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26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泰考虑再三决定把这个难题交给朝廷来解决。反正秦泰没有处理这件案子的权利,反正秦泰不想出名。就把这个难题交给高拱和张居正去头疼吧。秦泰把案件的供词和线索分为三份,其中秘密抓捕的司库张某和书办齐某,还有巡抚衙门李某的供词,加上军官秋经武的,全部一式三份。一份秘密送给冯保,一份秘密送给张居正,一份走正常途径给内阁。冯保的信由锦衣卫飞鸽传书送达,最慢三天后可以收到。给张居正的是用锦衣卫的快马急送,估计五天后可以收到。这时候送往内阁的那一份刚刚出湖北,送到京城需要最少十天。这段时间张居正和冯保可以商量对策,是公开审理还是秘密处理,或者是直接销毁所有的证据就当这件事情没有发生过。秦泰的本意是公开审理,还段新高一个公道,还老百姓一个清楚明白。但是这是不大可能的事情,因为朝廷需要脸面,也需要太平。一旦这件事情公开的话,各地衙门就会乱,军营也会乱。就算不牵连到其他地方,这一次也要拿下一大批的文武官员,这么做会影响湖北的局面的。秦泰最不愿意看到最后一种办法。要是张居正和冯保决定不了了之的话,他们就会想办法不让最后一份资料到内阁。这样的话就代表张居正不想处理这件事情,段新高就没有了翻案的机会。秦泰最希望朝廷重视这件事情,派出一个大臣找一个理由去湖北。秘密地处理这件事情,把一些罪大恶极的人找理由处理了。一些涉案不深的官员警告一下,最后在小范围内为段新高恢复名誉。

第十五回 巧辨真假十五

    了结这里的事情后,秦泰不愿意在这里多呆,决定马上离开这里。之所以要急着离开,是因为秦泰不愿意在这里想起段新高。丘二明显有点失落,但是展小小告诉他,他的事情展小小已经顺便报上去了。要是有可能的话,丘二可以离开这里去大城市发展了。丘二很高兴,他知道像展小小这种大人物是不会骗自己的,看来自己真的能够离开这个鬼地方了。

    在审问司库张某的时候,秦泰意外得到了关于小灵子在段新高那里的线索。这个张某知道自己做了对不起段新高的事情,觉得良心过不去。所以在离开这里的时候,偷偷一个人来老百姓为段新高建的衣冠冢谢罪。没想到被暗中守候的锦衣卫抓住了,得知这个人就是县衙原来的司库张某后,丘二真的很高兴,没想到这个人自己送上门。张某本来不愿意说出真相的,可是经不住锦衣卫的吓唬,还有他知道了秦泰的身份。他虽然没有见过秦泰,但是通过段新高和小灵子,知道不少秦泰的事情。当他得知这个年轻人就是比段新高还要厉害的秦泰的时候,他就知道自己已经完了。为了少受一些痛苦,为了让自己好过一点,更是因为觉得对不起段新高,所以张某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

    张某和小灵子几乎是先后脚进的衙门,不过待遇不一样。小灵子因为有秦泰的推荐信,段新高马上安排小灵子去刑房当书办。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小灵子是处理刑事案件的老手,段新高刚好缺少这种人才。张某因为是自己要求来衙门的,所以段新高需要一段时间考察张某的为人,就把他安排给小灵子当助手。张某本来看不起装老练的小灵子,没想到小灵子的本事不差,就连段新高也觉得自己捡到了宝。后来张某细心和理财本事渐渐显露,段新高任命张某为衙门户房书办。

    小灵子经常在休息的时候,为大家讲关于秦泰的事情。通过小灵子的讲述,让大家渐渐了解了秦泰等人的为人。段新高更加敬佩秦泰的为人,把秦泰当做自己的偶像。段新高也根据小灵子的特点,为小灵子安排学习安排。小灵子成为了段新高重点培养对象,段新高甚至于把小灵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看待。段新高就是太关爱小灵子了,所以在出事后一定要把小灵子赶走。

    张某告诉秦泰,在段新高心里小灵子分量很重,除了这个小灵子外,段新高还有一个叫格尔好的心肝宝贝。说起来也奇怪,这个叫格尔好的小伙子是小灵子带来的,据说是小灵子在路上救下来的。他也是一个鞑子,所以大家都以为他是小灵子的兄弟。可能是因为都是鞑子的缘故,两个人不但长得很像,而且关系很好。段新高在欣赏小灵子的同时,也发现这个格尔好是一个好苗子。格尔好几乎和小灵子同吃同睡,一起上班一起学习,大家都说格尔好是小灵子的影子。段新高本来想收这两个孩子当学生的,后来出了事情后,段新高把他们两个人都赶走了。从此之后张某就不知道小灵子和格尔好的下落了。

    展小小好奇地问过张某,这个格尔好真的和小灵子长得很像吗?张某回答展小小的提问,两个人在一起可以勉强分出区别,要是分开出现的话,除了段新高一般没有人分清楚。张某一边回忆一边告诉展小小和秦泰,小灵子比格尔好矮一点,格尔好比小灵子性子野一点,小灵子比格尔好白一点,格尔好比小灵子话多一点,小灵子比格尔好沉稳一点,格尔好比小灵子暴躁一点。不过大家知道一个秘密,小灵子喜欢青色,格尔好喜欢绿色。为了区分他们,两个人总喜欢穿不同颜色的衣服,所以大家看衣服的颜色就可以知道谁是谁了。

    张某告诉秦泰夫妻,他并不看好格尔好,因为张某知道格尔好一个秘密。格尔好不但私下经常一个人出去吃好吃的,而且脾气并不好。小灵子把格尔好当自己的兄弟,小灵子吃什么格尔好就有什么,小灵子从来不吃独食。但是格尔好经常一个人出去打猎,补充营养却从来不给小灵子带回去。而且格尔好经常把怨气和怒火发泄到尸体上,把死者当做猪肉一样乱垛。为此段新高多次训斥过格尔好,格尔好不但没有改善,而且经常在受了段新高批评后乱砸东西出气。相比之下小灵子不但比较沉稳,而且不会把心里的怒火发泄在别人或着东西上。张某和其他人都愿意和小灵子在一起,不愿意和格尔好多接触。张某是一个比较敏感的人,他觉得格尔好很假,并不是真心对人的人。

    秦泰想起了小灵子信里提到的新东家,就把这个名字说出来,问张某知道不知道这个人的来历。张某回想了一下,马上记起了这个人。张某告诉秦泰,这个人不简单,至少不是一般的人。张某并没有和这个直接接触过,但是他知道这个人的一些事情。这个叫千日的人,“千日”不过是他的雅号,他的真名张某也不知道。之所以叫“千日”是因为还有一个人雅号叫“百月”,两个人合称为“日月双辉”。他们是这里两个外来的地主,是这几年才来这里定居的。不过他们好像都是做过官的人,不但懂得衙门的规矩,而且人缘不错,认识不少当官的人。这个“千日”比“百月”年纪小一点,但是也已经四五十岁了。这个年纪本应该在家享福了,但他却十分关心朝局。经常来衙门打听事情,而且时不时查看朝廷发往地方的塘报。段新高并不喜欢这个经常对衙门的事情指手画脚的前辈,但是出于对老人家的尊重才没有开口。大概在段新高出事前不久,这个千日老人突然告诉段新高,他又被朝廷重新委任为知府,虽然只不过是同知身份出任知府,但是不久之后就会被正式任命为知府的。段新高并不在意,只不过表面上说了一声恭喜而已。这个老人家走的时候曾经问过小灵子和格尔好,要他们跟他一起离开。小灵子第一时间拒绝了,格尔好也没有答应。之后张某和其他人再也没有看见过这个老人家,也不知道他去了哪里当官。

    秦泰终于放心了,小灵子这个东家是小灵子以前就认识的,不是故意找上小灵子的。秦泰担心小灵子被人利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拿来当做对付自己的工具。这样的话对秦泰对小灵子可就真的是大为不妙了。秦泰不但急着想看到小灵子,而且对那个格尔好有了兴趣。小灵子能找到一个和他长得差不多,又有可能是同乡的伙伴,绝对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

    丘二带着他的老婆一起送秦泰夫妻一行人离开,丘二家的十分感谢展小小。展小小不但把自己的衣服送给贺兰英,而且亲手做了一顿京城口味的饭菜。这让贺兰英一解相思之情不说,而且有了想回京城的想法。展小小说了她会帮着贺兰英实现心愿的,贺兰英也说自己一定会努力学会做家乡菜,等将来再遇上的时候做给展小小一家人吃。展小小和贺兰英很投缘,贺兰英让自己的孩子管展小小叫干妈。两家人算是干亲了,丘二当然不会反对。当然了他不知道展小小肚子里面的那一个是冯保预定的,不然绝对会吓得不敢在展小小面前吹牛。展小小也知道丘二的脾气,除了胆小怕事和喜欢吹牛外,并没有太多的恶习。所以展小小警告丘二,一定要照顾好贺兰英母子几个,绝对不能对不起贺兰英。丘二一边连忙答应,一边有点害怕地看看自己家的老婆贺兰英。贺兰英难得白了一眼丈夫,丘二却十分开心,因为贺兰英真的把自己当做了丘二的媳妇,愿意和丘二这么生活下去了。

    带着丘二一家人的祝福,秦泰夫妻和仇小球坐在老许赶的马车上又一次前进了。老许终于又发挥作用了,老许觉得自己很威风,难得可以得到锦衣卫的人的尊重。锦衣卫不知道老许的来历,所以对他很尊重,他也是第一次被锦衣卫的笑脸相迎。这成为了老许后来回家后,对大家吹嘘的谈资,可是大家谁也不相信。老许气得差一点赌咒发誓,可是大家依然不相信。不过说回来,要是说给老许听的话,老许可能也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可是老许心里很明白,锦衣卫不是给他面子,而是给秦泰夫妻面子。老许是沾了秦泰夫妻的光,此案有这次难得的机会,可以在锦衣卫里面住几天,并得到锦衣卫的人的尊重。

第十六回 巧辨真假十六

    离开湖北往湖南进发,这条路虽然自古就有,但是不但不好走而且路上有阻拦。所谓的阻拦不是地理环境上的阻碍,而是路上不太平。有人要问了,湖南湖北是当时农业最繁荣的地方的地方,在一个以农业立国的国家,这种地方会不太平吗?其实只要仔细想一想,这个问题就可以马上有答案了。问题就是出在这个地方太适合种粮食了,许多土地都被豪强霸占着,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不好过。老百姓实在活不下去了,没有了办法只好做不法的事情,甚至于落草为寇。这真的是现实版的“逼上梁山”。

    早在正德年间的时候,一个在湖南当过一任县令的书呆子,就因为看不惯地方豪强侵占土地,说了几句真话。结果不但没有帮得上忙,反而连累他连官位也不保。这个书呆子很生气,不惜倾家荡产也要把这件事情调查清楚。经过他近十年的努力,终于总结出不完整的调查结果。他托人上报朝廷,结果这份报告一直没有下落。三年后心里郁闷的他终于坚持不住,临死的时候请人问问这件事情的结果。得到的结果是当时的内阁大人们不但没有没有重视,而且给了一个“不知所谓”的评价,然后把这份报告随便丢弃了。这个书呆子气得马上晕过去,死也没有闭上眼。他的儿子也真的够孝顺,继续为父亲完成未完成的事业。直到杨廷和当上内阁首辅后,由他的儿子杨慎无意中得到后交给了他的父亲。这份报告这才终于被朝廷重视起来,不过就算重视了也没有任何作用。因为无论是内阁还是皇帝,都不可能改变这个局面。这些地方豪强已经成为一股势力,要是朝廷或者皇帝真的敢动他们的话,他们就会联合起来对抗。到时候就算朝廷赢了,也会元气大伤,直接影响到将来国家的粮食收成。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大明朝的粮食收成最为重要,一旦影响到收成的话,就会影响到国本。杨廷和不敢乱来,就连一向大胆胡作非为的正德皇帝朱厚照也不敢乱来。不过这份报告还是起了一定的作用,至少让这些大人们知道了一些地方上的真相。

    穷山恶水的地方虽然条件艰苦,但是那里没有太多的纠纷。反倒是越繁荣的地方,反而贫富差距越爱,矛盾也就越激烈。老百姓既没有后台又没有支援,怎么和豪强对抗。无声地愤怒不起作用,只会更加助长豪强的嚣张气焰。要是反抗的话,大家又不能做到齐心协力,又都是胆小怕事只顾自己的利益。所以一次次地反抗不但没有成功,而且给这些老百姓家里带来更多得伤害和痛苦。所以出现了一个十分普遍而又滑稽的规律。年纪越大收到的伤害也越大,但是越不敢对抗敌对的豪强势力。这些人几乎已经麻木了,没有了和地人对抗的勇气和精力。只好忍辱偷生地给敌人卖命,甚至于给仇人打工的同时,还要拼命压制年青一代的对抗情绪,帮豪强做大家的反工作。有了这些人之后,想要有决心对抗豪强,也不可能真的有所作为。这就是历代老百姓之所以对抗不了官府和豪强的主要原因。

    后世新中国的建立者太祖皇帝曾经这么评价过之前的农民起义,之所以会失败主要有五大原因。第一,缺少领导者,没有一个真正可以带领大家和敌人作斗争的指挥者。因为群龙无首,所以组织分散,意见众多不统一。做不到令行禁止,也做不到意见的及时统一。没有一个有能力的人主持大局,调配各方势力,指挥全局,是绝对成不了大事的。

    第二,缺少一个主题,大家心里只有愤怒没有一个目标。不但不能让大家意见统一,而且无法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因为目的不明确,所以大家只能盲从或者自己凭空想象。所以做任何事情需要一个信念,需要一个目标,更需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心。信念、理想、目标和信心,是做大事的基础,也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第三,缺少严明的纪律。任何一个组织想要存在和发展下去,都需要一个规章制度。在这些规章制度下约束大家的行为,让大家有所约束。可是几乎所有的农民起义军都犯了这个错误,在建立之初没有制定规章制度,凭借着大家的愤怒起事。有所成就之后大家忙着瓜分胜利果实,不加约束地做了不少的坏事。他们变成了比豪强还要被老百姓痛恨的人,所以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对于刚刚获得一些成就,过上以前不敢想的生活的起义军来说,这种思想是绝对有的而且是绝对不能克制的。这就需要严格甚至于严厉的纪律约束大家的情绪和行为。不然的话在敌人反扑和老百姓的漠视下,这些本来有可能成功的起义军就会被无情地消灭。

    第四,缺少一个强而有力的后勤保障和宣传队伍。起义军们只重视怎么扩大战果,却忘记了后勤保障和稳固后方的重要性。只有安抚了老百姓,只有让老百姓彻底支持起义军,这样才可以有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和兵源。做好大家的思想工作不但可以稳定大家情绪,更可以拉拢更多的人加入起义军。一旦他们的亲人加入了起义军,这些就算不上战场的老百姓也会和起义军一条心。这就需要宣传的力量了,只有深入民心的宣传才能有这样的效果。所以千万不要小看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也不要忽视宣传工作。

    第五,缺少长期远大的计划和目标,特别是人才的培养。任何一支军队起初获得胜利是因为大家的齐心协力。但是一腔热血总会用完,到了后来胜利还是需要智慧和力量。几乎所有的起义军都一样,总会有一些能力超群的人存在,不然不可能在第一时间获得一定的胜利果实。但是这些人会牺牲,会受到损耗,也会渐渐老去或者衰退。所以需要培养和训练新人,让这些新人渐渐成为起义军的中坚力量,将来取代老一代领导成为新一代领导。可是几乎之前的起义军都没有这么着想过,老一代的领导不愿意放权和教导下一代真本事。新一代的人看不起前辈,没有学会真本事就开始嚣张跋扈起来。老一代争权夺势内斗不断,小一代欺男霸女相互攻击,最后导致起义军四分五裂。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就是最好一个例子。

    大家都以为生活在湖南湖北的老百姓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问题,至少不会饿死。可是真相真的是这样吗?事实的真相令人十分不理解,可是这是事情的真相。早在唐代的时候,就有人直面社会矛盾,把基层老百姓的艰苦生活写进了诗歌里面。“烧炭的用不起煤炭,织布的穿不起粗布,种地的只能喝粥,养蚕的身无一丝丝绸。”大家都以为是夸张的比喻而已,其实这是最真实的老百姓写照。

    湖南湖北虽然是粮食主产区,但是这些粮食不是老百姓自己的。除了要上交朝廷的粮税之外,还要把绝大部分的收成上交给豪强,因为这些土地都是这些豪强的。老百姓为了活命只能租用豪强的土地,为豪强种粮食。一些租用不起土地的老百姓,为了能够活下去甚至于给豪强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