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狭路相逢-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场帝后之间的大争执,最后以太子搬出了坤宁宫画上了句号,坤宁宫的人手被清洗了一批,外面几乎没有收到一丝风声,大家也都是以为皇上要早日教导太子才会有了这样的决定,让太子留住乾清宫。

    而对于周淑娴,朱由检采取了冷处理的态度,他是真的很想要把这个人扔得远远的,可惜她有着皇后这个身份,而事实上也是土豆的母亲,只能放在那里。不过也让一个人日子不好过的方法很多,先是把宫务都收归到了新派去的女官手中,然后什么也不让她做,既然她喜欢瞎想,就让她用更多的时间慢慢想,希望能抢在皇上还想得起来皇后的存在之前,想通前后的事情。

    朱由检没有太多的时间放在如何处理皇后的问题上,他也犯不着与一个钻牛角尖的人死磕,这不是说明他也傻了。朱由检没有傻,想要一个人不好过就是让她胡思乱想,而要解决一些忧伤的情绪,那就给他多一些事情做,所以土豆要学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开始跟着朱由检批奏章。

    自从抛出了养廉银子这个引子之后,官员收入大检查的开展一直缓慢而热闹地进行着,也印证了没有一个人是干净的说法,凡是做官后能不伸手的人绝对是圣人,从古至今有几个圣人?法不责众,所有人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

    毕自严却是真的不开心,作为户部尚书他虽然没有统管监察司的权力,但是最后的结果总是要汇总到他的手中。虽然调查没有结束,可就从已经收到的情况来看,朝廷的官员几乎到了无人不贪的地步。他也是官,也懂得和尘同光的规矩,但所有的东西都是有一个度的,不能超过那个度,有些事情心不能太贪婪了。

    “毕卿家不用苦着脸,这个结果也是在预计的情况之内。不过朕只是更加直观地认识到了官商勾结是条发财的好路啊!”朱由检哪会不知道贪官是杀不光的,杀了大的又会有大的,循环往复,终不能断绝,这说到底不能依靠飘渺的道德去约束,而是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制度。明朝不纳商税这一条,就足够让绞尽脑汁想要富起来的人伸手贪欲之手,“从这里面你可明白了一桩事情,其实我们可以心安理得的加税了。”

    毕自严一听随即就放下了对于连根拔起贪腐官员对策四五条都不可行的感叹,作为一直与数字打交道的人,他已经从里面看到了一件事情,官员与商人之间有着绝对利益交缠,这样利益交换几乎能控制大多数富裕的地方,密密麻麻形成一张看不见的网,“皇上,臣以为这些统计的数字应该还只是一个表面,仍旧没有能够深入到内部,他们实际拿到的银钱应该比这还要多。”

    “所以朕发的钱他们也看不上,那么就是到了收商税的时候。”

    就是这样,从一开始朱由检就没有打算拿到了这笔糊涂账之后,把所有人的脑袋摘下来,他又不是杀人狂魔,只是为了以后收商税找到一个出师有名的理由。“收商税的事情不简单,毕卿家要让户部好好琢磨一下比例,还有最重要的是朕希望大小商户要有区别,现在的情况是虽然有不少的人经商,但是小打小闹的糊口过日子的人与垄断商人之间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收税当然不能是以小民开刀,而是要从那些富户的身上下手。”

    毕自严称是领命,这是又有的事情做了。皇上的意思很明白,小民经商是为了养家,当然了富户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他们也是一口口吃成了胖子。不过新出台商税的主要目标一定要严格分清,这是为了收富人的钱来保护穷人,所以不能把主要目标放错了。

    朱由检送走了毕自严,终于等来了孙传庭与秦良玉的捷报,在持续了大半年的战争之后,加上也火器营的大力增援,终于把陕西的叛乱平定了下来。一同送来的还有几大匪首的脑袋。朱由检近距离看了这些脑袋,切断脖子的血迹还溅到了头发上面,尸体的苍白色让一大张脸变得极其古怪。这年头在把脑袋送上来之前可没有死人化妆这样的工序,所以看到的脑袋们都呈现出诡异的表情与肤色。

    “这个就是张献忠,看上去也没有特别的。”朱由检小声嘟囔着,边上陪着的当然只有雨化田。仔细观察死人的脑袋,一听就是心理状态非正常的事情,还是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雨化田没有说话,他看出来朱由检对于张献忠有些好奇,好像从前就听说过一样,这也说明了张献忠不简单。不过这都已经过去了,秦良玉在巴蜀不仅困住了他,更加是取了他的首级,死了之后简单与否都不重要。

    朱由检也没有指望听到什么品鉴尸体脑袋的回复,要是真有的话,雨化田才是脑子坏掉了。“不过,我更加应该认清楚范晁的脸。”朱由检觉得自己距离坏掉了也相差不远了,他把视线落到了张献忠边上的那个脑袋上面,“原来这就是那只很有能力的漏网之鱼,事实证明人只有活着才能兴风作浪,死了就不行了。就算有鬼也不能在背后攒动其他人反了大明。”

    “皇后的事情已经调查了,坤宁宫中并无其他的眼线,也没有导致她神智迷糊的药物。”雨化田其实是来禀告对于坤宁宫的秘密调查结果,朱由检还是多想了一步,就怕让周淑娴走到死胡同里面的不是她自己而是外物所致,所以让雨化田秘密查探了一番,不过答案仍旧是一样。

    “那就这样吧,加强对坤宁宫的监视,每天都要把情况告诉我,特别土豆与她见面的时候,他们之间的对话也要弄清了。”朱由检从来都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事到如今他可不认为周淑娴会好好对土豆,“哎——,要是他们能不见面就好了。但终归是生母,我不希望土豆长大了之后怪我。”

    “那你就不应该让我管着与坤宁宫有关的事情。”雨化田说的平淡,不过心里是不爽的,他本来就不想与皇后打交道,这件事情上他不是无关紧要的局外人,要是以后土豆知道自己与朱由检的关系,那么所有的公正也就有了漏洞。

    朱由检转身做了一个夸张的鬼脸,他倒是不亏心。调查的事情本来就是王承恩与雨化田一起做的,他愿意相信皇后的死脑筋没有人为的迹象,那么就是没有。朱由检自问很苦逼,总想要按着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一下,但其他的事情上面总要步步为营,也就这桩事情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来。“还是能者多劳吧,你也没有什么要避嫌的。以后就算土豆知道了我们是一对,那个时候我也不在他面前碍眼了。早就坐着大船不知道去哪里快活了。所以皇后那头,你看着一些,也当是照顾土豆了,别让他再有被伤害的机会。”

    这点雨化田是不能保证的,心灵的伤害应该怎么防御从来不是简单的命题。就是吴无玥也没有根治的办法。也许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土豆身上的担子太重,所以从小他就要学习斩断一些东西,才能成为一个开创盛世的帝王。

    接着前头的话,孙传庭在咸元四年二月清理了陕西的战场后回到了京城,他与秦良玉把叛军的首领给杀了,但是底下被集结在一起的流民们还有许多。“臣遵皇上旨意,朝廷接受他们的投降,但是当初组织策划的头领必须要诛杀,其中有三队人马的匪首都是被部下所犯杀,如此一来剩下的人也算戴罪立功了。这些流民本应是本朝百姓,也是生活所迫才会走上了叛。乱的路,首恶伏诛与叛乱主力军被铲除之后,他们也是散了军心。臣把所有的人都登造在册,包括老弱妇孺,共有两万人投降。”

    朱由检已经看过了孙传庭与秦良玉的详细战报,还好他们是在最初的时候平。乱,这个时候还没有形成一个势力,还是在往后等等,也不用太久,只要在过两三年,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这之后的几年可是年年有灾情,如果不能喂饱这些人,想要反的那就更加多了。到时候此风已成,就不会再容易拿下了。“战争只是一种手段,而要达成的目的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关键的事情往往是战后应该要达到什么目的,对于残局应该如何收拾。陕西的情况已经是千疮百孔,除了这些参与到叛乱中的流民,其他吃不饱的百姓也不在少数。这里头的数字你尽快也给朕一个明确的报告。”

    打仗打完了,就要开会了,许多人还在如何避过监察司的绞尽脑汁中,朱由检已经给了他们一个新的难题,大家来说说如何处理这些两万人的流民叛军,不可能都杀了,应该要怎么办才好?

    “皇上,如今陕西不能再大兴兵事,应该要修养生息才行。”

    朱由检看着说话的人,这都是废话,要怎么修养你倒是给个具体的操作法案。经过这样的战争本来就不多的农田庄稼被毁,这又是困难的一年。
第一百十一章
    “正如同众位卿家所言,当下不宜再兴兵事,故而对于那些叛乱的流民,朕也打算给他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朱由检好似接受了大臣们的意见,修养生息这四个字说出来,传统解决办法中最重要的就是减免农税,但其实朱由检登基之后,农税没有涨过而一直在减少中,“虽然朕免去了百姓的税收,也在早两年让他们开始种植了土豆等作物,但是天公不作美,这两年也不过是勉强糊口而已。眼下要安置这些流民,不让他们再次误入歧途,朕想着不如把他们迁到胶州湾去。”

    此话一出,朝中的诸位大臣想起来了那是早年间信王的封地,那个地方也不是十分适合种植作物,而那一带也早就成为了皇帝的私产,招募过军士把守,只知道陆氏商队在那一带做的生意很大,多半都是从事药材生意,还会供应军需。

    “朕还不曾登基之时,在胶州湾有一块封地,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毗邻大海,那里也是也适合出海谋生。为了封地上的百姓能更好地应对大海上的风浪,朕也想着造几艘大船,保证他们的出行安全,总不能为了捞一条鱼就把命搭上了。”

    朱由检说着这些话像是在说一个荒诞不羁的故事,“在陆地上的人对于大海了解的还是不够,原来大船被风吹着就会随波逐流飘到远方。蒙惠者虽知其然,而未必知其所以然也。朕却希望能知道背后的所以然。观大明的地势,海岸线之长足以让人要去思考大海的问题。不是光依靠海禁二字就能解决的,隆庆开关后,大明也接触到了大海上的事物,虽然后来的倭寇与海盗又使得大明对外的认识产生了阻碍,但是被打开了一角就要看个明白。

    这几年沿海一带还是有着海禁,不过福建厦门却打开了一角。去年东南一带的战事诸位也都知晓了,郑芝龙归顺朝廷之后,几大海盗之间的斗争却还是纠缠不断,荷兰在此战中于我朝有利,厦门地方还请对其进行加赏。为什么会有海上战争,天下之事来来往往都逃不过利益二字。荷兰人远渡重洋来到大明是总抱着目的,就是为了来挣钱的。你们说说能有多大的利益值得冒这样的风险呢?”

    底下的大臣们知道这是要对海贸动手了,但是皇上我们没有武装力量,这个吃不饱的年代里面,哪有这样的手段去与那些番邦人争夺。厦门没有出动过官军吗?当初何尝不想剿灭了郑芝龙、李旦集团,但是事实证明我们没有那个能力,所以只能妥协,招安了郑芝龙,让他与其他的海盗也好、番邦人也好,两厢缠斗。

    “皇上,海上多是凶险之事,茫茫大海难望前路,万不可以拿百姓的性命去冒险。”

    “皇上周大人所言甚是,我朝沿海地带百年来受到了倭寇的侵扰,不可开放海禁,不然会让他们去而复返,乃是重燃战火之师。”

    “够了。”朱由检瞪了说话的两人一眼,以为他不知道东南利益集团每年能在厦门与荷兰人换到多少钱吗,只要有有百分之十的利润,资本就蠢蠢欲动;有百分之百的利润,资本就忘乎所以。相对而言,海上贸易就是那种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即便下一秒要上断头台都在所不惜,性命在资本的面前微不足道。

    “朕不是傻子,都说大海多是凶险之事,那么请问东南一带富的流油是怎么一回事情?与荷兰人做生意的商人眼中不是没有凶险,而是他们更能看到背后随之而来的财富。朕不与你们计较,在生意里头赚了多少钱,能凭此发家也是一种本事。但是天下断然没有吃独食的可能!

    从前说要海禁是沿海的兵防抵御不了外敌,只能竖壁清野,但是现在说海禁就不单单是为了这一点了吧。难道一定要朕把难听的话说出来,在东南捞了一笔的人不想其他人沾染这种利益,才会心心念念的继续海禁,还用我们的海船比不过他们来当做借口,成祖当年下西洋的伟业都被你们糟蹋。你们要把祖先的曾经的功绩埋到楼阁之上,朕却不能做那个忘记过去的人。

    凡是要用证据来说话,朕已经把这些年来东南一带赚了多少钱,都给你们估了一个数,等下就好好看看吧。在这里面还有一件最为重要的事情,当年隆庆开关,却是不对东瀛开放贸易。这些年来,海盗也好,番人也好,反而都利用这一点从中做倒卖的生意,牟取暴利。当年之所以不与东瀛通商,都是因为倭寇侵边之痛,不能与侵犯过大明的敌人通商。不与他们商通是一种惩罚,可是就偏偏有人利用了这一点,大发其财。

    诸位都是饱读经文之人,俗话堵不如疏。既然走私的事情拦不住,那么我们只有规范了海贸的规章。两件事情你们要好好议一下,一是议定对东瀛开放官方的贸易,朕说一句粗俗的话,既然是曾经侵犯大明的人,那么他们就应该要赔偿给我们银子,断然没有把利润让到外人手中的道理。

    二来则是你们说了因为没有能拿得出手的海船,所以才不能去海上贸易,这个问题不用你们操心了,朕为了你们解决了。在为了能帮助胶州湾一带的百姓有个体面的生活,能顺利出海捕鱼,朕也大方地自己造了几艘船,一不小心就造成了能远航的海船。

    不是还有大臣说海中会遇到海怪这样的可怖事情,所以船上也都配上了火炮。已经出去了几次,上个月正月的时候,还在台湾与郑芝龙的海船舰队相遇了,听闻他们也是觉得朕的这支海队不错。

    朕曾经就说过了,有好事情要大家分享。所以听了这个消息,朕就想着与其让流民活在没有粮食的地方,不如一同出海去看看,也能做些生意。他们也不是良民,早就没有了田地,没有那么多的牵挂。

    你们若也想去看看,朕也是欢迎的。”

    等下皇上,你喘口气,慢慢说,这次是要带我们一起玩吗?

    什么叫做一不小心造成了远航的大船,还有正月与郑家的商队遇上了,两厢友好地称赞对方,确定不是用火炮点亮了天空嘛?

    许多人低着的头眼中已经闪起了光芒,其实他们怎么可能没有听说过那种跑一次就够吃喝几十年的生意。
第一百十二章
    “吴伯伯,京城似乎有些不对劲,好像来了不少的商人。”雨佑仁与吴无玥时隔了一年终于从南边回到了京城,咸元三年的三月京城的外城似乎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就连五岁的雨佑仁也感觉了到了,也许这是属于武者的敏锐。

    吴无玥不奇怪这样的气氛,看着街道上的商人,从外貌上来看他们从五湖四海而来,不都是北方人。在开春三月有这么多的商人集聚在京城,看来路上听说的传闻是真的,皇上决定开放海贸,招募天下商人投资其中。“商人追利而动,他们都是为了海贸而来。”

    从福建与广州晃了一圈回来的吴无玥比其他人更清楚海贸的巨额利润,那里的生活与京城截然不同,路上还能时常看到一些红毛洋人,不是像汤若望为了传教的那种,他们的身上带着金银的味道。

    “听说了吧,消息已经证实了,正月里头皇上的舰队一个大炮就轰掉了台湾海峡上飘荡的海盗船一艘。”

    “确实如此,从那里回来的朋友说,郑家的船队与皇家的船队达成了合作的协议,一同对外做生意,红毛都不敢出声了。”

    “早就听闻东瀛那头的白银很多,这次也不知道能不能开放对那头的生意。东瀛什么都缺,绫罗绸缎还是瓷器酒具,都能卖出去不少。”

    “是啊,总不能一直偷偷摸摸的做生意,要是朝廷能颁布了明文条例就好了。”

    吴无玥走过了街市回去内城,他一路听来,看来这次的海贸开放搅动了太多人的心。也许唯一没有被打破平静的只有皇宫,还是与他离开的时候一样,宁静而沉默。

    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