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都市极品仙厨-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方渝双手抱胸,无奈的看着味箸,看它还想怎么玩。

    味箸拿着蒸笼跳上方渝肩膀,用力一拍方渝的脑门,方渝还没来得及发火抗议,就觉得眼前一亮,白茫茫一片无法视物。

    待方渝回过神来,发现自己依旧站在自己的厨房里,只是这个厨房里少了很多东西。

    方渝走了两步,发现随着他的移动,厨房尽头的大门处有些模糊扭曲,看起来好像倒映的水波一样起了涟漪。

    方渝好奇的走过去,想要去仔细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突然味箸从背后叫到:

    “别动,这个家伙还没有适应,你乱动它可就崩溃了。”

    方渝回头看到味箸悬浮在空中,头上带着凤翅紫金冠,身上包着一层金甲,最骚包的是背后还披着一条血红色的披风。

    方渝吃惊地看着味箸:“你不要告诉第三个新的能力就是你获得了一个齐天大圣的新款皮肤。”

    “错”味箸打了个响指,一瞬间身上的装束就变成了牛仔装,“不是区区一个皮肤,而是无限的变身能力,哇哈哈哈哈。”

    方渝撇了撇嘴:

    “切,出于避免和谐的原因,我就不对你竖起食指和无名指共同拥戴的那一位了。你真当我傻啊,这个应该就是你原来的梦幻空间。我虽然每次在梦中练习后醒来,都记不得里面的具体情况,但是至少还能依稀记得你原来就有这个功能的。”

    “NoNoNo”味箸得意的晃动自己的手指,“我这个可不是那个只能在潜意识中虚拟练习,醒来后只有模糊的熟悉感的梦中空间了。”

    味箸手一挥,备餐台上突然出现了一排材料,方渝看了一眼,认出了这些材料有的是用来制作笼笼蒸牛肉的食材,有的是用来制作蒸饺的食材。

    味箸得意的说:“这就是新增的第三种能力,我的梦中空间和小蒸笼的幻境空间结合之后的新能力——厨神空间。这个空间你进出都将是清醒的,这里增加的经验,立刻就能在现实中用上。而且,你还可以将小蒸笼做过一次的菜品还原成食材,反复的练习。怎么样,惊喜不惊喜?”

    方渝先是一喜,但立刻又指出这个空间的问题:

    “这个空间好是好,可是对菜品的种类限制有些大了,而且也仅仅只是重复练习而已,好像和你之前的梦中空间作用相差不大呀。”

    “这也没办法,小蒸笼灵智未开,一旦超出它所蕴含的道韵它就没法理解。不过只要你多用它制作不同的菜肴,它接触的食材越多,这里能够幻化出的材料就越多。回头我再慢慢调教它,以后你在这里不仅可以反复练习做过的菜肴,增加熟练度,还可以试着用不同材料去改良、开发新菜。不过这还不是最重要的。”

    “哦,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方渝追问道。

    “最特别的就是,这个空间里的一切都是小蒸笼的幻境,在这里你练习十二个小时,真实世界里的时间才过了一小会。这会大大增加你学习新厨艺的时间。”

    方渝听了立刻喜上眉梢,这个能力可就太实用,不过按味箸的尿性。。。

    方渝果断的问道:“这个能力应该不会是没有代价的吧。”

    味箸“嘿嘿”笑道:“那是当然,这么好用的能力当然值得付出一些代价。”

    “要付出多大的代价?”方渝紧张的问。

    “其实也不多,我每积蓄五天的道力就能和小蒸笼一起发动十二个小时厨神空间,不过每次发动都要抽取你身上一半的元力,用来刺激你的身体,配合厨神空间帮助你形成肌肉记忆。这样当你的意识从空间里返回后,不会出现眼高手低,心体不合的问题。”

    “五天十二小时,有一点少啊。”方渝摸摸鼻子。

    “道力是可以累积的,不过厨神空间你一次最多只能在里面呆四十八小时,出来之后至少一天之内不能再用,否则以你目前的身体素质恐怕会有损伤。”

    听了味箸的解释,方渝满意的点点头。

    味箸“嗖”得从空中落下,依旧一巴掌拍在方渝脑门上,方渝一阵恍惚,发现自己还是站在厨房原地。

    回头一看,厨房边缘没有出现那种奇怪的扭曲和模糊,方渝这才确认自己已经回到了现实。

    他摸了摸被味箸拍红的额头,有些郁闷的问味箸:

    “使用这个能力一定要拍我的脑门吗?”

    味箸贱贱的笑道:“当然不用,我只是觉得这样比较有气势。”

    方渝默默地(︶︿︶)=凸

    获得新能力的喜悦和新鲜感褪去,方渝在空空荡荡的小店里逛了几圈,突然有些意兴阑珊。

    翻出那张烹饪协会的会员选拔邀请函,方渝思考了一会。

    现在离选拔开始的时间还有半个月,自己不妨去另外两位候选人的老巢去转转,探探底。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戎州和泸川这两个城市的人文风貌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那两个候选人身上地某些特质。而且这两个地方虽然都属于川蜀菜系里的小河帮支系,但又各有特色,值得去走走看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嘛。

    味箸讥笑道:“其实你就是突然犯懒,想要出去逛吃逛吃罢了。”

    方渝装作没听见的味箸的话,给钱铎铎和齐毅打了个电话,告诉他们说要对他们进行特训,要他们每天清晨就过来。

    接着方渝在小店的预约软件里通告,将开业的时间调整为中午中午十二点到晚上八点。这是因为方渝暂时没有想再招聘新人,为了配合钱铎铎和齐毅的时间,只好这样调整。

    之后几天,方渝每天上午教授钱铎铎和齐毅厨艺,中午和下午指导两人轮流上灶进行实际操作。

    经过一周的地狱训练,两人终于勉强可以在方渝事先配制好佐料的基础上,完成小店大多数菜品的制作。

    不过鸡豆花的冲制、黄鳝啫啫煲的火候把握、笼笼蒸牛肉的时间控制对两人来说还是太过高段,暂时无法掌握。

    椒麻鸭掌的剔骨功夫,两人也做得不太好,只好由方渝配置好料包,用未剔骨的鸭掌制作。没想到这么一改,却意外的更受食客们欢迎。

    大家纷纷表示,原来这道菜虽然好吃,但是总觉得差点什么。现在终于知道,原来要有的啃才有意思,能够啃的鸭掌才更有味。

    方渝得知后,有些哭笑不得。之前鸭掌剔骨为的是容易入味和方便食客,没想到大家居然觉得不要方便更好吃。

    这个事倒是给了方渝一个启示,菜品这个东西不能简单的等同于食物,它不仅仅要好吃,有时还要照顾到食客的生活习惯和娱乐需求。

    忙碌了一周后,方渝将小店一周的食材和配料安排好,然后将运营的事丢给了钱铎铎和齐毅,终于如愿以偿的背上行囊,踏上筹谋已久的旅程。

    行者喵:今天第三更。太困了,决定按时睡觉,下一章看明天中午能不能更新的说。

    (本章完)

第186章 行游两地() 
按照订立的路线,方渝第一站直奔泸川城。

    泸川城是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物产丰富,下辖三区四县,少数民族人口颇多。

    泸川城盛产美酒,这从它的别称——酒城就能看出来,仅泸川城内就有多家全国知名品牌。其中老窖酒更是华国最古老的四大名酒之一,素有“浓香鼻祖,酒中泰斗“之称。

    参与烹饪协会选拔的两位候选人之一就来自泸川城赫赫有名的温氏家族。

    温氏家族祖上曾是泸川城的大酒商,虽然改天换地之后,家族一度陷入低谷。但是凭借着过人的酿酒技艺和独特的配方,温氏家族又借助发展经济的大潮重新崛起,成为泸川城内颇有影响力的世家。

    方渝稍稍在任何一个大排档一问,立刻就会有人说出一堆关于温氏家族的传奇故事。

    不过方渝对于温氏家族的发展史并没有什么兴趣,只是想知道他们擅长什么菜肴,这一点从普通人口中就完全无从得知了。

    不过方渝也不在意,既然来了就四处走走看看,总会有收获。

    泸川不算大,但是也颇有一些美妙景色。

    黄荆老林的原始风貌和红砂岩丹霞地貌清新自然,腊肉豆花农家饭也别有特色,如果不是车程太远,到是个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老窖旅游区不大,基本上属于气味之旅,下车就是酒香,越往里走香气越来越甜,等进了窖池气味又变成了酒糟酸。看完了展示泸川洞藏文化的天然储酒洞纯阳洞后,方渝品尝一小杯老窖酒就出来了。说实话,高度白酒用来烹饪绝对风味独特,但独饮却不是方渝的心头好,香则香矣,感觉还是有些太烈。

    天仙洞险、奇、秀、美,徒步最佳,山上的悬崖饭店很有特色,不过又吃一顿豆花饭就让方渝感觉有些乏味了。

    尧坝古镇原汁原味、古香古色,漫步在青石板的古街道上方渝感觉处处都弥漫着旧时的市井文化和慵懒的人文气息。听当地人说有好几部电视剧曾在这里取景。老师傅现场制作的黄耙和红油羊汤让方渝感觉不虚此行。

    其中黄粑的制作让方渝颇有兴趣,专门多花了一天在泸川城周边寻访了一遍,才逐步摸清楚这种小吃的制作秘诀。

    说起这个黄粑,还有一个和诸葛孔明有关的小故事,不过经方渝考证,应该也是后人穿凿附会,并不可信。不过这个故事将黄粑最初的制法记录下来,却和方渝之前做过的豆浆饭颇有相似之处,和黄粑的现代制法大有不同。想来是当地民众代代相传,慢慢改进成现在的模样。

    现代的黄粑用的是酿酒的糯米混合粘粳米,再加上红糖制作的。

    两种米分别泡涨,糯米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趁热倒入粘粳米磨成的米浆和适量的红糖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自然晾吹半个钟头。等红糖米浆收汗后,就将大米团子做成长方形的坯坨。

    做好的坯坨用洗净的良姜叶或羌活叶包成长方体,两头捆紧,立放在蒸笼里,用大火蒸1个钟头,再改中火焖蒸1个钟头才算是做好。

    蒸制好的黄粑色泽黄润晶莹,味道微甜,良姜叶或羌活叶散发出芳香味道让黄粑更显特色。

    一般人都以为黄粑的颜色和味道是因为加入了红糖的缘故。经过方渝在厨神空间中反复的试验才发现,其实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依赖漫长的蒸煮。

    加入米浆的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出现了发酵现象,分解出大量的糖分,所以糯米饭的色泽才会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

    这就是黄粑最大的特点……本色本味皆由己出。在方渝看来,这不仅是食物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

    市面上买的黄粑加了太多红糖,蒸制的时候火候不到,包裹的叶子也图省事用的是粽子叶,生生把黄粑做成长方形的甜粽子,惹得很多外地人奇怪的问起:为什么黄粑是红色的。

    东西做不好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

    离开了泸川,方渝又来到号称“大江第一城”的戎州。

    戎州城位于三省结合部,三江交汇处,自古就是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重要驿站,被誉为“西南半壁古戎州”,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

    汤家在戎州城也是无人不知,好些城内著名酒楼的主厨大都在汤家菜的产业里学习过,有几位干脆就是汤家菜的徒子徒孙。

    因为汤家在当地的影响力还要大大超过温家在泸川,所以方渝反倒不好四处打听,免得被有心人盯上。

    不过戎州的有名菜肴他倒是挨个吃了个遍。

    戎州人爱吃面,各种面食种类丰富,炖鸡面,咸鲜面,肥肠面,牛肉面,口蘑面,三鲜面,辣鸡面,鳝鱼面,龙凤面,让同样喜欢吃面也善于做面的方渝大呼过瘾。

    各种面条里最著名的莫过于戎州燃面了,当年开国元勋中那位老总尝过后,还专门表示这道面食“希望继承下来。”

    作为冠以地名的食物,燃面自然有它的特色。

    这种面条古代被叫做油条面,因为它油重无水,点火即燃,后来就被人叫做燃面了。

    这种面条虽然油重却是一道素面,主要材料是戎州有名的特产黄芽菜,再配上小磨麻油和多种香料,撒上芝麻、花生、核桃、香葱,再用豌豆尖或菠菜叶润口,吃起来香麻入味、干香爽口。

    燃面的材料很简单,但要想做的好非常考验细节。

    首先用的面条就和别的面完全不同。

    正宗的燃面可不能用机器制的面条,自己揉面时掺进的水份要比一般面条少个两三成,这样面条煮熟后才有筋力和骨力,用油揉散时才不会断节。入口时有滑爽的感觉,嚼到末尾时还能有回香的味道。

    煮面条时火候非常重要,以沸水下锅,刚好煮熟变软就捞起,这时候面条中的淀粉质受热糊化,形成了外表的保护层,加之受热时间短,面条汲水有限,煮熟后的面条既柔软润滑,又柔中带韧,含水量不多。

    接下来的甩干是整个制作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和热干面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先将粘附在面条上的水份甩干,加上混合了芝麻油、花椒油、八角,山奈,核桃等熬炼的菜子油反复揉捻,挑散。使油脂、味料与面条沾裹融合,既上味,又利用油脂的可燃性,使面条具有点火即燃的独特品性。

    最后洒上花生碎末、海椒面、黄芽菜末、葱花、精盐,放少许酱油调味,一道传统的燃面就算是完成了。

    这是方渝一连寻访了二十多家老店才逐步还原的制面工艺。最后的成品让方渝不禁感慨,虽然现代版的荤燃面将这块招牌推到了海外,但是老配方、老工序其实更有特色。

    戎州作为古代重镇,美食美景很多,古镇、林海、赤水河,白肉、凉糕、眉毛酥,各有特色。特别是“竹海名菜”满桌皆是竹,无竹不成菜,令他大开眼界、流连忘返。

    方渝在宜宾住了四天,直到接到钟主裁的电话,通知他三天后准备参加烹饪协会的会员选拔考核,才遗憾的离开。

    背上行囊,方渝觉得这次旅行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小河帮的四大重镇才走了两个,最重要的盐都、甜城两个地方还没来得及去。不过烹饪协会的会员选拔在即,对手强劲,不回去做好准备那是万万不行的。

    方渝坐在驶往蜀都的汽车上,用笔记本记录着这次出行的收获和总结,心中充满了对选拔考核的期待和必胜的信心。

    烹饪协会,我来了。

    行者喵:睡前脑中都是逛吃情节。入睡前想起某人毒鸡汤: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心中的诗意和远方的。。。苟且!果断决定将逛吃这段快进,虽然展开写至少也能轻松水十章,但感觉太敷衍了,还是爽快的进入精彩的美食对决才有诚意。最后感谢书友们支持,那么晚还有人投票,太辛苦了,考虑本书改名深夜食堂。这本书其实挺小众,比不得打脸爽文有市场,但有只要有你们的支持,我就会坚持得写完一本不那么苟且的书。

    (本章完)

第187章 考核之前() 
钱铎铎这一周感觉备受煎熬,胃口也特别差,以前一顿能吃三碗面条,现在就能吃两碗了。

    方渝走的时候,潇洒的把小店交给了钱铎铎和齐毅,两人又是感动又是惶恐。

    感动的是方渝竟然就这样直接将小店交给他们打理,对他们充满了信任。惶恐的是他们毕竟只是两只小萌新,突然要独立负责一家餐馆的经营难免还是压力山大。

    虽然方渝走的时候表示,随便他们怎么折腾都行。但钱铎铎心中想的却是做出些成绩,刷些方渝的好感度,日后才好开口拜师。可经营一家网红店的难度大大超出两人的预料,让他们经受了很大的考验。

    “一面之缘”之所以成为网红名店,关键还是依靠方渝的手艺,方渝出了门,芙蓉鸡豆花、黄鳝啫啫煲、笼笼蒸牛肉这三道招牌菜就不得不从菜单上撤了下来。

    这还不算,虽然齐毅天赋不错,本身也很努力,又有方渝悉心的指导,但再努力也不可能拥有方渝那逆天的成长速度。目前齐毅也只是将小店最基本的两种面食和方渝制作泡菜的本事学了个七成,像椒麻鸭掌这样考验细节的菜肴,他只能靠方渝订好的菜谱和事先配置好的佐料包了。

    对于慕名而来的新客,齐毅的手艺自然还是可圈可点的,但是对于那些早就被方渝喂刁了嘴的老客来说,就难免不快了。

    这一点钱铎铎早就料到了,他事先在预约软件上说明老板为开发新菜出去采风,借此降低老客的不满,然后以经典回顾一周大酬宾为名,将菜品的售价降了一半,尽力招揽新客。

    接着钱铎铎又不时搞些新花样,比如“老板不在,随便乱买”的现场竞猜游戏:随机一种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