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我是阿斗-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备不愧为厚黑学高手,在笼络人心方面有着几十年功力,当世能出其右者唯有曹操一人矣。

    虽然他没能象曹操那样说出:“周公吐脯,天下归心”的千古名句,但这天他的演讲声情并茂,激动人心,说到最后泪流满脸,非常具有感染力,现场很多人都被他感动的一塌糊涂。

    刘备演讲完后轮到祭酒大人也即是校长诸葛亮演讲。诸葛亮的演讲套路基本上就是《出师表》那一套:

    先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主公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主公以驱驰。”意思是说自己本来只是个小人物,幸得主公慧眼识英才,自己要报答知遇之恩云云。

    然后是大大吹捧了刘备一番,说刘备什么“礼贤下士啊、汉室正统啊、为人谦和啊、宽以待人啊,志向远大啊,知人善用啊,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啊等等。”刘厚在下面听得直起鸡皮疙瘩。没想到诸葛亮拍马屁那么有一套。

    然后又骂了一阵曹操什么汉贼啊、挟天子以令诸侯啊什么的;孙权碧眼小儿啊,窃据江东啊什么的。又发誓要辅助主公发兵反攻中原啊,诛除奸贼啊,恢复汉朝正统啊之类的。

    最后是要求广大学子,努力学习,早日成才,报效朝廷(当然指的是蜀汉小朝廷),报效主公等等。

    总之,和刘备一样,通篇没有提到刘厚和左慈创立这间学堂,好像这个学堂和这两人根本没关系。刘厚那个郁闷啊,他还不能生气,老爹拿儿子的东西,天经地义,如果他敢说个不字,估计是要被口水淹死的。

    至于左慈,根本不在乎这些,他压根不想来参加这个什么劳什子开学典礼,他是被逼过来的。什么校长不校长的,创始人不创始人的在他脑海里都还没形成概念。更不要说让他去争抢什么。现在,他一脑袋还装着自己的研究呢。

    这不,他虽然也被刘备邀请坐在前排,不过一直在正襟危坐,闭目养神呢。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他象是在休息,其实他的脑袋正在高速运转着,正在总结着上一次试验的得失,并设计下一次试验的方案。高人就是高人,怎么会理会你们这些凡俗之事呢。

    这次刘备的到来意义还不止为学院命名、挂牌,任命祭酒,发表一通演讲,最大的变化在于增加了专业!

    刘备在参观了各大研究所后,直皱眉头,他认为这些研究所不务正业,只重视各种奇淫巧技的研究,没有开展治国方略、行军布阵方面的课程,完全是本末倒置。而这两方面的人才,才是他现在急需的。

    于是,在和诸葛亮商量后,他决定增加几个专业:

    其一,增加一个内政专业,由蒋琬任内政研究院的院长,讲师有费祎、董允等人。当然,作为内政第一高手的诸葛亮、谋士法正、简雍、邓芝等人也经常会到内政研究院来授课的。

    现在刘备急需内政人才,所以对这个内政研究院特别重视。而那些达官贵人的子弟也主要是冲这个研究院来的。内政内政,从这里毕业出来很可能直接就能当官啦。再说了,投入这个研究院读书,等于拜了诸葛亮、蒋琬等朝中重臣为师,以后得恩师提携,前途不可限量。

    其二,增加一个军事研究院,由庞统任院长。当然,现在庞统征战在外,就让他先遥领这个职位吧。赵云、黄忠、马超等大将会不定时过来上课,教授武艺、射艺、骑术和排兵布阵等技能。庞统、诸葛亮、法正等顶级军师也会时不时过来教授军略。

    学堂的学制也正式固定下来,童子5岁就可以入学,首先是5年的蒙学班,相当于后世的小学。主要是启蒙教育,教学生识字、算术为主。当然也有很多国学和思想品德的内容。

    算术课本是左慈师徒编制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等内容,刘厚直接引进了阿拉伯数字和后世的一些计算方法,如竖式算法等,使得计算速度大增。当然,其他人都以为是左慈的手笔,发现这些计算方法果然比传统方法快捷不少,不由得对左慈的术数更加信服。

    然后是5年的中学,除了继续有传统的国学和思想品德课外,还有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除了历史外,这些科目的课本大多数是左慈和葛玄这几年不断从刘厚这里记录回去的,而且内容还不断在增加中。

    10年寒窗苦后,中学毕业了,成绩好的,根据自己的兴趣可以去报考各个研究所,被研究所录取就相当于后世读大学和研究生甚至博士生了。

    当然,和后世的的大学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一是各研究所是自主招生的,没有统一的高考;二是上这个学除了学习外,还需要承担很多工作,等于是将理论学习和实习都一起搞定了。这样出来的学生,动手能力是很强的。

    不管是蒙学、中学还是研究所,所有的学生还会上体育课,体育课基本上就是练习左慈的太极拳和华佗的五禽戏。

    有志于将来投身军旅或打算报考军事研究所的学生,在中学时就要开始找赵云参加他主办的武艺兴趣班了。毕竟习武的话,不能太晚,有句话叫做:少不修道,老不习武。如果年纪太大才开始学习武艺,终究难以有大成就。

    上完蒙学、中学,进了研究所最小都15岁了,有些上学迟的人甚至超过20岁,那时候筋骨基本已经成型了,如果这个时候才开始来学习武艺就太迟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云就开办了个武艺培训班,教习枪法、刀法、拳法等武艺以及射术、骑术等等。这样,等他们报考军事研究所时已经有一身不俗的武艺了。
第二十六章 刘备摘桃子
    第二十六章刘备摘桃子

    听到张星彩的问话,刘厚道:

    “你昨天玩得那个什么?你觉得将它装到船上怎么样?”

    “我昨天玩的是什么……”张星彩皱眉想着,突然,她一拍额头,惊呼起来:“火炮!昨天我们点的那个火炮!你真是太天才了!,小阿斗,这都给你想得出来,那个东西装在船上去,太可怕了,太可怕了,这下敌人的船都惨了,还不得一个照面就被轰得稀巴烂啊。”

    张星彩兴奋得都有点语无伦次了,抱住刘厚的胳膊又做起了她招牌式的蹦跳动作。

    “呵呵,当然!你才知道我是天才啊。我们都是文明人,哪里会用野蛮冲撞那样的打发,用火炮轰不就好多了,对吧?”

    刘厚大言不惭地道,他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火炮的杀伤力比野蛮冲撞不知道大了多少倍,收割人命的效率不知道快了多少倍。这也意味着,这种打发将会更血腥,更残忍,到底哪种野蛮哪种才是文明不言而喻。

    现在战船的攻击力量是足够了,但是怎么样提高船的防护力量呢?紧靠水密舱够吗?刘厚没过多理会两个吵吵闹闹的小萝莉,又陷入了沉思。

    铁甲战舰!刘厚想起了后世的铁甲战舰,在船的表面再包一层铁皮,就可以大大增加船体的防护能力了,最起码对于冷兵器来说,就是无敌了。

    说干就干,这次刘厚没有再通过左慈,而是直接找到造船厂的总负责人,直接将自己的意见提出来。他想自己年纪渐渐大了,也是时候发出自己的声音,逐渐由*走到明面上去了。

    刘厚年纪虽小,毕竟顶着少主的名头,造船厂负责人也不敢怠慢他,马*几个资深造船工匠找来,对刘厚提出的方案进行讨论。

    可是讨论出来的结果却令刘厚很郁闷。这些工匠认为,即使是在全船装上一层薄薄的铁甲,也会令船舶的重量大增。带来的结果是船的载重能力大降,更可怕的是会令到机动能力也大幅度降低。

    上到战场上,一个笨重的大家伙是很危险的。很容易被包围,被群起而攻之,若给敌舰靠近,大批敌人士兵跳帮上来,那么火炮那些远程武器再强大也变成了摆设,到时候成为纯粹的近身战、肉搏战。这个时候再好的装甲也发挥不到作用。

    刘厚汇总了工匠们的意见,自己也考虑了很久,终于决定暂时放弃铁甲战舰的计划。毕竟,后世的铁甲战舰是伴随着蒸汽动力出现的。以这个时代的风力、畜力甚至人力为动力,想要驱动一艘铁甲战舰,的确是有点不切实际了。

    于是,刘厚只能妥协,暂时放弃了铁甲战舰这个美好的愿望,让工匠们按原设计图纸进行船舶的设计、制造。

    转眼间严冬已经过去,到了春暖花开之时。“工业区”连接到官道上的“4车道”水泥路两侧开满了灿烂的油菜花。从空中看去,就像一幅金黄色的绸布中间被一条灰白色的玉带拦腰隔开。这一天,春光明媚,春花灿烂,水泥道上马车络绎不绝,打破了这里静谧的环境。

    今天,“工业部”的学堂迎来了新学期的开学典礼。这次的开学典礼很不寻常,据说有大人物出席。收到风声的大小人物蜂拥而至。

    在蜀地,能称得上大人物的有不少,但是最大那个毫无疑问就是刘备了。刘备到了,和他形影不离,什么事都要征求意见的诸葛亮多数也会来。

    刘备和诸葛亮为什么会来呢?原因是刘厚办的这个学堂被他们盯上了。他们是过来摘桃子的。

    刘厚起初办这个学堂主要是收编那些流民的小孩的。随着“工业部”的开发,在“工业部”定居下来的各式人等有数万人之多。这其中有青壮劳动力,当然同时也有很多小孩。

    刘厚开的这个学堂免费给这些小孩基础的教育,启蒙教育后这些学生多数又被吸收到各研究院或各大工厂。这等于又给这些小孩解决了出路问题。对于这些流民来说,这是天大的恩惠,对于刘厚来说,可以得到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这是个双赢的局面。

    这几年,已经有一批学生毕业,开始被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研究所既可以看做继续教育的地方,也可以被看做工作岗位,毕竟在这里除了跟着各位大师继续学习高深的知识、技能外,还要干各种打杂的事情。

    而那些毕业生当中,甚至有一小部分进入了刘备的幕府,成为一些基层的文吏。能进入刘备幕府的都是这批学生中的佼佼者,在工作中自然表现得很优秀。这些人的优秀表现被敏锐的诸葛亮注意到了,一打听才知道他们都是来自刘厚那个不起眼的学堂,于是向刘备汇报了这件事。

    一个是征战天下多年的枭雄,一个是千古智者代言人,眼光、谋略、智慧、胸襟、气魄都非常人可比,他们自然一眼看出这个学堂意义重大。

    刘备现在虽然已经在蜀地站稳了脚跟,在军事上也节节胜利,一时声势大振,三足鼎立之势已成。然而,这两位真正的上位者知道,蜀国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强大,其根基太浅,内部问题还有很多没有理顺。

    别的不说,随着刘备打下的地盘日益增大,缺乏人手问题也日益严重。刘备集团的人才一向凋零,不像曹魏集团和孙吴集团坐拥中原或江东富庶之地,治下世族林立。

    世族虽然增加了管治的难度,但同时也源源不断地为统治者输送了大量的人才。刘备缺乏大量的读书人,尤其是基层的官吏,导致有些县甚至连县官都配不齐,这也难怪在历史上诸葛亮事事亲力亲为,以至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虽然也有他喜欢揽权的一面,不过刘厚估计可能和蜀国缺乏人才,诸葛亮对手下人办的各项事务都不放心,所以都要过问一下有关。

    现在,他们从刘厚的学堂里看到了一丝曙光,一个解决蜀国缺乏人才窘迫局面的契机。解决方法很简单,没有人才,那就自己培养。只要自己去培养,自己想要多少就有多少,而且培养出来的都是自己人,对自己的忠心程度远非那些招揽来的人才可比。

    于是,他们来了,他们带着政治目的来到了工业部学堂。于是,刘厚郁闷了。他本来是想效仿后世蒋某人自任校长的。

    想象着以后召开军事会议,长长的会议桌自己坐在一端的主位上,两排都是穿着笔挺军装的军官。每个发言的军官都会站起来立正,然后先来一句:“报告校长……”的情景,刘厚就会觉得特别兴奋。

    想想都爽歪歪啊,自己还年轻,等自己长大了,学堂的毕业生都有好几茬了,到时侯自己的这个愿望就可以实现了。却没想到这个时候会被刘备横插上一脚。

    刘备这次来一是要给学堂正式命名和挂牌,二是抢了刘厚的名头,让诸葛亮任校长,当然,他们不叫校长叫祭酒。mb,刘厚暗暗骂道,什么狗屁的祭酒,上学还想着喝酒,一看就不是好学生、好老师。

    当然,这是气话,刘厚再无知也不会不知道,祭酒是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

    现在刘备强势介入,将学堂生生从刘厚手中抢走,明显就是摘桃子行为。不过,谁让刘备是自己的便宜老爹呢。老爹要儿子的东西还用打招呼吗?刘厚对刘备这种:“你的也是我的,我的还是我的。”的态度非常无语。

    而成都城中的达官贵人,风闻刘备对这个学堂的重视,不但任命蜀汉第一臣诸葛亮去当祭酒,还亲自去揭牌剪彩,据说还有在开学典礼上发言的打算,于是都蠢蠢欲动。

    而在进一步得知刘备的结义兄弟关、张两位侯爷的千金已经决定在这个学堂读书,还分别拜了左慈和赵云为师后,这些达官贵人都携带着自己的子侄蜂拥而至,纷纷要让他们投入学堂学习。

    这个时代礼教大防远没有明清时那么严苛,程朱理学也还没诞生。像什么裹小脚啊、三步不出闺房啊、女子不得抛头露脸啊之类的种种畸形的、变态的限制女子行为的规矩也还没面世。

    再加上是乱世,这几十年来死了上千万人口,能存活下来的人还不到三分之一。这个时候,能活下来就不错了,去关心礼教问题真是吃饱了撑着。贫苦百姓是不大可能有这些臭规矩的,也许只有一些豪门世族、达官贵人才会稍微关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但是绝不会太严苛。

    离刘厚最近的例子就是孙尚香,她带着一百女兵整天咋咋呼呼的到处生事,不但经常出入军营,历史上记载她还曾带着吴国兵吏在荆州闹市横行不法,其彪悍气可见一斑。

    身为吴国郡主的她没有一点后世大家闺秀的形象,什么礼教啊、什么男女之防啊对她来说统统是狗屁。这种贵族子女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可想而知了。

    也许你会说,孙尚香出身将门,没读过什么书,不懂礼教是正常的,那么我再举个例子,蔡琰,也就是后世人所熟知的蔡文姬,她可是当世大儒蔡邕的女儿,自小就聪明好学,其才学为当世所称颂,是东汉末年有名的才女,她应该是个知书识礼的女人了吧。

    但是,她年轻时嫁给河东人卫仲道,后又为匈奴所掳,被匈奴左贤王纳为妻子,并诞下二子。后来,曹操将之从匈奴赎回,嫁给董祀。

    她完全没有后世所谓烈女那种“一女不嫁二夫”、“从一而终”的觉悟。

    而董祀,官封屯田都尉,好歹也是个不大不小的官。换了后世,当官的还真很少有娶个再醮之妇的。《明史??徐文华传》说:“中人之家不取再醮之妇。”即是说,中等人家不娶再嫁的女人,那么当官的呢?更何况,蔡文姬还不是再嫁一次,而是两次。

    可是董祀一点也不在乎,和蔡文姬之间“琴瑟和谐”,感情好得很。这也说明当时风气的确如此,男女大防、礼教这些东西和明、清时代相差很远。
第二十五章 张姥姥进大观园(十四)超级战舰
    第二十五章张姥姥进大观园(十四)超级战舰

    虽说最后决定造平底船,不过,刘厚也不打算完全按这个时代的技术随随便便造个船玩玩。他要打造一艘这个时代的“超级战舰”。

    首先,这艘船要很大,要分几层,否则怎么能放置得下几十上百门火炮?“楼船”!按照从东吴挖来的工匠的说法,刘厚建造的船属于“楼船”。

    春秋战国时期的吴国和越国就已经能够建造楼船,吴王阖闾乘坐的“余皇号”就是楼船。汉武帝征伐南越时期建造的楼船已经可以搭乘1000人,高度约为28米,是今天好几层楼那么高。

    甚至传说汉武帝曾经造过一艘巨无霸级大船,号为“豫章大船”,可乘万人,船上可以建造宫殿,当然这不可能是战舰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