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手机连接游戏仓库-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的。

    如果不是隔得太远,老妈恨不得像以前那样,为他准备好从年头到年尾的衣服。

    陈正谦好无奈,拜托,我又不是小孩子了,哪里还用得着像以前那样,还要妈妈帮忙买衣服,大人的审美观跟年轻人的,真的差得挺远的。

    现在自己有能力了,当然也要为爸妈着想一下,过冬的棉衣跟羽绒服,多买几套,反正花不了多少钱。南方没有供暖,冬天湿冷刺骨,虽然爸妈身体都还好,但是暖和总比冻着要好。

    听了陈正谦的话,李晓梅又开始埋怨了:“家里有不是没有,用得着乱花这个钱嘛?”

    不过当看到陈正谦拿出来的羽绒服,还是满心欢喜地接过来,试穿一下,尺码差不多,到时候里面穿上保暖毛衣,就差不多了。

    哎呀,你说着城里人还真会享受,这么轻的衣服,穿在身上,居然这么暖和,感觉里面夹层放了暖片似的,可比厚重的大外套舒服多了。

    陈正谦点点头,理所当然:“为什么不用,赚钱不就是为了花吗?等什么时候,你的花钱速度超过了你儿子的赚钱速度,你再来担心乱花钱这个问题吧!”

    李晓梅竟无言以对,自己儿子这么能赚钱,自己在农村这里一个月能花多少啊,哪怕不考虑省着花,东买西买的,一个月也用不了5000块。而且家里什么都不缺,也没什么要买的。这样还真的显得自己担心太多了。

    然后是鞋子,陈正谦这次,除了帮爸妈买了几套过冬的棉衣以外,还买了几双棉鞋,还好他记得爸妈的鞋子尺码。

    李晓梅嘴上虽然个子埋怨陈正谦,但是试穿起来,还是喜形于色的。儿子孝顺父母,这本来就是好事一件,真不枉自己辛辛苦苦把他拉扯大,总算是熬到头了。

    她看了看时间,已经十一点多了,很快要吃午饭,可是家里又没剩什么食材,儿子难得回来一趟,当然要吃点好的,天知道他在外面有没有好好照顾自己。

    于是急急忙忙地站起来:“家里没什么菜了,你先待在家里休息下,我出去买点菜回来。”

    陈正谦看着她风风火火地骑上她的小电动车,出门到镇上的集市去了。

    先把几件羽绒服挂到父母房间柜子里,鞋子也放到衣柜旁边,然后再回到自己的房间。

    房间的摆设,跟自己上次走之前,没什么两样,不过桌子上还有床沿上,连半点灰尘都没有,想来是母亲经常进来打扫。想到这里,陈正谦心里暖暖的。

    也许是宅邸风水符真的起了作用,“福祉盈门”的风水效果很不错,待在家里,陈正谦感觉比待在粤州那间大别墅还要舒服,感觉空气都清新很多。

    门口的蟠桃树和葡萄藤,也有了不少变化。

    蟠桃树树干比上次走之后,粗了不少,也高了不少,现在看来,起码有三米高了吧。树皮粗糙,沟壑纵横,越来越像西游记里面的蟠桃树了。顶部枝繁叶茂,叶子比农村普通的桃树要更大更长,颜色也要更深一些。

    不出意外的话,明年二三月份,桃树就可以开花了。这边偏南方,桃树的花期要早一些的,一般是二月到四月,果期也要早一些,一般是六月到九月。

    不过蟠桃树会不会属于例外,这个陈正谦就不能保证了,到时候就知道了。

    至于葡萄,按理说,这个季节的葡萄,叶子早已经掉光了。但是院子里的这株,还顽强地保留了一部分新嫩叶子,还在不断地延伸自己的藤条。

    陈正谦很期待,明年六七月份的时候,架子上挂满了葡萄,会是一副怎么样的诱人场景。

    虽然已经是冬天,但是农村还是一片盎然的绿,放眼望去,都是绿草绿树和各种路边的野花。

    陈正谦趁机修炼了一会儿呼吸吐纳,发现效果比在别墅要好,也是神奇。难不成这“福祉盈门”的家居风水,还能像传言那样,可以聚集天地灵气不成?

    这时候,老妈骑着她的小电车回来了,买菜的篮子里面,装满了各种食材。

    停好车子,老妈笑呵呵地说:“今天的菜不错,我就多买了点,还有一斤瘦肉跟一斤排骨,顺便买了半边白斩鸭,待会跟胡萝卜莲藕一起炖汤。”

    南粤人家,最喜欢熬汤了,骨头汤又是大补,用慢火炖上一阵,绝对味道鲜美!

    看来还真买了不少东西,陈正谦想要帮忙,不过被老妈赶出了厨房,不让他动手,说什么坐着等吃就好了。

    看着老妈开心地忙碌着,陈正谦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老妈耳边就有了白发。虽然虎骨酒可以强身健体,但终究挡不住岁月啊!

    “门前老树长新芽

    院里枯木又开花

    半生存了好多话

    藏进了满头白发

    ……”

    为什么想到这首歌,会有种想哭的冲动呢?(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二章 变化

    午饭只有陈正谦和老妈李晓梅两个人吃,老爸陈国伟前几天接到一个小工程,隔壁县的,中午不回来吃饭。

    陈正谦一口气吃了三大碗白饭,然后又喝了两大碗排骨浓汤,顿时舒畅了。

    李晓梅看着他吃得多,别提多开心了,恨不得让他多吃点,多长点肉呢,看起来这么瘦,真替他担心。男孩子不长结实一点,怎么会有女孩子喜欢。

    吃完饭,陈正谦就出门走走,当作饭后散步。

    先是去奶奶家看看,跟爷爷奶奶还有二婶打个招呼,然后跟几个堂弟堂妹、表弟表妹玩了下。发现自从上次给他们喝过金柳露之后,都变得聪明了不少,学习成绩现在都是班里面的尖子生了。估计按照这样下去,努力一点,考到鹤城一中去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而且身高也有了明显的增长。

    问了二婶,都说几个孩子身体健康得不得了,连感冒发烧也没有出现过。

    这是好事,陈正谦也替大家开心,没有什么比家里下一代健康成长更重要的事了。

    出了奶奶家,顺着水泥路边走边看。

    记得这条水泥路,还是08年才开始修的。为了响应国家新农村发展政策,也为了某些人的政绩面子,大搞形象工程,争取评上什么“先进农村单位”,从市里到镇上都下了死命令,每条村都必须修好水泥路。

    然后就开始每家每户收钱集资了。就是不知道有多少钱是真正用到了修路上。

    事实上,修好路之后,确实方便很多,起码不像以前那样,一到下雨天就变成一片泥泞,穿着雨靴都走不动的那种。各种污水混在一起,穿着凉鞋简直不敢下脚。

    现在好了点,不过也就好一点,农村的路,别指望像大城市那样干净。

    这几年陈正谦都在外面读书,除了放假时间外,其他时候很少回家,已经很少有机会在村子里闲逛了。这样一路看过来,发现变化还真不少。

    比如说新增加了好多座房子,都是两三层楼起的,周围几户人家还好,都还认识。上边村的他很少过去,不怎么熟悉,远远看过去,门口没有人,也不知道是谁家的。

    还有自己印象中的好几棵大树,夏天树下总是坐满了打纸牌或者闲聊摇蒲扇的老人,现在老人大多没了,大树也消失了,只剩下一个木桩头。

    到底是什么致使这个贫穷的小村庄发生了这么多改变,陈正谦也说不清楚。

    还有,现在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娶了媳妇成了家。

    不读书去打工的那些,很少有到25岁还不结婚的。很多人在外面打工,认识了某个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过年的时候往家里一带,也就成了。基本上都是20出头就已经成家了的,说不定更早一点,十八岁不到就已经抱上孩子了。

    这种情况在城市估计不多,但是在农村,简直普遍到不行。

    陈正谦记得,自己某个小学同学,初中刚毕业,就跟一户人家的女儿摆酒了,估计现在他的儿子,已经开始读小学了吧。

    之前老屋隔壁的,他们家女儿,十五岁读初中时候,就跟班里面一个男生好上了,结果惹得她老父亲大怒,扬言要打断那小子的腿。后来,两家还是成了。至于过得幸不幸福,只有当事人才知道了。

    过年的时候,陈正谦还看到她抱着孩子回来探亲呢。

    面对这种情况,陈正谦只能感叹一声,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了。

    反正村里面的年轻一代,陈正谦认识的,跟他年纪差不多的,没几个是还没结婚的,搞得他自己反而成了异类了。

    全世界都充满了恋爱的酸臭味,只有我还散发着单身狗的芳香。陈正谦这样默默地安慰了自己一句,心里想着,过年要不要带个女朋友回来过年呢?

    其实他心里面挺羡慕别人那种,从校园到婚纱,从青丝到白发的夫妻感情的,不过总感觉自己没有那么好运气。或者说,还是差了点,没有到那种水到渠成的地步?

    哎,还是别想那么多了,感情这种东西,实在太复杂了,还是顺其自然吧。

    走着走着,陈正谦碰到几个比较熟悉的大爷大妈,然后很有礼貌地笑着打了招呼,或者多聊几句没什么营养的话。

    “没错,我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到大都这么有礼貌的好孩子!”陈正谦忍不住给自己点了一百个赞,一点都不怕自己骄傲。

    除此之外,他还碰到了另外一个熟人,一个小时候的玩伴——陈志扬。

    陈志扬比他大一岁,当初读完高中就不读了,跟着他堂哥去鹏城那边厮混了几年,开头几年过年时候,大家见面还聊几句,现在也不知道他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陈正谦见到陈志扬,远远地就跟他打了声招呼。

    眼前的陈志扬,跟印象中的没有太大差别,不过比以前更成熟了些,再也不是当年那个拿家里钱去买四驱车,结果被他爸绑在树上抽的小捣蛋了,也不再是那个一起放学一起到桌球场去打桌球,谁输了谁给钱的赖皮猫了。

    一块钱的桌球台租金,能打一下午呢。不过得小心不要被村里的大人看到,不然往家里一告状,回家就等着挨揍吧!

    不过,那些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大家都已经长大了,感觉可以聊的话题也就更少了。

    陈志扬见到陈正谦,一时间还挺吃惊的:“陈正谦?你怎么在家?”

    陈正谦笑笑说:“不用上课了,就抽个时候回来一趟呗,陪陪爸妈过过日子。”

    “你还没毕业?我怎么听说你发了大财?”陈志扬更加吃惊了,这跟自己了解到的,貌似有点出入啊。

    “是赚了点小钱,不过我要到明年六月份才毕业,对了,你现在什么情况?”陈正谦不愿意在自己身上谈太多话题,含糊着扯过去了,反问陈志扬。

    “还能怎么样,像以前那样瞎混呗!”说到这个问题,陈志扬一脸不在乎。

    陈正谦就笑着问:“你也不小了,你爸妈不催你带个女朋友回来结婚?”

    谁知道陈志扬说了句:“我有老婆了啊,不过没钱摆酒而已!”说完耸耸肩,表示无奈。

    陈正谦真的吓了一跳,自己一点都不知情,就问他:“什么时候的事,我都没听说过。”

    “七月份的时候吧,我把她带回来给我爸妈看过了,他们也不反对。”

    陈志扬挠挠头:“就是礼金这些比较麻烦,对方要五万块钱,我一时间拿不出这么多,也就先搁下了,明年攒到钱就娶她回来。”

    看他一脸幸福德意的样子,陈正谦表示猝不及防又被塞了一口狗粮。

    怎么说呢,五万块钱,对于城里人来说,或许算不上什么大数目。因为现在城里结婚,起码要一房一车的,不然免谈。有些还要十万礼金给娘家的,或者什么“万紫千红一点绿”啊,什么“三斤三两”啊,什么“小舅子的读书钱”啊,“小舅子的彩礼钱”啊……

    呵,小舅子的彩礼钱也要姐夫给?敢情你们这是卖女儿呢!

    然而这种情况真的是司空见惯。

    农村情况就好得多了。

    陈正谦表示,自己五个表姐三个表妹出嫁,娘家礼金收得最多的,都不超过一万,然后娘家这边直接换成一套家具跟50寸液晶大电视了,还倒贴了5000块。

    例如表哥江弘毅一家,表姐出嫁的时候,尽管大姨丈对男方家庭不是很满意,但是他们给的8000块礼金,表哥转身就换成了家电送过去,从电视冰箱空调到婴儿车都齐全了。

    表哥说了,咱家虽然是穷了点,但是不至于连嫁女儿的彩礼都出不起。

    五万块钱,对一个农村出身的打工仔来说,确实不算少数了,不过看他的样子,似乎甘之如饴,陈正谦也不好说什么。

    两人简单聊了几句,实在找不到什么共同话题,陈志扬说自己还有事情,就先走了。

    道别了陈志扬,陈正谦回到家,发现家里多了个客人。

    来人就是这条村的村长——陈荣良。(未完待续。)

第二百一十三章 捐款

    按照辈分,陈正谦应该喊陈荣良叔公的。

    整个村子,算上三代以前,其实都在五服以内的亲戚关系。所以他喊一声陈荣良作叔公,其实也没错。

    陈正谦刚一进到院子,看到老妈在跟陈荣良在聊天,心里有些诧异,想他怎么会出现在这里。

    更没想到的是,陈荣良看到他出现,顿时就站起来,很热情地跟他打招呼:“小谦回来了呀,好久不见你,好像又长高了不少,人也帅气了啊!”简直热情到连陈正谦都有点招架不住。

    “荣良叔公好,今天这么有空啊,吃饭了没?”陈正谦笑了笑,知道他说的都是客套话,虽然自己真的长高了变帅了。

    另外,“吃饭了没”可以说是国人最常见的打招呼方式了,这点在农村表现得更加明显。

    只陈正谦是不知道,陈荣良今天过来是为了什么事。按理来说,自己家跟他关系算不上亲近,勉强算在五服之内,不过两家人一个在上村,一个在下村,平日见面的机会都不多。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到底是什么事呢,陈正谦心里就奇怪了。

    “是啊,你桂英叔婆去田里干活,我过来看看鱼塘里的鱼,经过你家门口,就顺便进来坐一下。”陈荣良哈哈一笑。

    他是个老烟枪,随身带着简易的塑料瓶制的水烟筒,时不时抽几口,说话间也会偶尔忍不住低头点一撮烟丝吸两口。

    陈正谦表示已经习惯了,他爷爷以前也是这样,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也是这样,甚至有些小孩也会模仿,倒是青年人喜欢抽香烟多点。

    说到鱼塘,村里一共有五口鱼塘的,分布在三个不同的方位,其中陈正谦家这边就有两口鱼塘是挨着的。陈荣良家的,恰好就在陈正谦家旁边,面积大概五亩左右,以前还种着莲藕。夏天到了,池塘里面会盛开一朵朵漂亮的莲花,调皮一点的小孩子,会用竹竿绑上镰刀,想办法摘到莲花。

    陈正谦自然不会随便去摘别人的莲花,嗯,他是指使别人去干这事的。

    小时候的陈正谦,对村长他们家有一口鱼塘很是羡慕。

    毕竟在农村,自家有鱼塘,成为一名鱼塘主,就意味着一年四季都有鱼吃,这是多少小孩子梦寐以求的事啊!他小时候就梦想着,有一天自己能够承包下一口鱼塘,里面养着数不清的罗非鱼和草鱼鲢鱼,然后大声地告诉全世界,这口鱼塘是我家的!

    貌似这个执念一直伴随着他成长,就算到了今天,他依然对鱼塘念念不忘。

    “荣良叔公今年鱼塘收获不错吧,大概什么时候捞鱼呀?”既然提到了鱼塘,陈正谦就笑着问了句。每年这个时候,都是鱼塘收获的季节。

    陈荣良摆摆手笑了说:“下个月先捞一回,年底再捞一回,正月初十再捞一回,就差不多了,今年收成一般,现在养鱼不容易咯。”

    农村鱼塘里的鱼,以四大家鱼为主,产量不高,但是味道都挺鲜美,至少比外面买的好吃。原因在于不是规模化养殖,不会喂养各种激素饲料,而是喂的青草跟菜叶子,虽然长势慢,但是绝对是纯天然的农家鱼,鲜活得很!

    就像村长家的鱼,在家的时候,陈正谦总能看到他或者他老婆,挑着一担担的青草或者菜叶子或者番薯叶,抛到池塘里去,然后引起一群群的鱼来疯狂抢食,拍起一阵阵水花。

    陈正谦决定开门见山,就直接问:“荣良叔公,你还是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吧。”

    见他都这样说了,陈荣良也不好再拐弯抹角,就笑了笑,说:“其实叔公这次来,是想找你爸说点事的,不过你爸不在,跟你说也一样。”

    陈正谦点点头:“叔公你说,我听着呢。”

    陈荣良开口说了:“是这样的,上次村里开会,提议说要修缮一下村里的祠堂,这个每家每户都要按人丁出钱,大家基本都同意了。不过还不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