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2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世的刘厚也许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但是在今生,他早就学会了果断。前线无时无刻在死人,当然,也许死的是敌人,也许死的是自己人,但是身为决策者,稍微犹豫片刻,可能就会导致前方多死很多人。

    刘厚就算一开始不明白这些道理,打了那么多仗,见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所以,他没用多久就做出了决定,下令暂时收兵。这时候汝南城内已经有多处燃起了烈火。这些烈火有些是魏军为了阻挡或者消灭蜀军而点起来的,也有些是被蜀军主动引燃或者意外引燃的。

    随着蜀军的撤退,他们又用火箭或燃~烧~弹主动点燃那些堵在前面的易燃物。顿时,汝南城的着火区域猛增了几倍。刘厚在望楼上远远望过去,围绕着前线亮起了一条长长的火线。这条火线围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半圆,将占领区围了起来。

    有这条火线阻挡,蜀军固然无法继续进攻,魏军也无法趁着蜀军撤退追击,蜀军可以从容撤退。火势越来越大,魏军为免原来准备用来阻挡蜀军的燃料被烧尽,只好组织人手救火。不过这个时代没有救火车,救火完全是靠着人手用水桶提水和用东西扑打,城里水源也是个问题,很多地方只能靠从水井打水救火,其救火效率可想而知。

    而蜀军占领区则不同,这边没有堆满各种易燃物,蜀军人数多,训练有素,而且救火策略得当,很快就控制住火势蔓延的势头。蜀军的救火策略很简单,在火势蔓延的前方找到适当的地带,拆除、搬走所有可以燃烧的建筑和物料,形成隔离带。

    很快,空中侦察部队就发现,魏军隐隐有控制不住火情的现象。指挥部收到这条情报,刘厚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司马懿又开口建言:他建议马上用热气球向魏军控制区分散投掷燃~烧~弹,使得这些区域到处着火,魏军为了救火必然疲于奔命。如此一来,很快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整个汝南城。

    他话音刚落,邓芝又出来反对:“陛下,请诛此贼,此人居心叵测,欲陷陛下于不义。”

    刘厚闻言,在心里翻了翻白眼,这个家伙,看来是存心要和司马懿作对了,动不动就请诛此贼,好像司马懿和他有杀父之仇一样。不过心里想归想,他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地问道:“邓爱卿何出此言啊?”

    邓芝接着道:“陛下,司马大人这一计端的阴险毒辣,如果在全城到处投掷燃~烧~弹,火情必然呈四处开花之势,魏军必然再也无法控制得住火情。这样做固然可以给魏军造成重创,可是,司马大人想过没有,城中的百姓会是什么下场?

    如果说,魏军还可能从各个城门跑出去一些,可是那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呢?他们又怎么争抢得过这些士兵?最后的结果必然是魏兵被烧死大半,而百姓则全部被烧死于城内。请问司马大人,百姓何辜?

    此事如果传出去,陛下必然被世人认为是一位不顾百姓死活的暴君,就算是将来史书上,关于这段历史恐怕也不会好看。”

    刘厚本来对邓芝的反对也是不以为然,可是听邓芝这么一说,也是心头一凛,邓芝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现在自己的身份不同了,要注意的事情更多,眼光也要放得更长远,做事情不但要放眼整个天下,甚至还要放眼历史影响。

    想到这里,刘厚登时有点束手束脚的感觉。这样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确有种很不爽的感觉。

    从最近几位谋士的表现,刘厚也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司马懿的反应很快,计谋层出不穷,但是他为了达到目的有点不择手段。很多时候他并不会考虑百姓的利益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想,更别说历史影响。

    而邓芝则属于道德卫士类型的,凡事都会站在道德制高点考虑问题,每件事都要考虑天下人的看法和历史影响。当然,他也会竭力维护皇帝的形象

    “哼!妇人之仁,焉能成事。为了早日一统天下,这点牺牲在所难免。更何况,曹魏是逆贼,他们从贼,在皇师到来之时,还不思悔改,不及时反正,本就该死,何来无辜一说。”司马懿振振有词地道,浑然没有想起,他原来就有过“从贼”的经历,而且他的家族现在还在继续“从贼”。

    刘厚知道不能让他们没完没了地吵下去,这个时候应该迅速结束这个话题,将话题引到正轨,于是,不得不出来做和事佬:“司马爱卿的妙计的确不错,四两拨千斤,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掉魏军。不过,邓大人的意见也对,我们毕竟是皇师,做事不能肆无忌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是水,朝廷是舟,我们做事还是要尽量不伤害到百姓方为上策。劳烦各位爱卿开动脑筋,尽量想个两全其美的计策出来,既能借助火势消灭魏军,又能少伤害百姓。”

    刘厚这段话相当于布置任务了,听完他的话后,大家陷入了沉思,司马懿和郭攸之都在想对策,邓芝却在想皇帝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刘厚浑然没发觉,自己一不小心剽窃了后世某位天可汗的名言,使得邓大人深有感触,脑洞大开,正在对这句话进行深加工。

    ps。今天出差到省城,被师兄、同学拉回学校找老师吃饭喝酒了。想起昨天的宣言,回来虽然晚还是咬牙码完这一章,总不能昨天才卖完乖,今天就食言断更吧。
第二百八十六章 打草惊蛇
    第二百八十六章打草惊蛇

    刘厚身边几位都是智谋过人之辈,在有明确的任务目标的情况下,很快就商量出对策来。战机稍纵即逝,计策一出~台,马上就被执行下去。

    这条计策其实包含了几个步骤,首先,仍然需要放火,使得魏军占领区内的火势失控,不过放火的方法由在城内四散乱放,改为有序地放。

    放火的顺序是由前线缓缓向城内推进,为了增强放火效果,蜀军不但用热气球投掷燃~烧~弹,还在地面出动了“愤怒的小鸟”部队,向火线后面抛掷火油弹。

    所谓的火油弹就是临时找了些瓶瓶罐罐,装上火油,塞上布条,点燃了抛过去。之所以用这种临时制造的火油弹而不是燃~烧~弹,是因为燃~烧~弹毕竟数量有限,刘厚不舍得在这里浪费掉。

    反正在火线的那头,魏军早就准备了大量易燃物,火油弹抛过去造成的破坏并不比燃~烧~弹差多少。这样一来,正在火线那头救火的魏军就倒霉了,他们本来就已经快要控制不住火情了,现在突然抛过来无数火油罐,罐子是那种粗陶罐,一砸在地上就破掉,火油流得一地都是。

    魏兵们眼睁睁看着火苗呼地一下从火线中窜过来,接着就感到整个人置身于火海之中。救火的魏兵一个个发出杀猪般的嚎叫,不要命般往后窜去,可是他们身上着了火,不断地将沿途的易燃物点着,造成火势的蔓延。

    魏军瞬间就乱了,那些在后面提着水往火场跑的士兵看到前面这种惨状,顿时也慌了,扔下手中的水桶掉头就跑,哪里还顾得上救火。

    蜀军之所以从火线开始往内放火,就是因为这里本来是前线,就算原来有百姓住着,两军一开战也早就跑光了,所以在这里放火烧到百姓的可能性很低。

    蜀军就是打算从这里逐渐将火线往城内推进,由于今天没有风,所以,火线推进的速度很慢,人如果要跑一般都可以跑得过火势蔓延的速度。城内的百姓远远看到那边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那里有不跑之理。

    这样一来,就可以驱赶着百姓往着火区域相反的方向逃跑。这就像拿着棍子在草丛中打来打去,如果草里有蛇躲藏着,看到有危险来临,自然会逃离草丛区。

    当然,可以预料得到,不但百姓会涌~向各个城门,魏国士兵也会这样做,而且,因为他们拥有武力,肯定会比百姓更先跑到城门。

    如果按照正常的进程,等到百姓逃出去城外,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于是,蜀军的第二个步骤来了,刘厚派了三支人马到其余三个城门,用克秋杀清除掉城门附近的魏国士兵,再安置好炸~药,将三个城门的城门洞都炸塌。

    于是,三个城门以及两边的城墙和北门一样,被炸出一个大豁口。这样一来,三个城门就扩大了几倍,从这三个大豁口中逃命的人流量就可以一下子增大几倍。而且,魏兵也很难再凭险而守,阻止百姓出城。

    至于在实施这个步骤的时候,害死了多少魏兵,那就不是蜀军考虑的问题了。这两个步骤一实施下来,整个魏军占领区都沸腾了,看着越来越近的火线,百姓们扶老携幼往三个城门的方向涌去,他们甚至连家中的细软、行李都来不及收拾,逃命要紧嘛。

    曹休拼命弹压士兵,可是军心已乱,就连执法队也有很多人扔下执法刀加入到逃亡的队伍中去。

    曹休看着城内乱糟糟的景象,看着再也弹压不住的乱兵,不禁万念俱灰。他摘下头上的头盔,跪了下来,面向着西北方磕了三个响头,含泪哽咽地道:“陛下,臣无能,有负陛下所托,臣先走一步了,陛下保重。”

    言罢,拔~出腰间佩剑,就往脖子上抹去。他身边的幕僚、亲兵大吃一惊,连忙扶住他,抢下他手中的宝剑,阻住他自刎。

    手下们苦劝无效之下,只好裹挟着他,混在乱兵中,趁乱出城而去。可是,刘厚又怎么可能让他们那么轻易逃之夭夭,蜀军还有第三个步骤呢。

    刘厚早就在三个城门外的不远处埋伏了三支部队等着他们,反正现在蜀军人数多,兵分几路也不怕被魏军各个击破。

    曹休被亲兵们搀扶着,出了南门,顺着人流一路急走。事实上他不走也不行,人流量那么大,你不走后面的人也会推着你走,想停下来根本不可能,除非是倒在地上,不过没有人愿意倒在地上,因为那些运气不好,倒在地上的人,一转眼就被后面涌上来的人踩成肉酱。

    人流中有百姓也有士兵,由于接到命令守城门的士兵全部被炸死,再也没有人阻止百姓出逃了,而其他逃亡的士兵们只顾着自己赶路,也不会多管闲事去阻挡百姓。

    于是,逃亡队伍就呈现出军中有民,民中有军的怪异模样。但这种军民混为一体的模样,并不表明他们是军民鱼~水情,相反,在逃亡队伍中,摩擦不时发生。

    摩擦有可能是某百姓挡了某魏兵的路,于是被魏兵揍开,还有种可能是一些兵痞看到一些百姓薄有家财,就算逃亡也不忘抢劫一番。

    不过这些混乱的局面很快就停止,人流也被逼停了下来。因为在人流的前方,出现了一队排列整齐的蜀军,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没过多久,人流又开始缓缓向前移动了,良久,曹休终于移动到了前面,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前面的蜀军分开左右两队,在两边的队伍前面都摆着一溜桌椅,椅子上各坐着一名师爷,拿着笔杆一边问站在桌子前的人问题,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曹休定睛一看,在左边有一块大纸牌,写着几个大大的字:“百姓请往这边走。”同时,有一名大嗓门的士兵在这纸牌旁大吼:“百姓往这边走!”、“排好队,不要乱!”

    而右边,同样有一块大纸牌,写着“魏军往这边走。”同样也有名大嗓门士兵在吼出这几个字。

    曹休仔细一看,果然见原来乱糟糟的人流分成两边,排着队分别往左右两边的座椅走去。当然,乱糟糟的流民、乱兵队伍不可能靠两个大嗓门士兵吼几句,和两块纸牌就能变得井井有条,蜀军还是有其他手段的。
正文 第二百八十七章 收拢百姓、俘虏
    曹休看到在两条整齐的队伍前,还有一些蜀军士兵拿着鞭子和大刀在维持着秩序,有不听话的,或者走错队伍的,就会被这些蜀兵一顿鞭子抽过来,然后他们就老实了。¢£頂¢£点¢£小¢£说,。。

    当然,也有还不老实的,还不老实的人都是魏国士兵,平民百姓在鞭子和大刀面前从来都是很乖。不过此刻,不老实的魏国士兵都躺在了地上。曹休还看到在两边的队伍中间有一块空地,空地上躺满了魏国士兵。

    看到这里,曹休眼瞳一缩,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中间这块空地躺着的魏国士兵不下几百人,不过他们不是躺在沙滩晒太阳享受人生的,事实上他们的人生已经走到终点。

    每个躺着的魏国士兵身上都有个被鲜血染红的区域,如果脱下他们的衣服仔细看,就会发现那里其实有一个窟窿。

    鲜血正是由这些窟窿中流出来,有些人还身上的窟窿还在汨汨地流着血,表明他们还没死透,大部分人却是早已流光了血,也流光了他们的生命。地下的泥土被鲜血染红了一大~片,使得附近的黑土变成了红土。

    显然,这些就是“不老实”的魏国士兵,凡是想反抗的,要作乱的魏国士兵都被蜀军毫不留情地杀死,然后堆在这块空地上以震慑后来人。

    那些拿着刀和鞭子维持秩序的蜀国士兵身上都穿着藤甲,那些作乱的魏国士兵用刀砍在他们身上根本起不了作用,就算将他们打倒在地上,被人流踩踏也伤不了他们。

    而如果他们弹压不住乱兵,蜀军方阵这边就会吹响唢呐,这边维持秩序的藤甲兵听到特定的唢呐音调马上趴下,采取卧倒的姿势。

    那边方阵中的火~枪兵等他们卧倒之后就开始开枪射击,那些乱兵瞬间就被密集的铅弹击溃。在这个时候,只要不傻,不管是乱兵还是百姓都会双手抱头,趴倒在地上。于是,魏国士兵的作乱一下子就被平定了下来。

    在火~枪兵的弹压下,作乱平定得很快,当然,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简单粗暴的弹压方法肯定会误伤到不少百姓。虽然火~枪兵们都尽量瞄准那些作乱的魏国士兵,不过这年头火~枪的准头很一般,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是神枪手,加上百姓和魏国士兵又是混杂在一起的,误伤是在所难免的。

    幸好跑在最前面的多数是魏国士兵,所以,总的来说,被打伤、打死的也是魏国士兵占了绝大多数。就是这样,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不管他们甘不甘心,都只好乖乖地做俘虏了。所有目睹这一幕的人都知道,不做俘虏、不服从蜀军的安排,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等作乱平定之后,火~枪兵也停止了继续开枪,但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敢站起来,因为没人知道蜀军还会不会继续开枪,谁也不愿意做那只被枪打的出头鸟。这个时候,蜀军方阵中又响起了唢呐声,只不过这次的音调和刚才让藤甲兵卧倒的音调并不一样。

    那些维持秩序的藤甲兵听到这个音调的唢呐声,知道这是通知他们站起来的信号,于是,他们纷纷站了起来,开始拳打脚踢地驱赶趴在地上的魏国士兵和百姓也站起来,继续往前走,按着秩序分成两边到那些桌子前,让那些师爷帮忙登记资料,分配编号,然后开始了他们光荣的俘虏生涯。

    经过这样一场杀鸡儆猴的闹剧,后面的魏国士兵就乖多了,亲眼目睹这场屠杀的人固然不敢再有其他心思,就算在后面,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一切的人,等他们走近了,见到堆在空地中的魏国士兵的尸体,他们也会明白这里刚才发生过什么事情,于是他们也老实了。

    这样的作乱和弹压反复进行了几次,于是,就有了堆在空地上这几百的魏国士兵和夹杂在里面的少量百姓尸体。看到这一幕的曹休悲愤无比,想拿刀和蜀军拼个你死我活,可是亲兵们死死压住他的手,不给他拿刀。

    其中一个亲兵劝他道:“将军,好汉不吃眼前亏,眼前虽虎落平阳,来日未必不能一飞冲天,请切莫轻举妄动。望将军能留下有用之身,以后可能还有机会为陛下征战天下。”

    曹休叹了一口气,道:“如今马上就要成为俘虏,还谈什么一飞冲天,还谈什么继续为陛下征战?”

    “不然,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蜀军一向优待俘虏吗?蜀军从来不杀俘,所有俘虏要不就挑选入军中,要不就编入辎重队,为蜀军搬运粮草物资,最次的也被分了田地,解甲归田。假如真的是这样的话,到时候将军一定能找到机会逃出蜀国范围,重新回到陛下~身边。”亲兵道。

    看来这个亲兵对蜀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还挺了解的,不过有一点他说不对,蜀国并不会轻易给那些俘虏分田地,他们会先被编入建设兵团,去挖矿或者农垦。只有为蜀国服务足够的年限,表现又良好的俘虏才有机会被分配田地,恢复平民的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