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科学发展观-第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虞绛跟弟弟那是从小厮混着长大的,心里也清楚他的性子。
  眼瞅着一连七八条他都足不出户,闷在卧室连手机都不玩,心想怕是又开始犟劲上来,勤奋的命都不要了。
  当初他在游戏公司高升,就是靠自己比所有人都能加班的那股子拧巴劲。
  处女座都是工作狂啊……
  “所以,你想考哪个系?”
  朱厚熜想了想,认真道:“国学。”
  “中文系?”虞绛噗嗤一笑:“没看出来啊。”
  调侃归调侃,她还真抽空帮弟弟订了几本学术期刊,给他看看大致的情况。
  “这些都是有参考意义的,你好好看下?”
  朱厚熜放下英文书,低头翻了两眼,突然冷然一笑:“浅薄。”
  “哈?”虞绛敲了下他脑袋道:“说什么呢,这可是学术论文好吗,你读过他列举的这么多古籍啊?人家可是专家!”
  “嗯?”他抬起头来,眸色渐深:“笔给我,我也能写。”


第114章 
  陆炳如今是正三品辅改使; 兼封通议大夫。
  与此同时,还保留了他在禁军中的原职; 只是暂时把繁杂的军务转移给旁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 他出现在中央会议厅的时候; 许多人看他的眼神都颇为复杂。
  在武官的眼里,他是突兀的文官; 但是自己率领的执罡军在河套和蒙古之战以后威名显赫,连老都督都敬他几分——毕竟听前线回来的同僚说; 能和蒙古取得如今的进展,与陆炳当时的累累战功逃不开关系。
  在文官的眼里,他又是个带着武官背景的中间人,跟随皇帝入京又不是科举入仕; 不算正统。
  但陆炳的位置; 是在内阁之上的发改委。
  不论吏户工礼,绝大部分文官都要跟他汇报情况,申请各种事宜的批准; 以及等待更高级别的指示。
  虽然绝大部分人觉得他是靠皇帝的蓄意提拔,才从武官身份这么突兀转成核心内臣的,可是陆炳花在政务上的时间; 远远比他们绝大部分人还要长许多倍。
  在得到这个位置以后,陆炳每天就只睡两个时辰前后; 眼下都积了青灰的痕迹。
  他虽然是锦衣卫出身,对八部的情况都了如指掌,可是政务和人事关系是两回事——想要从国家的改革入手; 就必须了解每个部门运作的情况和积弊。
  所以几乎是整晚整晚的彻夜看卷轴,只在外出时在轿子里小憩一会儿。
  看的折子和旧宗越多,他就感觉自己离陛下越近。
  渐渐的,也可以能够真实的接触到,他所苦恼和烦忧的事情。
  这种感觉,是前所未有的。
  在九月十六万寿节之后,中央大厅终于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
  陛下管这个叫一大,意思是嘉靖第一次中高级议政大会。
  大会宣布了几个重要的问题,这会连着开了十天,先是皇帝出面,再发改委谈话,内阁作政务报告,八大部尚书再一一反馈和述职。
  整个会议开下来,所有人都精疲力尽又神清气爽。
  这才是穿越者最强大的东西。
  高度的效率,和足够清晰的规划。
  接下来的五年里,核心强调实业强国和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直接把之前定好的二批全球巡航舰队建立计划、科举深化改革和教育普及计划,农耕调整和税务上调计划等等,全部都以白纸黑字的方式来讨论和整理。
  而八部虽然党派众多面和心不齐,可是从前述职都只用跟皇上讲,互相糊弄下就完事了。
  可是现在万岁爷要的,是面向五寺八部还有各种旁的衙门的群体述职。
  也就是说,自己这帮人拿了银子都干了点啥,进出账务和实际业绩如何,全部都要硬着头皮跟大伙儿都讲一遍。
  虞璁做这个事情,不是为了民主,而是为了透明。
  他很清楚,自己兼听则明,一个人做决策和审理的时候,再聪明也可能看漏了点什么。
  八部互相监察,可以有更好的效果。
  这十天里,百姓们都愣了。
  本身中央会议殿在城市的中心,哪怕附近守卫森严,他们也可以看见好多高官早上浩浩荡荡的结队而入,深夜了再抱着厚厚的卷宗鱼贯而出。
  更有甚者,在子夜以后才离开,还一脸愁眉苦脸的,抱着大半摞的书从会场出来,在很远的空地才寻到等候多时的家仆,如释重负的把笔记和文件都扔给他们代拿。
  奇异的传闻也开始无声无息的在城中流传。
  原来那些高官厚禄的大爷们,好像日子过得也挺苦的啊。
  “——你们是不知道,那正四品的胡老爷,昨天听说在会议厅里连觉都没睡,出来的时候手都写得直抖!”
  “——那有什么?你是没看见,昨天张婶开夜市摊子到丑时三刻,会议厅里的人都没走完!”
  “这么多高官来来往往的是干嘛啊?”
  “干什么?为百姓做事情啊!你以为现在的种种好处是谁带来的啊,还不是皇上下了令,这些人再奔死奔活的去改,如今北平城的街道宽阔敞亮,跟以前那可是相当的不一样!”
  自从老大爷王琼来了以后,严世藩就把承学官的职位转交给了他,小心翼翼地陪老爷子重新熟悉北京城和各大重要地点,得了空再去研究蒙古和朝鲜的历史,熟悉所谓的外交官职务。
  一大会议召开的时候,他去跟听了许多场,还拿了不少的资料。
  如今印刷术日益成熟,开会之前虞鹤就整理好了绝大部分的会议大纲和核心文章,结成册以后按部门人头送发。
  严世藩这头开着会,天天忙的几乎没空吃饭睡觉,那头家奴在大晚上接他回府的时候,一脸的忐忑:“大人……”
  平时不都是叫老爷的吗?
  严世藩皱起眉,想了想道:“我爹来了?”
  家奴露出如释重负的神情:“大人您太聪明了!”
  严嵩原以为自己一去京城就能见着宝贝儿子,没想到愣是等到了月挂枝头都见不着人。
  他这次过来,一方面是因为接近年末,要代表南京礼部过来述职朝觐。
  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和夫人都想儿子的紧,过来看看他如今过得怎么样。
  老夫妻从南京一路赶过来,还没到北京城就已经感慨良多。
  严嵩是江西新余人,这些年在各地也见识了不少乱象,京城也曾经去过。
  可是……哪怕在路上,他都能觉察到明显的变化来。
  农田几乎是如天上下金雨似的,被开垦的越来越多了。
  朝廷明令鼓励开荒,但是要保护山林,开垦的荒地前三年免税,光是这一条就足够令大部分农民都趋之若狂。
  因为之前名为明誉令实则削藩的一道圣旨,整个国家脱胎换骨的上下被洗了一遍。
  大部分的宗亲和藩王把土地纷纷上交和丢弃,巴不得通过撇清关系来自保。
  后来又出了无禄令,让高官们也不得不弃卒保车,把那些乡民豪绅进献的土地纷纷放弃所有权,在土地逐渐回归百姓的同时,也有大量的土地被放置成了荒地。
  很多东西在送出太久以后,想还也还不回去了。
  他们一路北上的时候,只感觉这天下都变了模样,百姓们无论穿着打扮,还是路边的游商和茶肆,都比过去几年要好太多。
  以前一碟茶油鸡可能要六十文,可现在只要四十文就行——因为养鸡养猪的人越来越多,肉也成了百姓餐桌上非常常见的东西。
  “爹——娘?!”严世藩一下轿子,就看见了门口候着的双亲,直接加快脚步走过去道:“这么晚还在等我,早点休息啊!”
  他如今双眸清明,腿脚轻便,在王守仁过去几年的悉心照料下成长的挺拔颀长,早已有了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的气质。
  严嵩看见如今的儿子眼睛都直了,喃喃道:“爹不是在做梦吧……”
  “怎么会?”严世藩无奈笑道:“这里风大,先进去再聊吧。”
  严母自然是高兴的涕泪交加,握着儿子的手半天都不松开,父子哄了好久才让她回去休息。
  待严母走了,严嵩才喝了一盏茶,一脸如梦初醒的看着他道:“怎么如今的北平城,变成这个样子了?”
  “哪个样子?”严世藩闲闲抬眸道:“变成这样不好么?”
  “不……你根本不知道。”严嵩沉声道:“这何止是翻天覆地!”
  他是弘治十八年被选为庶吉士,在京城做翰林院编修,可惜因为大病一场退官回籍,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去了南京从国子监祭酒一路做到礼部尚书。
  上次来京城,几乎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三十年前的北京城,黄沙厚尘处处,游走商人也穿着破烂,还不时被官吏们追逐索要贿赂。
  不仅如此,街边尽是浊臭之物,若要说什么风景,也只有那狗尾巴草和墙头青苔。
  别说是游玩闲逛了,士大夫们都困在自己倾力修筑的小小园林里,不肯在这城中闲逛游玩,到处都可以看见流民行乞,本地人谈吐粗俗又蛮横,让人避之不及。
  对京城的所有美好幻想,在严嵩进入这个地方的一个月后,已经全部都破碎的随风飞逝了。
  可是如今——如今的京城,怎么会成了这样子?
  “为父问你,这大街如此宽阔敞亮,是哪个大人出的钱?”
  严世藩噗嗤一笑,无奈道:“是工部整修,皇上下的令。”
  “皇上?”严嵩愣了半天道:“这路边的松柏芍药,还有一树树的海棠,也是皇上让种的?”
  “是。”
  “那那些百姓都去哪里了?城中全被达官贵人们给占了?”严嵩露出担忧的神情:“爹可看见了,这京城中心的高楼林立,还有许多宏伟的大殿——这是哪个大臣发迹了?”
  “爹,这不是人家的东西——你看见的估计是中央医院和银行之类的东西,”严世藩耐心道:“中间那个连围墙都没设的,是未来的公园,也就是公共园林,会有太湖石海子,还会修的比那些大臣的园林更好看,百姓们都可以进去游玩。”
  “什么意思?公共?”严嵩愕然道:“公什么共?这天下不都是皇上的吗?怎么归百姓了?”
  “事实就是,”严世藩慢悠悠道:“皇上把他自己的东西,就这么送出来给百姓了。”


第115章 
  严嵩跟儿子絮絮叨叨的聊了一晚上; 第二天刚好休沐,一大会议已经进入收尾工作; 严世藩作为中级官员也不用过去处理琐碎的总结工作; 自然陪着老爹在北京城里逛一逛。
  严嵩虽然自负是见过世面历经过风雨的人; 可是在出门之后,全程眼睛睁的就跟铜铃一样。
  当初传来消息; 说是要取消路引的时候,严嵩还和同僚们犯嘀咕; 说皇上撤了这道禁令,那天下得乱成什么样子。
  问题是,严世藩午饭带他去了趟竹茂集,那里相对清雅有档次; 往来的也是富贾和达官贵人。
  晚饭又去了趟云禄集; 那里勾栏戏台处处,百姓云集其乐融融,无数小吃也是汇集了南北的种种好处。
  下午的时候也没干啥; 就是去中央银行逛了一圈,又去医院那给老爷子看了看身体。
  等打道回府的时候,严嵩整个人都陷在一种被洗刷全部认知的恍惚里。
  也就是说; 如今的老百姓都不用去找郎中,朝廷直接开了家医院; 价格还那么公道便宜
  还有,这天下的商人都汇在京郊的新城区里做买卖,百姓们过去逛还可以直接坐公交——有这样的好事情?
  大概是被馅饼砸的晕头转向; 以至于第二天儿子出门上班,老爷子又带着老太太和家奴在京城又晃了一整圈。
  老头儿现在连辞官养老的心思都有,儿子已经长大了出息了,自己礼部尚书的闲职做了跟没做一样,还不如从南京收拾家当来北京过好日子。
  再说了,儿子眼瞅着越来越大,怎么着也要陪着他立府成家,帮他相个不错的婚事啊。
  一大的事情一过,虞璁就总算歇了口气。
  把这几年的总体方针和指导思想一定,八部的高官们已经完全进入了状态,可以跟发改委灵活协商和交换意见,整个朝廷终于有点国家机器的样子了。
  他给陆炳特批了十天假期,让他好好休息养养操劳的身体,少加班熬坏了身子。
  给佩奇弄了头小乳猪,让那猪在小院子里撒欢的乱跑,算是给长身体的豹子打打牙祭了。
  眼瞅着快年终了,事情一步步的进入完善的状态里,皇帝琢磨了一下,决定提前让礼部那边去采买年货,给六十岁以上的老臣们还要给额外的物质和财资奖励。
  至于孩子们……
  虞璁还真是想了半天,到底该怎么考。
  肯定不能从文理入手,孩子们年纪不一样,接受的教育也不一样,何况自己要的可不是什么尖子生高材生,要的是一个足够匹配的继承人。
  自从之前他跟孩子们招呼了这件事情以后,六个孩子基本上每个人都出宫巡游了二到三次。
  他自己平日里是能带则带,基本上都是抱着一个牵着一个,或者一起坐车去香山烧香散步,看看湖光山水。
  孩子们表现各异,但是出奇一致的是,在外面都相当的乖巧听话,没有一个人有现代小孩的闹腾劲。
  后来虞璁一琢磨,估计是都很紧张——毕竟在笼子里的宫中呆了好几年,突然进入一个人声嘈杂而又摩肩擦踵的环境里,恐怕有的孩子已经吓得话都不敢说出来了。
  皇上给陆大人放假的同时,也给自己放了五天假。
  他思来想去,还是把崔太医叫了过来:“让中央医院休息一天,虞鹤那边会协调你们清场控场,收拾干净点,明天朕会带着孩子们过来。”
  洪家三人已经被扒了皮示众三天,那三天里虞璁自己都不敢出门,怕骑马走错路碰见那辣眼睛的景象。
  现在等事情都基本平息了,他才敢把孩子们再六个人一起带出去一次。
  要的,就是考察这些孩子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个小包子在前一晚就听说了消息,个个都兴奋的睡不着觉。
  有关孩子们的事情,宫妃们自然都紧张又期待,但是她们毕竟是平民家庭出身的普通女子,就没有几个懂的宫外种种诸事的——一开始还会格外认真的叮嘱孩子们许多,可后来等孩子们把宫外的见闻讲给她们听的时候,才一个个变得失落又欢喜。
  开心的是,孩子们终于能不如她们一样,日日夜夜的望着宫墙上挂着的那半弦日月,十几年都走不出这里。
  失落的是,原来外面的世界变化了如此许多,却都已与她们无关。
  第二天一早,虞璁就穿好了皇家的常服,同样装束的孩子们也相继被轿子送了过来。
  “都到齐了?”虞璁想了想,太医院的高官们估计已经去中央医院那候着了。
  孩子们站成一队,神态恭敬又乖巧,明显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安排。
  “好了,一起坐轿子出城吧,父皇今日带你们去看看中央医院里面是什么样子。”
  出于各种考虑,中央医院已经清空了附近的所有人,算是停业休整一天。
  为了保持干净,上下角落都被反复擦洗过,用艾草熏了两遍,还进出都放了火盆。
  一行人下轿的时候,医官们已经按职位排列整齐,齐齐行礼致意。
  旁边护卫着的锦衣卫们神情严肃,不断地在观察远处的情况。
  “好了,走吧。”虞璁神情相当轻松,与崔太医简单寒暄两句之后,示意他如导游般带着孩子们,从一楼往上绕着圈的看看。
  这样做,好像很荒诞——带孩子去哪里没有教育意义,为什么要去医院?
  医院也就罢了,病人全都驱散掉了,让孩子们看这些有什么用?
  虞璁的想法,其实很简单。
  这些孩子,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医院这个概念的。
  他们只要病了,就有专门的太医过来诊脉开药,什么都直接送到眼前。
  第一步,能让他们去理解,为什么要开医院,这个地方有什么作用,都非常考验这些孩子们的联想能力。
  崔太医那边早就通过气了,他还特意跟自己的小孙子探讨了半天,写了个介绍稿又赶紧背熟,生怕没把皇嗣们照顾周到。
  只是公主也出来观习这件事,略有些出乎他的意外。
  当时在公主们被皇上和近臣带着出去,在中央会议厅喝茶散步的时候,就有许多风言风语传了出去。
  一方面,虞璁确实只考虑让护卫们保护好小姑娘的安全,可从不叮嘱他们把孩子的脸遮起来。
  另一方面,虞璁带着孩子们在街头散步的时候,总会有官员瞥见,哪怕认出来了也不敢相认,只绷着神色假装无事的擦肩而过。
  可是——为什么会带公主去沾手这些东西?!
  带着皇子研习百姓的生活,那肯定再自然不过,可是公主那明明是将来要嫁出去的女子啊!
  还是去那种政治意义极强的地方!
  宫里的老臣新臣个个都是九转玲珑心,怎么可能不揣度这件事情。
  从前有吕后武后,有秦宣太后有上官婉儿,也不算是开新例了。
  皇上这是明着……要培养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