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风波-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麟快步进入,手上举着胡大来的上表,上前说道:“启奏皇上。国子监学子胡大来,上表请求到河南,投奔封常清到前线抗击叛军。”唐玄宗说道:“国子监学子请求上前线,是大好事,要鼓励他。”高力士将上表呈到他的案前。

    李麟说道:“此子在国子监学了七年,才华不错,虽与进士无缘,但这种精神值得赞扬。”唐玄宗拿起上表,认真看了起来,点头说道:“文采不错,不比那些进士逊色。国子监的学子愿到平叛一线,朕十分欢喜,特授予他从六品的振威副尉。跟随封常清一起到洛阳招兵。”

    天宝十四年冬月十七,封常清从长安动身,身边多了一个穿绿袍的胡大来。两人谈今论古,很是投缘。出了延兴门,策马飞奔,日夜兼程赶往东京洛阳。

    河南尹达奚珣出城迎接,封常清说道:“府尹大人亲自出城迎接,常清深感不安,此番剿贼,大家联成一心,众志成城。皇上命我总理河南平叛之事,有府尹大人协助,何愁那胡羯不灭。”

    达奚珣说道:“国难当头,封元帅挺身而出,来河南保卫百姓家园。作为河南的父母官,出城迎接还不应该吗?前日毕思琛特进大人已经带来了皇上的圣旨,河南府已经尊旨,在各个郡县张榜招兵。”

    封常清到达洛阳的临时帅府,毕思琛已经在那里等候。他马上传令,各个郡县十日之内将新兵送到洛阳。河南招兵十分火热,封常清清点兵器粮草,计划训练新兵,准备迎战安禄山。

    何千年拿下太原后,立即派骑兵回报安禄山,安禄山带领大军,浩浩荡荡而来,何千年亲自出城迎接,请安禄山进入帅府。安禄山立刻升帐,所有的将领集中到帅帐。安禄山说道:“本帅已经奏明圣上,任命史思明为蓟城副留守,镇守河北。任命蔡希德为河东副节度使兼云中太守。任命张献诚为博陵太守。”

    他环眼扫了一下帐前的将军,没有人提出异议。继续说道:“皇上要我们快速进京保驾,但杨国忠的死党不肯让路。他们挟天子以令诸侯,阻挡本帅进京护皇。为了尽快进京,本帅安排,兵分三路,一路由蔡希德带领向北进击。攻取马邑1、雁门郡2和云中。拿下城池后,继续向西进攻,一个城池一个城池的拔取,从北路攻向长安,捉拿叛贼。一路由史思明指挥,仍由何千年、高邈为先锋,回头攻取河北境内的郡县,清除杨国忠的死党,稳定后方。本帅带领主力,田承嗣为先锋,向西越过吕梁山区,直捣长安,活捉杨国忠。”

    田承嗣领兵向长安进击,走到吕梁山边,只见在险要之处,有一坐军营。官道挖断,营盘前有一道三丈宽两丈深的壕沟。一名身穿绯袍的将军,站立在营盘之上,对着田承嗣大声吼叫:“叛军听着,有我白孝德在此防守,你们休想过去。”

    田承嗣说道:“杨国忠的死党,能阻拦进京护驾的大军吗?自不量力。”带领一队精兵,纵马舞刀带领精锐直冲过来。

    白孝德在栅栏后指挥守军发射驽箭,密集的箭雨撒泼在冲锋的人群上。田承嗣手中陌刀,舞得风雨不透,保住自身没有受伤。但那些跟随他的军士没有他的本事,纷纷中箭,叛军伤亡惨重。

    田承嗣见到身后成片的倒下,不得不退了回来。他组织人马再战,连续冲锋五次,该因白孝德拼命抵抗,加上险阻和工事,叛军过不了壕沟。田承嗣无奈,回报安禄山。安禄山骑上花斑豹来到营寨之前,观看地势。

    王承业听说叛军攻打营寨子,赶忙来到营垒之上。他对白孝德说道:“我们已经丢了太原,如果让叛军越过了吕梁山区,我们的罪责就大了,皇上追究下来,我们的脑袋瓜子都要掉了。因此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隘口。”

    正在这时看到安禄山来到寨前。王承业马上对白孝德说道:“调三支伏远驽过来,对准那骑花马的胖子射击。”

第九十二章 同窗相会布衣谈平叛 两军对垒叛军换方向(三)() 
三支驽箭呼啸着向安禄山迎面射来,田承嗣上前用陌刀帮他打掉一支,安禄山挥起马鞭打掉一支,身体向前伏在马背之上,躲过了第三支。旁边的护卫立即过来,簇拥着他退到一百丈之外。

    安禄山深知兵法用马鞭指着营垒说道:“王承业死保杨国忠,在此拼死守御,而且吕梁山区沟谷纵横,隘口很多,利于设伏,我们不能冒进。与其双方缰持,不如后退一步,从其他方向迂回过去。”带着兵将返回太原城。

    何千年、高邈二将率领精兵数千,回攻河北,先行开路。河北境内州县皆为安禄山管辖,因此大多数守将丝毫没有抵抗,直接开门投降,表示与杨国忠脱离关系,不与朝廷往来。

    一些县城虽然不乏忠贞汉人,终究因为城内兵少,而且准备不足,纷纷弃城而逃。勉力守城的,则被何千年、高邈率领精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而那些抵抗的唐朝兵士,大多数被何、高二人屠戮,结果甚惨,不留任何余地。他们一路之上,或诱、或战,没有遇到多大的抵抗,轻轻松松的拿下了许多郡县。很快就要拿下河北全境,逼近黄河。

    太原城内,安禄山坐在帅案之上,杨光翙被捆绑得严严实实,站在他的面前。杨光翙虽为阶下囚,但傲气十足,不愿低头。他微闭眼睛,神色阴鸷,不曾正眼瞧安禄山。安禄山双手扶案逼视杨光翙良久,思之再三。突然问道:“你可愿意降我?去劝降王承业。”

    杨光翙说道:“我身为大唐之臣,死为大唐之鬼,怎会投降大唐反贼?是我疏于防范,被你设计抓住,只求一死。”

    安禄山站起身来,缓步走出帅案,神色阴沉的说道:“杨光翙,你虽然自负忠良,但在朝廷上巴结杨国忠,因其举荐才得到太原副留守这个官职,殊不知杨国忠乃误国误民,欺君瞒上的大奸臣?尔等欺瞒圣上,何忠之有?”

    杨光翙冷笑:“杨丞相虽然专权,任意行事,但他至少比公开举起反帜的胡羯要好。”安禄山勃然大怒,即刻命人斩了杨光翙。田乾真觉得杨光翙是一条汉子,本想出言相救,不想杨光翙死志早定,激怒安禄山,田乾真虽有此心,但找不到出言的机会。

    安禄山与众将商议:“如今杀了杨光翙,夺了太原,此地乃战略重地,又是大军东归的必经之地,必分兵驻守方可。现在吕梁山区地段险恶,不利用兵,王承业死保杨国忠,守住隘口,大军不能西进。而杨国忠的党羽甚众,那些人死心塌地跟着他,他们不明圣意,阻我大军,你们说大军应向何处?”

    严庄说道:“前者主公安排蔡希德西进,命令史思明回军进攻河北,何千年、高邈作为先锋,攻城夺地,安静了后方。此番主公应该带领大军南渡黄河,进攻东都洛阳,然后回师长安,捉拿杨国忠。”

    安禄山对众将说:“大家可有异议?”众将低着头一言不发。安禄山猛然端正身体,威严的命令道:“命令博陵太守张献诚,驻守太原,总管太原地区的防务。史思明驻守蓟城,总管河北防务,稳固后方。安忠志率领七千精兵屯守土门,保证蓟城的门户畅通。其余众将随我南下渡河,攻克洛阳。”

    张献诚是张守珪的儿子,张守珪原为范阳节度使,是安禄山的老上司,曾用心提拔了安禄山。安禄山重用老上司的儿子,自是以报恩之举来笼络人心。安忠志本来姓张,他是安禄山新收的义子,改姓安。作战勇猛,甚得安禄山喜欢,尤其对他忠心。自是全心全意屯守土门,安顿了后方,保证河北老巢不出事,才可无忧无虑的大胆进攻洛阳。

    安顿已毕,安禄山带领阿史那承庆、崔乾佑、田承嗣、田乾真几员大将,浩浩荡荡杀向黄河边。

    常山④郡地处要冲,卡住河北通向河南的通道,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安禄山必取之地。常山太守颜杲卿,是安禄山一手提拔起来的官员。十年间将他由八品官提升到四品,可说是另眼相看。但此人行事忠直刚正,甚有主见,不乏谋略,懂得屈伸之道。安禄山拿下太原之后,他就知道这是反叛朝廷。

    现在安禄山率领大军,气势汹汹杀奔常山而来。常山城中惊恐万状,很多官员要弃城而逃。颜杲卿当下与众人商议,他说:“我的这个太守是安禄山一手提拔起来的,但是他现在擅自起兵,打着清君侧的晃子反叛朝廷,我们不能跟随。是否依城据守,大家发表意见。”

    部下诸将各有难色,长史袁履谦说道:“安禄山兵锋太盛,我们常山兵少,难挡其锋,守城无望。”颜杲卿的亲信卢逖说道:“常山城池太破旧,又无兵将,如何能挡叛军的铁蹄。一言以蔽之,我认为不可能守得住常山郡。要保护常山的百姓,太守只有另想办法。”

    颜杲卿脸上显出不安之色,颜泉明说道:“杨国忠欺蒙皇上,安禄山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去捉拿杨国忠,很多人都很赞成。他没有公开反对皇上,而且还打着保护皇上的名义,不好与其对抗。况且安禄山对父亲十分信任,还是观望一下,看他下一步的行动,如果只是对付杨国忠,不宜反对。”

    袁履谦立即附和说道:“公子说得有理,现在安禄山打着捉拿杨国忠的旗号,很多人都知道杨国忠专权贪腐,都跟着附和。太守大人虽然已经看出他的反心,但贸然对抗,一是力量不够,必败无疑。二是支持和响应的人不多,不能组织力量。还是先顺从他,看看后面的情况再说。”

    颜杲卿知道部下的想法,心中已有打算,忽闻探子报:安禄山大军已抵达藁城。众人听闻,大惊失色。袁履谦在诸人中素有发言权,他小心翼翼奉劝颜杲卿:“现在形势紧迫,太守的决定直接关系全城官员和百姓的生命。我建议放弃守城念头,和其他郡县官员一样,迎接安禄山大军进城。”

    颜泉明也跟着说道:“安禄山如今要收买人心,轻易不会杀降,只要父亲大人敷衍得当,非但全郡百姓将士得救,父亲也能得到重用。”颜杲卿见防守之事已不可为,便命袁履谦拟表,亲自前往安禄山所在的城池,迎接安禄山来常山郡。

    安禄山虽然提拔了颜杲卿,也深知他读书甚多,忠君思想浓厚,正担心他会不会反对他时,忽听颜杲卿已经到城下迎接他。安禄山大喜过望,命令安忠志代表他策马出城,前来迎接颜杲卿入城。

第九十二章 同窗相会布衣谈平叛 两军对垒叛军换方向(四)() 
颜杲卿进入帅府,向安禄山行参拜之礼后说道:“安将军西去为国除害,常山太守颜杲卿自当举郡迎将军。”安禄山走下帅位,亲自扶起他说道:“颜太守年事已高,不用行此大礼。杨国忠软禁皇上,皇上密令我进京护驾,捉拿叛臣。但是杨国忠的死党在吕梁山阻挡大军去路,只有南下黄河,迂回潼关,进京勤王。”

    颜杲卿说道:“杨国忠专权,天下皆知。元帅带领军队,波澜不惊向长安进军,常山乃要冲之地,有我守卫,不会有事。元帅放心前去,捉到叛臣杨国忠之后,也在皇上面前保荐一下杲卿。”

    安禄山很高兴,乃命人前去张罗筵席,要亲自与颜杲卿把盏。安忠志带着颜杲卿和袁履谦去了酒楼。高尚对安禄山说道:“颜杲卿对唐玄宗忠心耿耿,不会完全听从主公的,此人不可重用。”

    安禄山说道:“颜杲卿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年龄虽然大一些,但处事公正,能力很强,为常山太守镇守后方可行,毕竟老太守在抚慰人心方面作用很大。”

    严庄献一计:“若能以其子为人质,带在军中,颜杲卿必不敢反叛主公,死心塌地的跟随主公。。”安禄山说道:“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那样作显得太小气。如果利禄都吸引不了他,他儿子的生命怎能左右他呢?”没有采纳严庄的建议。

    当即去了酒楼,对颜杲卿大加赞赏,又赐了许多金银,但颜杲卿年事以高,不便升他的官。他执着颜杲卿的手说道:“颜太守为我讨伐杨国忠立下大功劳,我无以为报,还请颜太守继续执掌常山太守之印,为国尽忠。”

    颜杲卿不敢推辞,喜笑颜开,收了金银,重新领了太守印。但对身上的绯色官服甚为不满,对安禄山没有升他的官耿耿于怀。安禄山又对袁履谦说:“袁长史也可继续任原来的职务,尽心协助颜太守安顿常山。”袁履谦领命谢过。

    安禄山吩咐完毕,下人报:“筵席已经准备好了。”安禄山笑道:“颜太守年岁已高,又如此英雄,虎父无犬子,如今筵席已摆就,何不请颜太守的公子们都来赴宴,我倒很想看看颜太守公子们的英姿啊。”

    颜杲卿思虑,这胡子已经对我有所怀疑,要拿人质了,这鸿门宴难吃,可又不得不吃。当即回道:“犬子都在长安读书,皆是懦弱不堪之辈,哪入得了安将军法眼。”安禄山神色不郁,颜杲卿乃笑道:“对了,倒是有个不成器的儿子,喜欢舞枪弄棒,现在常山城中,若安将军不弃,老夫就叫他随安将军一道进京诛乱,或许路上还可以帮点小忙。”

    安禄山佯作欣喜:“颜太守有此英雄公子,何不早点告诉我?严庄,你叫人快快备马,去请颜公子前来赴宴。”

    严庄领命,怕颜杲卿耍花招,命何千年带领精兵,亲自望常山进发。不多时,便有探马回报:“已经进军常山,控制了常山城。”安禄山这才放心。酒宴已毕,颜杲卿与袁履谦自回常山。颜杲卿突然仰天长叹,袁履谦不解,对他说道:“大人如今保了太守之位,又卸去血光之灾,为何忧闷。”

    颜杲卿指着身上绯袍说道:“我为大唐太守,本有官制服饰,如今改换门庭,如何穿的还是这身衣服?”心中不服。袁履谦听罢,已知其意,也叹息道:“我为大唐长史,怎可与穿这身衣服的太守共事。”二人相顾而笑,对没有升官十分不满,内心之中已经有了起兵抗击安禄山之心。

    安禄山抚慰颜杲卿已毕,乃与众将商议,如今大军南进,一路顺畅,当马不停蹄继续望黄河进发。阿史那承庆等将提醒道:“常山地势非常,非但可以南下,亦可以西进。西边有一井陉口,乃是千古险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应派一支军驻守,防止唐军由西来攻击。”安禄山便命裨将李钦凑率领三千军士防守于此。安禄山大军则继续向黄河口挺进。

    河南的各个郡县,忙着招兵,五天时间,已经招募了新兵六万多人。但军需物资不足。封常清正在与达奚珣商议如何装备到位。

    忽然到探子报告,安禄山的主力已经到了黄河边,眼看就要过河了。封常清当机立断,带领六万新兵去前线抗敌。

    达奚珣说道:“这些招募的兵勇,都是市井百姓,未经任何训练,战斗力很弱,如何能挡安禄山的铁骑。。”

    封常清说道:“时间紧急,先训练一段时间,叛军过河也不容易,还有陈留的张介然将军,可以抵挡一阵,有一月的训练时间即可。”当下将六万人分成三个军团,他自己亲带一军,毕思琛带一军,另一军由他的老搭档段秀实带领。

    几天的接触,封常清对胡大来另眼相看,命他带领三千新兵,自为一营在中军段秀实的节制下,可独立作战。

    平常情况下,正六品的上镇将也只带五百军士,从六品的中镇将只能带三百军士。因为大量招收新兵,缺少带兵的将领,所以多了十倍。

    有了三千兵士,就有了本钱,虽然家当不大,已有了发展的基础。胡大来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日夜操练士兵,每天加班加点。弄得他的部下怨声载道,有的还偷偷的告状。

    封常清则十分看好他,对中军统制段秀实说道:“这人在国子监读了七年书,看他训练军士,甚有章法,将来可堪大用。”段秀实说道:“元帅放心,他在我的帐下,不会吃亏。只要是才,一定能让他发挥。”

    为了加强对黄河北面的防御,封常清察看地形,下令拆毁洛阳北边黄河之上的河阳桥①。这座贯通南北的官道上的大桥,是河北、河南的交通枢纽,封常清认为毁掉它,可以阻止叛军从北面进攻洛阳。

    此举大可不必,每年的腊月,黄河便开始封冻,到时候大军从冰面上过河比从桥上过还要方便。

    六万新兵,要地方屯驻,需要场地训练。洛阳乃繁华之地,屯兵太多影响居民。东京留守李憕和河南尹达奚珣出到军营中看望将帅,李憕对封常清说道:“洛阳本城有两万多守军,元帅的六万新兵驻扎在这里,施展不开,我建议到黄河边上,找一屯兵的地方,到时也便于过河攻击叛军。”

    封常清感到为难,六万多人不是个小数目,到那里驻扎,当地的百姓也会感到恐慌。达奚珣说道:“北面的虎牢②是训练军队的好场所,虽然长期未用,如果修理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