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因是兴王抽查世子的功课,发现世子这些天用功了不少。王爷知道自己的孩子的性格,一定是身边人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他下令赏一些糕点给世子身边的人。当年长的太监和宫女拿走自己那份糕点之后,吕芳终于第一次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糕点,不用再暗自咽口水了。没想到这时候陆炳出现了,他依仗着自己会点功夫,又比吕芳长得结实,硬是把吕芳分到的那块糕点给抢过来吃了。吕芳第一次生气了,他冲上去和陆炳拼命,两个人几乎是两败俱伤。

    要不是世子出面,制止了两个人下一步的行为的话,估计两个人都不会好过。事后吕芳和陆炳都一直后怕,要是真的打下去的话,势弱的吕芳可能会被陆炳当场打死,但是陆炳也不会好过,因为吕芳会在临死前给陆炳最后一击,这一下就算不导致陆炳终生残疾,也会留下永远的伤痕。再说了陆炳因为一块糕点,打死世子身边的贴身小太监的话,就算兴王不下令处置,陆家也会打死这个孩子向兴王表示忠诚。这件事情在后来多次被吕芳或者陆炳说起,主要的目的就是呀大家尽量控制内斗,不要因为内部的一些小意见,影响大局的发展。

    自从这次交战之后,吕芳和陆炳的关系好了不少。陆炳也打听到了吕芳的身世,起了一种怜悯的心态。吕芳也从世子那里知道了陆炳家和世子家的关系,更知道了陆炳和自己一样,将会一生一世用生命来保护世子。作为一个下人,作为一个对主子很忠心的奴才,只要是和自己一样忠于主子,这个人就是吕芳的朋友,甚至于是战友。从此吕芳和陆炳走到了一起,渐渐适应对方,相互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密切。到了最后成为了兴王世子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朱厚身边的哼哈二将。

    吕芳对陆炳的评价很中肯,陆炳有他的优点当然也有他的缺点。陆炳比一般人多了一种警觉,又多了一点狡猾,善于在不明朗的环境中适应或者控制局面。当然他的大局观还有对嘉靖皇帝朱厚的忠心,也是吕芳最为放心的。可是陆炳的缺点也很多,贪婪、小气、好色、爱冒险。吕芳至今总觉得嘉靖皇帝朱厚的一些坏毛病就是陆炳带坏的。最令吕芳不能容忍的就是陆炳的无赖样子和好色的脾气。在陆炳年轻的时候,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当然这句话只有自己人才时常听见。这句话就是“咱们是兄弟,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当然还是我的。”他从来一毛不拔,还经常卡自己人的“油水”。吕芳是被陆炳“欺负”最多的一个,陆炳经常以自己有一大家子的人要养为理由,白吃白喝吕芳的不算,还每次从吕芳那里“顺”走一些东西。至于陆炳的好色,早在藩地的时候,吕芳就知道了。陆炳不但自己去一些妓院,而且暗中背着大家教当时还是世子的嘉靖皇帝朱厚一些下作的事情。就连嘉靖皇帝朱厚的第一个女人也是陆炳暗中安排的。为此吕芳再一次忍不住狠狠地打了陆炳一顿。这一次陆炳不敢还手,因为他的亲娘老子在一边怒视着,他们默许吕芳狠狠地教训陆炳。陆炳也知道自己这一次闹大了,只好乖乖地趴在地上任由吕芳打。吕芳和陆炳多次的交战之中,也只有这一次打得最过瘾最痛快,当然吕芳也觉得最无聊。那一次挨打之中,吕芳除了一口恶气的同时,第一次觉得自己和陆炳的重要性,大人们早已经把吕芳和陆炳看成了世子身边必不可少的人,他们之间不但是战友更是相互制约的人。

    刚到京城的时候,可以说是四面楚歌,嘉靖皇帝朱厚身边只有吕芳和陆炳这两个贴心人。为了更好地控制新皇帝,无论是大臣还是皇太后,以皇帝年纪大了,不需要老人照顾为理由,拒绝陆炳的母亲,也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的奶妈跟着来京城。所以嘉靖皇帝朱厚只好带着陆炳和吕芳来京城,这也是万不得已的安排。皇太后和大臣们对于这两个半大的小子却是一点也不担心。在这些大人们看来一个是无权无势,又没有根基的小太监,一个是锦衣卫出身的后代,他们一个由司礼监掌印太监教训,一个由锦衣卫管着,嘉靖皇帝朱厚等于身边没有一个亲信。没想到吕芳和陆炳不但没有背弃嘉靖皇帝朱厚,更是把自己和嘉靖皇帝朱厚绑在了一起。他们几乎可嘉靖皇帝朱厚同吃同睡,几乎一步也不离开嘉靖皇帝朱厚。才两天时间,陆炳和吕芳两个人就破坏和制止了近三十起的事件。有的是人为的,有的是无意的,还有一些是试探的,反正一切危及到嘉靖皇帝朱厚的事情,几乎都被吕芳和陆炳挡住了。就是这样嘉靖皇帝朱厚依然发生了两次食物中毒和一次所谓的意外,还好吕芳早就预备了一些解毒散和外伤急救药品,这都是兴王府的时候,吕芳暗中收藏下来的。兴王炼丹长生不成,倒研究出不少解毒和治疗外伤的药品。当这些药当做失败的丹药,准备被处理的时候,吕芳暗中留下了一部分。没想到在嘉靖皇帝朱厚登基之初,起到了这么大的作用。

    发生了食物中毒的事情后,吕芳和陆炳更注意了,所有要给嘉靖皇帝朱厚吃的用的东西,都要经过陆炳和吕芳双重检验。为此吕芳暗中养了一只小猫,有准备了一根试毒的银钗。但是为了安全,陆炳决定自己亲自准备食物为好。他利用自己不能再皇宫过夜的机会,白天贴身保护嘉靖皇帝朱厚,晚上回去研究锦衣卫各种保护人的知识,一大早起床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去不同的地方买一些不起眼的干粮。这些干粮被陆炳贴身藏起来带进皇宫,三个人在一起用餐,渡过了最艰难的岁月。

    为了控制和制衡司礼监,嘉靖皇帝朱厚把吕芳和陆炳安排到了最得力的位置上。吕芳出任乾清宫总管太监,负责照顾嘉靖皇帝朱厚的一切生化起居。当然乾清宫总管太监也是司礼监秉笔太监之一,这样一来吕芳虽然当不成司礼监掌印太监,但是也算进了司礼监,为吕芳将来出任司礼监掌印太监布下了平坦的道路。陆炳本来就是锦衣卫出身,为了分走一部分司礼监的权力,所以嘉靖皇帝朱厚要陆炳出任锦衣卫南镇抚司要职。锦衣卫下设南北镇抚司,北镇抚司对外,南镇抚司对内。也就是说北镇抚司是监控各地藩王和朝中大臣的密探,南镇抚司是兼管皇宫大内和在京的皇亲国戚的。从权力上来说南镇抚司不如北镇抚司,在锦衣卫里排名最多不过是老三而已。可是以陆炳的年纪和资历,还有嘉靖皇帝朱厚的目的,南镇抚司是最好的一个位置。不久之后吕芳不但坐稳了乾清宫总管的位置,而且利用自己的本事拉拢了一些亲信。这样一来吕芳再皇宫大内不再是孤军奋战,至少有了一些打下手的,不用担心一个人忙不过来了。陆炳也在锦衣卫站稳了脚跟,并开始暗中调查起皇太后的事情。因为嘉靖皇帝朱厚能隐忍,手下人得力,短短几年时间嘉靖皇帝朱厚不但控制了局面,而且逼着皇太后让出了一部分的实权。原因就是陆炳通过调查,发现了皇太后和她的亲戚利用一些不法手段,正在侵吞本来属于皇室的财产。这些事情一旦公开的话,皇太后的亲戚将死无葬身之地,皇太后也会因此下不了台。为了皇太后的面子,为了皇太后的家人,皇太后只好和嘉靖皇帝朱厚妥协。

第三十回 白骨疑案三十

    陆炳和吕芳的关系,因为嘉靖皇帝朱厚这层联系,变得很微妙。两个人在外面人看来,是嘉靖皇帝朱厚的左膀右臂而已,但是他们自己知道两人不是亲兄弟,却比亲兄弟还要亲。按照陆炳的原话的意思,要是吕芳是个女人的话,陆炳绝对会娶来当老婆。要是吕芳有生育能力的话,他们两人将来的儿女一定是成双成对的。为此吕芳早在陆炳的老婆怀孕的时候,就约定好了名分,无论陆炳将来有多少个孩子,无论是男是女,吕芳都是他们的干爹。也因为这个原因,厚脸无耻的陆炳经常以“你干儿子饿了要钱买吃的”、“你干女儿长大了要做新衣服”等等为理由,隔三岔五去吕芳那里搬东西。大到比人高的花瓶,小到针头线脑,陆炳只要看上了眼,就往自己家里搬。可适当吕芳向陆炳要钱或者借钱的时候,陆炳就摆出一副“要钱没有,要命有一条。”的样子。气的吕芳在人前人后大骂陆炳“吝啬鬼”、“死要钱”、“没义气”。

    可是随着嘉靖皇帝朱厚站稳了脚跟,逐渐控制了大局之后。吕芳发现陆炳发生了一些变化,并不是说陆炳向背叛嘉靖皇帝朱厚。但是吕芳觉得陆炳多了一些私心,多了一种隔阂。后来才知道陆炳受了一些手下人的影响,开始为自己打算起来。锦衣卫是一个和皇室数代关系的组织,他们之所以能存在下去,不光是因为对历代皇帝绝对的忠心,更是因为他们和当权的太监之间若即若离的关系。也就是说锦衣卫是皇帝暗中牵制太监势力的工具,更是平衡臣工和皇室之间关系的组织。表面上看上去锦衣卫被锋芒毕露的东厂所压制着,其实每当皇帝有事的时候,最为强而有力的支持者不是大臣,也不是皇室其他成员,更不是什么太监,而是数代为皇帝默默付出的锦衣卫世家成员。这些人平时做人做事很低调,但是一有事的时候,他们的权力和手段层出不穷。陆炳全面控制锦衣卫的时候,渐渐了解了这件机密,同时也接触了一些这种人。这些人或是明说,或是暗示,要陆炳和太监,特别是吕芳这种有实权的太监保持关系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陆炳也是为了自己的地位,还有将来子孙的富贵,才开始有意无意地和吕芳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于在一些事情上提出不同的意见。

    吕芳和陆炳的第一次正面冲突,发生在嘉靖皇帝朱厚当政的十二年。嘉靖皇帝朱厚认为大局已经收到了控制,为了便于管理,决定收回锦衣卫的权力,还归司礼监管理。但是司礼监掌印太监已经换上了吕芳,吕芳已经控制了司礼监,无论谁出任兼管锦衣卫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都不会受到影响。嘉靖皇帝朱厚想把陆炳安排到更重要的位置,帮陆炳实现出将入相的梦想。吕芳事先知道了一点点,以为陆炳也会同意嘉靖皇帝朱厚的决定。没想到陆炳不但没有答应嘉靖皇帝朱厚的决定,而且希望嘉靖皇帝朱厚彻底将锦衣卫从司礼监分离出去,单独成立一个只属于皇帝一个人直接领导的部门。嘉靖皇帝朱厚一时想不过来,吕芳却知道了陆炳的意思,陆炳想让锦衣卫和司礼监分庭抗礼,这样一来不要说东厂了,就是司礼监寄过来也或许会受到锦衣卫的牵制。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作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吕芳也绝对不会不允许这种事情存在和发生。嘉靖皇帝朱厚没有表态之前,陆炳和吕芳已经为了这件事情在嘉靖皇帝朱厚面前吵了起来。三个人第一次同时觉得三个人一条心的时代过去了,嘉靖皇帝朱厚对吕芳和陆炳很失望。吕芳也看出了陆炳的野心,还有陆炳想完全控制锦衣卫的用心。为此所有的安排无限期被搁置,锦衣卫依然在陆炳手里,司礼监一样有权力监管锦衣卫。因为陆炳没有交出锦衣卫的实权,所以所谓的兼管锦衣卫的司礼监秉笔太监只是一个有名无实的虚名。也因为这样,陆炳想出将入相的梦想,一直没有实现。

    陆炳在锦衣卫一呆就是三十多年,势力盘根错节,可以说是完全控制了锦衣卫。不但陆炳长期出任锦衣卫最高指挥官,就连陆炳的兄弟还有儿子们也都在锦衣卫。吕芳多次提醒陆炳,不能这么明目张胆的做,可是陆炳一点也听不进去。后来导致除了陆家之外,就连宫里的太监也指挥不动锦衣卫。当嘉靖皇帝朱厚有一次无意之中说出了“锦衣卫是陆家的。他们只认识陆炳。”的时候,吕芳知道陆炳坏事了。多疑又爱大权独揽的嘉靖皇帝朱厚,不会无的放矢,看来嘉靖皇帝朱厚已经对陆炳起了戒心。正当吕芳准备找个机会亲自秘密会见陆炳,当面把这件事情告诉陆炳的时候,什么都已经晚了。嘉靖皇帝朱厚以陆炳劳苦功高为理由,赏下一颗新研制的金丹。嘉靖皇帝朱厚赏赐亲信金丹有两个目的,第一表示对亲信手下的宠爱,第二就是用这些亲信手下试药。陆炳已经多次得到这种殊荣,所以并不在意。当刚刚得知这个消息的吕芳失态地赶到陆家,企图阻止陆炳的时候,陆炳已经服下了这颗金丹。吕芳也顾不得外人在场,也不再顾忌会不会事后被嘉靖皇帝朱厚责骂,马上拿起一边的一大壶清水往陆炳嘴里灌。并下令自己的亲信马上去陆家厨房,熬一锅的绿豆汤。可是因为大家手忙脚乱,也因为陆家人并不相信吕芳,以为吕芳的人会在绿豆汤下毒,所以拖拖拉拉的。当绿豆汤送来的时候,陆炳已经不行了。陆炳已经不能说话了,他死死地抓住吕芳的手,他有太多的怨恨和不满说不出来。陆炳死了,陆家出奇的安静,就连表面上的工作也不做。这当然是吕芳的主意,为此嘉靖皇帝朱厚不但没有处置陆家,而且连吕芳也没有处罚。

    吕芳做了这么多年的大内总管,知道的机密太多了。当然更对嘉靖皇帝朱厚和皇室起了一种莫名其妙的不祥感觉。这不是空穴来风的,而是一种直觉,一种吕芳多年来屡试不爽的直觉。大明皇帝可以说是历朝历代最穷的皇帝,也可是说是最富有的皇帝。早在朱元璋打下江山的时候,他并没有伺机敛财,更没有侵吞敌人们的财产。无论是陈友谅的、还是张士诚的,或者是大元皇室的财产,朱元璋都要手下人一一记清楚每一笔财物。这些钱有的进了国库,有的分给了有功之臣,更多的发给了因为战乱而失去亲人和土地的老百姓。所以开国之初朱元璋的皇宫几乎没有什么钱,就连要建皇宫的钱也没有。为此大臣们主动提出这个皇宫由国库出钱建造,具体的钱找当地的富商要,就这样半敲诈半胁迫的逼着有钱的商人拿出钱,这才有了皇宫。为了省钱,也为了充实大家的日常生活,马皇后带头在皇宫内织布,所有的产品除了供应大家日常所需之外,全部按照市场价格卖给国家有关衙门。朱元璋又下达了一系列减税和免税的指令,所以在大明开国之初,皇家的私产少得不如一般的大户人家。据说有一次为了吃肉,几个不大的皇子甚至于打起来。马皇后一边亲自责打孩子们,一边暗自流泪。堂堂皇子不但吃不起肉,而且会为了一两块的肉打起来,说出去谁会相信?可是这种事情真的在大明皇宫发生了,原因就是因为皇家没有钱。

    说起有钱,大明皇帝真的很有钱。洪武年间赫赫有名的“财神”沈万三,他的家产多的可以说是“富可敌国”。可是谁会想到抄家的时候,沈万三的家产不过三十多万两银子,这和名声在外的沈家实际财产大大不符。其实沈万三的家产一部分已经被沈万三提前转移,更多是被朱元璋用各种理由“借”走了。无论是建皇宫,还是修建长城,或者是北上用兵,沈万三的钱几乎已经被朱元璋拿光了。当然最后朱元璋依然没有放过沈万三,逼着沈万三交出众多民间店铺,换来沈万三一个儿子的性命。朱元璋保证沈万三这个儿子不但可以活下来,而且会照顾的很好。就这样原属于沈万三的店铺,一眨眼成为了大明皇室的私有财产。有了这笔钱之后,穷惯了也穷怕了的朱元璋腰杆子就硬了起来。

    沈万三的钱到底有多少,现在已经没有知道了。但是吕芳知道一个大概,当年建文帝朱允出逃的时候,据说带走了一批价值不菲又容易携带的财宝。据说这笔钱的数量大概是当时朝廷十年的总收入,也就是说有了这笔钱朱允只要想复国,机会就很大。但是这笔钱只是皇宫财产中的一小部分,大多数的钱和财物因为时间紧,又不容易搬运,只好留在了皇宫里。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这笔钱发挥了重大作用,不但拿来犒劳将士,更是用来稳定人心。为了寻找建文帝,这才有了郑和七下西洋的事情。郑和下西洋的最初的目的不是赚钱,也没有想到会这么好赚钱。当时的目的第一是寻找据说出海了的建文帝朱允,第二就是向各国宣扬大明的国威。没想到建文帝朱允没有找到,世界各国不但知道了大明,而且给大明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吕芳在翻阅皇家秘档的时候发现,所有下西洋的本钱和费用,都来自于一个地方,这就是旧皇宫。也就是说朱元璋查抄沈万三的钱,这才有了下西洋的本钱。

    因为七下西洋,所以给大明皇室,特别是皇帝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据说七下西洋的利润,足可以负担起大明皇室所有成员日常开销近三百年。当时皇帝的私人财产几乎和户部的国库差不多一样多。这可能是朱元璋万万没有想到的,没想到他给后代子孙留下了这么大的财富。所以说大明皇帝是历朝历代最富有的皇帝,这一点并没有错。

第三十一回 白骨疑案三十一

    可是如今的大明皇室,风光已经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