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谜案追凶-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千岁”,甚至于相当一个真正的“万岁爷”。这才有了后来的事件,刘瑾失败之后,不但他自己被正德皇帝朱厚照千刀万剐,而且也给后面的太监一个很大的教训。为此吕芳比较内敛,并不是一个嚣张跋扈的司礼监掌印太监。

    其实吕芳之所以对嘉靖皇帝朱厚很忠心,还有其他因素存在。吕芳小时候也是一个苦孩子,不然不会进宫了。吕芳和其他的小孩子又有点不一样,因为他的出身有点怪异。他父亲本来是一个读书人,而且有过功名,属于知识分子。当吕芳出生不久的时候,他的生母就离开了人世。当时吕芳的父亲正准备下一年的大考,只要中的话他就可以当官了。所以吕芳的生母的后事可以说办得十分的简单和潦草。就在这个时候吕芳所住的那个县来了一个新任八品县丞。这个县丞是贡生出身,有一个没有出阁的女儿在身边。这个县丞希望做一个投资,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有前途的读书人,将来这个女婿当了官的话最好,就算当不成官也可以进衙门帮他做事。幸运也不幸地选中了吕芳的父亲,当时吕芳的父亲不但有点学问而且为人低调,他已经有了孩子又死了妻子的事情,外人知道的并不多。县丞找了一个理由把吕芳的父亲叫去问话,吕芳的父亲不知道是忘了说还是有意隐瞒,并没有说出他已经结婚生子的事实。县丞对于这个人很满意,为了早点完成心愿,当天就做主把女儿许给了吕芳的父亲。吕芳的父亲为了不得罪这个老丈人,索性来一个快刀斩乱麻,当天请人说媒,第二天下聘,第三天就把新娘子娶进了门。为了不引起大家的注意,所有仪式都是在县丞家里办的,吕芳家乡的人并不知道。等到吕芳的父亲带着老婆回家的时候,大家都傻了眼。这个吕书生也够可以的,去的时候是一个人,几天后回来不但带回了一个老婆,而且还是一个有身份地位的小姐。知道这个时候,新娘子才知道自己的丈夫不但已经有过妻子,她自己不过算是填房,而且她还要做一个孩子的后妈。从此这个脾气本来就不是很好的大小姐和吕芳父子对上了,白天骂老公,晚上拿孩子出气。刚好这时候县丞收到一份文件,说皇宫需要年纪不大的孩子当太监。县丞出于为了女儿将来好,所以找来吕芳的父亲商量这件事情。吕芳的父亲本来是坚决不同意的,但是架不住老丈人的劝说和现实情况,只好答应考虑一下。吕芳的父亲很清楚,家里的老婆之所以反应这么大,主要就是为了这个孩子。只要孩子不在了,他们的生活就会过得比较安稳。再说了县丞也明确表了态,只要他女儿不高兴,他就不会安排女婿进衙门。至于吕芳的父亲的仕途几乎断了,因为他企图在考前买试题,已经被取消了考生资格,并罚七年内不准再进考场。要是老丈人再不帮忙的话,吕芳的父亲一生也就毁了。为了他的将来,为了他的家庭,本来对孩子就没有什么感情的吕书生决定放弃这个孩子。就这样吕芳在他并不是太懂事的时候,就被无情地家人抛弃,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因为吕芳年纪是当时那一批中最小的,而且吕芳长期被后妈虐待,发育不好,所以吕芳成为了大家谁也不想要的小家伙。最后被分到了兴王府,当一个兴王世子的贴身小太监。这一年还是兴王世子的嘉靖皇帝朱厚四岁,吕芳比嘉靖皇帝朱厚大八个月零三天,也就是五岁而已。当时吕芳并不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正常人,永远不能传宗接代了,但是他知道一件事情。这个看上去比自己小点,但是比自己更结实的小弟弟将是他一生所要呵护的人。从此吕芳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弟弟,一起经历了许多太多太多的变故。嘉靖皇帝朱厚十五岁进宫当皇帝的时候,身边只有两个亲信,一个是和他一起长大的小太监吕芳,还有一个是他的奶兄陆炳。陆炳是锦衣卫世家出生,本来是长期安插在兴王府的奸细,监视和控制兴王府的一举一动。可是陆家到了兴王府之后,马上被兴王收买了,陆炳的母亲后来还成为了兴王世子的奶妈。也就是说陆炳和嘉靖皇帝朱厚一样,是吃陆家娘子的奶长大的。这两个人和嘉靖皇帝朱厚几乎一起长大,从小关系就很铁,当然随着嘉靖皇帝朱厚当上皇帝之后,他们的前途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吕芳后来成为了司礼监掌印太监,成为了皇宫第二号重要人物,太监们人前人后都管吕芳叫“老祖宗”。陆炳也当上了锦衣卫指挥使,成为了嘉靖皇帝朱厚手下第一号特务头头。

第二十六回 白骨疑案二十六

    锦衣卫是大明特有的组织,起初是独立出来,有皇帝一个人管理的组织。据所有有记录的历史资料记载,锦衣卫的产生有这么几种说法。第一,战争孤儿说。据说当时大量的人员流失,许多的孩子因为战乱和灾荒,成为了孤儿。善良又有爱心的马皇后,不忍看见这些孩子这么自生自灭,所以瞒着丈夫朱元璋收留了下来。当时朱元璋还没有当皇帝,也没有什么地盘。为了这些孩子,马皇后省吃俭用,所有的努力全部用在了这些孩子身上。孩子们也把马皇后当做自己的母亲一样看待,从而发下誓言要回报马皇后。建国初期一些将领已经和朱元璋貌合神离,甚至于有人企图推翻刚建立的大明朝,取而代之自己当皇帝。为了丈夫,为了天下不再动荡,马皇后召集了已经长大的孩子们,要他们秘密出动,杀了心存不轨的大臣。同时监视和看管一些不稳定的大臣,一旦这些人准备联手的话,就地把所有的危机扼杀在萌芽状态。马皇后死后,朱元璋才知道这个组织,并觉得这个组织很好,就这么保留了下来。

    第二种说法是烈士后代说。据说朱元璋投身红巾军之后,利用他的个人魅力,召集了一大批的生死兄弟。当时大多数的兄弟都没有成家,抱着险中求富贵的心态参军。他们的想法很简单,要么成功了将来发大财享富贵,要么失败了人头落地,大不了十八年后再来过好了。朱元璋为了控制和讨好大家,联合新婚不久的妻子马秀英,为大家张罗婚事。凡是战事间隙,或者是有空的时候,都会有一两个老部下成亲。这些人有了老婆,就不会在离开朱元璋。朱元璋带着兄弟在前线杀敌,马秀英带着各位夫人们在后方为丈夫们搞后勤。随着一个个老部下战死,这些老部下的孩子们成为了没爹的孩子。一些孩子的娘为了生活离开了,一些孩子的娘在马秀英的介绍下又嫁给了丈夫的战友。孩子们渐渐聚集在一起,平时由马秀英照顾。朱元璋在有空的时候也教孩子们一些军事知识,在他看来这些孩子才是最可以信任的子弟兵。渐渐地孩子们长大了,一些人投身了战场,成为了一个个小将军。但是更多的孩子失踪了,外人并不知道他们去了哪里。其实朱元璋把他们安排在秘密战线上,有的成为了商人,在敌占区做情报收集工作。有的留在军队里,用各种身份作掩护,监视着一些朱元璋不相信的将领。有的索性成为老百姓,混在老百姓里打探老百姓对大明军队的看法。一点那有人煽动大家,或者说不利于朱元璋的话,他们就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动手。后来朱元璋建国之后,继续沿用这些人。并把他们的后代也训练起来,成为了朱元璋一个人控制的秘密武装力量。知道洪武皇帝朱元璋晚年,大家才知道有这么一个神秘的组织。当时锦衣卫已经十分完善,人员也已经壮大到可以自成一个军的地步。朱元璋就把他们划为一个卫所,他们的首领正式成为上得了台面的政府官员,指挥使级别不高,但是锦衣卫指挥使的实权绝对不容小视。

    第三种战犯说。据说锦衣卫的前身就敢死队,也就是一群本来要死的犯人。当时军阀割据的时候,朱元璋也不过是一个南方的小股势力。他不但要对付北方的蒙古人,更要和陈友谅、张士诚等人抢地盘。当时由于战乱和饥荒,各地治安特别的不好,到处都是杀人放火,抢劫的事情几乎不间断。朱元璋的军队比较守规矩,不但不欺负老百姓,而且还经常帮助当地老百姓。朱元璋曾经下过命令,凡是手下士兵抢劫或者霸占老百姓财物者,就地格杀绝不容情。但是随着军队士兵人数增加,总有一些人敢于铤而走险。一些犯了事的士兵,还有一些地方地痞流氓被集中起来,一起杀头也是为了杀一儆百。这种事情在当时经常可以看见,每每发生后,地方就会平静一段时间,不过不久之后又会发生相同的事情。有一次朱元璋亲自监斩,杀的是一批因为喝醉了酒做了荒唐事的士兵。因为打赢了一场大战,士兵们喝多了酒,几个人竟然欺负了一个女孩子。老百姓把他们告到了朱元璋的妻子马秀英那里,马秀英毫不容情地把这些士兵抓了起来,并宣布马上执行死刑。朱元璋刚好回来,他并没有阻止妻子,他知道马秀英做的没有错。害群之马危害很大,会使大量的老百姓和自己离心离德,到时候后悔就晚了。为了表示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重视,朱元璋亲自监斩。没想到一个将要被斩首的士兵,竟然求朱元璋答应他一个要求。这个士兵十八岁就跟着朱元璋了,在战场上生里死里奋斗了好多年。他要求朱元璋让他死在战场上,最后为大家做点事情。这个士兵这么一说,其他的士兵也说出同样的要求,就连一些也要被一起杀头的流氓也这么说。朱元璋抱着一种试试看的心态,把这些死刑犯编在一个敢死队里,让他们冲在最前面,并嘱咐其他的士兵,他们一旦想逃或者想背叛的话,马上就地格杀。一场战役下来这些死刑犯几乎死了一半,到那会死他们的功劳特别大,他们几乎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杀敌的。发现这个好处的朱元璋暗中大喜,秘密去牢房试探大家。没想到绝大多数的罪犯都愿意上战场杀敌。这些人并不是孬种,都是因为一时的冲动才犯了事,这些人已经很后悔了。当他们听说一旦上了战场,只要敢于和敌人拼命,杀一个敌人免死罪,杀两个敌人免于坐牢,杀三个敌人直接免罪的时候,大家都坐了起来。当朱元璋答应大家,杀敌越多奖赏越大,甚至于为他们解决将来生活问题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罪犯都站了起来。就此这些罪犯摇身一变成为了敢死队队员,冲在战争的最前沿。建国后朱元璋还是套用这个方法,将一些死刑犯和重犯集中起来,一起洗脑后加以训练,把他们变成终于他一个人的奴才。这些人由于以前有不良记录,所以不被外人重视,更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为了能活下去只好为朱元璋卖命。渐渐地这些流氓、杀人犯、叛国者家属等人发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利用旁门左道还有一些上不了台面的手段,完成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朱元璋不但利用他们的特长,而且要他们毫无保留地把所有特长交给更多的人。渐渐地一个神秘又令人防不胜防的组织成立了。他们好像一双看不见的眼睛,时时刻刻监视着所有的人。更像人的影子一样,若隐若现地跟在大家身后。一次几个大臣在一起打麻将,一边打麻将,一边议论着朝政。打着打着少了一张白板,大家当时并不在意。没想到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朱元璋当场拿出了这张失踪的白板,吓得这几个大臣差点没有当场心脏病发作。从此这几个大臣不但不敢私下议论朝政,而且连在一起打麻将也不敢了。可见这些锦衣卫的厉害之处,也可见他们的本事和细心。

    自从永乐皇帝朱棣晚年之后,下令从锦衣卫分出一部分人,成立由亲信太监主管的东厂之后。锦衣卫的权力其实渐渐小了许多,不久之后成为了皇帝下属的亲信太监所控制的一个衙门。虽然锦衣卫牌子老,根基比较深,但是并没有东厂风光。因为锦衣卫指挥使要求见皇帝,也必须通过太监禀报,得到皇帝允许才可以觐见皇帝。可是主管东厂的本身就是太监,而且是皇帝最亲信的太监。他们出入皇帝身边并不需要禀报,当然比锦衣卫更得皇帝欢心。所以锦衣卫和东厂之间的矛盾不断,但是并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事件。

    这种平衡在嘉靖皇帝朱厚在位初年的时候被彻底打破了。但是嘉靖皇帝朱厚属于没有根基的皇帝,无论是司礼监掌印太监也好,还是东厂提督也好,都不是嘉靖皇帝朱厚的人。这些人并没有完全把嘉靖皇帝朱厚当做自己主子一样看待,至少没有完全献出他们的忠心。为此嘉靖皇帝朱厚只好分而化之,利用亲信吕芳控制太监。但是吕芳年纪和资历都不够,所以不能当司礼监掌印太监,也不能当东厂提督。再说了嘉靖皇帝朱厚离不开吕芳,他觉得身边的太监宫女都不可信。所以他只好把另外一个亲信陆炳安排出去当锦衣卫指挥使,并默许陆炳壮大锦衣卫的实力,必要时可以和东厂的人较量一下。在皇宫里利用吕芳牵制当时的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外面用陆炳制衡东厂提督太监,给了嘉靖皇帝朱厚稳定大局的机会。从现在看来,但是嘉靖皇帝朱厚这步棋走对了,而且走得很好。不到十年的时间,陆炳不但控制和壮大了锦衣卫,而且使任何人不敢小瞧锦衣卫。吕芳更是挤走了司礼监掌印太监,自己当上了大内总管。后方稳定了,嘉靖皇帝朱厚终于可以对付朝中的大臣了,凡是和嘉靖皇帝朱厚唱反调的,不听嘉靖皇帝朱厚招呼的,不是下了大狱就是被贬到了地方,更有一些人被迫告老还乡。嘉靖皇帝朱厚只用了十二年的时间,就从一个什么也不是的外来户,所谓的一纸命令登基当皇帝的幸运儿,成为了一个完全掌控一切的皇帝,不得不说他有一定的本事。当然其中陆炳和吕芳的功劳也是很大的,外人可能不知道,但是嘉靖皇帝朱厚本人很清楚。

第二十九回 白骨疑案二十九

    当吕芳想起这位越来越难伺候的主子嘉靖皇帝朱厚的时候,不由得又想起了一个人,他就是原锦衣卫指挥使陆炳。关于吕芳和陆炳之间的恩恩怨怨,真的就连嘉靖皇帝朱厚也知道的并不全面。但是只有吕芳和已经死了的陆炳他们两个人他们自己才知道,两个人有太多的秘密需要他们以性命来保守。

    说起吕芳和陆炳的第一次正面碰撞,应该说是因为一块糕点引起的。当时吕芳七岁多,陆炳刚过八岁生日。事后吕芳不止一次在私下这么评价过陆炳,他说陆炳是一个不要脸的无赖兼要钱不要命的主。其实当陆家背弃锦衣卫,成为兴王家奴的时候起,他们的命运已经和兴王一家联系在了一起。陆家之所以会为了兴王而背弃锦衣卫,主要就是为了一肚子的怨恨和无奈。陆家也算是锦衣卫的老人了,好几代在锦衣卫兢兢业业,却换来了这么一个结果。孝宗皇帝朱佑樘什么都好,就是担心自己家的亲戚们不安份,所以秘密派出锦衣卫去监视各地的藩王。其实用化装成一般侍卫的锦衣卫监视藩王,这个规矩早就有了。这些军官名义上是保护藩王,其实是监视和控制藩王们的行为举止。必要的时候,他们会拿出皇帝的密令,直接处置蠢蠢欲动的藩王。但是孝宗皇帝朱佑樘是出了名的仁孝,只要藩王们没有实质性的举动,暗中监视的锦衣卫几乎没有什么实权。也就是说和兴王一起来就藩的陆家,等于在在兴王家附近常驻下来,没有皇帝新的指令,或者说兴王出事的话,陆家等于要在这里落户生根了。外人不知道,陆家的人还有兴王知道,陆家等于是被锦衣卫抛弃了。这样下去陆家不是从此尴尬的活下去,就是等着十几二十年后被锦衣卫开除出锦衣卫的队伍。与其被锦衣卫开除,还不如名义上拿锦衣卫的工资,实际早一步投靠新主子好。为此陆炳的父亲在兴王的一次暗示下,马上心领神会地和兴王走到了一起。就这样本来是来监视兴王一举一动的陆家,成为了帮兴王说话的“自己人”,还利用自己的特殊关系,打听一些机密情报。还好兴王的野心不大,不然的话陆家成为了导致天下大乱的帮凶了。

    陆炳的父亲为了表示忠心,找了一个理由把自己的家人也接到了兴王这边。锦衣卫那里很好解释,就说为了让兴王相信他们,所以要把家眷接过去。反正锦衣卫早就打算抛弃陆家,所以马上就把陆家的家人送来了。就这样陆家从此完全依附在兴王身边,甚至于让陆炳的母亲当上了兴王世子的奶妈。不但陆家夫人成为了兴王世子的奶妈,而且陆家把陆炳安排在兴王世子身边同吃同睡。陆炳渐渐长大了,他就自然而然的懂了一件事情,他将来要像自己父亲贴身保护兴王一样,贴身保护好世子。当世子身边多了一个小太监的时候,以世子身边第一跟班自居的陆炳当然不高兴了。

    起因是兴王抽查世子的功课,发现世子这些天用功了不少。王爷知道自己的孩子的性格,一定是身边人起了一定的作用,所以他下令赏一些糕点给世子身边的人。当年长的太监和宫女拿走自己那份糕点之后,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