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逍遥小地主-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三郎,帮帮我,你若帮我这次,我定想办法帮你谋个官职。”
  李逍摇头,他可是刚刚拒绝了朝廷的征召,那可是正七品实职官呢。
  “那你要怎么样才肯帮我?”
  李逍摇头。
  不是他不肯帮,而是实在是这种事情他一个小小的平头百姓哪好插手。这个时候不是显能的时候,一旦让上面发现,他这样的小蚂蚁被人捻死也太轻松了,死了都不知道是怎么死的。
  公主急了。
  曾经的她名满长安,无数人都想求到她的门下,却连门都进不了。
  而现在的她,只是一个被皇帝下令闭门在家,连长安都去不了的落魄公主。
  “三郎,连你都不肯帮我了吗?”
  冷风萧瑟,吹乱了她的长发,也吹凉了她眼角的泪水。
  公主的这副模样看的人心软。
  李逍最看不得女人流泪,心太软。
  “公主,有些事情,有心无力,顺其自然吧。”
  “不!”
  公主撕心裂肺的喊道,那副疯劲让李逍都震惊,他一直觉得公主是一个非常张扬且任性的人,这样的人应当是比较自私的。
  可是现在看到公主的那股劲,他发现其实自己以前一直看错了公主,她不是一个任性的人,她只不过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放荡不羁,不过是爱自由的表现,并不是自私。
  公主与吴王的这份兄妹情,超出了帝王天家的无情。
  “李逍,你帮我救出吴王,以后我就做你的女人。”
  这话更疯狂,更惊人。
  “公主,切莫胡言。”
  “我说真的,李逍,我知道你以前喜欢过我,甚至就是现在,你的眼里也很欣赏我。我很漂亮,全长安的人都知道,许多人想要追求我,可我真正看上眼的并没有几个。”
  公主咬着嘴唇,玉齿咬破红唇,流下了几点腥红。
  “你若不相信,现在我就愿意给你”
  李逍愕然。
  “给什么?”
  “给你我的身子。”
  目瞪口呆。
  公主一把拉过李逍的一只手,直接就按在了自己的胸口。
  隔着衣裙,李逍也感觉到绵软。
  一个激灵,李逍连忙挣扎着把手扯了回来。
  “不,我不能这样!”


第121章 公主请自重
  有朝一日,能够得一美丽高贵的公主青睐,娶公主当驸马,这是无数男人的梦想。特别是许多平头百姓,他们最大胆的梦也许就是在梦里娶公主了。
  眼下,真正有一个公主说要把自己给李逍,甚至都如此的主动了。
  李逍却拒绝了。
  “公主,别冲动。”
  “我没有冲动,我现在很冷静,我李玲说话算话。还是那句话,你只要愿意帮我,我愿意现在就跟你睡。”
  李逍退后几步。
  摇头叹息。
  “公主且自爱,你别轻侮了自己,更别小看了我李逍。我李逍确实曾追求过公主,只是那时我并不知道公主身份。今次重逢,早已物是人非,事过境迁。如今我对公主,有的只是欣赏。”
  “但是这种欣赏,就如同对所有美丽的事物的欣赏一样。这种欣赏,只是对美好的赞赏,却并不是自私的占有欲。”
  “你嫌弃我?”公主眼神有些冷。
  “不,你就是那朵美丽的牡丹,高贵而又美丽。但我愿意站在远处欣赏牡丹的美丽,而不是非要把牡丹折下来插在自己的耳朵上。”
  “你就是不肯帮我”
  说到这地步,确实有些伤感情。
  但这也确实是事实,李逍不可能为了一个莫不相干的人,来危及到自己。
  玉濑摇头。
  她伸手擦干自己脸上的眼泪,对着李逍躬了一礼。
  “多谢李三郎,不管如何,我都要谢谢你。”
  说完,她转身而走。
  寒风中,她的身子是那么的单薄,她的背影是那么的孤独和伤心。
  让人看的可怜,心痛。
  “等等。”
  公主停住脚步,但没有回头。
  “我或许有个法子可以试一试,但不知道是否有用。”
  “真的吗?”公主肩膀抖动着。
  “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公主激动的回头,“我就知道三郎你最有办法,快说是什么办法。”
  李逍叹口气,“只怕吴王并不肯接受这样的办法,我听说吴王是个高傲的人,跟你一样。”
  玉濑听了微笑。
  “高傲又有什么用,如今一样卑微到泥土里去了。”她眼神有些复杂的看着李逍,“我说话算话,你既然肯帮我,那以后我做你的女人。”
  “公主切莫再说这样的话,否则我就什么都不说了。我李逍不是那种趁人之危的人,况且,我对公主只敢远观欣赏,不敢亵玩。”
  李逍的法子其实非常简单。
  如今事情是明摆着的,不管吴王冤不冤,皇帝都要办他一个谋反罪。
  因此眼下不是跟皇帝、国舅打官司讲道理的时候。
  “让吴王承认谋反?”玉濑惊诧。“这算是什么办法?”
  谋反,十恶不赦之罪,一旦吴王承认谋反,岂不是更没命。
  “公主,有时候,须得先罪之死地方能后生。如今的事情其实你心里清楚,吴王有没有谋反,明白的人很多,但谁都不可能帮吴王说话,更不可能帮他脱罪。越是试图帮他脱罪,那他就越没有半点翻案的希望。”
  “到最后,等待吴王的只有一个结果,就是被诛杀或赐死。”
  “可一旦承认谋反,岂不是更没救了?”玉濑急道。
  “不,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李恪是绝没有参与谋反的,这个皇帝和长孙无忌都清楚,但他们都需要李恪谋反的结果,因此跟皇帝们争论有没谋反没有半点好处,反而只会起反作用。
  这个时候,另辟奚径,其实还能曲径通幽。
  “让吴王承认参与谋反,然后向皇帝认罪,要态度诚恳,有悔过之心,请求皇帝宽恕。只要吴王先承认,再把忏悔的态度摆出来,那么事情就还有救。”
  这话听起来很奇怪,但其实一点也不复杂。
  说到底,皇帝并不是真正要杀吴王李恪,皇帝办李恪谋反罪,不过是因为他威胁到了皇帝。
  李恪为什么能威胁到皇帝?
  一来他是皇帝的兄长,二来他长的极似太宗,又极贤明聪慧,文武兼备,在民间名朝极好,兼之他的母亲是隋朝公主,在历经魏周隋唐的强大关陇集团里,其实是有不少支持者的。
  正因此,李恪才让长孙无忌和皇帝都感受到威胁。
  只要吴王对皇帝没威胁了,皇帝又何必非要杀吴王呢。
  李恪只要承诺参与谋反,那他的贤名就没了。皇帝也可以名正言顺的夺去李恪的爵位、官职,将他贬为一介庶人,甚至流放到偏远边地,那李恪就什么都没了,他又如何威胁的到皇帝呢。
  只要李恪向皇帝认输投降,皇帝不杀李恪,留他一命,还能显示出自己的宽厚仁慈。
  若是李恪继续如现在这般拒不承认自己参与谋反,那么皇帝才真正是不得不杀他,不杀他,那这案子就无法了结。
  说到底,现在就是要让李恪把头伸去皇帝刀下。
  “最好的结果,是吴王被废为庶人,流放边地,但能够保全性命。”
  “可能性有多大?”
  “三成吧。”李逍道。三成的可能性都有些乐观了,李恪认罪,皇帝也不一定真能饶他,斩草除根有时也是很有必要的。不过皇帝李治毕竟年轻,二十来岁,刚当皇帝没几年,这次案子又办的大,如果吴王肯表个姿态,或许能够得到皇帝的一个宽恕,以示他的仁慈也不一定。
  毕竟一个大案下来,网杀一大批,再放掉一两条鱼,也无关大碍了。
  玉濑很纠结。
  一旦认罪,那就真的是让人把刀架在脖子上,生杀任人了。
  可李逍说的也没错,就算再不承认,又如何?
  皇帝授意,长孙无忌亲自主持,就算是冤案他们也能办成铁证如山,根本翻不了案的。
  “谢谢你,我先走了,今天我欠你,以后定当报还。”
  公主说完走了。
  摇摇头,李逍往村头早。
  他心里对自己说,这件事情,他只能到此为止,再不能过多干涉了。
  他干涉不起。
  村口,一群庄汉都震惊的看着李逍回来,目光里除了震惊还有着深深的艳羡。
  刚刚大家可是看的清清楚楚,公主骑马跑来跟三郎在那拉拉扯扯了许久,似乎,还上了手。
  公主啊!
  若是能够让他们也牵下手,少活十年都愿意啊。


第122章 算账
  玉濑的孤寂的背影让李逍感叹,说起唐朝的公主,也许最有名的应当是太平公主。但太平公主其实应当只算是高阳的一个崇拜者吧,高阳才算是开了有唐一朝公主们飞扬的先驱。
  历史上的高阳三尺白绫就结束了一生,但愿这一世,她能好好的活着。
  好不容易摆脱了庄汉们那些艳羡的目光,李逍回到家,发现婉娘正跟赵大夫和杨先生几个人商量事情。
  年刚过,春天还没到来,但大家已经开始为春耕做起准备。
  虽说如今的李家药铺、饭馆生意很好,但在这个时代,土地和粮食依然是极为重要的,大家也十分重视。
  杨先生做为一个读生人,如今又是教书先生,对这事情也很看重,他提议,应当趁现在家里有钱,拿出钱来,到长安的牛马市去找牙人买些牛马骡子回来。
  耕田种地,没有牛马这样的大牲口总是不方便的。
  “夫君,我觉得杨先生说的很有道理,听说现在长安的牛马骡子价格一年比一年贵呢,现在赶紧买些回来,正好马上开春见绿,也有草吃,等回头春耕之时还刚好能耕田翻地。”
  赵大夫也道,“是啊,如今牲口贵重,咱们买了牛马,回头下了崽儿也是值钱的。”
  家里现在确实有些钱,去年药酒生意好,饭馆也开的不错,手头确实有不少现钱,本来这些钱李逍是打算拿来再扩大点药坊的,准备弄个专门的生药铺子,收购药材和药材加工,这样自家的药酒生意也不愁药材。
  有了本钱,进行生产规模的扩大,这本也紧要之事。
  可听大家的话,也是有些道理的。
  毕竟在大家的眼里,其实药坊和饭馆虽然赚钱,但却大大不如家里田地的重要性。
  这年头工商始终不如经营土地,这是大家惯有的思维。耕田养蚕,自给自足,始终是主流思想。
  田地产出虽然不如药坊和饭馆赚钱,可民以食为天,家中有粮,方能心中不慌。
  “可以,我看这个事情就由阿耶负责。”李逍没有去跟大家讲什么商业经营,什么利润最大化,时代不同。
  老赵虽然是个郎中,但毕竟在李家庄多年,对于农事也是很熟悉的,让自家岳父负责去长安买牲口肯定是放心的。
  老赵听了很欣慰的道,“三郎你放心,我在长安有熟识的牙人,以前你父亲在时,李家买牲口就都是找他们。”
  牙人就是中介,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中介,贩牛卖马的也有专门的牛马牙子,这些人既为买卖双方撮合,也提供专业的指导知识。
  要买合适的耕牛,这里面也是有很多学问的。
  “我看不如先买十头黄牛,买九头母牛,一头公牛就行。”老赵说。
  蓝田是秦岭北麓山腹,山地坡地多,河边水田少,这边的气候也属于山区气候,养黄牛是最合适的,黄牛耐力好,而且温驯。虽然在江淮一带有不少水牛养殖,水牛个头大,而且力更大,但水牛怕热喜水,且不适合山坡地的耕种,养起来没有黄牛那么简单好养,兼之长安的牛市上,水牛也不多,因此他提议买黄牛。
  “多买几头公牛不好吗?”李逍问。他觉得,公牛肯定比母牛个头大力气足啊。
  “三郎你不晓得,公牛虽然力气足,但脾气躁的多,红起眼来扯都扯不住的。尤其是不能几头公牛同养,要不然肯定得天天打架,打红了眼,容易伤着,甚至会打死。”
  公牛力大,但比母牛更性烈,不易养,多养还易打架。另一方面,养母牛还能下崽,一般两岁以上的母牛,一年能产一胎,小牛一岁半就差不多可以教犁。
  因此不管从管理还是生产这方面来讲,其实养母牛最划算。当然,自家养的牛多,还是得有一头公牛的,一来公牛力大,可以耕一些难耕的地,二来还能够给自家的母牛配种了,省的还得把母牛牵到别的地方去,既麻烦还得另花钱。
  “现在长安一头正当年的母牛得大概三千五百钱左右,一头细犍牛得四千五百钱。”
  细犍牛也就是上等公牛。
  一头上等的公牛四贯五,一头上好的母牛三贯五。
  老赵觉得这个价钱挺贵的,起码去年都还没这么贵,去年这时公牛才四千二三,母牛也才三千二三,今年比去年涨了二三百钱,差不多涨了一成了,幅度很大。
  但李逍听了却觉得挺便宜的。
  大唐的耕牛可是紧俏物品,还受朝廷法律保护呢,许多人一辈子都没机会吃到牛肉。
  可一头七八百斤的大公牛,才四千多钱,确实不贵啊。若按斤算钱,那也不过六七文钱一斤啊。
  不过老赵却觉得不算便宜,毕竟如今的粮价又不贵,米一斗也不过二十文钱左右,白面一斗不过三十七文,一匹最高级的细绢绸子,也不过一千八百文左右。
  “阿耶,如今牛马价格一直上涨吗?”
  “可不是,这不今年又要用兵辽东吗,朝廷肯定又要征用不少牛马牲口运辎重粮草,听说西北吐谷浑又要用兵,还有什么吐蕃蛮子也是不断袭扰边境。那边不太平,也让以往从那边运来的牲口少了许多,这越发让牛羊牲口贵了不少。”
  李逍听了觉得挺有道理,供需不足,自然市场价格高上涨。
  “既然这样,那我们干脆多买点。”李逍想了想道,“阿耶去趟长安,找熟悉的牙人,多买点牛马骡子。”
  老赵一听有些惊讶。
  “现在牲口可不便宜啊。”
  “虽不便宜,可也算不得很贵,一头母年三贯五,十头不过三十五贯,买上一百头不过三百五十贯。”李逍算账道。
  杨大眼在一边听的直翻眼,真是说的轻松啊。
  三五百贯还张口就来了。
  “买耕牛可还得到衙门登记呢,而且买回来了还得细心照顾,要是照顾不好,病死坏死了,不但损失大,衙门官差还会来问责的。再说了,三千五一头母牛也不便宜,咱们这一亩坡地,还只要三五百文钱呢,一头母牛就能买上十亩坡地了。”
  听他这么一算,也确实如此啊。
  李逍捏着下巴,感觉事情还真没那么简单。


第123章 地主
  一斗米二十文钱,可一亩坡地才几百钱,一些较差的山坡地,甚至两百钱都能买到一亩。
  一头母牛三千五百钱。
  这几样物价,让李逍对大唐这个中古时代的古典农业社会有了更清楚的认知。
  大唐一斗米大约是后世六公斤多点,价格才二十文。算起来,一公斤不过三文,而后世一公斤大米,起码也得六块吧。这么换算下,似乎大唐此时一文钱相当于两块。
  而唐朝一头母牛三千五百钱,后世这样的牛起码能值万元,这一文钱又值三块钱。
  可要按土地价格算,相差更大。
  后世农村征地,一亩地起码三万元起,可大唐一亩坡地才二三百文钱,按土地价格对比,一文钱则起码能换一百块。
  一比二,一比三,到一比百。
  粮食、耕牛、土地。
  若再算下这个时代百姓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那估计一文钱的价值就更不好计算了。
  唐朝一头牛能买十亩坡地,可在后世十头牛才值一亩田。
  这么一算,唐朝的牛还真是不便宜。
  当然,李逍现在还真不缺钱,酒坊现在到处收购酒糟,药酒坊源源不断的加工出药酒,医馆负责销售,如今是供不应求。
  医馆每天被那些赶来求购的商人们围的水泄不通,蓝溪街上的客栈几乎住满了来自各地求购药酒的商人。
  在如此火爆的市场行情下,药酒的生产力虽然在不断提升,但产量确实提升不大,得益于市场火爆,药酒几次价格提升,商人们也都接受了。
  李家的利润越来越高,虽说李家也拿出不少钱来向衙门打点,甚至主动的掏钱来做些修桥铺路,甚至是为东征捐粮的事,可赚的钱越来越多。
  如今李家的药酒,可不仅仅是成了长安各家医馆药铺的抢手货,甚至长安的那些豪门贵族巨富之家也十分亲睐,众口称赞,谁都知道李家的药酒好喝还好用。
  连那些长安西市上的外国商人,如今也都争相前来求购,他们把蓝溪药酒,当成了与大唐丝绸一样的好东西,准备购买后运回西方去大赚一笔。
  不少买不到药酒的人,开始不断找人来李家递话,希望能够插个队什么的。
  甚至如今长安人送礼都流行送蓝溪药酒。
  如果实在没有药酒,那就送蓝溪李家庄药酒券,一张药酒券,并不能到李家的医馆换药酒,但有券却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