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个女人演义`49-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土地法》这本小册子发了下来的时候,上面的字他还认不到一半,他向人学会了查字典,但边查边认要读通一个句子实在太慢,他便请彭石贤来当小先生。彭石贤已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不过,他对《土地法》上的一些话更不理解,好在他能把话读通,而张炳卿只要能听清字句,自己重复念两遍,琢磨琢磨,那政策的意思还拿得比较准确,反过来他又可以解释给别人听,就这样,他边学边用,边用边学,竟从文盲的境况中走了出来。

  [片段5,上学]彭石贤升入了高级小学,与他一道升入高小班的,除了他那些同龄伙伴外,还从夜校转来了几个大哥哥大姐姐。

  这是因为,土改工作压下来,办事处从夜校抽走了一些老师和学员,同时,还有好些人逐渐发现,这读书毕竟是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事,并非人人能读得出头,丢了生产可不行,还是吃饭最要紧,工夫一忙,他们便陆陆续续地退了学。夜校勉勉强强坚持了一段时间,终于冷落了下来,剩下来的学员如龚淑瑶与姜银花等,李墨霞只得动员他们编入全日制班。

  惟有龚淑瑶,她读书的决心最为坚定,不可动摇。

  当初,龚淑瑶也曾跟随在张炳卿后面跑过一段时间,可总是感到帮不上手;龚淑瑶还与吴国芬一起义务地搞了一段时间的妇女工作,那前景好像也没有什么大盼头,听说上级马上就配备专职妇女干部,可惜名额只一个,  她认为自己要挤到吴国芬前面去,那可能性又似乎太小。

  龚淑瑶经过日思夜想之后,最后选择了读书这条的路。

  有一次,她男人还抱着孩子把她追到学校门口,强拉着要她回家,同学们都很同情龚淑瑶,对她男人齐声大喊:“不准压迫妇女!” “不准压迫妇女!”她男人没有办法,只得松开了手。

  后来她婆婆又来过学校好几次,那婆婆跟李墨霞挑明了说,她就是怕龚淑瑶读了书,心一野便远走高飞了。

  最后,龚淑瑶只得当着李墨霞的面写下了一份永不变心,绝不离婚的保证书交给她婆婆,这才安定了下来。

  当然,这‘保证书’不可能是龚淑瑶心甘情愿写下来的。

  龚淑瑶被指派当了高小班班长。她个子高挑,衣着得体,亭亭玉立,与李墨霞老师站到一起时,就像是俩姐妹一般。

  龚淑瑶跟全班同学的关系很不错,她总是像大姐姐对弟妹门一般的亲切。

  龚淑瑶说话高兴时,两道柳叶般的眉线有如春燕剪身飞起;而当她陷入思索时,眉头蹙紧,眼睛里又会透出一线幽幽的光亮来。

  
  6

  [场景1]妇女心声

  有一次,全校举行“作文选优”,题目就叫做“解放”。

  龚淑瑶整整写了五六页,平时,她见彭石贤的作文写得还不错,便让石贤给她修改,,因为那文章的错别字太多,也没有几句话通顺,彭石贤怎么也弄不清她的意思,帮不上忙,现出来一脸的为难的神色。

  龚淑瑶很机敏,她一边从口袋里拿出红薯片来哄着石贤,一边从头至尾讲她的故事,一些她写不清楚的事情,讲起来却有条有理,而且十分感人。

  彭石贤领悟了她的意思,如实记录下来,稍加疏理便成了一篇文章。龚淑瑶看过以后,又作了些补充,根据她的要求,彭石贤改了两次,直到天快黑了,他们才离开学校。

  龚淑瑶把石贤一直送回家,对香婶说了许多称赞她儿子的话。

  过了几天,龚淑瑶的那篇文章在学校的“文化园地”上张贴出来,而且,被评为了学校作文选优第一名。

  李墨霞老师还在班上朗读了那篇文章,她说这种文章没有切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它生动地表达出了妇女要求解放的心声。

  经过李老师的评点和有表情的朗读,包括彭石贤在内,许多同学被文章深深地触动,以致眼圈都红了。

  彭石贤自己的文章却落了选,这使他有些沮丧,而龚淑瑶在其他同学中从来不提彭石贤为他改过文章的事,这让彭石贤觉得龚淑瑶是在故意冷落他,心里特别地不高兴。

  一天清早,小河涨了水,去学校的小木桥被冲走了,彭石贤来到小河边,正准备趟水过河去,这时,后面有人叫他:“石贤,你别脱鞋袜好了,让我背你过河去。”

  石贤回头一看,正是龚淑瑶,只见她迅速卷起裤管,在石贤的面前蹲下来:“书包也给我,你搂住我的脖颈,别掉到水里去了。”

  龚淑瑶很有力气,腿也长,背着石贤稳稳当当地从急水滩头趟了过去。

  过了河,彭石贤坐在一块大石头上,等着龚淑瑶穿鞋袜。

  “你害怕吗?”龚淑瑶朝石贤笑着发问,石贤没有回答,她看得出石贤的不好意思,又笑了一声,便低下头去,把裤管放下,罩住了那两条白里透红的长脚杆,然后站起来,拢了拢头发,走近来,“石贤呀,你真是聪明,我那篇文章让你修改得太好了...”

  接着,龚淑瑶向周围望了一眼,见没有人,突然在石贤的脸上重重地亲了一口,过了好一会才放开手,她左右打量着石贤,眼里流露出一种异样的神色。

  彭石贤被这突然的举动惊呆了,不觉满脸通红,他发觉龚淑瑶似乎也红了脸,嘴角上却挂着一丝神秘而又甘甜的微笑。

  “好了,我们上学去吧,”龚淑瑶长嘘了一口气,“你走前面!”

  龚淑瑶很快平静下来,她扬了一下头,望着远处的山峰说,“石贤,你说这个李墨霞,她怎么还不结婚呢...你走好,别摔着了...那一定是她的心里还有一个相好的男人,真是个傻女人,傻等他作什么——我这话你可别向其他同学说,那样,李墨霞会不喜欢你的!”

  石贤默默地在龚淑瑶的前面走着,竟没敢回头看她一眼。

  石贤还只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孩子,龚淑瑶对牛弹琴的话只是她内心情感的溢漏。但是,彭石贤也能觉察得到她那重重的一吻,不只是那篇作文成功产生的喜悦,也不只是对石贤替她修改文章表示的感谢。她直呼李墨霞的名字,使彭石贤觉得这是一个与自己完全不一样的“大”学生。

  [感慨]彭石贤:这情景竟然让我留下了永久难忘的印象,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见到龚淑瑶便会有着一种慌神的感觉。

  [插叙]*中期的‘牛棚’里,‘劳改释放犯’与‘走资派’煮在了一锅,就像一个难民集中营。几个或无聊,或蒙昧,或蛮横的看守在‘牛堋’走动,呵斥,每天总要没完没了地催收‘坦白交代’之类的材料,在这里,彭石贤又一次给龚淑瑶代笔写过‘请罪书’, 同是*囚徒,同处暴虐之下,龚淑瑶也有对‘恶’的反醒与对‘善’的发现,其实,她这个时侯并非应付不下那些‘坦白交代’,之所以求彭石贤代劳,也是在寻求一种智慧的笔墨表达。

  [感慨]彭石贤:尽管我的入狱与龚淑瑶颇有关系,但每当我回忆起她那许许多多的事情来,也仍然既有抱怨又多有谅解。

  [场景2]风言风语

  小镇的群众大会常在学校的操场上召开,这多半是由张炳卿主持会议。龚淑瑶帮着布置会场,而且还主动上前去提壶送水,有时也上台发发言,领着群众喊几句口号,表现得很积极。

  看得出,她对张炳卿格外的殷勤,那眼光不时落在张炳卿身上,偶尔,还定定地叮着他而完全失去了自知。

  散会后,她又主动留下来清场,找张炳卿说说笑笑,甚至,还有让人见到她故意去碰撞张炳卿的时候,这样一来,就不能不招惹出一些非议。

  [解说]为这事,人们骂龚淑瑶是‘骚狐狸’,这固然事出有因,却也很难说得十分公正,本来,男女之情人皆有之,这也算不得大的越轨。然而,就是这种不公正的舆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龚淑瑶后来去追求政治上的进取时,不得不舍弃了对自己对美好婚姻的追求。

  这些议论传到了吴国芬那里,吴国芬并不在意,她知道龚淑瑶对张炳卿很好,但她完全相信张炳卿老实与正派。

  [倚重]龚淑瑶经常来张炳卿家,她对吴国芬表现得更为亲热,还是在上夜校时,她就与吴国芬两人形影不离,后来进了高小班,她也没有中断过与吴国芬的来往。

  这中间的原因,吴国芬自以为看得明白,认为龚淑瑶为了摆脱不称心的婚姻,希望得到张炳卿的理解,同情和帮助,然而,张家人帮不上大忙,这反倒让吴国芬感到歉疚,更加觉得龚淑瑶可怜。其实,龚淑瑶野很明白自己的婚姻问题很复杂,并非张家人力所能及,他们能够这样已经十分满足。

  [解释]龚淑瑶凭直觉深深地感到,她那离婚的难度肯定会比谁都要来得大,男人不理解女人,女人也少有为女人说话的。她就在人前人后暗示过她的婆婆、她的丈夫待她并不好,然而,这不但不能说服人,反而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和指责。

  正因为不是丈夫嫌弃她,而是她看不起丈夫,所以,她不指望别人在这件事上能给她多少实际的帮助。尽管她在感情上受到了极大的委屈,这场婚姻完全属包办性质,在小镇人眼里这却算不得一条理由。

  甚至,人们还少不得在背地里指指戳戳,觉得这个女子太不知好歹,是丈夫与婆婆过于地迁就了她。在这种情况下,乃至连龚淑瑶自己也不敢理直气壮地说,势那个猥琐多病的丈夫般配不上她。

  [解说]所以,龚淑瑶的内心深处有着更加复杂的思考,她要走的路还很长,而眼下,张炳卿也许是个很不错的同路人,但她不可能全无顾忌的去接近他,如果走条曲折一点的夫人路线会要显得自然多了,这就未必是张炳卿与吴国芬能够无情洞察得到的。

  [借鉴]平时,龚淑瑶不愿意回家,一有空闲,就带些新鲜花生、玉米去李墨霞那里‘打檑茶’,有时还在那里过夜,龚淑瑶喜欢听李墨霞求学、恋爱、离婚的经历和所有发生在李家大院里的故事,李墨霞的经历直接提供给龚淑瑶的启示更为深刻:如果她不能自食其力的话,即使想要离婚也决无那种可能。

  同时,李墨霞对龚淑瑶的不幸婚姻与不满情绪也容易产生共鸣,她就多次向龚淑瑶阐述过这样的观点:“妇女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翻身解放,就必须在政治上与经济上取得完全的独立自主。”

  [解说]所以,龚淑瑶在寻求她的生活去向时,目标十分明确,处事态度竟然会是如此顽强地固守着她的实用主义:读书是为了摆脱家庭束缚的跳板,交结朋友只在于为我所用。龚淑瑶之所以努力接近张炳卿夫妇,是因为他们此时都处在努力的奋斗之中,是她眼下有可能也有必要结交的同路人。

  [取信]办事处设立以后,主持工作的是一位姓林的北方人,人称林大块,他的身材十分魁伟,脸孔黝黑,有条腿还带着枪伤。他从部队里抽调来不久,很有点军人气质。这个农民出身的大老粗干部办事雷厉风行,工作不讲价钱,又很能吃苦耐劳,同时,革命赋予他的权威也得到了充分的运用,人们对他都有几分敬畏。平时,他一脸的严肃,少有说笑,一开口又全是些很难听懂的北方土话,其中还夹着些“妈那巴子”一类骂人的话头话尾,更让一些人不敢近前。

  当时,龚淑瑶是高小班的班长,高小班在小镇的街头办了一块黑板报,黑板报必须为中心工作服务。龚淑瑶便时常去办事处领取宣传资料,这样,她很快就认识了区里的干部,同时还熟悉了林主任。

  实在说,没有黑板报的事,办事处的人也会欢迎龚淑瑶去那里。因为她进出大方,见人带笑,谈吐嬉闹又很适度,一点也不招人讨嫌。遇上干部们有她能够帮得上忙的事,她便十分主动而又热情地伸过手去。

  而且,在她看来,林主任也并非是那种不可平易相近的人,连他那些北方土话也没啥子听不懂的。

  [解说]后来,龚淑瑶果然取得了林主任的信任,于是,她便渐渐地疏远了张炳卿,自然更加疏远了吴国芬。

  [场景3]上任妇联

  龚淑瑶在高小班只读了一年,就再也没有来上学了。因为她在镇上协助了一段时间的妇女工作,不久就正式担任了小镇的妇联主任。

  [补叙]此前,上级通知各区派一名妇女代表赴县学习二十天,这是为正式建立妇联培训骨干,办事处决定让吴国芬去。

  但是,张仁茂患上伤寒病,卧床不起已有好些天了,张炳卿工作正忙,华玉人小,且又在上学,张家全赖国芬一人操持家务,侍候病弱。这时,正好遇上龚淑瑶快要放假了,国芬便请她代替自己去参加了县里的学习。

  龚淑瑶从县里学习回来,学校还没有开学,她便全身心地投入妇女工作,好好地表现了一番。

  [征兵]首先,她出色地做好了动员入朝志愿军的新兵征集工作。小镇上共有二十多个青年人应征,出发那天,他们的父母妻子和兄弟姐妹全都出来欢送。

  姜信和是第一个带头报名的,他怀孕的妻子周小莲,以及他那顽固得出了名的父亲姜圣初都来到街口,挥手送丈夫与儿子上路。这中间,龚淑瑶自然有着不少的口舌功劳。

  这时张仁茂的病已经好起来了,实际上,在整个的征兵工作中,吴国芬也做了不少的工作,但她又有孕在身,且日见行动不便,也无意去与龚淑瑶争功。这样,在县里评选先进妇女工作者时,龚淑瑶便名列全县的榜首。

  随后的一段时间,龚淑瑶意识到那更会是一个关键性的契机,于是,她不管份内份外的事都争先恐后地去干,而且成绩显著。

  借着这个势头,龚淑瑶接连好几次提出入党申请,还请求张炳卿当了她的入党介绍人,张炳卿没有推却,果然,这一申请很快就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批准!

  至于办理龚淑瑶脱产担任小镇妇女主任的呈报,那是区办事处林主任提出来的,而且,张炳卿也举手表示了赞成,他是觉得,吴国芬正处在临产期,怎么说也没理由给她留着这个空位。

  [场景4]尼姑还俗

  土改刚刚结束,当初,百废待举,正是急需用人的时候。学校学生人数剧增,师资匮乏,小镇学校要加聘一名老师,张炳卿想到了青石庵的尼姑。

  [婉拒]张炳卿没有忘记武工队政治指导员姚太如牺牲时的情景:他还留着藏在口袋里的那张尼姑的照片,也记着姚太如希望这位尼姑还俗的嘱托。

  张炳卿想,现在有了这个机会,如果能请她出来担任老师,也算是新世界给她的一点补偿吧。

  却不料,张炳卿学了个三顾茅庐也没有能够把尼姑请动,因为这位尼姑的向佛之心已十分坚定。张炳卿反复讲了新的社会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生活和新的希望,她年纪还轻,没有必要独守青灯;也讲到小镇文化的落后,群众对学习文化的热望;最后还讲到他与姚太如的交往及姚太如的遗愿。

  开始,尼姑端坐恭听,默不出声;继而她婉言推卸,说自己已经不合时宜;最后,她接过姚太如留下的那张照片,看了后面的题诗:

  我从永恒的大自然走来,

  回到大自然的永恒中去,

  当今世界让我辜负了你,

  我让未来世界给你偿付!

  尼姑落下眼帘,沉思久久,只深深地叹息了一声;“阿弥陀佛,那个女中学生的尘缘尽了,她的心早已先故人而去!”

  她告诉张炳卿说,姚太如是她的表兄,比她大四岁,小时候生活在一起,后来曾经热恋过,她上中学时,姚太如进了大学,但她却不愿说及他们分手的情形,这仍是个外人难解的谜团。

  [回忆]这些,姚太如生前也从来没有向人吐露,张炳卿只记得那年在左青石山洞里开会时,警察突然赶来抓人,他们摸黑跌跌撞撞地转移,有人说青石庵的殿堂里正好藏身,准备翻墙进去,姚太如却阻止了:“何必惊扰佛门清静?”

  他们就蹲在寺院后墙边的水沟里,有一路枪兵从他们头顶的横路搜索过去,竟然没有被发觉,直到警察们撤离之后,他们才摸下山。

  事情过去了许久之后,武工队露宿在大后山的荒坡上,姚太如还向张炳卿谈到这件事,他说:“其实,许多和尚尼姑只是为了躲避人世间的烦扰才去寺院安身的,但是,这种清静便能减轻留在心灵深处的痛苦么?真是阿弥陀佛!”

  姚太如选择革命的原因,也许正是想要从根本上扫清这人世间的烦扰吧!

  [返回]张炳卿又耐心对尼姑解释说:“姚太如同志正是为着你,为着他人的幸福而走上革命险途的,有他和许多革命者的牺牲才换来了今天,你不应该辜负他的这番用心才是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