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肱股明臣-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现在延绥主力野战军全都随他来到陕西南部及山西境内,边镇之地根本没有能够抵抗神一魁的雄军,所以洪承畴必须要找一个能力出众的人来主持延绥大局。

    他思来想去,决定重用留守在榆林的陈渊。在呈给皇帝的奏报中,他力荐陈渊接任延绥巡抚一职,而崇祯帝也爽快的答应了洪承畴的请求,不过却只有一条,不给钱也不给兵。

    陈渊拿到他升职的圣旨与信扎之后,没有半点高兴地意思,反而满脸愁绪的望着这一切。

    皇帝与洪承畴希望他尽早剿灭掉神一魁,却又只让他作个光杆司令,这不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嘛,纵使他神通广大,也不可能办到啊!

    夜已寂静,陈渊仍坐在书桌前思考着对策,盛梦昔看在眼里,不禁心疼不已,忙端来一端茶水于他润润嗓子,并小声问到:“夫君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虽然他们二人新婚不久,但就在这短暂时间内,盛梦昔已从一个刁蛮丫头蜕变成一个贤妻良母,能为自己丈夫排忧解难了。

    见妻子前来,陈渊稍稍安心了会,回说:“是有烦心事,看到这没,我马上就要成为延绥巡抚了。”

    “这不是好事吗?加官进爵,这可一直是夫君的梦想啊!”

    “事情没那么简单,他们想让我剿灭神一魁部众,却又不给我兵粮,这事如何能做到。”

    盛梦昔仔细听着陈渊的话语,稍微思考了一会儿,然后回说:“要不,向我爹借点钱粮?”

    陈渊精神一震,抬眼望了望着盛梦昔,“你爹可是前不久刚交了两万两白银,你确定他还有钱?”

    “这我就不知了,我们不妨去问问嘛,这好歹也是一条路啊。”

    陈渊点了点头,于是便决定去找他老丈人要钱去。

    第二天,陈渊陪盛梦昔以省亲的名义回了娘家,盛世鸣高兴异常,连忙出门远迎,将女儿女婿接回家来。

    “梦昔啊,新婚过的可好啊?”厅堂之中,盛世鸣与他们唠着家常,完全一副慈父的模样,却是不知陈渊这次是盯着他的银子来的。

    盛梦昔回道:“好,一切都好,广博也是顺利的很,最近可是马上要升为巡抚了呢!”

    “什么。”盛世鸣大吃一惊,连忙望向陈渊,却见对方正左右环顾,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东西。

    “广博,可真有此事?”

    “哦,是,不过啊,这事能不能成还不好说呢。”

    “怎么讲?”

    “圣上册封我为延绥巡抚,总制延绥,是期望我能剿灭大贼神一魁,可如今我手头无钱无兵,怎能做到,这职位呀,过不了多久就会被撸下来的。说不定,我连性命都保不住了。”

    陈渊所言并非危言耸听。崇祯帝薄义寡恩,杨鹤就因为办事不力,差点被他处死,即使有他儿子杨嗣昌求情,改为了充军,以杨鹤一把年纪的身子骨,怕也凶多吉少。

    盛世鸣听了,不经陷入了沉思。如今他在榆林过的顺风顺水,全都是仰仗着陈渊,如果陈渊真的倒了,他女儿跟着受苦不说,连自己恐怕也要跟着倒霉。

    “广博,这剿匪需要多少钱啊。”

    陈渊在心中粗粗盘算了一下,然后道:“招兵买马,再加购粮用械,最少也得两万两银子。”

    “两万两!”盛世鸣吃了一惊,又是两万两,这可不是小数目啊!

    但为了自己与女儿的幸福,他也不得不放血了,于是一咬牙,跑到自己房间掏出了两万两银票交给了陈渊。

    陈渊万万没想到盛世鸣居然如此有钱,这两万白银加上上次盛世鸣所交的两万,那可是有四万两现银啊。陈渊一边接银谢着,一边却又在思考要不要查查他这个老丈人有没有在做什么违法的事。

    “梦昔,你爹到底是做什么生意的啊?”在回家的路上,陈渊随口问了盛梦昔一句。

    “怎么了?”盛梦昔察觉到陈渊的不对劲,反问他丈夫说。

    “哦,没什么,随便问问。”陈渊不经意的回道。

    ……

    陈渊弄到钱后便考虑募兵事宜了,这事他特意找来吴元清帮忙料理,吴元清到目前为止还只是游击将军的职位,恐不能服众,于是陈渊又升了他为副总兵,全权负责新兵的招寡与训练工作。

    榆林之地乃边关重镇,民多以军户为主,且又处西北之地,长期与蒙古对峙,民风剽悍,兵员质量十分之高。在另一个时空中,明廷后期所倚重的孙传庭的秦军,就出自榆林。

    所以兵士问题陈渊到是不太担心,陈渊所虑的还是军官的缺乏。

    本章完

第23章 编练新军() 
这次招募新军,吴元清共为陈渊招得新兵三千名,正好为一营的兵力。在编制上,陈渊准备采用当年戚继光在蓟州练兵的形制:以12人为一队,有队长一人、3队为一旗,设旗总1名,共33人,3旗为一局,设局百总一名,共112人,四局为一司,设把总一人,共449人,2司为一部,设千总一人,共889人,合众为一营,设将官一名,中军一名,共2699人。

    新军的将官统领自然是由吴元清充任,而中军陈渊是找来了榆林老将尤世威,三个千总分别由本地将门子弟侯世碌、侯拱极、候拱生担任。

    而其余的基层军官,陈渊却是不打算在原有的军事体系中找了,他决定用自己的方法从新军中选拔。

    一个正午时候,太阳毒辣异常,新兵营的士卒正在账中休息,突然军号响起,召集所有新兵集合。

    “巡抚大人亲自阅兵,所有兵员速速到校场集合,疑迟者斩立决。巡抚大人亲自阅兵……”

    由于没有基层军官,陈渊恐军令传达不到每个营房,于是便派号令兵骑马到各帐呼号,让每个士兵都能听到。

    不一会儿,新兵从各帐钻出,三三两两的聚在了校场,因为这几天吴元清有对他们作过简单训练,所以还知道列队排列,整整齐齐,还算有摸有样。

    陈渊端坐在校场上的高台之上,看到新军初具规模,十分满意,然后道:“开始吧。”

    得到陈渊命令,刚才传令返回的号兵又纷纷骑着马围着校场跑,并呼号到:“没有命令不准谈言乱动,等待巡抚大人讲话。没有命令不准谈言乱动,等待巡抚大人讲话。没有……”

    一条命令反复传达,可陈渊仍是不为所动,一直端坐在高台上。这个时候太阳正大,许多新兵站了许久已是热的不行,听到的仍是那句“没有命令不准谈言乱动……”的命令,不免有些心生不满起来。

    “怎么回事啊,怎么巡抚大人还不说话?”

    “是啊,这么热的天还让我们站这么久,不明显整人嘛!”

    ……

    军阵之中慢慢开始躁动起来,其中有几个老油条最为嚣张,带头在阵中鼓吹谋乱,但马上就有督导队持棒将这些人拖了出来。

    督导队是陈渊在原军队体系之外建立的新的军事机构,其中大部分成员都是经历战场的老兵,他们的职责就是监察士兵平日生活作风,以及战场督战。

    在己巳之警中,勤王兵多次发生哗变,其根本原因是明朝军事组织松散,陈渊吸取教训,在军队中设置督导队,就是为了加强军队控制,防止军队一遇逆境就一哄而散。

    督导队脱离旧的军事体系,只听令于陈渊一人,其最高长官为督司,下有督查,执法兵,从队到营,分插全军之中。目前督导队的督司是上清之战中表现出色的冯瑞山,有与老上司吴元清平起平坐的地位。

    全军将士看着闹事者被督导队夹出去,然后按在地上棒击,心中顿时心虚不已,不敢作声。

    “全都别过头去,没有命令不准乱动。”

    新兵们闻言,一个个老实地正了头目视前方,不敢再有丝毫动作。

    “啊、啊、啊、啊……”一阵阵惨叫在新兵们身后想起,不由地使他们冷汗直流,心生惧意。陈渊知道,从这时起,他在众将士们中,已经军威初立了。

    阳光继续炙烤着,号令兵换了一批又一批,新兵们仍站在太阳底下一动不动,不断有中暑倒下去被拖到阴凉处休息的,但再没有人抱怨什么了,大家都在等着,等陈渊发言的那一刻。

    一个时辰过去了,两个时辰过去了……太阳逐渐日落西山,校场上已经没剩几个人了,这个时候陈渊才站了起来,幸幸说了一句:“解散!”

    这一时刻,所有的埋怨,疲惫全都化为了烟云,场上剩下的新兵们感到的只有幸福,他们现在最想的便是回账好好睡上一觉。

    通过这次验兵,陈渊已经将基层军官初步筛选出来了,在校场站到最后的那6个人,将被授于把总一职,而其余的则根据他们坚持的时间长短给予百总,旗总,队长的官职。这些人虽说不一定有非凡的武艺或熟通兵法,但他们能在太阳底下站那么长时间,说明一则他们的身体素质过硬,二则他们有较强的意志力与服从力,这些都是一支强军所必备的因素,如果连带兵长官都做不到,如何要求普通士兵做到呢?

    之后,陈渊又根据实战要求,制定了新兵的两条训练大纲:一为练阵法,二为练气力。

    陈渊对士兵的武艺并没有太严的要求,但却要他们熟练掌握阵法的变化。在真正的两军对阵中,个人的勇猛起不了太大作用,知道自己站在什么位置,知道如何与身旁的战友配合,才是克敌制胜的关键。

    大纲二的气力,既指练身力,也指练脚力。其中脚力最为关键。目前榆林新军的主要对手是农民军,而农民军最为善长运动作战,在多次的朝廷围剿中,农民军充分发挥了此特点,躲避官军锋芒,在运动中寻找战机,即使他们战败,也可疾行逃窜,东山再起。所以陈渊练兵,必须要练出一支可追得上农民军的军队,才能彻底剿灭他们,不留后患。

    在完成军队编制与训练大纲后,陈渊也将住所搬到了军营,他要与将士们同吃同住,同训同练,丝毫不做保留,而众将士们看到巡抚大人每天都与自己生活在一起,吃同样的饭,睡同样的床,心中十分温暖,在训练上也更加认真,不敢有半点偷懒。

    陈渊不仅自己这么做,他还要求其它军官,无论大小,都要与普通士兵一起吃饭,一起睡觉,这不仅能增加将领的亲和力,更能使高级将官听到一线士兵的声音,便于更好的指挥管理军队,让全军上下同心,团结一致。

    慢慢地,这在新军中亦然形成了普遍现象,陈渊正在潜移默化地培养着新军的风气。

    本章完

第24章 整顿后勤() 
“全体报数!”

    “1,2,3,4……”

    “报告旗总,一队全体集合完毕。”

    “报告百总,三旗全体集合完毕。”

    ……

    每天早晨,榆林军营中都会上演这样的场景,几千士兵按自己所属队旗站在校场之上开始报数,然后由队到营,逐层向上报告人员是否全部到场,是否有无故缺勤的,最后报告给陈渊处,如果有缺勤的,陈渊会让督导队下去拿人,如果没有,那他便会宣布一天的训练正式开始。

    “报告巡抚大人,榆林军全体将士全部集合完毕,无一人缺勤,请您指示。”

    “开始训练!”

    随着陈渊的一声令下,榆林军便开始有序运动起来,他们要开始一天中最重要的训练内容——跑操了。陈渊也位列队伍中陪跑,他们围着榆林城负重奔跑五公里,训练着脚力。

    在跑操结束之后,大军便回营用饭了。榆林军的饭食陈渊也有严格的规定,必须确保每个士兵每天吃够一斤米,五两蔬菜,二两肉食,虽然伙食不是太好,但基本能提供一个士兵一天训练所需能量。

    陈渊端着饭食想与士兵们在一起吃饭,但不一会儿,他身边就被军官们团团围住。陈渊苦笑,正好他有训练方面的事询问这些军官们,于是也没赶他们走,而是道:“现在各军阵法演练如何?”

    “回大人,大家经过长时间磨合,基本已熟知阵法,上阵杀敌,保征没有问题。”

    “好,那一会儿,我随便抽个小队出来练下鸳鸯阵。”

    饭后,陈渊真的抽调了一队士兵出操演练鸳鸯阵,检验下这些日来的训练成果。

    鸳鸯阵是明朝大将戚继光所创,所以他的配置与他的编制是相契合的,正好是以12人为一小阵型的人数。

    场上,被抽调出来的小队按平日训练的样子排列,两盾牌手列前,队长站在盾牌手稍后的位置,两旁有负责掩护的两名狼筅手,其后者为四名长枪手,再后者是负责警戒敌人迂回攻击的镗钯手,最后的是负责远程火力输出的鸟铳手。

    “杀啊!”队长挥旗指挥,两盾手一边保护己方士兵,一边寻机砍杀靠近自己的敌人,狼筅手将两根长达3米的狼筅伸出,横扫着前方之敌,四名枪手从空隙中伸出大枪,刺杀着敌人,两镗钯手护卫后方,保护阵形侧翼,而火枪手则在不停装药,发射着弹丸。

    陈渊观其阵形排列得当,变化自如,十分满意,可就在此时,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了。

    就在鸳鸯阵后面的鸟铳手连放两铳之后,突然发生了爆炸,枪管炸膛,鸟铳手当场就被放倒了。

    陈渊及时叫停演练,命人将伤者抬下去治疗。

    “马上把制造鸟铳的工匠给我找来。”陈渊怒不可遏,他还第一次遇到火器炸膛的情况,这要是发生在战场上,可不是死伤一名士兵那么简单,更会严重挫伤我军士气,对战场形势造成不利。

    马上,军器坊的老工匠被带了上来,陈渊端坐在上面,一把将炸躺了的鸟铳扔到他面前,“你自己看怎么回事?”

    老工匠颤颤巍巍地捡起鸟铳,先是看了看,然后道:“回,回大人,可能是鸟铳手药子放多了,才遭成了炸膛。”

    “药子放多了,好,来人啊,拿支鸟铳给他。”

    不一会儿,有士兵拿了一支鸟铳交到了老工匠手上,陈渊又道:“你来给我们演示演示,放几铳看看到底是不是药子的原因。”

    老工匠听到后吓了一跳,这些鸟铳都是经过他们手制造的,质量如何他们最为清楚,弄不好真的有可能炸膛的。

    “大人饶命,小人知错了,这铳的确是偷工减料了,还请大人饶了小人这一回吧。”老工匠马上磕头认错,一副可怜巴巴的模样。

    陈渊冷哼一声,然后说:“你们制造的火铳连自己都不敢用,如何能让将士们放心使用?从今往后,凡军器制造,都要刻上制造的工匠与日期,在规定使用年限内报废的,工匠将会受到重处,尤其是火器的锻造,不仅要刻上工匠姓名与锻造日期,还要在交付时由工匠本人亲自试放五铳,有射程质量不达标者,亦要重罚。”

    明朝军器置办,大都是由匠户按税务形制制造的,多数情况下,匠户为应付朝廷,税务部分交的都是粗制滥造的产品,而好东西都卖给了外国人。陈渊完善了军器制造的监察系统与追责制度,无疑将大大提高军器质量,毕竟匠户们也不想拿自己生命开玩笑。

    所谓一手大棒,一手甜枣。陈渊在严格军器制造的同时,也适当给予匠户们一些奖励,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陈渊特意规定,匠户们所交军器若全部合格,每月每人可得五两奖金。另外,赋税之外多交的部分,陈渊也将会以市场价格采购,这无疑大大保征了匠户们的利益。

    就在陈渊整顿后勤防务之时,山西与陕西的剿贼正在顺利进行,九月底,洪承畴与部将曹文诏、艾万年在山西逮到了之前曾败给他们的点灯子赵胜,趁夜色偷袭赵营,大获成功,全歼敌军,并杀死贼首赵胜。

    十月,明廷完成了在山西的兵力部署,宣大总督张宗衡进驻平阳,统部将白安、虎大威、李卑、贺人龙、左良玉等士卒八千人,负责晋南、晋东南四十一州县的追剿事宜;山西巡抚许鼎臣驻汾州,统领张应昌、苟伏威、史记、颇希牧等部士卒七千人,镇压晋中地区的起义军。

    与之相对的,陈渊所驻的延绥地区却没有半点进展,宁塞的神一魁依旧在兴风作浪,壮大势力,这不免让崇祯有些不太满意,他连发数令,让陈渊赶快领兵西进,解决掉神一魁部。

    陈渊新军刚成,还未完全形成战斗力,本欲多加训练,以成强军的,但奈何崇祯性子太急,多次催他,他也不得不听授君令,准备开拔了。

    本章完

第25章 出征() 
榆林军营的校场上,战旗飘然,军容肃穆,齐齐整整地列着近三千人的军队。与陈渊初次检验部队不同,此时经过几个月特训的榆林军身板挺直,神采奕奕,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渴望,一种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陈渊站在高台之上望着这支由内而外焕然一新的军队,心中充满了自信。

    今天是发响的日子,也是出征前陈渊组织的一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