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2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想到最后景王当不上继承人,裕王成为了下一任皇帝。这个结果其实和严嵩父子倒台有直接的关系,也等于景王因为严嵩和严世藩的事情,才导致失去了继承皇位的机会。裕王成为隆庆皇帝后,第一件事情就是要针对景王,彻底清除景王一派在朝中的势力范围。这时候严嵩已经倒台,严世藩也被砍了头,倒霉的就是景王身边的近臣。贺明阳作为景王的老师兼谋臣,当然首当其冲成为了打击对象。还好隆庆皇帝和刚得势的高拱等人为了稳定局面不敢做得太绝,没有把贺兰英这种女眷全部送进妓院。

    贺兰英终于有了一个比较有面子的选择机会,她选择嫁给暴露不堪的军汉当老婆。丘二作为锦衣卫下级军官,是第一批被选的,丘二一眼看中了这个比其他女人看起来黑不少的贺兰英。事后证明丘二没有看错,贺兰英在脸上抹了一层锅灰,这才看上去比较丑陋。

第十三回 巧辨真假十三

    自从跟了丘二之后,贺兰英终于彻底屈服于命运,安心在家给丘二洗衣做饭生孩子。也因为这样丘二开始正经起来,为一家人的未来着想起来。要不是为了让孩子将来过得好一点,让孩子将来有出息一点,丘二才不会这么急着离开这里。贺兰英也明白丈夫孩子对于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在教导自己孩子的同时,开始教导丈夫和丈夫和别人生的孩子。虽然丘二学习不快,但是总比没有人教好一点,每天认识几个字,两年下来也认识不少了。孩子们对于贺兰英这个妈妈也开始接受,唯一有意见的就只有那个小寡妇。不过还好小寡妇为了丈夫的家业,不愿意离开,不会纠缠丘二太紧的。丘二只要担心一件事情,将来离开这里的时候,不是贺兰英生的孩子们怎么安置。

    秦泰和展小小原来担心丘二对付不了军官,可是没想到这个军官比丘二还要不堪。丘二利用锦衣卫的手段,吓唬军官几下,就把军官吓得魂飞魄散。军官为了活命,为了不被锦衣卫折磨,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给了丘二。这让心里有点担心的秦泰夫妻松了一口气,丘二也更加觉得自己运气来了。

    军官叫秋经武,秋姓人数不多,但是却是一个早就有的一个古老姓氏。秋经武和丘二一样,也是军户出身。不过比起丘二来说,这个秋经武吃得苦比较少,但是运气就没有丘二好了。秋经武是第九代的军户,要是当年秋经武的祖宗和丘二的祖宗是战友认识的话,秋经武要管丘二叫叔叔。秋经武家都是下级军官,不同于锦衣卫的是,他们家的军籍和军职是可以世袭的。不用像锦衣卫的军户一样,需要从基层开始历练。这就是军官秋经武比丘二轻松的地方,但是也因为这样,他的机遇不如丘二。秋经武二十岁的那一年办了两件对他一生影响很大的事情。第一件事情就是他父亲为他娶了一个同样是军户出身的女子当老婆。第二件事情就是他四十岁不到的父亲把职务让给了他。从此他就是大明朝现役军官,一个破烂百户所的七品百户了。

    秋经武直到接任后才知道,这个百户所真的是一个一清二白的地方。历来“吃空饷”和“喝兵血”是军官发财活命的基础。所谓“吃空饷”就是虚报人数,把莫须有士兵上报上去,拿他们的粮饷中饱私囊。在明朝建立之初,每一个百户所都有候补的。按照明洪武十一年统计,每一个百户所有士兵不下一百八十名,其中正式军士一百名,七十名士兵候补,工匠七名,随军大夫三名。后来因为不用太多打仗了,所以减少候补人员数量,一个百户所起码也有一百三十人左右。明成祖后期因为北方战乱基本平息,南方也没有较大战役,所以朝廷宣布再一次减少军营人数。一般百户所有正式军士和军官九十八名,五名工匠和一名军医,一共一百零四人组成。从此每一个百户所按照这个标准建造,粮饷也按照这个基数发放。虽然名义上要每年核查这个人数,根据人数的多少确定下一年的粮饷数目,但是以后几乎没有减少过人数。其实每一个卫所都一样,每一年都有军户没有继承军籍的后人被撤销军户资格,也有一些人当了逃兵。除了一些边关和京城皇家卫队外,一般的地方卫所人员流失相当严重。像秋经武所在的百户所人数已经不到三分之一,但是依然按照一个整建制的百户所年年上报。

    所谓“喝兵血”就是克扣士兵的物资,其中包括日常开支和士兵们的装备武器。每一个大明朝的士兵都知道,朝廷不会全额发放兵饷给大家的。就算发足了兵饷,这些钱依然养不活一家老小。之所以当兵是为了有一个安居的地方,为了一个免于交税的理由,他们的生活开支还是要依靠在家的家人自己努力耕种才可以。克扣士兵的粮饷,降低士兵的生活水平,这是军官必要的手段。从大明朝建立开始,官员的待遇和俸禄就是普遍偏低的。官员们只好想办法贪污,这就是大明朝贪官这么多的原因。其中绝大多数的官员,是为了活命为了养活家人才贪污的。官员们可以贪污,可以剥削老百姓,军官们只好克扣士兵的物资了。士兵们的装备和武器,这是军官最眼馋的,因为这些东西才是最值钱的。按照朝廷的规定,士兵每三年更换军服和装备一次,武器每七年更换一次。可是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一般的地方卫所根本就没有这么好的待遇。除了经常发生战事的边关和京城皇帝要检阅的皇家卫队外,地方上并不经常更换装备。以秋经武所在的百户所为例好了,他们家九代人在这里当百户,除了老祖宗第一代领到两套带盔甲的军服外,每一任百户只有上任的时候可以领到一套比较合身的军服,盔甲根本是自己家祖传的。秋经武的父亲曾经统计过,九代人在这里驻守,一共集体更换服装七次,武器更新三次。一百五十多年里面,发放兵饷七十九次,最多的一次发放了七成的兵饷。也就是说朝廷欠士兵大半的兵饷不算,而且连服装也没有发足过。这些被克扣的物资和装备当然不是秋经武一家人的,各个军营都要克扣一些,这就是“喝兵血”。

    由于“吃空饷”“喝兵血”太严重,秋经武成为了末代百户所百户。秋经武刚接手百户所不久,一个手下人就擅自向上级的上级举报百户所的实际状况。虽然上级部门知道下面的事情,但是没想到这么严重。刚好这时候兵部的一个官员在那里视察,他一定要下来亲自核查一下。结果就十分严重了,整个百户所只有不到三十个士兵,其中一多半是有职务的军官。武器装备几乎等于零,一些士兵为了不饿肚子,把自己手里的武器抵押给了商铺。军营成为了乞丐窝,到处都是破烂玩意,几乎没有一样是完整的。整个百户所唯一比较顺眼的只有新任百户秋经武身上半新不旧的军服。兵部的官员大怒,一边要求秋经武交出所有的账目和花名册,一边要求上级考虑是否取消这个建制。

    历年来的亏空,和不善于管理,这成为秋经武的过失,但是也救了秋经武一条性命。因为这些事情不是秋经武这个刚接任不久新人可以一下干成的,所以秋经武只有知情不报的罪名,没有其他罪名。不过因为这个百户所废了,所以秋经武这个现任百户也干到了头。当兵部同意地方军营取消这个百户所的建制的时候,秋经武成为了一个等待重新发配工作的军官。秋经武知道等下去不会有结果,朝廷到地方哪里都有多出来的人,自己不去找的话,一般子等不到机会的。

    就在秋经武上下忙乱的时候,被他冷落在家的妻子起了作用。这个也是军户出身的妻子,很清白自己丈夫现在的处境。为了让丈夫重新上岗,为了让丈夫重视自己,这个女人回了一次娘家。她用一哭二骂三上吊的办法,逼自己的娘家人为丈夫找了一份新工作。秋经武就来到了这里当一个次百户级的巡查官。虽然一点油水也没有,但是总比在家无所事事好一点。

    秋经武刚来这个千户所不久,没有资格参与前几次行动。不过他听说过一些信息,知道上面的人和地方衙门的人联手,不但倒卖了一批军粮,而且联合起来陷害一个叫段新高的现任知县。秋经武虽然分到了一些好处,但是这些好处不是白得的。他不但要保守秘密,而且需要做善后的事情。就在他按照上级的指令,做善后工作的时候,衙门的人传来消息,说有两个外地人打听段新高的事情。他马上派人打听这群人的来历,发现这些人不但没有离开的打算,而且正在四处打听关于段新高的事情。秋经武把这个消息上报上级,上级又派人核对了线索。最后大家猜想秦泰一行人是朝廷派来调查段新高死因的人。为了保守秘密,为了不破坏他们的犯罪行动,他们决定先下手为强,制造假象烧死这些来查案的人。这个任务就交给了秋经武,秋经武只好带着人硬着头皮干,没想到就这么落在了锦衣卫的手里。当秋经武知道自己在锦衣卫手里后,就知道自己这一次出大事情了,为了活命他只好把上级供出来了。

第十四回 巧辨真假十四

    就在丘二成功撬开犯事军官秋经武嘴巴的时候,其他几路消息也传了过来。秦泰夫妻根据线索,基本清楚了这件案子的来龙去脉。涉案官员有巡抚衙门师爷钱某、李某和张某,布政使衙门和按察使衙门虽然没有参与,但是也有知情不报和姑息养奸的嫌疑。知府衙门里面知府童某,同知齐某,师爷陆某和卢某直接参与。县衙里面的司库张某和书办齐某是经手人。军营里面的千户所和百户所都参与了倒卖军粮的事情,几乎所有的军官都分到了一份好处。涉案的还有巡抚马某的小儿子,省城粮行的余某等不法商人。

    本来私下倒卖军粮只不过是军营内部军官们的私活,地方官员并不参与的。军官们也不敢多干,每一次倒卖一点点军粮而已。可是这一次他们之所以会联手干一票大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巡抚小儿子马公子。马公子因为父亲巡抚大人的关系,从小养成了纨绔脾气。不爱读书当官,只喜欢欺男霸女和搜刮老百姓的钱财。马公子看上了的女人很少可以幸免,马公子看中的东西更加是有去无回。马公子得知这里出了一块奇石,就亲自过来看看。没想到这块奇石不但好看而且估计价值连城。马公子当然不会按照市价给钱了,他不但想要白得这块奇石,而且看中了这户人家的女儿。他利用父亲巡抚大人的名头,要师爷钱某去讨要奇石和美女。对方当然不答应了,他们不但不给巡抚大人面子,而且把嚣张的钱师爷送进了衙门。钱师爷满以为县令段新高会礼遇自己,没想到段新高不但不客气而且要依法处罚钱师爷。钱师爷大怒之下,在公堂上威胁段新高,段新高索性按照大明律法打了钱师爷三十大板。从此钱师爷和段新高之间就有了一定的恩怨,钱师爷想尽一切办法要对付段新高。

    马公子得知段新高不给自己面子后,有点不高兴但是还是忍住了。因为他父亲曾经说过,这个段新高在地方上人缘很好,不能太明目张胆地对付段新高。马公子亲自来到地方,本来想敲打敲打这个不懂规矩的段新高的。没想到因为在驿站吃了一顿饭,引出了更加不愉快的事情。马公子虽然不是现任官员,但是他的父亲是湖北省最大的官,所以他把各地的驿站当自己家一样。不但白吃白喝而且从来不给钱,有时候还会批评驿站里面的人。这个驿站的驿丞和知县段新高一个脾气,都是一些不开窍的家伙。他对于马公子的行为不但不理解,而且要求马公子支付饭钱。问巡抚大人的儿子要饭钱,这让马公子觉得自己收到了莫大的委屈。马公子当场叫人打了驿丞,驿丞不甘心把马公子等人告上了衙门。

    同样不开窍的段新高依法判案,不给马公子一行人留下一点面子。在公堂上段新高依法判处马公子支付饭钱并交纳三倍的罚金给驿丞。同时把打人的马家下人拉出来,重重地责打了一顿。马公子已经很生气了,没想到段新高还要在公堂上以长辈的口吻训斥马公子。马公子大怒之下说出了要段新高小心一点的代威胁口吻的话,被段新高按照扰乱公堂罪监禁三天。马公子在县衙监狱里面被关了三天,过了一辈子难忘的三天。出来后在钱师爷的挑唆下,马公子决定对付段新高。

    钱师爷联合巡抚衙门的李某和张某,想出了对付段新高的办法。但是这需要知府衙门和军营千户所的配合。张师爷和军营千户所的一个军官认识,主动担下了联系千户所的工作。李某和知府衙门的同知齐某有联系,所以愿意做齐某的工作。千户所正在为除去段新高头疼,所以马上答应了张师爷的联合要求。齐某也早就想换了这个臭脾气的下属段新高了,所以也愿意帮忙。

    几方面的人坐下来商量细节问题,没想到知府童某主动找了进来。原来知府衙门的同知齐某的师爷卢某和知府童某的师爷陆某不但是同乡而且是亲戚。卢某把消息告诉给了陆某,陆某又把这个消息告诉了自己的东家知府童某。童某得知这件事情军方和巡抚衙门已经插手,段新高一定是输定了,索性参与进来分一份好处。有了知府的支持,大家的把握就越大了。师爷钱某和李某也说他们和布政使衙门和按察使衙门的人关系不错,只要不太过分,对方衙门的人愿意配合。

    就在钱师爷的计划下,一个针对段新高的阴谋渐渐开始形成。首先知府衙门的同知齐某以衙门的名义去外地调来一批几乎快要霉变的陈米。这批粮食因为已经不能食用,再加上附近没有灾荒,所以价格相当便宜。价格不到正常米价的两成,齐某还是觉得太贵,硬是还价到正常米价的一成半。然后他暗中把这批陈米运送到县衙附近,利用远亲齐某在县衙当书办的关系,拉拢比较容易拉拢的司库张某。

    接下来就是千户所的人出场了,他们按照惯例来县衙提取战备粮仓的陈米。本来应该县衙的人一起押送去巡抚衙门的,可是因为前不久县衙的人打了巡抚衙门的人,所以为了避免尴尬县衙的人没有跟去。按照往年的规矩,这个回执应该巡抚衙门的人送过来的,可是根据县衙和巡抚衙门的关系,巡抚衙门送过来是不可能的。要段新高亲自去讨要回执,段新高觉得自己一定会被刁难,所以有点犹豫。军官出来做好人,说运到粮食后,他把回执拿来给段新高。段新高千恩万谢军官,军官这才押运走了粮食。没想到这个军官不但没有拿回回执给段新高,而且把这批军粮秘密卖给了粮行,并没有上交巡抚衙门。巡抚衙门的钱师爷故意没有上报,就是等将来给段新高一个沉重打击。

    军官再一次来到县衙,说自己忘了把回执放在哪里了。等他找到后一定保管好,将来到了年底来的时候一并交给段新高。段新高过于相信军官的为人,所以并没有马上要回执,这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问题。就在军官故意引开段新高的时候,司库张某联合书办齐某,把县衙外的陈米和县衙仓库的新米对调后,再把仓库里面的陈米运进战备粮仓。这样一来战备粮仓里面的新米其实是已经不能食用的陈米了。一旦事情暴露的话,作为看管负责人的段新高就是一个死罪。

    新米被秘密运出湖北后,高价卖给了外地的商人。这些人一来一去卖了两批粮食不说,而且把段新高彻底装了进去。按照军方的意思,是不要暴露这件事情,等几年后事情爆发了再说。可是马公子和钱师爷为首的地方派不答应,他们等不了这么久,他们要越快看见段新高死越好。这就有了后来的年底查账,发现对不上数目,实地查看粮食发现新米变成不能吃的陈米的事情。

    段新高心里很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一来没有证据,第二相关人员不是失踪了就是辞职了。对方不可能给自己解释和调查的机会,更加不可能让自己活下去。为了不连累下属,为了不牵连太多的人,段新高决定自己认下所有的罪名,亲手了结自己的性命。但是段新高的死并没有让这些人清醒,他们变本加厉地对付段新高的家人和当地老百姓。这才有了现在如今的局面,一旦事情公开的话,老百姓就会发生民变,甚至于真的会造反。这也是其他明知道事情真相,却不敢轻易公开的主要原因。段新高当初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不敢说出真相的。一旦段新高说出真相的话,老百姓就会为段新高讨公道,甚至于和官兵发生冲突,到时候段新高就是千古罪人了。为了朝廷的威望,为了局面的稳定,为了老百姓的安宁,段新高这才决定忍辱认下了罪名的。秦泰要是公开了案情真相的话,段新高的牺牲白费了。

    秦泰考虑再三决定把这个难题交给朝廷来解决。反正秦泰没有处理这件案子的权利,反正秦泰不想出名。就把这个难题交给高拱和张居正去头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