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唐-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清点点头,杨二怎么死的确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杀死了杨二。

    “自从上次郎君去了大牢,拜托崔某暗中探查的时候,我就一直在留意。

    “郎君被刺那天,京兆府的武侯都没有出现,就很奇怪,我查看了当天的记录,负责巡查事宜的人是孔费。如果说能调开巡逻的武侯也只有孔费。”

    “我想之前裴玉也应该查过这件事情。”

    “不错,不过巧合的是当时西市那里走了水,孔费把所有人都调去那里负责治安和灭火去了。因此裴府君也就没有深查。”崔素说道。

    李清微点了下头:

    “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理由。”

    “因此这几日我暗中跟踪了一下孔费,一开始确实没查到什么问题。不过昨夜里我发现孔费跟一人见过面。”

    “谁?”

    “武国候府的管家武同。”

    “然后杨二就离奇死亡?”

    “是。”

    “昨天夜里崔兄既然没有当值,那么当值的应该是……?”

    “孔费。”

    “他会在自己当值的时候出手杀了杨二么?”

    “昨天晚上孔费请了假,并不在大牢值守。”

    崔素说道,

    “所以昨晚上我才会跟踪孔费,看他去做什么。”

    “崔兄看到孔费和武同会面之后呢?”

    “我一时兴起,追踪武同去了。之前的武国候府就是嫌疑的对象,这时候武府管家跟孔费接触更令人怀疑了。不过那武同却是直接回了住处,一晚上再没有出来。”崔素有些尴尬的说道。

    “是不是孔费出的手,接下来再看就知道了。”

    李清轻轻敲了下案几,缓缓说道。

第152章 宫中奏章,官任少卿() 
兴庆宫,御书房。

    烛火通明,深夜的御书房中大唐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李隆基看着手头的奏折,只是轻轻地摇了摇头。

    奏折是京兆府尹萧炅今天刚刚递上的谢罪折子。就在今早萧炅得知京兆府大牢之中杨二的死讯之后,心中大惊,对于这次刺杀事件最主要的嫌犯不明不白的死在大牢里面,萧炅是十分惶恐的。随即命崔素把昨晚上当值的全部人员给拿了起来,以备候审,同时让府内的衙役们调查杨二的死因。

    萧炅随后命人通知了大理寺和李林甫。这次的刺杀案件李隆基已经让京兆府和大理寺共同审理,对于杨二的死讯自然第一时间要通知到大理寺负责这起案件的寺卿。萧炅也知道,杨二之死若是让李隆基知道以后自己怕是扛不起来,于是也派人速速通知到了李林甫。

    萧炅安排好一切,急忙让人备了马车前去兴庆宫向李隆基禀报。就连谢罪的奏折也是在马车上匆匆写就的。

    李林甫得到消息入宫的时候,却是看到萧炅在御书房外面跪着。李隆基在得到杨二死亡的消息时,虽然没有预料之中的大怒,然而依旧没有召见萧炅。前来谢罪的萧炅只好跪着御书房外面等候处置。

    对于李林甫进去御书房跟李隆基说了什么,萧炅并不知道,不过随后不久高力士从御书房里面出来,告知萧炅可以回去了。萧炅有些惶惑的上前问道:

    “高郡公,圣上的意思……?”

    高力士看了一眼萧炅,细声说道:

    “萧府尹只管回去好好查案。圣上的意思不是你我能妄加揣测的。”

    “是,是。下官知罪。还请高郡公在圣上面前替下官多美言几句。”

    萧炅躬着身子,拱手笑着说道。

    高力士看着谦卑的萧炅,随后说道:

    “这件事情,圣上是很重视的。这次有李相公为你说情,下次就没有这种好运气了。听说萧府君查的已经有些眉目了,就不要畏首畏尾,需要尽快结案才是。”

    “是,是。多谢高郡公。”

    萧炅谢过高力士,出了宫。

    李隆基想着白天萧炅和李林甫禀奏的事情,看着站在一旁伺候的高力士问道:

    “将军对这件事怎么看?”

    高力士忙上前,轻声说道:

    “圣上已有定旨,老奴遵大家吩咐就是。”

    李隆基看着看高力士,随后轻声笑着说道:

    “高将军,朕与你主仆这么多年,有什么想法但说无妨,朕赦你无罪。”

    “是。昨夜杨二之死,虽然京兆府尹萧炅上书说是自杀,但依老奴之见,怕是被人杀害伪装成自杀的。”

    高力士说道。

    李隆基摆摆手,说道:

    “这些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只是谁是背后主使,杀了杨二又是想掩饰什么?”

    “依之前李相之言,武国候府怕是脱不了干系。”

    高力士看了一眼李隆基,才说道。

    李隆基顿了片刻,皱了皱眉头,说道:

    “即便查出是武国候府指使凶手刺杀李清,难道杀了杨二就以为大理寺和京兆府查不出来了吗?朕看武国候真是人老智昏了。还是说这其中还可能牵扯到其他人?”

    高力士看着李隆基的眼神,忙低头说道:

    “老奴不知。”

    “你自然不知。连朕都不知道这件事情怎么发展了。”李隆基轻“哼”了一声,有些怒意道。

    “大家,应该怎么处理?”高力士问道,说的自然是关于武国侯府的事情。

    “杨二之死,想必李清也已经知道了吧。持盈对他如此溺爱,应该已经通知他了。”

    李隆基没有接着说武国候的事情,转移话题问高力士道,

    “今天他都做什么去了?”

    “听说是去西明寺赏牡丹去了。”

    高力士说道。

    “哦?呵呵,这小子倒是逍遥自在,所有人都在为他遇刺的事情忙碌,他倒是有闲心出去游玩。”

    李隆基听了高力士的话,呵呵笑道。

    “事情已经由大理石和京兆府处理,老奴听说长公主的这个义子也就没有再关心这件事情。”

    高力士答道。

    “昨天晚上,将军家中的宴会之上,这李清都有什么表现?”

    李隆基这时候饶有兴趣的问道。

    “倒是远比同龄人沉稳很多,不像是这个年纪该有的,不过大家是知道的,李清从小好像就比他人要稳重。因为长公主府的关系,太子殿下和寿王殿下对李清青睐有加。席上寿王提议作诗,还许了赏赐,太子殿下也拿出了自己的金鱼袋作为奖赏。不过李清在整个晚上都没有出手写诗。”

    高力士微微躬身,说这些事情的时候脸上没有什么表情,只不过是把昨晚上宴会上的事情讲述了一下。

    李隆基轻拍着自己前面的案几,接着问道:

    “还有其他什么消息?”

    “宴会上寿王和太子殿下也提到了李清遇刺的事情,李清对这件事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只是说任由京兆府处理。”

    高力士说道。

    “这小子倒是放心的很,也不知道是真的不关心事情进展还是对朕的这些官员放心。”

    李隆基笑着说道,随后脸色沉了下来:

    “哼,事情过去这么多天,另外一人竟然还没有抓到,京兆府和大理寺令朕有些失望啊。”

    “大家请宽心,这些事自有诸位大臣替圣上分忧。不过老奴听说之前杨二被抓的时候李清去了趟京兆府大牢。”

    高力士轻声劝慰道,随后说了李清之前去见杨二的事情。

    “是吗?他做什么去了?”

    “据京兆府的消息称,李清去见杨二,探听到了另外一个凶手崔光的行踪。不过李清和京兆府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崔光的下落。”

    “看来他对这件事情也不是不关心嘛。”李隆基说道。

    “估计还是长公主的意思。”高力士轻声说。

    “持盈对这件事情关心也是应该的。毕竟遇刺的是自己的义子。”李隆基挥了下手,对于长公主府或者说李清的参与倒是没有什么意见。

    “大家以为这件事情应该怎么处理?”

    高力士恭敬的问道。

    “接着看下去吧。朕倒要看看都会有什么人跳出来演这出戏。”

    李隆基冷漠的摇了下头,接着说道,

    “李清不是现在没有什么事情吗,那朕就给他点事情做。你传朕的旨意,让李清领大理寺少卿,会同京兆府萧炅共同负责此事。”

    高力士迟疑道:

    “李清作为这起案件的当事人,怕是……”

    李隆基摆手说道:

    “无妨,就按照朕的旨意办就好了。”

    “是。”

    高力士答了,随即出了御书房。

    夜色已深,劳累了半夜的李隆基有些疲惫,这时候看着放在案几上面的萧炅的奏折两眼,抬起头,望着御书房外的黑夜,轻叹了一声。

    这几年,李隆基其实已经在政务上没有放太大的心思,朝中诸事基本上还是有李林甫和众位丞相以及三省六部的官员们处理。大唐在李隆基治下倒算得上是盛世空前,所以李隆基有些志满忘形。特别是这两年,自从碰到杨玉环之后,对政事更是有些懈怠,整日里饮酒作乐,不思朝政。然而这并不表示李隆基对外界的事情一无所知。

    太子李亨入主东宫已经有些年头,开府仪同三司,李隆基对李亨的表现也是比较满意的,不过依然还是有不少的闲言碎语传出来。随着李隆基年纪不断变老,太子开始成长,期间其他诸王也慢慢变得成熟起来,群臣之中开始有不安分的因素在不断滋生。更兼李林甫等人与太子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太过和谐。李隆基对于太子李亨和其他诸王也并不是太过放心,心中警惕渐起。

    李清初来长安,背后因为长公主府的关系,怕还是会有人试着拉拢李清。对于李清这样一个突然出现与长安权力圈中的人,李隆基也是在观察,毕竟有长公主的关系,说起来李清也有些不小的势力。更何况,前两天李隆基在宫中召见李清的时候,没想到的是李隆基宠爱的杨玉环对李清也是欣赏有加,这倒让李隆基心中有些考量。这次的事情倒是可以看看李清的态度。

    夜色笼罩下的小院,昏黄的烛光在房间中亮着,两人坐在那里商讨着之前发生的事情。

    “其实这些天经过严刑拷打,杨二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什么活动的力气,把现场伪装成自杀事件还是很容易的。即便不是孔费出的手,他也一定是知情人。”崔素说道。

    李清摇了摇头,接着问道:

    “孔费和侯府的管家是什么关系?”

    “不是很清楚,听说孔费的一个远方表亲是武管家的一房小妾。”崔素说道。

    李清听了崔素的话,点了点头,片刻之后说道:

    “多谢崔兄了。这几天崔兄估计会很忙,这件事情就不用暗中查了。不过还请崔兄帮忙留意一下孔费。”

    李清起身的时候,崔素小声的说道:

    “孔费的事情萧府君还不知道。”

    李清回头看了一眼崔素,笑着说道:

    “多谢崔兄!”

    对于崔素最后的话,李清自然知道背后的含义。总之来说,算是崔素在自己身上下的一笔赌注。崔素在李清眼中也算是一个颇为有能力的人,另外崔素对于长安城的很多事情算得上是了若指掌,也是李清这个初来长安的人所需要的帮手。能不能让崔素以后为自己所用,这件事情倒是李清的一种试探。

    夜已深,还有什么人,在黑夜之中醒着数伤痕。

    这时候,李清奔驰在夜中的长安。

第153章 夜探武府惊闻语() 
高二过来传旨的时候,李清正在和昆仑商讨着此前几天昆仑探听到的消息。

    对于自己被任命为大理寺少卿,完全是在李清意料之外的,至于为什么李隆基下旨让自己担任大理寺少卿一职,李清没有过多去想,不过这样倒是方便自己查探这起遇刺的案件。

    高二郑重其事的吧圣旨宣读完之后,笑着递给李清,随后上前躬身笑着恭喜:

    “恭喜李少卿。”

    这时候高二把称呼已经改成了李清的官职。

    李清看着卑躬的高二,笑着问道:

    “小高公公怎么亲自过来了?”

    “这可是奴婢好不容易讨来的差事。想着第一时间过来恭喜郎君。”高二满脸堆笑着说道,接着上前凑到李清跟前,轻声道:

    “这是昨夜圣上亲自下的旨意,今天在三省的时候有不少的官员反对,不过李林甫相公支持,所以任命才这么快下来。”

    李清点了点头。百官之中有人反对实在是太正常不过了。自己只不过是长公主的义子,一无资历,二来才情不显,突然之间就被任命为大理寺少卿,如何能够让那些摸爬滚打很多年才进入三省六部的官员们服气。

    然而,李林甫是支持的,这倒是让李清有些困惑。如果说李林甫只是为了讨好李隆基,理由并不充分,估计还是有别的原因。到现在为止,李清还没有见过这个权倾朝野的丞相——李林甫。不过对于李林甫是什么样的人,李清却是最清楚不过了,凡是研究唐朝历史,李林甫都是绕不过去的一个人,“野无遗贤”也好,“口蜜腹剑”也罢,李林甫无疑是李清最为看重的一个人物。

    日后与这位做了近二十年丞相的人打交道,李清是有着足够的警惕心理的,虽然自己作为穿越众有着不可多得的优势,然而李清并不认为自己就能比李林甫聪明或者是“奸诈”很多。开元天宝年间,能人辈出,聪明之人有之,城府极深之辈也有,然而李林甫能够在这么多年的官宦生涯之中屹立不倒,自然有他的过人之处。

    对于这次李林甫支持李清任职大理寺少卿一事,李清心中多少是有些警觉的。

    李清看着高二,微笑着说道:

    “多谢小高公公提醒。回去待我向高郡公问好。”

    “是。奴婢一定带到。”

    待高二离了李家,李瑞兴奋的进来,看见李清就说:

    “二郎,你怎么就成了少卿了呢,你怎么就成了少卿了呢?哈哈哈哈。”

    李瑞欢喜自然有他的道理,作为商贾之家,基本上应该是已经断绝了仕途,李瑞年轻之时也是有些才华,然而从来没有往做官上面想过,因为唐朝的商人是不允许参加科举和做官的,虽然这时候的唐朝对这些查的并不严格,李瑞依然没有这方面的想法。

    虽然小时候大家都笑着说李清以后要中状元,然后做很大很大的官,但是那时候都是玩笑之语,并不当真。后来李清被玉真公主收为义子,授了男爵,李瑞等李家之人也并没有多想。这时候李清一步而成为从五品的少卿,如何不让李瑞感到高兴。

    李清看着兴奋不已的李瑞,笑着说道:

    “我也不清楚,哈哈。”

    “我们要庆祝一下,这些天家中也该有喜事冲一冲了。我这就写信告知在蜀中的父亲。”

    李瑞边说边出去了。

    张忍进来,拱手说道:

    “恭喜郎君,长公主知道后定然会十分高兴。”

    李清摆了摆手,笑着说:

    “呵呵,多谢,不过圣旨之中只说让我负责查办这件事情罢了。我这个少卿有点名不副实啊。”

    李清随后问站在自己身边,同样喜悦的昆仑问道:

    “这几天事情查的怎么样了?”

    “我跟踪武同这几天,很少见他出武国侯府,也很少与外人接触。不过我打探到了另外的一个消息。”昆仑说道,

    “武大、武二两兄弟失踪了。”

    “嗯?”李清和张忍同时扬了扬眉头。

    “自从上次小郎君让我去留意武府动向的时候,就从来没有见过之前我们提起的武大、武二两兄弟。武十一郎有一次偷偷溜出武国候府,身边也没有武氏两兄弟跟着。我问了他们府上的仆人,说好几天没有见过他们了。算起来两人失踪应该是在杨二被抓的那天。”

    昆仑说道。

    “这么说两人应该是被灭口了?”

    张忍看着李清说道。

    “武氏兄弟应该是知情人。不过此前崔素说武同见过孔费,随后杨二就被自杀,杨二当日被抓,武氏兄弟就失踪,看来行事的人应该就是武国侯府的管家武同。不知道授意武同的人是武国候还是武十一郎?”

    李清点了点头,双手搓了搓,缓缓说道。

    “我们应该怎么办?”昆仑问道。

    “如果武氏兄弟真的是被国侯府给灭了口,那么这些天没有露面的崔光估计已经死掉了。”

    李清看着昆仑和张忍两人,随后脸上露出凝重的神色,

    “知情之人一个个被灭口,即便是知道是武府做的,没有证据也不能把堂堂一个侯府怎么样。我们还是要先找到武氏兄弟和崔光的尸体才行。”

    “我再去跟踪武同,我就不信查不出蛛丝马迹。”

    昆仑这时候说道。

    李清摇了摇头,沉默了一下:

    “昆仑,今天晚上我去去探一下武国候府。”

    昆仑兴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