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第一日不落帝国-第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同意,文化向心力的表现无非就是吸引力比离心力更大的结果。我们拥有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新引力,只要通过大量的宣传和交流展现在异国民众面前,足够我们利用了,用不着去实践测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真理。”白佳说道。(未完待续。。)
第210章 伽色尼的自由化
    第210章 ;伽色尼的自由化

    辰基书院小会议室。准备散会的李基拿起一份资料看了看。

    “这些计划为什么还没有执行?”李基拿出伽色尼攻略的目录指着其中的几个问道。

    “正在执行中,我们签订的新条约就规定了平等传教的条款。我们印度和东南亚的直辖领地和总督区对伽色尼境内的清真寺开放,只要他们有钱买地新建清真寺,就同意浙西清真寺派遣传教的阿訇去建立新的基地,我们也可以在其境内自由的买地修建佛寺和传播帝国的一切。

    就现在来看,在日薄西山的伽色尼推进的条款还是很不错的。地方看到中央的软弱和控制力下降之后很快开始了分裂活动。大批的封建主找上我们在各地的领事馆,希望得到军火和贸易援助,争取独立和更多的地盘。

    看来伽色尼的分裂近在眼前了。”白佳得意的说道。

    “你得意什么?伽色尼分裂有什么好处!”

    “好处可大了!一个长期内乱不断的国家,其军费开支绝对一场巨大,我们可以通过非武力的办法彻底控制这个国家,保证让塞尔柱和喀喇汗国等伊斯兰教国家无话可说。我们还可以实践一下如何在一个内战不断的国家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模式。彻底证明市场经济和自由化的贸易是唯一的经济增长核心推动力。

    只要我们将所有经济增长的要素都试过一边,未来的经济学终极理论就可以提前问世了。一个大一统的宏观经济学增长模型足以媲美物理学的大一统理论了。”

    “你什么时候有这个野心的。简直就是对我们团队的洗劫。你知道我们需要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建立这个符合诸多假定的环境吗?你这是要逆天啊!”

    “嘿嘿!”王能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

    “这是一件好事,我坚信必将取得成功。我们完全可以保证这个完全分裂的国家所有诸侯都成为我们最听话的仆从。每个部落和村子都会成为最坚定的亲华派,因为只有帝国可以在战乱中为他们提供原本伽色尼政府提供的安全环境、秩序环境、福利环境。而且我们可以提供更多。谁能抗拒一个拥有无限资源的外部势力?”

    “伽色尼虽然是突厥人统治的伊斯兰国家,但是人口在长期的内忧外患中难以增长。到现在也只有不到千万的人口的伽色尼几乎快要被曾经的下属们搞死了。塞尔柱帝国的统治者祖先就是伽色尼王室下属的诸侯,未来灭亡伽色尼的古尔王朝也是其下辖的臣属。现在的伽色尼君主阿劳乌。杜乌拉。阿布。赛义德。马斯乌德。本。易卜拉欣简直就是个毫无存在感的废物,和他的先祖马哈茂德相比,简直就是萤火虫和太阳相比。他在我们数年前大力的经济援助和免息贷款的支持先竟然还是没有搞定国内此起彼伏的独立风潮,各地的总督世袭化也成为了难以根除的趋势,大的诸侯(大部落联盟和兵马强盛的总督)竟然和塞尔柱人或我们勾结在一起图谋最高权力的宝座。

    这样看来。他简直就是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啊!我建议把他彻底废除,另外再立一个绝对听话的傀儡成为我们将这个曾经的大国收入囊中的编制人员算了。全伊斯兰世界的精神领袖,哈里发穆斯泰兹希尔(阿拔斯王朝在失去实权之后的第28任哈里发。实际上仅仅只是一个精神上的宗教领袖)就是一个最好的傀儡。在号召力上伊斯兰世界没有人能超越哈里发,他就像基督教世界的教皇,但是他又没有教皇那样的权势和实实在在的像教廷那样的组织。伽色尼的乱局实际上就类似我们民国时期的军阀混战时代,正是外国势力进入的黄金期。一个傀儡一样的国家元首至少还是要有一点拿得出手的东西又不能威胁到我们。最好这种东西就是随时可能被消灭掉的影响力。比如信仰和道德之类的。

    伽色尼内忧外患将会慢慢空心化,将会变成披在这个国家身上的一层标签,我们将控制这个国家的一切,所有的战乱和动荡就是我们自导自演的程序。仅仅只是验证我们的理论就花费这些代价值不值得只有后人才能评说了。”

    “在伽色尼自由化之前,所有的生产资料几乎全部都属于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和军阀总督等势力,在我们打开其国门之后,他们当地会出现一大批的新的既得利益者来代替那些旧式封建主。我觉得商人势力太过于单薄了,还要加上新的市场化的农业土地资本家即新贵族来帮衬。否则那些宗教守旧势力和军阀根本不可能在新的框架下投降。”白佳支出着力点。

    没有足够的代理人和走狗。这就是帝国主义在半殖民地最大的困难。为了学习后世的先进经验,穿越众同意了开放留学生战略和沿海开放口岸的租借计划。大量的在租借地兴建大型公共设施和超越各地清真寺的综合大学。通过贸易网络一步步侵入整个伽色尼的境内各个居民点。

    除了总督们控制下的沿海区之外。内陆的大批阿富汗山区部落几乎全部都受雇于帝国的矿产公司和纺织公司。民风彪悍也不能当饭吃,这些人口不超过千人的部落几乎都是全身心的投入了或者说被动卷入了穿越众规划的全球分工体系中。昔日面积超过5百万平方公里的大帝国在1040年后就消失了,伽色尼军与塞尔柱突厥人在丹丹坎决战,伽色尼军溃败,丧失了在伊朗和中亚的全部属地,呼罗珊、花拉子模相继落入塞尔柱帝国之手,印度地区开始出现若干独立的穆斯林小王朝。如今不到百万平方公里的伽色尼王国仅仅只有大片的兴都库什山脉山地和物产匮乏的阿曼湾到印度河口的海岸可能就是因为太贫瘠。所以塞尔柱人看不上这些地方。

    为了验证自己的经济理论,打造一个超越极限的经济环境,没有和平红利、没有人口红利、没有改革红利、没有资源红利的伽色尼只能依靠贸易和外资来发展。这种独特的环境只有强大的外力才能保持。穿越众也是需要一个证据来证明自己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理论是符合时代的最好政府经济政策,什么重农抑商或者重商主义都弱爆了。

    这个条件独特的国家简直就是一个完美的实验小白鼠。除了西南面的大海,整个国境线都处于敌对国家的包围中。一无资源二无安全,简直连日本这个岛国都不如,起码日本还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呢。一个内部分裂近在眼前,外部众敌环绕的国家经济几乎不可能稳定的发展,这是一个基本的常识。穿越众为了打破这个常识。并没有使用强大的军事或其他势力改变这种岌岌可危的政治军事局面,而是单方面的使用势如破竹强大资金优势死命的砸钱。海量的金钱以极低的利率和众多监管使用方向苛刻条件长时间的借给了为数众多的代理人和封建主,光第一期为期三年的以海关和税收为担保的贷款就高达2亿龙元。90%的初期贷款和投资都花费在了交通设施的施工建设上。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也是深入穿越众内心的。同样也深入无数合作伙伴和海外产业的主管心中。

    仅仅这一项,穿越众就掌握了伽色尼99%的物流和商品批发业。不管这些总督和地方封建主有多么贪婪无耻,也没有人敢打华夏帝国的投资的主意。沿海码头和内陆商栈附近无数阿拉伯海盗和马匪被绞死的尸体告诉了所有人帝国的力量和决心。

    在各个支柱产业产业上安排垄断和区域经济单一化就是重点。信德地区就是一个代表,沿河地区只种植甘蔗和水稻。兴都库什山脉分片包干。一万平方公里为一个单位,只搞境内最适宜的某种单一商品生产。

    大批的贸易订单和跑马圈地的代理人涌入伽色尼各地,大量的游牧民族部落紧密的团结在这些仿佛一夜之间出现的封建主包税人周围一起发财,妇女成为了纺织工,儿童成为了牧羊人,成年男子几乎全部都成为了矿工和伐木工。大批的纺织订单和原材料采购订单被塞进各个部落酋长和长老的帐篷里,随着一车车的矿石木料初级工业原料和毛织品皮革等初加工产品被运走,大量的生活消费品和建材被运进一个个部落。

    这种快速推进的商品化正是由大大小小的封建主积极主动推进的。犹如后世的传销一般,每发展一个部落加入市场。产销商品达到一定规模就能得到某种帝国商品进口代理权或极其稀缺的奢侈品贸易进口配额等奖励。这种先进的推销机制迅速的摧毁了地方保护主义和自给自足的传统家庭经济,将无数的家庭和势力卷入市场化的大潮。大量的资本和技术输出导致伽色尼经济爆炸式的强劲增长,半年内的gdp就实现了30%的增长,进出口贸易额增加了4倍。

    高速扩张的贸易网点几乎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就覆盖了整个伽色尼境内,大大小小的封建主几乎一夜之间就拥有了过去十倍的税收收入(大量的贷款即使放在银行生息也足以超越封建主那点可怜的地租收入),每天征收到城镇买卖商品的平民城门税和交易税就忙不过来的税吏们几乎抽不出时间到乡间征收过去传统的人头税和农业税了,这一块几乎全部被承包给了帝国买办们兼职的包税人了。

    这种间接和隐蔽的手段又获得了整个伽色尼上上下下的财政权利,成为了巨额贷款和投资最高级别的抵押品和分期还款保证。

    在军事上,穿越众做的更加过分,不光打死众多的匪徒,收编了大量的流民和破产者,还在众多地方势力间制造互不侵犯体系,直接抢了所有雇佣兵和军队的饭碗。大量的军事开支从大大小小封建主的预算中被砍掉,绝大多数的封建主都选择了和帝国合作,除了少数维持治安的军队和护卫,各个势力边境的防御工事都被拆除,由帝国保证他们的地盘安全。只要有人敢越界进犯,帝国将出兵扫平他。

    这种变相把持伽色尼军事的做法实际上彻底根除了内部的混乱和大大降低了殖民成本,试想一下,一个没有军队的国家在外来势力面前有什么抵抗力。这种分裂的局面是所有帝国主义的最爱。(未完待续。。)
第211章 环阿拉伯海经济区
    第211章 ;环阿拉伯海经济区

    作为帝国经略的最西端区域,环阿拉伯海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收到帝国政府的密切关注。自从朱罗国被灭之后,这个庞大的区域就成为了继南洋之后的第二个淘金区。因为庞大的辐射范围和诸多商业网络,这个几百年来一直源源不断为阿拉伯人创造财富的后花园成为了帝国眼中的肥肉。

    直接连通地中海诸国的波斯湾——两河流域商路和红海商路都是流淌着财富的现金之河。即使不看中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光一个人口资源就让无数帝国的寡头们垂涎不已了。从科伦坡的帝**事基地往西,一直到帝国在瓜达富伊角新建立的渔村,大批的帝国商船活跃在各个航线上和阿拉伯人商船争夺市场份额。

    在最初的几年,阿拉伯人的商船还能依靠主场优势沾点好处,但是在帝国先进的航海科技树的全方位竞争下,马上就溃不成军了。什么牵星术之类的落后技术和在帝国高比例尺的等深线海图面前弱爆了的原始海图之类的破烂几乎都快成为古董了。

    商业竞争是无情的,帝国全方位的领先自然会让这些靠海吃饭的阿拉伯从业人员失业破产。大批的失业人员只好被迫去当海盗和渔夫,这些除了驾船和航海之类的技能比较熟练之外没有其他谋生技能的可怜人只有两条出路。

    帝国只给了他们一条,那就是学会基本的汉语充当帝国扩张的炮灰和雇佣军。

    遥远的航海目的地从所有阿拉伯商船队主人的贸易名单上消失了。每一个被挤兑到只能龟缩在近海和内海航线和本家兄弟抢那一点微薄的土特产贸易利润的阿拉伯富商都陷入了恶性循环。

    原本只能通过暴利的跨国贸易和远航贸易利润维持的大船依靠利润微薄的近海贸易那点可怜的资金根本无法维护那惊人的吞金巨舟。海员和船长的薪资被迫降低到仅能糊口的地步。大批的裁员和废弃的船只在各个港口‘飘着’。

    通过非暴力的手段挤压阿拉伯人的发展空间就是帝国的外交和贸易政策。环阿拉伯海地区简直快成为帝国的内湖了。印度西海岸和波斯湾以东的沿海都是帝国的实际控制区,阿拉伯半岛虽然没有租借和独占港口,但是也几乎陷入了半包围。从索科特拉岛到亚丁湾南岸。从吉布提到苏丹港,加上十字军控制的亚喀巴湾和廷布以北海岸线,半岛实际上已经落入了帝国的包围。只要穿越众愿意,随时可以封锁半岛,让一针一线都到不了麦加和麦地那。

    帝国疯狂的倾销工业品和粮食也导致了各国严重的危机。伊斯兰最大的两个国家塞尔柱和法蒂玛几乎都快被搞死了。没有实现高度中央集权的两个封建国家大部分的军费都是由各地大大小小的封建主承担的。帝国在耶路撒冷安插的钉子——所罗门集团疯狂的走私军火和物资到十字军国家,武装起来的十字军战士在和塞尔柱法蒂玛这两个强敌面前毫无畏惧。亚喀巴被攻陷之后,十字军一路向南。一度攻陷了圣地麦加西部出海口的重镇——廷布。向东的扩张则受到了马立克沙的高度重视。

    当年穿越众因为救活了塞尔柱的君主马立克沙而获得了大量的优待,避免了塞尔柱陷入分裂和内讧,又不断的通过外交和经济合作强化王权。帮助马立克沙中央集权,从而在塞尔柱获得了大量的特权和租借地。这些地方成为了走私物资到塞尔柱敌国的最好掩护场所,成为了十字军军队物资来源的重要中转站。但是深得制衡之道的持有者更加积极的出售军火和物资给更富裕的塞尔柱和法蒂玛,做了一回吃了上家吃下家的无良国际军火商。

    在宗教的激烈意识形态冲突下。交战双方几乎打出了狗脑子。帝国出口的军火和物资等于是火上浇油的巨大鼓风机和化油器。双方的战争规模也比历史上要大得多。不光是使用了大量先进的装备和军火,参战的人员数量也屡创新高。这些东西的来源无疑来自于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量中东与中国的大量直接贸易带来的利润和财富吸引力。

    十字军国家为了获得直接帝国贸易的出海口,突破塞尔柱在东方贸易陆地上线路上的封锁和法蒂玛在红海中的海上封锁,几乎使用的吃奶的力气。

    交战双方虽然得到了财富和贸易源源不断的输血和支持,但是战场就像一个血肉磨盘,不断的消耗双方的战争潜力和资源潜力。所罗门伯国的诸多犹太人通过经营十字军国家的海关、承办包税权和承销战争债券,得到了大量的特权、土地、人口和财富。成为了帝国西方的合作伙伴中最富的流油的势力。

    到了帝国在红海西南部建立了苏丹港时候,十字军彻底的占领了廷布。并且开通了直接航行到苏丹港的航线。在帝国和塞尔柱的强力干预下,十字军停止了对法蒂玛控制下的麦加麦地那的攻势。签订了一个三年期限的停战协定。

    虽然大量的士兵和民夫都是在教皇和修道院教士们的蛊惑下不远前来寻找升上天国和居住在地上天国耶路撒冷的机会,但是千里征战只为财这句话用来形容十字军封建主一点都没错。

    整个阿拉伯沿岸地区的社会矛盾从伊斯兰内部的诸国斗争变成了华夏帝国控制的伊斯兰两个大国和十字军诸国之间的斗争。很多骑士和低级贵族都在一次次战役中获得了罗马教廷认可的战功,成为了新征服地区符合教法的高级贵族。不少新晋子爵和男爵得到的封地产出的效益比本国那寒冷潮湿的老家要高出十倍。

    这种相对于可怜老家的那点实物地租收入高得多的收入吸引力极大,自从直航的港口打开之后,垄断地中海航运的威尼斯人和热那亚人就急坏了。百年后鼓动西欧封建主进攻同样信奉天主的君士坦丁堡的商人提前感受到了强大的竞争带来的厄运。大量的低级贵族和破产农户被欧洲封建主们运输到中东散布主的荣光。随之而来的就是富裕起来的封建主和犹太人合作开办的东地中海航运集团在黑海、爱琴海和东地中海争夺贸易市场。大量的埃及土特产不是运往西欧消费,而是在富裕起来的近东地区被领主们和东罗马帝国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