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镇委书记-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芄旧辖豢晒鄣睦缶托辛恕!岸椒缋绰鄞骸保诵∑侥涎步不熬褪且怀§纾愣稳チ寺旆晌璧娜嗣癖摇S谑牵仙洗蠓⒄沟幕觯嚎飧龃由焦道镒叱隼吹呐┘液⒆樱耸贫希庞辛顺ぷ惴⒄埂@匣八担安撇宦栋住保衷谒菜挡磺宄氖掷锞烤够哿硕嗌僮时尽7凑蓖砭痛颐侨コ院O剩欢傧吕矗垡磺Ф嘣患思掖嚎燮ひ膊徽R幌拢盐颐堑笔焙苌偌囊锌ǖ莞〗悖ニ⒘嘶乩矗莸姆⑵保欢厮旱羧釉诹酥铰ɡ铩H缓笤俅颐侨ドD谩茨Α⒊瑁だ乜沽艘幌盗行丫苹疃环ㄅ宄庖桓黾ざ诵牡牟幻咧咕烤瓜蚜硕嗌偾星磺创丝杉话恪2唤鏊约悍⒘瞬疲耙蝗说玫溃θ臁保诩倚腥纠词粲谛〉埽闯闪耸导噬系睦洗蟆<改昙洌制诜峙阉绺纭⒌艿芤约爸抖⒅杜⑼馍纫淮笕呵拙於即戳耍直鹱粤⒚呕В蛄思柑ㄗ⑴绶刍然瞪璞福抛鏊墓靖绞舻幕疃杖胂嗟笨晒邸4送猓褂惺“踩囊桓龃Τぁ⒐蔡囊桓龃Τさ纫慌慷幼蹈刹浚剂粼诹四抢铮饧父隼舷缍际呛苡邪旆ā⑿械枚绲慕巧K砸涣柑欤俨坏醚缜肜囱缜肴ィ嗤泛瘸闪四镜模酵群瘸闪斯盏模宰雍瘸闪舜舻摹

  当然,我们也并非一味贪玩,乐不思蜀,忘记了此行的主要目的,而是见缝插针,去了德化街、太平镇等几个大型的农贸市场,考察食用菌的行市。在灌河的时候,我们也常常自吹为“中原名镇”,其实所有的“中原名镇”,没有一个真正出名的,只有一个县某个镇的乡镇企业做假电料,全国曝光,那才成了“中原名镇”。坐在灌河看世界,正是坐井观天,夜郎自大,到了广州,一下子渺小得近乎于无。广州历史上就是贸易繁华之地,一年两度的春交会、秋交会期间,全世界客商云集。我们考察的大市场,发往世界各地的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光是那食用菌,就有着数不清的名目。而且不论商品属性,还是包装装潢,都叫人惊羡称奇。我们就把能够了解到的、凡是能够人工栽培种植的食用菌的品名、产地、销路、价格、包装、货运方式等能记的都记了下来,有一些干脆买了样品带回来。收获颇丰,感慨颇多,信心也有了,决心也有了,办法也有了。

  真正出外转转,除了有一定目的外,更重要的是感受一下外边的气氛。整个广东省,都是一片经济发展的热土,“岭南春早”,这里自古属于蛮夷之地。在过去交通、通讯都不便捷的久远历史长河中,我们中原省可资骄傲的地方不少,卞州和朝天州都是古都,离中央最近,所以,形成了上边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下边就会刮风下雨。中原省在历次政治运动中,总是动荡得最厉害的地方。人家广东则不然,山高皇帝远,等中央的指示传到那里,黄瓜菜早就放凉了,所以,那里形成了我行我素的好传统,并不怎么听上边的那一套,群众的自发性、主动性、创造性也就多一点。再加上与世界沟通较易,出洋淘金的华侨数以万计,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经济历来比较活跃。这地方又毗邻香港、澳门,一旦开放,势如猛虎下山,很快就形成了锐不可挡的商品经济大潮。每去一次广东,就会感到有一次重大变化,没有一次不感到惊奇。别的不说,就交通条件的变化之快,是那地图印刷所不能赶上的。

  其间,我们由于有在广东省公安厅当处长的老乡,所以去深圳、珠海观光当然不再成为问题。于是,就到中英街转了转。这个地方,我因为已经去过多次,并没有多少兴味,只不过为了陪着春亭他们几个,不忍拂他们的兴头。他们也是满怀兴趣,但是,香港早已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看景不如听景,才那么三、两年的光景,这个地方却好像尘封了多少年的历史,大家波澜不惊,连购买一点纪念品的兴趣也不复存在了。

  

镇委书记 (18)
第十八章

  缴皇粮国税群众太踊跃

  征统筹提留干部真费劲

  “三夏”大忙,其实是群众的大忙季节,而机关干部忙的真正是夏粮征购。“皇粮国税”是祖先定制,几千年换汤不换药,是维系政权生存的必要条件,到了新中国也不例外。在大集体的年代里,“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生产队是社会的最小单元,谷上垛,麦上场,收打种,上下忙,公社一道动员会,调子很高昂,意义非寻常,生产队里出劳力,扬鞭催马送公粮。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将永远对那种红红火火的场面久违了。

  夏征开始以后,我们党委、政府做出部署,把四个管理区分成四个时间段,让群众分期分批进粮站交公粮。这个期间,我们又把机关干部分成几套人马,到粮管所去维持秩序。我和镇长在高潮期间,亲自到站上视察。粮所所长华秋明出来迎接我们这两个地方上的最高长官,领进临时搭建的交粮指挥部里,敬烟泡茶,生怕我们感到招待得不够周道。我虽然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但对交公粮的知识实在是少得可怜,更不要说统帅这么庞大的队伍为国家做贡献了,对于这些芸芸众生,在花花绿绿的标语口号中,把忙忙碌碌一季子的成果,晒干扬净,轰轰烈烈地交售爱国公粮,他们没有任何怨言,体现出来的对国家、民族的高度敬畏、负责和奉献精神,心里浮生出诸多感慨和敬意。我对秋明说,你就别瞎忙活了,我们还是到群众中去。

  于是,我们就开始对交粮的组织情况,为群众服务的情况,仓储情况,安全设施情况,有模有样的进行检查,少不得指手画脚的下达一些莫名其妙的指示,其实这些都是人家粮所工作人员早已安排妥当的。秋明跟住我们,屁颠屁颠地跑,边汇报,边唯唯称是,然后吆五喝六地安排下属人员,要求他们不折不扣地落实书记、镇长的指示。

  到了群众中间,刘春亭镇长带的一付大黑墨镜,在骄阳的照射下,熠熠闪光。老百姓一看就知道镇里的主要领导来到了他们中间,一个个面带敬而远之的神情,纷纷空出一条通道,让我们在人流中顺利穿行。由于灌河镇人均土地少得可怜,全镇人均仅有七分耕地,一到交公粮时,就形成了一大景观:不见车水马龙,只见人群熙熙攘攘,大多数群众推着自行车,驮着半口袋粮食排起长龙一般的队伍,很少有装满蛇皮口袋的。更奇怪的是,有一大部分群众提着一个个小学生用的小书包,里边装的也就是应当交给国家的爱国粮了。我们也扒住群众的口袋看一看粮食的质量,随口问一些不咸不淡的收成如何,交了公粮,家里还有多少库存的话,以示对民生的关怀。反正这年头,人们也不缺吃的,他们也乐意回答我们的问题,弄得我的心情十分良好。正在飘飘然的时候,听到一个过磅处一片吵闹之声,我就叫办公室王主任和华所长前去查看处理。

  过了一会儿,王世贵主任和华秋明所长跑到指挥部,向我们汇报,原来是二岗沟村一个姓明的群众,在交粮时,验质员在他的蛇皮口袋里插了一个签子,一看这粮食合格,在他的交粮单子上打了一个蓝色戳子,这个群众也不知是慌乱,也不知是不懂,扛起粮食咚咚咚咚地就进了仓库,吭哧吭哧背到上边,呼呼噜噜地倒了下去,急急忙忙出来以后,才发现本村别的交粮人还要罗罗嗦嗦过磅,就急扯白脸地给过磅员说自己的粮食没有称就堆进去了,过磅员白拉着眼表示,这没有办法,谁叫你不称就入库?他就要进仓库里重新装满再出来过磅,过磅员蛮横地说,你想得倒毬美,一入库,就是国家的粮食,“皇粮国库”你也敢动?!这个汉子就难为得哭了起来,一旁群众看不上眼,纷纷替他说话,过磅员说什么也不让他去装粮食,于是,人多势众,就大吵大闹起来。春亭说,“日他妈,真是邪门儿,哪有这‘二毬’不过磅就倒大库的事儿?”我说,“秋明,你把这事处理好,肯定是因为验质员没有给群众交待清楚。”秋明说,“反正百十斤粮食小毬事儿,我已经安排好了,让那个群众先回去,随后另行处理,反正不让他吃亏,这个群众就千恩万谢地走了。”我们对这个处理结果表示满意。

  接下来,就是结算。因为麦收以后,一年一度的征收农业税和“乡统筹、村提留”就要开始,不管群众交了多少粮食,要钱才是乡村两级干部的硬道理,这才是一场真正的恶仗。镇农经站早已把数字算好,任务分配了下去。灌河人由于交粮甚少,粮食结算款根本不够完成任务,群众必须自掏腰包,才能把钱给敛上来。这年头,没有几个群众是顺民了,工作量的确很大。老话说“小干大难,大干不难”,反正得使出九牛二虎之力,才可以把这一块钱抠出来。

  可巧,就是在这一年的结算方法上出了问题。过去一直沿用的是“户交村结”的办法,只要粮食任务完成,一算一扣,其余再去征收就是了,操作简单易行。我们却为今年用不用这个方法犯了不少踌躇。从广东回来以后,县里就通知我和镇长、抓农业的副镇长、农经站长,连续三次开会,安排今年的夏粮征购及结算工作。其中一次是从中央一直开到乡镇的电话会,朱总理要求严禁“户交村结”,必须搞“户交户结”,强调指出,这是“高压电”,谁也碰不得!现在,各种媒体比各级会议还快,这种上级精神,早已通过无线电波,用广播、电视还有报纸、杂志传到了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之中了,正所谓“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此,我们的党委扩大会就认真地开了一次,同志们说,“这个老朱,真不了解农村工作实际,哪能够全国上下,千篇一律?看来他老人家根本不懂农村工作,要是能让他老人家下到乡镇挂职几个月,当一当基层党委书记,他就不会下这个死命令了。”说归说,精神总得传达贯彻。我们分析了灌河的实际情况,我就下了话,算是决策。我说,总理的话讲得这么厉害,说明各地确实存在有大量的问题,不然不会引起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小平同志也说过,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就灌河的情况而言,用“户交户结”的办法,一家一户,几斤几两的去结算,发了钱再收上来,只能是折腾我们的老百姓。咱们权当是中央的高压电线扯不到咱这山沟里,想碰也碰不上。继续实行“户交村结”的办法,出了问题我担起来,真到时候把我拿下来了,咱们刘镇长接任我这个破书记继续干革命!听上去,大有着一股“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其实我心里很清楚,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就这样安排下去以后,并没有发现出了什么问题,各村群众上访,从来没有人拿着报纸找我们算帐,反映这件事情的。

  到了收缴统筹提留时,我想起“朝三暮四”的那个成语的来历,和班子里同志们商议后,定下一个调子:要一反以往的做法,要求各村一定要先把村提留收足,首先解决村组干部的工资问题,然后再考虑镇里统筹的这一块。虽然属于“豆腐一碗和一碗豆腐”换换说法,但这个决定竟然对村干部影响很大。大家说,过去几任书记,都要我们先把乡统筹部分收上来,村提留收上来收不上来由村里自己看着办,反正是“镇里情(落)囫囵村情(落)破”,年年都是最后村提留收不齐,大、小队干部发不下来工资,叫我们“只拉磨不吃麸子”,这次贺书记优先考虑我们这一块,我们没有说的,把镇统筹也一分不剩交上来!我说,不能光说大话,出水才看两腿泥,你们得立一个军令状,谁拉全镇的后腿,我就掂你支部书记“这挂弦子”!青石沟支部书记史敬先赌咒说,“要是收不上来,就不是熊做的!”镇里搞了三天一评比,五天一站队,把村干部逼得嗷嗷叫,到第十天头上,各村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只有小桐河、西关两个村仍然拽蛋,落后了一大截。联想我到任后,组织的“教育集资、民工建勤、夏粮征购”这三大战役,西关村没有一次顺利完成任务,我就在心里给这个软蛋支部书记方明伟挘狭艘桓龅雷樱藓薜叵耄鲎呕幔前颜庑∽幽孟吕床豢桑

  在征收统筹提留的过程中,日积月累的各种社会矛盾都冒了出来。哪个村都出现了一些“难缠户”、“钉子户”,他们以种种借口抵制交款。有的是因为宅基地没有安置好,有的是因为计划生育处理太过份,有的是因为上年结算不清楚,有的是办乡镇企业占了地,有的是开了矿,周边的土地没有复耕……反正理由很多,每天都有几个老大难村的群众到镇上访告状,哭哭啼啼,吵吵嚷嚷,骂骂咧咧。一般的反映干部作风粗暴的,处事不公的,贪污多占集体便宜的,还多少有一定的道理,也有一些纯粹是无理取闹。石盘沟村的苏国华反映的问题极为可笑,他说,还是在生产队那年月,有一次队里少给他分了一箩头红薯,这件事他上访了十来年,也没有一个干部给予解决,早晚不解决,要钱没门儿!老子不要说没有钱,有钱也不交给这些坑害百姓的干部!信访办牛主任给我说,这小子,年年都是以此为理由抵制交款。这家伙是个“养人专业户”,与他的又瘦又小的女人当超生游击队,串了大半个中国,生了五个孩子回到村里,孩子是不生了,就是穷得叮当响,别说交钱,一到冬季,还得吃政府救济。吃归吃,从来不承情,不骂共产党,光骂村干部,是一个典型的“滾刀肉”。

  兰家河村一个三十郎当岁的妇女,反映的问题更为奇特,她写了一个顺口溜,既状告村主任马恩义,又告了县人大副主任丁文强,因为文强是马恩义的外甥,因此就上挂下联了。告状信的题目是:“还管不管老百姓的死活”,内容是“山高皇帝远,强占耕地没人管;马恩义,占耕地,他的势力在县里;大队不管小队怕,他的势力在县人大;县人大有个丁文强,一家早已是商品粮;不管百姓管他舅,顿顿都吃红烧肉……”她第一次到机关,就往我屋里钻,上头扑面,嘻皮笑脸,描眉抹口红,镶着金皮的两个门牙,一闪一闪的,两只眼睛睃来睃去,让她坐下好好说话,她却把水蛇腰拧成麻花,一点也不安生,一看就知道不是好货,叫人恶心。于是,就叫来通讯员小马,叫他带这个破鞋女人找其他领导。尽管副镇长郑东方没有分管信访工作,因为小马一向和东方要好,有事没事好钻到东方屋里嘻闹,所以一顺腿就把这个女人给领去了。后来,东方给我说,“日他个妈呀,这个女人不得了,粘上我了,几乎天天来找我。开始还规矩一些,这几次一进我屋里,就暢开怀,不管不顾地露出白生生、长着黑呼呼疙瘩的两个大密密,拉着我的毛巾在里边擦汗……”我说,“东方老弟,你看得很清嘛,养眼不?”东方苦笑着说,“毬,咋不惹眼,看得我头皮发炸,所以我就害怕了。”我说,“怕啥,你只要不存心搞她,她也吃不了你。还是反映文强跟她舅的?”“不光是文强跟他舅,后来连支部书记也告上了,说支部书记给她写爱情信,信上说,‘不见你想你,见了你就想肏你……’”我一听这么肉麻,就给东方说,“这可不得了,她是想让你肏她哩。”东方呸了一口说,“脱光了摆到那里,也用脚夹个瓦碴盖着。不说这些恶心人的话,书记老兄,她这样缠我,你说咋办才好?”我说,“看来你不敢再管下去了,你把她交给法庭,用法律手段解决。”于是,她又来了以后,东方叫来法庭庭长李和尚,叫她把人领走,这女人一步一回头地说,“郑镇长啊,法庭解决不了我还找你!”谁知到了法庭,和尚把她交给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干警耿兆平调查审理,老耿到兰家河村了解了几次情况后,又闹出了大笑话:过堂后,李庭长判她输理,她当庭大吵大闹,闹得和尚一时火起,说她咆哮公堂,把她铐在了法庭院里的一棵槐树上,这女人抱着树,边哭边骂,“耿兆平啊耿兆平,你肏了俺还判老娘我没理!你的良心叫狗吃了……”可是自此以后,她再也没有上镇里闹过。

  上访就像吸毒,容易上瘾,只要一开始向上边“讨要说法”,就煞不住脚步。果子峪村的老吴太和石盘沟的孙国禄,是两个上访老户,也在其间兴风作浪。吴太说,我反映的是老问题,就是曲广远书记当政期间,逼我们种烟,收我们违约金的问题。你们当领导的睁眼看看,这是我搜集的中央政策,交上来的钱不退给我们,一辈子也甭想叫老子交一分钱。这是个实质性的问题,很叫人挠头皮,那时候收上来的钱,早已发了干部、教师工资,吃过饭拉过屎,上哪里去退?再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