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体育人-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申报》六大张卖4分钱,而很多风月小报,只有一大张内容,同样也要卖4分钱。同样的售价,风月小报却只有六分之一的成本,这其中的利润可想而知。
  当然,真正想要看这一类报纸的人,不会在乎那4分钱的。
  风月小报上没有什么正经的内容,买报的人也觉得看这种报纸是听不光彩的事情,平日类的报纸都是通过报摊出售,很少会通过报童去售卖。
  而陈五哥给陈强的这些,实际都是往期的风月小报。
  按照规矩,这种过了期的报纸,都会被当成废纸处理掉,废纸肯定是不值钱的。派报社里就有些脑子灵活的伙计,想些办法将旧报纸卖出去,哪怕价格低一些,也总比卖废纸的价钱高。
  陈五哥就是将本该当废纸出售的旧报纸收集起来,然后再交给报童售卖。哪怕只卖五折的价钱,也比卖废纸划算,他也可以从中赚差价。
  而陈五哥挑选陈强,也是因为陈强在报童中是年纪比较大的。这风月小报上都是一些风月故事,还有一些擦边球,找个小屁孩啥也不懂也没法卖,自然要找年纪大一些的。
  过去的人都早熟,即便是到了民国,十三四岁结婚的人也大有人在。所以让十五岁的陈强去卖风月小报,并不算违和。
  ……
  言归正传。
  陈强知道有五成的利润后,毫不犹豫的接过了这门生意。
  一份风月小报卖4分钱,他可以分到2分钱,卖10份风月小报,就是一天的饭前。这要是把手里这一沓风月小报全都卖了,足够陈强去买块猪头肉打打牙祭了。
  “能不能改善一下这周的伙食,就看这些风月小报了!”陈强掂量了手中的报纸,心中却开始琢磨,该怎么把这些风月小报给卖出去。


第十一章 寻找客户
  卖报纸是一门技术。
  卖风月小报更是一门高深的技术。
  虽然风月小报的利润够大,可卖出去的难度也大。
  报童卖报,靠的是走街串巷的吆喝,可这风月小报,却没法吆喝着去贩卖。
  就比如寻常卖报的时候,报童吆喝一嗓子:“老板买份《申报》吧,里面最新的战事。”
  无论买不买,这听起来也都是正经八百的报纸,报道的是正经八百的内容。买份看看那叫关心国家大事,不买那叫抠门。
  要是哪个报童吆喝一嗓子:“老板买份《大众风月》吧,里面饥渴少妇某某的故事。”
  这老板就算是心里想买报也拉不下脸面,大庭广众之下买饥渴少妇的故事看,周围的大姑娘小伙子肯定会投来鄙视的目光,必须要和这种不健康的东西划清界限,脾气好一些的送给报童一声“滚”,脾气暴躁的一脚就踹过来了。
  可报童不吆喝,怎么卖报?靠眼神交流么?若是在东北是要被削的。
  “这风月小报不能吆喝着卖,只能一对一的推销了。”陈强知道,卖这种有些见不得光的风月小报,得主动去找客户。
  什么人会看这种风月小报?肯定是有需要的人。
  比如单身狗!
  有老婆的人没必要看这种东西。更有甚者那种娶了好几房姨太太的,每天都是肾被掏空的状态,整箱的肾宝都补不过来,自然用不着用这种风月小报来自我慰藉。
  旧上海并不缺少单身狗,比如那些出卖劳力的,像是拉扯的车夫,码头的脚力,运货的把式,还有因为战乱涌入到上海的流民,他们当中光棍多的是。可这些人基本上都不识字,看不懂报纸,也不会成为陈强的客户。
  “要不然去四马路碰碰运气?”陈强心中暗道。
  旧上海的四马路类似于京城的八大胡同,是妓院一条街,那里有大大小小一百多家的妓院。
  有高级的“书寓”,那里的失足妇女都会唱一些“思凡”、“化蝶”之类的小曲,其中很多都是卖艺不卖身,当然主要还是因为客人的钱没给够。
  有中档的“长三”,那里的失足妇女都是有了些名气的,他们不会唱小曲,但却可以品茶,这就是所谓的“打茶围”,因为出一趟局收费三块,所以叫“长三”;
  比“长三”低档的是“幺二”,那里的失足妇女虽然没啥名气,但也会在堂上“挂牌子”,因为她们出一趟局收两块钱,所以叫做“幺二”。
  而最多的则是花烟馆,名字里带个“烟”字,自然就是可以抽大烟的地方。这种场所不仅仅会售卖鸦片,失足妇女会陪客人一起抽大烟。
  还有其他诸如野鸡处、钉棚、咸水妹之流,详细的不多介绍,各位读者大人自行脑补,考验你们想象力的时候到了!
  言归正传。
  陈强觉得,去这种地方的人大概是有生理需求的,或许能卖出去一些风月小报。
  可仔细一想却不是那么回事。一来是四马路的这些特殊场所开店时间就比较晚,得等到天黑了才会有生意,陈强想要卖报也得等到晚上,这大半夜的黑灯瞎火,谁能看清楚这报纸上写的是啥?
  二来则是去那种地方的人,肯定都是冲着实战操练去的,能掏得起两三块钱的老板,犯不着买这4分钱一张的风月小报。还有那些去花烟馆的,鸦片吸上那么几口,估计脑子里产生的幻觉得比这风月小报里写的还精彩。
  “不行,这四马路卖风月小报肯定不行。”陈强挠了挠脑袋,正在他绞尽脑汁的时候,刚好看到一辆人力车从面前经过,而车上坐着一个十四五岁左右的少年,看起来像是个学生。
  “有办法了!找到买主了!这风月小报,可是青春期儿郎们的最爱啊!”
  陈强还记得,自己当体育大学教授的时候,有一次去某所体校选拔运动员,当时有几位同学没有来参加选拔测试,原因是因为违反了纪律,正被老师批评。而他们所违反的纪律就是在宿舍里藏了一些内容不健康的书籍。
  青春期嘛,正是对某些事情好奇而又懵懂的年龄,又是精力无处发泄的体育生,这能理解。
  陈强所想到的客户群体,就是那些涉世未深的学生。这帮正处于青春期的“好奇宝宝们”肯定会对风月小报青睐有加。
  况且这风月小报并不是真的淫秽色情刊物,顶多是打一些擦边球,给人一些可以遐想的空间,就像是现在的标题党,话起个开头:“飞机失事,三位男乘客和一位空姐流落到荒岛上”,至于他们接下来会干什么,读者自己琢磨去吧!
  思想纯洁的人会觉得,这四个人正好凑了一桌麻将?
  想歪了的大概会琢磨。
  青春期的小男生,想象力可是很丰富的呦!
  ……
  确定了目标客户之后,陈强先是去了几个人流多的地方,将《申报》、《新闻报》等正常的报纸卖光后,才前往学校,等待学生们放学。
  五四运动之后,民国的中学主要实行的是壬戌学制,也就是1922年所提出的《学校系统改革案》,其中规定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大学四年(医科五年)。贫困地区的可能会有所缩短,但是在旧上海,大体都是按照这个规定进行的。
  此时已经进入到8月份,除了教会学校之外,其他的公立或私立学校都已经开学了。
  古代的学校是没有暑假的,嘉庆年间制定的《义学条规》有专门写道:“长不辍耕,幼不辍读,暑日休务者,薄其饩廪。”
  这段话的意思是,大人到了夏天不能停止劳动,小孩到了夏天也不能停止上学,私塾先生如果给学生放暑假的话,家长可以扣先生的工资。
  民国的教育家,南开大学创办者之一严范孙在批评旧式教育的时候也曾说过:往者学校未兴,吾国儿童无毕业之期,无寒暑之休,无实验之法,无体操之训。也就是说在那个年代,学校没有毕业年限,没有科学实验,没有体育课程,也没有寒暑假。
  南京国民政府的教育法在1928年才开始起草,所谓的《学校学年学期及休假日期规程》也在1930年才开始实施。所以在1929年,学校是否放寒暑假全看校长的心情。
  外国人建立的教会学校,假期时间会比较多,比如寒假,会在圣诞节前开始。中国人自己开的学校,放寒假主要是为了回家过年,而放暑假就是为了避暑。毕竟那个时代没有空调电扇,夏天在课堂里中暑晕倒是常有的事情。
  言归正传。
  陈强一路小跑到了徐家汇,这里有好几所中学,包括复旦大学附属中学。
  当时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还是私立的,在1922年以前,这里还是复旦大学的校址,1922年4月的时候,复旦大学迁址江湾校区,而这徐家汇的原址全都教给了中学部使用。
  此时的复旦附中相当于是复旦大学的一个下属机构,和复旦大学是同一套领导班子。
  陈强复旦附中门口的时候,学校还没有放学,但是门口已经聚集了很多的人力车,他们都是来接学生放学的。
  能上私立中学的,肯定都是有钱人家,他们或许买不起汽车,但雇一辆人力车是绰绰有余的。
  旧上海也有很多这样专业的私家包车,主人家每月给车夫一些钱,而这个车夫就专门为这一家人服务。送少爷小姐上学,送先生上班,然后送太太去逛街打麻将,送佣人买菜,然后到了时间再一个个的接回来。
  这些私家包车的车况要好的多,一般也不会安装黄包,以便和那种随叫随停的黄包车区别,大体就算是现在的私家车。而随叫随停的黄包车相当于是现在的出租车。
  没过多久,学校内响起了放学的钟声,只见学生们陆陆续续的走出来,有的人直接上了车,而有的则站在学校门口翘首企盼,大概是自家的包车还没有赶过来。
  陈强则仔细的观察着每一个人,希望可以找到一个客户。
  终于,一个胖墩墩的少年进入到了陈强的视线当中。
  这个少年给陈强的印象只有三个字,那就是“死肥宅”!
  死肥宅嘛,肯定没有女朋友。
  “风月小报肯定是死肥宅的最爱。就卖他了!”陈强一边想着,一边走了过去。


第十二章 论精神食粮的重要性
  小胖墩王长寿是复旦附中的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并不算好,虽然算不上是“学渣”,但也是年级里的末流。
  如果换成是公立学校,以王长寿的学习成绩根本就进不去,好在复旦附中是私立中学,王长寿家里舍得掏学费,自然也就让王长寿有学可上。
  顺便说一句,王长寿的父亲跟别人开了家工厂,虽然算不上是富豪,但也能算的上是个小资本家。
  放学以后,王长寿早早的除了校门,站在学校门口等着家里车夫来接自己。
  此时,一个和自己年纪一般大的报童走了过来,冲着王长寿说道:“这位少爷,买份报纸吧?”
  “报纸?我连书都不想读,还看啥报纸!”王长寿心里嘀咕着,脸上却露出了不耐烦的表情,他撇了撇嘴,开口说道:“走走走,我不看那玩意!”
  “我这报纸可好看了!”那报童接着说道。
  “报纸能有什么好看的,不都一个样。”王长寿冷哼一声。
  那报童却接着说道:“我这报纸和别人的不一样,您要是不信的话,我可以让您先看,您看了觉得好,再买下来,您要是觉得不好看,把这报纸还我,我分文不取。”
  报童说着,递过来了一份报纸,只不过这报纸被折成了一个巴掌的方块大小。
  “不收钱白让我看报?”王长寿有些警惕的望着那报童。
  只听报童接着说道:“少爷,您肯定是在这里等车,反正站在这里也是干等,不如看看报纸消遣一下。只是一张报纸,开一眼也吃不了亏,上不了当!”
  “说的也是,这里干等也是挺无聊的,那就看看吧。”王长寿从报童手里接过报纸,看是阅读那折成巴掌大小的报纸内容。
  这是一个故事,看起来很平淡无奇,文笔一般般,剧情一般般,完全没有跌宕起伏和反转,就像是在叙述一件事情。
  但是,这个故事的内容里有些擦边球!
  当王长寿看到这个“擦边球”时,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这是什么啊,第一次看这种东西啊,故事还能这样写啊!男男女女的,好刺激啊!好羞羞啊!这是不是伤风败俗啊!我是不是该把这东西扔掉啊?可是这故事才看了一半,要扔也得看完吧!”
  民国时期的学校已经开始推行西式教育,虽然不会像老私塾那样教什么“之乎者也”,但绝对不会出现不健康的内容。这种风月故事,学生平日里肯定是看不到的。
  而且王长寿平时也不喜读书,课本都懒得去翻,更别说课外书了,四大名著、当代名家作品、外国著名文学作品,都没怎么看过,对于文学作品的要求也不高。这种文笔并不出彩的风月作品,反倒是很适合王长寿的品味。
  王长寿默默的咽了次口水,这风月故事虽然只是有些打擦边球的内容,但是对于这个正值青春期的小男生来说,简直是太刺激了,这巴掌大小的一篇文字,甚至让王长寿觉得……
  王长寿的表现全都落入到了陈强的眼中。
  “瞧这没见过世面的熊样儿!看个风月故事都能成这样,要是让你看到了后世日本这老师那老师拍的,还不得晕过去!”陈强心中暗自吐槽着,同时也知道,自己找对了客户。
  “少爷,觉得怎么样,好看不?”陈强开口问道。
  “恩,好看!”王长寿点了点头。
  “剩下的内容更好看,少爷要不要把这份报纸买回去,慢慢研究?”陈强接着问。
  “恩,多少钱?”王长寿下意识的问。
  “4分钱。”陈强伸出了手。
  4分钱,对于陈强来说是吃面的时候可以奢侈一次,加个鸡蛋。
  但是对于王长寿这种少爷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他每个月的零花怎么也得一二十块的大洋,比得上一个普通劳力一个月的收入了。4分钱对于王长寿来说,掉在地上都懒得捡。
  掏钱,买报,王长寿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余下的内容,而陈强则又走向了下一个目标。
  “那个戴眼镜的像是个书呆子,十有八九也是个宅男,就他了!”陈强走了过去,笑呵呵地问道:“这位少爷,买报纸么?我的报纸可好看了!”
  ……
  王长寿回到家里之后,直接扎进了自己的房间,然后坐在书桌前,打开台灯,一遍又一遍的仔细研读着手上这份风月小报。
  越看越让人想入非非啊!
  看了一遍还想再看一遍啊!
  好想当故事里的男主角啊!
  故事里的女的长相肯定很漂亮吧!
  作为一个死肥宅,平日里连女生的手都没碰过,如今眼前的这份风月小报,简直是让他发现了新大陆!
  这满足他青春期躁动的幻想!
  风月小报上的每个故事,王长寿都看了好几遍,一份质量不好的报纸都快被他翻烂了。一直到吃完饭的时候,王长寿才离开了书桌。
  这一天晚上,王长寿失眠了,风月小报里的故事对于王长寿来说实在是太刺激了,即便只是一些擦边球,也足以让王长寿……让他睡不着觉。
  此时王长寿觉得,这一份风月小报上的故事真的是太少了,看起来太不过瘾了!
  ……
  第二天下午,又到了放学的时候,王长寿特意早早的走出了学校大门,然后左顾右盼的寻找着陈强的身影。
  终于,王长寿看到了陈强。
  “那个卖报的,你过来!”王长寿向着陈强招了招手。
  陈强一看是老客户,立刻笑嘻嘻的走了过来:“少爷,您买报纸?”
  “买报!”王长寿有些做贼心虚的看了看周围,然后小声地问道:“昨天的那种报纸,还有么?”
  “有,当然有!”陈强说着,竟然从包里拿出了一沓风月小报。
  “少爷,这是十份。”陈强开口说道。
  “我要那么多干什么!”王长寿有些不爽的说。
  “少爷,这十份报纸,每份都不一样。”陈强冲着王长寿眨了眨眼,接着道:“而且都是您想看的那种。”
  十块新大陆啊!
  王长寿眼睛顿时亮了起来,他迫不及待地说道:“我全要了!”
  “好嘞,四毛钱,您把报纸收好!”陈强将报纸递给王长寿,然后收了四毛钱。
  按照五折的利润算,这一笔买卖就赚了两毛钱,一天的饭钱就赚出来了。
  对面的死肥宅王长寿则是心满意足的攥着那十份风月小报,他仿佛觉得,有了这十份风月小报,连晚饭都用不着吃了。
  十大张“精神食粮”,管饱!


第十三章 额外服务
  有了昨天的铺垫,今天再卖风月小报的时候多了很多老主顾,而且都是十张十张卖的。
  陈强的口袋里也多了不少钱,还都是银币,甚至还有一块大洋。
  往常的时候,报童收的以铜币居多,因为铜币的面值才有“分”和“厘”,而银币最低面值也是“一角”。若是拿一个大洋去买一份三四分钱的报纸,报童也找不开。
  今天陈强都是成沓卖的报,自然也能收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