局之下的蓝溪乡弄的这么和谐,真是不可思议。
  “看来某得亲自去蓝溪乡走一趟了!”
  柳县令觉得蓝溪乡的这种种,都值得借鉴和学习,若全县各乡都如蓝溪乡,那今年他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第156章 率兽食人
  蓝溪,李家庄。
  李逍看着已经几乎干涸的鱼塘,很无奈的对张葱、刘蒜俩伙计道,“今年这鱼是养不大了,这水也是没了,干脆一会叫几人下去把里面的鱼虾给摸了,还能吃了两顿。”
  鱼无水不活,不摸掉里面的那点小鱼小虾也是活不了,倒不如干脆摸了饱口福。
  乡民们都忙着在抗旱救灾,李逍倒是还挺悠闲的。
  他好歹也是身家上千亩地的地主,但地都给分给别人种去了,他自家留了二十五亩地,李逍也转而分给其它佃户种了。
  “跟原来佃种我们家地的佃户们打个招呼,就说今年情况特殊,地没能佃给他们,因此今年夏的租子一分不收,另外为表歉意,等我们收了乡约堂发下的田租后,从中拿出一成来,补给原来佃种我们田地的佃户们,算是弥补下他们的损失了。”
  少年张葱不解的问,“他们能有什么损失啊,没佃种地,我们也没收他租啊,哪还有倒给他们粮的。”
  “一点粮食而已,对我们来说,不过九牛一毛,可有可无,但对于身处灾年的他们来说,却可能是活命之粮。就算是积点阴德吧,同时也是感谢下他们以往佃种我们家土地的辛苦了。”
  脱去长衫,解去腰带,李逍也不顾形象,直接就穿了条大脚裤赤着脚下塘。裤脚高高挽起,拿了根布条绑在大腿上,上半身仅着一件小衣,袖口也高高挽起。
  本来应当满满是水的鱼塘,此时却遍布干裂的泥片,好像一块块瓦片摆在塘中,池塘里只余中间还有一小汪水,但已经深不过膝。
  不少鱼虾不时的在水里摆动。
  李逍带着张葱和刘蒜也不用什么网兜,直接走进水里,使劲一通搅和,那汪水便立即浑浊了起来。
  没一会,水里的鱼虾便都开始浮头。
  “鱼起来了,正好浑水摸鱼了。”
  李逍笑着拿手摸鱼,浑水里鱼缺氧,争着浮起来呼吸,倒正好方便了李逍他们几个,直接拿手捞就是。
  许多鱼还是鱼苗呢,李逍有些感叹可惜,本来养上一年,便能成为大鱼,拿桶装往长安卖活鱼,肯定赚钱啊。
  可是现在,却只能把这些本来长的正好的鱼苗给抓了。
  “太可惜了,三郎,要不咱们让人从蓝溪里挑些水来把这水塘灌满,保住这些鱼苗吧。”刘蒜说道。
  “这样的事情可不能做,这中率兽食人之事,会惹人非议甚至唾骂的。”
  若是以后世的某些观点来说,李逍有钱,家里有人,那么李逍让人从附近的蓝溪河里面挑水来把这个鱼塘灌满保住自己的鱼,无可非议,又不关其它人事,又没损害到其它人的利益。
  既不犯法,又不违反道德的事情,当然可以做。
  但是这种想法在这个时代是行不通的。
  何谓率兽食人?
  这是孟子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意思是说一个社会乱了纲常,人兽不辨。把本来给没饭吃的穷人吃的食物拿去给畜生吃,说这是祸乱人心亡天下之举。
  人都吃不饱饭的时候,你那些有钱人却还要养宠物,拿粮食喂畜生,这就是率兽食人。
  这种行为在古代是很被批判的,但到了现代,其实已经没人在意率兽食人了,无数的人养着宠物,甚至也没有几个人是真正吃不饱饭。
  甚至你吃不吃的饱饭跟我又有屁关系,我拿我自家钱养我自家猫啊狗跟你何事?
  这就好比无数人对宠物越来越看重,甚至高过于人,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所以说其实如今这个社会,既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人都在追逐着金钱,物欲横流,甚至纲常伦理混乱了,但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时代,起码没有动乱,没有饥饿。
  如今处处缺少,大家忙着挑水抗旱保庄稼,甚至为了点水而大打出手,打出人命来。
  李逍却要让人挑水来灌他鱼塘,保几条鱼?
  这种事情真要做出来,估计会被骂死。
  这种事情还是不要做为好,哪怕这些鱼苗很可惜,损失的也许比几十亩地收成还多,也一样不适合去做。
  一会功夫,李逍已经摸了有好几斤鱼,都是不大的鱼,最大的也不过巴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