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道果-第4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飞虎面色微变,心中的一点知行之道流转起来,令他莫名抬头看天,眼中闪过一点光辉,覆盖在瞳孔之上,兴京虽对神通有镇压之能,可一些微小之能还是可以施展出来的。。…。

    他这一看,目光穿梭时空,在虚空中看到了一幅画面,惊涛骇浪、电闪雷鸣,连绵不绝,像奔流的江河一样,朝着远方奔涌而去。

    其强横之态,甚至将要打破虚空壁障,来到现世,肆虐京城!

    “怎么回事?在能够镇压神通的王朝京城,会有这等动静?”飞虎心头震颤,细细探查的时候,却发现自己的神识居然无法接触到虚空奔流!

    “嗯?这似乎和神通之力有一点区别,而是……”

    “人道大势!”

    同一时间,文馆中。

    正盘坐着十几名大儒,邱言在东都见过的小陈先生、周东义、庞楚、许世等大儒、宗师赫然在列。

    更有本就在京城坐镇的大陈先生等人,除此之外。还有诸多陌生面孔。

    这些人本在辩论印证,却纷纷停下话语,抬头朝上看去,那一道道目光,仿佛穿透了屋顶遮掩,直指一处。

    “大势涛涛,人力不可逆。”

    “不过,如此浩荡,也不知是因何故,那邱言才刚回来。就引出如此变化,莫非真为当世引领之人?”。…。

    “不好说,总要见过一面,辩论过了才能知晓。”

    ……

    声声话语中,屋子里有淡淡光辉浮现,虚空中的电光狂浪竟是波及此处,就见那一名名宗师、大儒的身上绽放出光辉、光泽。

    光辉成环,色泽各有不同,隐隐演化出诸多人道景象。

    百家光晕!

    这赫然是一道道百家光晕。光晕自满屋人背后闪烁而出,大部分只是一道,也有人为两道,而如大陈、小陈则是三道光晕。

    光晕一出。交相辉映,波及过来的虚空狂浪竟被平息几分,其中隐藏的信息也分明许多,被屋中之人把握住了一点大概。

    “文字之道?传播之道?”

    “与这两道有关?难怪能起这等浪潮!”

    “这两道还有什么改进空间?”

    “引领人道浪潮。可成第四道百家光晕,如此看来,邱言怕是要功成了。不过传闻中,他修有神通之道,不破最后虚妄,终究要被困于藩篱,真是可惜。”

    “学无先后,达者为师,他若真能成就如此,我等也当向他请教。”。…。

    随着感悟进行,屋中的大儒、宗师,渐渐摸到了一丝时代脉搏,那汹涌而来的巨浪、雷霆,就像人世间的血液一样,奔流不息,但在这其中又有一点波动。…。

    “时代的脉搏么?朝代兴替,

    乾坤变幻,时代移改,各随事立。”

    房间一角,一身白衣的白昭元静坐不语,但一双眼睛却绽放种种光辉,观看虚空浪潮。

    他的身后,同样闪烁着一道百家光晕,光晕中并无多少人道景象,而是充斥抽象的概念,变幻莫测,有种去伪存真、看透真实的意境。

    意境随光晕扩展,那虚空浪潮中,一道身影渐渐清晰,看似淡薄、实则挺拔,其人白昭元更是早已熟悉。

    “你已到如此程度了么?当真出人意料,只是,站在风口浪尖、弄潮世事,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想到这里,他的嘴角微微上翘。

    …………

    在狂暴的虚空浪潮中,本文来源:,作为源头的金銮殿,却似风眼一眼,反倒一片平静。

    那位定王李铎拿着圣旨,缓缓吐字,将邱言的功绩表述一遍,期间夹杂着诸多赞誉,从口吻上来看,明显是出自今上之口。。…。

    这道圣旨,洋洋洒洒一百多字,却字字玑珠,不光言及状元之事,更提及了他在剑南一篇兵策,料敌于先,将沼人入侵之人驱散,随后有说了些许文事,但都只是餐前点。等那李铎读到“领节出关,北往塞北”的时候,这满殿众臣便知道重头戏来了,不免心下嘀咕。

    “这等阵势,莫非是立刻就有邱言封赏?”

    “不等着战事结束,大封群臣的时候,再给邱言封赏么?”

    “亲王宣读,这可是不小的殊荣,也不知邱言能否承受。”

    “将领节的名头,直接给了这邱言,大概也能看出圣上的心思了。”

    “不知会是个什么样的结果。”

    ……

    在这各种心思中,李铎将一份圣旨读到最后,说的乃是出使三水、结下盟约的事情跟着就是一连串的赞誉,显然是封赏官职的前奏了。

    群臣这才意识到,这道圣旨里面,并没有提及战功!

    不过,却没有人会认为,这是李坤要扪了邱言的战功,而是要将战功分出去,等战事结束再行封赏,眼前要与邱言的,是与战功无关的功绩!。…。

    如此一来,满朝文武立刻就明白了李坤的目的——

    “这次只是前奏。日后还有军功?这是要文武之功两分,给邱言封赏两次?”

    这么一想,立刻有人感到不妥,如果只是封赏一次,让亲王出来读诏,虽说有些超格,也不见得过分,毕竟邱言的功劳摆在那里,说是不世之功也不为过。

    但若将战功剔除出去,就显得有些单薄了。

    只是。宣旨的时候,他们纵然有着意见,也是不能出声反驳的。

    另一边,宣召的定王李铎面色越发凝重,读完对邱言编撰二部典籍的称赞后,终于到了切实之处——

    “……朕思及古之贤人,何尝有爱四千户不以慰子弟的?有功不赏,虽尧、舜不能为治,今邱卿有功于社稷万世。阐圣人之语,全教化之道,乃人文重事也,亦当有所进益……”

    这“人文重事”一词一出。不光殿中百官面色微变,连垂首立于陛前的邱言,都是心头一跳,感到气运急速翻滚。阴灵内心火猛然一变!

    “……授邱言为翰林学士!”。…。

    此言一出,殿上登时人心翻滚,便有礼制镇压。也有些即将沸腾的趋势!

    翰林学士这个职位,为翰林院之首,正五品!

    邱言原本“翰林院修撰”是从六品,这下是跳过了正六品和从五品,直接得了正五品的职位,而其步入官场才不过一年光景!…。

    一年时间,

    就在京城中枢连跳三级,速度堪称惊人,但考虑到邱言如今的影响力,倒也不算意外,只是这个职位太过敏感。

    从名字上来看,翰林学士与邱言正在任职的翰林院关系不浅,实际上,翰林学士正是翰林院长官,只是一般这个职位都是兼称。

    如那田游青,就曾兼任过一段时间的翰林学士,由此也能想象,这翰林学士都是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掌管翰林院的,本文来源:,那翰林院中真正做主的,还是从五品的侍读学士和侍讲学士,也就是邱言之前见过的韩变、杨涉。

    不过,这并不代表着翰林学士就是空衔,因为这个官职的职能,并非只局限于翰林院中,还衍生于外,包括了经筵、论撰、起草诏书等等。。…。

    这些职能,看似简单,好像只是私人顾问之流,但这个“私人”却不是其他什么人,而是当今皇帝!

    皇帝的一个念头,就可能在王朝中掀起风浪,其人言行没有小事。

    翰林学士作为天子近臣,能经手诏书,即便无法更改,但可以提前得知,本身就是优势,更不要说,借着近水楼台的机会,很容易影响到天子的思路,如那经筵之事,就可以将自家学说,灌输给皇帝、储君。

    可以说,这一职位的权势,非直接体现在的权力方面,而是在于文化、学说的影响上,当然,在政|策方面也能有些先机。

    这么一个职位,历来都是新旧两党争夺的焦点,两党往往轮流当值,今日却被赏给了邱言,自是让人心头念动。

    如今,有关邱言的情报,也已经被不少人得知,不少官员知道,其人与旧党有着渊源,但和新党也有关联,是个微妙人物。

    “这个职位给的有些突然,但靠着铸就人道典籍,得了个正五品的官职,也不算过分……”

    正当不少大臣盘算得失、思虑今后风向的时候,那李铎的话并未停下,在说了一段勉励之词后,又道:“加邱言枢密都承旨一职!”。…。

    此言一出,大殿上登时一片寂静!(未完待续……)

    ps:感谢“月林£梦醒”、“我要自由飞”、“玩下下拉”、“神守坤宫”的打赏!

    感谢“ar☆index”、“星星子”、“wiler”、“渴望啊渴望投了”、“无限无线”、“决不投票”、“知青kj”、“月影尘鑫”、“爱挑骨头”、“唯美★星云”、“改革法国”、“昆仑九天”投出的月票!

    第七百九十八章 浪潮大势涛涛,文武之功两分。

    第七百九十八章 浪潮大势涛涛,文武之功两分。

    。

第七百九十九章 进可掌权,退则传道!() 
这枢密都承旨一职,

    单从名字上,就不难看出所属,这是枢密院的一个官职。

    大瑞的政治架构,在朝廷行政上,划分颇为完善,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两府了。

    这个两府,指的便是政事堂和枢密院,在大瑞初期,两府分管民政和军政,后来几经改制,职权略有变动,而这枢密院对于军政的掌控,却是一点一点增强的。

    枢密院,又称枢府,别称“宥司”,为皇帝直接领导,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庐政令,最高长官为枢密使,称“知枢密院事”,佐天子执兵事。

    而今的枢密使为王靖,又有枢密副使,本文来源:,也称“同知枢密院事”,便是那枢密使的副手,但论权势并不差上多少,如今在位的枢密副使为耿赤,乃是武将出身,算是一大异数——

    这枢密院虽然执掌军政,但历来都是文官执掌,极少有武人能够坐到如此位置,因为在朝廷重臣心中,枢密院虽与军方联系,但不光是领兵打仗,还要涉及很多的制|度建设等,在他们看来,粗鲁的武将是无法胜任的。。…。

    毕竟,这枢密院两使,其实也是宰执之格,武人而至宰相,在经过前朝的军阀割据之后,深受诟病。

    但耿赤其人允文允武,早年甚至被刺字发配,但还是顺势而起,成为一代名将,深受先帝看重,几次提拔,终至此位。

    这些且不多说。

    却说这枢密副使之下,还有签书枢密院事、同签书枢密院事等,也是各有职权。

    除此之外,在这枢密院中还设有承旨司,长官就是枢密都承旨,也就是如今邱言所受之职。

    这个承旨司的功能,就是传达皇帝命令。管理枢密院内部事物,配有检详官、计议官、编修官、详覆官等属官,分管兵、吏、户、礼、刑五房,能问六部,又有河西房能处理边防事务,之外更有诸多事项,连那藩属外族的事物,都能涉猎。

    从这个配置来看,不难看出此司之权势,为枢密院的办事机构。

    毕竟枢密院本身的位格。就在六部之上,长官乃是宰执,其下之司有此能耐,并不令人意外。

    单就枢密都承旨这个职位而言,又有检查枢密院主事以下官吏功过及其迁补的权力,这等于是把持着院中实事官员的升迁评价!。…。

    直接关系到他们的仕途!

    如此一来,邱言若是接了此职,身份立刻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翰林学士。只是让他获得了在朝政和皇室中的影响力的话,那这个枢密都承旨就直接让他得到了权势,能将影响力转为权力!

    至少对于军方来说,邱言的看法。今后会大大影响兵事。

    值得一提的是,枢密都承旨,论品级,只是从五品。比那翰林学士的正五品,还要低上一等,但论及实权却是天上地下。

    只要邱言承了此职。在旁人眼中,他绝非什么翰林学士,而是枢密都承旨!此职可不是单纯的品阶就能描述其能的,纵是三四品的大员,也未必就敢小视。

    所以,授命一下来,殿上群臣,无论文武都是心思变化,文臣觉得这般任命,有些太过了,而武将却说不上什么感受,有些将领反而窃喜,他们早将邱言看成是兵家传人了。

    群臣前列,王甫、马阳、张链、徐进,以及大病初愈的闫东亭,这五位政事堂宰执,也是各有所思,不时拿眼去看枢密院的两名宰执,王靖和耿赤,想要看看他们,是不是皇帝早就和他们通过气了。…。。…。

    这一看,

    却在两人脸上发现了意外之色,甚至王靖还露出了一点压抑住的惊怒。

    其实,枢密都承旨的职位,空了有些时日了,围绕这个位置,免不了有些人脉变化,如王靖这般,自是想安插自己的亲信进去,未料到会突然空降一个邱言过来。

    “莫非真是皇帝一意孤行?”

    注意到王靖的表情,张链联想到前几日,对方曾与自己商谈的事,有了一点猜测。

    “或许,皇帝是想借邱言的手,推行他的那套兵制革新,本文来源:,才丢出这么一个位置,只是,若将邱言全部的功劳都算上,拿个枢密都承旨的职位,并不为过,可单靠着人文典籍的功劳,却得了军政权柄,未免就有些过界了,哪怕那典籍是兵家之说……”

    有类似心思的官员不在少数,都觉得这般任命,有些提拔过甚了。

    官员有了功绩,给予封赏是应该的,而邱言的事情之所以这般郑重其事,甚至拿到金銮殿上、百官眼前,其实还是为了振奋战事,为国战凝结士气,但赏赐的切入口却非战功,而是人文之功,却一下子授予枢密院实职,难免惹人侧目。。…。

    更有那御史、谏官,已在肚子里打起腹稿,准备等这圣旨宣读完毕,就立刻出言劝谏,就算不能让皇帝收回成命,也要让他知道后果,长点记性,知道这天下间的事,并非能让他为所欲为——

    大瑞的士大夫,从来不觉得天下就是一家之天下,更不认为自己是皇帝的家臣,反而觉得是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自然不愿意让皇帝为所欲为。

    所以,有时候的激烈劝谏,非是一定要让皇帝认错,而是让皇帝留下记性,心有余悸,这样下次就会有所顾忌,不令类似事情再次发生。

    不过,正当满朝文武酝酿话语的时候,那位定王李铎接下来的一句话,又将他们的思绪击得粉碎——

    “加邱言为国子监博士衔,令其传圣人语于学子,彰人间道在兴京!”

    此言一出,连一直面色沉稳的王甫和马阳,都是神色有变,目光中流露出一点意外!

    而满朝文武就更是思绪凌乱,觉得今日之事太过离奇了。

    说是封赏邱言,却先将战功压下,做出一副要封赏两次的架势,随后予以翰林学士也算是正常。毕竟邱言本就任职翰林院。那枢密都承旨已然有些破格,但联想到邱言在草原上的战绩,以及两部兵家典籍,还是能够理解皇帝的心思的,无非是提拔一名知兵的亲信心腹。。…。

    但如此一来,翰林与枢密院,已然有些跨界了,如今又加了个国子监,立时就让事情有了根本性的变化的!

    国子监,可谓大瑞的最高学府。聚集王朝之内的学子精英。

    这些精英,其中的一部分会在未来成为朝廷中坚,他们的所思所想所行,无疑会对未来的朝政有不小影响,更隐隐影响天下风气。

    如今王甫变法,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将国子监掌握在手中,推行变法新学,这个手段。和科举配合在一起,乃是培养新法人才的不二法门。

    只有培养出一批与自己理念、主张相同的继承人,才能避免人亡政息的局面,对此王甫知之甚深。而马阳也深有感触。

    因而,这新旧两党在朝堂上争斗,在国子监中也有争夺,不过。朝堂上争夺的是“权”,在国子监上争夺的却是“心”。…。

    士子心。

    将自己的主张、学说,

    灌注到三观还未完全建立起来的学子心中。自是有利于日后行事的,有时候甚至不需要自己如何去做,就能靠着这些成长起来的学子,搅动大势。。…。

    这个局面下,皇帝却安插一个人进来,用意就颇为值得推敲了。

    国子监博士不是什么普通职位,虽不是祭酒,但也有了在学子中传学的资格,本文来源:,邱言虽然年轻,可文成典籍,自成一家,让他去国子监教授学生,岂非是虎入羊群?

    这一点,王甫和马阳心中清楚。

    “皇帝这是要异论相搅?挑拨邱言和新旧两党的关系,让他彻底成为孤臣?”立刻,包括张链在内的不少官员,就有了种种猜测。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憋得住话的。

    一连两次意外,那位定王殿下,终于把圣旨读完了,接着退到一旁,饶有兴致的看着邱言。

    按照流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