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2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荣。

    鲁炅兵败,军队损失九成。南阳无兵,荆襄的防御迫在眉睫。兼任兵部尚书的左丞相韦见素十分着急,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山南军镇的主力丧失,防御力量减弱,朝廷要加强山南西道的防御。臣上奏加强襄阳的防御能力,在那里设第二道防线,保证朝廷运输通道的安全。”

    唐玄宗说道:“襄阳是朝廷物资来源的通道,要派一个得力的人去。招兵买马,尽快建立防线。如何操作?你与国忠协商一下。兵部拟旨,三省审核,用最快的速度办理。”

    韦见素到中书省,对杨国忠说道:“皇上要求加强襄阳的防守,要兵部出方案。兵部计划给襄阳太守徐浩拨钱,让他招兵两万,作为第二道防线,阻挡叛军,保证江南与长安的通道畅通无阻。”

    杨国忠心想,徐浩不大听话,而且与张垍张均弟兄的关系密切,对太子李亨很好,如果让他手上掌握了军队,就等于加强了对手。本来不愿让他招兵买马,但是襄阳必须加强防守,没有兵是不行的。他一时不好否决,对韦见素说道:“这事不要太急,让我好好考虑一下,采用那种方法最好。”

    韦见素说道:“皇上催得急,要求越快越好。兵部已经草拟了圣旨,讨论也来不及了。非常时期战场瞬息万变,一刻也耽误不得。时间太紧了,你若是忙不过来就划个押,我去向皇上上奏。”

第一百三十章 积极备战鲁炅获复职 侦察敌情哥舒上奏折2() 
    杨国忠听了韦见素的话,十分烦恼。瞪眼说道:“这押能随便画吗?那是要负责任的。南线很凶险,李巨去南阳,是皇上定的,究竟能起多大的作用,我心里没底。我看你也不大放心,不然的话,也不会向皇上上奏,请求襄阳招兵。所以要慎重。这样吧,你将草拟的奏章放在我这儿,我认真的看一下,明天一起向皇上上奏。”

    韦见素虽然不愿意,但没有办法,中书省不审批,他不能直接上奏皇帝。很不情愿的说道:“那好吧,明天我再来。”

    杨国忠匆匆忙忙的到宏发绸缎庄的密室,与他的一帮人商议,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张渐说道:“最好的办法是釜底抽薪,换掉襄阳太守,将徐浩调走。最好是换上丞相相信的人,”

    杨国忠说道:“徐浩跟我不一条心,他倒向了太子,与张垍打得火热。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他手里有兵。但要撤换他,也要有理由,找不到借口,韦见素会从中作埂,皇上不会同意。什么样的借口好呢?”

    宋昱说道:“吏部考核,徐浩政绩不行,能力一般,要担任襄阳的防守主官不合格,这样说,皇上会同意的。”

    张渐说道:“宋昱这办法行得通,应该给徐浩换一个地方,让他知道不紧跟丞相的结果。但临阵换将,非同小可,一定要有说服力的理由。除了徐浩的政绩之外,还得加一条,就是目前的襄阳太重要了,要一个有才能的人去坐镇。我建议宋昱去襄阳担任太守,他的分量够了。”

    宋昱说道:“我在中书省走不脱,我推荐一个人,魏仲犀是很好的人选,他在洛阳干过,熟悉郡县,这段时间在御史台干得有声有色。能力是公认的,对丞相又是忠心耿耿,是最好的人选。”

    杨国忠眼睛一亮,对魏仲犀说道:“你有什么要求?将两万兵放在太子相信的人的手里,我不放心。如果你愿意去,我就向皇上推荐。”

    魏仲犀心想,在京城自己只能算是一个跟班的,没有分量。到了襄阳可以独当一面,相对而言好多了。当即说道:“我是相爷手上的一个卒子,但我有一个要求,到襄阳之后,下面的官员要我说了算,将那些平日里与相爷作对的人都换掉。”“没问题,你仍然担任御史中丞,到任之后,你还是京官,而且襄阳还是你的,附带周边的几个郡。要撤销和任命官员,按正常的程序上报,五品官我上凑皇上,六品以下的,吏部直接批复,但你一定要掌握住这两万兵,保住襄阳。现在就去作准备,圣旨一到便立即出发。”杨国忠起身出了密室。

    到了兵部,杨国忠对韦见素说道:“兵部的方案我仔细看过三遍,加强襄阳防守非常正确。但是襄阳太守徐浩不行,吏部考核的政绩一搬,能力一般,难以胜任。”韦风素说道:“徐浩兢兢业业,口碑不错,大战在即,临时换将不好,先让他干一阵子,不行再换。”

    杨国忠将折子重重的摔在韦见素的面前说道:“那怎么行?封常清、鲁炅就是前车之鉴。我们这样做既是对皇上不负责任,也是害了徐浩。那么重要的地方,要是出了差错,那还得了啊,城池丢失了不说,还葬送了徐浩的性命。要是丢失了襄阳,朝廷就难了,还是要找一个有能力的能胜任的人去吧。”

    韦见素将文稿扶正说道:“选人是吏部的事,有好的人选当然更好了,你准备从其他州调呢,还是从京城中委派。”“魏仲犀怎么样?他现在是御史中丞,吏部考核是上上等,担任襄阳太守一定能够胜任。”杨国忠盯着韦见素说道。

    韦见素知道魏仲犀是杨国忠的人,一个河南府尹的属官,青云直上,一年多的时间就做到了正五品的御史中丞,还不到一年,又要晋升正四品,而且掌管两万军队。本不想同意。但是当他看到杨国忠犀利的目光时,改变了主意。轻声说道:“好吧,吏部已经定了,就按吏部的意见办吧。”杨国忠立即改为笑脸说道:“襄阳的位置太重要了,不能不让一个得力的人在那里顶着,要保证朝廷的物资供应通道的安全,责任重大啊。我们已经一致同意,现在就进宫上奏吧。”

    两个丞相联名上奏折,鲁炅兵败之后,唐玄宗也觉得襄阳是重中之重。当即画押,批准了奏折。魏仲犀与御史台交接事务,准备去襄阳上任。

    李巨到达南阳后,立即招来岭南节度使何履光、黔中节度使赵国珍、襄阳太守徐浩,宣读了圣旨,免去了鲁炅的一切职务。方岚上书,为鲁炅鸣冤。李巨说道:“圣旨必须执行,方将军的上书,我会向皇上上奏,不要再纠缠这件事了。”并且请出尚方宝剑,所有的将军都不敢出言。

    李巨对鲁炅说道:“鲁炅虽然撤销了一切职务,但还可留在军中,有话可向本帅说明。”“滍水河边,两军对峙,敌我双方都没有能力进攻。我军惨败是因为全力进攻,想渡过河流,一举攻克对手的防线。但中了敌人诱导之计,人数虽多,但武器不及敌人。我军的盾牌,挡不住敌人的驽箭。李元帅指挥对敌,一定要注意这些差距。”鲁炅不敢说圣旨有错,只能说弦外之音。

    李巨问道:“敌人的驽箭有那样厉害吗?”鲁炅叹息一声说道:“没有见过的人,都不会相信,但这是千真万确的实事。他们的箭头能穿透盔甲盾牌。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五万军队,怎么会这样惨败?”

    李巨点点头,让鲁炅带着他观看了他们的城防工事。李巨一边视察,一边听鲁炅的介绍。他对鲁炅的布防,相当佩服。对他的表现也十分满意,就想帮他一把。立即向朝庭写了一份奏折,用加急送呈兵部,注明上奏皇上。

    韦见素拿着李巨的上表到皇宫。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河南节度使李巨送来奏折,上报了整个河南道防卫叛军的部署。很有决心,看样子信心十足。他着重推荐了鲁炅的带兵能力,认为鲁炅有能力守住南阳城。请求恢复鲁炅职务,并让他主持南阳及江汉的防御。他本人要去坐镇谯郡,主持东线防卫,因为东线的防务更急,那里没有一个在战场上磨砺出来的将军坐镇,更需要他亲自主持。”

    唐玄宗看过奏折之后说道:“叛军的武器有那样先进?箭头的穿透力有那么强?是不是在替鲁炅说话?那胡羯骁勇善战攻击力强是实情。这还要他来提醒吗?”韦见素说道“他也是关心战争的发展,出发点是好的。”

第一百三十章 积极备战鲁炅获复职 侦察敌情哥舒上奏折3() 
    韦见素上报李巨的奏折,唐玄宗不以为然,对他说道:“朝廷从来就没有低估叛军的实力,剿灭叛军正在采用步步为营的战术。什么不能操之过急?朕看是要拖延时间。朝廷的兵力是叛军的三倍,还不加速攻击,一鼓作气歼灭叛军。这样大的军费开支,时间长了,朝廷负担不起,老百姓负担过重也会激起民变。要将平叛拖延下去吗?李巨简直是昏了头了。你认为鲁炅还能用吗?”

    韦见素说道:“启奏皇上,鲁炅与叛军对峙几个月,阻止了他们南下。执行圣旨对敌攻击,不想叛军来了增援。虽然大败,但退守南阳,部署得当,也算是立了一功。臣请奏恢复他的职务,让他戴罪立功。”

    唐玄宗点了一下头说道:“告诉李巨,同意他的方案,他要管好他应该管的事,其他的事不要他瞎操心。鲁炅担任山南节度使,要他死守南阳,如若失守,两罪并罚。”

    三天后唐玄宗圣旨就到了,鲁炅恢复了山南节度使的职务,立誓坚守南阳,流着眼泪说道:“皇上恩重如山,鲁炅决不撤退,誓与南阳城共存亡。”

    李巨放心了,对鲁炅说道:“南阳交给你了,按照我上奏的防卫计划,我马上前往谯郡死守江淮,拖住叛军主力。按照朝廷的战略部署配合哥舒翰、郭子仪剿灭叛军。但皇上对剿灭叛军仍然强调攻击,只字未提叛军的实力,我有种不祥的预感,你要当心,有恶仗要打。”

    鲁炅说道:“感谢元帅向皇上奏明实情举荐鲁炅,鲁炅肝脑涂地也要为元帅保住面子。叛军虽然是精锐之师,但是只要摆正心态,用心防守,还是能够周旋。几仗下来,我已经积累了经验,坚守南阳信心百倍。元帅安心守卫江淮,我们同进同出,相互照应。”

    再说王玄志用毒酒药死刘正臣之后,来到钟虎的营帐。含着泪说道:“刘元帅全军覆没,单人匹马冲出重围,但是全身是伤,简直成了一个血人。来到我的营帐。将帅印交给我之后,对我说道,他愧对皇上,要我带领军士继续战斗,可他再也支持不住了,伤重致死。”

    钟虎听到之后,心想从战场逃出,到营地有百里路程,刘元帅如果负了重伤,如何能奔行到达。知道这里面有许多不实之处,但他现在只有一人,如果稍有不满,就会遭遇同刘正臣一样的下场。他见风使舵,凑近王玄志说道:“刘元帅孤军深入,自食其果,如果早听王元帅的话的,就不会是这样的结果了。要论计谋,王元帅比刘元帅强多了。从今之后,我跟定王元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王玄志说道:“你是刘元帅的心腹爱将,这事无论如何也要将实情告诉你。刘元帅的兵没留一个,你是去侯希逸那里呢,还是留在我这里?”钟虎说道:“侯希逸和刘元帅一样,是个莽夫,能有多大作为?我相信王元帅,刚才已经说了,现在就投到王元帅的麾下,冲锋在前。”

    王玄志笑了,连声说道:“好说,好说,有了钟将军,我王玄志是如虎添翼了。你现在是从四品的宣威将军,我向皇上上奏,晋升你为正四品的忠武将军,做我的先锋官。”

    钟虎与刘正臣是从禁军中一起打磨出来的生死之交,两人虽然没有拜过把子,但感情甚深。他知道王玄志做了手脚,才使刘正臣丧命的。内心想为他报仇,表面上做出感激涕零的样子说道:“刘元帅全军覆没,钟虎到了日暮途穷的境地,王元帅收留并委以重任,如同再造。钟虎将竭尽全力,全力以赴,为王元帅两胁插刀,愿肝脑涂地粉身碎骨。”

    王玄志十分满意,对钟虎说道:“我已经派人找来了一付巨大的棺材,那本是一个有钱的员外做给自己百年之后用的上好棺木。已经将刘元帅盛敛了,你认为是就地安葬还是上奏皇上之后再安葬。”

    钟虎知道王玄志在试探他,当即说道:“上奏皇上就不必了,他是柳城郡人,家在平卢。就按照当地的习俗将其盛敛,到平卢安葬好了。”

    王玄志说道:“看来你也愿意退回平卢,我们的意见一致。侯希逸还不知道刘元帅的事,我去请他来。到时你帮我澄清一下。”

    侯希逸正在进军,突然王玄志的中军退了回来,只好停止前进。天色已晚,就地扎营。心里正在纳闷,正在前进的军队为什么会退了回来,是不是遇上了叛军的阻击?正在这时王玄志的传令官到了,说军中出了大事,要他去王元帅的营中商议。接到邀请,他有一种不祥之感,快速来到王玄志的帐下,进门就说:“来帐下议事,怎么不见刘元帅?”

    王玄志装出一副悲伤的样子,还掉了几滴眼泪对他说道:“刘元帅突击过快,中了史思明的埋伏,被几万叛军包了绞子,在铁桶一样的包围圈中左冲右突,我带领中军前去救援,折省了五千人马,将他救出,其时他已经身负重伤,所带领的前军全部死在山谷之内。我亲自上前去拔他身上插着的箭矢,他握住我的手说,‘王大人,进攻蓟城的担子就交给你了,好自为之。’手一松便闭上了眼睛。呜呼,刘元帅啊,你怎么就挺不过来呢?”

    侯希逸很是不信,逼问了一句:“一个生还的军士都没有吗?昨天他命令我后撤,是在中了埋伏之后作出的,应该出了敌人的包围圈了。”

    王玄志说道:“是出了包围圈,但是他发出命令之后,就再也支持不住了。他的部下,只有他的裨将宣威将军钟虎当时和我在一起。刘元帅进入到了十几里长的谷地,那里的地势十分险要。刘元帅当时了意识到危险,快速推进,想尽快通过。前军全部进了山谷,叛军先用驽箭在两侧山岗射击,然后派铁骑猛冲,我用车驽攻击敌人守卫的出口,史思明的猛将骆悦把守,没有让一名军士出谷。他们居高临下,我军想入谷解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钟虎是跟随刘正臣的裨将,也是刘正臣的亲信。这一点侯希逸是知道的,他又问了一句:“钟虎人呢?”

    钟虎穿着孝服,出现在营帐的门口,王玄志说道:“侯将军不相信我说的话,你来证实一下,刘元帅是不是中了叛军的埋伏。”

    钟虎根本就没有听到王玄志说的话,内心之中,根本不信任王玄志。认为刘正臣死得不明不白,里面一定有隐情,一时间没有答话。

第一百三十章 积极备战鲁炅获复职 侦察敌情哥舒上奏折4() 
    钟虎没有说话,王玄志盯他又说一句:“侯将军怀疑刘元帅的死,你是他的副将,将实事说给侯将军听。【本章节首发…爱…有…声…爰亲⊥�罚╓的全是真的,我们的确中了叛军的埋伏。”他装出死心塌地跟随王玄志的样子,实则是要暗地里调查。为了等待时机,必须假装,表面上不能让王玄志看出任何破绽。

    侯希逸也认为王玄志没有说真话,一来他投诚不久,不便与王玄志论理。二来与刘正臣的感情不深,两人虽然星星相惜,但不至于冒着危险为他出头。因此只在刘正臣的灵前祭奠,没有提出其它要求。

    王玄志放心了,他原来准备对付不测之需的所有做法都没能用上。很高兴的对他说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要将这里的情况告诉朝廷,刘元帅临终前让我接替他指挥,我想听听你们的意见,还有没有必要向蓟城进攻。”

    侯希逸说道:“刘元帅的两万精兵全军覆没,王元帅也丢了五千人马,剩下的军队不足两万。已经没有能力进攻了,能守住平卢就对给叛军威胁。兵力不足,只能防守。因此说来,在目前的形势下,应该退守平卢,不宜出击。至于如何向皇上报告,那是王元帅的事了。没有圣旨,不好改变计划。”

    钟虎说道:“皇上的圣旨怎么办?违抗圣命是要杀头的。如果郭子仪在西面攻击,我们没有配合,朝廷追究下来怎么办?”侯希逸说道:“郭子仪肯定没有攻击蓟城,不然的话,史思明那里有兵来伏击刘元帅?”

    王玄志说道:“侯将军说得对,郭子仪一定是虚报战功,他们甚至于连云中城都没有攻下。向朝廷解释的事我来办,责任由我来负,我向皇上上奏折,说明原委。我们就在平卢牵制叛军,郭子仪到达蓟城的时候,让他向我们求援,那时再出兵不迟,拿下蓟城我们也有功劳。现在再向蓟城进军,等于前去送死,史思明的伏兵正等在那里。我们要吸取刘元帅的教训,保存实力。”

    钟虎没有再提反对意见,王玄志带领军队退回平卢,他也住进了帅府,并且立即向朝廷上了奏折。

    王玄志的奏折到朝庭了,兵部接到奏折。韦见素看过后,合起奏折。猛的站起来双手扶案,长出一口气说道:“这又是一道失败的上表,又是一支军队全军覆没。这个王玄志,人家都悔恨自杀了,还上奏他的过失。”王玄志当然不会将整个战役的真实情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